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拐杖》阅读附答案
刘明礼《父亲的拐杖》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明礼《父亲的拐杖》阅读练习及答案(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0~23题。
(12分)父亲的拐杖刘明礼①那年春节我回家,内弟拿出一只拐杖,花椒木的,触地一端的头上镶有半透明的牛筋橡胶,握柄雕刻着精致的龙头。
打磨后刷过一层漆,油光锂亮。
内弟手很巧,曾是做乐器的木匠师傅。
他在地里种了些花被苗,专门压枝让它们“长拐棍”,想做成拐被卖。
他说这是个样品,想让我帮他找找销路。
我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其实我另有心思:父亲正需要一根拐杖!②父亲的性格,坚强而倔强。
他靠一个人微薄的工资,养育了我们⑤个儿女,供我们完成了学业,帮我们成家立业。
年岁大了之后,很多事已力不从心,但他不愿和哥哥过,更不背随我到城里来。
他和母亲两人生活,农忙时候还会帮哥嫂做些简单的农活,他说不想给孩子们添麻烦。
直到十几年前母亲过世,哥哥连哄带骗才把他接了过去。
③年过八的父亲,身板再不像从前那般硬朗。
他83岁时得了一次脑出血,84岁又患上膀胱癌,接连做了两次大手术,身体每况愈下。
腰开始弯了,走路也变得蹒珊,甚至还经常跌跤。
每月一次回家看望父亲,成为我的必修课,可有时一忙起来,又难以及时兑现。
于是父亲会打电话来,第一句话就是:“我挺好的,没事儿,别惦记着。
”我这边听着,眼睛酸涩,猜测父亲是闷得慌了,想我了,盼着我回去呢。
我说明天就回去,父亲忙说:“什么也不要买啊,我啥也不缺。
”我心里明白,父亲动转不方便了,又没有了母亲的陪伴,能时常见到远方的儿女,是他最大的慰籍。
④开车往家走的路上,曾经的往事一幕一幕在眼前浮现。
我小时候体弱多病,串村走亲、赶集上庙,父亲总是一路背着我,穿过没人高的庄稼地,走过泥泞路上的沟沟坎坎。
记得有一次,父亲带我到地里去干活,忽然狂风大作,大雨瓢泼而至,父亲急忙拉着我躲到路边的机并房里。
机井房很小,只容得下我和父亲的半个身子。
父亲像一座伟岸的大山,堵在门口为我挡雨。
雨水湿透了他的衣背,泥点沾满他的双腿,但他一丝不动,直到雨过天晴。
⑤从小到大,父亲的脊背,何止为我顶过这一场生活中的滂沱大雨!为了我们,父亲的脊背,背过凛冽的风,背过噬骨的雨,背过柴米油盐,背过千辛万苦,一路走过岁月的四季轮回。
母亲的拐杖-美文故事

母亲的拐杖-美⽂故事母亲的拐杖-美⽂故事 去年⼉⼦考上⼤学办升学酒时,正是天⽓⾮常炎热的⼏天。
那天⽼家来了很多的⼈,⽗母亲的⾝体不太好,可他俩却坚持和本家们⼀道来县城,参加他们孙⼦的喜宴。
那天上午来到县城,本家⼈⾸先是全部爬上了我家的六楼,母亲的腿曾因⾻折⽽伤,平常连到⾛平路都困难,不要说是爬我家的六楼了。
本家们要背着她上楼,可她就是不让,说,要⼀步⼀步地上。
其实,母亲每挪⼀步,是⾮常吃⼒的,⽽且受伤的腿因受⼒较⼤,也⾮常的疼,可她就是要⾃⼰⼀步⼀步地⾛。
⾃从我来到县城⼯作买了六楼后,母亲的第⼀反应就是感觉楼层太⾼了,要来我家玩⼀趟,进家门就不容易了,最⼤的挑战就是这名为六楼实为七层的⾼楼了,六楼没有电梯,就是我们正常⼈,爬上来之后还得⽓喘吁吁,不要说⾝有残疾的⽼⼈了。
母亲没中风和腿伤前,感觉爬这么⾼的楼已感到⼗分吃⼒,更不要说是母亲中风和腿伤之后了。
现在,母亲每次来我家,都是由⽗亲陪着的,还有⼀根形影不离的拐杖。
说是拐杖,就是⼀截有两根⼿指粗的⼩⽵竿⼉。
我⼏次去外地玩,本想给母亲买⼀根漂亮的拐杖,但最后还是没有买,不是舍不得花钱,⽽是不想让母亲永远拄着拐杖,总希望她能彻底地放弃拐杖,象正常⼈⼀样⾛路! ⾃从脑中风之后,⼀向风风⽕⽕、雷厉风⾏的母亲,突然就变了⼀个⼈,她的⾃信⼼受到了很⼤的打击。
其实,⽗亲⼤病在前,⽽且还做了那么⼤的⼿术,可⼀直有病在⾝的母亲却没有被击倒,在⽗亲出院后,就悉⼼地照顾着体弱的⽗亲,在母亲的细致⼊微的照料下,⽗亲的⾝体恢复得⾮常好。
可没想到是,母亲却在⼀次捆柴草中不慎中风⽽住院,出院后,左半⾝⼏乎因⿇⽊⽽瘫痪,左撇⼦的母亲⼀下⼦失去了劳动能⼒,这让她痛苦不堪,对母亲来说,病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劳动能⼒⽽成为⼀个“闲⼈”。
在⽗亲的照料下,母亲却过起了“⾐来伸⼿、饭来张⼝”的⽣活,——这不是母亲习惯的⽣活!在这之前,原来⼀直是由她照顾⽗亲的`⼀切⽣活的起居,可现在,反⽽由⽗亲来照顾她的⽣活,这是她万万不能接受的;更不能接受的是祸不单⾏,当母亲的⾝体有了很⼤好转的时候,却意外地在门⼝摔倒⽽造成左腿严重错位⾻折,住院⼀个多⽉,但由于母亲体质⼀向较弱,因此腿部的恢复也就⾮常缓慢。
《母亲的拐杖》记叙文阅读附答案

《母亲的拐杖》记叙文阅读附答案《母亲的拐杖》记叙文阅读附答案①这些年,我出远门最喜欢给母亲买的礼物就是拐杖,竹的、木的、铝合金的,已经有好几根。
可母亲最喜欢用的,还是大哥从山上精挑细选砍回家,精心打磨过的那根拐杖。
②母亲收藏着那些拐杖,每当村里有老人来串门时,便一一拿出来炫耀:“这是我家小儿子坐飞机买回来的。
”那些老人就会当着母亲的面,夸我有孝心。
③母亲是个苦命的女人,七大八小生了一窝孩子。
可惜,在那缺乏营养的年代,只拉扯大我们兄弟姊妹六个,其中一个就是我。
④“小尾巴”的我九岁那年,头上的哥哥、姐姐已长大成人,娶的娶、嫁的嫁,女的出了窝,男的也想出巢。
分家时,留给母亲养老的财产是一个老房子。
按契约,房子由大哥使用,母亲由大哥赡养。
就我没成葫芦没成瓢的,还需要母亲继续喂养。
母亲便和大哥、大嫂分开过日子。
我如一只小鸡,依赖着母亲,在母亲呵护的翅膀下刨食成长。
母亲仿佛就是我头顶上遮风挡雨的参天大树,泥泞道路中跋涉依靠的拐杖。
而长子为父的大哥,不仅承担了赡养母亲的责任,还配合母亲供我读书,让我毕业后,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
⑤后来,出门离家在城里筑巢的我,也像哥哥、姐姐一样,结婚成家。
令我欣慰的是,六十多岁的母亲,为了了却最后一个心愿,也“农转非”,进城来帮我带孩子。
⑥女儿上完幼儿园读小学后,母亲常念叨:“树长万丈,叶落归根,我该回去了。
”听说母亲要走,在母亲手掌心里长大的女儿不同意,母亲只好留下来,继续帮我们买菜、煮饭、照顾孩子。
⑦可从农村来的.母亲,不会像城里的老人们一样,无事时,去唱歌、跳舞、练太极拳。
母亲活动量越来越小,身体不断发胖,经常头晕心慌,我带她去医院检查,才知患了高血压。
医生再三嘱咐,不仅要天天吃药,更要防止跌倒。
⑧意外的事还是发生了。
那天清晨,早起的母亲跟往常一样,为我们煮好早点,和上学的女儿一起出门买菜去了。
在菜市场弯着腰买菜的母亲站起来时,突然觉得一阵天旋地转,身体支撑不住,倒在了地上。
母亲的眼睛阅读答案李光彪

篇一:母亲的眼睛阅读答案李光彪篇二:母亲的眼睛阅读答案李光彪母亲的拐杖阅读理解李光彪母亲的拐杖阅读理解李光彪血刺心碎yj 2014-12-03 【小题1】从全文来看,题目中的“拐杖”指的是什么?(2分)【小题2】联系文章语境,品析下列划线词语的含义.(4分)(1)可母亲最喜欢用的,还是大哥从山上精挑细选砍回家,像刀把、锄把精心打磨过的那根拐杖.(2)母亲收藏着的那些拐杖,每当村里有老人来串门子时,便一一拿出来炫耀.【小题3】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划线句子,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4分)母亲仿佛就是我们头顶上遮风挡雨的参天大树,幼年泥泞道路中跋涉依靠的拐杖.【小题4】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大哥的性格特征.(4分)【小题5】文章结尾说:只有大哥才是母亲最贴心的拐杖.其实,每个人的成长路上都离不开“拐杖”,你能说说自己的“拐杖”吗?(4分) -答案:【小题1】“拐杖”不仅指“我”出远门为母亲买的拐杖,哥哥为母亲精心打磨的拐杖,还指哥哥对母亲的悉心照料.【小题2】(1)“精挑细选”写出了哥哥的细心和谨慎,表现了哥哥对母亲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孝敬.(2)“炫耀”一词写出了母亲为儿子的孝顺而无比自豪的心情,表现了母亲内心的满足和幸福.【小题3】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母亲比喻为参天大树和拐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在我们成长路上的巨大作用,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为后文的孝顺作铺垫.【小题4】大哥细心、体贴、责任心强、懂得孝顺.(要结合原文分析)【小题5】联系文章主旨和生活实际作答.示例: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时刻起,我们的父母就开始了他们辛勤劳碌的一生.为了给我们提供最好的教育和舒适的生活,他们尽了他们最大的努力满足着我们一切的需要.对于他们来说,子女的笑脸就是他们最大的安慰和幸福,除此之外,他们别无所求.父母就是我们人生路上最结实牢固的拐杖.篇三:母亲的眼睛阅读答案李光彪篇四:母亲的眼睛阅读答案李光彪(14分)故乡的眼睛李光彪①每次回到故乡,一阵狗吠声过后,老家的院门“吱呀”一声被打开。
母亲这样老去答案

母亲这样老去答案【篇一:五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试卷第九册知识技能综台应用慈母情深试题及答案】、类文阅读。
(50分)母亲的“存折”肖铃这存折其实是一叠白纸,一叠记录着儿女饮食喜好的白纸,一叠深厚的母爱!看着母亲渐渐地老去,我们做儿女的实在有些放心不下。
每次往家里打电话没人接,每次回家看望母亲,只要家里没有了她老人家的身影,我们的心里总是怦怦直跳,总怕她在外边有个什么意外。
这些担心并非多余,母亲七十多岁了,虽然看上去身板还算硬朗,但人上了岁数,记性便大不如以前了。
加上现在城市化建设可谓日新月异,过去的老街早已在我们的记忆深处悄悄淡去,老人家在外面已经迷过多次路,这怎么能够让我们放心得下。
兄妹们都想把母亲接到自己家里,好有个照应。
可生性倔强的母亲都一一回绝了。
她说害怕她这把不中用的老骨头破坏了子女的家庭的和睦。
没有办法,我便和兄妹们商定,无论工作多忙,只要抽得开身,每周星期天必须回家里陪母亲。
在一家老少团聚的周日,母亲总是不忘做上一桌丰盛的饭菜,乐呵呵地坐在桌边心满意足地看着我们吃。
饭菜里兄妹们爱吃的,孙儿们爱吃的,一样不差,多得让我们都怀疑母亲的记忆力是否真的衰退了。
那天,我下班挺早,顺道回家里看看母亲。
看见沙发上放了一件母亲的脏衣服,我便拿去洗。
衣服刚一下水,母亲便从外面回来了。
她看见我正在帮她洗那件衣服,一种紧张的神情一下子爬到了她苍老的脸庞上。
母亲叫住我,一把从水里提起那件衣服,然后一边埋怨我,一边十分着急地把手伸进衣兜里一阵摸索。
“还好,还好!”随着母亲松了一口气,我看到了一个湿漉漉的破旧存折躺在了她的手上。
一个破存折就让母亲紧张成这样,看来母亲真的老了,我不禁想。
“妈,你这存折里放了多少钱啊?看把你急成这样!”我故意和母亲调笑道。
母亲不理我,似乎还在生我的气,自个唠叨着,说要到屋里去拿熨斗把存折熨干。
我偷偷地拿起母亲放在桌上的存折,那根本就不是一本真正的存折,内页其实是一叠白纸,上面爬满了许多歪歪斜斜的字,记录着家里所有人喜欢吃的东西,所穿衣服和鞋子的尺寸。
【精品文档】《拐杖》 阅读附答案-精选word文档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拐杖》阅读附答案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问题。
(10分)拐杖(1)楼道的转角处,有一根乌黑的拐杖。
它的手柄已被磨亮了,而下端则绑着一团橡胶。
不看它则已.这一看我便觉得熟悉。
它不就是楼上那位瘸腿的老太太的吗?听说她已经在前几天去世了。
(2)想来老太太和我也做了两年的邻居了。
她住四楼,我住三楼,在我的记忆里,老太太总是无声无息的,连她去了,也去得无声无息。
(3)两年前,我搬进这幢房子时,就听说四楼住着一位瘸腿的老人,她没有儿女,而我唯一一次跟她的交往是在半年前。
那天,我下班较早,刚要开门,却听见上面在叫:“三楼的大姐,请帮我一下!”(4)我寻声走向四楼,看见一位瘸腿的老太太扶着栏杆喘气一一这就是我第一次见到老人,她虽然残废且病弱.但浑身却干干净净的,我问道:“大娘,是您在叫我吗?”(5)她看我走近了,说:“大姐,我想请你帮我把拐杖拿到巷口去修一下,好吗?”说着她递给我十元钱.又指了指地上的拐杖。
(6)我拿着拐杖看了看问:“大娘,拐杖没有坏,怎么修呢?”(7)老人笑了,说:“瞧我这记性!我忘了告诉你了,大姐,请你叫那位修鞋的师傅在拐杖下面绑上一团橡胶就行了。
我原来绑-的掉了。
”(8)听了这话,我才明白,原来老人怕拐杖磨损太快了。
老人真吝啬!我心里想着,也没说什么就帮她拿去修了。
(9)今天睹物,不禁恩人,却物是人非了。
(10)我打开门,收拾好一切就睡觉了。
(11)“咚……咚咚……咚……”楼上好像有许多人在跳,弄出很大的响声来。
看来是楼上的新住户在开舞会了。
我用被子梧了头,那些可恶的声音还是穿过被子侵袭我的鼓膜,越睡越清醒.越清醒越烦躁。
我怀念起以前的安宁来,怀念起那位已经去世了的行动不方便的老人来,我忍不住叹道:吝啬的老人啊!你的拐杖还没有磨损多少呢!橡胶还在。
【优化探究】2021届高考语文(全国通用)一轮复习-对点练14-6-Word版含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母亲莫言①我诞生于山东省高密县一个偏僻落后的乡村。
5岁时,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困难的岁月。
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紫红色的洗衣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
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布满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
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
②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
我用耳朵、鼻子、眼睛、身体来把握生活,来感受事物。
储存在我脑海里的记忆力,都是这样的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有外形的立体记忆。
这种感受生活和记忆事物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打算了我小说的面貌和特质。
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忘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③母亲没读过书,不生疏文字,她一生中患病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
战斗、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气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气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唱歌?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惊。
那是我们家最困难的时刻,我总担忧母亲走上绝路。
每当我下工归来,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
有次下工回来,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
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
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
她对我格外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当任凭哭泣。
她追问我为什么哭。
我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
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④母亲的话虽然腔调不高,但使我陡然获得了一种平安感和对于将来的期望。
这是一个母亲对她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重承诺。
活下去,无论多么困难也要活下去!现在,尽管母亲已被阎王爷叫去了,但她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士气,将永久伴随着我,激励着我。
⑤我曾从电视上看到过一个终生难忘的画面:以色列重炮轰击贝鲁特后,滚滚的硝烟尚未散去,一个面容憔悴、身上沾满泥土的老太太便从屋子里搬出一个小箱子,箱子里盛着几根碧绿的黄瓜和几根碧绿的芹菜。
部编版语文6年级下册第1单元A基础测试卷试题含答案

【分层单元卷】部编版语文6年级下册第1单元·A基础测试一、选择题(共10分)1.(本题1分)下列选项中,每组加点字的读音不同的一项是()A.陈醋.措.施B.搅拌.牵绊.C.公侯.猴.子D.水浒传.传.记2.(本题1分)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不是多音字的一项是()A.山脉.B.心脏.C.肿胀.D.咽.喉3.(本题1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山青水秀B.涣然一新C.截然不同D.张灯结采4.(本题1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杭州西溪湿地公园里丰富多彩....的歌舞表演,给观众带来了美好的视听享受。
B.过年了,来汉城湖赶庙会的市民络绎不绝....,好不热闹。
C.秋天到了,果园里瓜果飘香....,吸引了不少游客来果园采摘、游玩。
D.陕西历史博物馆是陕西文化的一张名片,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风餐露宿....来这里参观。
5.(本题1分)下列画线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B.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
C.观众也在吃喝玩耍中看戏,双方为所欲为、优哉游哉,一出戏演他个三五天毫不稀奇。
D.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6.(本题1分)下列词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A.美好姿态娴熟技能B.江水咆哮歌声雄浑C.演绎故事许下宏愿D.准备充实性格突出7.(本题1分)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
B.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C.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D.除夕噼里啪啦大笑着走来,又噼里啪啦大笑着离去。
8.(本题1分)对下列诗句描写的节日判断有误的是()A.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节)B.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秋节)C.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小题。
母亲的拐杖李光彪①这些年,我出远门最喜欢给母亲买的礼物就是拐杖,竹的、木的、铝合金的,已经有好几根。
可母亲最喜欢用的,还是大哥从山上精挑细选砍回家,像刀把、锄把精心打磨过的那根拐杖。
②母亲收藏着的那些拐杖,每当村里有老人来串门子时,便一一拿出来炫耀:“这是我家老儿子坐飞机买回来的”。
那些老人就会当着母亲的面,夸我有孝心。
③母亲是个苦命的女人,七大八小生了一窝孩子。
可惜,在那缺乏营养的年代,只拉扯大猪、鸡、狗般的我们兄弟姊妹六个,其中一个就是我。
④由于父亲早逝,我们如一群小鸡,在母亲呵护的翅膀下刨食成长。
母亲仿佛就是我们头顶上遮风挡雨的参天大树,幼年泥泞道路中跋涉依靠的拐杖。
⑤“小尾巴”的我九岁那年,头上的哥哥、姐姐已长大成人,娶的娶、嫁的嫁,女的出了窝,男的也想出巢。
分家时,提留给母亲养老的财产是一格老房子,按契约,房子由大哥使用,母亲由大哥赡养。
就我没成葫芦没成瓢的,还需要母亲继续喂养,便和大哥、大嫂分开过日子。
长子为父的大哥,不仅承担了赡养母亲的责任,还配合母亲供我读书,让我毕业后,如眼下移栽进城市的一棵树,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
⑥后来,出窝离家在城里筑巢的我,也像哥哥、姐姐一样,结婚成家。
于是,六十多岁的母亲,为了却最后一个心愿,也“农转非”,进城来帮我带孩子。
⑦女儿上完幼儿园读小学后,母亲常冷叨热念:“树长万丈,叶落归根,我该回去了。
”听说母亲要走,在母亲手掌心里长大的女儿不同意,母亲只好留下来,继续帮我们买菜、煮饭、照顾孩子。
可从农村来的母亲,不会向城里的老人们一样,无事时,去唱歌、跳舞、练太极拳,活动量越来越小,身体不断发胖,经常头晕心慌,我带她去医院检查,才知患了高血压。
医生再三嘱咐,不仅要天天吃药,更要防止跌倒。
⑧意外的事还是发生了。
那天清晨,早起的母亲跟往常一样,为我们煮好早点,和上学的女儿一起出门买菜去了。
在菜市场弯着腰,蹲着选菜、买菜的母亲站起来时,眼前突发一阵黑晕风,天旋地转,身体支撑不住,倒在了地上。
等我赶到,已不醒人事。
⑨在救护车的鸣叫声中,母亲第一次住进了医院。
接下来的日子,我虽然每天都去几次医院,看望母亲,但日夜陪护神志不清的母亲,帮母亲翻身、擦洗、按摩、端尿、端屎,给母亲喂水、喂药、喂饭的事,几乎全由任劳任怨的大哥包揽。
直到住了二十多天,渐渐恢复的母亲像个孩子会咿呀学语,能下床挪步时,残酷的现实不得不让我把母亲送回老家。
此时的母亲已经半身不遂,生活起居,仍然需要大哥服侍。
⑩近几年来,在大哥的惜心照料下,母亲已经能扶着床头、墙壁挪移,还能自己拄着拐杖摇摇晃晃走动了。
可我每次回老家,吃饭时,行走不便的母亲却不愿上桌,自愧不如地说:“我嘴歪眼徐、没牙没齿的,羞死呢!”几经大哥和我劝说,母亲才被扶上桌。
只见大哥拿来一块大嫂缝制的围嘴(巾),套挂在母亲胸前,又拿来调羹,教小孩子一样,给母亲舀饭、拈菜。
一顿饭吃完,由于手和嘴不听母亲指挥,胸前漏了很多汤水,地上洒落了很多饭菜,引来鸡、猫、狗争斗抢吃。
饭后,我帮母亲剪完手指甲、脚趾甲,用盐水给母亲泡洗脚时,才发现母亲的脚有些浮肿,皮肤长满麻子斑,不灵活的左脚和右脚相比,已经细了很多。
?母亲要解手,我过去扶母亲,母亲总是拒绝,偏要大哥扶。
只见大哥走过来,弯下腰,把肩膀喂进母亲的胳膊腋下,慢慢撑起母亲,搀扶着走向茅厕。
此刻,我终于明白,只有大哥才是母亲最贴心的拐杖。
(选自《散文百家》2012年第五期)小题1:从全文来看,题目中的“拐杖”指的是什么?(2分)小题2:联系文章语境,品析下列划线词语的含义。
(4分)(1)可母亲最喜欢用的,还是大哥从山上精挑细选砍回家,像刀把、锄把精心打磨过的那根拐杖。
(2)母亲收藏着的那些拐杖,每当村里有老人来串门子时,便一一拿出来炫耀。
小题3: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划线句子,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
(4分)母亲仿佛就是我们头顶上遮风挡雨的参天大树,幼年泥泞道路中跋涉依靠的拐杖。
小题4: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大哥的性格特征。
(4分)小题5:文章结尾说:只有大哥才是母亲最贴心的拐杖。
其实,每个人的成长路上都离不开“拐杖”,你能说说自己的“拐杖”吗?(4分)参考答案:小题1:“拐杖”不仅指“我”出远门为母亲买的拐杖,哥哥
为母亲精心打磨的拐杖,还指哥哥对母亲的悉心照料。
小题2:(1)“精挑细选”写出了哥哥的细心和谨慎,表现了哥哥对母亲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孝敬。
(2)“炫耀”一词写出了母亲为儿子的孝顺而无比自豪的心情,表现了母亲内心的满足和幸福。
小题3: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母亲比喻为参天大树和拐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在我们成长路上的巨大作用,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为后文的孝顺作铺垫。
小题4:大哥细心、体贴、责任心强、懂得孝顺。
(要结合原文分析)小题5:联系文章主旨和生活实际作答。
示例: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时刻起,我们的父母就开始了他们辛勤劳碌的一生。
为了给我们提供最好的教育和舒适的生活,他们尽了他们最大的努力满足着我们一切的需要。
对于他们来说,子女的笑脸就是他们最大的安慰和幸福,除此之外,他们别无所求。
父母就是我们人生路上最结实牢固的拐杖。
小题1:试题分析:这道题紧扣文章的内容来理解作答,意思表述正确即可。
“我出远门最喜欢给母亲买的礼物就是拐杖”“母亲收藏着的那些拐杖”从这两句内容上可以看出:“拐杖”指母亲手上用的拐杖;“长子为父的大哥,不仅承担了赡养母亲的责任,还配合母亲供我读书”“但日夜陪护神志不清的母亲,帮母亲翻身、擦洗、按摩、端尿、端屎,给母亲喂水、喂药、喂饭的事,几乎全由任劳任怨的大哥包揽。
”“我过去扶母亲,母亲总是拒绝,偏要大哥扶。
只见大哥走过来,弯下腰,把肩膀喂进母亲的胳膊腋下,慢慢撑起母亲,搀扶着走向茅厕。
此刻,我终于明白,只有大哥才是母亲最贴心的拐杖。
”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拐杖”还指大哥本人,大哥配合母亲抚养我,大哥对母亲精心服侍。
我们不难看出,大哥是母亲生活上的依靠,大哥更是母亲精神上的依赖,大哥是母亲生活中的“拐杖”。
小题2:试题分析:(1)句中“精挑细选”是非常仔细的挑选的意思。
俗话说“滴水可以映射太阳的光辉”,从大哥为母亲制作拐杖的材料都要非常仔细的挑选来看,大哥对母亲的爱和孝敬是发自内心的,后文写大哥对生病母亲的照料也能说明这一点。
(2)“炫耀”的本意是“夸耀”的意思,句中的“炫耀”既写母亲在众人面前夸耀自己收藏的拐杖,也是写母亲在他人面前夸耀自己的儿子,母亲为有如此孝顺的儿子而感到无比自豪。
小题3:试题分析:赏析文章中含某种修辞的语句,其答案的组织形式可以采用“说出修辞名称,点出修辞内容,体会修辞作用”这样的答题思路。
如:“母亲仿佛就是我们头顶上遮风挡雨的参天大树,幼年泥泞道路中跋涉依靠的拐杖”句中把“母亲”比作“头顶上遮风挡雨的参天大树”和”拐杖“,生动形象地写出母亲在我们成长路上的巨大作用,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为后文的孝顺作铺垫。
小题4:试题分析:“可母亲最喜欢用的,还是大哥从山上精挑细选砍回家,像刀把、锄把精心打磨过的那根拐杖”句中的“精挑细选”可以看出哥哥的细心和谨慎,表现了哥哥对母亲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孝敬;“长子为父的大哥,不仅承担了赡养母亲的责任,还配合母亲供我读书”,句中关联词“不仅……还”说明大哥责任心强;“日夜陪护神志不清的母亲,帮母亲翻身、擦洗、按摩、端尿、端屎,给母亲喂水、喂药、喂饭的事,几乎全由任劳任怨的大哥包揽”从这些琐碎事上可以看出大哥对母亲的细心、体贴、孝顺;“只见大哥走过来,弯下腰,把肩膀喂进母亲的胳膊腋下,慢慢撑起母亲,搀扶着走向茅厕。
”句中运用“弯”、“喂”、“撑”这些细小的动作描写,生动地写出了大哥搀扶母亲时小心翼翼、尽心呵护的情状,表现了大哥对母亲无微不至的关心与照顾。
小题5:试题分析:“每个人的成长路上都离不开‘拐杖’”句中的“拐杖”不是指“一种辅助行走的简单器械”而是指人生道路上助你度过难关的人(物、抽象的情感等)。
如生活中我们在父母的悉心照料下健康地成长,父母就是我们人生道路中跋涉依靠的拐杖;当我们意志消沉时,只要看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便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便是我们精神上的“拐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