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合集下载

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历史背景与时代特点

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历史背景与时代特点

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历史背景与时代特点在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历史背景与时代特点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是指在中国古代时期产生的文学作品,包括诗、词、曲、文言小说、辞章等文学形式。

这些文学作品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历史背景中国古代文学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

在这个时期,天子委任贵族文人担任官职,这些贵族文人被要求以文章来表达对政治、礼仪和历史的理解。

这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后,中国进入了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这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充满了各种战争和战略的思考。

在这个时期,许多文学家开始以抒发个人情感和表达哲理思想的方式创作诗歌。

贾谊的《过秦论》是战国时期最有名的文章之一,该文提出了“兼爱非攻”的思想,对后来的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统一中国后,文学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此时期间,古文运动兴起,文人们开始追求简约明晰的文风。

这种文体的代表作品是司马迁的《史记》。

《史记》以其严谨的史事记载和优美的文学表达,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时期,诗歌的创作和发展达到了顶峰。

前汉时期出现了“乐府诗”和“辞章”等重要的文学形式,这些文学形式的诞生对后来的诗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汉武帝时期,文人们开始以自己的创作内容代替贵族诗歌,这标志着文学的大众化。

隋唐时期(公元581年-公元907年)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又一重要时期。

这个时期,唐朝的文人多才多艺,涌现出了众多的才子佳人和作品。

唐代的诗歌风靡一时,成为古代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

杜甫、李白、王维等文人都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

二、时代特点中国古代文学的时代特点是多样而又充满变化的。

在古代文学的长河中,每个时期都有独特的特点。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2.3《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精品教案(7页)-word文档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2.3《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精品教案(7页)-word文档

第三课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课程标准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了解、诗,词、歌、赋等各种不同的知识内容和形式,知道和掌握一定数量的名家作品;理解文学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同时,文学的发展、繁荣又是以经济、政治为基础的。

揭示文学的发展与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日常积累,通过阅读,讨论,分析,评论了解各个不同时期的文学发展特色。

通过阅读,观察,练习,欣赏,表演,评论,创作等方式积极参与教学;通过独立思考或合作学习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合作学习和相互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

通过对文学家、诗人及其文学作品的分析,把学生带进文学艺术的殿堂,感受古人的呼吸,思想,情操。

增强文化修养。

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文化发展的多样性,使他们理解和尊重各国、各地区、各民族文化。

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国古代文学的表现形式和时代特点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其特点。

如何揭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端午节时,汨罗江畔,总是人头攒动,万船竞发。

据说,这一传统的节日盛会,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两千多年前,屈原因遭小人诬陷而被楚王流放,相传在汨罗江投江而死。

汨罗江畔响起了“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悲愤呼号,响起了“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不屈之音,激励着后人,也为我国诗歌的发展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中国古代文学。

历史必修三专题二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点

历史必修三专题二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点
“文章之妙,亦 一言蔽之,有境 界而已。 精品,不可不读; 美文,不可不品。
一曲《秋思》, 心中隐隐作痛, 悲泪欲出”
中吕·朝天子·志感
无名氏
不读书有权, 不识字有钱, 不晓事倒有人夸荐。 老天只恁忒心偏, 贤和愚无分辨。 折挫英雄,消磨良善, 越聪明越运蹇。 志高如鲁连,德高如闵蹇, 依本分只落的人轻贱。
总体上可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2)婉约派:
①柳永(北宋)《雨霖铃》
柳永是北宋词坛婉约派的重要代表。
他长期在都市里生活,作品多表现城市的繁华和男女的悲欢离合
之情,尤长于抒写羁旅的孤寂与乡愁。他的词作,多采用俚俗口
语,通俗生动,“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因而流传很广。
②李清照(两宋之交)
两宋之交的李清照,是杰出的婉约派女词人善于用白描手法、浅
二、汉赋的风采
1、含义:赋是两汉时期流行的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它在楚辞 基础上,吸收散文成分,形成一种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 2、特点: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 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高考真题】(2010·安徽文综13)西晋杜育的《荈赋》是我 国第一篇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某班兴趣小组以此为题材对 茶的起源问题进行探究后,形成了以下四种意见,其中最合理 的是( ) A.文学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不能以此确定茶的起源 B.文学作品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仍不能据此确定茶起源于 晋代 C.唐代《茶经》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应据此确定茶 起源于唐代 D.传说神农氏发现了茶,可据此确定茶起源于神农氏时期
白词句,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
更便应此杨今更多暮念竟执留都骤对寒
与纵是去柳宵那情霭去无手恋门雨长蝉
何有良经岸酒堪自沉去语相处帐初亭凄 《
人 说 ?

专题二第三节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1)

专题二第三节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1)
写长江的浩淼无际: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写黄河奔腾的气势::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写人生伟大抱负: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仙”李白
气势磅礴,热情 奔放,想像丰富, 手法夸张,意境 深远,具有突出 的浪漫主义风格
公 稻小忆 私 米邑昔
“诗圣”杜甫——现实主义
--
3、特点: ⑴句式: 四言诗体或间以杂言,多用重章叠句。 ⑵语言:丰富多彩,音节和谐,艺才感染力极强 ⑶创作风格: 现实主义 .真实而深刻地反映
当时的社会生活。 4、地位:
⑴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 重要标志;
(2)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影响深广,奠定了中国文学 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
以史观文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春秋、战国、汉、唐、宋、元、明清时 期的主要文学体裁或成就。
诗经
楚辞
春秋战国
汉代 赋
诗歌 唐代
宋代 词
曲 元代
明清 小说
一、《诗经》: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
1、时间:西周初年至 春秋 中叶约500年间的共计305首诗歌。
2、内容:《风》:是《诗经》精粹,反映下层人民生活,也揭露
六、元曲
1、什么是“元曲”?(元曲包括元散曲和元杂剧)
2、主要代表人物: 关汉卿《窦娥冤》 马致远《秋思》 3、元曲兴盛原因: ①城市经济繁荣; ②统治者的享乐需要和城市市民的文化需求; ③元杂剧本身形式活泼、语言通俗,容易为人们所接受 ④因科举制的停考,部分文人投身于民间艺术;
七、明清小说
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经过的主要阶段:
二、楚辞的魅力
1、何谓“楚辞”? ◆楚辞:是战国时期采 用楚国方言,利用民歌的 形式,开创的一种新诗歌 体裁。因屈原的《离骚》 最有名,人们又称“楚辞” 体为“骚体 ”。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六、元曲(兴盛)与市民社会
1、什么是“元曲”? (元曲包括元散曲和元杂剧) (1)散曲:金元时期北方民间兴起的一种新诗歌体裁。 (包括小令和套数,特点:与词相比……,影响……) (2)杂剧:是融合宋金以来的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形成 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又称“北曲”或北杂 2剧。 、主要代表人物: 关汉卿《窦娥冤》;…… 3、表演场所:“瓦肆”、“勾栏” 4、原因?(1)(2) (或词曲为什么会成为宋元流行主要文学形式?) (3)宋元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 词和曲更能表达作家的思想情感。
( “诗圣”,“诗史”)
唐朝是中国古典诗歌最辉煌的时期,其原 因是什么?
经济:国家的统一和国力的强盛,为诗
歌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政治:开明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举 “以诗取士”,不仅使文人思想开放、 活跃,直接刺激了诗歌创作的迅猛发展。 文化:中外的文化交流也提供了深厚的 文化基础
【感受李白】
辛弃疾
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多表现慷慨壮语、抒发爱国豪情 壮志。反映的时代特征:北宋灭亡,南宋偏安一隅。 淮水以北的土地都归金统治,人们流离失所。宋人作 品多慨叹国耻国难。
宋词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 (1)婉约派:风格委婉,感情真挚 北宋:柳永《雨霖铃》; 南宋:李清照《声声慢》 (2)豪放派:清新俊逸,刚健豪放 北宋:苏轼(东坡)《念奴娇· 赤壁怀古》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南宋:辛弃疾《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②代表: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 神魔小 说《封神演义》, 吴承恩的《西游记》(意义)
⑵短篇白话小说 ①内容:描写社会风俗与人情世界。 ②代表:冯梦龙的“三言” 凌濛初的“二拍” ③意义:真实生动反映明代社会生活。 3、清朝时期——描摹人生世情方面更为成功 ⑴前清小说 ①内容:描摹人生世情。(比以前更为成功)

三、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三、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政治:开明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举“以 诗取士”,不仅使文人思想开放、活跃, 直接刺激了诗歌创作的迅猛发展。 经济:国家的统一和国力的强盛,为诗歌 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文化:南北、中外的文化交流也提供了深 厚的文化基础
2.唐诗的发展阶段及代表人物
时期 初唐
盛唐
代表人物
王勃 陈子昂 高适 岑参 王维 (边塞诗人)
《诗经》赏析
国风· 周南·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
关 雎 图
《秦风 • 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中国古典文学 的时代特色
课标要求
知道诗经、楚辞、汉赋、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 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 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一、《诗经》
诗歌的起源
诗歌起源于人类的劳动与生活。远 古时代,当人类处于原始的渔猎时期, 在和大自然搏斗和集体劳动中,发出 的呐喊声;劳动之余,愉快地回忆, 模仿劳动情景,手舞足蹈地敲击石块、 木棒,发出的欢呼声、讴歌声,逐渐 形成早期的诗歌 。
凤求凰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wan)兮共 翱翔! 皇兮皇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二京赋
小天天西游,遇两京巴缠斗,欲分之。
1.汉赋特点:
专重描述、文采华丽 讲究排比、散文韵文并用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南乡子· 京口北固亭怀古》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 楼。 千古兴亡少事? 悠悠,不见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 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多 表现慷慨壮语、抒发爱 国豪情壮志。反映的时 代特征:北宋灭亡,南 宋偏安一隅。淮水以北 的土地都归金统治,人 们流离失所。
让我们一起走进古典文学的海洋,体验古 人的喜怒哀乐,感悟不同时代多姿多彩的风情!
语言 诗歌的起源:
歌谣
诗歌
诗歌起源于人类的劳动与生活。远 古时代,当人类处于原始的渔猎时期 ,在和大自然搏斗和集体劳动中,为 了加强协作而形成一些号子声(或称 原始歌谣);劳动之余,愉快地回忆 ,模仿劳动情景,手舞足蹈地敲击石 块、木棒,发出的欢呼声,逐渐形成 早期的诗歌 。
一. 诗经
《蒹葭》
从《蒹葭》看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 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 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 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 人说?
词人在仕途失意,不得不离京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时写的,是表 现江湖流落感受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
3、苏轼对词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苏轼是北宋词坛婉约派的杰出代表 ②他拓展了词的内容 ③他通过描绘雄浑壮观的景物来表达豪迈奔放的思想感情 ④苏轼给词注入了强劲的生命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关于宋词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其起源于民间,适合于配乐演唱 B其描述的内容自始至终都体现了太平气象下的歌舞升平 C宋词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城市生活的繁荣发展 D南宋时期的诗词大都反映了严峻的社会现实和忧国忧民的 情感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song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song
关雎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概况: 采用楚国方言,利用 民歌的形式,开创了 一种诗歌新体裁 ──“楚辞”。 ◆特点: 浪漫主义创作手法; 其句式灵活,易于表达 情感。 《离骚》 ◆代表作品: 《诗经》的主体部分为“风”; 楚辞的代表作品是《离骚》。 故,文学史上常以“风”、 “骚”并举。
豪放派代表——辛弃疾
破阵子 为陈同父赋壮语以寄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灸,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嬴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 望中犹记烽火杨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2、主要代表:
初唐:陈子昂、初唐四杰(王、杨、卢、骆) 盛唐:李白、杜甫; 田园诗:孟浩然、王维等; 边塞诗:王翰、岑参等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哀 长 民 太 生 息 之 以 多 掩 艰 涕 ”兮 ,

品质 志趣 修养
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上天赋给我良好素质, 我不断加强自已的修养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披江离与辟芷(香草),又编织秋兰为佩饰。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忧国 尧舜多么光明正大,遵循正道而大路畅通。 何桀纣之昌被兮,夫惟捷径以窘步。 桀纣多么放肆妄行,只贪便道而寸步难行。 心志 余固有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我明知忠言直谏会遭祸害,可我忍痛而不舍弃。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前面的路啊又远又长,我要不断追求理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教学设计古风流韵·弦歌寻美——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学习内容分析(1)课标要求::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2)学科内以及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及衔接感受古典文学的文字美,意境美,中国文学既是古代中国社会的文学图卷,又是古代中国人的心灵记录,既是真实的社会写照,又是空灵的意识境界;文学根植于时代,根植于生活,根植于历史,文学的发展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透过文学看历史,透过历史理解文学。

学习者分析本课属于文学史范畴的内容,高中学生已接触了一些古典文学名篇,对文学有一定的鉴赏能力,但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发展脉络缺乏整体的感知,对文学作品背后反映的时代特色缺乏理解,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目标设定(1)知识与能力: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能概括古典文学的发展脉络,理解文学是一定的历史条件的产物,反映了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风尚。

通过对文学时代性的分析,培养学生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文学史料价值的分析,学会以史学的眼光来看待文学作品。

(2)过程与方法:以学生已有的认知能力为基础。

先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认识文化的真意和内涵,在此基础上学生运用已经学到的知识解读作品、感受文化带来的震撼和魅力。

通过作品的具体解读和感受来体会其精神内涵;从具体的时代出发分析文化现象或作品的历史背景和当时社会的影响;从今天现实的角度反思、拓展文化新内涵。

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赏析文学作品。

读、品、思、悟,是本课教学过程中的主要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古代经典作品的学习,领略我国光辉灿烂的文学风采,增强对文学的审美情趣;感受中国古典文学鲜明的时代性,文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以情感体验为基础和灵魂,使每个学生通过具体的作品、情境来体会文化的真意。

教学策略设计(1)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成就难点: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2)教学策略与手段本课主要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结合教师讲述法,师生谈话法和讨论法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教师提供相关的文字、图片等资料,创设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成就与时代特色。

师生欣赏古典文学的经典作品,拉近学生与历史的时空距离,体会到中国古典文学之美。

教学过程设计导入: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不仅有对自然的观照,看到池塘生春草,细雨鱼儿出,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古道西风瘦马,杏花春雨江南;更有对人生处境的深刻体会,知道上善若水,否极泰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今天,让我们诵国风、吟楚风、赏汉赋、琵琶传韵唐诗宋词,来一次弦歌寻美的历程。

(总体感知,激发学习兴趣)一、《诗经》楚辞各领“风”“骚”(过渡)首先让我们撑一支长篙,沿着时光之河向回航行,驻足于先秦时期,那里有我们为之仰望的“风”“骚”……1.《诗经》东晋名相谢安曾问谢家子弟:《诗经》中何句最佳?他的侄子谢玄的选择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如果你来回答,你的回答将是……(意图:唤起学生对《诗经》的记忆。

)《诗经》名篇欣赏并回答问题: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秦风)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采薇》(小雅)噫嘻成王,既昭假尔。

率时农夫,播厥百谷。

骏发尔私,终三十里。

变服尔耕,十千维耦。

——《噫嘻》(周颂)1、根据上述三首诗,指出《诗经》的组成。

《风》、《雅》、《颂》三部分。

教师介绍:《风》:民间歌谣,反映社会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直接表达他们的喜怒哀乐。

《雅》:周王朝王城所在地的诗歌,主要是反映贵族阶级的生活和思想感情。

《颂》:是国王和诸侯用于祭祀和重大典礼的乐歌,主要是对祖先和当权者功德的歌颂。

2、根据上述三首诗,指出《诗经》句式、语言、创作风格方面的艺术特点。

《诗经》的艺术特点:四言诗体或间以杂言;语言丰富多彩,音节和谐,艺术感染力极强;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

3、《诗经》的地位: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中国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

读诗觅史:中国文学是古代中国社会的文学图卷,是真实的社会写照,以下诗句引自《诗经》,谈谈其中折射的历史现象。

ø “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私田的出现。

ø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反映了分封制下土地所有制和周王与诸侯的关系。

ø “大邦维屏,大宗维翰。

”“宗子维城”。

——反映了西周的宗法制度。

2.楚辞……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1)从《离骚》内容看屈原的政治抱负:追求“美政”:即修明法度、举贤授能、变法图强。

(2)从《离骚》看楚辞特点:(从句式语言、风格等)创作手法:浪漫主义,感情奔放,想像奇特,文采华美,风格绚丽,具浓郁楚国地方特色和神话色彩。

句式:较灵活,句末常带“兮”字,在节奏和韵律上更适于表现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3)《离骚》的地位呈现名人眼中的《离骚》李白说:“屈平词赋悬日月”鲁迅说:《离骚》“逸响伟乎,卓绝一世”林庚说:“先秦时代在文化上……统一为屈原这样一个典型的民族诗人,集中为《离骚》这样一个典型的诗歌。

”你认为呢?地位:创楚辞体裁,开中国古典文学浪漫主义源头。

总结:《诗经》与《楚辞》并称“风骚,成为中国读点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源头。

3、汉赋(说明:汉赋与《诗经》、《楚辞》有前后的继承性,鉴于本课内容较多,用力均匀容易面面俱到,这一部分略讲)展示材料:“然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也!” ——刘勰《文心雕龙·诠赋》介绍:赋是从《诗经》、《楚辞》发展而来介于散文和诗之间的文体,气势恢弘、词藻华美,铺写宫廷建筑、宫殿苑囿、田猎巡狩,粉饰太平,点缀贵族生活,反映两汉时期国家统一,高度繁荣的时代特色。

二、唐诗宋词异彩流光(过渡)中华文明长河,于千转百回间,出现了唐诗宋词这两颗明珠,异彩流光,穿越时空,照亮了中国文学长廊,丰厚着中华文明的历史遗产……1.唐诗引导学生回忆李白、杜甫的诗句。

思考:两者的诗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李杜诗的主要风格特点:◆李诗:浪漫主义:气势磅礴、热情奔放、想像丰富、手法夸张、意境深远。

◆杜诗:现实主义::深沉忧郁、忧国忧民、语言深厚。

风格不同的原因:①两人生活的时代背景不同。

李白生活在唐朝繁荣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科举制度的实行使文人有机会施展抱负,充满了自信乐观和昂扬进取的精神;而杜甫生活在唐朝安史之乱前后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安史之乱打破了诗人杜甫的生活和美好向往,生活在颠沛流离和饥寒交迫之中,体味着国破家亡的痛苦。

②李白、杜甫有着同样不得志的境遇,但李白蔑视权贵,愤世嫉俗,向往光明,追求自由;而杜甫的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则显得比较深沉和忧郁。

③李白和杜甫对事物的表达方式也不相同。

李白充满了奇特夸张的意象,进发出旺盛的激情和个性精神;而杜甫却强调真实客观地反映现实,揭示社会的本质,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时期广阔的社会生活和诗文背后蕴藏的深深的人道主义精神。

接着问:“流传千古的唐诗,出自伟大的唐代诗人,而孕育这些诗人的,正是那个伟大的时代。

”唐诗兴盛于怎样伟大的时代?(探讨唐诗繁荣背后的时代原因)唐诗繁荣的原因:(1)政经基础: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社会安定,经济发达。

(2)文化政策:开明开放的文化政策,科举制度的实行,“以诗取仕”的推动。

(3)交流加强:各民族之间,中外之间的文化交流加强。

(4)其他原因:大量诗人勇于创新。

2.宋词【感受宋词】你能举出知道宋朝的一些著名词人吗?他们各有怎样的传世之作?文学艺术作品不仅是个人内心世界的展示,也是展现时代文化特征的窗户。

选取柳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的代表词各一首,思考:作品中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点或作者情怀?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望海潮》柳永太平气象下繁华多彩的都市风情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寻寻觅觅,冷泠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声声慢》李清照国破家亡的愁苦悲凉、低迷感伤的情绪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破阵子》辛弃疾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和爱国情怀【理解宋词】宋词繁荣的原因:1、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市民队伍壮大,描述市井生活的需要;2、两宋之际,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抒发忧国忧民的思想。

三、元曲之佳,通俗自然(过渡):如果说,唐诗为大唐盛世而歌,是高蹈而进取的艺术;宋词为隆宋国衰而吟,是绮丽与凄美的绝唱,那么,元曲则是为大元帝国写真,是愤怒与忧怨的文化读本。

广义的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两大类.欣赏以下两段作品,试着判断它们各属哪一类?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关汉卿《窦娥冤》散曲:属于诗歌,音节和用韵较自由,句子长短不齐,语言灵活通俗,是诗体的一次解放。

杂剧:属于戏剧,融合宋金以来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形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

三、明清小说铸就辉煌(过渡):“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 大浪淘沙始见金。

明清时期日常生活和普通市民都纳入到小说的视野,铸就了中国古典文学的最后的辉煌。

思考:1、你读过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吗?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部?为什么?2、你知道对应的小说吗?以描写农民起义为题材,反映人民的反抗斗争——《水浒传》以讽刺的手法揭露科举制——《儒林外史》以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和贵族家庭的盛衰,批判封建社会——《红楼梦》以神话故事的形式反映人民的斗争精神——《西游记》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斗争——《三国演义》借写妖魔鬼怪故事批判封建社会——《聊斋志异》3、上述作品有什么共同之处?贴近生活描摹世情想一想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a.逐渐宗教化b.逐渐贵族c.逐渐平民化d.逐渐神秘化总结:古典文学的发展脉络: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