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画幅镜头结构成像特点及其选择

合集下载

镜头选择不同镜头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镜头选择不同镜头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镜头选择不同镜头的特点和应用场景镜头选择:不同镜头的特点和应用场景在摄影和电影拍摄中,镜头的选择对于拍摄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镜头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应用场景,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镜头类型及其特点。

一、广角镜头广角镜头是一种视角较宽的镜头,通常具有小于50mm的焦距。

它具有以下特点和应用场景:1. 宽广的视角:广角镜头能够拍摄到较多的画面内容,适用于需要展现广阔场景的拍摄,如风景摄影、建筑摄影等。

2. 大景深:广角镜头拍摄出的画面通常具有较大的景深,使得前景和远景都能清晰呈现,适用于需要突出整个画面的拍摄。

3. 扭曲效果:由于广角镜头的特性,其拍摄的画面可能会出现一些透视扭曲效果,这种效果可以用于创意摄影和拍摄特殊效果。

应用场景:广角镜头适用于风景摄影、建筑摄影、环境纪实等需要呈现广阔场景的拍摄。

二、标准镜头标准镜头是一种焦距与人眼视角接近的镜头,通常具有50mm左右的焦距。

它具有以下特点和应用场景:1. 自然的视角:标准镜头的视角与人眼接近,所以拍摄出的画面效果更加贴近真实景象,是日常摄影的理想选择。

2. 中等景深:标准镜头的景深相对较适中,适合拍摄需要突出主体而又要保持一定背景的照片。

3. 适用广泛:标准镜头除了可以拍摄人像、风景等常见主题外,还可以用于记录生活中的点滴,非常实用。

应用场景:标准镜头适用于日常生活中的拍摄,包括人像摄影、风景摄影、街拍等。

三、长焦镜头长焦镜头是一种视角较窄的镜头,通常具有大于50mm的焦距。

它具有以下特点和应用场景:1. 放大远景:长焦镜头可以将远处的景物拍摄得更为清晰,并且可以将背景虚化,突出主体。

2. 缩小视角:长焦镜头可以缩小拍摄的视角,将多个元素集中在画面中,突出主体的细节。

3. 拍摄远距离主体:通过长焦镜头可以在远距离拍摄到细节清晰的主体,适用于野生动物摄影、体育赛事等需要拍摄远距离主体的场景。

应用场景:长焦镜头适用于野生动物摄影、体育赛事摄影、人像拍摄等需要放大远景或者拍摄远距离主体的场景。

大画幅镜头

大画幅镜头
网络化时代的出现让我们中国人逐渐和世界接轨,ebay的出现让少数大胆的人有了寻觅稀有珍稀镜头的可能,对于每一个用户来说,选择镜头都是一件头疼的事情,毕竟不是每一个人都是光学专家或者市场专家,对于国内这种不开化市场甚至需要隔山买牛,如何选择一个适合你的镜头,下面的东西或许会有些帮助。
摄影光学一开始发展就是为大画幅服务的,传统光学在市场化的过程中在进两步,退一步曲折的前进,总体上而言,技术的进步为我们还是带来了很多好处,光学水平也大大提升,而在漫长的百年发展中,总有一些特别明亮的闪光。这篇东西我打算以广角,标准焦距和望远长焦这样的结构来描述。
对于中心灰滤镜,xl系列的superangulon实际上并不比普通的同焦距的镜头亮度衰减的多,他们的亮度在同样的视场位置基本是同一个级别的,其差别很难在曝光上看出来,只不过由于大幅增加的像场的部分和中心亮度的对比相差过大,才使中心灰变的必要,在一些移轴范围小的机器上使用像场大过移轴范围很多的xl镜头的时候中心灰是没有什么必要的,而普通非xl的镜头其实一样需要使用中心灰,不管是罗顿斯德公司还是施奈德公司,其中心灰都遵循两个数学规则,也就是说实际上是可以互换的,较浅色的那个适合xl和普通superangulon系列使用。用户需要使用中心灰与否应该可以自行判断,拍摄出的照片有没有明显的暗角或者是否需要常常工作于相机的极限像场边缘。
2.托普岗topogon
菜斯的topogon结构是在hypergon结构上设计的,他在hypergon两片曲率巨大的凸透镜中间增加了两片弯月形的平光或负透镜,因此是平光镜因此并不影响hypergon原有结构上的平整的像场,这两篇平光镜主要是利用本身材质的不同的色散差异对两片正光透镜分别进行色差配对校正,其次利用弯曲表面产生的球差对消原有结构上不能校正球差的缺陷。Topogon是第一支能对基本像差进行校正的镜头,光圈可以做得比以前更大,最大可到f6.3,不过有得必有失,topogaon镜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hypergon结构的生产难度,但增加了两枚生产难度同样高的镜片,而且需要布置原有结构中较为紧密的空间内,设计和加工的难度实际上是更高了,另外新的镜片带来另一个烦恼,topogon结构的镜头畸变都比较大,第一只topogon镜头是菜斯1933年为航空摄影生产的100mmF6.3视角有100度,生产和校正异常完美,畸变都非常小,分辨率非常高,因为当时侦查相机使用180*180胶片,这支镜头是可以用于57相机的,实际上也确实有人改装用于57和45相机。

工业相机镜头的参数与选型

工业相机镜头的参数与选型

工业相机镜头的参数与选型一、镜头的基本参数1.焦距:焦距是指光线汇聚所发生的位置与感光器或像素元件的距离。

工业相机镜头的焦距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一般有固定焦距和变焦两种类型。

2.光圈:光圈是指镜头的进光量大小的调节装置,它能控制进入相机的光线的数量。

光圈大小直接影响相机的景深和光线透过能力。

在选择工业相机镜头时,一般需要根据实际应用场景和光线条件进行合理选择。

3.像距和像高:像距是指感光器到镜头最近点的距离,像高则是指光线通过镜头时物体成像产生的像的高度。

像距和像高的大小会影响到相机的成像范围和分辨率,因此在选型过程中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计算。

4.解像度:解像度是指相机镜头的成像能力,也称为像场解析力。

工业相机镜头的解像度决定了相机系统的成像质量和分辨率,因此在选型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

二、特殊需求1.特殊光谱:一些工业应用中,需要对特定光谱范围内的物体进行成像。

对于这种需求,可以选择特殊波段的工业相机镜头,如红外镜头、紫外镜头等。

2.防尘防水抗振动:在一些工业生产环境中,会存在较高的尘土、水汽等干扰因素,此时需要选择具有防尘防水和抗振动功能的工业相机镜头,以保证镜头稳定可靠的工作。

3.镜头接口: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和相机的类型,需要选择合适的镜头接口,如C口、CS口、F口、M42口等。

三、选型准则1.根据应用需求确定参数:首先要明确工业相机镜头的应用场景和目标,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焦距、光圈、像距等基本参数。

2.考虑成像质量和分辨率:成像质量是选型过程中最关键的因素之一,要选择具有较高解像度和尽量少的光学畸变的镜头。

3.考虑工作环境:根据实际工作环境的特点,选择具有防尘防水和抗振动功能的镜头。

4.考虑成本和性价比:工业相机镜头的价格差异较大,要根据实际需求和预算选择相应的镜头,综合考虑成本和性价比。

5.选择可替换镜头:由于工业应用的多样性和发展需求的变化,选择可替换镜头可以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拓展性。

大画幅之4×5相机(转载)

大画幅之4×5相机(转载)

大画幅之4×5相机(转载)大画幅4×5提起4×5相机,这对很多资深发烧友和专业摄影师并不陌生,4×5是指这类相机所使用的底片具有4英寸乘以5英寸的大画幅,许多摄影师用它来拍摄风光、广告、建筑和人像等,其实4×5相机只是技术相机家庭中的一个小兄弟,还有5×7英寸相机和8×10英寸相机甚至更大型画面的照相机。

4×5相机虽不及8×10相机所拍摄的照片那样细腻,但它同样能够矫正景物透视变形、控制景深、同时又具有体积较小、重量较轻、拍摄成本较低、画幅较大的优势,能够适应绝大部分拍摄题材的要求,它所具备的技术素质是现有120相机和135相机无法比拟的。

4×5相机有单轨、双轨之分。

轨是指承载前组、后组并可在上面滑动的轨道,在双轨相机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单轨相机,早期的木制相机均属于双轨,现代木制相机仍未失宠,且很多摄影师对它还情有独钟,因为较之金属制品,它的重量较轻,这对于风光摄影师来讲,优点实在明显。

在高原缺氧,长途跋涉的情况下,每一公斤都是沉重的负担,有些人同时使用的三脚架也为木制,除了这种三脚架遇风时没有共振的优点外,就是因为它轻、易携带。

但木制相机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例如旋钮较多,不够坚固,前后组不能作较大移动移动等缺点,但熟练以后,仍是一件顺手的兵器,木制相机有国产沙慕尼、申豪、国仕、日本产骑士(HORSEMAN),金属质地的双轨相机有德制林哈夫(LINHLF)特艺卡23/45型和2000型,日制骑士45FA及星座(TOYO)45A等。

单轨相机较双轨相机具有更加灵活的置换性,相机的主要部件都可以随意组合、装卸,单轨相机有更加广泛的可变性,前后组的摇摆、仰俯、平移、升降都有更大的幅度,在广告、建筑摄影中有更加明显的优势,但单轨相机折叠后体积仍然较大,不便于携带,在换用广角镜头时,还需要换广角皮腔,风中稳固性不如双轨型相机,如用它来拍摄风光,那您最好在风平浪静的情况下,早已做好了一切准备,包括完成精确对焦、重复设置了光圈、快门、紧固了所有旋钮,甚至叉好了后背。

《单反摄影技巧》大画幅照相机的镜头1

《单反摄影技巧》大画幅照相机的镜头1
大画幅照相机的镜头
(隽永大画幅专修教程缩简版本)
大画幅相机镜头与其他相机镜头的基本功能是相同的-有很大的的差异。
第一章节:大画幅镜头的基本组成
我们还是从了解大画幅镜头的基本组成入手,去了解和认识它们,最终达到得心应手的应用。
大画幅镜头由两个主要部件组成:
须知道的是,大画幅镜头没有“姓别”,任何一个品牌的镜头都可以通过一块对应所使用的机器的镜头板,极其方便地安装到你所用的机器上。这意味着,将有无数的镜头供你选用。
上图,一枚180毫米的尼康娜W型镜头,通过仙娜的镜头板,装在仙娜P2上使用,同样,这枚镜头也可以通过雅佳、林可夫、金宝、星座、骑士、韦事达等镜头板,分别安装在这些大画幅相机上。
快门有不同的规格。最常用的快门是0号、1号和3号。0号快门是最小的一种,最高速度为500分之一秒,1号快门居中,400分之一秒,3号快门是这三个常用规格中最大的一种,快门速度只有125分之一秒。三个规格的快门都有B门和T门。上图所示为“COPAL”快门,其0号和1号快门的操作完全一样,而3号快门的操作和0、1略有不同。(更多快门了解,可查看本公众号7月15日的“大画幅镜间快门介绍”)
一、镜片部件:负责光学成像。镜片分为前后两部分,通称镜头的前组和后组。
二、快门部件:两个镜片组之间的机械部件为快门部件(即常说的镜间快门),上面分布着一些旋转环、刻度、拨杆和闪光灯同步触发插口等装置,以及一些标识。
快门部件属于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到达胶片或CCD的光线数量和时间,即曝光量,所以,快门还内置了光圈装置。同时,快门部件还起到连接前后镜片组的作用。

大画幅相机摄影

大画幅相机摄影

大画幅相机技术之沙姆定律所谓沙姆定律就是当被摄体平面、影像平面、镜头平面这三个面的延长面相交于一直线时,即可得到全面清晰的影像.利用沙姆定律拍摄,从最近处的小草沙砾,到最远处的山石灌木都能确保持纤毫毕现,这对于普通的照相机和镜头而言,即使是最小光圈也无法做到。

而对于古老而灵活的大画幅相机而言,只要三个平面汇聚在一起,即使是最大光圈,也依然可以获得极大的清晰范围。

由于这个规律是1894年,由奥地利检测员沙拇弗洛格首先发现的,所以被人们称作“沙姆定律”或“沙氏定理”。

沙姆定律所谓的三个平面,即:被摄体平面(景物)、胶片平面(后组部分)以及镜头平面(前组部分)汇聚于照相机下面的一个假想点,摆前调整量越小,后组的摆动幅度就越大,后组摆动幅度小,前组的摆动幅度就大。

运样,三个平面相交于一点,能够使倾斜的被摄体获得最大的清晰范围。

事实上,这种改变焦平面位置的技术不同于常规的景深概念,它具有更加灵活的特点。

基于“沙姆定律”及透视调整两大法则,大画幅相机可以利用平移、升降、俯摆,甚至垂直旋转等方式拍摄出各种具有超常视觉效果的照片。

二、沙姆定律技术要点相机的选择。

能够实现“沙姆定律”的不仅仅是大画幅相机,一些具有调整功能的中画幅相机及135相机使用的部分移轴镜头也可以不同程度地实现这一法则。

其中,单轨大画幅相机在调整的灵活性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前组的调整。

摆前的调整对镜头的照盖范围的影响非常重要,尤其是远处的景物很容易出现“遮挡”,应密切观察聚焦屏效果。

后组的调整。

后背的调整也能增加倾斜的被摄体平面景深,或者改变影像的形状。

所以“沙姆定律”要组合前组和后组的调整,才能以最小的照盖力获得最大的清晰范围。

[ 此贴被喇嘛哥在2009-02-01 12:01重新编辑 ]佛告诉俺说: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Posted: 2009-02-01 11:55 | [楼主]喇嘛哥级别: 天使精华: 4发帖: 1752经验: 496 点积分: 17563 点贡献值: 0 点魅力值: 6 点在线时间:888(小时)注册时间:2004-07-07最后登录:2009-04-13 小中大沙姆定律与反沙姆定律级|曝光值读数的误差计算平移矫正直线后座调整改变透视莎姆定律(全都清晰)使主体平面,前镜组,后镜组平面同交于一直线上反沙姆定律(一点清晰)全不相交对焦:前后镜组轴向平移(例与光轴平行)改变成像比例:前后镜组轴向平移改变透视:后镜组摇摆和俯仰像圈的移位:前镜组上下左右平移在像圈内改变幅面:后镜组上下左右平移像圈的定位:前镜阻摇摆和俯仰清晰平面的定位:前后镜组摇摆和俯仰直接平移可以最好的利用基座的最大平移范围。

大画幅相机镜头的选择

大画幅相机镜头的选择

大画幅相机镜头的选择对于那些新加盟到中片幅领域的摄影师来说,有关大片幅照相机镜头和镜头选择的问题是相当令人头疼的。

尽管大片幅照相机镜头与35毫米照相机和中片幅照相机镜头的基本功能是相同的(都是用来拍照片),但它们无论在外观还是在操作上都有显著的差别。

当我第一次涉足大片幅摄影时,这同样也是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

当时我对此一无所知,而且无论我如何努力地去寻求帮助,得到的答案却不是太肤浅,就是假设我已经掌握了大片幅摄影的基本技能而显得太深奥。

因此,经历了很长的时间我才对此问题有了自己的心得。

这篇文章总结了我学到的一些经验,它适合于那些对大片幅摄影有少许认识或者完全不了解的读者参考。

文章的目的是帮助那些初次涉足大片幅摄影领域的摄影师对种类繁多的大片幅照相机镜头建立自己的认识,并帮助他们在选择大片幅照相机镜头时少走一些弯路。

文章中绝大多数的讨论都是基于4X5片幅的镜头,这是因为4X5片幅是最常见的大片幅,也是我使用的并且认为体会最深的一种片幅。

尽管如此,我认为本文当中的绝大部分观点也适用于其他的大片幅。

我要以我对大片幅镜头及其基本使用方法的总体认识作为文章的开篇,第二步则是关于如何在相机上安装大片幅镜头的讨论,之后是关于镜头型号的一些摘要观点,以及对一些主要镜头制造厂商的介绍,最后,是关于如何选择第一个镜头和选择配套镜头的建议。

总的看法只要看一眼大片幅相机的镜头,你就会知道它与你的35毫米照相机镜头或者中片幅镜头是不同的。

首先,与那些小巧的,具有几乎无声的自动聚焦功能或者精致的调焦环的中小片幅镜头不同的是,大片幅镜头本身根本没有调焦功能,镜身上充满了各种拨杆、转盘、旋钮以及连接装置等凸起物。

这种不同寻常的外观即便是经验丰富的中小片幅摄影师也会感到不适应。

然而进一步地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大片幅镜头的结构其实非常简单。

它由两部分镜片组成,一部分安装在镜头前部,另一部分和叶片快门一同设置在镜头的后部。

镜身上的拨杆以及其他控制装置是快门的组成部分。

非严谨大画幅摄影入门指南

非严谨大画幅摄影入门指南

非严谨大画幅摄影入门指南老污龟语:粉丝一直有了解大画幅相机的需求和认识,今天感谢大木仔为大家专门做了这一期大画幅相机入门指南,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画幅入门达盖尔大概想不到百年后人们可以用巴掌大的小手机拍出照片;许多现代人也大概想不到我们在1024缅怀达盖尔的同时还可以继续用他那年代的相机拍出震撼的照片。

就像大千世界,宇宙万物遵循的不过是那几条公式,再大的大画幅相机用的还是百年前的原理,百年前的基本结构。

所以,make it easy,让我们尽量简单快速地开始大画幅之旅吧。

相机一切先从相机开始。

大画幅相机大致分单轨、双轨两种。

单轨相机基本都是金属构件,而且因为结构所限,收纳体积偏大,所以一般都是配着箱子出门。

再加上其他配件,出门不开车捎着简直像参加铁人三项。

考虑到买辆车远比买台相机贵,咱们还是绕过单轨考虑双轨吧。

↓ebay上出售的单轨sinar p2套装↓双轨分金属机和木机。

金属机的代表是林哈夫linhof technika。

虽然林哈夫一直有耐操的美名,但考虑到你我这样大多都没有操烂相机的实力与精力……所以还是先绕过沉重的金属机,看看木机吧。

说到木机,优先支持一波国产。

沙慕尼Chamonix和申豪的相机都有很高的购买价值,轻便、配件丰富、结构优越,4x5画幅的价格在4k~8k左右。

↓笔者使用的沙慕尼相机,重量比一台全副单反还轻,收纳后可以直接丢进背包↓如果你预算充裕,则可以考虑ebony、deardorff之类的高端品牌。

钛合金、黑檀木……作为艺术品给抚摸党抚摸也是良选。

如果你预算不充裕……GOOD! 和笔者一样,所以笔者第一台机子就选择了Speed Graphic。

Speed Graphic在美国的持有量极大,运气好在2k以内就能收到一台。

并且这机子是大画幅领域唯二的拥有焦平面快门的机子,所以在DIY领域这机子也能省不少事,有极高的可玩性。

当然鉴于现在全球大画幅市场低迷,二手价格飘忽不定,去二手市场、ebay之类看缘分淘个便宜货开始你的大画幅之旅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画幅镜头结构成像特点及其选择对于绝大多数的大画幅用家来说,要搞明白大画幅世界的镜头是一件很费劲的事情,除掉现在在135世界风头正劲的变焦距镜头,大画幅镜头基本上是一本百年的光学发展式。

和大多数小画幅的摄影者不同,大画幅世界有强烈应用倾向性,每一种特殊的要求都导致对镜头的评价有所不同,这让很多人很茫然。

网络化时代的出现让我们中国人逐渐和世界接轨,ebay的出现让少数大胆的人有了寻觅稀有珍稀镜头的可能,对于每一个用户来说,选择镜头都是一件头疼的事情,毕竟不是每一个人都是光学专家或者市场专家,对于国内这种不开化市场甚至需要隔山买牛,如何选择一个适合你的镜头,下面的东西或许会有些帮助。

摄影光学一开始发展就是为大画幅服务的,传统光学在市场化的过程中在进两步,退一步曲折的前进,总体上而言,技术的进步为我们还是带来了很多好处,光学水平也大大提升,而在漫长的百年发展中,总有一些特别明亮的闪光。

这篇东西我打算以广角,标准焦距和望远长焦这样的结构来描述。

第一部分:广角1. 最古老的广角镜头—海普冈hypergon结构及其系列镜头。

海普冈镜头说起来除了像老钟这样玩古董镜头的人,估计很少有人知道了,海普冈是典型的超广角镜头,结构非常简单,仅有两片两组,由两片曲率非常大的鼓型镜片,因为仅有两枚镜片,所以不能校正球差和色差,为了尽量避免球差,这类镜头的最大光圈都非常小,一般多在20-30左右,缩小小光圈可以有效地减小球差提高分辨率,由于是超广角镜头色差的影响并不明显,这类结构的最大优点是视角非常的大,最大可以达到130度,而且畸变很小,Zeiss Series V Protar就是属于这个结构,基本视角可达110度以上,目前具有可用价值的应该还是有的,因为这个结构的两片鼓型镜片曲率非常大,加工异常困难,而且其表面精度和材质对光学水平的影响非常大,而且这种结构依靠两个镜片间的间距来控制像散,镜筒的材料也是非常考究的,1901年菜斯的Zeiss Series V Protarr尽管有多家公司依据专利生产,但其价格一直属于天价。

这个结构由于不能校正球差和色差,因此成像的反差不是太高,分辨率也很一般,不过这个结构依靠缩小光圈来减小球差,在很小的光圈下,成像的反差还是非常不错的,整体画面的均匀性也异常好,作为爷爷辈就停产了的家伙,到目前为止保存完好的应该很少了,正因为这个结构独特的要求极高的加工精度和装配精度,即便是到今天他还是可以用的,一般而言,这类的镜头在设计的时候没有考虑彩色摄影的需要,多少都有一点偏色,不过由于这个结构没有胶合镜片,反而在悠久的岁月中更容易保留自身稳定的质量,对于黑白,较低的反差有一种浓厚的怀旧情绪,并且无损于其对色调过渡的能力,这镜头的个性需要适配喜欢他的人。

也许你会问,这样的镜头既难寻找也很贵,哪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呵呵,对于一般拍摄45,810的朋友,介绍这个镜头或许是浪费表情,但对于11x14,12x20或者更大画幅的朋友,很有可能会发现自己没有什么可以选择的广角镜头,Zeiss Protar算是一个不错的方案了,如同它诞生的年代,这支镜头对于这些不需要放大的画幅是非常合适的,由于不需要放大,因为无法校正球差而分辨率较弱的镜头能提供在印相纸上远远超过人眼极限的清晰度,超大画幅拍摄所采用的极小的光圈进一步避免了他结构上球差的缺陷。

Goerz/Zeiss Hypergon6in/150mm这一只镜头我一直没能见到过,甚至在光学籍典中也没能看到过照片,这支镜头以区区150mm焦距提供了140度的视角,可以轻松覆盖20x24这样的巨无霸,甚至还有一点点空间可以移轴,以后有谁能亲眼得见这样的珍品,一定要拍照张照片给我,以解宿愿。

生产过这个镜头的公司很多比如B&L博士伦,据我所知应该是以它的产量最大,质量也应该是最一般的,比如博士伦会把结构和材料使用较差的命名为B&L Series IV Protars ,视角只做到90度,而B&L Series V Protars视角就做到100度,英国的ross和法国的卡伊斯过于稀有,估计质量和博士伦差不多,有老头专家也称这两家的更好,究竟是从稀有这个角度来说还是从实用来说也没有仔细询问。

需要注意的是只有Zeiss Series V Protar才达到了110度视角,而后的Zeiss Series VII Protar同样是90度视角的镜头。

2. 托普岗topogon菜斯的topogon结构是在hypergon结构上设计的,他在hypergon两片曲率巨大的凸透镜中间增加了两片弯月形的平光或负透镜,因此是平光镜因此并不影响hypergon原有结构上的平整的像场,这两篇平光镜主要是利用本身材质的不同的色散差异对两片正光透镜分别进行色差配对校正,其次利用弯曲表面产生的球差对消原有结构上不能校正球差的缺陷。

Topogon 是第一支能对基本像差进行校正的镜头,光圈可以做得比以前更大,最大可到f6.3,不过有得必有失,topogaon镜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hypergon结构的生产难度,但增加了两枚生产难度同样高的镜片,而且需要布置原有结构中较为紧密的空间内,设计和加工的难度实际上是更高了,另外新的镜片带来另一个烦恼,topogon结构的镜头畸变都比较大,第一只topogon镜头是菜斯1933年为航空摄影生产的100mmF6.3视角有100度,生产和校正异常完美,畸变都非常小,分辨率非常高,因为当时侦查相机使用180*180胶片,这支镜头是可以用于57相机的,实际上也确实有人改装用于57和45相机。

大多数topogon结构的镜头视角都在70-90度之间,大画幅镜头中许多厂家都有生产,这个结构本身有一个固有的大缺陷,像场内的亮度从新到边缘衰减非常快,这也是很长时间内,在民用领域里应用很少的原因,现在可以利用中心灰滤镜来弥补这个缺陷。

生产过topogon 结构镜头的厂家和各自对应的称谓如下Bauch & Lomb: Metrogon, Process AnastigmatBoyer: PerleBusch: OmnarDallmmmeyer: Wide-Angle AnastigmatGoerz: Geotar, RectagonIlex: Anastigmat Series DKodak: Wide-field EktarMeyer: AristostigmatRodenstock: Eurynar, Luminar, RonarRoss: HomoentricSchneider: IsconarWollensak: Wide-angle RaptarZeiss: Kekla在这些镜头中Kodak: Wide-field Ektar相对生产数量比较多而且光学水平也非常高,Wollensak: Wide-angle Raptar 也比较多见,这两家同时也有比较长的焦距提供选择,因为柯达在早期新闻机中居于领导地位,其一系列为69,45,57生产的镜头即便到今天来看都有着很高的光学水平和实用价值,如果在不考虑彩色摄影的情况下,他们完全能提供足够的性能,并不比最新的现代镜头差多少。

这个结构的镜头也是生产年代非常早的,同样是没有胶合镜片,保存良好的镜头仍然会有极好的使用状态,但这么多厂家生产的镜头如何判断哪一款是比较高档的那一款是较为低档的?很简单,看镀膜,作为有四个空气面的大曲率镜头,光的透射效率已经不能忽略了,这一代的镜头常常会在高档镜头上镀单层或者双层镀膜,一般来说这类镜头都需要使用折射率尽量大的玻璃以获取较小的加工难度或者更大的视野,纯粹高折射率的玻璃需要用萤石配对消除色差,很显然萤石是很难加工成弯月形的,绝大多数还是选择了色散较低折射率也较低的玻璃来做,高折射率玻璃在一定程度上对短波长光吸收强透过作用比较差,因此有比较强的偏黄倾向,镀膜本身是有色的,能够弥补一定的程度上的偏色,镀膜色彩如果是很幽深的深紫色膜,那这支镜头一定很好,如果是亮光强烈的红色膜,多半镜头的视角非常大,但选择还是以较幽深紫红色膜为最佳。

80mm Kodak Wide Field Ektar f/6.3曾经是格拉菲的时代的佼佼者,能够提供156mm的像场,是当时能够满足45的最广的镜头,分辨率测试结果一点都不会输给最新的镜头们。

100mm Kodak Wide Field Ektar f/6.3 像圈能够达到183mm,而135mm Kodak Wide Field Ektar f/6.3则能够提供229mm像场,190mm Kodak Wide Field Ektar f/6.3则能够提供318mm 的像场,完全能给8x10画幅使用。

至于250mm Kodak Wide Field Ektar f/6.3则能够提供巨大的422mm的像场,据说是可以使用于11x14上的,但据考察,这个镜头实际上是设计给已经消失已久的10x12的尺幅相机使用的。

这一系列的镜头都是设计成80/f22度的3.荷洛冈hologonHologon镜头设计实际上是上面那种topogon的双胞胎,它的光学结构很简单的将topogon 的凸透镜和凹透镜位置对调,但设计上并没有对调那么简单,这个结构实际上也是和hologon 一样的光学特点,不过将凹透镜放在前面可以更好的补偿球差和色差,对畸变也有一定好处,弥补了一些原hologon结构的畸变较大的缺陷,和topogon一样,hologon结构的镜头也需要中心灰来弥补亮度衰减的问题。

因为hologon结构的镜头出现的晚,在大画幅中应用比较少,但是,这个结构是衍生出了很多的相关的更现代的结构。

鲁萨结构,是苏联光学上的专有称谓,还有西方光学有时候叫阿维岗,这两种结构都属于Hologon结构的变形,民用光学界采用这个结构的镜头大多都是现代镜头了,最为具有代表性的是施奈德公司的super angulon,这个结构广为使用于各类高档镜头,用于航空摄影用的鲁萨镜头可以达到122度的视角,而作为大画幅摄影的super angulon只能达到100度到105度。

这个光学结构是目前光学上矫正比较完善的了,被称为最完美的广角结构,和以前的hologon,topogon相比像场亮度衰减由视场角度余弦值的4次方关系改善为3次方关系,但由于像散的原因,边缘区域的解像力下降比较快,不过由于色差,球差,彗差的矫正都比较完善,这种结构的成像一般都很明锐,色彩表现也很好。

super angulon系列镜头对比其他结构镜头的成像特点主要是反差适中,色彩表现好,目前施奈德生产的super angulon从38一直延伸到210,本来还有很稀有的250super angulon的,不知道于何时就停产了,也从未见过这支镜头的照片,估计像圈巨大,用者寥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