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预防安全教育
预防传染病安全教育

预防传染病安全教育随着传染病的传播速度加快,预防传染病安全教育变得尤其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措施来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本文将就预防传染病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具体预防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一、了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1.1 通过空气传播:如流感、麻疹等。
1.2 通过食物或者水传播:如霍乱、痢疾等。
1.3 通过接触传播:如手足口病、流感等。
二、保持个人卫生2.1 时常洗手:用肥皂和水洗手至少20秒,特殊是在接触食物、接触公共场所后。
2.2 避免触摸面部:尽量不用手触摸眼睛、鼻子和嘴巴,减少病毒进入体内的机会。
2.3 注意咳嗽礼仪:用纸巾或者肘部遮挡口鼻,避免直接用手捂住口鼻。
三、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3.1 健康饮食:多吃新鲜水果、蔬菜,保持充足的维生素摄入,增强免疫力。
3.2 锻炼身体:适量运动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减少疾病发生的几率。
3.3 充足睡眠: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提高身体反抗力。
四、避免接触传染源4.1 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场所:尽量减少在人群密集的地方逗遛,避免接触传染源。
4.2 避免与患传染病的人接触:如有疑似传染病症状的人,应尽量避免接触,保持安全距离。
4.3 避免食用生食:尽量避免生吃海鲜、生肉等易感染细菌的食物,减少食源性传染病的发生几率。
五、及时就医5.1 浮现传染病症状时及时就医:如发热、咳嗽、呼吸难点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
5.2 遵医嘱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避免自行用药或者延误治疗时机。
5.3 隔离治疗:如确诊患有传染病,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隔离治疗,避免传播给他人。
通过以上几点的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降低传染病的传播风险,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安全。
预防传染病安全教育不仅是个人的责任,也是社会的责任,希翼每一个人都能积极参预其中,共同反抗传染病的侵害。
预防传染病安全教育6篇

预防传染病安全教育6篇预防传染病安全教育6篇春天由于气候变化异常,是各种常见病的高发季节,我们该怎么正确预防传染病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预防传染病安全教育,欢迎大家阅读与收藏。
预防传染病安全教育(篇1)一、活动目的:1、冬季是各种传染病多发季节,避免传染病在校内发生。
2、让学生了解传染病的预防知识,进行预防教育。
3、增长学生的卫生知识,增强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
二、活动过程:班主任讲话:同学们,冬季是传染病的多发季节,尤其是结核病,表现为咳嗽、发烧。
为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开展本次主题队会,希望同学们能更多地了解有关传染病的知识。
(一)、通过看视频资料了解传染病(二)、向学生进行传染病的宣传教育。
1、什么是结核病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后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长期以来因为没有有效药物治疗并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故人们对结核病产生了很强的恐惧心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展,科学工作者自50年代以来,已经研制出十数种有效的抗结核药物,只要早期发现,正规治疗,是完全可以治愈的。
结核杆菌可以侵入人体任何器官,也就是说人体的各种器官都可以发生结核病。
2、有哪位同学知道结核病是怎样传播的吗结核病的传播途径有两种,一种是空气中的结核杆菌,通过人的呼吸进入人的肺部,在那里繁殖、生长,这样人就会被传染上肺结核。
另一种是血液传播。
就是说原发肺结核病灶迅速发展,结核性脑膜炎等等疾病。
3、肺结核有那些症状(1)指名说一说学生1:肺结核早期或轻度肺结核,可无任何症状或症状轻微而被忽视,若病变处于活动进展阶段时,可出现以下症状:1、发热:表现为午后低热,多在下午4-8时体温升高,一般为37-38℃之间。
这时病人常常伴有全身乏力或消瘦。
2、咳嗽咳痰:是肺结核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但也最易使患者或医生误以为是“感冒”,北宗小学六二班黄杏然或“气管炎’而导致误诊。
3、痰中带血:痰内带血丝或小血块,大多数痰内带血是由结核引起的。
学生2:是啊!得了结核病的人不仅十分痛苦,同时也会严重地影响工作和学习。
预防疾病安全教育教案5篇

预防疾病安全教育教案5篇教案的编写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详细的教案设计可以确保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一致性,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预防疾病安全教育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预防疾病安全教育教案篇1【活动目标】1、了解流行性传染病的相关知识。
2、能说出并掌握预防传染病的方法。
3、增强自身预防疾病的意识。
《活动准备】教学ppt。
《活动过程】一、活动导入:观看教学挂图。
教师出示挂图,并提问:小朋友,请你们看一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我们一起进去看看,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怎么了?(幼儿观察并描述)二、活动展开:讨论什么是传染病,常见传染病有哪些。
1、教师出示挂图,请幼儿按顺序观察图片,教师提问。
师:天气渐渐暖和了,病菌们也开始出来活动了。
医院里那么多小朋友一起打点滴,因为他们得了传染病。
你们知道什么是传染病吗?那你们说得到底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听听医生阿姨是怎么说的?教师小结:传染病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它能通过呼吸、身体接触等方式传播病菌。
如果有小朋友或者小动物得病,就有可能会传染给其他人,所以叫做传染病。
2、师:传染病是通过什么方式进行传播的?3、师:你知道哪些病是传染病吗?昨天老师给你们发了一张调查表,让你们去调查有哪些传染病?它们是怎样传播的?都有哪些症状?现在请小朋友们拿出调查表,谁愿意上前来说说你的调查。
(3—4名幼儿讲述)4、了你们做了调查,戎老师也做了调查呢。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调查到的第一个传染病:手足口病第二个:水痘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两个传染病都是在我们小朋友之间很容易传染的。
还有哪些传染病在春季会传染上的呢?(红眼睛、皮疹、腮腺炎)三、活动展开:讨论预防传染疾病的方法。
1、师:传染病会传播病菌,那你们怕不怕被传染?虽然传染病很容易传播,但是,如果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就能很好的预防传染病。
现在请你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觉得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预防传染病?幼儿讨论、讲述。
传染病预防安全教育小学

一、引言传染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尤其是在学校这个人口密集的环境中,传染病更容易传播。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传染病预防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我校特开展传染病预防安全教育宣传活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二、传染病的基本知识1.什么是传染病?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2.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1)呼吸道传播:如流感、肺结核等。
(2)消化道传播:如手足口病、诺如病毒等。
(3)接触传播:如沙眼、麻疹等。
(4)血液、体液传播:如艾滋病、乙肝等。
3.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戴口罩、不随地吐痰。
(2)增强体质,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
(3)保持室内通风,减少聚集。
(4)接种疫苗,提高免疫力。
三、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与教育1.流感(1)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2)预防措施:接种流感疫苗、保持室内通风、勤洗手、戴口罩等。
2.手足口病(1)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2)预防措施:保持个人卫生、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加强室内通风等。
3.诺如病毒(1)诺如病毒是一种引起急性肠胃炎的病毒。
(2)预防措施:保持个人卫生、加强室内通风、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等。
4.沙眼(1)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
(2)预防措施:注意眼部卫生、避免与患者共用毛巾、加强室内通风等。
5.艾滋病(1)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传染病。
(2)预防措施:避免与HIV感染者共用针具、注意性卫生、加强宣传教育等。
四、传染病预防安全教育小学实践活动1.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邀请专家为小学生讲解传染病的基本知识、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组织小学生观看传染病预防教育视频,提高他们的预防意识。
3.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竞赛,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4.开展传染病预防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预防经验和心得。
幼儿防传染病安全教育(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传染病的种类越来越多,对人们的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幼儿作为易感人群,更需要加强防传染病的安全教育。
本文旨在提高幼儿及家长对传染病的认识,掌握预防传染病的方法,保障幼儿身心健康。
二、传染病的基本知识1.什么是传染病?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如病毒、细菌、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2.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1)空气传播:如流感、肺结核等。
(2)飞沫传播:如麻疹、水痘等。
(3)接触传播:如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等。
(4)食物传播:如霍乱、痢疾等。
(5)血液、体液传播:如艾滋病、乙型肝炎等。
3.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1)控制传染源:发现传染病患者,应及时隔离治疗。
(2)切断传播途径:加强个人卫生,注意环境消毒。
(3)保护易感人群:提高免疫力,接种疫苗。
三、幼儿防传染病安全教育内容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1)勤洗手: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特别是饭前、便后、触摸眼睛、鼻子、嘴巴等。
(2)不共用毛巾、餐具等生活用品。
(3)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
2.注意饮食卫生(1)不购买、食用过期、变质、污染的食品。
(2)不喝生水,不吃未煮熟的食物。
(3)注意食品的储存和保鲜,防止食物变质。
3.增强免疫力(1)保证充足的睡眠,提高身体抵抗力。
(2)适量运动,增强体质。
(3)合理膳食,均衡营养。
4.接种疫苗(1)按照国家免疫规划,按时接种各类疫苗。
(2)了解疫苗的作用和禁忌症,遵循医生的建议。
5.了解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1)流感:注意保暖,避免去人多的地方,戴口罩等。
(2)手足口病:勤洗手,不接触患者,注意环境卫生等。
(3)水痘:保持室内通风,避免接触患者,注意个人卫生等。
(4)流行性腮腺炎:保持室内通风,避免接触患者,注意个人卫生等。
6.学会正确处理突发传染病疫情(1)了解疫情信息,遵循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防控措施。
(2)如有疑似症状,及时就医。
传染病预防安全教育讲稿(4篇)

传染病预防安全教育讲稿尊敬的领导、老师还有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传染病预防安全的教育知识。
面对当前疫情严峻的形势,我相信通过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战胜困难,保护好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年少轻狂,常常把传染病看作是与自己无关的事情。
但事实上,传染病对我们每一个人都带来了潜在的危害。
只有当我们对传染病有足够的了解和正确的预防措施,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传染病的概念。
传染病是指一种或多种病原体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接触途径,传播到人体内,引起感染或患病的疾病。
常见的传染病包括流感、肺结核、艾滋病等,而目前最引起全球关注的就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预防传染病呢?首先,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要经常洗手,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洗手至少20秒,并且要特别注意在进食、打喷嚏、咳嗽后洗手。
另外,不要随地吐痰,要使用纸巾或手帕遮住口鼻,用充分的纸巾或手帕包住或者弯曲后丢弃到垃圾箱,尽量避免接触他人的口鼻分泌物。
其次,避免与病菌接触。
传染病的传播有很多种途径,比如通过空气传播、水和食物传播、接触传播等。
因此,我们要避免接触一些病菌容易滋生的地方,如禽畜市场、污水处理厂等。
在日常生活中,要远离感染者,尽可能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过度拥挤。
此外,强化免疫力也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证充足的睡眠,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情。
此外,及时接种疫苗也是提高免疫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最后,我们要积极参与社会治理。
传染病的防控需要全社会的力量,而不仅仅是个人的努力。
要积极配合政府和学校的各项防控措施,遵守相关政策和规定。
同时,要有自觉的监督意识,如果发现有人出现传染病症状,要及时报告,不隐瞒、不掩饰,以免给自己和他人带来更大的风险。
亲爱的同学们,传染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待传染病的态度。
预防传染病安全教育(三篇)

预防传染病安全教育预防传染病是非常重要的安全教育内容,特别是在当前全球范围内爆发的新冠病毒疫情背景下。
本文将介绍一些预防传染病的基本原则和措施,以及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传染病的基本原理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如病毒、细菌、真菌等)引起的一类疾病,可以通过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方式传染给他人。
传染病的预防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手卫生:保持良好的洗手习惯,使用肥皂和流水彻底洗手,特别在接触到一些可能存在病原体的物品后。
2. 避免近距离接触:尽量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与疾病患者或者病原体携带者进行近距离接触。
3. 常规防护措施:使用口罩、手套等防护物品,避免病原体通过呼吸道、皮肤等途径进入自身。
4. 环境清洁:定期清洁和消毒常接触的物品和场所,如家庭、学校、办公室等。
5. 避免吃生食:避免食用或少量食用生或未熟的食物,以免感染细菌或其他病原体。
6. 加强自身免疫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有足够的休息,同时注重个人卫生。
二、预防传染病的安全教育措施1. 在学校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学校可以通过讲座、演讲、知识竞赛等形式,向学生传授预防传染病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2. 制定学校感染病防控计划:学校应制定相应的感染病防控计划,明确预防传染病的具体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法。
3. 提供安全教育材料和宣传资料:学校可以制作相关安全教育材料和宣传资料,向学生和家长发放,提高他们对传染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4. 定期开展安全演练:学校可以定期开展传染病的应急演练,提高师生应对突发传染病事件的应变能力。
5. 鼓励师生定期健康体检:学校可以鼓励师生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患病者,减少传染病的传播。
6. 加强家校合作:家长和学校应加强沟通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健康状况,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传染病的传播。
三、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事项1. 定期清洁和消毒家庭环境:保持室内外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消毒常接触的物品和场所,如门把手、桌面、厨房卫生间等。
幼儿预防传染病安全教育(3篇)

第1篇一、引言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幼儿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抵抗力较弱,容易受到传染病的侵害。
因此,对幼儿进行传染病预防安全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对于保障幼儿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幼儿预防传染病安全教育进行探讨。
二、传染病的基本知识1. 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病原体主要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2. 传播途径: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食物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途径传播。
3. 易感人群:幼儿、老年人、免疫力低下的人群等属于易感人群。
4. 预防措施:主要包括接种疫苗、加强个人卫生、提高免疫力、避免接触传染源等。
三、幼儿预防传染病的安全教育1. 增强幼儿对传染病的认识(1)向幼儿讲解传染病的危害,让他们了解传染病对健康的危害,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教育幼儿认识常见的传染病,如流感、手足口病、水痘等,了解它们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 加强个人卫生教育(1)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等。
(2)教育幼儿咳嗽、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或手肘遮住口鼻,避免传播病原体。
(3)引导幼儿学会正确使用毛巾、杯子等个人用品,避免与他人共用。
3. 提高免疫力(1)保证幼儿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2)鼓励幼儿参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
(3)合理膳食,保证幼儿摄入足够的营养。
4. 避免接触传染源(1)教育幼儿避免与患病者接触,尤其是流感、手足口病等呼吸道传染病。
(2)引导幼儿不在公共场所长时间停留,减少感染机会。
(3)教育幼儿不接触宠物、昆虫等可能携带病原体的生物。
5. 接种疫苗(1)了解我国规定的儿童疫苗接种计划,确保幼儿按时接种各类疫苗。
(2)教育幼儿接种疫苗的重要性,提高疫苗接种率。
6. 应急处理(1)教育幼儿在发现疑似传染病症状时,要及时告知家长或老师。
(2)了解基本的应急处理措施,如隔离、消毒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学们,学校人群集聚,昼夜温差大,同 学们必须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物。饭前 便后、打喷嚏、咳嗽、清洁鼻子以及外出回来 一定要洗手。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 绝不随地吐痰,不乱丢垃圾,保持教室和宿舍 卫生以及公共场所卫生,保持空气流通。各位 同学应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劳逸结合。 早睡早起,保持充分的休息睡眠,提高我 们的抵抗力。 祝愿每位同学身体健康!学习愉快!
怎样预防肠道传染病:
1、饭前便后要洗手。
2、生吃瓜果要洗净或削皮。 3、不喝生水、过期的饮料和过期的瓶装水。 4、不吃不洁净的生冷食品、变质食品,保持 餐具卫生。 5、消灭老鼠、苍蝇、蟑螂等害虫,加强卫生 间内洗手盆、浴盆、马桶等设施的清洗与消 毒,搞好环境卫生。
肠道传染病多发生在夏秋季节,这与夏秋 季蚊蝇活动频繁,人们接触生冷食物、瓜果 蔬菜较多有关。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非常 多,引起肠道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 卵等,可以通过水、食物、手等媒介进入身 体。肠道传染病都是“病从口入”,因此, 搞好饮食卫生,严把“入口关”是最关键的。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如何洗手
第一步:掌心对掌心搓搽
你会洗手吗?
第二步: 手指交错、掌心对手背搓搽
你会洗手吗?
第三步:手指交错,掌心对掌心搓搽
你会洗手吗?
第四步:两手互握,互搓指背。
你会洗手吗?
第五步: 拇指在掌中转动搓搽。
第六步:指尖在掌心搓搽。
洗手程序…
5. 在流水下彻底沖洗
6.用干净的毛巾擦干
常见的肠道传染病
细菌性痢疾是夏秋季最常见的急性肠道传 染病,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患者会有发烧、 腹痛、腹泻、排脓血样大便等症状。
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 病,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种类型。甲 型、戊型肝炎一般通过饮食传播,乙型、丙 型和丁型肝炎主要经血液、母婴和性传播。
校园传染病的预防方法措施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染源是腮腺炎患者和携带病毒者。流行性腮腺炎可经直接接触患 者的唾液或飞沫传播。患者在腮腺明显肿胀前6、7日至肿胀后9日期
间具有传染性。易感人群为 1 岁以上的儿童和青少年。潜伏期为 1225 天,通常为 18 天。感染后一般可获得持久免疫力。流行性腮腺炎 全年均有发病,但以冬春季为主。
什么是流感?
•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甲、乙、丙三种流感病毒引 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甲型流感病毒根据其表面(H和
N)结构及其基因特性的不同又可分成许多亚型,至今甲
型流感病毒已发现的血凝素有16个亚型(H1-H16),神 经氨酸酶9个亚型(N1-N9)。
此次疫情的病原体为变异后的新型甲型H1N1 流感病毒,该毒株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 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可以在人 与人之间传播。
据表明动物为传染源。
甲型H1N1流感的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 大多数人对甲型 H1N1流感病毒 没有免疫力。
12
13
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疫 苗
目前尚无疫苗预防, 但该病是可防、 可控、可治的。
14
15
16
17
18
文明咳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要咳嗽 或喷嚏 时 ,尽量 避开人 群 ,用 纸巾或手 绢掩盖口鼻。 直接用 双手捂 住口 、鼻 部的, 之后一 定要彻底 洗净双手。
9
传染期有多长?
• 现有资料表明, 甲型H1N1流 感传染期为发 病前1天至发病 后7天。 • 若病例发病7天 后仍有发热症 状,表示仍具 有传染性。 • 儿童,尤其是 幼儿,传染期 可能长于7天。
10
传染源有哪些?
甲型H1N1流感病人和无症状感染
者为主要传染源。虽然猪体内已发现 甲型H1N1流感病毒,但目前尚无证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麻 疹主要是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患者的鼻咽喉分泌 物传播。人群普遍易感。麻疹的潜伏期为7-18天, 通常为14天。病愈后有持久免疫力。麻疹发病季 节以冬春季为多,但全年均可发生。
!!!注意:荨麻疹是一种皮肤 病,它不是传染病,因此不具有 传染性。
主要临床表现 感染初期 出现咳嗽、流涕、发热、 眼红及口腔内出现白点 (柯氏白斑);3-7天 后皮肤会出现斑丘疹, 通常由面部扩散到全身, 维持4-7天,亦可能长 达3个星期,留下褐色 斑痕或出现脱屑;病重 者的呼吸系统、消化系 统及脑部会受影响,导 致严重后果,甚至死亡
水痘
本病的预防重点在管理传染源,隔离患者至全 部症疹为止。对有接触史的高度易感者可在3日内 注射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或高效价带状疱疹 免疫血浆,以减少发病的危险性。 隔离患者至全部皮疹结痂或出疹后7天。其污染物、 用具可用煮沸或暴晒法消毒。接触水痘的易感者 应 留 检 3 周 , 也 可 早 期 应 用 丙 种 球 蛋 白 ( 0.40.6ml/kg)或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5ml,可明显降 低水痘的发病率,减轻症状。最近几年研制的水 痘病毒活疫苗,用于正常易感儿童预防有效。
校园传染病预防知识
•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主要有: • 1、学习、了解卫生防病知识,树立传染病的防病意 识。 • 2、接种相应的疫苗,预防性疫苗是抵抗传染病发生 的最佳手段。 • 3、注意劳逸结合、合理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抵抗疾 病能力。 • 4、开窗通气,尽量减少到空气不流通、人多拥挤的 场所。 • 5、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 要洗手、不喝生水、不吃不洁净的食物,把好“病从 口入关”。 • 6、遇到气候变化,注意增减衣服。 • 7、发生病例后,应及时隔离治疗,注意做好消毒工 作。
与动物密切接触要当心
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但有些动物也会传 播疾病,像狂犬病、禽流感、流行性出血热、 血吸虫病、鼠疫、乙型脑炎等都是经动物传 播的疾病。接触了有病动物的粪便、被有病 动物咬伤、食用了被有病动物污染的水或食 物、吸入了被有病动物污染的空气飞沫、被 有病动物身上的吸血昆虫叮咬等,都可能会 被传染上疾病、因此,请不要和动物太亲密 的接触。
发热、全身疼痛、咳嗽、咽痛等。
人是怎么被传染的?
• 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咳嗽、喷 嚏时会将体内的病菌扩散到 周围空气中长时间悬浮,最 远距离可达4~5米,进入 该区域的健康人,可能会因 此而感染发病。
甲型H1N1流感主要通过咳嗽、打喷 嚏等呼吸道传播,也可以通过双手接 触到被甲型H1N1流感病毒污染的物 品后触摸自己的口鼻而获得感染。
学生预防传染病基本要求
• 1、勤洗澡、勤换洗衣服。 • 2、保持寝室内干净整洁。 • 3、注意个人、公共场所的卫生,不和他人共 用洗漱用品,生活用品等。 • 4、不乱串寝,不乱穿他人衣物。 • 5、保持寝室、教室内空气流畅。 • 6、注意食堂饮食;不吃生食;不乱吃食物。 • 7、多参加体育锻炼、户外运动。
麻疹传播途径较难控制,大多数易感者
在患者隔离前已受到感染,对患者的隔 离只能起到一般的作用。重点放在提高
易感人群的免疫力。
风疹
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因皮疹细小如沙故又称“风痧”, 它与麻疹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传染病。初起类似感冒,体温 在38度左右,一般发烧 1-2 天后皮肤出现淡红色皮疹,疹 形细小,且分布稀疏,经过3天左右自然消失。伴有耳后、 枕后淋巴结肿大特征。如果孕妇在早期怀孕感染本病,可 导致胎儿畸形。
副伤寒是由副伤寒杆菌所致的急性传染病。 其病原体有三种,副伤寒甲杆菌、副伤寒乙 杆菌及副伤寒丙杆菌。副伤寒的症状与伤寒 极相类似,但副伤寒丙的症状颇有不同,潜 伏期较伤寒短,一般为8~10天,有时仅为 3~6天。
急性胃肠炎
急性胃肠炎是胃肠粘膜的急性炎症,临床 表现主要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 等。本病常见于夏秋季,其发生多由于饮食 不当,暴饮暴食;或食入生冷腐馊、秽浊不洁 的食品。中医根据病因和体质的差别,将胃 肠炎分为湿热、寒湿和积滞等不同类型。
• 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染源大多是病人 和病原携带者,其病原体主要通过 空气、飞沫等传播途径而引起感染。 呼吸道传染病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 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重症者 还会发生呼吸困难、器官衰竭等危 及生命的严重症状。
校园传染病预防知识
• 消化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食物、水、 接触等传播途径而引起感染。主要 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乏力、肌 肉酸痛等全身症状;另外还有轻重 不同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消化道症状。
19
H7N9型禽流感是一种新型禽 流感,于2013年3月底在上海 和安徽两地率先发现。H7N9 型禽流感是全球首次发现的 新亚型流感病毒,尚未纳入 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监测报 告系统,并且至2013年4月初 尚未有疫苗推出。
人感染H7N9禽流感潜伏期一般为7天以内。患 者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 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重症 患者病情发展迅速,表现为重症肺炎,体温大 多持续在39 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咳 血痰;可快速进展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纵隔气肿、脓毒症、休克、意识障碍及急性肾 损伤等。
校园传染病预防知识
• 学校是人群集聚的场所,也是传染 病多发的一个场所。常见的呼吸道 传染病主要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麻疹、 风疹、水痘等;常见的消化道传染 病主要有手足口病、细菌性痢疾、 急性肠炎、伤寒、甲型肝炎、食物 中毒等。这些疾病尤其对儿童和体 弱的人容易感染。
校园传染病预防知识
伤寒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以持续的菌血症与毒血症,单核吞噬细胞系 统的增生性反应,以回肠下段淋巴组织为主 的增生、肿胀、坏死与溃疡形成为基本病理 特征,典型的临床表现包括持续高热,全身 中毒性症状与消化道症状、相对缓脉,玫瑰 疹、肝脾肿大,白细胞减少,本病又称为肠 热病。
副伤寒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 的急性传染病。传染率很高。主要发生在 婴幼儿,以发热及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 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