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音乐

心理学与音乐
心理学与音乐

音乐心理治疗

音乐治疗的效应则在于它的音频、力度、音色和音程等音乐成分和乐思对人生理和心理的影响。如快速的音频振动具有强烈的神经兴奋或紧张的作用,而缓慢的音频振动则具有松弛神经与肌肉的作用;洪亮与高昂的力度给人以鼓舞前进,强壮有力的感觉,而柔和的力度则使人感到亲切友好和温馨;花腔女高音的旋律使人感到绚丽多彩,而女低音的旋律则使人感到深沉宽广;大三和弦明亮辉煌,而小三弦柔和动人;摇篮曲的轻慢节奏给人以平静和安祥的感觉,而进行曲明快坚定的节奏使人精神振奋等等。音乐作为感觉刺激物所引起的反应,既是生理反应,也是心理反应,所以,音乐治疗的作用表现在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

在生理作用方面:观察和实验表明,音乐节奏与人体内部的紧张与松弛,运动与静止等生理节奏之间存在着相似性,如音乐的节奏可以刺激肌肉的活动而产生人体行为的节奏。音乐节奏具有内驱力的作用,它不需要通过语言而使人产生"共鸣"的活动,在这种意义上说,音乐治疗可以说是一种活动疗法。

实验证明,音乐可使被试的皮肤电反应和血管容积反应比基线水平为低,表明音乐具有降低被试唤醒水平的作用,尤其是幽静柔和的音乐可以使人的血压平静。音乐可以促进人的嚼肌运动,胃和肠的蠕动,促进食物消化,这对于牙齿脱落的老人来说,音乐佐餐显然是有好处的。

歌唱或演奏乐器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体力,而且是全神贯注,这几乎相当做了一场健身运动,因此,唱歌或演奏本身就是一种活动治疗,这对于不宜做强烈体育运动的老人来说显然是一种强度合适的健身活动。

在心理方面,按照弗洛伊德学说的观点,音乐可以作用于本我,自我和我三个层次。音乐既能激发人的原始本能,也能抑制这种本能;音乐有助于增强自我,帮助释放和控制不良情绪;音乐也能使人获得真,善,美等情感体验,使认知和情绪得到升华和满足,表现人内心的丰富体验和人格投射。

音乐还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往的桥梁,当患病使人与外界的正常联系减少,产生孤独感的时候,音乐是弥补这种情感需要的一种良好的手段。即是一群互不认识的人,他们没有共同的语言,但一曲音乐却可能使他们获得共同的体验。音乐也是一种可以让人的思绪和情绪从现实倒流到过去某段历史的时钟。如老人家常喜欢吟唱过去的革命歌曲或年轻时会唱的戏剧,这正是他们怀旧心理的流露。我们可以观察得到,老人在吟唱这些歌曲的时候的那种神情是多么地自豪,得意或庄严,显然,音乐把他们带到了他们曾经是年轻的时候,那些歌曲与他们过去的辉煌和某种情感联系在一起。

音乐还可以表现非现实的,超脱的,梦境般的精神世界,以满足人的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需要,以及替代实现在现实世界中不能满足和受阻的愿望。音

乐不仅可以激发人并没有看到的色彩和形象的意象,也可以让你展开任何不可言语的幻想和内心体验。音乐在现实与非现实,意识与无意识,清醒与梦幻之间架起了一道彩虹。

音乐对人的道德的感化和情绪的感染现象也早被古人注意到了。如中国儒家认为,音乐"通乎政而改风平俗"(《吕氏春秋》)"德音"可使人之间和敬,和亲,和顺,而"溺音"则乱世,乱心。所谓"音正而行正","乐和民声"(《史记.乐音》)《乐记》云:"角乱则忧,其民怨"(角谓木音,调而直);"徵乱则衰,其事勤"(徵谓火音,和而美);"宫乱则荒,其君骄"(宫谓土音,大而和);"商乱则陂,其宫坏"(商谓金声,轻而劲);"羽乱则危,其财匮"(羽谓水音,沉而深)。古希腊的哲人也认为,一定的音乐调式应该具有伦理教化上和医疗上的价值。如亚里士多德就认为,拨浪鼓能帮助儿童发泄有破坏性的能量,利底亚(Lydian)调式音乐可以抚慰灵魂,尤为适合于少年儿童,而多利亚(Dorian)调式则具有勇敢的精神。

音乐调节法是通过音乐的物理作用和心理治疗作用来振奋精神,调节心理活动,以保持良好情绪和行为的一种方法。

音乐疗法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东汉思想家桓坛在《新论》中就有记叙,并有礼乐和行为关系的精辟论述。现代医学科学的研究进一步证明了音乐对人的心身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音乐的物理作用是借助其音调来影响人体的生物功能。音乐以音调作用于听神经,进而影响全身各器官。如音响的振动频率、节奏、强度与机体内相应的振动频率相一致,即产生共振效应,引起强烈的身体反应,从而激发体内所贮存的潜能,使其由静态变为动态。由于乐曲的节奏、旋律、音量等方面的不同,可引起镇静、兴奋、镇痛、降压等作用,从而起到心理调节的效果。

音乐能使愁苦的人变得欢乐,胆怯者变得勇敢,轻浮者变得庄重。譬如节奏明显的音乐能振奋人的情绪;而旋律悠扬的乐曲则使人安静、轻松愉快,并有助于消除紧张和疲劳;悲壮的乐曲、会使人热泪盈眶;靡靡之音使人消沉;雄壮的军乐能鼓舞斗志。音乐的音调不同,可以引起不同的情绪反应。古希腊人认为A 调高扬、B调哀怨、C调和谐、D调热烈、E调安定、F调淫荡、G调浮躁。因而,古希腊最推崇c调,认为c调最适宜于陶冶青年。

音乐导致情绪的不同变化,是与音乐欣赏水平及音乐素质有关。音乐本身只能引起抽象的情调,如平静、欣喜、凄凉、眷恋、深情、憧憬等。因此在心理调节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对象的心理特征来选择乐曲,不仅要考虑乐曲的本身效果,还要注意每个人个体的经历、思想变化、兴趣、情绪状态以及主观接受能力的程度,这样才能引起共鸣,唤起信心,鼓舞士气,达到较好的心理调节效果。

音乐心理健康

音乐,人们对它并不陌生,它作为一种艺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反映的是人类社会生活,人类思想感情,通过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完美的组合,感染欣赏者。人们常说,音乐可以陶冶情操、净化灵魂,这当然和音乐的特性以及人们对音乐的心理感知是分不开的。人们对音乐的感知、理解与欣赏是通过一系列心理活动来完成的,而音乐的社会功能也主要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通过欣赏者的心理活动得以发挥。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那么音乐欣赏的过程也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由于其感情体验是受理性支配的,所以,一个从儿童时期到成为社会的人,对音乐感情的体验会随着社会实践、生活积累的不断丰富,而得到提高,同时也将会从中丰富自己的情感。如果一个人从小就开始接触音乐,那么他未来的情感是丰富的,他的心理素质是趋于完善的。

由于人对客观事物的感受是一种综合的心理反映,所以,对音乐的欣赏不仅能直接体验音乐音响,还可以起到唤起人们的想象联想。提高注意力、记忆力的作用。一般来讲,描绘性、情节性的音乐所引起的联想,可以使人得到“情景交融”的综合感受;从注意力上说,人们在欣赏音乐时,注意力会随着起伏变化的乐曲,始终稳定在几分钟或稍长的音响中,这对稳定自己的注意力是非常有效的。

谈到音乐与音乐疗法,除了以上已提到的能够丰富人们的心理活动、愉悦身心的功能外,它还是目前心理治疗的方法之一。专家研究认为,音乐的频率、节奏和有规律的声波振动,是一种物理能量,而适度的物理能量会引起人体组织细胞发生和谐共振现象,这种声波引起的共振现象,会直接影响人们的脑电波、心率、呼吸节奏等。科学家们还认为,当人处在优美悦耳的音乐环境中,可以改善精神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功能,促使人体分泌一种有利健康的活性物质。良性音乐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可改善人的情绪,振奋人的精神。同时,有助于缓解心理、社会因素造成的紧张、焦虑、忧郁等不良心理状态。

同时医学研究表明:不同速度、节拍和旋律的音乐,通过传到大脑,可使大脑产生新的兴奋点,而使原来的兴奋点休息,人们自然感到轻松愉快;同时音乐还促使机体分泌一些有益于健康的激素,调节全身脏器的功能。若能随着音乐的节拍高歌其舞,可锻炼肺呼吸量。

一个心理健康的、成熟的人都不会拒绝音乐给他带来的好处,不管是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状态中感知,还是与音乐的感情内涵相互交融,发生共鸣,我们都会在不断品味中使精神得到升华。

人类文明发展业已证明,由于音乐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巨大作用,完备的音

乐审美心理结构,已成为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

人类最早享受的音乐便是自然界优美动听的自然声响。淅淅沥沥的雨声、风吹树林发出的沙沙声、叮咚缠绵的泉水声、千回百啭的鸟鸣声……因而古人有“以自然之声养自然之道”的名言。

其实祖国医学很早就注意到了五音与人体的关系。祖国医学运用阴阳五行学说把五音(宫、商、角、徵、羽)与人体五脏(脾、肺、肝、心、肾)和五志(思、忧、怒、喜、恐)有机地结合起来。《金匮真言论篇》就说明了五音与五行说的关系。即宫属土,通于脾;商属金,通于肺;角属木,通于肝;徵属火,通于心,羽属水,通于肾。由于这种结合五音通五行,对五脏起不同的影响,因此,音乐动血脉,统精神,而和正心也。当代医学研究发现,音乐可调节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胃肠系统和瞳孔等方面的变化,并且可调节情绪和行为方面的变化,消除外界精神,心理因素所造成的“紧张状态”。音乐的曲调、节奏、旋律不同,对人体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兴奋、镇静和降压等作用。并能与细胞共振,按摩细胞,使人感到清心而神爽。

像一首首感荡我们心灵的曲子,如凯利金的萨克斯曲《归家》、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舒伯特的《小夜曲》、门德尔松的《春之歌》、格什文的《蓝色狂想曲》等一些意境深远的曲子,让人从感伤中解脱出来,变得心情畅然兴奋,且充满自信。特别对那些患有不同心理疾患的人大有益处。

听音乐,无论现代的还是古典的,只要溶于音乐的海洋之中,我们就可以调心、调息、人静、放松、联想,在调养身心的同时,便可祛病强身、益寿延年、安神养心、平肝潜阳、健胸益智。

音乐处方

音乐本身的节奏、重音、旋律等元素本来就与人体的感受及神经、关节等有着复杂的联系,音乐也就具备了自足的治疗性……

音乐的治疗原理

人类在最简单的情感性呼号、节奏敲击之中,找到了一种共同的情感交流的默契表达,这就叫音乐。在这些有着各种美妙组合的声音中,最容易达成共识的要素之一就是节奏。所谓节奏,就是包括了与音乐向前进行有关的重音、节拍以及速度等要素,人的本性轻易地赋予了人类以觉察节奏的音乐性以及欣赏并实践它的能力。

从人体来说,由于节奏是一种经过加工的组合形式,所以,它本来也容易与人的呼吸、心跳,以及与手、脚同身心达成永恒律动的默契——它是人体自身需

要的一种拜物教,不论怎么说吧,无数现实都表现出音乐的治疗作用及其治疗原理。

综合各种针对音乐的治疗研究成果,音乐主要就是靠它特有的旋律与节奏特性作用于人体的,因为人与自然的对应关系,旋律与节奏能使人的血压降低,基础代谢和呼吸的速度减慢,在压力来临时,身体也因为音乐而只产生出较为温和的生理反应,甚至弱化为无。所以,音乐一旦配合医疗体系,各种心理及生理疾病就都可以纳入于治疗之中了。

除了旋律与节奏,音乐的物理作用也是能治病的一个“处方”,因为它能直接对人体器官产生共振。这是因为声音本来就是一种振动,所以,当它对应于人体本身的许多振动系统,如心脏跳动、肠胃蠕动、大脑光电波等运动时,就能因为两种或多种振动产生共振,从而使人体分泌一种生理活性物质,调节血液流动和神经,达到身体的谐和与舒适。

很多家长都知道要把少儿送到各种各样的音乐培训班,他们当然知道绝大多数少儿长大后不可能从事专业音乐,但他们还是乐此不疲,因为他们知道练习音乐能提升少儿的创造与思考能力,从而使右脑更灵活,或者,至少能使孩子变得喜欢动手,并因为动手能力对大脑的刺激,达到智力开发的目的。从专业术语讲,小孩练习钢琴或是别的乐器最重要的功能是引导出α脑波——这种脑波的平衡作用相当明显,在音乐中或在音乐的“习惯”中,它能使平常较常用的主管语言、分析、推理的左脑得到休息,而使掌管情绪与创造力、想像力的右脑得到更多机会的刺激,而这对于一个智力成长期的孩子来说,正是造成他们日后区别的重要启蒙。

再专门谈谈音乐的催眠作用。现代人常常不易入睡,或总是睡得不香,是因为他们的身体平衡遭到破坏,以及被这种破坏加强的内心起伏和精神紊乱。所以,在19世纪初期,就已有专门的研究者指出,由于音乐的节奏会影响到人体的荷尔蒙以及新肾上腺素,而这两者都被各国科学家证实和睡眠的发生及夜间醒来的次数有关,所以,适当的音乐曲目就可以用来使失眠患者得到改善,而药物治疗基本是不治本的。音乐,也只有音乐治疗才是更普遍也更有效的,毕竟,它是使用艺术的方式,通过改变人的精神和灵魂来达到治疗效果的。只是,到底该选用什么样的音乐来针对个人治疗,情况十分复杂,比如节奏太快或太慢的音乐显然都不适合促进睡眠,而只有大抵跟人的脉搏相当的节奏才是最妥帖的“灵药”,当然,这还得看个人喜好或是习惯,或者,一首乐曲这一段时间有效,下一阶段可能就要换成别的曲目了,所以,耐心细致的实验也是必不可少的。

有很多经验都已形成了共识,例如吃饭时,柔和的音乐可增强食欲并使消化顺利,旋律优美而大方的音乐则可使超市的顾客平均多停留3-5分钟,而鸡听了什么样的音乐会多下蛋,或是奶牛会在什么音乐背景下多产奶,都已被人充分地关注过,总之,音乐就是这么“有用”。

音乐影响的大脑

音乐不仅诉诸于我们的耳朵,时常,我们都能感受到它能进入到我们身体的每一个角落、每一根神经、每一个骨头与皮肉的空隙,当然,一切的作用都是从大脑内的α波开始的,它主宰着我们安定平静的情绪,只要音乐响起,它就开始发生作用——通过不断地加强自身,一点点地挤退或凌驾于其他不安的脑波,使α波自然成为“主旋律”。

我们可以通过俄罗斯科学院高级神经活动与神经生理学研究所的近期实验来作一番更具体的说明。他们发现,不同的音乐,比如古典音乐和摇滚乐对大脑活动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古典音乐使人变得更理性,摇滚乐则使人更容易激动。8位参与实验者被安排在声音绝缘的房间,先是听了10分钟的莫扎特的第20和21号作品,接着又听了10分钟滚石乐队的摇滚乐,实验结果表明,在低频区,古典音乐能使大脑的活动能力降低;在高频区大脑活动则大大加剧;在弱音和中等音量情况下,大脑的活动能力是最强的。

实验还发现,当被实验者停止听摇滚乐后,大脑中的上述变化仍然持续,仿佛眼睛的“视觉暂留”,但听古典音乐却没有这种明显的变化。而对于非音乐人士,音乐引起的变化则主要在右大脑,这更证明了大部分家长想通过孩子习练音乐加强右脑开发是很有道理的。但当一个人成为一名专业音乐人员时,音乐引起的变化更多地是在左脑。

音乐能改变人的大脑的平衡能力、智力状况,或者通过音乐达到安神的作用,这在西方几乎是一个共识。美国一位医学家曾统计了35名美国已故著名音乐指挥的年龄,他们的平均寿命为73.4岁,要高于美国男子的平均寿命5年。据德国、意大利等国家的调查也发现,经常听音乐的人比不听音乐的人寿命通常要长5-10年,还有,经常受着音乐滋养的人的心理年龄也要较一般人小得多,这也就是为什么那么多音乐家最后都是老顽童的主要原因。

音乐免疫力

音乐治疗法已经在很多国家盛行,音乐对放松身心、振作精神、诱发睡眠等,都很有实效。在生理上,音乐能引起呼吸、血压、心脏跳动以及血液流量的变化。有一些类型的音乐还能刺激身体释放一种内啡吠天然鸦片制剂,可达到松弛身心和舒缓疼痛的效果。

1972年,波兰政府根据几位病理学家和音乐学家的建议,设立了第一个“音乐治疗研究所”,此后,英、美、日等国也纷纷设立了专门的音乐治疗门诊。他们留下的临床记录以及更进一步研究都表明一个最基本的常识:当人体细胞的震动与外界节奏相协调时,人就有了舒畅的感觉。

音乐就是这种协调剂,不仅协调,还可以通过音乐,使人本身抵抗力增强,从而在更高水平上达到协调,这就叫做音乐的免疫力疗法。免疫力疗法本身的重

点也就是使身体的抵抗力增强,而不是对病原的攻击,所以,检测的办法是看病人全身状况的改善或者是血液中与免疫相关的球蛋白、细胞以及特殊的指针改变的状况。从吃出免疫、做出免疫到听出免疫,即使不为治病,也有预防或改善心境的作用,这些都是日渐普遍的养生疗法,后天的许多活动都可改变人的免疫力。

音乐能使人体免疫力增强,早在1992年密歇根州立大学的研究报告中就已证实,受试者在听了15分钟的音乐之后,血液中所含的第一类介白素从12%增加到14%,这种介白素是目前主动免疫疗法(直接用免疫药物)或被动免疫疗法(萃取病人身体物质,在体外形成免疫力再注射回去)的主要药物或指针,仅这个指数的改变,就可以确证音乐真的是具有免疫功能的,音乐免疫疗法也自此被广泛传播开来。

从各种报道中可以确知,许多免疫中心治疗癌症,或保守、安宁疗法的中心都纷纷把音乐治疗加入整组癌症治疗的菜单之一。在日本有个免疫治疗癌症的中心,每天病人接受口服或注射药物之后,又给病人听约五十分钟精选的音乐,测试结果表明,不但病人再接受治疗的勇气增加,而且心情也较原来轻松了许多。

国内的一些类似各种绝症病友协会、心理诊所也已在试用各种音乐,治疗的一些奇迹表明,已被宣判为绝症的人各项数据居然又重新开始接近正常人。试验还在不断进行,有人还侦测到在聆听音乐之后,人体可体松的浓度会下降,由于类固醇是人体紧急应变所需要的内分泌物质,在紧张压力的情况下会上升,所以听了音乐后,身体平静下来,就不需要分泌这么多应变物质,人体抵抗危病的能力也因此又加强了一点点。

以音乐做免疫相关的疾病治疗已被应用到多个领域,诸如气喘、类风湿关节炎、僵直性关节炎等等;当病人长期使用药物(多半是类固醇)产生了过多副作用以后,有许多病人自发地加入了听音乐的另类治疗,选取放松的音乐,每天固定在音乐中打坐、冥想,并同时进行康复锻炼。好些病人证实,他们精神变好、胃口转佳,一些副作用渐不明显,有些人甚至试图告别药物依赖了。

调试胃口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发现,放摇滚乐会使人们吃得快、吃得多,放古典音乐,特别是缓慢的弦乐曲,则一定会吃得少、吃得慢;快餐店应该放轻松、活泼、节奏比较快的音乐,以鼓励消费者赶快用餐,吃完后就立刻离开。所以餐厅要根据它们的菜式、客人族类甚至让顾客点唱,总之是放最合适的音乐。都市餐厅广泛运用音乐的模式,无一不是希望客人把对音乐的乐趣用来帮助用餐的情趣,甚至菜稍微差一点也不去注意了。

吃饭快慢当然会影响到消化,消化不好的临床表现有:胃肠不适、消化不良,除小部分是器官的原因之外,大部分我们称之为功能性消化障碍,包括习惯性的胀气、恶心或打嗝;或大肠敏感,经常会排气或跑厕所,更有人习惯性地便秘或

腹部胀痛,甚至引起食欲不佳。一个人如果三餐不定时,吃不定量,容易引起胃溃疡、胃酸过多。人可以刻意为自己的三餐营造最美好的条件,除了选择食物之外,用合适的音乐来放松自己、调整肠胃。音乐能治疗胃痛,音乐能治疗长久的消化不良,其实就是从听觉去影响迷走神经,让胃肠道的分泌更正常,然后在中枢神经上用以稳定焦躁的精神状态。这些在临床上都是治疗胃病乃至于胃溃疡的处方,对于没有潜在器官疾病的患者而言,应该是会有效果的,关键是贵在坚持。

这是台湾江汉声医师告诉我们的经验。他不但注意到了以音乐调适肠胃的一般原理,还对不同的音乐作品功能做出了更细致的功用梳理,如:莫扎特的小夜曲和嬉游曲,本来就是专为用餐和宴会所写的,而比较可口的音乐小品或室内乐,都可以在早餐中使人开启惺忪的睡眼,展开一天的生气和希望。“在仓促的午餐中也许要听听轻音乐或爵士音乐,而在大部分人最重视的晚餐,更可以依个人的喜好,做更细心的编排。餐前轻快的音乐就像餐前酒或前菜一样的开胃,如果是烛光晚餐,那么可能要情歌不断,餐后的华尔兹或许会让一对情侣兴致翩翩地起舞来做餐后的运动!”

音乐处方

减轻焦虑:《江南好》、《春风得意》、《啊,莫愁》、《蓝色的多瑙河》、《意大利协奏曲》、《塞上曲》、《春江花月夜》、《平沙落雁》、《仙女牧羊》、《小桃红》、《姑苏行》等。

催眠:《二泉映月》、《平湖秋月》、《良宵》、《烛影摇红》、《军港之夜》、《出水莲》、《春思》、《绿岛小夜曲》、《仲夏夜之梦》、《催眠曲》(莫扎特)、德布西《钢琴前奏曲》等。

解除忧郁:《喜洋洋》、《春天来了》、《悲痛圆舞曲》(西贝柳斯)、《第十四交响曲b小调》(莫扎特)、二胡独奏《光明行》、京胡独奏《夜深沉》、、盖希文《蓝色狂想曲组曲》、德布西的管弦乐组曲《海》等。

消除疲劳:《假日沙滩》、《锦上花》、《金水河》、《矫健的步伐》、《水上音乐》(海顿)、《彩云追月》、《牧童短笛》、《十五的月亮》、比才的《卡门》等。

增进食欲:《花好月圆》、《欢乐舞曲》、《快乐的罗嗦》、《嬉游曲》(莫扎特)、《餐桌音乐》(泰勒曼)。

减轻植物神经紊乱:莫扎特的《嬉游曲》、舒伯特的轻歌剧系列。

激发创新思维: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

增强自信心和斗志: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英雄》、海顿的《创世纪》、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悲怆》

另外,对于像便秘和头痛之类的神经性病症,音乐疗法也是很有效的:

便秘时:听莫扎特的《小步舞曲》、肖邦的《马祖卡舞曲》。

头痛时:听格什文的《一个美国人在巴黎》、贝多芬的《A大调抒情小乐曲》、巴赫的《F大调意大利协奏曲》、斯特劳斯的《蓝色的多瑙河》。

癔病患者:听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

神经衰弱患者:听比才的《卡门小组曲》、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

音乐四忌

1、空腹忌听进行曲

人在空腹时,饥饿感受很强烈,而进行曲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加上钢管齐奏的效果,人们听了受步步向前的驱使,会进一步加剧饥饿感。

2、吃饭忌听打击乐

打击乐一般节奏明朗、铿锵有力、音量很大,吃饭时欣赏,会导致人的心跳加快,情绪不安,从而影响食欲,有碍食物消化、

3、生气忌听摇滚乐

人在生气时,情绪易冲动,常有失态之举。若在怒气未消时听到疯狂而富有刺激性的摇滚乐,无疑会助长人的怒气。

4、睡前忌听交响乐

交响乐气势宏大,起伏跌宕,激荡人心。睡前听此类音乐,会令人精神亢奋,情绪激动,难以入睡。

边听音乐边看书效果好吗?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有的人喜欢边听音乐边看书,至于效果的好坏,就需要先从感觉的相互作用谈起了。

在清醒状态下,人们的各种感受器总是同时或相继接受各种不同的刺激,因而任何感受器的感受性都会因受到其他同时起作用的感受器的影响而发生变化。这就是感觉的相互作用。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是非常复杂的,但它们有一条基本的规律:即,某一种感受器受到微弱刺激,可以提高其他感受器的感受性;反之,某个感受器若受到强烈刺激,则其他感受器的感受性便会随之降低。例如,强烈的噪音可以引起对光的感受性的降低,而轻微的声音(如轻柔的音乐),则可以提高视觉的感受性。

不同感觉之间不仅可以相互影响,而且可以产生相互补偿。所谓感觉的补偿是指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丧失后而由其他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例如盲人虽然失去了视觉机能,但他们可以通过声音辨别地形和附近的建筑物等,可以通过触觉来阅读盲文,这对于正常人是不可能的,而且盲人的听觉记忆也变得特别发达,有的盲人听过几次长篇评书后,就能够把它背诵下来,这对于正常人来说也是困难的,因为常人大多数属于视觉记忆型;聋哑人能够“以耳代目”,学会手势语言,甚至学会说话等等。

各感觉之间之所以能够相互补偿,是因为各种刺激的能量是可以相互转换的,视觉所接受的光能可以转化为其他感觉可以接受的电能和机械能等。并且,各种感觉系统的机能都可以通过练习而得到提高。这样,一种甚至几种感觉机能的丧失,就可以由其他经常得到练习的,感受性提高了的感觉系统来加以弥补。

显然,根据不同感觉相互作用的规律,我们可以推知在看书的时候,声音很小的轻音乐可以提高视觉的感受性,从而能够提高看书的效果;但声音很大时,就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力,降低视觉的感受性,反而影响看书的效果。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声音大小的程度很难把握,所以通常情况下,我们并不提倡边听音乐边看书。当然,看书的效果最终主要还是取决于个人意志努力的程度。个人意志坚强的,注意力一贯比较集中的人,不妨试试边听音乐边看书的效果,如果感到好,自然可以坚持,如果感到不好,就应当尽快放弃。

音乐治疗学

音乐治疗学的定义

尽管音乐治疗组织都有自己的关于音乐治疗的定义, 但是目前最为权威的定义应属美国著名音乐治疗学家,前美国音乐治疗协会主席,Temple大学教授K. Bruscia 在他的《音乐治疗定义》一书中所做的定义:“音乐治疗是一个系统的干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治疗师利用音乐体验的各种形式,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作为治疗的动力的治疗关系来帮助被帮助者达到健康的目的。”

该定义强调了(1)音乐治疗是一个科学的系统治疗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包括了各种不同方法和流派理论的应用,而不是像有些人误解的那样,以为音乐治疗只是一种简单的疗法。(2)音乐治疗运用一切与音乐有关的活动形式作为手段,如听、唱、器乐演奏、音乐创作、歌词创作、即兴演奏、舞蹈、美术等等各种活动,而不是有些人认为的那样,以为音乐治疗只是听听音乐,放松放松。(3)音

乐治疗过程必须包括有音乐、被治疗者、和经过专门训练的音乐治疗师这三个因素。缺少任何一个因素都不能称其为音乐治疗。没有音乐参与的治疗过程不是音乐治疗,因为在音乐治疗中,音乐是一个基本的因素,音乐治疗正是通过音乐的人际/社会作用、生理/物理作用和心理/情绪作用来达到治疗的目的。当然,没有被治疗者作为治疗的接收者的任何过程也不是音乐治疗。更重要的是,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音乐治疗师介入的任何活动也不能称其为音乐治疗。有些人在商店里买一些所谓的“音乐治疗录音带”回家聆听的做法也许对身心有一些的放松作用,但这不能称其为音乐治疗,因为这里没有音乐治疗师的介入,也就没有治疗师与患者的治疗关系这一关键的动力的因素的存在。

音乐治疗的基本理论

在音乐治疗的临床中使用大量不同的方法技术和程序。在音乐治疗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各种理论派别直接与各种不同的心理学理论流派紧密相连,其繁多的方法技术或途径也都是基于这些不同的心理学流派的理论之上的。此外, 一些音乐治疗家由于自己在音乐上的特长和治疗上的特点也形成了音乐治疗上的独特流派。

美国音乐治疗之父Gaston指出:“音乐是人类的感觉,这不仅仅因为人类创造了它,还因为人类创造了与它的关系。音乐是一个人类必不可少和有效的功能,它在几千年中影响着人类的行为和自身条件。”美国著名医学科学家Thoms也指出:“对创造音乐的需要和对聆听音乐的需要是人类的共同需要,这就像语言一样,是人类生理能力的突出特点。”我们知道,音乐现象可以从无论是原始的还是现代文明的所有的文化中看到,因此我们可以推论,音乐行为作为人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对人的生存本身具有某种重要意义。

不同的音乐可以对人的生理产生不同的反应,如心率和脉搏的速度、血压、皮肤电位反应、肌肉电位和运动反应、内分泌和体内生化物质(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内啡肽、免疫球蛋白)以及脑电波等等。音乐的节奏可以明显地影响人的行为节奏和生理节奏,例如呼吸速度、运动速度节奏、心率。另外,不同的音乐可以引起各种非常不同的情绪反应。同时音乐也是一种独特的交流形式,虽然一首歌的歌词可以传达一些具体的信息,但是对于音乐而言,最重要的交流意义是非语言的。Gaston指出:“音乐的力量和价值正在于它的非语言的内涵。”音乐的这一交流特点对于临床治疗来说是关键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当语言的努力归于失败时,音乐可以帮助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而这一关系正是治疗成功的基本动力。另外,由于音乐是一种存在于时间里和由物理结构(空气分子的震动)形成的一种现实存在。这一现实存在是可以被听到、感到、测量到、和用图表和符号代表出来的,因此音乐可以成为一个有效的媒介来帮助那些从现实和社会中退缩出来的病人从新回到现实世界中,建立起与外部现实世界的联系。

音乐欣赏与心理调节

紧张的工作和生活之余,学会欣赏音乐并在气氛中调节自己的心态,不仅是舒缓工作压力的有效渠道,也是我们轻松生活的休闲之道。当琐事缠身,心情处于烦躁不安时,抽时间听一听这样的音乐,可以使人宁静,心深而有理性,是我们健全自身人格、优化情绪的一剂良方,条件是要安静去听。

《沉思》是法国歌剧作家马期涅于1894年为歌剧《泰伊思》第二幕第一、二场景之间创作的间奏曲。音乐所表现的是祈以安慰和一种解脱,在公元四世纪的埃及亚历山大城,名妓泰伊思在享尽人世间的酒宴酒会的狂欢后,想祈寻一种安慰,远离尘世,作品体现出了浓厚的宗教色彩,听后有如卸重负的感觉。

而美国近代作曲家格罗菲的交响乐《大峡谷》,营造出一种充满生机勃勃般的诗意,听一听此类的音乐作品,会有寻觅知音后倾述之快感。《大峡谷》是由5段附有小标题的乐曲组成:

第一乐章《日出》定音鼓的滚奏表现出黎明前太阳的苏醒后生机勃勃的情景。

第二乐章《沙漠》在太阳的直射下,空气蒸腾、光泽的变幻和彩虹的映衬,使大峡谷南面的赤色沙漠呈现出五光十色的景象。

第三乐章《羊肠小道》在岩壁帝的盘山小径上,每天游人如织,乐由采用小提琴音色再现出驴子的叫唤,爵士乐风格的乐队音型加上萨克管的滑奏,如同是驴蹄声声。在西部牛仔歌调的牵动下,驴叫、鸟叫连成一片,听来好不热闹。

第四乐章《日落》圆号三连音与长间的悠悠回声,仿佛是牧歌在威风中舒展它的旋律,薄暮时分,教堂的晚钟隐约可闻,这无疑是一一天中最温馨的时刻。

第五乐章《暴风雨》乐队所营造的沉闷空气以及随之袭来的狂风暴雨,把全曲推向了紧张激烈的发展高潮。然而,经过暴风雨洗礼的大峡谷,却显得格外的清新壮美。

背景音乐与心理学

按照心理声学理论的畅想,现代广播技术正朝着更深远的方向发展。令人惊讶的是,“心理声学”这一科学的前沿用语渐渐地被广播所融入,并像一颗闪烁的新星闪闪发光。

从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70年代,声频的高标准仍设定在高保真、大动态和平直的频率响应上。70年代以后人们才敏锐地发现分轨录音的优越。由于流行音乐的盛行,在节目制作过程中同期录音的缺点暴露无疑,因此在节目制作时逐渐采用分轨录音的方法,并用声频周边设备对声音加以美化。加工后的声音不但悦耳、并且给人以新鲜之感,此时分轨录制变成无争的事实。

在长期实践中,许多声频工作者和音乐爱好者均发现频率响应的平坦为非音乐、平淡无味和没有活力的,而4kHz频率稍加改变即可赋于音乐以活力。

研究者得出结论:“声音的响度是人耳听觉对声音大小的感受,它由声波的振幅所决定,当频率不同时,响度也不相同。3400Hz频率附近的声音听起来比较响亮。不同频率发出的声音有着不同响度的增长率。音调由基波的频率所决定。音色则取决于谐波的结构,而声的谐波结构则以数目、强度、分布和分量等相位关系来表示,这就是声学里所讲的声音的三要素。”

心理声学表明,人们对声音的感受以及欣赏程度有一个从初级向高级、从感性到理性的发展过程。聆听者在感知音响效果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声音的外层形象和内在形象。表层给听者以刺激,内在则给听者以情感,这就是心理声学的内涵。

心理声学理论揭示了这样的奥秘:人类对于声音的细节和明亮感受依赖于声音的高次谐波……

1973年美国科学家汉姆又提出了音乐的二次谐波比基波高八度时听起来不但没有不和谐感,反而使音色更丰富。因此,当采用非平坦的频率响应和心理声学处理时,可在听者的内心创造一种氛围。他的这一发现为心理声学在节目制作中的实际应用打下了优笔。

节目制作人和声学爱好者均知,当电子管功率放大器产生低次偶次谐波时,失真带来的是音色的醇美,而晶体管放大器的硬失真产生的是奇次谐波,声音却发干发硬。

经过长期实践,声学工作者们发现,16Hz~60Hz频段能给音乐以力度;提升60Hz~250Hz能够使音乐丰满;250Hz~2kHz能赋予音色号角般的色彩;2kHz~4kHz人耳的灵敏度最好;4kHz~6kHz为清晰、明亮和主观感受的频段;5kHz稍加衰减定会使声音产生距离感和透明感;6kHz~20kHz则控制着声音的明亮与清晰,若稍加调整即可产生轻松、清脆和光泽感。

因此,通过上述分析,足证谐波成分对音质的影响。从理论上也证实了频率的改变会引起听觉的差异。

节目制作者深知,播音人员的平均频谱各峰的位置、相位、强度及峰的数目均与本人语言音色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如果平均频谱峰的数目多,各峰的位置

排列有序,那么这个人的声音就悦耳、醇美。

对于歌者,不同的发声技巧决定着不同的谐波数量。倘若在演唱中积极调动各种共鸣,那么歌中的谐波成分会让歌声更加感人,歌中的音色会使聆听者更加陶醉。

心理声学的应用

美国人C.Aknpple依据“心理声学二次谐波比一个基波高一个八度可给声音增加力度”的理论,研究设计出心理效应的听觉激励器。这种激励器的功能就在于它能把那些失去的低幅度的高次谐波成分还原,并能让被重放的声音更明亮、更清晰。

例如,一种音乐的声音,其音色特征取决于最低的几个谐波的强度。当一个较低的谐波成分占优势时,就能减弱另一个占优势谐波的影响,使其本身谐波特征被突出与显露,从而它便成为决定该乐器音色的主要因素

从一些文章中不难发现,三次谐波产生的声音比较沉闷。强三次谐波和五次谐波混合在一起会给人一种金属质感的声音。一个强二次谐波和一个强三次谐波的结合能打破节目的沉闷,若再加入四次谐波、五次谐波其声音的效果就会象开口喇叭所发出的声音……

经过以上分析,可得出这样的结论:各谐波成分的变化决定着声音的音色,而听觉激励器的功能正是根据谐波的变化这一特点从而改变了声音的质量。

听觉激励器分为驱动电平调整、频率调谐和混音调整三个部分。

驱动电平调整控制着输入端增强线路的输入电平,并配有三色发光二极管做电平显示。由于驱动电平控制与频率调谐的配合,较好地设定了驱动电平的最佳位置。

频率调谐的选通系二次谐波的选通。不同种类的乐器要选择不同的谐波频率,这要视节目的具体要求而设定。用面板上的对比键,可反复对比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的差别。

混音音量调整可调整主信号和谐波信号的混合比例。配比的依据、节目的亮度和输出端的多少视效果而定。

心理效应激励器的实际应用,使困扰人们已久的难题终于得到解决。例如要翻录一张30年代的旧唱片,其唱片的噪声和失真都相当严重,且频率响应窄,要获得优美的声音十分困难。由于那个时代的唱片是无源的,而且都是手摇号简式唱机。为了使音响尽可能响些,唱片的频率在1kHz相当突出。为了恢复原唱本色,若将原版中高频失真较多和噪声能量集中的频段切除,得到的声音会因高频的切除和中频的衰减而变闷。若用激励器取原版唱片中信噪比最好的1kHz这一段信号发生柔和并把明亮的纯偶次谐波泛音混合进去以后,其声音就变得栩栩

如生,仿佛聆听者亲临现场那样的真实。这就是“原音的重现”。

在声频领域,心理声学无时无刻都在广播节目效果中展现,并证实了人类对声音细节和明亮程度的感受依赖于高次谐波的正确。同时,心理声学在广播中的实际应用,必将演绎出广播的新概念。

音乐试题及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教师文化考试试卷 (音乐专业知识)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又名《义勇军进行曲》,是作 曲, 填词。 2.歌曲的演唱形式可以分为、、等形式。 3.中国的民歌体裁可分为、、。 4.国宝京剧分为、、、、四个行当。 5. 是蒙古族最具有代表性的乐器之一,因琴杆上雕有马头而得名,已有近九百年历史。 6.X—是分音符,唱拍。 7.《黄河大合淐》是人民音乐家作曲的。 8.在音乐中标有“⌒”记号叫。 9.记在乐谱开头表示拍子的记号如2/4拍叫做。 10.在歌曲中,一般来说,大调式比较,小调式比较。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在音乐中标有“▼”的记号叫() A连音记号 B顿音记号 C反复记号 D换气记号 2.下列哪首歌曲是新疆歌曲() A《拉萨谣》 B《天堂》 C《在葡萄架下》 D《望月》

3.下列不属于黄梅戏的是() A《花木兰》 B《天仙配》 C《女驸马》 D《牛郎织女》4.记有高音谱号的谱表叫() A高音谱号 B高音谱表 C低言谱号 D低音谱表 5.《渔舟唱晚》是()独奏曲 A笛子 B唢呐 C二胡 D古筝 6.将原型旋律移至另一高度上重复称为() A反复 B模进 C跳进 D级进 7.《蓝色多瑙河》属于下列哪种合唱() A男声合唱 B女声合唱 C童声合唱 D混声四部合唱 8.你认为最适合于表现《长城谣》一曲思想感情的速度是()A快 B中速 C稍慢 D慢 9《土耳其进行曲》是下列哪位大师的作品() A卡门 B莫扎特 C柴可夫斯基 D施特劳斯 10.下列哪首钢琴曲不是贝多芬的() A《欢乐颂》 B《致爱丽丝》 C《月光》 D《四小天鹅舞曲》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 1.在歌曲进行中,歌声暂时停顿,由器乐演奏的音乐片段称为前奏。() 2.长笛是木管乐器,唢呐是吹管乐器() 3.昆剧又称河南梆子,主要流行于以河南省为中心的黄河中游地区。()

浅谈音乐心理学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影响

浅谈音乐心理学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影响音乐本身涵盖了众多的表现方式,而音乐活动是与人本身的生存、生活、发展相联系的,任何一种音乐形式都与人的活动息息相关、无法分割。人的行为是受到意识控制的,也就是说,这种行为都与人的心理活动密切相关。因此讨论音乐活动行为与心理学的关系便成为我们了解音乐为什么会占据人类生活重要部分的原因,我们为什么需要音乐,处在音乐中的人会有怎样的表现以及我们如何更好的去表现音乐作品。 要了解人的意识行为或者是心理活动,目前最为完善的莫过于心理学的知识,而音乐心理学的建立为我们了解音乐行为有了更科学的知识体系。根据(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中关于音乐心理学的定义,音乐心理学属于心理学的范畴,所研究的对象包括从初始一直到高度发展的所有音乐行为的研究。它的研究方法以实验心理学的方法为主,并且广泛地吸取其他学科(包括临床的和神经病学的)中与之相关的各种研究成果。基本的音乐心理学涉及音乐的历史发展过程,人类的认识力的发展过程与复杂的音乐情绪反应,音乐技巧的训练过程,音乐个性的多样化及音乐的展现过程,音乐在人的生理或心理疾病的治疗中的作用,大众音乐的社会心理。而在国内的研究论文中,周立的(音乐心理学发展概观》对音乐心理学的定义为:音乐心理学(PsychologyofMusic)是介于音乐学与心理学之间的一门学科,它采用心理学的方法和理论,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人类的各种音乐活动。作为一种基础性较强的理论,音乐心理学对音乐学中的其它分支—音乐史、音乐美学、音乐社会学、民族音乐学、音乐教育学以及音乐技能训练等理论的研究,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些纯理论的表述使我们对于音乐心理学的概念有了大致的认识,而在实际的运用中音乐心理学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与音乐学以往的研究方法有着较大的区别,音乐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是偏向于自然科学的方向的,也就是说其研究方法更为客观精确受主观意识的影响较弱对于音乐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张前表述为:由于实验科学主要是把意识分解为若干构成要素进行研究,它虽然在比较单纯的心理现象的观测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掌握人类内心世界的复杂的高级状态的工作方面却难以取得成功,因此这一时期的音乐心理学研究仍以科学实验为基础的同时,又以社会调查、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分析等方法结合起来。同时特别强调把音乐作为一种精神现象的完整运动形态进行综合性的研究。综合起来,20世纪上半叶的音乐心理学研究课题,涉及以下五个基本方面:一,以音乐音响学与生理心理学的研究为基础,把音乐的基本要素与人的听觉感受对应起来加以实验和研究;二,从审美的需要出发,对音乐欣赏心理的研究;三,从对音乐欣赏心理的研究,发展到对音乐创作心理的进行研究;四,关于音乐表演的心理学方面的

音乐心理学

音乐心理学 psychology of music 用心理学的方法及理论研究音乐与人的各种心理现象的相互关系,并找出其规律的科学。它与心理学及音乐学有关,并涉及声学、生理学、美学、社会学等学科,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有许多空白领域尚待进一步探索。 编辑本段概述 现代音乐心理学的开始则应归功于19世纪中叶的实验心理学流派的努力,他们最初致力于研究音响与 音乐心理学 感觉之间的关系。例如德国心理学家H.黑尔姆霍尔茨(1821~1894)通过调查及系统观察法研究了乐音与感觉的问题。G.T.费希纳(1801~1887)建立了心理物理学方法,进行了大量音响强度与感觉反应的试验,在此基础上建立了16条心理-物理的有关法则。W.冯特(1832~1920)通过自我观察及内省的方法对视觉、听觉的生理及心理方面进行了研究。E.马赫(1838~1916)分析了感觉与表象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时间及音乐节奏要素的感知。 C.施通普夫研究了人们感觉的差异性,并探讨了协和与不协和的问题。这个阶段中所研究的内容以音响心理学为主,音乐心理学只占其中一小部分。 20世纪初,音乐心理学才逐步分离出来,着重研究音乐与心理的关系。如C.西肖尔提出了如何测验音乐才能的问题,E.库特研究了音乐创造的心理过程与曲式之间的关系等。随着现代心理学派的出现,也产生了构造派、机能派、格式塔派、精神分析派的各种观点。50年代以后,信息论、控制论和人工智能学的出现,又为音乐心理学增添新的内容,使它从研究声音的属性、音乐才能、音乐天资等问题进入到音乐的感知、认识过程及其本质的探讨,并更多地利用科学仪器对心理活动作出进一步的分析。 截至目前为止,音乐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方面大致如下:音乐对心理的刺激及其效果、音乐感、音乐记忆、音乐与感情的关系、音乐才能的定义及分类、音乐才能的测定、音乐创造及表演的心理过程、音乐天资的遗传、音乐对社会心理的影响、音乐对疾病的作用等等,并已出现了更专门的分工,如音乐社会心理学、音乐教育心理学、音乐治疗学等。音响心理学研究音响与心理的关系。它是音乐心理学的前身,目前它们之间也颇难划清

音乐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doc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4分) 1、音乐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审美体验价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交 往价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 2、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体现在情感态度价值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层面。 3、从民歌的体裁形式来讲,主要有:号子、山歌、小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 4、音乐的基本要素包括节奏、旋律、节拍、曲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等。 5、黄自是我国近代具有民主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的音乐家之一,他在从事教育工作的 同时还创作了许多作品,如清唱剧《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现代京剧《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场杨子荣 在“深山问苦”中,猎户女儿常宝的一个唱段。 7、是属于大合唱性质的一种多乐章的大型声乐套曲,其特点基本上与大合唱相同。 8、《________________》是我国著名板胡演奏家刘明源写作的一首民乐小品,全曲为三 段式结构,取材于《卖膏药》、《碾糕面》两个主题。 9、贺绿汀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主要作品有《游击队歌》、《嘉陵江上》等,其中作品《____________》在1934年亚历山大?齐尔品举办的“征求中国风味的钢琴曲”评 选中获一等奖。 10、咏叹调《今夜无人入睡》是选自写的歌剧《》,这部歌剧描写了一个发 生在中国元朝都城北京的故事。 11、咏叙调是融咏叹调与宣叙调为一体,篇幅不大,与小咏叹调相似的____________ 曲。 12、____________一生写有一百多首交响曲,号称“交响曲之王”。 13、《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是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于1867年创作的,为典型的____________结构,由序曲、五个圆舞曲和尾声构成。 14、《____________________》是俄国作曲家穆索尔斯基1874年为其突然早逝的朋友, 建筑家、美术家维克托?哈特曼的遗作展览会中的十幅画而创作的钢琴组曲。 15、1817年至1823年,贝多芬创作了《第九交响乐》。乐曲共分为四个乐章。《》是该作品的第四乐章。 16、《码头工人歌》作于1934年,是田汉与聂耳两人合作的舞台剧《____________________》中的一首歌曲。 17、《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朱践耳1952年为大型纪录片《伟大的土地改革》而写 作的一首插曲,后改编为民族管弦乐曲。 18、优秀的琵琶古曲《阳春白雪》是由民间曲牌《》发展而成。它以清新、快捷的旋律 和节奏,描绘了冬去春来、万物生辉的初春景象。 19、钢琴曲《》,是法国印象派作曲家创作的《贝加玛斯卡组曲》中的第二首。 20、海顿在1791年第一次访问英国伦敦时创作了《第九十四()交响曲》。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 1、下列哪些方法可将音程扩大?()

浅析音乐欣赏的情感体验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报告) 题目:浅析音乐欣赏的情感体验 系(院) 公共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 学号1428060116 学生姓名刘学青 指导教师汪长礼职称讲师 指导教师朱豹职称工程师 2017 年05 月15日

浅析小学生音乐欣赏中的情感体验 摘要 音乐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依。音乐是一门艺术,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音乐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非常有意义的,因此学会欣赏音乐也是非常重要的。音乐欣赏已成为我国小学生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音乐欣赏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审美技能,还能陶冶小学生们的情操。本文通过对音乐欣赏中的情感体验的研究,旨在提高小学生的欣赏能力与水平,从一开始的对曲调歌词等的赏析,到整个歌曲的意境的赏析,进一步引导小学生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达到情感的共鸣,并从中得出自己的人生感悟,并旨在为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做出自己一份贡献。 关键词:音乐欣赏;情感;体验;小学生;教育

An Analysis of the Emotional Experience in the Music Appreciation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Abstract Music exists in all aspects of life, it is closely related to our daily life. Music is an art, art comes from life but higher than life. Music is very meaningful in our lives, so learning to listen to music is also very important. Music appreci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college students music education. The process of listening to music is the pursuit of the process of beauty, in the process of college students can experience the emotional resonance, get the psychological art to meet, and can cultivate the students' sentiments.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emotional experience in music appreciation, this paper aims to improve the appreciation ability and level of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beginning to the lyrics of the lyrics and other appreciation to the mood of the whole song appreciation, and further guide students in the process of music appreciation To achieve the emotional resonance, and come from their own life insights, and aims to China's music education to make their own contribution. Keywords: music appreciation; emotion; experienc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education

大学公共心理学重点知识总汇

简答论述 一、心理学人性观对当代教育的启示。P41 1、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丰富多彩的。 2、每个人都是自主选择的。 3、每个人都是情感动物。 4、每个人都是又潜能的。 5、每个人都是发展着的。 6、每个人都具有创造性。 二、儿童注意发展的一般趋势。P54 儿童注意发展的一般趋势是:注意的有意性不断增强,注意品质不断发展。 1、有意注意逐渐占主导地位 2、注意品质不断发展 三、儿童观察的发展趋势,感知觉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P59 儿童观察的发展总趋势是: 1.有意性不断增强。 2.精确性不断提高。 3.概括性逐渐增强。 感知规律再教学中的应用 1.根据感知的强度规律,作用于感官的刺激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引起清晰地 感知觉。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无论是板书、挂图、实物模型的大小,还是教 师讲课声音的高低,都必须适当,以便使全体同学都能看得清,听得明。 2.根据知觉的整体性,时空上接近和相似的刺激易于构成一个整体为人们所感 知。因此,教学内容应分节分段,教师讲课应该有间隔和停顿,教师板书应注 意空间布局和排列顺序。 3.根据知觉的选择性,对象与背景间的差距越大,越容易被感知。 4.根据直觉的理解性,言语指导在理解知觉对象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使人们 的感知更加迅速、完整和准确。 5.根据感知的协同律,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感知,常常是通过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 实现的。 6.根据感知的活动律,活动的对象较之静止的对象更容易被感知。 四、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P66 1.善于识记,增进记忆。 (1)直观形象法 (2)分类记忆法 (3)谐音记忆法 (4)歌诀记忆法 (5)联想记忆法 2、科学复习,克服遗忘。 (1)及时复习。 (2)分散复习 (3)复习多样化 (4)适当过度复习 五、皮亚杰的思维发展阶段。P71

音乐试题及答案

2014级继续教育音乐试题及答案(来源百度,仅供参考) 特别提示: 1、请把试卷结尾处的答题卡下载到本地计算机上。 2、把答案填写到答题卡对应的题号下,答题卡必须以附件的形式上交。否则,视为无效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音乐本位原则就是指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药自始至终将音乐置于音乐教育的中心位置,这就是一个最重要 的基本音乐教学原则。 A、正确 B、错误 2、在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中,应该着重学生对音乐本身的理解与分析,让她们尽可能的掌握多的音乐基础知 识。 A、正确 B、错误 3、演示法就是音乐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实际音响、示范等操作方法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

A、正确 B、错误 4、练习的效果受到重复的次数、练习类型的影响。 A、正确 B、错误 5、歌唱模块就是供准备考音乐专业的学生学习专业歌唱技巧准备的。 A、正确 B、错误 6、在对学生创作作品修改中,主要要注意乐理知识的应用问题。 A、正确 B、错误 7、在歌曲创作中,原则就是尽量不倒字。倒字指的就是汉字的声调与旋律的音调不统一。 A、正确 B、错误 8、终身学习理念,就是 1965 年时任联合国成人教育局局长的法国著名教育家保罗·郎格朗首先提出的。 A、正确 B、错误 9、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关键在同学。 A、正确 B、错误 10、柯达伊的主要教育思想中包含身体就是最好的乐器这一条。 A、正确 B、错误 11、歌剧《白毛女》运用民歌素材塑造人物形象,喜儿的主题音乐就是河北民歌《小白菜》发展而来的。 A、正确 B、错误 12、美国教育家凯洛夫的主要教学思想就是强调以学生、实验、在做中学位中心的现代教学思想流派。 A、正确 B、错误 13、音乐的基本要素就是指音乐的节奏、节拍、调式、旋律等。 A、正确 B、错误 14、短、快的声音节奏会让人产生大、重、兴奋、急躁、激动等联觉。 A、正确 B、错误 15、动画导入指的就是利用动画、多媒体等形式导入新课,优点就是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A、正确 B、错误 16、课的类型可以分成单一课与综合课两种。 A、正确 B、错误 17、体态律动教学方法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人体随着音乐做各种有规律的协调的动作。A、正确 B、错

音乐与心理健康

音乐与心理健康 根据音乐舒缓、激烈、忧郁、高昂的不同特点,组成各种配方,对不同的心理症状进行治疗。音乐走进健康人的心灵,带来的是心灵的丰富,而对于有心理障碍的人来说,音乐给他们带来的是心灵的修复。 音乐治疗的起源: 说起音乐治疗,在中国还比较新鲜,但在美国已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学科了。用音乐治病的历史,从人类文明诞生的第一天就已经存在了。过去很多宗教仪式,包括原始部落很多舞蹈和音乐仪式,虽然如今可能被看作迷信,但在当时确实具有很多神奇的效果。 真正说到学科建立应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普遍在大学里建立了这个学科。二战中,美国士兵很不习惯东南亚的气候,当时战争进行得很残酷,生活条件、医疗条件都非常差,据记载,有一个野战医院满地躺的全是伤兵,由于缺医少药,加上天气炎热,蚊叮虫咬,手术感染率非常高,死亡率也很高,战士们一片叫骂声。为了使伤兵的情绪有所改善,有个医生拿了一个留声机,放一些大家喜爱的美国流行音乐。伤病员们听到音乐,很快情绪就平静下来。有趣的是,后来这位医生发现,伤员感染率、死亡率大大下降了,而且外科手术愈合期明显缩短。于是他将这一现象报告给国防部,美国国防部马上给各个野战医院配备了留声机。 为什么听音乐有这么好的效果? 初始的研究发现,人在听音乐的时候心率减慢,后来用更先进的仪器观察,发现听音乐使人的肌肉放松了。更深一步研究发现,人的内分泌发生了变化,肾上腺素的分泌明显下降,脑垂体会分泌出一种物质“内腓肽”,类似于吗啡。而人们在心情愉悦、欢欣状态时血液中内腓肽的含量一定是升高的,也就是说音乐能在机理上给人心情上愉悦的感觉。毒品实际上是类内腓肽的一种东西,当外援性的内腓肽进入血液以后,脑垂体本身的内腓肽分泌量就会下降,如果越来越多地依靠外援,最后脑垂体可能就不分泌了。这时候,你就浑身难受、四肢无力。而音乐在机理上能刺激人的脑垂体,促进人的放松、内稳。 后来,一些医院雇用音乐家到病房给病人演奏,发展各种各样的音乐活动,包括放音乐聆听、一同合唱、跳舞、演奏等等。音乐家的介入使这一学科发生了质变,音乐治疗就渐渐成熟了。音乐不再是一种单独地被听,而是要病人主动地介入。 让纯粹的音乐家来医院做这些事是不够的,于是,美国的堪萨斯州大学等几个大学开始设立了这个专业,到现在已经发展六十多年、有八十多所大学设立了这一专业,包括本科、硕士、博士。由于它受到心理学各种流派的影响,又涉及到音乐的不同风格,所以,音乐治疗的流派是非常多的。 (在美国,音乐治疗的使用面非常广。首先,是运用在精神病院;还有一个比较大的领域就是儿童,比如说弱智儿童、孤独症儿童、学习障碍儿童,还有社会行为障碍儿童。对于弱智儿童,你用正常的教育方式是不行的,然而他在快乐的音乐中去学习,效果会非常好,说白了就是寓教于乐,因为绝大多数儿童都非常喜欢音乐。孤独症儿,也就是常说的自闭症儿,他的最大特点就是不愿意与别人交流。患这种病的人情感淡漠,和家人甚至母亲都没有亲情的联系;此外就是语言发展障碍,不爱说话或者说话也是无目的的,可能嘴里不断地背电视上的广告词,语言只是他用发音对自我的一种刺激。用音乐的手段交流,这些儿童变得易于沟通,让儿童和音乐治疗师逐渐建立良性的联系,然后再把这种联系泛化到和父母建立亲情,是一个很自然的转化过程,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通过音乐活动让他来学习表达,包括通过唱歌来学习语言。

音乐试题及答案

2014级继续教育音乐试题及答案(来源百度,仅供参考) 特别提示: 1、请把试卷结尾处的答题卡下载到本地计算机上。 2、把答案填写到答题卡对应的题号下,答题卡必须以附件的形式上交。否则,视为无效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音乐本位原则是指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药自始至终将音乐置于音乐教育的中心位置,这是一个最重要的基 本音乐教学原则。 A、正确 B、错误 2.在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中,应该着重学生对音乐本身的理解和分析,让他们尽可能的掌握多的音乐基础 知识。 A、正确 B、错误 3.演示法是音乐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实际音响、示范等操作方法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

A、正确 B、错误 4.练习的效果受到重复的次数、练习类型的影响。 A、正确 B、错误 5.歌唱模块是供准备考音乐专业的学生学习专业歌唱技巧准备的。 A、正确 B、错误 6.在对学生创作作品修改中,主要要注意乐理知识的应用问题。 A、正确 B、错误 7. 在歌曲创作中,原则是尽量不倒字。倒字指的是汉字的声调和旋律的音调不统一。 A、正确 B、错误 8. 终身学习理念,是 1965 年时任联合国成人教育局局长的法国著名教育家保罗·郎格朗首先提出的。 A、正确 B、错误 9. 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关键在同学。 A、正确 B、错误 10、柯达伊的主要教育思想中包含身体是最好的乐器这一条。 A、正确 B、错误 11、歌剧《白毛女》运用民歌素材塑造人物形象,喜儿的主题音乐是河北民歌《小白菜》发展而来的。 A、正确 B、错误 12、美国教育家凯洛夫的主要教学思想是强调以学生、实验、在做中学位中心的现代教学思想流派。 A、正确 B、错误 13、音乐的基本要素是指音乐的节奏、节拍、调式、旋律等。 A、正确 B、错误 14、短、快的声音节奏会让人产生大、重、兴奋、急躁、激动等联觉。 A、正确 B、错误 15、动画导入指的是利用动画、多媒体等形式导入新课,优点是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A、正确 B、错误 16、课的类型可以分成单一课和综合课两种。 A、正确 B、错误 17、体态律动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人体随着音乐做各种有规律的协调的动作。A、正确 B、错

解读积极心理学及其对幸福的阐释

解读积极心理学及其对幸福的阐释 我国正处在深化改革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再加上不平衡的利益分配,极容易产生剧烈的社会心理变化,人们的幸福感不再跟随经济的增长而增长,反而出现逆行下降,这种现象被称为幸福悖论。建设幸福中国和让人民幸福已经成了中国解决温饱之后的重要目标,幸福感一词逐渐进入我国公众的视野。 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 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和心理学自身的发展息息相关。自1879 年心理学独立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其主要承载了三个使命: 预防及治疗精神疾病、充实人类的生活和培育天才儿童。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面对战争带来的心理创伤,心理学家把研究的中心放在了通过深入研究心理问题以找到缓解或治愈的方法上。这种以医生治疗病人身体疾病的模式来对待人的心理问题的做法,使得心理学变成了类似于病理学性质的学科。在这一阶段心理学研究仅仅关注于消极的心理问题,缺少对人类积极思想情绪的探究,同时也导致对其他两个使命的研究停滞不前。在《为什么需要积极心理学》中,对该现象进行了描述: 由于社会公众及心理学家对积极因素缺乏重视,同时他们固有的消极、病态的观念,导致心理学家对心理学如何促进社会健康发展了解太少。然而事实上,对人性积极面的关注更有助于积极面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积极心理学应运而生。 积极心理学基本理论的最初萌芽是积极心理学之父塞里格曼在自家

后院与五岁的女儿除野草时产生的。当时他的女儿顽皮地将种子抛向空中,影响了塞里格曼除草,于是他骂了女儿几句。年幼的女儿跑到爸爸身边,说: 爸爸,在我三岁到五岁的时候,我特别爱发牢骚,时常抱怨这个不顺心,那个不好,但是五岁以后,我决定不发牢骚了,那是我做过的最困难的决定,因为时常还是会忍不住想要抱怨。但是爸爸,我觉得,既然我可以不再像以前那样爱发牢骚,你也可以不再总发脾气。此时,塞里格曼茅塞顿开,他发现女儿身上聚集着积极能量,她在积极发扬自己的优秀品质,促使她变成一个积极乐观的孩子。从这一天开始,塞里格曼决定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让自己保持积极的情绪。从此,他开始了对积极心理的研究,并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公式: 总幸福指数= 快乐+ 参与+ 意图。塞里格曼和Csikzentmihalyi 于2000年1月发表了论文《积极心理学导论》,自此,积极心理学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形成了。 二、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积极心理学,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它将研究重点放在了人自身的积极因素方面,主张心理学家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作出新的解读。其核心思想在于突出人与生俱来的积极因素,强调的是人类以美德为出发点,用积极、正面的心态对人的心理状态进行平衡,进而激发人自身的优秀品质和美德,发挥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来帮助社会和其他人,从而获得幸福的生活。目前,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

浅析音乐欣赏的心理过程(一)

浅析音乐欣赏的心理过程(一) 内容摘要:文章试图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欣赏音乐时人们的心理活动、心理感受以及欣赏经验的积淀、获取与升华,从而形成自己的艺术审美标准和判断理解,产生欣赏愉悦的心理过程。 关键词:音乐欣赏欣赏经验心理结构判断理解 当你在欣赏音乐时,你对欣赏的对象是什么样的感受、体会和态度?你可能会表现出漫不经心和无所谓,处于与欣赏无关的某种情感状态;你也可能继续做你自己的一些事情,继续闲聊等。事实上这些情况都是存在的。音乐欣赏需要条件,因此,我们有必要来分析人们的欣赏心理。 一、欣赏经验的积淀 欣赏是基于欣赏经验的。欣赏主体通过欣赏经验去发现、判断其艺术价值,并通过经验在欣赏中能动地创造艺术价值。欣赏经验分感性和理性。 1.感性经验 当我们初次欣赏贝多芬的交响乐作品,为其作品音响的宏伟、壮丽、辉煌、优美所惊叹,强烈的求知欲使你去询问内行的朋友或者查找有关作品的资料,这是一种艺术追求。贝多芬用旋律和众多乐器形成的和声去进行哲学思考,表达天地人这三灵的种种感受。你就由惊叹转为去发现,从许多乐器所奏出的旋律中去欣赏。 这种欣赏的感性经验是零散的,比较具体,对于欣赏来说,它只能被动地起作用。因此,感性经验不能达到真正欣赏音乐的目的,而只能上升为理性经验之后,才能捕获作曲家情感世界的奥秘。 2.理性经验 欣赏的感性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向理性经验飞跃,也就是形成了一定的欣赏心理结构。感性经验的内容积淀为比较稳定的暂时神经联系,大脑皮层上不同的感性经验区域和理性经验区域,由于不断欣赏中的多次配合,彼此配合的通道越拓越通畅、越稳定,像沟通的暗道,像飞架的桥梁。这时当彼此沟通的某一感性区域面对欣赏对象时,首先是它单独地兴奋起来,对于对象传入的信息在自己的范围内,进行初步的识辨,这初步识辨的信息很快地顺着神经通道,传递到相关的其他区域。于是,便出现了心灵的综合活动。这种活动以不同性质信息的自动化的不同定向传递为特征,这使整个欣赏经验积极主动的投入。这样,由局部的感性经验初步加工的信息便在深广得多的欣赏心理结构中得到进一步的分析、综合和认定。随后,欣赏心理结构又把这以深广的欣赏经验为参照系加工、判定的信息返回到接受外部欣赏信息的局部的感性经验区域,使它按照总体结构的指令展开工作,进一步主动、准确地接受信息,进行感性的经验活动,并和同样受整个心理结构调动的其他区域一起,去进行活跃的联想和想象。同时,把这种联想与想象的内涵通过心理结构推向本质的纵深处。如果把描写这种动态特征从功能角度加以概括,则欣赏的理性经验形态、欣赏心理结构功能有二: 其一,理解是欣赏中透过对象的感性形式对于其内涵的掌握。比如你正在欣赏华彦钧的二胡曲《二泉映月》,感性经验使你获知了它的基本情绪。作品以起伏多变的旋律,强烈的力度变化再加上其标题,使你得知这是一首借景抒发作者悲愤交集的内心世界的作品。这一判定,通过心理结构与你多次欣赏同类乐曲联系起来,并进而联系他人、前人欣赏时和你发生共鸣的部分,联系到关于这首乐曲约定俗成的象征意义,把你欣赏经验中所把握的当前的时代气息联系起来,这样,华彦钧的这首二胡曲就会使你悟出它并非一般的写景乐曲,而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活在旧社会最底层劳动者的痛苦呻吟和倔强不屈的性格,具有很深的现实意义。 其二,判断是对于对象艺术价值的判断,它是在理解的基础上作出的,并反转来深化理解。这里需强调,理解是依据积淀而成的经验,它有着“向后看”的倾向,判断则依据超越经验的

中小学音乐教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小学音乐教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每空2分,共22分) 1、《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原名为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 人。 2、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 3、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 4、《牧童短笛》是一首钢琴独奏曲,作者是贺渌 丁;《赛马》是一首二胡 独奏曲。 5、《义务教育法》规定:教师应当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业务水平,爱护学生,忠于职责。 6、《义务教育法》要求:学校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得分评卷人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红星歌》适于下列哪种情况时演唱( B ) A、跑步 B、行进 C、跳舞 2、《四小天鹅舞曲》的情绪是( C ) A、悲伤的 B、热烈的 C、欢快的 3、选择一个最恰当的词表达你对台湾民歌《天黑黑》的感受( C ) A、风趣 B、欢快 C、优美 4、《让我们荡起双浆》的曲作者是( B ) A、瞿希贤 B、刘炽 C、郑律成 5、《欢乐的罗嗦》是一首(A) A、弹拨乐曲 B、管弦乐曲 C、打击乐曲 6、《雷鸣电闪波尔卡》是一首什么体裁的乐曲( B ) A、进行曲 B、舞曲 C、摇篮曲 7、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是( B ) A、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 B、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

C、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才能 8、课程目标包含哪三个层面 A、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 B、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法与学法知识与技能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审美与体验 9、《黄河船夫曲》创作的素材是( C ) A、山歌 B、小调 C、劳动号子 10、《卡门序曲》的作者是( A ) A、比才 B、莫扎特 C、刘天华 三、写出下列常用记号的名称(每个2分共10分) f 强p 弱 b 降- 保持▼顿音 四、划线连接题 (每个1分共10分) 1、区分情绪 《摇篮曲》雄壮 《铃儿响叮当》亲切

幸福心理学课后作业及答案

幸福心理学课后作业及答案

幸福与心理学(一)已完成成绩:80.0分 1 【单选题】下列对丹尼尔·卡尼曼说法错误的是()。 ?A、2002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B、1961年获得经济学博士 ?C、是心理学家 ?D、主要研究人的非理性行为 我的答案:B 得分:20.0分 2 【多选题】“幸福热”在组织层面上的表现为()。 ?A、幸福组织 ?B、幸福企业 ?C、幸福热成为越来越响亮的口号 ?D、企业幸福感 我的答案:ABD 得分:20.0分 3 【判断题】“幸福热”的时代表现在地方层面、媒体层面和学术层面。() 我的答案:得分:0.0分 4

【判断题】美国对主流经济学提出批判的背景是GDP增长了几倍但是民众幸福感并没有同步增长。()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5 【判断题】赛利格曼曾在哈佛开设了幸福公开课,使得这门课程被广泛关注。()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幸福与心理学(二)已完成成绩:80.0分 1 【单选题】下列关于相对剥夺感说法错误的是()。 ?A、会与参照全体进行比较 ?B、会产生消极情绪 ?C、觉得一切环境都在欺负自己 ?D、当人们将自己处境和某种标准进行比较时发现自己处在劣势,会产生剥夺感 我的答案:C 得分:20.0分 2 【单选题】关于幸福感与物质水平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水平越高,人们越幸福

?B、物质水平的提高不一定能带来幸福 ?C、物质水平越低,幸福感越高 ?D、物质水平和幸福感无明显关系 我的答案:D 得分:0.0分 3 【多选题】选择自由就意味着()。 ?A、承担责任 ?B、独立面对困难 ?C、更具有幸福感 ?D、学会解决问题 我的答案:ABD 得分:20.0分 4 【多选题】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十大疾病中,精神抑郁症排(),预计到2020年将跃升世界()。 ?A、第一位 ?B、第二位 ?C、第四位 ?D、第五位 我的答案:BD 得分:20.0分 5

音乐欣赏与情绪调节

音乐欣赏与情绪调节 我非常喜欢看宫崎骏的动画作品,他的作品大多涉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和平主义及女权运动,出品的动漫电影以精湛的技术、动人的故事和温暖的风格在世界动漫界独树一帜。在日本动画界占有超重量级的地位,更在全球动画界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对于我来说不光他的动画好看、感人和温馨,他动画作品里的歌曲同样很美,令人充满遐想。不管是什么样基调的歌曲我都喜欢,因为都能带给我不同的感觉。所以挑了几首来赏析,有些可能上课有听过,但我对这些歌有自己的感觉。 第一首是《千与千寻》里的《与你同在》,这首歌的旋律很美,节奏轻快,每次听这首歌的时候都让我觉得特别放松,人都会跟着旋律摇曳起来。有时候又给我一种很安静祥和的感觉,让人心情特别舒畅,让我不自觉地闭上眼睛聆听它,这时又将我带入到另一个童话般的世界中去,忘记了所有不愉快的事情,仿佛自己就是一个在草地上玩耍的小女孩。所以我觉得这首歌特别适合给有焦虑情绪的人听,会使他们的情绪慢慢稳定下来,忘记那些让他们焦虑的事情,舒缓紧张的情绪。 第二首是《岁月的童话》里的《The Rose》,整首歌的曲调都很平缓,没有什么大起大落,非常的静谧,我自己在睡觉的时候就会听这首歌,会让我心情很平静,在这柔和的曲调中慢慢的进入梦乡,很优美的一首钢琴曲,不会让人有太多的遐想,有的只是天空般的辽阔和静谧。很多人失眠都是因为东想西想,想到最后越来越清醒,而这首歌正好让我们舒展四肢,静静的躺着,不去想任何东西,自然而然的就慢慢睡着了。 第三首是《龙猫》里的《The path of the wind》,先来讲一下这部电影,它描写的是日本在经济高度发展前存在的美丽自然,那个只有孩子才能看见的不可思议世界和丰富的想像,因为唤起观众的乡愁而广受大众欢迎。影片中的配乐与插曲也被人们所喜爱,并广受推崇。这部影片充满了童话色彩和亲情的温馨,把观众成功的带入了一个梦幻般的童话世界里。而《The path of the wind》就是我特别喜欢的一首。这首歌的节奏也很平缓,旋律并不欢快,有一种凄凉和哀愁,正如歌名风之甬道给人带来的感觉。正是因为这样我觉得这首歌也适合在失眠的时候听,这是因为有那一份哀愁,才更感觉到亲情、友情的温暖,带着这份温暖安然入睡。 第四首是《龙猫》里的《My neighbor totoro》,这首歌给人一种小清新的感觉,节奏也很欢快,特别能舒缓人的情绪,给人特温馨的感觉。一片森林,一条静静的小溪,一块蓝蓝的天,一个干净简单的小屋,一个小小的后花园,一些淳朴的邻居,这是多么温馨的场景,想到这些,焦虑的情绪都烟消云散,瞬间豁然开朗。 第五首是《猫的感恩》里的《幻化成风》,整首歌旋律欢快的不得了,不同于前面几首缓解焦虑歌曲的节奏,跳动的节奏不由自主的也会让人跳动起来,就仿佛拿着乌克丽丽在沙滩上变唱边跳,非常的开心,忘记了所有的烦恼,我觉得特别适合抑郁的人听。那种抑郁的情绪特别容易得到舒缓。 总结一下,宫崎骏电影里的插曲真的很好听,很优美,我讲的只是冰山一角,其实还有很多歌值得去听。

四年级音乐试题及答案

四年级音乐试题及答案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为《义勇军进行曲》,词作者是田汉,曲作者是聂耳。 2、以四分音符为一拍,二分音符唱2拍,附点四分音符唱1拍半,八分音符唱半拍,十六分音符唱1/4拍。 3、以八分音符为一拍,四分音符唱2拍,附点四分音符唱3拍。 4、四二拍的含义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2拍。强弱规律是强弱。 5、四三拍的含义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3拍。强弱规律是强弱弱。 6、四四拍的含义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4拍。强弱规律是强弱次强弱。 7、八三拍的含义是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3拍。强弱规律是强弱弱。 8、八六拍的含义是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6拍。强弱规律是强弱弱次强弱弱。 9、“#”叫升记号,“b”叫降记号,“”叫还原记号,“—”叫保持音记号, “>”叫重音记号,“”叫换气记号,“”叫顿音记号,“”叫延长音记号。 10、力度记号“f”是强记号,“p”是弱记号,“m f”是中强记号,“mp”是中弱记号, “”是渐弱记号,“”是渐强记号。 11、两个相同音之间的连线叫延音线,几个不同音之间的连线叫圆滑线。 12、倚音记号是用小音符标在乐谱的左上方。 13、反复记号:唱(奏)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反复跳跃记号:唱(奏)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大海啊,故乡》词曲作者是王立平,演出形式是童声合唱。

16、《丰收快乐而归》选自《东海渔歌》,演出形式是民乐合奏。 17、《草原放牧》选自《草原小姐妹》,演出形式是琵琶协奏曲。 18、《哪吒再生》选自动画故事片《哪咤闹海》,演出形式是民乐合奏。 19、《牧童短笛》的曲作者是我国着名作曲家贺绿汀,演出形式是钢琴独奏。 20、《牧羊姑娘》的情绪是悲伤的,演出形式是单簧管独奏。 21、《金蛇狂舞》是一首民乐合奏,曲作者是聂耳。这首乐曲是聂耳根据民间乐曲《倒八板》改编而成。 22、《火把节》的演奏乐器是中阮,火把节是彝族的传统节日。 23、《匈牙利舞曲第五号》是一首管弦乐合奏,曲作者是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 24、《马刀舞曲》选自歌剧《加雅涅》,演奏乐器是手风琴。曲作者是苏联作曲家、指挥家 哈恰图良。 25、《山童》是一首童声合唱。 26、《田野在召唤》是一首意大利民歌,情绪欢快、富有朝气。 27、《我的家园》选自《复兴之路》,词作者是阎肃,曲作者是张千一。 28、《牧童》是一首斯洛伐克民歌。 29、《快乐的泼水节》是一首傣族歌曲。 30、《那达慕之歌》是一首蒙古族民歌, 31、《愉快的梦》是一首日本歌曲。 32、《侗家儿童多快乐》是一首铜族歌曲。 33、中国的国剧是京剧。

教育心理学在音乐欣赏课中的运用

教育心理学在音乐欣赏课中的运用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现象及其产生和变化规律的心理学的分支。它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是学校教育过程中心理活动的规律,如学生应怎样去掌握书本上的知识,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有什么关系,复习有哪些好的方法,等等。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研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种心理变化现象和发展规律的学科。这是一门以学习心理问题为基础的科学。要真正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不仅要了解有关学习的基本理论和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心理因素,还要研究在校学习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能力等方面的心理过程和心理规律,以此更好地为教学工作服务。 创造性思维是应用新方案、新程序创造了新的思维产品的思维活动。其特征是思维过程即作品的新颖性和独创性。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们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让学生充满探究反射心理,引发其潜在的创作欲。在教学过程中可注入以下两种教学方式。 一、心灵感受式+自然渗透式 心灵感受或自然渗透都是具备“感受”或“渗透”的“源头”。在艺术教育中,最好的“源头”就是艺术作品本身。音乐欣赏课教学就可以用许多音乐作品作为“源头”,诱导和启发学生,在听觉感受中“强与弱”“紧与密”“稳定与不稳定”乐曲句逗、呼应、结构等等,进而感受乐曲的魅力。有了多次的“心灵感应”就会对主体(学生)产生“自然渗透”,学生对作品欣赏就会产生质的飞跃。这种“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感受所产生的效果,正如古人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二、激励创造式 这种教学方式是培养开拓式人才的重要手段,主要是激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事实上,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创造性思维”,所以这种教学方式对任何专业的学生都是适用的。在一次欣赏课中我播放了一首《百鸟朝凤》要求学生给这首乐曲起名。于是“百家争鸣”“斗嘴”“争执”“舞”等名字诞生了,有的学生还根据乐曲画了一幅画并进行了解说。学生虽然画得很简单,但是解说得特别有创意,把一段音乐描绘得非常形象。 教师创造的情境问题把每个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创造表现出来,有益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多样性,这也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听音乐说“听后感”过程中,同学们可以不受约束的

1音乐心理学的意义

1音乐心理学的意义、研究范围、研究方法特征 音乐心理学是以实证研究为基本方法,研究与音乐有关的心理现象与问题的科学。其研究范围涉及人类的基本听觉特征,音乐音响结构审美特征的心理依据,音乐表现的心里机制,音乐创作、表演、接受及审美价值判断活动中的心理特征,音乐学习、教育及与音乐能力相关的心理问题等等。其研究的基本问题对音乐美学与史学研究具有基础意义,又对广泛的音乐实践领域具有应用价值。 音乐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是以音乐活动为核心的人类主观精神活动现象,而这种精神活动的现象具有高度主观性、个体性的特征。然而作为有着共同生物基础的物类,人类的心理活动也必然存在着共同的属性与规律。人类的心理活动中存在的规律普遍性正是音乐心理学学科的基本信念。 在这样一个主观精神活动的领域中,去获得具有客观性、可证明性、可重复检验性与可推广性的科学认识的结论是非常困难的,然而是必须的。因此如何从研究方法上排除研究者的主管偏差,是心理科学之所以为科学的关键,以科学实证研究为基本方法,是音乐心理学与音乐每类其他科学的关键不同之处。使用与具体现象具有明确对应关系的概念,通过实验、调查及结构化访谈等实证研究方法获得可信的现象,采用严谨的逻辑分析及必要的统计手段发现现象之间的规律与趋势,进而作出适当的结论与推论,是音乐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基本过程与特征。 2音乐心理学研究的只要领域 截止目前为止,音乐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方面大致如下:音乐对心理的刺激及其效果、音乐感、音乐记忆、音乐与感情的关系、音乐才能的定义及分类、音乐才能的测定、音乐创造及表演的心理过程、音乐天资的遗传、音乐对社会心理的影响、音乐对疾病的作用等等,并已出现了更专门的分工,如音乐社会心 理学、音乐教育心理学、音乐治疗学等。 音响心理学,研究音响与心理的关系。 它是音乐心理学的前身,目前它们之间 也颇难划清界限。就两者的对象而言, 大抵是,音响泛指一切声音,包括噪声 以及独立存在的音乐在内,而有组织的 音乐则属于音乐的范围。 通常音响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如下: 音的物理属性(音高、音强、音质、时 值)与感觉的关系;音程(八度、协和 与不协和)对听觉所产生的结合作用、 融合作用及遮蔽作用;听觉与其他感觉 (特别是视觉)之间的关系;听觉空间 感的形成问题;有关聋人、重听或听觉 疾病的问题;对噪声的感受问题等。此 外还有一些属于与音响生理学或者音 乐心理学交叉难以划分清楚的课题,例 如可闻阈、听觉疲劳、曲调感、和声感、 节奏感等。 3音乐感 或称音乐质,泛指对音乐能欣赏、 理解、表现或进行创造的特性。但术语 概念很广,含义模糊,音乐心理学家尚 未能提出一个被公认的定义。 一般认为音乐感包括倆类要素:(1) 是与生理条件有密切关系的,如音高 感、节奏感、音色感、和声感等(2) 是综合的要素,如音乐记忆力、音乐想 象力、音乐形式感、音乐审美感等。音 乐感通过训练及培养可以有所改善,但 对于早年即极富乐感的音乐神童及所 谓音乐天才应如何理解,迄今未有定论 与此相系的是所谓音盲,即毫无或 极度缺乏音乐感的人。有些音盲可以缔 结为由于听觉生理方面受到障碍或出 现病理现象,但也有生理上健全而缺乏 音乐感受能力,通过学习、训练难以改 善的形成。此外,在欣赏、表演及创作 能力方面,音乐感所起的作用如何,音 乐感的组成要素,音乐感的形成,音乐 感的测定,音乐感的类型,均属于有待 深入研讨的课题。 同样受到重视的是音乐与情感的关 系问题,西方音乐心理学家所注重研究 的是将音乐作为一种物理刺激,通过实 验来测定人们的各种生理以及心理反 应,求出一般的规律,以及因个人的不 同而产生的差异。由于涉及美学的领 域,各派心理学家所得出结论颇不一 致。 4音乐记忆 指能记忆所听过的音乐的能力,包括 对绝对音高、相对音高的记忆,对节奏、 旋律、和声、复调、音色甚至整部乐曲 的记忆能力。分析音乐记忆的特殊性、 音乐记忆的过程,找出培养、加强音乐 记忆的方法与原则,对学习音乐和掌握 音乐有很大帮助。因此,音乐心理学与 音乐教育学都将他作为一项很重要的 研究课题。 5 音乐才能 音乐才能的存在是不能否认的。但音 乐才能包括那些要素,又如何培养,尚 无定论。例如西肖邦认为应有6个方 面,及音高感、音强感、时值感、节奏 感、和声感与音调记忆能力。而M.舍 恩认为音乐才能应包括:听觉感受力、 音乐感情与理解力、音乐实现力、音乐 智慧、音乐记忆以及思考力、自信力与 音乐气质等。有人还指出音调想象力、 音乐经验对音乐才能也有重要关系。 为了确定音乐才能的高下优劣,在 西方出现了所谓“音乐才能测验”,由 心理学家编制一系列问题要求被测验 者回答,在根据答案鉴定音乐才能的劣 势。最早出现的测验表由西肖邦编制, 共100题,1919年录制成唱片6张, 公开发行,1930年J誇尔瓦泽 (1894-1977)的音乐测试法,只用三 个音,但不断改变音高、时值、音度及 节奏,通过40及50 次变化即可得出 判断。韦恩的“标准音乐智力测验” (1948)需用钢琴弹奏近一小时的测验 内容,包括和弦分析、音高变换、音乐 记忆、节奏重音、和声、力度及分句等。 但是这些测验究竟能否真正鉴定音乐 才能的高下,可能还是疑问,但作为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