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标点符号用法的变化和标点符号的误用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课件

标点符号使用常见错误一览表(二)
标点符号
常见错误
顿号 分号
1. 没有注意到并列词语的层次。层次不同的并列关系,上一层用逗号,次一层用顿号。 如:城市发展的近期和远景规划,包括土地的开发与利用、基础设施、生活服务设施的建设与管理、环 境的治理与保护、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应用、吸引投资的网络组织、营销方式和鼓励措施等。(错误用 法) 2. 词语间是包容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中间却用了顿号。 如:新建小区内的住宅共24幢、396套,绿化率达到45% 。(中间的顿号应去掉) 3. “甚至、尤其、直至、特别是、以及、还有、包括、并且、或者”等连词前面用了顿号。 如:由于商品供求往往随着不同区域、不同季节、甚至不同客流成分的变化而变化,所以采购者应当及 时把握需求信息。(“甚至”前面的顿号应改作逗号) 1. 单句内并列词语之间用了分号。 如:报名者请携带户口簿;身份证;高中毕业证书;体检证明;两张二寸近期免冠照片。(四个分号都 应改作逗号) 2. 不是并列关系就不能用分号。 如:这些展品不仅代表了两千多年前我国养蚕、纺织、印染、刺绣和缝纫工艺方面所达到的高度水平; 而且也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创造才能。(“而且”前面的分号应改作逗号) 3. 多重复句中,并列的分句不是处在第一层上,之间却用了分号。 如:只有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才能使社会主义民主法律化、制度化;才能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才能维 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经济”后面的分号应改作逗号) 4. 被分号分隔的语句内出现了句号。 须知:分号所表示的停顿或分隔的层次小于句号。
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使用常见错误一览表(四) 常见错误
冒号 引号
1. 滥用省略号。 如:为什么街头小青年满口脏字?为什么摩登女郎徒有其表,一 张口就是污言秽……?(应去掉省略号) 2. 省略号和“等”“之类”并用。因为省略号的作用相当于 “等”“等等”“之类”。两者不能并用。 如:在另一领域中,人却超越了自然力,如飞机、火箭、电视、 计算机……等等。(应去掉省略号)
几种容易用错的标点符号的用法

几种容易用错的标点符号的用法在我们日常的写作和交流中,标点符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就像是文字的导航仪,帮助我们清晰地表达意思,使语言更加准确、流畅。
然而,有几种标点符号常常被用错,给我们的表达带来了一些困扰。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些容易出错的标点符号及其正确用法。
一、顿号顿号表示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
但在使用顿号时,有几个容易出错的地方需要注意。
1、相邻的两个数字连用表示约数时,中间不能用顿号。
例如,“三四个月”“十七八岁”,这里不能写成“三、四个月”“十七、八岁”。
2、并列的词语作谓语、补语时,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比如,“你要不断进步,提高,完善自己。
”“这个故事讲得真实,动人。
”3、带有语气词的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
像“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熟悉的。
”二、逗号逗号是我们使用频率较高的标点符号之一,其用法也有一些容易被忽视的地方。
1、主语较长时,主语后面要用逗号。
比如,“_____提出的这个观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句子内部状语后边如需停顿,要用逗号。
例如,“他,在教室里认真地读书。
”3、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要用分号外,一般都要用逗号。
三、分号分号主要用于分隔存在一定关系(并列、转折、承接、因果等,通常以并列关系居多)的两句分句。
1、分号一般用在复句内部的并列分句之间,但如果分句内部没有逗号,则分句之间不用分号,而用逗号。
例如,“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2、非并列关系(如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的多重复句,第一层的前后两部分之间,也用分号。
比如,“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四、冒号冒号用于提示下文或总结上文。
1、冒号提示的范围一般要管到句子末尾,不能只管到句中。
例如,“记者在一些家庭采访,不少家长反映:孩子作业多,作业时间长,有时做作业到深夜,这些情况在全国多处学校都存在。
最新标点符号国家标准

标点符号用法(GB/T 15834-2011)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 15834—1995,与GB/T 15834—199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根据我国国家标准编写规则(GB/T1.1—2009),对本标准的编排和表述做了全面修改;——更换了大部分示例,使之更简短、通俗、规范;——增加了对术语“标点符号”和“语段”的定义(2.1/2.5);——对术语“复句”和“分句”的定义做了修改(2.3/2.4);——对句末点号(句号、问号、叹号)的定义做了修改,更强调句末点号与句子语气之间的关系(4.1.1/4.2.1/4.3.1);——对逗号的基本用法做了补充(4.4.3);——增加了不同形式括号用法的示例(4.9.3);——省略号的形式统一为六连点“……”,但在特定情况下允许连用(4.11);——取消了连接号中原有的二字线,将连接号形式规范为短横线“-”、一字线“—”和浪纹线“~”,并对三者的功能做了归并与划分(4.13);——明确了书名号的使用范围(4.15/A.13);——增加了分隔号的用法说明(4.17);——“标点符号的位置”一章的标题改为“标点符号的位置和书写形式”,并增加了使用中文输入软件处理标点符号时的相关规范(第5章);——增加了“附录”:附录A 为规范性附录,主要说明标点符号不能怎样使用和对标点符号用法加以补充说明,以解决目前使用混乱或争议较大的问题。
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对功能有交叉的标点符号的用法做了区分,并对标点符号误用高发环境下的规范用法做了说明。
本标准由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北京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沈阳、刘妍、于泳波、翁姗姗。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 15834—1995。
标点符号用法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现代汉语标点符号的用法本标准适用于汉语的书面语(包括汉语和外语混合排版时的汉语部分)。
标点符号的误用与修改[五篇范例]
![标点符号的误用与修改[五篇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f1703cf3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de.png)
标点符号的误用与修改[五篇范例]第一篇:标点符号的误用与修改乱用、误用公文中的标点符号,不仅影响公文质量,还会妨碍后续公文办理和执行工作,甚至有损发文机关的形象。
小标点,可以“撬动”大文章。
公文处理人员不可掉以轻心。
检视当下公文中标点符号的运用情况,总体比较规范。
但是,仍有一些公文、文稿在运用标点符号方面存在错误。
分析其原因,有的属于疏忽大意,只要汲取教训、认真细致就可避免;有的属于基本功不够扎实,需要适当“补课”,不断总结反思。
这里,着重说明以下几点。
01.运用点号时,注意不同层次的停顿公文中,运用点号时,要注意不同层次的停顿。
如,一公文代拟稿中有这样一例:“这次全市共评选出市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1000名、模范集体400个。
”此句用了两个顿号,将“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1000名”“模范集体400个”并列为同一层次。
于是,此句目前的含义为“先进工作者”有1000名、“模范集体”有400个,但“劳动模范”不知有多少名。
而此句恰恰要表达的是,“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加在一起共1000名。
将第二个顿号改成逗号——这次全市共评选出市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1000名,模范集体400个,将“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1000名”与“模范集体400个”归为同一层次,读者就能一目了然。
又如,有一通知中提出:“要形成跨地域、跨部门的、覆盖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农产品质量监管制度。
”“跨地域、跨部门的”与“覆盖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应该为同一层次,句中的第二个顿号应改成逗号。
如此,才更贴近句子的本意。
02.带引号、书名号的并列词语之间不加顿号文章中的“小蝌蚪”(如顿号、引号等)太多,会让读者产生眼花缭乱之感。
并列词语之间,已有引号或者书名号相隔的,不宜再加顿号。
如,一纪要代拟稿写道:“‘污染排放违规’、‘雾霾天气危害’、‘小区水管爆裂’、‘道路交通拥挤’等,已成为本市城市建设和管理领域急需补上的‘短板’。
”这句话中,三个顿号均为多余,应当删除。
新标点符号用法

新标点符号用法(2018.3)一、句号1.图片或表格的短语式说明文字,中间可用逗号,末尾不用句号。
如:小区公园一角2.即使文字较长,前面已出现句号,末尾不宜加句号。
如:小区公园一角。
清晨,居民在健身二、问号1.选择问句的三种情况(1)选项较短而在语气上没有停顿,只在句末用问号。
如:这到底是仁慈还是虚伪?(2)选项较多(如三项),可以在每个选项后用问号。
如:这首曲调如此组合,是想表现人和自然的和谐?还是热情和理智的重合?还是……?(3)选项为两项时,前一项通常用逗号,为了表示选项的独立性,也可都用问号。
如:①这到底是乐曲出了问题,还是演奏出了问题?②这到底是乐曲出了问题?还是演奏出了问题?2.问号可以叠用,但最多只能用三个。
如:怎么可以涂改出厂日期?你们心里还有没有群众利益??你这个经理是怎么当的???3.问号有标号的作用,可以表示存疑或者不详。
(1)马致远(1250?—1321),元戏曲作家。
(2)下一个节目是小合唱(笛子独奏?二胡独奏?)。
三、逗号句内并列成分,如带有语气词,应由顿号改为逗号。
如:远远望去,大桥啊,轮船啊,码头啊,宾馆啊,历历在目。
四、顿号1.相邻数字连用要分清是概数还是缩略形式,前者不加顿号,后者宜加顿号。
(1)一出手就买下了三四栋。
(2)三、四栋住着小王和小李。
2.标有引号或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
若有其他成分插入,宜用顿号。
(1)“伟大”“壮烈”“崇高”都是形容词。
(2)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子夜》(矛盾)、《骆驼祥子》(老舍)、《倪焕之》(叶圣陶),都是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品。
五、冒号1.一个句子内部一般不应套用冒号。
在列举式或条文式的表述中,如果不得不套用冒号,宜另起段落来分清层次。
出席今天会议的有:山东:张华、陈芸河北:余新、郭坤2.冒号不能用于非提示性话语。
(1)《淮南子》记载:“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ye)许,后亦应之。
此举重劝力之歌也。
”(2)据《淮南子》记载,先民们“举重”谓“劝力之歌”,原始歌谣便由此产生。
新版标点符号用法的变化和标点符号的误用

新版《标点符号用法》的变化和标点符号的误用一、问号、叹号可用叠用的方式表达语气加重,但最多叠用三个,没有异常强烈的情感表达需要时不宜叠用。
问号、叹号也可以连用(问号、叹号各一),表示句子包含疑问、感叹两种语气而且都比较强烈。
【例 1】这就是你的做法?你这个经理是怎么当的??你怎么竟敢这样欺骗消费者???【例 2】我要揭露!我要控诉!!我要以死相争!!!【例 3】他连这些最起码的常识都不懂,还敢说自己是高科技人才?!二、某些序次词(“第”“其”“首先”)之后,应使用逗号。
一般为逐条列举时用到。
但序次简单、叙述性较强的序次语后不用标点。
【例 4】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要注意三点:其一,系统修复整理考点的知识网络;其二,进一步明确常考题型的答题规范;其三,积累作文素材,规范各类文体的写作。
【例 5】比喻一般分为四类:一是明喻;二是暗喻;三是借喻;四是博喻。
三、引号之间、书名号之间,表并列关系时通常不用顿号。
如有其他成分插在并列的引号之间或并列书名号之间,宜用顿号。
【例 6】教室里挂着“永不言败”“坚持到底”等标语。
【例 7】《论语》《谈美书简》《必须了解的世界100 位名人》等书籍,也适合高三同学阅读。
【例 8】高三同学的作文参考资料有:《作文通讯》(高三版)、《杂文报》和《素材快线》等报刊。
四、句子内一般不应套用冒号,如不得不套用冒号时,宜另起一行来显示各个层次。
【例 9】原因:主要原因:(误)原因:主要原因:(正)五、括号的使用:表示作者国籍或所属朝代时,可用方括号或六角括号。
除科技书刊中的数学、逻辑公式外,所有括号(特别是同一形式的括号)应尽量不套用。
必须套用括号时,宜采用不同的括号形式配合使用。
【例 10】[ 英 ] 赫胥黎《进化论与伦理学》【例 11】[ 唐 ] 杜甫著【例 12】(2011 北京文综, 32( 2),8 分)(题目出处)(误)【2011 北京文综, 32( 2),8 分】(题目出处)(正)六、图或表格中的文字,中间可用逗号,但末尾不用句号。
几种容易用错的标点符号的用法

几种容易用错的标点符号的用法标点符号在写作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们能够帮助划分句子结构、引导阅读节奏和表达感情。
然而,有些标点符号的用法经常被人们误用,以下是几种容易用错的标点符号的用法。
1. 逗号逗号是我们使用最频繁的标点符号之一,它常用于分割并列的词语、短语或从句。
然而,有时候我们会误用逗号来分割不同的句子,这违反了句子的语法结构。
句子之间的分割应该使用句号、分号或连词来完成。
2. 冒号冒号通常用于引出一个或多个项目、定义、解释或引言。
然而,冒号的使用也需要注意,并非所有引入的内容都适合使用冒号。
例如,在一个问题之后使用冒号可能是不正确的,因为疑问句本身已经起到了引导的作用。
3. 分号分号常用于分割并列的句子或独立的分句,或用于分隔含有大量标点符号的句子。
然而,有些人可能误用分号来替代逗号或句号。
在这种情况下,应该通过理解句子的结构来判断应该使用哪种标点符号。
4. 句号句号用于表示句子的结束,它是最常见的标点符号之一。
在使用句号时,需要注意的是,它应该放在引号之外,除非引号中的内容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5. 破折号破折号用于插入一个解释性的短语或表示强调。
然而,许多人会误用破折号来替代逗号或分号。
因此,在使用破折号时,我们应该确保其前后的内容是紧密相关的,并且在删除破折号后句子依然成立。
总而言之,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是写作的重要一环,理解它们的用法能够使句子更加清晰、准确。
以上是几种容易用错的标点符号的用法,对于避免语法错误和提高写作质量非常有帮助。
继续深入探讨标点符号的正确用法,可以帮助提高写作的清晰度和表达效果。
以下是一些常见标点符号的正确用法和注意事项。
6. 问号问号用于表示疑问句的结束,它能够向读者传达出疑问的语气和语调。
在使用问号时,需要注意不要在陈述句或命令句的末尾误用问号。
除非句子本身是一个直接的疑问句,否则不应该使用问号。
7. 感叹号感叹号用于表示强烈的情感或强调某一观点。
然而,感叹号的使用需要谨慎,过度使用会使文本的语气夸张或显得不正式。
新版《标点符号用法》中应注意的几个细节

新版《标点符号用法》中应注意的几个细节《新版〈标点符号用法〉你都知道吗?》一文,将2011年颁布的《标点符号用法》跟1995年发布的《标点符号用法》进行了比较,指出了很多主要变化。
该文虽是“旧闻新谈”,但是转载量很大,受到了很多网友的欢迎。
这一现象反映出大家对于新版《标点符号用法》的兴趣和热情,也映射出部分读者对于标点符号的掌握可能还存在误区。
笔者就新版《标点符号用法》中应注意的几个细节做一些点评,希望能对读者们有些许启迪。
一、问号叠用、叹号叠用、问号和叹号连用,宜采取慎重态度新标准指出,“在多个问句连用或表达疑问语气加重时,可叠用问号。
通常应先单用,再叠用,最多叠用三个问号”。
但还应当注意,新标准还特别指出:“在没有异常强烈的情感表达需要时不宜叠用问号。
”其实,书面语中叠用三个问号的情况是非常少见的。
因此,采用叠用三个问号的形式时,宜采取慎重态度。
除非确实有必要,一般使用一个问号就可以了。
新标准指出,叹号“表达强烈语气时也可以叠用叹号,最多叠用三个叹号”。
这同样也需注意新标准特别指出的“在没有异常强烈的情感表达需要时,不宜叠用叹号”。
事实上,在书面语中,三个叹号叠用的情况也是非常少见的。
因此对这种用法同样宜采取慎重的态度。
新标准说明,当句子包含疑问、感叹两种语气且都比较强烈时(如带有强烈感情的反问句和带有惊愕语气的疑问句),可在问号后再加叹号(问号、叹号各一)。
但是应当注意宜在“带有强烈感情的反问句和带有惊愕语气的疑问句”等句子中使用。
在设问和反问的句尾,就一般情况而言,宜用问号。
例如:(1)吵架能解决问题吗?不能。
(设问)(2)十块钱一斤,还算便宜?(反问)二、相邻两数字连用不用顿号,需有条件新标准指出,“相邻或相近两数字连用表示概数通常不用顿号”,应当注意的是,有时候两个相邻数字连用不表示概数,只是一种缩略说法,这时宜使用顿号。
例如:(3)今天来听课的是三、四年级和五、六年级的学生。
这句话是说,“今天来听课的”,有三年级、四年级以及五年级、六年级的学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版《标点符号用法》的变化和标点符号的误用一、问号、叹号可用叠用的方式表达语气加重,但最多叠用三个,没有异常强烈的情感表达需要时不宜叠用。
问号、叹号也可以连用(问号、叹号各一),表示句子包含疑问、感叹两种语气而且都比较强烈。
【例1】这就是你的做法?你这个经理是怎么当的??你怎么竟敢这样欺骗消费者【例2】我要揭露!我要控诉!!我要以死相争!!!【例3】他连这些最起码的常识都不懂,还敢说自己是高科技人才?!二、某些序次词(“第”“其”“首先”)之后,应使用逗号。
一般为逐条列举时用到。
但序次简单、叙述性较强的序次语后不用标点。
【例4】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要注意三点:其一,系统修复整理考点的知识网络;其二,进一步明确常考题型的答题规范;其三,积累作文素材,规范各类文体的写作。
【例5】比喻一般分为四类:一是明喻;二是暗喻;三是借喻;四是博喻。
三、引号之间、书名号之间,表并列关系时通常不用顿号。
如有其他成分插在并列的引号之间或并列书名号之间,宜用顿号。
【例6】教室里挂着“永不言败”“坚持到底”等标语。
【例7】《论语》《谈美书简》《必须了解的世界100位名人》等书籍,也适合高三同学阅读。
【例8】高三同学的作文参考资料有:《作文通讯》(高三版)、《杂文报》和《素材快线》等报刊。
四、句子内一般不应套用冒号,如不得不套用冒号时,宜另起一行来显示各个层次。
【例9】原因:主要原因:(误)原因:主要原因:(正)五、括号的使用:表示作者国籍或所属朝代时,可用方括号或六角括号。
除科技书刊中的数学、逻辑公式外,所有括号(特别是同一形式的括号)应尽量不套用。
必须套用括号时,宜采用不同的括号形式配合使用。
【例10】[英]赫胥黎《进化论与伦理学》【例11】[唐]杜甫著【例12】(2011北京文综,32(2),8分)(题目出处)(误)【2011北京文综,32(2),8分】(题目出处)(正)六、图或表格中的文字,中间可用逗号,但末尾不用句号。
即使文字较长,前面用了句号,最后末尾处仍不用句号。
七、陈述句用了疑问词,句末应用句号。
有些句子没用疑问词,但表示疑问语气,句末应用问号。
八、用顿号表示较长、较多或较复杂的并列成分之间的停顿时,最后一个成分前可用“以及(及)”,“以及(及)”前用逗号。
【例13】不做笔记、不主动复习、不问问题,以及投机取巧,都是高考语文复习的致命弱点。
九、冒号提示范围无论大小(一句话、几句话甚至几段话),都应与提示性话语保持一致(即在该范围的末尾要用句号点断)。
【例14】高三第二轮复习时提高语文基础得分的途径有:记住有用的知识,常做典型例题和经常纠正错误,临时抱佛脚是没有效果的。
(误)高三第二轮复习时提高语文基础得分的途径有:记住有用的知识,常做典型例题和经常纠正错误。
临时抱佛脚是没有效果的。
(正)十、有的名称需要根据指称意义的不同确定是否使用书名号。
如文艺晚会指一项活动时,不用书名号;而特指一种节目名称时,可用书名号。
【例15】去年我市重阳节晚会受到观众的好评。
【例16】本台将重播《2013年春节联欢晚会》。
十一、并列成分之间用顿号时,最后一个并列成分之后用“等”“等等”之类词语,“等”“等等”之类词语前不用顿号或其他点号。
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时,最后一个并列成分之后用“等”“等等”之类词语,“等”“等等”之类词语前要用逗号。
【例17】现代生物学、物理学、化学、数学等基础学科的发展,带动了医学科学的进步。
【例18】写文章前要想好:文章主题是什么,用哪些材料,哪些详写,哪些略写,等等。
十二、“新国标”规定,省略号前后在通常情况下,不用点号。
但也有一些例外的情况:(1)省略号前的句子表示强烈语气,句末可用句号或叹号。
【例19】对高三学年老师的无私教诲,我们感激不尽!……(2)省略号前,不加点号就无法表示停顿或表明结构关系时,可以保留点号。
但如果省略号前后的话可以连起来为一句通顺的不需要停顿的话时,就不必使用点号了。
【例20】他进来了,……一身军装,一张朴实的脸,站在我们面前显得很年轻。
(3)省略号后的句子表达强烈的语气或感情时,可在省略号后边加叹号或问号。
【例21】这,这是……?(4)当省略号后还有别的话,或者省略的文字和后面的话不连贯且有停顿时,应在省略号后加点号。
【例22】动物界的规矩比人类还多,野骆驼、黄羊、野猪……,直至塔里木兔、跳鼠,都是各行其道,决不混淆。
(5)当标示特定格式的成分虚缺时,省略号后可以用点号。
【例23】如果……,那么……【后附资料】其一:新版标点主要用法一、句号1.图片或表格的短语式说明文字,中间可用逗号,末尾不用句号。
如:小区公园一角2.即使文字较长,前面已出现句号,末尾不宜加句号。
如:小区公园一角。
清晨,居民在健身二、问号1.选择问句的三种情况(1)选项较短而在语气上没有停顿,只在句末用问号。
如:这到底是仁慈还是虚伪?(2)选项较多(如三项),可以在每个选项后用问号。
如:这首曲调如此组合,是想表现人和自然的和谐?还是热情和理智的重合?还是……?(3)选项为两项时,前一项通常用逗号,为了表示选项的独立性,也可都用问号。
如:①这到底是乐曲出了问题,还是演奏出了问题?②这到底是乐曲出了问题?还是演奏出了问题?2.问号可以叠用,但最多只能用三个。
如:怎么可以涂改出厂日期?你们心里还有没有群众利益??你这个总经理是怎么当的3.问号有标号的作用,可以表示存疑或者不详。
(1)马致远(1250?—1321),元戏曲作家。
(2)下一个节目是小合唱(笛子独奏?二胡独奏?)。
三、逗号句内并列成分,如带有语气词,应由顿号改为逗号。
如:远远望去,大桥啊,轮船啊,码头啊,宾馆啊,历历在目。
四、顿号1.相邻数字连用要分清是概数还是缩略形式,前者不加顿号,后者宜加顿号。
(1)一出手就买下了三四栋。
(2)三、四栋住着小王和小李。
2.标有引号或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
若有其他成分插入,宜用顿号。
(1)“伟大”“壮烈”“崇高”都是形容词。
(2)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子夜》(矛盾)、《骆驼祥子》(老舍)、《倪焕之》(叶圣陶),都是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品。
五、冒号1.一个句子内部一般不应套用冒号。
在列举式或条文式的表述中,如果不得不套用冒号,宜另起段落来分清层次。
出席今天会议的有:山东:张华、陈芸河北:余新、郭坤2.冒号不能用于非提示性话语。
(1)吕氏春秋记载:“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ye)许,后亦应之。
此举重劝力之歌也。
”(2)据《吕氏春秋》记载,先民们“举重”谓“劝力之歌”,原始歌谣便由此产生。
3.冒号的提示范围应与提示性话语保持一致。
艾滋病有三个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
(这里不用逗号,用句号,表示冒号的提示到此)日常接触是不会感染艾滋病的。
4.冒号不能用在无停顿处。
中国政府再次发出“钓鱼岛自古以来是我国神圣的领土,不容任何人侵犯”的警告。
(发出后不能加冒号)5.冒号不能和提示语并用。
章鱼有一个最大的本领:就是被敌人咬住不放时,……(句中冒号和“就是”不能同时用。
)六、引号独立成段的引文,如果不止一段,每段开头用前引号,只在最后一段的末尾加上后引号。
七、括号1.括号有四种形式:圆括号()、方括号[]、六角括号〔〕、方头括号【】。
2.括号避免套用,必须套用时,采用不同形式的括号。
一般用()国籍或朝代用[]〔〕公文发文年份用〔〕电讯稿消息来源用【】词条用〔〕【】八、连接号有一字线,半字线,浪纹线三种,新规去掉了两字线,因其易与破折号混淆。
三种连接号分工明确:(1)短横(半字线)用于连接。
如:021-********WZ-10直升机。
(2)一字线表示起止,有的也用浪纹线,用汉字表示时,为避免与一误会,用浪纹线。
如:9月18—27日集训上海—北京高铁。
(3)浪纹线表示数值范围。
如:15~30天3000~4000人。
九、书名号1.标示各种作品的名称:纸质读物,声像制品,电脑软件等。
2.标示作品的简称。
如《现汉》。
3.标示栏目的名称。
如《社会广角》。
十、分隔号1.分行: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2.分节:横眉/冷对/千夫指。
3.分隔供选择或可转换的两项,表示“或”。
如:接下来是魔术/杂技。
4.分隔层级或类别。
点号按停顿时间长短分为顿号/逗号,句号,冒号/分号,句号/问号/感叹。
其二:老标点符号的常见错误一、问号的误区1、虽然有疑问代词或疑问格式,但整个句子不是疑问句,不能用问号。
●鲁迅为什么写《自嘲》这首诗?是值得一谈的问题。
●他完全知道这件事该不该谈?2、疑问句中问号错放在句中。
●什么时候动身?老师。
二、叹号的误区3、主语、状语等成分倒置的感叹句,以及呼语在感叹句句末,叹号不能用在句中,必须放在句末。
★多美啊!黄山的风景。
(主谓倒装)★歌唱吧!为迎接这辉煌的胜利。
(状中倒装)★再见吧!妈妈。
(呼语放在句末)三、顿号的误区4、在用了“和”“跟”“与”等连词的地方,用了顿号。
□孩子们给地里劳动的父母送开水、红薯、和煎饼。
5、在朗读不需停顿的并列词语内部用了顿号。
□每人都要面对生、老、病、死。
6、在表示约数的数字之间用了顿号。
□这名小学生看上去八、九岁的样子。
7、次序语用了括号,后面误用了顿号。
□(1)、不得迟到。
(2)、中途不得退场。
四、冒号的误区8、句中在没有较大的停顿处错用冒号。
▽班主任都在开会,讨论:高三的复习课该怎么上。
9、冒号一般一直管到句末,下面的句子冒号用错了。
▽当主任宣布:张义获得博士学位时,大厅里顿时想起了热烈的掌声。
▽参加国庆献礼的影片:《大决战》《风暴》等,也将在各大城市放映。
五、引号的误区10、后引号和点号连用时,引文是完整地引用别人的话,引文末尾的点号误放在后引号之后;当引文是作为句子的一部分时,点号错放在引号之前。
例如:☆张教授教导学生:“一定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要强不知以为知”。
☆终于踏上了奔赴高校的求学之路,耳边总是回荡着父母叮嘱的“出门要当心。
”这句话。
11、剧作、影视、歌曲、报刊、电视栏目等名称误用了引号(该用书名号)。
☆“扬子晚报”上刊登了最近播放的电影“让子弹飞”的广告,还有一位专家写的影评文章“一部颇有新意的力作”。
江苏卫视今晚将在“我看电影”栏目里还要作介绍。
六、省略号的误区12、省略号后面误用了点号。
◎特务拿着匕首恶狠狠地向少年刺去……。
13、句中用了“等”“等等”,后面误用了省略号。
◎参加运动会的运动员来自不同的省市或地区,如北京、香港、澳门、台湾等……其三:新标点符号的常见错误1.你今年去过北京、天津、上海……?(问号不能省略)2.春节后,我去过北京、天津、上海……,北京雄伟,上海时尚。
(两句可能会发生粘连,省略号后需加标点)3.省略号前通常不加标点,但后句省略的内容与前句无关系时,前句后要加标点。
4.这到底是为什么?!(问号和感叹号可以连用,表示两种语气兼有)5.巴金在那一年获得了《但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