大画幅相机与建筑摄影

合集下载

相机建筑摄影参数调整方案

相机建筑摄影参数调整方案

相机建筑摄影参数调整方案相机参数对于建筑摄影来说非常重要,合理的参数调整可以提高照片的质量和画面的表现力。

以下是一个关于相机建筑摄影参数调整的方案,包括曝光、对焦、白平衡和ISO等方面。

首先是曝光参数的调整。

建筑摄影常常涉及到大面积的明暗对比,因此曝光的准确性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建筑物往往静止不动,所以可以使用较低的快门速度,避免因摇晃而导致的模糊。

同时,由于建筑物具有较大的动态范围,常常需要进行曝光补偿。

可以采取分区测光的方式,将建筑物的不同区域分别测光,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曝光补偿,使得整个画面的曝光更加均衡。

其次是对焦参数的调整。

建筑摄影需要保证画面的清晰度和细节呈现,因此对焦的准确性非常重要。

在拍摄建筑物时,可以采用全景自动对焦模式,通过选用合适的对焦点,自动对焦到建筑物的重要区域。

此外,还可以通过使用较小的光圈(较大的F值)来增加景深,使得整个建筑物都能保持清晰的焦点。

再次是白平衡参数的调整。

建筑摄影中,不同的光源会导致画面的色温不同,因此需要进行相应的白平衡调整。

在现场拍摄时,建议使用自动白平衡模式,让相机根据实际光线条件进行白平衡的计算,以保证画面色彩的准确再现。

此外,还可以使用原始拍摄的RAW格式,方便后期进行白平衡的调整和修正。

最后是ISO参数的调整。

ISO参数对于控制画面噪点和细节保留也非常重要。

在建筑摄影中,一般可以选择相对较低的ISO值,以避免过高的噪点。

当拍摄条件较暗时,可以适当提高ISO值,但要注意控制在相机的可接受范围内。

此外,也可以利用相机的长曝光功能,通过延长曝光时间来获取更多光线,并减小ISO值,进一步提高画质。

综上所述,相机建筑摄影参数调整方案包括曝光、对焦、白平衡和ISO等方面。

通过合理调整这些参数,可以提高照片的质量和画面的表现力,使得建筑摄影更具吸引力和艺术感。

相机拍摄工程建设方案

相机拍摄工程建设方案

相机拍摄工程建设方案1. 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相机拍摄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相机拍摄工程建设方案旨在利用高性能相机和相应的技术手段,对工程建设过程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记录和监测,提高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

本文档将介绍相机拍摄工程建设方案的目标、范围、方案设计、实施步骤以及预期效果。

2. 目标相机拍摄工程建设方案的目标是:1.定期记录工程建设进展情况,包括施工过程、施工质量等;2.监测工程建设中的安全风险,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3.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施工效率。

3. 范围相机拍摄工程建设方案适用于各类工程建设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建筑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等。

4. 方案设计相机拍摄工程建设方案的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相机选择选择合适的相机设备是相机拍摄工程建设方案的基础。

应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和需要,选择具备以下特点的相机:•高像素:能够提供清晰细节的图像,以满足后续分析和监测的需求;•高画质:能够保证图像的色彩和对比度,以便更好地展示工程建设情况;•高防护性能:具备防尘、防水、抗震等特点,以适应复杂的工程施工环境;•长续航时间:能够满足长时间连续拍摄的需求。

4.2 安装位置相机的安装位置应根据具体的工程建设需求确定。

一般情况下,应选择离工程建设区域较近的位置,以便更好地记录施工情况。

安装位置的选择应考虑以下因素:•视野范围:相机能够覆盖的范围,能够满足全方位的监测需求;•安全性:避免相机被损坏或盗窃,确保数据的安全性;•稳定性:相机的安装位置应稳定可靠,避免因振动或其他原因影响图像质量。

4.3 拍摄频率相机拍摄的频率应根据工程建设的进度和需要进行调整。

一般情况下,可将拍摄间隔设置为每天或每周一次。

拍摄频率的确定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工程建设进展情况:确定拍摄频率时,需要充分考虑工程建设的进度和变化情况;•数据存储和管理:频繁拍摄会产生大量的图像数据,需要合理安排数据存储和管理,以便后续分析和应用。

技巧视野下大画幅摄影机的基本操作

技巧视野下大画幅摄影机的基本操作

技巧视野下大画幅摄影机的基本操作大画幅摄影机是一种专业的摄影设备,通常用于拍摄静物、风景和人像等场景。

它具有较大的感光元件和高像素,能够捕捉更多的细节和色彩。

在使用大画幅摄影机时,掌握基本操作技巧非常重要,下面将介绍大画幅摄影机的基本操作。

1. 安装镜头大画幅摄影机通常配备的镜头是大而笨重的,安装起来可能需要一些技巧。

确保相机和镜头的电源已关闭。

然后,找到镜头底部的对齐标记,并将镜头轻轻地插入到摄像机的镜头座位上。

注意不要强行插入或者用力过大,要轻轻地旋转镜头直到能够清晰地感觉到它已经在位。

根据相机和镜头的型号,找到并旋紧锁定螺丝,确保镜头完全固定在相机上。

2. 设置快门速度和光圈大画幅摄影机的快门速度和光圈设置通常位于相机的机身上。

找到快门速度和光圈的控制旋钮,通常位于相机的顶部或侧面。

然后根据拍摄场景和拍摄效果,调节快门速度和光圈的值。

通常来说,较高的快门速度适合拍摄快速运动的物体,而较大的光圈能够让更多的光线进入相机,适合拍摄夜景和虚化背景。

3. 对焦大画幅摄影机通常采用手动对焦方式,因此需要摄影师自己调节对焦。

将取景器对准主体,然后旋转镜头前部的对焦环,直到主体清晰地显示在取景器内。

对于一些高端大画幅摄影机,还可以使用取景器内的取景罩来帮助对焦,从而获得更加准确的对焦效果。

4. 使用三脚架大画幅摄影机通常比较重,因此使用三脚架是非常必要的。

在使用三脚架时,首先找到相机底部的三脚架孔,将三脚架的螺丝旋入孔中固定好。

然后调节三脚架的高度和角度,确保相机放置稳固并且取景器能够清晰地对准拍摄对象。

5. 调整曝光大画幅摄影机通常需要摄影师手动调整曝光值。

在拍摄过程中,可以通过取景器内的光圈表、快门速度表和曝光计,来帮助摄影师得到正确的曝光值。

根据取景器内的曝光指示,不断尝试调整光圈和快门速度的值,直到取得最佳曝光效果。

6. 使用铰接取景器有些大画幅摄影机配备有可调节的铰接取景器,可以帮助摄影师更加方便地对准拍摄对象。

关于大画幅摄影你要知道的事

关于大画幅摄影你要知道的事

关于大画幅摄影你要知道的事作者:***来源:《旅游世界》2021年第05期大画幅摄影,顾名思义是指使用较大尺寸底片进行拍摄的一种方式,相对于影友常用的135全幅数码相机COMS的尺寸是36×24毫米,大画幅摄影一般指用底片尺寸在4×5英寸以上的大画幅相机拍摄。

大画幅摄影的画幅尺寸一般有4×5、5×7、8×10英寸及更大的超大画幅。

按照当下摄影界流行的一句话说“底大一级压死人”。

大尺寸胶片意味着能够记录更高品质的影像。

因大画幅摄影成像清晰、影调丰富、质感强烈、视觉效果震撼,在风光摄影、建筑摄影、广告摄影乃至高级肖像等追求极致品质和特殊效果的领域应用广泛。

早期的摄影家爱德华·韦斯顿(Edward Weston)、安塞尔·亚当斯(AnselAdams)等都常用大画幅相机拍摄。

在数码摄影迅速发展普及的当下,又有很多艺术家开始回归这种早期的摄影方式,创作与众不同的摄影作品。

近年来全国各地纷纷成立了大画幅摄影协会、大画幅俱乐部等组织,中国大画幅摄影年会也已连续举办了13届,致力于推动大画幅摄影在我国的发展。

大画幅摄影由于底片面积大而形成的大尺寸影像是它区别于其他相机并令其无法企及的特征之一。

大底片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细节,带来高清晰度、高品质的影像。

其次,影调的层次、影像的锐度、颗粒度、以及质感都能给观者带来超越视觉经验之外的视觉感受。

在摄影史上,不管是作为大画幅诞生之初的传统“接触印象”,还是后期追求极致景深的F64小组,亦或是当代无数的大画幅摄影家的创作,无一不是为了追求高质量影像层次的极限。

某种程度上来说,视觉上的高品质也拓展了视觉空间的可能性。

我国著名大画幅摄影家冯建国曾说:大画幅往往能呈现出超越于我们肉眼所见的“另一个世界”。

大画幅相机不同于一般的数码相机,其镜头的光轴可以调整,这就意味着大画幅相机能够执行其他相机做不到技术动作。

例如调整建筑物的变形,控制画面景深范围等等,使画面上清晰与模糊的范围更加精准和多样化。

建筑摄影

建筑摄影

414. 图 4-5 受漫射光照射的威尼斯广场
摄影/何惟增
黄昏时的光线色温明显低于胶片的平衡色 温,所以在黄昏时拍摄就能得到暖色调的影像。
415. 彩图 16 城市风光(暖色调)
摄影/何惟增
太阳一旦落下,光线的色温立刻升高, 并高于胶片 的平衡色温,影像的色调也就由暖调转为冷调。
416. 彩图16 城市风光(冷色调)
205. 图 2-3 围墙
摄影/何惟增
金茂大厦在接近平射的侧向光线照射下,建筑的立体感 得以增强,主体建筑与周围环境产生了强烈对比的光影效果。
206. 彩图 03 夕照金茂大厦
摄影/何惟增
用于商业用途的照片应主体突出、构图严谨、用光讲究、 对焦精细,特别是透视失真现象应该被严格控制。
207. 彩图 05 住宅客厅
501. 图 5-1上海明都城幼儿园
404. 图 4-2 鲁伯森广场(受侧向光线照射)
摄影/何惟增
405. 彩图 01 长寿商业广场
摄影/何惟增
406. 彩图 02 门
摄影/何惟增
407. 彩图 13 浦东张杨路建筑群
摄影/何惟增
408. 彩图 10 亚拉河畔建筑群(澳大利亚墨尔本)
摄影/何惟增
409. 彩图 37 浦东小陆家嘴建筑群
107. 图 1-7 哈苏Flex Body 相机
108. 图 1- 8 哈苏Arc Body 相机
109. 图 1- 9 荷兰金宝广角相机(Cambo Wide)
• • • • •
保护膜面层 感光乳剂层 结 合 层 片 基 防 光晕膜 底 层
110. 图 1-10 胶片构造示意图
使用一台变焦倍率较大的连体数码相机也能满足建筑摄影的一般 要求,但在拍摄时应利用取景构图的拍摄技巧来避免透视变形。

杜塞尔多夫学派与贝歇夫妇的类型学摄影

杜塞尔多夫学派与贝歇夫妇的类型学摄影

杜塞尔多夫学派与贝歇夫妇的类型学摄影辛智晟武汉工程大学摘要:类型学摄影是由贝歇夫妇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摄影类分化,其指示了一种全新的多学科跨媒介的客观研究方法,为当代摄影的观念化提供了 一种严谨的转化方法,其主要使用大画幅相机拍摄工业时代的建筑,并采用田野调查的方法手段加上科学实验式的客观态度进行摄影拍摄与制作。

贝歇夫妇创立的杜塞尔多 夫学派为当代摄影提供了一种观念化表达的通道与方法,改变了传统“纪实”的定义。

关键词:贝歇夫妇 当代摄影 观念摄影 杜塞尔多夫学派 当代艺术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 (2021 )10-0174-03在传统摄影盛行的时代,“决定性瞬间”等以随机 化、无干涉的外部环境为主要特征的黑白纪实摄影系 统,以快速捕捉的方法论影响着当代摄影,而贝歇夫妇 选择与主流背道而驰的客观与冷静的大画幅摄影方 式,跳出摄影本身系统,使用人类学等多学科调查思维 思考全新的摄影,作为单一艺术媒介的边界,并将具有当代艺术特征的观念性置入摄影语境之中,使其成为了当代观念摄影的开端。

一、杜塞尔多夫学派以及类型学摄影的产生(一)贝歇夫妇生平伯恩德•贝歇于1931年出生于德国锡根市,他于 1953至1956年在斯图加特国立美术馆学习绘画,这 段绘画经历给贝歇带来了“新客观主义的影响”,紧接 着在1957年他在杜塞尔多夫学院学习印刷,并开始拍 摄一些绘画素材,并在同年进入杜塞尔多夫的一家广 告公司担任自由摄影师,专注于产品摄影,并与希拉・贝歇相识o 1934年希拉•贝歇出生于波茨坦,并在1951 年至1954年完成了摄影学徒的计划,并于1958年在 杜塞尔多夫学院作为摄影教授,同时在杜塞尔多夫的广告公司遇见伯恩德o 两人于1959年首次合作拍摄正在消失的德国工业建筑,他们经常一起带着一台8x10大画幅相机出门,第一次拍摄的地点是伯恩德家人原工作的钢铁与采矿行业的鲁尔河谷,伯恩德原来的成 长环境为之后作品的选材带来了显著的影响o 在1961 年两人成为夫妻,1976年,伯恩德开始在杜塞尔多夫学 院教授摄影。

建筑摄影的概念

建筑摄影的概念

建筑摄影的概念
建筑摄影是指将建筑物作为主要拍摄对象的摄影形式。

它强调通过摄影技巧和艺术创作表达建筑的美感、结构、空间感以及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建筑摄影旨在捕捉建筑物的形态、构图、光线、材质等元素,以呈现出建筑的独特性、独特的氛围以及设计者的意图。

建筑摄影通常侧重于准确的透视、垂直线条的保持和适当的比例,以展示建筑物的概念、结构和细节。

这需要摄影师使用适当的摄影设备、角度和光线,以强调建筑物的特点,并将其呈现出来。

建筑摄影的概念还包括利用摄影技术和后期处理来增强建筑的形象和氛围。

这可能包括调整色彩、对比度和饱和度,以及去除干扰物和缺陷。

建筑摄影的目的是通过影像的力量传达建筑物的设计理念、文化背景、历史意义和社会意义。

它不仅仅是记录建筑的外观,而是通过摄影师的视角和表达来赋予建筑更多的意义和活力。

大画幅之4×5相机(转载)

大画幅之4×5相机(转载)

大画幅之4×5相机(转载)大画幅4×5提起4×5相机,这对很多资深发烧友和专业摄影师并不陌生,4×5是指这类相机所使用的底片具有4英寸乘以5英寸的大画幅,许多摄影师用它来拍摄风光、广告、建筑和人像等,其实4×5相机只是技术相机家庭中的一个小兄弟,还有5×7英寸相机和8×10英寸相机甚至更大型画面的照相机。

4×5相机虽不及8×10相机所拍摄的照片那样细腻,但它同样能够矫正景物透视变形、控制景深、同时又具有体积较小、重量较轻、拍摄成本较低、画幅较大的优势,能够适应绝大部分拍摄题材的要求,它所具备的技术素质是现有120相机和135相机无法比拟的。

4×5相机有单轨、双轨之分。

轨是指承载前组、后组并可在上面滑动的轨道,在双轨相机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单轨相机,早期的木制相机均属于双轨,现代木制相机仍未失宠,且很多摄影师对它还情有独钟,因为较之金属制品,它的重量较轻,这对于风光摄影师来讲,优点实在明显。

在高原缺氧,长途跋涉的情况下,每一公斤都是沉重的负担,有些人同时使用的三脚架也为木制,除了这种三脚架遇风时没有共振的优点外,就是因为它轻、易携带。

但木制相机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例如旋钮较多,不够坚固,前后组不能作较大移动移动等缺点,但熟练以后,仍是一件顺手的兵器,木制相机有国产沙慕尼、申豪、国仕、日本产骑士(HORSEMAN),金属质地的双轨相机有德制林哈夫(LINHLF)特艺卡23/45型和2000型,日制骑士45FA及星座(TOYO)45A等。

单轨相机较双轨相机具有更加灵活的置换性,相机的主要部件都可以随意组合、装卸,单轨相机有更加广泛的可变性,前后组的摇摆、仰俯、平移、升降都有更大的幅度,在广告、建筑摄影中有更加明显的优势,但单轨相机折叠后体积仍然较大,不便于携带,在换用广角镜头时,还需要换广角皮腔,风中稳固性不如双轨型相机,如用它来拍摄风光,那您最好在风平浪静的情况下,早已做好了一切准备,包括完成精确对焦、重复设置了光圈、快门、紧固了所有旋钮,甚至叉好了后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画幅相机【转贴】纯粹个人学习用2009-03-13 10:15关于大画幅相机【转贴】纯粹个人学习用什么是大画幅相机?大画幅相机大画幅相机结构非常简单,但操作又颇--为复杂,尤其是相机的俯摆、偏移及曝光技巧更是不易掌握。

大画幅相机的镜头与120、135等中、小画幅的相机镜头基本上是不一样的,中、小画幅相机的镜头需要具有较高的明亮度,具有极高的解像力和相当的反差能力,从而保证相机在弱光的环境中,尽可能用较快的速度来避免震动,以保证快速拍摄时的影像质量。

然而对可位移、倾斜和摇摆的大画幅相机来说,这个问题并不是最重要的,镜头的视角才是关键。

因为它决定摄影师能否有效地发挥大画幅相机提供的移轴功能。

镜头视角越大,影像圈越大,大画幅相机移轴的特性也就越能发挥。

镜头视角较大的为100。

~105。

,主要使用于建筑和上业摄影主题。

常见的有仙娜龙W(65mm--155ram)、尼-柯尔SW(65mm--150mm)、富士SW(65nun-125ram)等镜-头;镜头标准视角为70。

80。

,镜头适用于中、长距离的拍摄主题。

常见的有仙娜龙-S(135mm-480mm)、仙-娜龙WS(150mm-300mm)、尼柯尔-W镜头(105mm一240mmX视角较小的镜头为50。

左右,镜头的优点在近距离拍摄时,有高清晰度的解像力。

例如Marco—Sinaron和Apo-Sinaron 镜头经过特别的校正,在微距-摄影中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

对于大画幅相机,衡量一个镜头优秀与否,除去应有的解像力、明锐度等基本指标外,重要的标准是视角,如仙娜龙SW镜头是一个增加视角到72。

的标准镜头,所以比一般所使用视角仅53。

的标准镜头有更大的位移距离。

各种大画幅相机的镜头特色各有不同,有时则不完全仅限于视场的优势,如Macro-Sinaron镜头及其他品牌的同类微距镜头的主要特点是近距摄影的效果十分突出,场曲校正优秀,对于这种专业镜头就没有必要一定以视场角去衡量优劣,除非另有特殊要求。

在使用大画幅相机时,有一个关键的问题是解决光线干扰的问题。

例如由亮部所产生的散光(例如逆光)、拍摄物上的亮光等,使用皮腔遮光罩可以消除大量的散光,这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有的相机生产,一家生产一种遮光罩遮光框,它具有4个可调褴的遮光帘幕,它们能够精确地控制调整遮光框的位置,只要摄影师通过埘焦屏仔细观察镜头前的遮光罩化置,就能保lJF遮光框,fi会切断对焦屏的边角。

另外镜头同有的眩光也是光线干扰,也是影响成像质量的因素。

观代高质量的镜头设计中对每片透镜进行镀膜,从而大大降低了眩光,提高了光线透射牢。

现在大多数镜头的眩光系数只有2%-3%之间,而有些老式镜头却高达5%-10%。

还要注意的是镜头镜片表面,不干净或保护膜有划痕的话,也会增加散光现象,我们常常会低竹这些破坏画面素质的细节,但它们都是严重危害画面质量的因素。

在大画幅相机中,长焦距镜头很少使用,不仅是因为它们价格昂贵,不是每一个专业摄影师能拥有,更因为它们相对丁135相机来讲即使算是超长焦距,但也井不太长,如安装在8×lO英寸大型相机上的600mm的镜头,只相当于135相机上的90mm镜头范围。

通常大型相机摄影距离较近,用稳固的三脚架或其他专门器材支撑着,可以从容地取景构图,不像35毫米相机耶样经常靠长镜头将拍摄主体托近,尽可能地使画面充满,充分保证利用胶片使用而积。

大型相机可以使用短焦距镜头将画面从容地充满镜头范围,这样做还能保证得到更大的镜头像场,有助十相机的位移和摆动。

我想这可能就是人们会分别制造出大、中、小等多种相机的理由所任。

小相机牺牲的是大相机的“高”素质;大相机则没有了小相机快速拍摄的“灵活性”。

大画幅相机的镜头成像质量与120、135相机镜头比较,到底孰优孰劣?相信大多数初学者都会有所误解,认为大型相机成像素质最高,因为满街的巨幅路牌广告画面已向人们展示出大型相机的特殊魅力。

然而,事实恰恰相反,如果以所呈影像的单位面积评价镜头,大画幅相机的镜头质素是最低的,但它拍摄出来的画面比较一般相机又“高”出许多,主要原因就是成像大,最后的图片放大比例小的缘故。

单就解像力而言,大画幅相机镜头素质不如中画幅相机的镜头,120相机的镜头不如135相机的镜头。

把120相机的镜头加用接圈套在135相机上使用,虽然只用了镜头中心的一小部分,获得了较好的均匀性,但理论上画面中心的解像力一股不应比同一级别的135镜头更好。

风光摄影家选择大画幅相机的3个理由1.大画幅相机的4×5散页胶片面积是135胶片面积13.5倍;是120胶片(6 x 6)面积的3.7倍。

对于放制大幅或巨幅照片来说,只有大底片才能获得颗粒细腻、质地真实的效果。

2.大画幅相机镜头架和镜头沿单轨轨道或折叠基板滑动调节伸缩皮腔,可达到聚集效果,可以调整校正透视,清晰平面分配,表现出横平竖直的特点。

3.在表现雄伟的山峰、大面积的草原、湖泊、色彩斑斓的森林等场面宏大的拍摄时,表现主题的远近清晰自然,符合自然透视,优于眼睛透视效果。

大画幅相机与35mm相机、120相机的主要拍摄内容和使用范围有所不同,但大画幅相机使用的广泛性,有许多甚至大大超出我们的想像范围。

大画幅相机真的有如此大的应用性吗?我们有时会怀疑眼前的图片出自“粗大笨重”的大画幅相机,但那却实实在在是真的。

许多中国读者一定对仙娜的“红椅子”系列照片记忆深刻,从湖滨到山巅,从登机坪到救火场的场景,大画幅相机展现了一个完美的图像世界。

一个包含了动与静的创作天地。

今天中国的大画幅相机的使用普及率还相当低,这与中国的经济、文化、摄影的综合实力水平有密切的关系,但我们坚信这类相机带给西方摄影家的,也一定会带给中国,一定会被中国的摄影家们广泛接受,并更好地应用。

那么,大画幅相机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欧洲著名摄影家Maurice Schobinger 和Willi P.Burkhardt作出最好的回答。

他们曾经把仙娜相机背上了阿尔卑斯山顶,拍摄了许多优秀的照片。

他们说:“令人着迷的照片就是我们最好的回报。

相机的优点不仅能得到8×10英寸的大底片面积,更能正确地描绘出正确透视的山峦世界,如同拍摄建筑一样,这类相机的位移功能是最佳地表现在两度平面照片上各种不同高度变化的山峰和山谷关系的手段,从而达到传达摄影师真正视觉感受的效果”,不知这种理解是否给中国的风光摄影师有所启迪?其实现今的大画幅相机带来的远不止这些,它更多地带来的是专业的操作方法,这是其他类型相机所不容易实现的。

例如使用大的光圈时,它可以将清晰度从脚前一直调整延伸到无限远;可以使图片中间景物清晰而左右模糊;可以使中间景物清晰而上下模糊,甚止还可以保证狭窄的一条斜面清晰而周围都处于虚幻的状态。

它的精确的调焦功能和控制变形能力,还可以保证摄影师轻而易举地将清晰度调整到只有一片纸那样薄的程度,这些独到的功能在商业摄影中已经得到充分地运用,这些功能同样也可以运用到各种类型的摄影项目里。

大画幅相机带给热爱摄影艺术者的乐趣将是一个全新的感受,一个异常美妙的影像奇迹。

实现这个奇迹其实并不困难,关键在于观念的转变。

过去人们一直认为大画幅相机是影室创作的“专利”,对于户外摄影来说极不方便,因此就很少有人敢于使用它们。

但是在交通条件已有明显改的在交通条件已有明显改善今天携带大画幅相机似乎就不那么困难了。

许多摄影师自行驾车,远足拍摄,完全有能力克服运输的困难。

另一方面,大画幅相机生产厂家也设计出一些实用的便携式的大画幅相机,方便摄影师外拍时使用。

如仙娜f1型相机、林好夫、骑士、星座、申豪等各种形式的便携型大画幅照相机,折叠起来都可以放入不太大的摄影包中。

近些年来,很多外国摄影家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创作,都使用大画幅相机拍摄,其灵活性比使用小型相机的人也不差许多,相反从他们的作品质量和表现力度来说似乎更胜一筹。

使用大画幅相机牺牲的是数量,保证的是质量;增添的是麻烦,得到的是优秀品质。

摄影进入21世纪,小型相机的电子化全自动的浪潮已经把摄影家的个人影响大大减弱,程序设计把光圈速度控制得相当准确,全自动化相机这个先进的武器可以保证绝大多数人都能拍到成像较好的照片。

因而大众化的图像越来越多。

与此同时,虽然全自动相机使用极为方便,但在某些方面仍无法实现摄影师和创意者的许多特殊要求,无法替代手动操作的大画幅相机的特殊作用。

在此情况下,始终保持手动传统操作方式的那些结构简单但操作复杂的大画幅相机,就可得天独厚地适应人们的要求,从测光到曝光,从取景构图到色彩控制,都需要摄影师运用经验和智慧,都需要摄影师对影像作出适当的调整,为达到创意和技术上的完美,为实现独特的尽善尽美的拍摄要求而调动各种创新思想的技术表现手段。

今天,我们谈论高素质的影像似乎时机已经成熟,经过近20多年的发展,中国摄影已非昔比,专业摄影工作者、摄影爱好者已都能拥有佳能、尼康、美能达等相机,几乎世界上所有的高级相机都能在中国见到,影楼曾经在90年代中火爆一时,商品摄影近年来也逐渐兴盛起来,摄影工作室比比皆是。

人们谈论摄影,已不再满足单纯拍出照片,更追求完美影像的体现,必须在世界摄坛上赢得自己的地位。

许多中国摄影师拍摄的作品,不仅构图精美、色彩饱和、层次丰富,而且器材的熟练使用程度上也不逊于外国摄影师。

现在我国的许多商品摄影师不但拍摄国内企业的产品,而且大量地承接国外著名品牌产品的拍摄工作,如IBM电脑、摩托罗拉和爱立信手机、佳能复印机等,说明了中国与国际摄影水平接轨进程正大大地加快。

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能够适应高超的拍摄技术要求,能够充分表现摄影师创意的大画幅相机,也一定会被更多的摄影工作者、摄影爱好者所使用!大画幅相机属于所有摄影者,从来就没有特别偏爱,它更多地被职业摄影师宠爱,因为他们深深体会到大画幅相机的特殊性能;它没有被很快地广泛接受,因为它们使用起来的确有相当的难度。

对于那些希望得到高品质大幅照片,亦或必须使影像满足客户的特殊需求的摄影工作者、摄影爱好者在选择照相机时必须要作出诀择:是逃避“麻烦”,牺牲质量;还是克服操作上的难度,创造不同凡响的影像。

◆常见的大画幅相机品牌及产地:为什么要用大画幅画幅之争是个古老的话题,争论多在专业人员之间进行。

但本文是写给业余摄影爱好者而不是专业摄影师的。

“专业”受摄影类别的限制,业余则比较自由。

拍野生动物的人不可能用大画幅,而广告摄影师因为顾客付不起太高的费用而把应该用大画幅的工作换成了中画幅这也是很常见的。

所以专业人员的行为会影响也会误导业余爱好者。

使用大画幅的理由有很多。

首先我们常见的中小画幅照相机,它们的镜头平面与胶片平面是完全平行的,也不能运动,而大画幅的这两个平面是可以相互运动的,这种相互运动包括了移轴、仰俯、摇摆等技术动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