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成本管理办法
成本核算管理办法

成本核算管理办法一、引言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要保持竞争优势,必须对成本进行科学合理的核算和管理。
本文将介绍成本核算管理的定义、目的及应用,并探讨一些有效的成本核算管理办法。
二、成本核算管理的定义与目的成本核算管理是指企业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标准对各项成本进行核算和分析,以达到成本控制、决策支持和资源配置的目的。
成本核算管理的核心目标是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并为企业的发展和决策提供支持。
三、成本核算管理的应用1. 差异分析法差异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成本核算管理方法,通过比较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之间的差异,找出成本偏差的原因,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
差异分析法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和解决成本偏差,从而提高成本效益。
2. 过程成本核算法过程成本核算法是指将生产过程划分为多个环节,对每个环节的成本进行核算。
通过对每个环节的成本进行详细核算,企业可以有效掌握各个环节的成本构成和变动情况,为成本控制和优化提供依据。
3. ABC成本核算法ABC成本核算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是一种基于活动的成本核算方法,它将企业的活动划分为若干个成本驱动因素,根据活动的消耗来分配成本。
ABC成本核算法可以更准确地确定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帮助企业做好定价决策,提高盈利能力。
4. 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法是一种以确定标准成本为基础的成本核算方法。
通过比较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可以评估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成本控制能力。
标准成本法可以帮助企业制定合理的成本预算和绩效评估体系,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和盈利能力。
四、成本核算管理的重要性1. 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成本核算管理可以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为企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成本的准确核算和分析,企业可以评估不同决策对成本和利润的影响,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2. 优化资源配置成本核算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发现资源使用效率低下的问题,并进行优化调整。
通过合理配置资源,企业可以实现成本的最小化和效益的最大化。
成本管理制度全文

成本管理制度全文一、前言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对企业的成本进行有效管理。
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盈利能力。
因此,建立健全的成本管理制度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成本管理制度的概念、原则、内容和实施方法等,以期为企业成本管理提供参考。
二、成本管理制度的概念成本管理制度是企业为了合理控制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而规定的一些制度和规章。
它是企业进行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的基本依据,是确保成本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管理规定和程序。
成本管理制度包括成本核算制度、成本分析制度、成本控制制度、成本考核制度等。
通过实施成本管理制度,能够及时监控企业成本的使用情况,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经济效益。
三、成本管理制度的原则1. 全面性原则:成本管理制度要全面覆盖所有的生产经营活动,确保对企业的各项成本都进行了管理和控制。
2. 及时性原则:成本管理制度要求对成本的核算和分析及时准确,确保企业能够及时了解成本情况并作出相应的管理决策。
3. 灵活性原则:成本管理制度要求在满足企业管理需要的基础上,在具体实践中能够灵活适应企业的经营变化。
4. 统一性原则:成本管理制度要求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和人员对成本管理都要遵循统一的制度和程序,确保成本管理的一致性。
5. 科学性原则:成本管理制度要求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要注重科学性,符合实际情况和企业的经营特点,确保成本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四、成本管理制度的内容1. 成本核算制度: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核算,要求对成本进行分类和统计,为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提供数据支持。
2. 成本分析制度:通过成本分析,了解各项成本的构成和变动情况,找出成本构成中的规律和偏差,为成本控制和降低成本提供依据。
3. 成本控制制度:建立成本控制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对成本管理的责任和权力,确保成本控制工作的有效进行。
4. 成本考核制度:对成本考核目标和考核内容进行规定,实施成本绩效考核,激励和约束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和个人。
access标准成本

access标准成本在企业管理中,成本控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而标准成本制度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成本控制方法,它通过设定标准成本,来评价实际成本的表现,并及时发现成本偏差,从而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
本文将就标准成本制度的概念、特点、优缺点以及实施方法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标准成本制度的概念。
标准成本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根据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工艺,按照一定的成本计算方法,计算出的单位产品的成本。
标准成本制度是以标准成本为基准,通过比较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异,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纠正,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管理制度。
二、标准成本制度的特点。
1. 稳定性,标准成本是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确定的,因此相对稳定,不受短期内价格波动的影响。
2. 可比性,标准成本可以作为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标准,便于不同时间、不同产品、不同企业之间的比较。
3. 激励作用,标准成本可以作为绩效考核的依据,对于实现成本控制和提高生产效率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三、标准成本制度的优缺点。
1. 优点,可以明确成本控制的目标,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可以激励员工积极性,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可以及时发现成本偏差,有利于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2. 缺点,标准成本制度的制定和实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标准成本的制定需要准确的数据和合理的假设,如果出现偏差,可能会影响成本控制的效果;标准成本制度可能会导致员工过分追求标准而忽视了实际情况。
四、标准成本制度的实施方法。
1. 制定标准成本,根据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工艺,结合市场需求和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标准成本。
2. 实施标准成本,将标准成本纳入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中,对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成本控制。
3. 分析成本偏差,及时对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找出成本偏差的原因。
4. 采取措施调整,针对成本偏差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调整,保证成本控制的效果。
总之,标准成本制度是一种有效的成本控制方法,通过对标准成本的制定和实施,可以及时发现成本偏差并加以调整,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成本核算管理办法

成本核算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成本核算管理,规范成本核算行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准则》,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成本核算工作。
第三条成本核算的主要任务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成本进行归集、分配和计算,为成本控制、决策提供准确、及时的成本信息。
第四条成本核算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合法性原则:成本核算必须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二)真实性原则:成本核算必须真实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成本;(三)完整性原则:成本核算必须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所有成本进行全面的归集和计算;(四)及时性原则:成本核算应及时进行,确保成本信息的时效性;(五)权责发生制原则:成本核算应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确保成本的正确归集和合理分配。
第五条成本核算对象主要包括产品成本、期间费用和工程项目成本。
第六条产品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直接材料指生产过程中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和外购半成品等;直接人工指生产过程中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工人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等;制造费用指生产过程中除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以外的其他生产成本,如折旧费、修理费、办公费、水电费等。
第七条期间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销售费用指在销售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如广告费、运输费、包装费、销售提成等;管理费用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如办公费、通讯费、差旅费、培训费等;财务费用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如利息支出、汇兑损失等。
第八条工程项目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指工程项目中直接发生的各项成本,如材料费、人工费、机械使用费等;间接成本指工程项目中不能直接归属于某个成本对象的成本,如临时设施费、现场管理费、设计费等。
第九条成本核算方法主要包括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和标准成本法等。
标准成本管理规章制度内容

标准成本管理规章制度内容一、总则为了更有效地控制成本,提高企业的效益,制定本规章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
三、主要内容1.标准成本的制定(1)确定成本构成:与各项目相关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2)规定成本标准:根据历史数据和市场行情确定标准成本。
(3)定期更新标准成本:根据实际情况对标准成本进行调整。
2.成本控制(1)核算成本差异:每月对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进行比较,确定差异,并分析原因。
(2)制定成本控制措施:针对差异原因,采取控制措施,防止成本偏离标准。
3.责任制度(1)明确责任部门:各部门的成本控制责任和目标。
(2)设立奖惩制度:对于成本控制表现出色的部门给予奖励,对于成本超支的部门进行惩罚。
4.资料管理(1)建立完善的成本数据管理系统: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定期进行成本数据分析:对数据分析,找出问题并解决。
5.检查评价(1)定期进行成本控制的检查和评价:确保规章制度的实施情况和效果。
(2)调整规章制度:根据检查评价结果进行调整,不断改进成本控制工作。
6.保密条款公司的成本数据应该严格保密,不得外泄。
四、违反规定处理办法对于违反本规章制度的行为,公司将根据情节轻重,适用不同的处罚措施,包括批评教育、罚款、停职、降级甚至开除。
五、附则本规章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并统一施行。
公司各部门负责人应当认真执行本规章制度,确保成本控制工作的有效实施。
以上规章制度为公司管理层依据实际情况制定的指导方针,希望各部门员工认真执行,共同努力,提高企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成本管理制度(五篇)

成本管理制度1.目的为了加强公司成本费用的内部控制、降低成本费用、防范成本费用中的差错与舞弊,根据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公司成本费用支出的特点和管理需要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成本费用包括采购成本、制造成本和期间费用的计划、执行、控制、核算、报告、考核等内容。
3.岗位分工与授权批准____公司建立成本费用岗位责任制,明确规定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与权限,确保办理成本费用业务的不兼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____公司成本费用业务严格规范和执行如下程序。
(1)计划编制与审批。
(2)支出审批与执行。
(3)控制、核算与考核。
____公司成本费用岗位的基本分工如下。
(1)采购部负责编制、执行采购成本计划。
(2)各生产部门负责编制、执行管理、制造费用计划。
(3)销售部负责编制、执行营业费用计划。
(4)各管理部室负责编制、执行管理费用计划。
(5)财务部负责编制、执行财务费用计划。
(6)生产部负责审核、控制产品制造成本计划。
(7)预算管理部门负责审核各项成本核算费用计划、控制成本费用的发生、考核各项成本费用的完成。
(8)财务部负责成本费用的核算与报告。
(9)审计部负责定期审计检查成本费用的合规性、合理性和会计记录的正确性与及时性。
(10)公司总裁及分管副总负责有关成本费用的审批。
3.4成本费用的发生和付款要严格按照公司授权文件的规定,各级审批人要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不得超越审批权限。
4.管理规定4.1成本费用控制的基本模式。
(1)期间费用____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____销售收入____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____销售收入____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____销售收入____财务费用率(2)产品制造成本____销售收入-税金及附加-目标利润期间费用产品制造成本____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直接人工成本____(产品产量____计件工资率)____(1+____%)直接材料成本____Σ(直接材料成本____材料单价)1制造费用____(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____制造费用率采购物资最高限价计算公式:采购物资最高限价____直接材料成本÷直接材料消耗4.2采购成本的控制。
标准成本法案例

标准成本法案例一、标准成本法的概念。
1.1 啥是标准成本法呢?简单来说,这就是一种管理成本的好办法。
它预先制定出一个标准成本,就像给成本画了个靶子。
这个标准成本啊,可不是瞎定的,是根据企业的各种情况,比如生产工艺、材料消耗、人工效率等精心计算出来的。
打个比方,就像咱们盖房子,事先算好要用多少砖、多少水泥、多少人工,这就是标准成本。
1.2 它的意义可不小。
对于企业来说,就像有了个指南针。
企业可以拿实际成本和这个标准成本作比较,一下子就能知道哪里出了问题。
是材料浪费了?还是人工干活慢了?这就好比咱们过日子,每个月有个预算,花超了就得找找原因。
二、标准成本法的实际案例。
2.1 就说有个生产小部件的工厂吧。
这个厂生产一种金属零件,他们先定好了标准成本。
一个零件的标准材料成本是10元,这是根据金属材料的市场价格和零件的设计用料算出来的。
标准人工成本呢,是5元,按照熟练工人正常的工作效率来的。
还有制造费用,平摊到每个零件上是3元。
这加起来,一个零件的标准成本就是18元。
2.2 可是实际生产的时候啊,问题就冒出来了。
这个月生产完一算,一个零件的实际成本竟然到了22元。
这可不得了,就像一盆冷水浇到头上。
企业赶紧找原因。
一查,原来是采购的材料质量有问题,废料增多,材料成本一下子涨到了13元。
而且新招来的工人不熟练,人工成本也涨到了7元。
2.3 这个工厂发现问题后,就开始对症下药。
在采购上,换了更靠谱的供应商,把材料成本又降回了10元左右。
对于工人,加强培训,让他们的效率提高,人工成本慢慢又接近5元的标准了。
这就像是一艘偏离航线的船,又重新回到了正轨。
三、标准成本法的优缺点。
3.1 先说说优点。
标准成本法最大的好处就是能让企业成本控制有章可循。
就像行军打仗有个作战计划一样。
企业知道自己的成本应该是多少,一旦有偏差,就能及时调整。
而且还能激励员工,比如说工人知道了标准的工作量和成本,就会努力达到标准,不然就像在团队里拖后腿一样。
标准成本制度

标准成本制度
标准成本制度是企业管理中一种重要的成本核算方法,它通过对生产过程中各
项成本的预算和核算,为企业提供了有效的成本控制和管理手段。
标准成本制度的建立和运用,有助于企业实现成本控制、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首先,标准成本制度的建立需要对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测算。
通
过对各项生产成本的分解和核算,确定生产过程中的标准成本,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等。
这些标准成本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准,也是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和管理的依据。
其次,标准成本制度的运用需要与实际生产活动相结合,进行动态的监控和调整。
在生产过程中,企业需要不断地比较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分析差异的成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调整。
通过及时发现和纠正成本偏差,实现成本控制的目标,保障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转。
此外,标准成本制度还可以为企业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通过对标准成本的预
算和核算,企业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各项成本的构成和变动情况,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
在制定生产计划、定价策略、产品结构调整等方面,标准成本制度都能够为企业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帮助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
总之,标准成本制度作为一种重要的成本管理工具,在企业管理中具有不可替
代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成本控制和管理,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还可以为企业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因此,企业应该重视标准成本制度的建立和运用,不断完善和改进成本管理体系,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標準成本管理制度FREEPORT 文號FA1008002 版生效日期
1.0目的
為加强公司管理,提高职工的成本意识,深化成本控制,建立穩定價格決策平臺,并適當評估現有績效評價體系合理性,結合本公司的實際情況,特制定本規範。
定義
标准成本是企业根据产品的各项标准消耗量(如材料、工时等)及标准费用率事先计算出来的产品的标准成本。
标准成本制度是根据标准成本来计算成本、能将成本计划、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一种成本制度。
步驟
实施标准成本制度应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1)制定标准成本;
(2)计算实际成本;
(3)计算实际产量的标准成本(实际产量×单位标准成本);
(4)计算标准成本差异;
(5)差異原因追溯及標準重設
標準成本制定
標準成本制定的方法
工程技术测算法
历史成本推测法
预测法
期望法
标准成本成本项目的制定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的制定
直接材料的标准成本是根据採購之产品或零件、部件的标准耗用量和材料
的标准单价计算的。
其计算公式如下: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材料标准耗用量×材料标准单价)
ERP材料標準成本計算邏輯如下:
材料標準耗用量= 運算至最後一階BOM表標準合計用量(採購件)
材料標準單價= 某時間點歷史採購價(優先取核價單單價,該單價=0 ,則抓取採購單價)直接人工标准成本的制定
直接工资的标准成本是根据零、部件的标准工时和小时工资率计算的。
其计算公式如下:
直接人工标准成本=(∑产品或零、部件单位产品的标准工时)×小时标准人工率
上式中的标准工时应按加工工序来制定,制定标准工时应考虑直接加工工时和工人必要的间歇和停工时间等,单位产品消耗的各工序标准工时由技术部门和生产部门提供;小时标准工资率一般采用计划工资率,一般由人力资源部门提供。
ERP人工標準成本計算邏輯如下:
∑产品或零、部件单位产品的标准工时= IE測定產品各工序工時合計
小时标准人工率= 取值上季度人工率
注.
人工率區分為四個製造單位:組立-cable、射工、沖工、組立-con.
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的制定
制造费用一般是按责任部门编制制造费用预算的形式进行的,并且分固定制造费用和变动制造费用分别编制,其中变动制造费用一般应按不同的生产量来计算,以适应数量的变动。
计算公式如下:
制造费用标准成本=∑部件单位产品的标准工时×標準制造费用分配率
ERP制費標準成本計算邏輯如下:
∑部件单位产品的标准工时= IE測定產品各工序工時合計
標準制造费用分配率= 取值上季度制費率
注.
1.制費率區分為四個製造單位:組立-cable、射工、沖工、組立-con.
2.目前之制費率未考慮預算及固定/變動因素,直接採用環比期間(季度)數值
3.因採用的工時為各工序合計之工時,而各工序生產單位可能不同,其標準制費率也會相應變
化,但目前直接取該產品之最後工序的生產單位制費率,可能會與實際產出有所差別。
加工费用标准成本的制定
加工費用成本之認定可參照直接材料標準成本的計算進行,即根據委外加
工件耗用量和該材料標準委外加工費來計算
計算公式如下:
加工費標準成本=∑委外件標準耗用量×該材料標準委外加工費
ERP加工費標準成本計算邏輯如下:
∑委外件標準耗用量=工程bom運算至委外件(S)時合計標準用量
材料標準委外加工費=某時間點歷史委外加工價
標準成本計算
材料&加工費之計算方法
計算公式=BOM之標準用量x單價
單價依據---歷史採購價,即上一季最后一筆的採購單價作為下一季的材料成本
計算參價
更新周期---常用且量大之原料(銅材、線材、塑膠),每季度更新一次
---其他(包材、輔材等),每半年更新一次
責任部門---工程
人工&制費計算方法
計算公式=依IE測定之標準工時x單位人工&單位制費
例:IE測定之標準工時20分鐘,單位人工8元/h,單位制費12元/h,
則人工=20x(8÷60)=
制費=20x(12÷60)=4
單位人工&單位制費依據---上季加權平均數(要剔除非正常費用)
更新周期---原則上每季更新一次
★即時更新---a. 模具基本資料---新產品---模具工程
---量產以后---沖壓、成型部
b. 產品設變有改善、量產同試產差異較大
c. 市場需求專案更新
責任部門---單位人工&單位制費---財務
---系統維護---工程
標準成本差異及分析(略)
責任認定、績效考核、標準重設(略)
承辦審核核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