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27、IL-6在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价值
联合检测白细胞介素-6和降钙素原对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意义

联合检测白细胞介素-6和降钙素原对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意义娄佰玲【期刊名称】《中国民康医学》【年(卷),期】2015(000)007【摘要】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和降钙素原(PCT)对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价值。
方法:随机选择42例败血症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时期40例的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检测和比较两组新生儿血清IL-6和PCT水平。
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前,血清中IL-6和PCT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并联检测IL-6和PCT的灵敏度要显著高于单独检测IL-6和PCT(P﹤0.05),但特异度较低,准确性显著高于单独检测IL-6和PCT(P﹤0.05)。
结论:联合检测IL-6和PCT可以有效检测新生儿败血症,检出率较单项指标检出率更高。
【总页数】2页(P64-65)【作者】娄佰玲【作者单位】佳木斯市妇幼保健院,黑龙江佳木斯 15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2.13﹢1【相关文献】1.联合检测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和白介素-6在新生儿败血症感染中的临床意义2.新生儿败血症中降钙素原、内毒素、IL-6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联合检测意义3.血清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降钙素原及脂肪酶联合检测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感染中的诊断价值4.血清白细胞介素-8、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价值分析5.血清白细胞介素-8、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价值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应用胃液细菌培养早期诊断早产儿早发性败血症

应用胃液细菌培养早期诊断早产儿早发性败血症罗玉萍王涛许景怀(芦溪县妇幼保健院,江西芦溪337200)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细菌感染是患儿发病及死亡的主要原因。
新生儿败血症表现不典型,病情隐匿,起病突然,大部分患儿在发病48h 内死亡[1]。
早发性败血症起病在生后7d 以内,大部分患儿在生后第1天发病,胎儿感染通常与暴发型早发性败血症有关。
在美国最常见的是B 族链球菌(GBS )感染,母亲采用宫内治疗就能预防GBS 传给胎儿,同时也减轻了早发性败血症的程度及发作频率[2]。
在美国,产妇具备下列高危因素就需要及时应用氨苄青霉素和青霉素。
新生儿出生时胃肠道无细菌生长,羊水培养是诊断宫内感染的金标准。
因为胃液培养是患儿出生后l h 进行的培养,所以相当于羊水培养[3]。
细菌定植是发生院内细菌感染的前提,一种细菌的定植代表了发生该细菌感染的风险性。
本研究通过对出生后1h 内的患儿胃液进行培养,以期了解早产儿出生后第1天胃液细菌定植情况并早期发现新生儿早发性败血症,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芦溪县妇幼保健院2018年12月—2020年6月收治的80例早发性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出生后住院7d 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情况将其分为4组:①确定败血症组。
血培养阳性,有围生期感染高危因素,存在一项或多项临床感染表现。
②临床诊断败血症组。
血培养阴性,有围生期感染高危因素,存在一项或多项临床感染表现,同时具备非特异性检查≥2条。
③可能感染组。
血培养阴性,非特异性检查<2条,有围生期感染高危因素,存在一项或多项临床感染表现。
④无感染组。
血培养阴性,非特异性检查均正常。
有围生期感染高危因素,无临床感染表现。
确定败血症组:20例,男17例,女3例;日龄30min~7d ,平均日龄(1.59±0.33)d ;胎龄32~35周,平均胎龄(33.25±0.35)周;体重2.2~2.8kg ,平均体重(2.49±0.31)kg 。
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及 C-反应蛋白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及 C-反应蛋白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
诊断中的价值
周华佳
【期刊名称】《检验医学与临床》
【年(卷),期】2012(000)019
【摘要】10.3969/j.issn.1672-9455.2012.19.015%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
6(IL-6)、降钙素原(PCT )和C-反应蛋白(CRP)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179例受试对象分为败血症组(124例)和健康对照组(55例),比较两组血中IL-6、PCT、CRP的差异.结果新生儿败血症组IL-6、PCT和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治疗前明显高于恢复期( P<0.01).结论 IL-6、PCT和CRP可作为新生儿败血症快速有效诊断和评估病情的检测指标.
【总页数】2页(P2428-2429)
【作者】周华佳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检验科,杭州 310006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J], 邱玉芳;沙莉
2.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黄嫦娥;刘运华;王葭
3.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测定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临
床价值分析 [J], 严军平
4.解析白细胞介素-6结合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在新生儿败血症检测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J], 尚庆毅
5.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J], 诸葛飞;李奕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降钙素原在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价值

降钙素原在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价值周培培;王军【摘要】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将患儿根据诊断随机分为败血症组(n=56)和非感染组(n=50),比较血清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网织红细胞计数、未成熟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血糖的差异.结果:败血症组与非感染组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降钙素原其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超敏C反应蛋白;败血症组恢复期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均较初期明显下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有利于新生儿败血症诊断和疗效观察,可作为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指标.【期刊名称】《陕西医学杂志》【年(卷),期】2012(041)012【总页数】3页(P1650-1652)【关键词】败血症/诊断;降钙素;新生儿【作者】周培培;王军【作者单位】徐州医学院研究生院,徐州,221002;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5.3新生儿败血症(Neonatal sepsis或Septicemia)是指新生儿期细菌入侵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所造成的全身性感染[1]。
由于新生儿期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系统尚不成熟,皮肤黏膜屏障功能差,故感染不易局限以致发生败血症的机率较高。
每年大约有3000万新生儿感染,其中1000000~2000000死亡[2]。
且新生儿败血症早期症状不明显,病情易进展迅速,血培养结果回报相对滞后,难于满足临床要求,本文将探讨降钙素原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
资料和方法1 一般资料 106例患儿均来自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期间入住我院新生儿病房的患者,确诊为新生儿败血症的56例患儿为观察组(血培养检测均为阳性);同期住院非感染组50例,多为母乳性黄疸、咽下综合征、胃食管反流患儿,观察期间未使用抗生素,病情平稳。
入组患儿均无明显遗传代谢疾病、无家族性免疫性疾病、无严重心血管疾病、无近期手术病史。
2024白细胞介素6 (IL-6)检测的临床意义

2024白细胞介素6 (IL-6) 检测的临床意义细胞因子是一类多肽细胞调节物质,它包括白细胞介素、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等,主要由外周免疫细胞合成(如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纤维母细胞)。
细胞因子能够促进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具有较多生物功能,比如调节生长、分化、炎症反应、免疫应答、肿瘤消长等,在人体中形成了非常复杂的调节网络,对人体起着重要作用。
由于细胞因子的多效性和作用的复杂网络,没有任何疾病可以将细胞因子作为疾病特异性标志。
细胞因子的体内检测不适合以鉴定诊断为目的,只适合于对一些过程活动程度的检测,比如一些不应出现的免疫反应如移植排斥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或与感染相关的发病机制。
白细胞介素-6(IL-6)主要由巨噬细胞、T 细胞、B 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等多种细胞产生,几乎可由所有的基质细胞和免疫细胞产生。
IL-6 水平的检测可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但其缺乏疾病特异性,通过对IL-6 水平的检测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疗效。
检测方法IL-6的检测方法有流式荧光法、化学发光法、ELISA 双抗体夹心法等。
参考区间正常人血清中IL-6 浓度相对较低(1~5pg/ml), 各实验室应建立自己的参考区间如用文献或说明书提供的参考区间,使用前应加以验证。
临床意义1、IL-6与感染IL-6为来源广泛的正向调节因子,主要发挥促炎作用,正常机体血清IL-6 水平处于低应答状态,其表达既受机体稳态控制,又可在炎症刺激后发生上调。
IL-6 是炎症反应最早升高的标志物,是急性感染早期诊断的灵敏指标。
感染后1h 开始升高,2h 达峰值,升高水平与感染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IL-6 可以介导肝脏的急性期反应,诱导CRP 和PCT 分别在感染后2h 和6h 升高,填补PCT和CRP未升高前的空窗期口是体循环中半衰期最长的前炎症介质。
图片IL6 鉴别感染与非感染的敏感性比PCT和CRP高动态观察可用于感染严重程度、抗生素疗效及预后判断。
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对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对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梁达理;何秋英【摘要】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诊断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临床价值. 方法新生儿感染性疾病46例(感染组) ,健康新生儿40例作为对照组. 检测两组血清TNF-α和IL-6水平. 结果感染组患儿血清TNF-α和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血清IL-6曲线下面积(AUC)较大,为1.000(P<0.01),血清TNF-α的AUC较小,为0.950( P<0.01). TNF-α诊断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最佳截断值为111.67 pg/ml,灵敏度为91.30%,特异度为90.00%,阳性预测值为90.93%,阴性预测值为90.41%,约登指数为0.81. IL-6诊断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最佳截断值为204.54 pg/ml,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都为100.00%,阴性预测值为97.77%,约登指数为0.97. 结论 TNF-α和IL-6两者都可以用于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但IL-6是更好的诊断指标.【期刊名称】《广西医学》【年(卷),期】2015(037)010【总页数】3页(P1499-1501)【关键词】感染性疾病;新生儿;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诊断【作者】梁达理;何秋英【作者单位】广西贵港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贵港市 537100;广西贵港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贵港市 537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2.13虽然医疗水平不断提升,但是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仍是新生儿科重要的疾病,具有极高的致死率。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并不明显,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困难[1]。
目前临床上用来提示感染性疾病的检验指标较多,细胞因子的研究成为最近的热点。
细胞因子可以协调机体内部各个组织器官和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细胞间相互作用的媒介。
其主要作用是抵御有害物质的攻击,激活机体内免疫,是公认的用于评价感染性疾病的潜在指标[2]。
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价值

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价值齐文清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年(卷),期】2012(014)014
【摘要】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败血症组62例在入院初及恢复期采空腹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浆IL-6及IL-8水平.对照组55例一次性采血测定IL-6及IL-8.结果:败血症组IL-6水平236.9±52.3n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58.0±12.1ng/L;败血症组IL-8水平301.83±90.20n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18.30±12.2ng/L;恢复期IL-6及IL-8水平均明显下降(P均<0.01).结论:IL-6及IL-8可作为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判断病情的重要指标.
【总页数】1页(P124)
【作者】齐文清
【作者单位】454450,河南博爱县人民医院儿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降钙素原和白细胞介素6在新生儿肺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J], 左霞
2.血清降钙素原及白细胞介素6水平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J], 凌卫滨;谢淑霞
3.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价值 [J], 齐文清
4.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lL6)、血清前白蛋白及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小儿细菌性
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万军
5.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IgM/IgG、病毒核酸和白细胞介素6的联合检测在2019冠状病毒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 [J], 薛晓婕;陈美周;张常亮;汪宏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白细胞介素-6的在儿科应用的临床意义

IL-6与炎症
非特异性的炎症标志物体循环中半衰期最长的前炎症介质,激活时间快速,半衰期约1小时;IL-6是一种炎症因子,是炎症介质网络的关键成分,在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IL-6的产生要早于CRP和PCT;IL-6诱导产生CRP和PCT;IL-6与炎症和脓毒症的严重程度成正比。
炎症发生时,IL-6率先升高
评估炎症反应及感染患者的预后,IL-6优于PCT和CRP
脓毒症患者存活组与死亡组IL-6含量的变化
存活者组IL-6浓度快速下降,而死亡者组IL-6浓度延迟下降;并且IL-6的下降的动力学用来评估患者的预后要优于PCT和CRP;与PCT和CRP相比,IL-6能更好的评估脓毒症患者的预后,能更快的反映抗生素治疗的效果。
白介素6(IL-6)
在炎症、脓毒症预警及新生儿败血症等妇幼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1
IL-6分子结构
IL-6小分子多肽,有四个- 螺旋构成, 184个氨基酸构成,相对分子量26 KD。
IL-6: 多来源 – 多作用
IL-6
PC12 细胞
CRPFibrinogenSAA
etc.
骨髓瘤细胞
系膜细胞肝细胞Fra bibliotek神经细胞分化
二、败血症及脓毒症的诊断
当特异性保持约95%时,各标志物预测早发性新生儿脓毒症的cut-off值
IL-6诊断脓毒症cut-off值设为250pg/ml时,其特异性高达94%
L. Bender, J. Thaarup, K. Varming, H. Krarup,S. Ellermann-Eriksen & F. Ebbesen. Early and late markers for the detection of early-onset neonatal sepsis. Dan Med Bull 2008;55:219-2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L-27、IL-6在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价值
发表时间:2018-01-10T13:49:55.203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12月第35期作者:李维春杨续张克昌谢瑞玉
[导读] 白介素-6(IL-6)是一种促炎性细胞因子,在感染早期即快速增高,刺激肝脏产生CRP及其它炎症介质,是全身感染的早期敏感指标[1]。
(安徽省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安徽滁州 239000)
【摘要】目的:探讨白介素-27(IL-27)、白介素-6(IL-6)在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EONS)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收集2015年1至2016年12月入住南京儿童医院滁州分院的新生儿病例,按照EONS的诊断标准及是否发生感染,将患儿分为败血症组(32例)、一般感染组(20例)和非感染组(20例),分别收集各组患儿出生第一天和败血症组出生第七天的血液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中IL-27、IL-6水平。
结果:败血症组患儿出生第一天的血清IL-27、IL-6水平高于一般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P<0.05),一般感染组和非感染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败血症组患儿出生第七天血清IL-27、IL-6水平较出生第一天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观察血清IL-27、IL-6水平在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及疗效评价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白介素-27;白介素-6;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诊断
【中图分类号】R7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5-0160-02
白介素-6(IL-6)是一种促炎性细胞因子,在感染早期即快速增高,刺激肝脏产生CRP及其它炎症介质,是全身感染的早期敏感指标[1]。
本文通过观察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血清IL-27、IL-6水平的变化,以探讨其在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中的诊断及疗效评价中的价值。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南京儿童医院滁州分院入住的新生儿,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参照《实用新生儿学》第四版[2],并根据是否符合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标准及是否发生感染将患儿分为败血症组(32例)、一般感染组(20例)和非感染组(20例),分别收集败血症患儿及对照组患儿的血液标本,离心后置-80°冰箱保存。
1.2 检测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患儿血清中IL-27、IL-6水平,试剂盒由美国R&D公司提供,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三组间样本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One-Way ANOVA)分析,以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各组患儿出生第一天血清中IL-27、IL-6的水平比较
败血症组、一般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患儿血清IL-27、IL-6水平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败血症组均高于一般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患儿(P值均<0.05),一般感染组和非感染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表1 败血症组、一般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患儿血清IL-27、IL-6水平比较
3.讨论
IL-27是近年来发现的白介素家族新成员,研究认为IL-27不仅在免疫应答早期可诱导Th1细胞分化促进炎症反应,而且可通过抑制
Th17、Th2细胞分化而发挥抗炎作用,因此,IL-27在炎症反应中具有双向调节作用[2]。
本研究结果显示,出生第一天的败血症组患儿IL-27水平均高于一般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提示IL-27在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中有一定的价值。
但一般感染组和非感染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非感染组中存在隐匿感染或非感染的炎症有关。
本研究还显示,出生第七天败血症患儿较出生第一天的IL-27水平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动态观察IL-27水平对败血症的疗效评价具有一定的价值。
IL-6是由212个氨基酸组成的多功能糖蛋白,是一个有多种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在感染和炎症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在新生儿败血症发生1~2小时,作为促炎性的细胞因子IL-6水平即开始迅速升高,24~48小时达到高峰,且其水平的动态变化与病
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提示可作为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指标。
本文结果显示,败血症组患儿IL-6水平均高于一般感染组及非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提示IL-6在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中有一定的价值。
但随着炎症反应发展和抗生素的应用,抗炎性细胞因子不断产生,而促炎性因子不断减少,在本文的结果中也显示,出生第七天的败血症患儿较出生第一天患儿的IL-6水平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动态观察IL-6水平对新生儿败血症的疗效评价具有一定的价值。
综上所述,观察血清IL-27、IL-6水平对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及疗效评价具有一定价值。
但是,由于纳入研究的患儿病例偏少,尚需扩大样本量,以进一步证实其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沈君,梁好婷,左云龙,等.降钙素原与小儿脓毒血症相关性的研究[J].中国临床医生,2013,41(2);131-132.
[2]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实用新生儿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