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级复杂控制系统考试试卷答案

串级复杂控制系统考试试卷答案
串级复杂控制系统考试试卷答案

石化公司维修公司(仪表维修工)

串级复杂控制系统考试试卷答案

(考试时间:年月日考试时长:120 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1分,满分 30分)

1.串级控制系统是由主、副两个控制器串接工作的。主控制器的输出作为副控制器的

给定值,副控制器的输出去操纵控制阀,以实现对变量的定值控制。在系统结构上,

它是由两个串接工作的控制器构成的双闭环控制系统;

2.串级控制系统的目的在于通过改变副变量来提高对主变量的控制质量

由于副回路的存在,对进入副回路的干扰有超前控制的作用,因而减少了干扰对主

变量的影响;系统对负荷改变时有一定的自适应能力。

3.串级控制系统主要应用于:对象的滞后和时间常数很大、干扰作用强而频繁、负荷

变化大、对控制质量要求较高的场合。

4.在串级控制系统中,主、副调节器的作用是不同的。主调节器是定值控制,副调节

器是随动控制。系统对二个回路的要求有所不同。主回路一般要求无差,主调节器

的控制规律应选取PI或PID控制规律;副回路要求起控制的快速性,可以有余差,

一般情况选取P控制规律而不引入 I 或 D 控制。如果引入 I 控制,会延长控制

过程,减弱副回路的快速控制作用;也没有必要引入 D控制,因为副回路采用 P

控制已经起到了快速控制作用,引入D控制会使调节阀的动作过大,不利于整个系

统的控制

5.P控制作用的特点是保证过程的稳定性。

I控制作用的特点是保证控制过程作无差控制。

D控制作用的特点是补偿控制对象的迟延和惯性

6.过度过程要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快速性一般希望调节过程具有较大的衰减比,超调量

要小些,调节时间越短越好,又要没有余差

二、简答题(共 6 题,每题5分,满分 30 分)

1. 简述串级控制系统的投用步骤?

参考答案:

(1)将副调节器“内、外”给定置外给定,“自动、手动”放在“手动”。主调节器

“内、外”给定置内给定,“自动、手动”放在“手动”,并把“正、反”作用开

关分别放在正确位置,调节器参数分别放在预定值。

(2)用副调节器手动控制

(3)当主参数接近给定值,副参数也较平稳后,调节主调节器手动输出,使副调节

器偏差为零,将副调节器由手动切到自动。

(4)调节主调节器给定值,使主调节器偏差为零

(5)将主调节器由手动切到自动。

2.简述串级控制系统主、副控制器作用方式的选择依据?

参考答案:

(主控制器±)(副对象±)(主对象±)=(—)

因此:当主、副变量同向变化时,主控制器应选反作用方式,反向变化则应选正作用

方式。

副控制器作用方式选择:

(副控制器±)(控制阀±)(副对象±)=(—)

3. 简述单回路控制系统的投用步骤?

参考答案:

1. 设置好控制器正反作用和P、I、D参数。

2. 先手动控制使测量值逐步接近给定值,并保持测量值稳定

3. 按无扰动切换(指手、自动切换时阀上信号基本不变)的要求将控制器切入自动

4. 简述单回路控制系统的“4 :1衰减振荡”参数整定方法?

参考答案:

第 1 页共3页

第 2 页 共 3页 姓名: 单位: 岗位: --------------装----

--------------------订

------

--------------

----

线---------------------

---内-----

----------

--------

-不------------------------答

------------------------题-------------- 在系统闭环情况下:Ti 放到最大, Td 放到零,δ从大(100%)往小变化,用改变设定值的方法,每改变一次δ施加一阶跃干扰,直至出现4 :1(或10:1)衰减振荡为止,如下图示,记录此时的比例度δs 和振荡周期Ts 。 根据δS 和TS ,按表中的经验公式计算各参数值。 控制器 类型 控制器参数 δ ,% Ti,min Td,min P δs —— —— PI 1.2δs 0.5Ts —— PID 0.8δs 0.3Ts 0.1Ts 5.请说出自动控制回路P 、I 、D 工程整定方法? 参考答案: 临界比例度法 衰减曲线法 响应曲线法 经验法 6.简述“经验法”PID 参数调整方法? 参考答案: 经验法是工人、技术人员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整定方法。它是按被控变量的性质提出控制器参数的合适范围。实质是“看曲线、调参数” 系 统 参 数 δ,% TI ,min TD ,min 温度 20~60 3~10 0.5~3 流量 40~100 0.1~1

得 分 评分人 三、计算题:(共 2 题,每题6分,满分 12 分) 1.某控制系统采用临界比例度法整定参数。已测得临界比例度δk=20%,临界周期 Tk =4Min ,求当控制系统采用P 、PI 、PID 调节规律时的P 、I 、D 值? 参考答案: P 调节规律: P= 2*20%=40% PI 调节规律: P=2.2*20%=44% I=0.85*4=3.4 Min PID 调节规律: P=1.7*20%=34% I=0.5*4=2 Min D=0.125*4=0.5 Min 2.某控制系统采用4 :1衰减振荡临界法整定参数。已测得比例度δs=10%,振荡周期Ts=4Min ,求当控制系统采用P 、PI 、PID 调节规律时的P 、I 、D 值? 参考答案: P 调节规律: P= 10% PI 调节规律: P=1.2*10%=12% I=0.5*4=2Min PID 调节规律: P=0.8*10%=8% I=0.3*4=1.2 Min D=0.1*4=0.4 Min 得 分 评分人 四、论述题:(共 2 题,每题10分,满分 20 分) 1.论述串级控制系统 “两步整定法” 参数整定? 参考答案: 实际操作中,一般用两步法,先整定副回路,再整定主回路。如蒸馏塔温度和加热蒸汽的串级,一般先整定副回路,再整定主回路。

第 3 页 共 3页 姓名: 单位: 岗位: --------------装----

--------------------订

------

--------------

----

线---------------------

---内-----

----------

--------

-不------------------------答

------------------------题--------------

两步整定法是按主副回路分别整定,第一步先整定副回路,第二步整定主回路。步骤如下。 (1)工艺稳定,主副回路均在纯比例调节规律运行的条件下,将主调节器比例度置于100%,逐渐减小副调节器的比例度,当副回路达到4∶1的衰减震荡过程时,记下副调节器的比例度δ2S 和过渡周期T 2S 。 (2)将副调节器比例度固定在δ2S ,逐渐减小主调节器的比例度,当主回路达到4∶1衰减振荡过程时,记下主调节器的比例度δ1S 和过渡周期T 1S 。 (3)根据求出的δ2S 、T 2S 、δ1S 、T 1S ,按表计算出主副调节器的比例度、积分时间和微分时间。 (4)按“先副后主”、“先比例次积分后微分“的原则,将计算得出的调节器参数加到调节器上。 (5)观察记录曲线,进行适当的调整。 2.论述串级控制系统 “一步整定法” 参数整定? (1)根据副变量的类型,按下表的经验数据选择好副控制器的比例度。 表 一步整定法的控制器参数经验数据 (2)将副控制器参数置于经验值,然后按单回路控制系统中任一整定方法整定主控制器参数。 (3)观察控制过程,根据主、副控制器放大系数匹配的原理,适当调整主、副控制器的参数,使主变量控制质量最好。 (4)若出现振荡,可加大主(或副)控制器的δ,即可消除。如出现剧烈振荡,可先转入遥控,待产生稳定之后,重新投运和整定。 得 分 评分人 五、绘图题:(共 1 题,满分 8 分) 1.绘出液位-流量串级控制自控流程图(位号按自动设计要求自己定义),并画出串级控制控制系统方框图 参考答案:

副变量类型 副控制器放大系数K C2 副控制器比例度δ(%) 温度 5~1.7 20~60 压力 3~1.4 30~70 流量 2.5~1.25 40~80 液位 5~1.25 20~80 +-x 2z 2e 2+-x 1e 1z 1y 1主调节器副调节器执行器副对象副变送器主对象主变送器y 2

第 4 页共3页

串级控制系统

习题六 1.什么叫串级控制系统?画出一般串级控制系统的典型方块图。 答:串级控制系统是由其结构上的特征而得名的。它是由主、副两个控制器串接工作的。 主控制器的输出作为副控制器的给定值,副控制器的输出去操纵控制阀,以实现对变量的定值控制。 2.串级控制系统有哪些特点?主要使用在哪些场合? 答串级控制系统的主要特点为: (1)在系统结构上,它是由两个串接工作的控制器构成的双闭环控制系统; (2)系统的目的在于通过设置副变量来提高对主变量的控制质量} (3)由于副回路的存在,对进入副回路的干扰有超前控制的作用,因而减少了干扰对主变量的影响; (4)系统对负荷改变时有一定的自适应能力。 串级控制系统主要应用于:对象的滞后和时间常数很大、干扰作用强而频繁、负荷变化大、对控制质量要求较高的场合。 3.串级控制系统中主、剧变量应如何选择? 答主变量的选择原则与简单控制系统中被控变量的选择原则是一样的。 副变量的选择原则是:. (1)主、副变量间应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副变量的变化应在很大程度上能影响主变量的变化; (2)通过对副变量的选择,使所构成的副回路能包含系统的主要干扰; (3)在可能的情况下,应使副回路包含更多的主要干扰,但副变量又不能离主变量太近; (4)副变量的选择应考虑到主、副对象时间常数的匹配,以防“共振”的发生 4.为什么说串级控制系统中的主回路是定值控制系统,而副回路是随动控制系统? 答串级控制系统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稳定主变量,使之等于给定值,而

主变量就是主回路的输出,所以说主回路是定值控制系统。副回路的输出是副变量,副回路的给定值是主控制器的输出,所以在串级控制系统中,副变量不是要求不变的,而是要求随主控制器的输出变化而变化,因此是一个随动控制系统。5.怎样选择串级控制系统中主、副控制器的控制规律? 答串级控制系统的目的是为了高精度地稳定主变量,对主变量要求较高,一般不允许有余差,所以主控制器一般选择比例积分控制规律,当对象滞后较大时,也可引入适当的微分作用。 串级控制系统中对副变量的要求不严。在控制过程中,副变量是不断跟随主控制器的输出变化而变化的,所以副控制器一般采用比例控制规律就行了,必要时引入适当的积分作用,而微分作用一般是不需要的。 6.如何选择串级控制系统中主、副控制器的正、反作用? 答副控制器的作用方向与副对象特性、控制阀的气开、气关型式有关,其选择方法与简单控制系统中控制器正、反作用的选择方法相同,是按照使副回路成为—个负反馈系统的原则来确定的。 主控制器作用方向的选择可按下述方法进行:当主、副变量在增加(或减小时),如果要求控制阀的动作方向是一致的,则主控制器应选“反”作用的;反之,则应选“正”作用的。 从上述方法可以看出,串级控制系统中主控制器作用方向的选择完全由工艺情况确定,或者说,只取决于主对象的特性,而与执行器的气开、气关型式及副控制器的作用方向完全无关。这种情况可以这样来理解:如果将整个副回路看作是构成主回路的一个环节时,副回路这个环节的输入就是主控制器的输出(即副回路的给定),而其输出就是副变量。由于副回路的作用总是使副变量跟随主控制器的输出变化而变化,不管副回路中副对象的特性及执行器的特性如何,当主控制器输出增加时,副变量总是增加的,所以在主回路中,副回路这个环节的特性总是“正”作用方向的。由图可见,在主回路中,由于副回路、主测量变送这两个环节的特性始终为“正”,所以为了使整个主回路构成负反馈,主控制器的作用方向仅取决于主对象的特性。主对象具有“正”作用特性(即副变量增加时,主变量亦增加)时,主控制器应选“反”作用方向,反之,当主对象具有“反”作用特性时,主控制器应选“正”作用方向。

串级控制系统研究 仿真

本科学生毕业论文 2011年5月20日 论文题目: 串级控制系统研究学院: 电子工程学院年级: 2007级专业: 自动化姓名: 陈曦学号: 20075199指导教师: 赵建华

摘要 随着现代工业生产过程向着大型、连续和强化方向发展,对控制系统的控制品质提出了日益增长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简单的单回路控制已经难以满足一些复杂的控制要求。串级控制系统是过程控制中的一种多回路控制系统,是为了提高单回路控制系统的控制效果而提出来的一种控制方案。串级控制系统把两个单回路控制系统以一定的结构形式串联在一起,它不仅具有单回路控制系统的全部功能,而且还具有许多单回路控制系统所没有的优点。串级控制系统采用了两个调节器,因此它的调节器的参数整定更复杂一些。 本论文论述了一个液位——流量串级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步骤,介绍了它的参数整定方法。在此过程中,介绍了对液位和流量进行检测和转换的常用元件,应用阶跃响应曲线推导了广义对象的传递函数,简单地论述了串级控制系统的优点,讨论了它对控制效果的改善作用,并使用仿真软件对该系统进行了仿真。 关键词 串级控制系统;液位;流量;仿真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modern industry production process to large-scale,continuously is developing with the strengthened direction,proposed to the control system control quality day by day grows request.In this kind of situation,the simple single return route control already with difficulty satisfied some complex control requests.The cascade control system is in the process control more than one kind of return routes control system,is for enhance one kind of control plan which the single return route control system the control effect proposes.The cascade control system two single return routes control system by the certain structural style connects in together,it not only has the single return route control system the complete function,moreover also has many single return routes control system no merit.The cascade control system has used two regulators,therefore it is more complex to set its regulator parameter. The present paper elaborated a fluid position—current capacity cascade control system design method and the step,introduced its parameter set method.In this process,introduced carries on the examination and the transformation commonly used part to the fluid position and the current capacity,has inferred the generalized object transfer function using the step leap response curve,simply elaborated the cascade control system merit,discussed it to control the effect the improvement function,and use simulation software has carried on the simulation to this system. Key words Cascade control system;fluid position;current capacity;simulation

过程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报告实验报告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过程控制系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名称:单容水箱液位过程控制 班级:2011级自动化过程控制方向 姓名: 学号:

目录 前言 一.过程控制概述 (2) 二.THJ-2型高级过程控制实验装置 (3) 三.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 (5) (一)外部组成 (5) (二)输入模块ICP-7033和ICP-7024模块 (5) (三)其它模块和功能 (8) 四.调试过程 (9) (一)P调节 (9) (二)PI调节 (10) (三)PID调节 (11) 五.心得体会 (13)

前言 现代高等教育对高校大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专业技能等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工程实训中心的建设应紧紧围绕这一思想进行。 首先工程实训首先应面向学生主体群,建设一个有较宽适应面的基础训练基地。通过对基础训练设施的 集中投入,面向全校相关专业,形成一定的规模优势,建立科学规范的训练和管理方法,使训练对象获得机械、 电子基本生产过程和生产工艺的认识,并具备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 其次,工程实训的内容应一定程度地体现技术发展的时代特征。为了适应现代化工业技术综合性和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工程实训的内容应充分体现机与电结合、技术与非技术因素结合,贯穿计算机技术应用,以适应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要求。应以一定的专项投入,建设多层次的综合训练基地,使不同的训练对象在获得对现代工业生产方式认识的同时,熟悉综合技术内容,初步建立起“大工程”的意识,受到工业工程和环境保护方面的训练,并具备一定的实用技能。 第三,以创新训练计划为主线,依靠必要的软硬件环境,建设创新教育基地。以产品的设计、制造、控制乃至管理为载体,把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问题的观测和判断、创造和评价、建模和设计、仿真和建造的整个过程中。

实验四 串级控制系统

实验四 加热炉温度串级控制系统 (实验地点:程控实验室,崇实楼407) 一、实验目的 1、熟悉串级控制系统的结构与特点。 2、掌握串级控制系统临界比例度参数整定方法。 3、研究一次、二次阶跃扰动对系统被控量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 1、MATLAB 软件, 2、PC 机 三、实验原理 工业加热炉温度串级控制系统如图4-1所示,以加热炉出口温度为主控参数,以炉膛温度为副参数构成串级控制系统。 图4-1 加热炉温度串级控制系统工艺流程图 图4-1中,主、副对象,即加热炉出口温度和炉膛温度特性传递函数分别为 主对象:;)130)(130()(18001++=-s s e s G s 副对象:2 1802)1)(110()(++=-s s e s G s 主控制器的传递函数为PI 或PID ,副控制器的传递函数为P 。对PI 控制器有 221111)(),/(, 1 11)(c c I c I I c I c c K s G T K K s K K s T K s G ==+=???? ? ?+= 采用串级控制设计主、副PID 控制器参数,并给出整定后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和阶跃扰动响应曲线,说明不同控制方案控制效果的区别。 四、实验过程 串级控制系统的设计需要反复调整调节器参数进行实验,利用MATLAB 中的Simulink 进行仿真,可以方便、快捷地确定出调节器的参数。 1.建立加热炉温度串级控制系统的Simulink 模型 (图4-2) 在MATLAB 环境中建立Simulink 模型如下:)(01s G 为主被控对象,)(02s G 为副被控对象,Step 为系统的输入,c 为系统的输出,q1为一次阶跃扰动,q2为二次阶跃扰动,可以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PID1为主控制器,双击PID 控制器可设置参数:(PID 模块在

什么叫串级控制系统

1.什么叫串级控制系统?画出一般串级控制系统的典型方块图。 答:串级控制系统是由其结构上的特征而得名的。它是由主、副两个控制器串接工作的。 主控制器的输出作为副控制器的给定值,副控制器的输出去操纵控制阀,以实现对变量的定值控制。 2.串级控制系统有哪些特点?主要使用在哪些场合? 答串级控制系统的主要特点为: (1)在系统结构上,它是由两个串接工作的控制器构成的双闭环控制系统; (2)系统的目的在于通过设置副变量来提高对主变量的控制质量} (3)由于副回路的存在,对进入副回路的干扰有超前控制的作用,因而减少了干扰对主变量的影响; (4)系统对负荷改变时有一定的自适应能力。 串级控制系统主要应用于:对象的滞后和时间常数很大、干扰作用强而频繁、负荷变化大、对控制质量要求较高的场合。 3.串级控制系统中主、剧变量应如何选择? 答主变量的选择原则与简单控制系统中被控变量的选择原则是一样的。 副变量的选择原则是:. (1)主、副变量间应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副变量的变化应在很大程度上能影响主变量的变化; (2)通过对副变量的选择,使所构成的副回路能包含系统的主要干扰; (3)在可能的情况下,应使副回路包含更多的主要干扰,但副变量又不能离主变量太近; (4)副变量的选择应考虑到主、副对象时间常数的匹配,以防“共振”的发生 4.为什么说串级控制系统中的主回路是定值控制系统,而副回路是随动控制系统? 答串级控制系统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稳定主变量,使之等于给定值,而主变量就是主回路的输出,所以说主回路是定值控制系统。副回路的输出是副变量,副回路的给定值是主控制器的输出,所以在串级控制系统中,副变量不是要求不变的,而是要求随主控制器的输出变化而变化,因此是一个随动控制系统。 5.怎样选择串级控制系统中主、副控制器的控制规律?

过程控制系统仿真实验指导

过程控制系统Matlab/Simulink 仿真实验 实验一 过程控制系统建模 ............................................................................................................. 1 实验二 PID 控制 ............................................................................................................................. 2 实验三 串级控制 ............................................................................................................................. 6 实验四 比值控制 ........................................................................................................................... 13 实验五 解耦控制系统 . (19) 实验一 过程控制系统建模 指导内容:(略) 作业题目一: 常见的工业过程动态特性的类型有哪几种?通常的模型都有哪些?在Simulink 中建立相应模型,并求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作业题目二: 某二阶系统的模型为2 () 22 2n G s s s n n ?ζ??= ++,二阶系统的性能主要取决于ζ,n ?两个参数。试利用Simulink 仿真两个参数的变化对二阶系统输出响应的影响,加深对二阶 系统的理解,分别进行下列仿真: (1)2n ?=不变时,ζ分别为0.1, 0.8, 1.0, 2.0时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2)0.8ζ=不变时,n ?分别为2, 5, 8, 10时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过程控制系统实验报告

实验一过程控制系统的组成认识实验 过程控制及检测装置硬件结构组成认识,控制方案的组成及控制系统连接 一、过程控制实验装置简介 过程控制是指自动控制系统中被控量为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等变量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控制。本系统设计本着培养工程化、参数化、现代化、开放性、综合性人才为出发点。实验对象采用当今工业现场常用的对象,如水箱、锅炉等。仪表采用具有人工智能算法及通讯接口的智能调节仪,上位机监控软件采用MCGS工控组态软件。对象系统还留有扩展连接口,扩展信号接口便于控制系统二次开发,如PLC控制、DCS控制开发等。学生通过对该系统的了解和使用,进入企业后能很快地适应环境并进入角色。同时该系统也为教师和研究生提供一个高水平的学习和研究开发的平台。 二、过程控制实验装置组成 本实验装置由过程控制实验对象、智能仪表控制台及上位机PC三部分组成。 1、被控对象 由上、下二个有机玻璃水箱和不锈钢储水箱串接,4.5千瓦电加热锅炉(由不锈钢锅炉内胆加温筒和封闭外循环不锈钢锅炉夹套构成),压力容器组成。 水箱:包括上、下水箱和储水箱。上、下水箱采用透明长方体有机玻璃,坚实耐用,透明度高,有利于学生直接观察液位的变化和记录结果。水箱结构新颖,内有三个槽,分别是缓冲槽、工作槽、出水槽,还设有溢流口。二个水箱可以组成一阶、二阶单回路液位控制实验和双闭环液位定值控制等实验。 模拟锅炉:锅炉采用不锈钢精致而成,由两层组成:加热层(内胆)和冷却层(夹套)。做温度定值实验时,可用冷却循环水帮助散热。加热层和冷却层都有温度传感器检测其温度,可做温度串级控制、前馈-反馈控制、比值控制、解耦控制等实验。 压力容器:采用不锈钢做成,一大一小两个连通的容器,可以组成一阶、二阶单回路压力控制实验和双闭环串级定值控制等实验。 管道:整个系统管道采用不锈钢管连接而成,彻底避免了管道生锈的可能性。为了提高实验装置的使用年限,储水箱换水可用箱底的出水阀进行。 2、检测装置 (液位)差压变送器:检测上、下二个水箱的液位。其型号:FB0803BAEIR,测量范围:0~1.6KPa,精度:0.5。输出信号:4~20mA DC。 涡轮流量传感器:测量电动调节阀支路的水流量。其型号:LWGY-6A,公称压力:6.3MPa,精度:1.0%,输出信号:4~20mA DC 温度传感器:本装置采用了两个铜电阻温度传感器,分别测量锅炉内胆、锅炉夹套的温度。经过温度传感器,可将温度信号转换为4~20mA DC电流信号。 (气体)扩散硅压力变送器:用来检测压力容器内气体的压力大小。其型号:DBYG-4000A/ST2X1,测量范围:0.6~3.5Mpa连续可调,精度:0.2,输出信号为4~20mA DC。 3、执行机构 电气转换器:型号为QZD-1000,输入信号为4~20mA DC,输出信号:20~100Ka气压信号,输出用来驱动气动调节阀。 气动薄膜小流量调节阀:用来控制压力回路流量的调节。型号为ZMAP-100,输入信号为4~20mA DC或0~5V DC,反馈信号为4~20mA DC。气源信号 压力:20~100Kpa,流通能力:0.0032。阀门控制精度:0.1%~0.3%,环境温度:-4~+200℃。 SCR移相调压模块:采用可控硅移相触发装置,输入控制信号0~5V DC或4~20mA DC 或10K电位器,输出电压变化范围:0~220V AC,用来控制电加热管加热。 水泵:型号为UPA90,流量为30升/分,扬程为8米,功率为180W。

串级控制系统整定实验报告

学院 过程控制系统实验报告书 实验名称串级控制系统整定 专业自动化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 姓名 学号 实验日期

串级控制系统整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动态模型的创建方法.。 (2)掌握串级控制系统整定方法。 (3)了解控制系统的特点。 (4)了解串联控制系统的特点。 二、实验器材 计算机一台,MATLAB软件 三、实验原理 .串级控制系统:就是由两个调节器串联在一起,控制一个执 行阀,实现定值控制的控制系统。 .串级控制系统的通用方框图: .串级控制系统特点:(1)改善了被控过程的动态特性。 (2)提高了系统的工作频率。 (3)具有较强的抗扰动能力。 (4)具有一定的自适应能力。 .两步整定法

(1)工况稳定时,闭合主回路,主、副调节器都在纯比例作用的条件下,主调节器的比例度置于100%,用单回路控制系统的衰减曲线法整定,求取副调节器的比例度s δ和操作周期s T 。 (2)将副调节器的比例度置于所求得的数值上,把副回路作为主回路中的一个环节,用同样方法整定主回路,求取主调节器的比例度和操作周期。 四、实验步骤 (1)启动计算机,运行MATLAB 应用程序。 (2)在MATLAB 命令窗口输入Smulink,启动Simulink 。 (3)在Simulink 库浏览窗口中,单击工具栏中的新建窗口快捷按钮或在Simulink 库窗口中选择菜单命令File New Modeel,打开一个标题为“Untitled ”的空白模型编辑窗口。 (4)设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为: 24 21 (110)(120)s s ?++,要求被调量始 终维持在设定值。设计一个串级控制系统,并且要求控制系统的衰减率为75%,静态误差为零。用MATLAB 创建仿真模型。 (5)按两步整定法整定调节器参数。 (6)按步骤(5)的结果设置调节器参数,启动仿真,通过示波器模块观测并记录系统输出的变化曲线。 (7)施加内扰,观测系统运行情况。 . 衰减曲线法整定参数计算表:

串级控制系统

过程控制 实验报告实验名称:串级控制班级: 姓名: 学号:

实验二 串级控制系统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本实验,了解串级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以及主、副回路的性能特点。 2) 掌握串级控制系统的设计思想和主、副回路控制器的参数整定方法。 二、 实验原理 串级控制系统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控制器、相应数量的检测变送器和一个执行器组成。控制器相串联,副控制器的输入由主控制器的输出设定。主回路是恒值控制系统,对主控制器的输出而言,副回路是随动系统,对二次扰动而言,副回路是恒值控制系统。 串级控制的主要优点可概括如下: 1) 由于副回路的存在,改善了对象的部分特性,使系统的工作频率提高,加快了调节过程。 2) 由于副回路的存在,串级控制系统对二次扰动具有较强的克服能力。 3) 串级控制系统提高了克服一次扰动的能力和回路参数变化的自适应能力。 串级控制系统副回路的设计原则: 1) 副回路应尽量包含生产过程中主要的、变化剧烈、频繁和幅度大的扰动。在可能的情况下力求包含尽可能多的扰动。 2) 当对象具有较大纯滞后时,在设计时应使副回路尽量少包括或不包括纯滞后。 3) 当对象具有非线性环节时,在设计时应使非线性环节于副环之中。 4) 副回路设计时应考虑主、副对象时间常数的匹配,以防共振。 5) 所设计的副回路需考虑到方案的经济性和工艺的合理性。 串级控制系统常用的控制器参数整定方法有逐步逼近法、两步法、一步法等。 ? 逐步逼近法 1) 在主回路断开的情况下,求取副控制器的整定参数; 2) 将副控制器的参数设置在所求的数值上,使串级控制系统主回路闭合,以求取主调节器的整定参数值; 3) 将主调节器参数设置在所求值上,再次整定副控制器的参数值。 4) 如控制品质未达到指标,返回2)继续。 三、实验内容 某系统的主、副对象传递函数分别为: 122 11 (),()301(101)(1)P P G s G s s s s = = +++

控制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哈尔滨理工大学实验报告 控制系统仿真 专业:自动化12-1 学号:1230130101 姓名:

一.分析系统性能 课程名称控制系统仿真实验名称分析系统性能时间8.29 地点3# 姓名蔡庆刚学号1230130101 班级自动化12-1 一.实验目的及内容: 1. 熟悉MATLAB软件的操作过程; 2. 熟悉闭环系统稳定性的判断方法; 3. 熟悉闭环系统阶跃响应性能指标的求取。 二.实验用设备仪器及材料: PC, Matlab 软件平台 三、实验步骤 1. 编写MATLAB程序代码; 2. 在MATLAT中输入程序代码,运行程序; 3.分析结果。 四.实验结果分析: 1.程序截图

得到阶跃响应曲线 得到响应指标截图如下

2.求取零极点程序截图 得到零极点分布图 3.分析系统稳定性 根据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判别线性系统的稳定性最简单的方法是求出系统所有极点,并观察是否含有实部大于0的极点,如果有系统不稳定。有零极点分布图可知系统稳定。

二.单容过程的阶跃响应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MATLAB软件的操作过程 2. 了解自衡单容过程的阶跃响应过程 3. 得出自衡单容过程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二、实验内容 已知两个单容过程的模型分别为 1 () 0.5 G s s =和5 1 () 51 s G s e s - = + ,试在 Simulink中建立模型,并求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三、实验步骤 1. 在Simulink中建立模型,得出实验原理图。 2. 运行模型后,双击Scope,得到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四、实验结果 1.建立系统Simulink仿真模型图,其仿真模型为

串级控制系统的原理及设计

串级控制系统的原理及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摘要:介绍了串级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性能和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内环;外环;增益;时间常数;对象;共振现象;积分饱和现象。 1、概述 1.1串级控制系统介绍 单回路控制系统只用一个调节器,调节器只有一个输入信号,即只有一个闭环,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简单系统能够满足工艺生产的要求。但是也有一些另外的情况,譬如调节对象的动态特性决定了它很难控制,而工艺对调节质量的要求又很高;或者对调节对象的控制任务要求特殊,则单回路控制系统就无能为力了。另外,随着生产过程向着大型、连续和强化方向发展,对操作条件要求更加严格,参数间相互关系更加复杂,对控制系统的精度和功能提出许多新的要求,为此,需要在单回路的基础上,采取其他措施,组成复杂控制系统。串级控制是改善调节过程的一种极为有效的方法,并且在实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厂的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系统中,串级控制系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复杂控制系统。 1.2 (简单控制系统) 图1.1是精馏塔底部示意图,在再沸器中,用蒸汽加热塔釜液产生蒸汽,然后在塔釜中与下降物料流进行传质传热。为了保证生产过程顺利进行,需要把提馏段温度t保持恒定。为此,在蒸汽管路上装一个调节阀,用它来控制加热蒸汽流量。从调节阀动作到温度t发生变化,需要相继通过很多热容积。实践证明,加热蒸汽压力的波动对温度t的影响很大。此外,还有来自液相加料方面的各种扰动,包括他的流量、温度和组分等,它们通过提馏段的传质传热过程,以及再沸器中的传热条件(塔釜温度、再沸器液面等),最后也影响到温度t。当加热蒸汽压力较大时,如果采用图1.1所示的简单控制系统,调节质量一般都不能满足生产要求。如果采用一个附加的蒸汽压力控制系统,把蒸汽压力的干扰克服在入塔前,这样也提高了温度调节的品质,但这样就需要增加一只调节阀并增加了蒸汽管路的压力损失,在经济上很不合理。 比较好的方法是采用串级控制,如图1.2所示。

北京化工大学过程控制工程串级控制系统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串级控制实验 班级:自控 实验设备编号: 2 实验日期:年月 同组人: 年月日

实验名称:串级控制系统 实验的目的:正确认识串级控制系统,理解和熟练串级控制系统的特点和操作要求。 实验的要求:正确理解串级控制系统的特点,结合本实验装置的情况,构建一个以下水箱液位H2为主被控参数,上水箱液位H1为副被控参数,进水流量为控制手段的液位-液位串级控制系统。 实验过程的主要步骤: 1、构建串级控制系统,在软件中组态。 2、对串级控制系统进行正确的设置,确保系统的连接方式正确,正反作用正确。 3、系统启动后将调节阀CV101,CV102的开度设置在50%,80%左右。 4、待系统达到稳定,按照先副后主的顺序将串级控制系统投入自动,投运过程无扰动串级控制系统参数整定,使用一步法 1、系统流程图: 系统方框图:

串级控制系统因为具有主副两个控制回路,从传递方式来看,是串联的进行工作,主回路的输出是通过副回路起作用;按照回路闭合向来看,副回路被包括在主回路中,可以看成一个具有一定跟踪能力的控制环节,它以主回路的输出作为跟踪目标。由于副回路的存在,分担了系统中的部分容量滞后和部分干扰的镇定作用,使系统的整体放大倍数、静态控制精度、系统抗干扰能力和工作频率等指标都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2、为了主变量的稳定,主控制器必须具有积分作用;副环是一个随动系统,它的给定值随主控制器输出的变化而变化为了能快速跟踪,一般只需采取比例式。 主副控制器的正反作用确定应遵循先副后主的原则。为了使副回路构成一个稳定的系统,副环内所有放大倍数各环节放大倍数的乘积应是负号;主控制器的正反作用也是根据主环内各个环节的乘积为负来确定,一般,主变送器为正,副回路为正,主控制器的正反作用只取决于主对象放大倍数的符号。 投运时要按照先副后主的顺序进行,先投运副回路,再投运主回路。无扰动投运的步骤:(1)、主副控制器均放于手动位置。主控制器放于内给定,副控制器放于外给定;将主副控制器正反作用开关置于正确位置;主副控制器参数放于预定数值。 (2)、用副控制器的手操器进行手操作。 (3)、当遥控使主变量接近或等于给定值而副变量也较平稳时,调节主控制器的手操旋钮,使副控制器的偏差表指示为零,这时副控制器的自动电流将跟踪等于手动电流,于是可将副控制器切入自动。由于切换前控制器的自动电流等于手动电流,自动电流信号等于手动电流信号就意味着切换时刻不会造成控制阀阀位变化,因此切换是无扰动的。 (4)、当副环切入自动后控制稳定,主变量接近或等于给定值时,调整主控制器的内给定旋钮,使主控制器偏差表指示为零。此时主控制器的自动输出电流跟踪等于手动输出电流,于是可将主控制器切入自动。至此,系统则处于串级工作状态,而切换是无扰动的。 3、串级系统的参数整定: 与单回路的情况相同,串级控制系统也是在控制系统器投入自动后,通常并不能保证控

串级控制系统参数整定

实验三:串级控制系统参数整定 PID 控制器由于自身具有的相对容易理解和实现的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过程控制工业中。 在实践中,它经常被融入一个复杂的控制结构中,以达到一个更好的控制效果。在这些复杂的控制结构中,通常利 用串级控制组合来减小干扰引起的最大偏差和积分误差。容易实现的优点和潜在的大控制性能的提高导致串级控制广泛应用达数十年。它已经成为一个由工业过程控制器提供的标准应用。 串级控制系统由两个控制回路构成:一个可以快速动态消除输入干扰的内部回路,和一个可以调节输出效果的外部 回路。通常,他们是通过一个连续的方式来整定的。首先,外部回路控制器设置为手动,对内部回路进行整定。随后, 启用内部回路的整定结果,接着整定外部回路。如果控制效果不理想,应该调换整定的顺序。所以,整定串级控制系统 是一项相当笨重耗时的任务,特别是具有大时间常数和时间延迟的系统。 PID 自整定解除了手动整定控制器的烦恼,并且已经成功的应用于很多工业领域中。但是,到目前为止,却很少有关于串 级系统自整定技术的发展的文学报道。其中,Li et al 利用模糊逻辑进行串级控制器的自整定。Hang et al. 应用一个重复的延迟自动整定方法来整定串级控制系统,延迟反馈测试被验证了两次,一次在内部回路,另一次在外部回路。虽然特 殊的控制器整定已经被自动化,但整定过程的自然顺序并没有改变。Tan 提出了一个在一个实验中实行整体整定过程的方法,但是这个实验需要过程的过去的信息。而且,外部回路设计时所用的极限频率是基于未考虑内部回路控制参数改 变的初始极限频率。这篇论文提供了串级控制系统自整定的一种新方法。通过利用串级控制系统的基本性能,在外部回 路中利用一个简单的延迟反馈测试来确定内部和外部回路过程模型参数。 一个基于Pade 系数和Markov 参数,匹配PID 控制器整定方法的模型,被提出来控制整体系统效果。两个例子来说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2.串级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 图1 串级控制组合的结构如图1,内部回路嵌套于外部回路里,外部回路的输出变量是被控对象。控制系统由两个过程 和两个控制器组成。分别为外部回路传递函数1p G ,内部回路传递函数2p G ,外部回路控制器1c G 和内部回路控制器2c G 。 串级控制系统的两个控制器都是标准的反馈控制器。通常情况下,内部回路为一个比例控制器,当内部回路过程包 含基本时间延迟时需要用到积分作用,外部过程使内部回路增益是有限的。 为了在它影响到外部回路之前减小或消除内部回路干扰 d 2,内部回路比外部回路应该有一个更快的动态响应(工业经验法则里,至少应快5倍以上)。因此,内部闭环回路的相位滞后应该比外部回路小。这个特点就是应用串级控制的基本原理。内部回路的交叉频率比外部回路高,使内部回路控制器有更高的增益,能够在没有危及系统的稳定性的情况下

自动控制原理及系统仿真课程设计

自动控制原理及系统仿 真课程设计 学号:1030620227 姓名:李斌 指导老师:胡开明 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

2013年11月

目录 一、设计要求 (1) 二、设计报告的要求 (1) 三、题目及要求 (1) (一)自动控制仿真训练 (1) (二)控制方法训练 (19) (三)控制系统的设计 (23) 四、心得体会 (27) 五、参考文献 (28)

自动控制原理及系统仿真课程设计 一:设计要求: 1、 完成给定题目中,要求完成题目的仿真调试,给出仿真程序和图形。 2、 自觉按规定时间进入实验室,做到不迟到,不早退,因事要请假。严格遵守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实验期间保持实验室安静,不得大声喧哗,不得围坐在一起谈与课程设计无关的空话,若违规,则酌情扣分。 3、 课程设计是考查动手能力的基本平台,要求独立设计操作,指导老师只检查运行结果,原则上不对中途故障进行排查。 4、 加大考查力度,每个时间段均进行考勤,计入考勤分数,按照运行的要求给出操作分数。每个人均要全程参与设计,若有1/3时间不到或没有任何运行结果,视为不合格。 二:设计报告的要求: 1.理论分析与设计 2.题目的仿真调试,包括源程序和仿真图形。 3.设计中的心得体会及建议。 三:题目及要求 一)自动控制仿真训练 1.已知两个传递函数分别为:s s x G s x G +=+= 22132)(,131)(

①在MATLAB中分别用传递函数、零极点、和状态空间法表示; MATLAB代码: num=[1] den=[3 1] G=tf(num,den) [E F]=zero(G) [A B C D]=tf2ss(num,den) num=[2] den=[3 1 0] G=tf(num,den) [E F]=zero(G) [A B C D]=tf2ss(num,den) 仿真结果: num =2 den =3 1 0 Transfer function: 2 --------- 3 s^2 + s

串级控制系统仿真

串级控制系统仿真 解题步骤: (1)串级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2)单回路控制系统图: 图(2)为采用单回路控制时的Simulink图,其中,PID C1为单回路PID控制器,d1为一次扰动,取阶跃信号;d2为二次扰动,取阶跃信号;G o2为副对象,G o1为主对象;r为系统输入,取阶跃信号,它连接到示波器上,可以方便地观测输出。 在PID参数设置中,经过不断的试验,当输入比例系数为260,积分系数为0,微分系数为140时,系统阶跃响应达到比较满意的效果,系统阶跃响应如下图:

采用这套PID参数时,二次扰动作用下,置输入为0,系统框图如下。 系统的输出响应如下图:

采用这套PID参数时,一次扰动作用下,置输入为0,系统框图如下: 系统的输出响应如下

从综合以上各图可以看出,采用单回路控制,系统的阶跃响应达到要求时,系统对一次扰动,二次扰动的抑制效果不是很好。 图(1)是采用串级控制时的情况,d1为一次扰动,取阶跃信号;d2为二次扰动,取阶跃信号;PID C1为主控制器,采用PD控制,PID C2为副控制器,采用PID控制;Go2为副对象,Go1为主对象;r为系统输入,取阶跃信号;scope为系统输出,它连接到示波器上,可以方便地观测输出。 经过不断试验,当PID C1为主控制器输入比例系数为550,积分系数为0,微分系数为80时;当PID C2为主控制器输入比例系数为3,积分系数为0,微分系数为0时;系统阶跃响应达到比较满意的效果,系统阶跃响应如下图所示: 采用这套PID参数时,二次扰动作用下,置输入为0,系统的框图如下: 系统的输出响应如下图:

过控5

第五章习题 1.根据串级系统的特点,试分析串级控制系统的应用场合,即分析在生产过程具有什么特点时,采用串级控制系统最能发挥它的作用。 2.在生产过程中,为什么大多数副回路都是流量控制回路? 3.如果系统中主、副回路的工作周期十分接近,例如分别为三分钟和两分钟,也就是说正好运行在共振区内,应采取什么措施来避免系统的共振,这种措施对控制系统的性能有什么影响? 4.图5.1为管式加热炉温度-温度串级系统。工艺安全条件是:一旦发生重大事故,立即切断燃料油的供应。试确定: (1) 调节阀的作用形式; (2) 主、副调节器的正反作用。 图5.1 5.某串级系统的方框图如图5.2所示,已知各环节的传递函数如下: 对象特性 )13s )(130s (1)s (G p1++= ) 110s ()1s (1)s (G 2p2++= 调节器 )s T 11(K )s (G I C1c1+ = C2c2K )s (G =调节阀 1K )s (G v v ==变送器 1)s (G )s (G m2m1==(1) 用稳定边界法先对副调节器进行整定,求得,然后对主调节器进 c2K

行整定,求出珠调节器参数和。 c1K I T (2) 若主调节器亦采用纯比例作用,求二次扰动和一类扰动在单 位阶跃变化时主参数的余差各是多少?从中可得出什么结论? 2D 1D (3) 若采用简单控制系统,调节器为比例作用,用工程整定法求得调节器 的比例增益4.5K C =,试分别求出和作单位阶跃扰动时主参数的余差,并与串级系统比较,分析两者的区别。 2D 1D 图5.2 6.两个结构不同的比值控制系统如图5.3所示,试分析它们的优缺点。 图5.3(a )

串级复杂控制系统考试试卷答案

石化公司维修公司(仪表维修工) 串级复杂控制系统考试试卷答案 (考试时间: 年 月 日 考试时长: 120 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1分,满分 30分) 1.串级控制系统是由主、副两个控制器串接工作的。主控制器的输出作为副控制器的 给定值,副控制器的输出去操纵控制阀,以实现对变量的定值控制。在系统结构上,它是由两个串接工作的控制器构成的双闭环控制系统; 2.串级控制系统的目的在于通过改变副变量来提高对主变量的控制质量 由于副回路的存在,对进入副回路的干扰有超前控制的作用,因而减少了干扰对主变量的影响;系统对负荷改变时有一定的自适应能力。 3.串级控制系统主要应用于:对象的滞后和时间常数很大、干扰作用强而频繁、负荷变化大、对控制质量要求较高的场合。 4.在串级控制系统中,主、副调节器的作用是不同的。主调节器是定值控制,副调节器是随动控制。系统对二个回路的要求有所不同。主回路一般要求无差,主调节器的控制规律应选取PI 或PID 控制规律;副回路要求起控制的快速性,可以有余差,一般情况选取P 控制规律而不引入 I 或 D 控制。如果引入 I 控制,会延长控制过程,减弱副回路的快速控制作用;也没有必要引入 D 控制,因为副回路采用 P 控制已经起到了快速控制作用,引入D 控制会使调节阀的动作过大,不利于整个系统的控制 控制作用的特点是保证过程的稳定性。 I 控制作用的特点是保证控制过程作无差控制。 D 控制作用的特点是补偿控制对象的迟延和惯性 6.过度过程要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快速性一般希望调节过程具有较大的衰减比,超调量 要小些,调节时间越短越好,又要没有余差 二、简答题(共 6 题,每题5分,满分 30 分) 1. 简述串级控制系统的投用步骤? 参考答案: (1)将副调节器“内、外”给定置外给定,“自动、手动”放在“手动”。 主调节器 “内、外”给定置内给定,“自动、手动”放在“手动”,并把“正、反”作用开 关分别放在正确位置,调节器参数分别放在预定值。 (2)用副调节器手动控制 (3)当主参数接近给定值,副参数也较平稳后,调节主调节器手动输 出,使副调节 器偏差为零,将副调节器由手动切到自动。 (4)调节主调节器给定值,使主调节器偏差为零 (5)将主调节器由手动切到自动。 2.简述串级控制系统主、副控制器作用方式的选择依据? 参考答案: ( 主控制器± ) ( 副对象± ) ( 主对象± ) = ( — ) 因此:当主、副变量同向变化时,主控制器应选反作用方式,反向变化则应选正作用方式。 副控制器作用方式选择: ( 副控制器± ) ( 控制阀± ) ( 副对象± ) = ( — ) 3. 简述单回路控制系统的投用步骤? 参考答案: 1. 设置好控制器正反作用和P、I、D参数。 2. 先手动控制使测量值逐步接近给定值,并保持测量值稳定 3. 按无扰动切换(指手、自动切换时阀上信号基本不变)的要求将控制器切入自动 4. 简述单回路控制系统的“4 :1衰减振荡”参数整定方法? 参考答案:

单容水箱实验报告

单容液位定值控制系统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单容液位定值控制系统的结构与组成。 2.掌握单容液位定值控制系统调节器参数的整定和投运方法。 3.研究调节器相关参数的变化对系统静、动态性能的影响。 4.了解P、PI、PD和PID四种调节器分别对液位控制的作用。 5.掌握同一控制系统采用不同控制方案的实现过程。 二、实验设备 THPCAT-2型现场总线过程控制对象系统实验装置、AT-1智能仪表挂件一个、RS485/232转换器一个、RS485通讯线一根、计算机一台、万用表一个、软管若干。 三、实验原理 图3-6 中水箱单容液位定值控制系统 (a)结构图 (b)方框图 本实验系统结构图和方框图如图3-6所示。被控量为上小水箱(也可采用上大水箱或下水箱)的液位高度,实验要求中水箱的液位稳定在给定值。将压力传感器LT1检测到的上小水箱液位信号作为反馈信号,在与给定量比较后的差值通过调节器控制电动调节阀的开度,以达到控制水箱液位的目的。为了实现系统在阶跃给定和阶跃扰动作用下的无静差控制,系统的调节器应为PI或PID控制。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本实验选择上小水箱作为被测对象(也可选择上大水箱或下水箱)。以上小水箱为例叙述实验步骤如下: 1. 实验之前先将储水箱中贮足水量,然后将阀门F1-1、F1-3、F1-4、F1-6全开,将上小水箱出水阀门F1-10开至适当开度(30%~80%),其余阀门均关闭。 2. 管路连接:将工频泵出水口和支路1进水口连接起来;将支路1出水口和上小水箱

进水口连接起来;将上小水箱出水口和储水箱进水口连接起来。 3. 采用智能仪表控制: 1)将“AT-1智能调节仪控制”挂件挂到网孔板上,并将挂件的通讯线插头通过RS485通讯线与RS485/232转换器连接到计算机串口1。 2)强电连线:单相I电源L、N端对应接到AT-1挂件电源输入L、N端。 3)弱电连线:上小水箱液位LT1的1-5V+、-端对应接到智能调节仪I的1-5V电压输入1、2端;智能调节I输出7、5对应接到电动调节阀控控制输入+ 、-端。 4)管路、阀门、接线检查无误后接通总电源开关,打开24V电源开关、电动调节阀开关、单相I开关。 5)检查智能调节仪基本参数设置:ctrl=1, dip=1,Sn=33, DIL=0,DIH=50,OPL=0,OPH=100,run=0。 6)打开上位机MCGS组态环境,打开“THPCAT-2智能仪表控制系统”工程,然后进入MCGS运行环境,在主菜单中点击“实验六、单容水箱液位定值控制实验”,进入“实验六”的监控界面。 7)先将仪表设置为手动状态,将磁力泵开关打到“手动”位置,磁力驱动泵上电打水,适当增加或减小仪表输出值,使水箱液位平衡在设定值。 8)按本章第一节中的经验法或动态特性参数法整定调节器参数,选择PI控制规律,并按整定后的PI参数进行调节器参数设置。 9)待液位稳定于给定值后,将调节器切换到“自动”控制状态,待液位平衡后,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加干扰: a.突增(或突减)仪表设定值的大小,使其有一个正(或负)阶跃增量的变化;(此法推荐,后面两种仅供参考)。 b.将电动调节阀的旁路F1-5(同电磁阀)开至适当开度,将电磁阀开关打至“手动”位置。 c.适当改变上小水箱出水阀F1-10开度(改变负载)。 以上几种干扰均要求扰动量为控制量的5%~15%,干扰过大可能造成水箱中水溢出或系统不稳定。加入干扰后,水箱的液位便离开原平衡状态,经过一段调节时间后,水箱液位稳定至新的设定值(采用后面两种干扰方法仍稳定在原设定值),记录此时的智能仪表的设定值、输出值和仪表参数,液位的响应过程曲线将如图3-7所示。 图3-7 单容水箱液位的阶跃响应曲线 10)分别适量改变调节仪的P及I参数,重复步骤9,用计算机记录不同参数时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