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学概述ppt课件
合集下载
病毒课件ppt

03
病毒的预防与清除
安装杀毒软件
杀毒软件是预防病毒的第一道防线,可以有效检测、清除病毒,并阻止病毒的传播 。
选择知名品牌的杀毒软件,如卡巴斯基、360安全卫士等,以保证其具备最新的病 毒库和高效的防护能力。
定期更新杀毒软件,以应对新出现的病毒威胁。
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和软件
操作系统和软件的漏洞是病毒攻 击的主要目标,及时更新补丁可 以避免病毒利用漏洞进行攻击。
“概念”宏病毒
该病毒利用微软 Office 的宏功能传播,感染 Word、Excel 和 PowerPoint 等文档,导致文 件损坏和信息泄露。
防范措施
禁用宏功能或限制宏的使用,避免打开未知来源 的文档和邮件附件,使用可靠的杀毒软件和安全 防护工具。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病毒的分类
根据遗传物质的不同,病毒可 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根据病毒形态和结构的不同, 病毒可分为球状病毒、杆状病 毒、丝状病毒等。
根据宿主细胞类型的不同,病 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 和细菌病毒(噬菌体)。
病毒的传播方式
直接接触传播
通过接触感染者的体液 、呼吸道飞沫等进行传
播。
间接接触传播
通过接触被感染者体液 污染的物品、环境等进
行传播。
空气传播
某些病毒在空气中存活 时间较长,可随空气流
动而传播。
消化道传播
通过摄入被污染的水、 食物等而感染某些病毒
。
02
病毒的危害
对计算机的危害
01
02
03
破坏系统文件
病毒会修改或删除计算机 中的系统文件,导致操作 系统崩溃或功能受限。
占用存储空间
教育公众如何正确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 距离等防护措施。
病毒学基础知识ppt课件

精选课件PPT
18
3 、氧化剂:
• 多数病毒对氧化剂敏感,常用H2O2、 K2MO4、漂白粉、碘化物等灭活病毒。 酚可用于几种病毒的消毒,但不宜于 脊髓灰质炎病毒。
4、甘油和抗生素: 常用50%甘油生理盐水并加“双抗”保
存病毒病料。
精选课件PPT
19
二、病毒的分类
1、按病毒的性质综合来分类: 双股或单股、有无包膜、立体或螺旋体对称、
精选课件PPT
14
干扰素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又具有 细胞种属特征。即某一种动物产生的 干扰素只能保护同种属或近缘种属动 物细胞。
干扰素是一种活性很强的生物制剂, 但对没有Ag性(或Ag很弱),故治 疗病毒性疾病。亦具有抗肿瘤和调节 免疫机能的作用。
精选课件PPT
15
第四节 病毒的抵抗力与分类
一、病毒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 病毒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与细菌繁殖体相似 用理化因素使病毒丧失感染性的过程称灭活 灭活后的病毒仍然保留其它生物学活性
16
精选课件PPT
1、温度:
病毒耐寒不耐热。大多数病毒可在4℃以下 良好生存,尤其在干冰温度(-70℃)和液 氮(-196℃)下更能长期保持其感染性。 而大多数病毒于55-60℃10-30min灭活, 100℃迅速灭活。有的在室温下只能存活数 小时(流感、麻疹病毒),有的在自然界中
7
四、生物合成
包括核酸和蛋白质合成。一般为:
DNA病毒(除痘病毒和虹病毒外)在细 胞核中复制。
RNA病毒(含痘病毒和虹病毒)在细胞 质中复制。
病毒脱壳后释放核酸,这时在细胞内查 不到具有感染性的完整病毒子,此期称 隐蔽期或黑暗期。
精选课件PPT
8
五、装配及释放
①无襄膜的DNA病毒如腺病毒,核酸 与衣壳在细胞核内装配,细胞溶解 后一次释放。
《病毒》ppt课件

传播途径
病毒可通过直接接触、飞沫传播、粪口途径、血液传播等多种方式传播。
宿主范围与致病性
宿主范围
不同病毒具有不同的宿主范围,可感 染人类、动物、植物等生物体。
致病性
病毒感染可引起多种疾病,从轻微感 冒到严重致命疾病,如流感、艾滋病 、埃博拉出血热等。病毒的致病性与 病毒类型、宿主免疫力等因素有关。
02
常见病毒类型及其危害
计算机病毒
01
02
03
蠕虫病毒
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传播 ,占用系统资源,导致网 络拥堵甚至瘫痪。
木马病毒
隐藏在看似正常的程序中 ,窃取用户信息,如账号 密码、信用卡信息等。
勒索病毒
加密用户文件,要求支付 赎金以恢复文件,造成巨 大经济损失。
手机病毒
恶意扣费病毒
远程控制病毒
法律法规与伦理道德问题探讨
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介绍
中国相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 联网管理暂行规定》等。
国际相关法律法规
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 )、美国《计算机欺诈和滥用法案》 等。
网络安全意识培养和教育
提高公众对网络安全 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洞。
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制定详细 的应急预案,以便在发生网络 安全事件时能够迅速响应。
杀毒软件选择及使用技巧
选择知名度高、口碑好的杀毒软件品 牌,如卡巴斯基、诺顿等。
定期更新杀毒软件和操作系统,确保 计算机处于最新安全状态。
在安装杀毒软件前,先对计算机进行 全盘扫描,清除潜在的病毒和恶意软 件。
在使用杀毒软件时,注意开启实时监 控和自动更新功能,以便及时发现并 处理病毒威胁。
病毒可通过直接接触、飞沫传播、粪口途径、血液传播等多种方式传播。
宿主范围与致病性
宿主范围
不同病毒具有不同的宿主范围,可感 染人类、动物、植物等生物体。
致病性
病毒感染可引起多种疾病,从轻微感 冒到严重致命疾病,如流感、艾滋病 、埃博拉出血热等。病毒的致病性与 病毒类型、宿主免疫力等因素有关。
02
常见病毒类型及其危害
计算机病毒
01
02
03
蠕虫病毒
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传播 ,占用系统资源,导致网 络拥堵甚至瘫痪。
木马病毒
隐藏在看似正常的程序中 ,窃取用户信息,如账号 密码、信用卡信息等。
勒索病毒
加密用户文件,要求支付 赎金以恢复文件,造成巨 大经济损失。
手机病毒
恶意扣费病毒
远程控制病毒
法律法规与伦理道德问题探讨
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介绍
中国相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 联网管理暂行规定》等。
国际相关法律法规
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 )、美国《计算机欺诈和滥用法案》 等。
网络安全意识培养和教育
提高公众对网络安全 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洞。
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制定详细 的应急预案,以便在发生网络 安全事件时能够迅速响应。
杀毒软件选择及使用技巧
选择知名度高、口碑好的杀毒软件品 牌,如卡巴斯基、诺顿等。
定期更新杀毒软件和操作系统,确保 计算机处于最新安全状态。
在安装杀毒软件前,先对计算机进行 全盘扫描,清除潜在的病毒和恶意软 件。
在使用杀毒软件时,注意开启实时监 控和自动更新功能,以便及时发现并 处理病毒威胁。
关于病毒ppt课件

病毒对人类的影响
病毒引起的疾病类型
流感
由流感病毒引起,具有高度传染 性,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喉咙
痛、肌肉疼痛等。
艾滋病
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 起,破坏人体免疫系统,使人体
易受感染和疾病侵袭。
新冠肺炎
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主要症状 包括发热、咳嗽、乏力、呼吸急
促等。
病毒性疾病的症状与体征
流感
关于病毒的PPT 课件
目录
• 病毒概述 • 病毒的结构与功能 • 病毒的传播与感染机制 • 病毒对人类的影响 • 病毒的预防与控制 • 病毒的未来展望
01
CATALOGUE
病毒概述
病毒的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病毒是一种非常微小的感染性微生物,具有自我复制和感染宿主细胞的能力。
详细描述
病毒由一个核酸分子(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组成,它们不能独立生存, 只能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繁殖。病毒具有高度的感染性和变异能力,对人类和动 物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抗病毒药物
针对病毒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研究开发抗病毒药物,以抑制病毒复制、减轻症状或缩短病程。
药物应用
抗病毒药物需要在病毒感染初期或症状出现后尽早使用,以获得最佳疗效。同时,需遵循医生的建议 和指导用药。
病毒的检测与监测技术
检测技术
利用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技术手段,对病 毒进行检测和诊断。常见的检测方法包括核 酸检测、抗原检测和抗体检测等。
在病毒复制过程中起辅助作用的因子 ,如宿主细胞酶、能量代谢产物等。
病毒的复制酶
复制酶组成
复制酶由多种蛋白质组成,具有 多种酶活性,如RNA聚合酶、 DNA聚合酶等。
复制酶作用
复制酶负责病毒基因组的复制,合 成新的病毒基因组并组装成完整的 病毒粒子。
病毒引起的疾病类型
流感
由流感病毒引起,具有高度传染 性,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喉咙
痛、肌肉疼痛等。
艾滋病
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 起,破坏人体免疫系统,使人体
易受感染和疾病侵袭。
新冠肺炎
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主要症状 包括发热、咳嗽、乏力、呼吸急
促等。
病毒性疾病的症状与体征
流感
关于病毒的PPT 课件
目录
• 病毒概述 • 病毒的结构与功能 • 病毒的传播与感染机制 • 病毒对人类的影响 • 病毒的预防与控制 • 病毒的未来展望
01
CATALOGUE
病毒概述
病毒的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病毒是一种非常微小的感染性微生物,具有自我复制和感染宿主细胞的能力。
详细描述
病毒由一个核酸分子(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组成,它们不能独立生存, 只能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繁殖。病毒具有高度的感染性和变异能力,对人类和动 物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抗病毒药物
针对病毒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研究开发抗病毒药物,以抑制病毒复制、减轻症状或缩短病程。
药物应用
抗病毒药物需要在病毒感染初期或症状出现后尽早使用,以获得最佳疗效。同时,需遵循医生的建议 和指导用药。
病毒的检测与监测技术
检测技术
利用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技术手段,对病 毒进行检测和诊断。常见的检测方法包括核 酸检测、抗原检测和抗体检测等。
在病毒复制过程中起辅助作用的因子 ,如宿主细胞酶、能量代谢产物等。
病毒的复制酶
复制酶组成
复制酶由多种蛋白质组成,具有 多种酶活性,如RNA聚合酶、 DNA聚合酶等。
复制酶作用
复制酶负责病毒基因组的复制,合 成新的病毒基因组并组装成完整的 病毒粒子。
《病毒学综述》PPT课件

2. 核衣壳 3. 有无囊膜 4. 复制的方式
1) RNA or DNA 2) 分节段 or 不分节段 3) 线状 or 环状 4) 单股 or 双股 5) 如果是单股:是正股还是负股? 6) 核酸序列
1) 对称性:20面体、螺旋、复合型 2) 壳粒的数量
A
44
DNA病毒
RNA病毒
A
45
DNA病毒
A
31
(1) 病毒容易变异
人20年一代,细菌20分钟一代, 病毒核酸 20分钟复制一代。
(2 )病毒必须在活细胞内繁殖 (3 )病毒常常有很多的宿主 (4) 病毒的传播途径多种多样 (5 )病毒是可以利用的
A
32
传染性核酸:
病毒的核酸贮存病毒的全部信息,如把去除囊膜 和衣壳的核酸注入易感细胞内即可引起感染,产 生完整的病毒子。
A
13
(三)病毒的形态学特征
•
据形态学,病毒子可分为:
1. 20面体立体对称的病毒子;
2. 螺旋对称的病毒子; 3. 有囊膜的病毒子; 4. 形态和结构更为复杂的病毒子
A
14
1.20面体对称的病毒子
Icosahedral Symmetry
• 病毒颗粒类似细小的圆形结晶。 20 面,等边三角形; 12 顶角, 30 棱
A
41
目前已知的病毒有3600多种, 其中动物病毒2000余种,
分别属于71个病毒科; 分别属于27个病毒科;
A
42
过去的分类方案:
• 宿主范围 • 感染的组织 • 感染细胞的类型 • 传播的方式 • 引发的疾病
虫媒病毒(Arboviruses ) 如:节肢动物
A
43
目前病毒分类的主要依据
1) RNA or DNA 2) 分节段 or 不分节段 3) 线状 or 环状 4) 单股 or 双股 5) 如果是单股:是正股还是负股? 6) 核酸序列
1) 对称性:20面体、螺旋、复合型 2) 壳粒的数量
A
44
DNA病毒
RNA病毒
A
45
DNA病毒
A
31
(1) 病毒容易变异
人20年一代,细菌20分钟一代, 病毒核酸 20分钟复制一代。
(2 )病毒必须在活细胞内繁殖 (3 )病毒常常有很多的宿主 (4) 病毒的传播途径多种多样 (5 )病毒是可以利用的
A
32
传染性核酸:
病毒的核酸贮存病毒的全部信息,如把去除囊膜 和衣壳的核酸注入易感细胞内即可引起感染,产 生完整的病毒子。
A
13
(三)病毒的形态学特征
•
据形态学,病毒子可分为:
1. 20面体立体对称的病毒子;
2. 螺旋对称的病毒子; 3. 有囊膜的病毒子; 4. 形态和结构更为复杂的病毒子
A
14
1.20面体对称的病毒子
Icosahedral Symmetry
• 病毒颗粒类似细小的圆形结晶。 20 面,等边三角形; 12 顶角, 30 棱
A
41
目前已知的病毒有3600多种, 其中动物病毒2000余种,
分别属于71个病毒科; 分别属于27个病毒科;
A
42
过去的分类方案:
• 宿主范围 • 感染的组织 • 感染细胞的类型 • 传播的方式 • 引发的疾病
虫媒病毒(Arboviruses ) 如:节肢动物
A
43
目前病毒分类的主要依据
关于病毒学课件课件

20
一、经验时期
病毒学是年轻的学科,从病毒的发现到目前 仅有百余年历史。然而,人类对病毒病的 记载却自古就有。
(一)小儿麻痹症的记载 (二)天花的记载 (三)狂犬病的记载 (四)植物病毒病的记载
21
(一)小儿麻痹症的记载
3000 BC,埃 及孟非思壁画 中记载了一个 患小儿麻痹症 (脊髓灰质炎 病毒导致)而 瘫痪的牧师
Walter Reed (1851-1902)
36
1909年,Karl Landesteiner和Erwin Popper发现了引起 人类脊髓灰质炎的病原体--脊髓灰质炎病毒。
Karl Landesteiner
在这一时期,人们还发现了天花、麻疹、腮腺炎、流感 等疾病也是由病毒引起的。
37
(三) 噬菌体的发现
9
教材及参考书目
1、教材
《普通病毒学》,谢天恩、胡志红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年
2、参考书目
《动物病毒学》,殷震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年 《分子病毒学》,黄文林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 《分子病毒学》,侯云德主编,学苑出版社,1990年 《现代微生物学》,刘志恒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年 《噬菌体分子生物学》,贾盘兴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年
课程学习前必须对授课内容进行充分预习,以了解课程内 容,病毒学研究的方法和研究进展,做到心中有数,思路 清晰,认真做好课堂记录,查阅资料、讨论,以便系统完 整的掌握病毒学知识。
12
教学内容
第一章 病毒学导论-概述
主要介绍病毒的概念、病毒的特征、研究病毒的目的意义、 病毒的发展简史、病毒对现代生物学研究的贡献、病毒的 发展方向、研究病毒的方法、病毒的识别、病毒的起源、
一、经验时期
病毒学是年轻的学科,从病毒的发现到目前 仅有百余年历史。然而,人类对病毒病的 记载却自古就有。
(一)小儿麻痹症的记载 (二)天花的记载 (三)狂犬病的记载 (四)植物病毒病的记载
21
(一)小儿麻痹症的记载
3000 BC,埃 及孟非思壁画 中记载了一个 患小儿麻痹症 (脊髓灰质炎 病毒导致)而 瘫痪的牧师
Walter Reed (1851-1902)
36
1909年,Karl Landesteiner和Erwin Popper发现了引起 人类脊髓灰质炎的病原体--脊髓灰质炎病毒。
Karl Landesteiner
在这一时期,人们还发现了天花、麻疹、腮腺炎、流感 等疾病也是由病毒引起的。
37
(三) 噬菌体的发现
9
教材及参考书目
1、教材
《普通病毒学》,谢天恩、胡志红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年
2、参考书目
《动物病毒学》,殷震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年 《分子病毒学》,黄文林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 《分子病毒学》,侯云德主编,学苑出版社,1990年 《现代微生物学》,刘志恒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年 《噬菌体分子生物学》,贾盘兴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年
课程学习前必须对授课内容进行充分预习,以了解课程内 容,病毒学研究的方法和研究进展,做到心中有数,思路 清晰,认真做好课堂记录,查阅资料、讨论,以便系统完 整的掌握病毒学知识。
12
教学内容
第一章 病毒学导论-概述
主要介绍病毒的概念、病毒的特征、研究病毒的目的意义、 病毒的发展简史、病毒对现代生物学研究的贡献、病毒的 发展方向、研究病毒的方法、病毒的识别、病毒的起源、
病毒学概述ppt

相关因素 :病毒毒力弱、机体防御能力强
病毒仍可在体内增殖并向外界播散病毒 ,可成为重要的传 染源。隐性感染者虽不出现临床症状 ,但仍可获得免疫力而终 止感染。
病毒携带者:有部分隐性感染者一直不产生对此种病毒的 免疫力叫病毒携带者 ,无症状 ,但病毒可在体内增殖并向外界 排泄播散 ,也是重要的传染源。
2.稳定状态感染(非杀细胞感染)
多见于有包膜病毒 ,它们复制成熟的子代病毒以出芽方式从感 染的宿主细胞中释放出来 ,细胞不会溶解死亡 ,但可引起宿主 细胞膜组分的改变。
( 1 )细胞膜出现新抗原:
( 2 )细胞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感染与未感染的细胞融合 , 可以使病毒从感染的细胞直接进入相邻的正常细胞 ,有利于病 毒在细胞间的扩散。
持续性感染有下述三种类型 :
( 1 )慢性感染 ( 2) 潜伏感染 ( 3 )慢发感染或称迟发感染
⑴ 慢性感染
经显性或隐性感染后,病毒并未完全清除,可持续存 在于血液或组织中并不断排出体外,病程长达数月至数十 年。患者可表现临床症状。
如:乙型肝炎病毒( HBV)、巨细胞病毒(CMV)等 常形成慢性感染。
四、病毒的感染类型
病毒能否感染机体引起疾病 取决于病毒的致病性和宿主免疫力两个方面。
机体感染病毒后
1.按有无临床症状 ,可分为隐性感染和显性感染。 2.依病毒感染后在机体内滞留的时间长短 ,分为急性感染和 持续性感染。 3.持续性感染又分为慢性感染、潜伏感染、慢发病毒感染。
(一)隐性感染
病毒进入机体后不出现临床症状的感染 ,对组织和细胞的 损伤不明显。亚临床感染
二十面体对称型 icosahedral symmetry
30个梭
12个顶 五邻体
20个面 六邻体
病毒仍可在体内增殖并向外界播散病毒 ,可成为重要的传 染源。隐性感染者虽不出现临床症状 ,但仍可获得免疫力而终 止感染。
病毒携带者:有部分隐性感染者一直不产生对此种病毒的 免疫力叫病毒携带者 ,无症状 ,但病毒可在体内增殖并向外界 排泄播散 ,也是重要的传染源。
2.稳定状态感染(非杀细胞感染)
多见于有包膜病毒 ,它们复制成熟的子代病毒以出芽方式从感 染的宿主细胞中释放出来 ,细胞不会溶解死亡 ,但可引起宿主 细胞膜组分的改变。
( 1 )细胞膜出现新抗原:
( 2 )细胞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感染与未感染的细胞融合 , 可以使病毒从感染的细胞直接进入相邻的正常细胞 ,有利于病 毒在细胞间的扩散。
持续性感染有下述三种类型 :
( 1 )慢性感染 ( 2) 潜伏感染 ( 3 )慢发感染或称迟发感染
⑴ 慢性感染
经显性或隐性感染后,病毒并未完全清除,可持续存 在于血液或组织中并不断排出体外,病程长达数月至数十 年。患者可表现临床症状。
如:乙型肝炎病毒( HBV)、巨细胞病毒(CMV)等 常形成慢性感染。
四、病毒的感染类型
病毒能否感染机体引起疾病 取决于病毒的致病性和宿主免疫力两个方面。
机体感染病毒后
1.按有无临床症状 ,可分为隐性感染和显性感染。 2.依病毒感染后在机体内滞留的时间长短 ,分为急性感染和 持续性感染。 3.持续性感染又分为慢性感染、潜伏感染、慢发病毒感染。
(一)隐性感染
病毒进入机体后不出现临床症状的感染 ,对组织和细胞的 损伤不明显。亚临床感染
二十面体对称型 icosahedral symmetry
30个梭
12个顶 五邻体
20个面 六邻体
病毒学基础Ippt课件

25
3.朊粒的抵抗力
土壤中可存活20年 标准高压蒸汽灭菌不能破坏 灭活方法是室温下5%次氯酸钠或1mol/L
氢氧化钠处理1hr,再134℃高压蒸汽2hr以上
26
4.朊粒的致病性
引起人和动物Prion病。潜伏期长,表 现为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的慢性退化性疾患
27
动物Prion病
人类Prion病
36
4、生物合成
生物合成阶段也称为隐蔽期 包括
➢ 基因的复制:子代核酸的合成 ➢ 基因的表达:子代病毒蛋白的转录与翻译 阻止病毒生物合成的药物:核苷类药、非核 苷类似药、蛋白酶抑制剂等
37
病毒核酸类型不同,生物合成规律也不同
双链DNA病毒 单链DNA病毒 单正RNA病毒 单负RNA病毒 双链RNA病毒 逆转录病毒
C、脊髓灰质炎病毒
D、乙脑病毒
E、蛋白分子
F、流感病毒
8
G、烟草花叶病毒
二、病毒形态多样
多呈球形或近似球形 少数为杆状、丝状、砖状、或子弹状
9
10
三、病毒的结构
1.核心 ( core )
核酸 →基因组genome 为病毒生命活动提供遗传信息 病毒复制的模板
11
2.衣壳(capsid)
55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17
大小悬殊 有内含子,ORF间有重叠 较大的遗传不稳定性
18
功能
➢ 病毒复制的模板 ➢ 决定病毒的生物学活性 ➢ 部分核酸具有感染性
19
2、病毒蛋白质
结构蛋白
➢ 分布于衣壳、包膜和基质中 ➢ 对核酸具有保护作用,稳定病毒形态 ➢ 决定病毒对细胞的亲嗜性 ➢ 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可用于分类及诊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
胞饮方式穿入
吸附
34
吸附
膜融合后穿入
35
36
3、脱壳(uncoating): 病毒核酸游离于宿主细胞内。
病毒核酸
病毒核酸
37
4、生物合成(biosynthesis): 隐蔽期
早
期:
基因组在细胞内合成非结构蛋白(病毒复 制酶及抑制细胞正常生物合成的抑制酶)。
晚
期:
根据基因组的指令在细胞内复制病毒核酸、 合成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
1
病毒(virus)的发现 Discovery of virus
1892年发现第一个病毒即烟草花叶病毒 1898年发现动物口蹄疫病毒 1901年证实对人类有致病性的是黄热病毒
天花病毒
电镜观察
2
腺病毒
乙肝病毒
3
轮状病毒
狂犬病毒
4
子弹状的狂犬病毒
5
Ebola 病毒
HSV-2
天花病毒
6
病毒(Virus)的定义
9
第一节 病毒的分类
10
一、分类原则:
1、核酸类型和结构;
2、病毒体的形状和大小; 3、病毒体的形态结构;
4、对脂溶剂的敏感性。
11
二、病毒的分类:
1、DNA病毒类; 2、RNA病毒类; 3、DNA和RNA逆转录病毒类。
12
三、其他:
1、卫星病毒(satellites): 2、类病毒(viroids): 3、朊粒(prion):
① 病毒与细胞的静电结合介导可逆的非特性吸附;
② 宿主细胞表面受体与病毒包膜或衣壳表面的配体结合,
介导不可逆的特异性吸附;
特点:高度特异性,决定病毒的宿主范围和组织嗜性
吸附
32
2、穿入penetration)
通过吞饮或融合方式穿入细胞膜。 ① 吞饮(endocytosis):细胞膜内陷似吞噬泡,无包膜病毒 ② 融合(fusion):在融合蛋白的作用下,病毒包膜与细胞膜 融合,而将核衣壳释放至细胞质内,有包膜病毒。
13
第二节 病毒的大小与形态
病毒体(virion)——完整的有传染性的病毒 颗粒,有典型的形态和传染衣原体 450nm 390nm
65×95nm
噬菌体
烟草花叶病病毒
腺病毒
70nm 30nm
葡萄球菌 1000nm
痘苗病毒
100nm 300×250nm
流感病毒
脊髓灰质炎病毒
体积小,结构简单, 只有一种类型的核酸, 只能在活的、敏感的细胞内 以复制的方式增殖的 非细胞形态的微生物
类病毒Viroid和 朊病毒Prion
7
病毒与其他微生物的比较
特性 通过细菌滤器 (0.45μm) 结构 有无细胞壁 核酸类型 在人工培养基 上生长 增殖方式 抗生素敏感性 干扰素敏感性 病毒 + 非细胞 DNA或RNA 复制 + 细菌 原核细胞 + DNA+RNA + 二分裂 + 支原体 + 原核细胞 DNA+RNA + 二分裂 + 立克次体 原核细胞 + DNA+RNA 二分裂 + 衣原体 + 原核细胞 + DNA+RNA 二分裂 + 8
30
增殖方式——自我复制(selfreplication)
复制周期:
1、吸附(absorption)
2、穿入(penetration)
3、脱壳(uncoating)
4、生物合成(biosynthesis)
5、装配与释放(assembly and release)
31
1、吸附 (absorption)
40nm
乙脑病毒
1、测量单位——纳米(nm)
2、大多数病毒的直径小于150 nm
3、观察工具——电子显微镜
15
形态
多数病毒为球形或近似球形
16
少数为杆状或丝状、子弹状、砖块状、蝌蚪状
砖块状
杆状
子弹状
蝌蚪状 球状
17
第三节
病毒的结构和化学组成
18
一、
病毒的结构
核心(core):核酸,构成 病毒的基因组(genome)。
26
殖、遗传和变异的物质基础,决定病毒的一切特性。
2.病毒蛋白质: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
(一)结构蛋白:是组成病毒体的蛋白成分。
1、衣壳蛋白:
2、基质蛋白: 3、包膜蛋白:
结构蛋白的功能:
保护病毒核酸 参与感染过程 具有抗原性
27
(二)非结构蛋白
非结构蛋白可以存在于病毒体内,也可存在于受感染的 细胞内。其作用是作为酶类,参与病毒的复制,如逆转
真菌 真核细胞 + DNA+RNA + 有性或无性 + -
病毒在微生物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 近75%的传染病由病毒引起; 2. 传染性强,传播迅速,流行广泛,死亡率高; 3. 病毒与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有致畸作用;
4. 目前病毒感染的诊疗还相对滞后,部分病毒尚缺乏有效疫苗;
5. 不断发现引起人类疾病的新病毒。
25
1.病毒的核酸
化学成分为DNA或RNA,据此将病毒分DNA病 毒和RNA病毒。
病毒核酸具有多样性,有线形或环形(闭环或缺口环),单链
(RNA病毒,呼肠病毒和伯尔纳病毒除外)或双链(DNA病毒,微
小病毒和环状病毒除外),单链RNA还有正负链之分,有的核酸分 节段等。大小相差悬殊。
携带病毒的全部遗传信息,是病毒的基因组,主导病毒感染、增
壳粒(capsomere):
由少数几种重复的 多肽亚单位组成
核 衣 壳
衣壳(capsid):由许多蛋白 质壳粒组成,保护核酸,介导 病毒感染细胞且有抗原性。 19
衣壳是由许多在电镜下可辨别的形态学亚单位——壳粒
(capsomer)所组成,根据壳粒排列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以下3
种对称类型:螺旋对称型、20面体对称型和复合对称型。
20
包膜
包膜子粒、 刺突
包膜是病毒在释放过程中穿过宿主细胞以出芽方式向细 胞外释放时获得的。包膜表面常有不同形状的突起,称为包
21 膜子粒或刺突(spike)。有包膜的病毒又称为包膜病毒。
病毒包膜(电镜照片)
22
刺突结构示意图(流感病毒血凝素糖蛋白三聚体)
23
24
二、 病毒的化学组成与功能
录酶、蛋白水解酶、DNA多聚酶、胸腺嘧啶核苷激酶等。
(三)脂类和糖类:存在于包膜中,一方面构成病毒的 结构,另一方面可促进病毒的感染。
28
第四节 病毒的增殖
29
病毒的增殖 REPLICATION
OF VIRUSES
病毒以其基因为模板,籍DNA多聚酶或RNA多聚酶以及其他必 要因素,指令细胞停止合成细胞的蛋白质与核酸,转为复制病毒的 基因组,转录、转译出相应的病毒蛋白,最终释放出子代病毒→复 制周期。 这种以病毒核酸分子为模板进行复制的方式称为自我复制( self rep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