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音乐

合集下载

音乐的认知与心理学研究

音乐的认知与心理学研究

音乐的认知与心理学研究一、引言音乐一直以来都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不仅是娱乐形式,同时也是一种艺术表达方式。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音乐的认知和理解也在不断深入。

音乐学、认知心理学、神经科学等学科的发展,更是为对音乐的研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野。

本文将从音乐的认知和心理学研究的角度,深入分析音乐对人们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二、音乐的认知1. 音乐的语言性质音乐的认知涉及了人类对音乐的各个方面的理解,包括音乐语言、音乐元素等。

音乐是一种视听形式的艺术表达,但它与语言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音乐元素如旋律、节奏、韵律等,都是音乐语言的组成部分。

而音乐的语言性质,也对人们对音乐的认知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 音乐对情感的触动音乐对人们的情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音乐有着不同的情感色彩,能够引起人们的快乐、悲伤、兴奋等情绪。

正因为情感的触动,音乐成为了一个能够传递情感和体现人们情感状态的极佳途径。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能够让人们在情感上得到宣泄和释放,同时也是一种情感的引导和表达方式。

三、音乐对心理的影响1. 音乐对注意力的影响音乐对人们的注意力有着显著的影响。

研究表明,听音乐能够增强人们的专注力和注意力。

音乐可以激活大脑的区域,使得人们更容易进入一种专注的状态,从而更加集中地完成任务。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在学习或者工作的时候,喜欢配合音乐进行的原因。

2. 音乐对记忆力的影响音乐对人们的记忆力也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

研究表明,音乐能够增强人们的记忆力,尤其是对于语言学习和记忆方面,音乐的帮助作用更为明显。

通过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等元素,能够有效地促进人们的记忆力和学习能力。

3. 音乐对情绪的调节音乐对情绪的影响与聆听者的情感状态密切相关。

通过选择不同类型和风格的音乐,可以对人们的情感状态进行调节和控制。

研究表明,快乐、愉悦的音乐能够使人心情愉悦、放松;而悲伤或者抒情的音乐能够促进人们情感的宣泄和表达。

另外,在临床治疗中,音乐也被广泛应用于情感治疗方面。

学习音乐教育心理学的心得

学习音乐教育心理学的心得

学习音乐教育心理学的心得在学习音乐教育心理学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音乐与心理的密切关系。

音乐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情感表达和心理调节的工具。

首先,在学习音乐教育心理学时,我了解到音乐对人的情绪和心理状态有着深远影响。

音乐可以引发人的情感共鸣,能够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并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通过音乐的欣赏和演奏,人们可以释放负面情绪,缓解压力,提升情绪的积极性。

对于音乐教育者来说,深刻理解音乐与情感的关系,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的情感表达,提供情感支持。

其次,音乐教育也对学生的认知和学习能力有着积极影响。

研究表明,音乐可以改善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学习音乐,学生可以培养专注力,提高注意力的维持时间。

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记忆和演奏复杂的乐曲,这种活动可以锻炼他们的记忆和思维能力。

此外,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还会涉及到节奏、和声等概念的理解与应用,这对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发展也大有裨益。

最后,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情商也有着重要作用。

音乐是一种集体艺术活动,要达到良好的协调和和谐,学生需要与他人合作演奏。

在音乐团队中,学生需要倾听、合作、沟通和理解他人的意图,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至关重要。

此外,音乐还能够在学生心灵与情感上给予他们支持和安慰,对于培养学生的情商和社交能力同样重要。

总而言之,学习音乐教育心理学让我深入认识到音乐与心理的紧密联系。

音乐不仅能够帮助人们表达情感和调节心理,还能对认知能力、社交能力和情商的培养产生积极影响。

作为音乐教育者,我们应当充分利用音乐的力量,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心理支持和教育。

心理学派别知识:心理学与音乐——音乐和人的心理状态的关系研究

心理学派别知识:心理学与音乐——音乐和人的心理状态的关系研究

心理学派别知识:心理学与音乐——音乐和人的心理状态的关系研究音乐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在人类社会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除了能够为人们带来愉悦的心理体验之外,它还具有调节人们的情绪、缓解压力、提高思维能力等多种作用。

因此,研究音乐与人的心理状态的关系,对于理解人类心理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科学家们通过对音乐与人的心理状态关系进行的研究,发现音乐对人的心理状态具有显著的影响。

音乐可以帮助人们缓解压力,提高免疫力。

研究表明,长期听音乐可以降低心理压力,使人们更加冷静和放松。

尤其是在自我认知和社交环境中,音乐可以帮助人们缓解情感紧张和消除疲劳。

此外,不同类型的音乐还对人的心理状态产生不同的影响。

轻柔的古典音乐、民谣和舒缓的爵士音乐等具有放松和安抚的作用。

而激动人心、欢快的流行音乐和摇滚音乐则可以激发人的热情和精力,增强身体和心理的活力。

在某些情况下,音乐还可以帮助提高注意力和专注力,促进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另外,音乐还可以通过影响情绪状态来影响人的行为。

研究表明,在听感性音乐时,人们往往会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得更为强烈,同时也更容易被刺激和影响。

因此,人们在不同情境下的听音乐行为应该多样化,选择适合自己情感状态的音乐来缓解情绪不适,提高生活质量。

但是,在运用音乐调节心理状态时,也需要注意不同人对于音乐的品味和偏好。

一些人可能喜欢轻柔的音乐,一些人则更加喜欢充满活力和兴奋的音乐。

因此,个体差异对于选择合适的音乐具有重要的影响。

总的来说,音乐与人的心理状态存在密切的关系。

研究表明,通过运用音乐,可以有效地缓解心理压力和消除疲劳,有益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

但同时,也需要根据个体差异和情境要求选择合适的音乐类型,才能达到更好的放松和调节效果。

音乐在心理学运用中的作用

音乐在心理学运用中的作用

一、音乐具有净化心灵的功能音乐的产生离不开人的心理,音乐同人的成长与发展紧密相连,对人类心理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音乐是人的一种创造,是经过有意识地加工、取舍之后成为感觉、思维、信息感知的载体。

音乐代表的是人的意识,反映的是人的认知活动,表现的是人的心灵,它比具体文字更具不确定性,能给人以更大的想象空间。

音乐具有直接、迅速、深刻地影响人的内心世界的特点,它可以伸入心灵的最深处,令人震撼,具有深刻感人的效力。

因为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最擅长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它能够以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美妙的音色,来表达喜怒哀乐的情感,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使人由感动至感化,情感得以升华,心灵得以净化。

二、音乐具有调节情绪的功能(一)音乐可以帮人释放和宣泄情绪一些心理或思想问题往往是情绪累积的结果,是压抑造成的。

只有得到释放和发泄后,情绪才转入有意识的平静状态。

音乐作为心灵的表现,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情绪宣泄的出口,能够帮助人们显示和唤起许多未表现的或潜在的东西。

音乐强调的诉情,类似心理疏导中的"倾诉"。

歌唱作为音乐的重要形式之一,在发声的过程中,随着气息和情感自然而有节奏地向外流动,可以使人淤积在心的不良情绪得以排解,而且比一般的倾诉易于实现,因为它在形式上无害于他人。

因此,音乐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情绪宣泄方式。

(二)音乐可以使人缓解压力,消除焦虑情绪节奏舒缓优美的旋律对大脑神经的刺激有如轻轻按摩一样,可以加强血液循环,增加内分泌,使肌肉松弛,心情放松,从而起到消除焦虑情绪、缓解紧张疲劳的作用。

音乐可以改变人的情绪,进而影响人的行为。

音乐治疗家认为,音乐能直接作用于情绪进而影响人的行为,音乐疏导在进入人的深层意识时,优于单纯的语言疏导。

人的情绪活动会随着不同情调的音乐产生不同的情绪变化。

三、音乐具有治疗身心疾病的功能音乐疗法古已有之,但在现代医学的应用则始于1896年,当时全世界最杰出的脑科医生发现,人类的大脑组织经过各种不同音调声波的刺激后,可以有效增加大脑细胞与周边神经细胞的血液循环,同时发现,音波的刺激也可以促进身体的自我调节,进而达到一定程度的细胞活化、伤口自愈的效果。

浅谈音乐美学中的心理学

浅谈音乐美学中的心理学

浅谈音乐美学中的心理学【摘要】音乐美学与心理学是两个交叉领域,二者相互影响。

音乐对心理状态具有重要影响,包括调节情绪、提升认知能力、改善人际关系、促进健康等方面。

音乐美学理论与心理学的联系紧密,通过研究可以深化对音乐对心理的作用机制的理解。

音乐美学中的心理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音乐的心理学认知至关重要。

通过探究音乐对心理的影响,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利用音乐在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中的作用,为人们提供更加丰富和有效的心理支持。

音乐美学中的心理学研究将进一步推动音乐与心理学的交叉发展,以及对人类心理机制的更深入理解。

【关键词】音乐美学、心理学、情绪调节、认知能力、人际关系、健康、音乐影响、心理状态、研究意义、心理认知。

1. 引言1.1 音乐美学与心理学的交叉领域音乐美学与心理学是两个看似独立却又息息相关的学科领域。

音乐美学作为研究音乐艺术本质、规律和价值的学科,关注的是音乐的审美价值和美学原理。

而心理学则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及行为的科学,涵盖了认知、情感、行为等多个方面。

两者的交叉领域即是研究音乐对人类心理活动的影响及作用。

音乐在心理学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独特的声音、旋律和节奏可以直接影响人的情绪状态。

通过听音乐可以使人产生喜悦、悲伤、愤怒等多种情绪反应,因此被广泛运用在心理治疗和情绪调节中。

音乐对人类的认知能力也有所影响,不同风格的音乐会对人的注意力、记忆力、学习能力等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人际关系方面,音乐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共同欣赏音乐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亲近感,有助于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音乐还可以对人的健康产生积极影响,能够降低压力、缓解焦虑、提升免疫力等。

音乐美学与心理学的交叉领域是一个充满探索和发现的领域,研究音乐对人类心理活动的影响有着重要的意义。

深入探讨音乐美学与心理学之间的联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人类的心理活动规律,推动音乐心理学领域的发展。

1.2 音乐对心理状态的影响音乐在心理状态方面的影响是一个复杂而广泛的话题。

心理学与音乐

心理学与音乐

心理学与音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心理学和音乐似乎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但实际上它们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音乐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能够带给我们听觉上的享受,还能够对我们的心理状态产生深远的影响;而心理学则为我们理解音乐如何作用于人类的情感、认知和行为提供了理论基础。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音乐对人的情绪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当我们感到疲惫、焦虑或沮丧时,一首欢快激昂的乐曲可能会瞬间点燃我们内心的热情,让我们充满活力;而当我们心情浮躁时,一段轻柔舒缓的旋律又能帮助我们平静下来,放松身心。

这是因为音乐能够刺激大脑中的情感中枢,释放出如多巴胺、内啡肽等神经递质,从而改变我们的情绪体验。

音乐还对人的注意力和记忆力有着显著的影响。

研究表明,在学习或工作时,适当的背景音乐可以提高我们的注意力和专注度。

例如,一些节奏平稳、旋律简单的音乐能够创造出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减少外界干扰,帮助我们更好地集中精力。

同时,音乐也有助于记忆的形成和巩固。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一首熟悉的歌曲能够让我们回忆起与之相关的特定场景或经历。

这是因为音乐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记忆线索,将抽象的信息与具体的旋律和节奏联系起来,从而增强我们的记忆效果。

在社交方面,音乐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共同喜欢的音乐往往能够成为人们建立联系和交流的桥梁。

参加音乐会、音乐节等音乐活动时,人们会因为对音乐的热爱而产生强烈的共鸣,这种共鸣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强社交互动和归属感。

此外,音乐也是一种跨文化的语言,即使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语言不通,但通过音乐,他们能够理解和感受彼此的情感和思想。

对于儿童的发展来说,音乐更是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早期的音乐教育能够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数学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通过参与音乐活动,如唱歌、演奏乐器等,儿童可以锻炼手眼协调能力、节奏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自我表达能力。

从音乐治疗的角度来看,心理学与音乐的结合更是为许多心理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

音乐学与心理学的交叉研究

音乐学与心理学的交叉研究

音乐学与心理学的交叉研究音乐学与心理学的交叉研究摘要:音乐学和心理学是两个独立而重要的学科,它们在理论和应用方面都有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跨学科研究的兴起,音乐学和心理学之间的交叉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探讨了音乐学和心理学的交叉研究的基本原理、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1. 引言音乐学是研究音乐的学科,主要关注音乐的构成、演奏、表演和欣赏等方面。

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学科,主要关注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

虽然音乐学和心理学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存在差异,但它们相互关联,可以相互交叉借鉴和拓展。

2. 音乐学与心理学的交叉研究原理音乐和心理过程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音乐可以影响人的情绪、认知和行为,并且人的情绪、认知和行为也会影响对音乐的感知和欣赏。

音乐可以激发人的情绪,例如,某些音乐可以使人感到快乐或悲伤;音乐也可以影响人的认知能力,例如,某些音乐可以提高人的注意力和记忆力;音乐还可以影响人的行为,例如,某些音乐可以促进人的运动。

3. 音乐学与心理学的交叉研究方法音乐学和心理学的交叉研究可以运用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研究和调查研究。

实验研究通过控制变量来研究音乐对人的情绪、认知和行为的影响,例如,在实验条件下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然后测量人的情绪和认知变化。

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来研究人对音乐的感知和意见,例如,通过问卷调查来了解人对不同音乐风格的喜好。

定性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观察研究和访谈研究。

观察研究通过观察人在听音乐时的行为和反应来研究音乐对人的影响,例如,通过观察人在听音乐时的舞蹈和表情来了解音乐对人的激发作用。

访谈研究通过访问人和专家来研究音乐对人的意义和价值,例如,通过访问音乐家了解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创造。

4. 音乐学与心理学的交叉研究应用领域音乐学和心理学的交叉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中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理论方面,交叉研究可以拓展音乐学和心理学的理论框架,丰富对音乐和心理过程的理解。

心理学与音乐疗法的结合

心理学与音乐疗法的结合

心理学与音乐疗法的结合心理学与音乐疗法的结合,是一种综合性的治疗方式,在心理健康领域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与音乐疗法的背景和原理,并探讨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第一部分:心理学与音乐疗法的背景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

它关注个体的心理健康,并努力帮助人们解决心理问题。

音乐疗法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方式,利用音乐的力量来促进人们的心理康复和成长。

音乐疗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当时音乐已被认为可以治疗身体和心灵的疾病。

随着时间的推移,音乐疗法逐渐发展成为一门专业的治疗形式,并在20世纪上半叶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

第二部分:心理学与音乐疗法的原理心理学与音乐疗法的结合基于以下原理:1. 情绪调节:音乐能够直接影响人的情绪状态。

根据个体的需求,合理选择音乐可以帮助调节情绪,缓解紧张和焦虑。

2. 内省和自我认知:通过参与音乐创作和演奏,个体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促进自我认知和自我探索。

3. 社交支持:音乐疗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群体音乐活动,它可以提供社交支持和建立人际关系,减少孤独感和社交隔离。

4. 脑神经功能:研究表明,音乐对大脑的神经功能有直接影响。

通过音乐疗法,可以促进神经可塑性,改善注意力、记忆和情绪调节等认知功能。

第三部分:心理学与音乐疗法的应用心理学与音乐疗法的结合应用广泛,以下是几个典型领域的例子:1. 心理健康治疗:音乐疗法被广泛应用于抑郁症、焦虑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心理疾病的治疗。

通过音乐的激励和情绪调节作用,帮助患者恢复心理平衡。

2. 康复和恢复:音乐疗法在物理康复和康复心理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音乐的节奏和节制,可以帮助恢复运动功能,并促进身心的康复。

3. 儿童教育:音乐疗法在儿童教育领域被广泛应用。

通过参与音乐活动,儿童可以提高集中注意力、空间感知和沟通能力。

4. 失眠治疗:音乐疗法也常被用于对失眠患者的治疗。

柔和的音乐声能使患者放松身心,进入更好的睡眠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心理治疗音乐治疗的效应则在于它的音频、力度、音色和音程等音乐成分和乐思对人生理和心理的影响。

如快速的音频振动具有强烈的神经兴奋或紧张的作用,而缓慢的音频振动则具有松弛神经与肌肉的作用;洪亮与高昂的力度给人以鼓舞前进,强壮有力的感觉,而柔和的力度则使人感到亲切友好和温馨;花腔女高音的旋律使人感到绚丽多彩,而女低音的旋律则使人感到深沉宽广;大三和弦明亮辉煌,而小三弦柔和动人;摇篮曲的轻慢节奏给人以平静和安祥的感觉,而进行曲明快坚定的节奏使人精神振奋等等。

音乐作为感觉刺激物所引起的反应,既是生理反应,也是心理反应,所以,音乐治疗的作用表现在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在生理作用方面:观察和实验表明,音乐节奏与人体内部的紧张与松弛,运动与静止等生理节奏之间存在着相似性,如音乐的节奏可以刺激肌肉的活动而产生人体行为的节奏。

音乐节奏具有内驱力的作用,它不需要通过语言而使人产生"共鸣"的活动,在这种意义上说,音乐治疗可以说是一种活动疗法。

实验证明,音乐可使被试的皮肤电反应和血管容积反应比基线水平为低,表明音乐具有降低被试唤醒水平的作用,尤其是幽静柔和的音乐可以使人的血压平静。

音乐可以促进人的嚼肌运动,胃和肠的蠕动,促进食物消化,这对于牙齿脱落的老人来说,音乐佐餐显然是有好处的。

歌唱或演奏乐器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体力,而且是全神贯注,这几乎相当做了一场健身运动,因此,唱歌或演奏本身就是一种活动治疗,这对于不宜做强烈体育运动的老人来说显然是一种强度合适的健身活动。

在心理方面,按照弗洛伊德学说的观点,音乐可以作用于本我,自我和我三个层次。

音乐既能激发人的原始本能,也能抑制这种本能;音乐有助于增强自我,帮助释放和控制不良情绪;音乐也能使人获得真,善,美等情感体验,使认知和情绪得到升华和满足,表现人内心的丰富体验和人格投射。

音乐还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往的桥梁,当患病使人与外界的正常联系减少,产生孤独感的时候,音乐是弥补这种情感需要的一种良好的手段。

即是一群互不认识的人,他们没有共同的语言,但一曲音乐却可能使他们获得共同的体验。

音乐也是一种可以让人的思绪和情绪从现实倒流到过去某段历史的时钟。

如老人家常喜欢吟唱过去的革命歌曲或年轻时会唱的戏剧,这正是他们怀旧心理的流露。

我们可以观察得到,老人在吟唱这些歌曲的时候的那种神情是多么地自豪,得意或庄严,显然,音乐把他们带到了他们曾经是年轻的时候,那些歌曲与他们过去的辉煌和某种情感联系在一起。

音乐还可以表现非现实的,超脱的,梦境般的精神世界,以满足人的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需要,以及替代实现在现实世界中不能满足和受阻的愿望。

音乐不仅可以激发人并没有看到的色彩和形象的意象,也可以让你展开任何不可言语的幻想和内心体验。

音乐在现实与非现实,意识与无意识,清醒与梦幻之间架起了一道彩虹。

音乐对人的道德的感化和情绪的感染现象也早被古人注意到了。

如中国儒家认为,音乐"通乎政而改风平俗"(《吕氏春秋》)"德音"可使人之间和敬,和亲,和顺,而"溺音"则乱世,乱心。

所谓"音正而行正","乐和民声"(《史记.乐音》)《乐记》云:"角乱则忧,其民怨"(角谓木音,调而直);"徵乱则衰,其事勤"(徵谓火音,和而美);"宫乱则荒,其君骄"(宫谓土音,大而和);"商乱则陂,其宫坏"(商谓金声,轻而劲);"羽乱则危,其财匮"(羽谓水音,沉而深)。

古希腊的哲人也认为,一定的音乐调式应该具有伦理教化上和医疗上的价值。

如亚里士多德就认为,拨浪鼓能帮助儿童发泄有破坏性的能量,利底亚(Lydian)调式音乐可以抚慰灵魂,尤为适合于少年儿童,而多利亚(Dorian)调式则具有勇敢的精神。

音乐调节法是通过音乐的物理作用和心理治疗作用来振奋精神,调节心理活动,以保持良好情绪和行为的一种方法。

音乐疗法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东汉思想家桓坛在《新论》中就有记叙,并有礼乐和行为关系的精辟论述。

现代医学科学的研究进一步证明了音乐对人的心身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音乐的物理作用是借助其音调来影响人体的生物功能。

音乐以音调作用于听神经,进而影响全身各器官。

如音响的振动频率、节奏、强度与机体内相应的振动频率相一致,即产生共振效应,引起强烈的身体反应,从而激发体内所贮存的潜能,使其由静态变为动态。

由于乐曲的节奏、旋律、音量等方面的不同,可引起镇静、兴奋、镇痛、降压等作用,从而起到心理调节的效果。

音乐能使愁苦的人变得欢乐,胆怯者变得勇敢,轻浮者变得庄重。

譬如节奏明显的音乐能振奋人的情绪;而旋律悠扬的乐曲则使人安静、轻松愉快,并有助于消除紧张和疲劳;悲壮的乐曲、会使人热泪盈眶;靡靡之音使人消沉;雄壮的军乐能鼓舞斗志。

音乐的音调不同,可以引起不同的情绪反应。

古希腊人认为A 调高扬、B调哀怨、C调和谐、D调热烈、E调安定、F调淫荡、G调浮躁。

因而,古希腊最推崇c调,认为c调最适宜于陶冶青年。

音乐导致情绪的不同变化,是与音乐欣赏水平及音乐素质有关。

音乐本身只能引起抽象的情调,如平静、欣喜、凄凉、眷恋、深情、憧憬等。

因此在心理调节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对象的心理特征来选择乐曲,不仅要考虑乐曲的本身效果,还要注意每个人个体的经历、思想变化、兴趣、情绪状态以及主观接受能力的程度,这样才能引起共鸣,唤起信心,鼓舞士气,达到较好的心理调节效果。

音乐心理健康音乐,人们对它并不陌生,它作为一种艺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反映的是人类社会生活,人类思想感情,通过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完美的组合,感染欣赏者。

人们常说,音乐可以陶冶情操、净化灵魂,这当然和音乐的特性以及人们对音乐的心理感知是分不开的。

人们对音乐的感知、理解与欣赏是通过一系列心理活动来完成的,而音乐的社会功能也主要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通过欣赏者的心理活动得以发挥。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那么音乐欣赏的过程也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

由于其感情体验是受理性支配的,所以,一个从儿童时期到成为社会的人,对音乐感情的体验会随着社会实践、生活积累的不断丰富,而得到提高,同时也将会从中丰富自己的情感。

如果一个人从小就开始接触音乐,那么他未来的情感是丰富的,他的心理素质是趋于完善的。

由于人对客观事物的感受是一种综合的心理反映,所以,对音乐的欣赏不仅能直接体验音乐音响,还可以起到唤起人们的想象联想。

提高注意力、记忆力的作用。

一般来讲,描绘性、情节性的音乐所引起的联想,可以使人得到“情景交融”的综合感受;从注意力上说,人们在欣赏音乐时,注意力会随着起伏变化的乐曲,始终稳定在几分钟或稍长的音响中,这对稳定自己的注意力是非常有效的。

谈到音乐与音乐疗法,除了以上已提到的能够丰富人们的心理活动、愉悦身心的功能外,它还是目前心理治疗的方法之一。

专家研究认为,音乐的频率、节奏和有规律的声波振动,是一种物理能量,而适度的物理能量会引起人体组织细胞发生和谐共振现象,这种声波引起的共振现象,会直接影响人们的脑电波、心率、呼吸节奏等。

科学家们还认为,当人处在优美悦耳的音乐环境中,可以改善精神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功能,促使人体分泌一种有利健康的活性物质。

良性音乐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可改善人的情绪,振奋人的精神。

同时,有助于缓解心理、社会因素造成的紧张、焦虑、忧郁等不良心理状态。

同时医学研究表明:不同速度、节拍和旋律的音乐,通过传到大脑,可使大脑产生新的兴奋点,而使原来的兴奋点休息,人们自然感到轻松愉快;同时音乐还促使机体分泌一些有益于健康的激素,调节全身脏器的功能。

若能随着音乐的节拍高歌其舞,可锻炼肺呼吸量。

一个心理健康的、成熟的人都不会拒绝音乐给他带来的好处,不管是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状态中感知,还是与音乐的感情内涵相互交融,发生共鸣,我们都会在不断品味中使精神得到升华。

人类文明发展业已证明,由于音乐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巨大作用,完备的音乐审美心理结构,已成为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

人类最早享受的音乐便是自然界优美动听的自然声响。

淅淅沥沥的雨声、风吹树林发出的沙沙声、叮咚缠绵的泉水声、千回百啭的鸟鸣声……因而古人有“以自然之声养自然之道”的名言。

其实祖国医学很早就注意到了五音与人体的关系。

祖国医学运用阴阳五行学说把五音(宫、商、角、徵、羽)与人体五脏(脾、肺、肝、心、肾)和五志(思、忧、怒、喜、恐)有机地结合起来。

《金匮真言论篇》就说明了五音与五行说的关系。

即宫属土,通于脾;商属金,通于肺;角属木,通于肝;徵属火,通于心,羽属水,通于肾。

由于这种结合五音通五行,对五脏起不同的影响,因此,音乐动血脉,统精神,而和正心也。

当代医学研究发现,音乐可调节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胃肠系统和瞳孔等方面的变化,并且可调节情绪和行为方面的变化,消除外界精神,心理因素所造成的“紧张状态”。

音乐的曲调、节奏、旋律不同,对人体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兴奋、镇静和降压等作用。

并能与细胞共振,按摩细胞,使人感到清心而神爽。

像一首首感荡我们心灵的曲子,如凯利金的萨克斯曲《归家》、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舒伯特的《小夜曲》、门德尔松的《春之歌》、格什文的《蓝色狂想曲》等一些意境深远的曲子,让人从感伤中解脱出来,变得心情畅然兴奋,且充满自信。

特别对那些患有不同心理疾患的人大有益处。

听音乐,无论现代的还是古典的,只要溶于音乐的海洋之中,我们就可以调心、调息、人静、放松、联想,在调养身心的同时,便可祛病强身、益寿延年、安神养心、平肝潜阳、健胸益智。

音乐处方音乐本身的节奏、重音、旋律等元素本来就与人体的感受及神经、关节等有着复杂的联系,音乐也就具备了自足的治疗性……音乐的治疗原理人类在最简单的情感性呼号、节奏敲击之中,找到了一种共同的情感交流的默契表达,这就叫音乐。

在这些有着各种美妙组合的声音中,最容易达成共识的要素之一就是节奏。

所谓节奏,就是包括了与音乐向前进行有关的重音、节拍以及速度等要素,人的本性轻易地赋予了人类以觉察节奏的音乐性以及欣赏并实践它的能力。

从人体来说,由于节奏是一种经过加工的组合形式,所以,它本来也容易与人的呼吸、心跳,以及与手、脚同身心达成永恒律动的默契——它是人体自身需要的一种拜物教,不论怎么说吧,无数现实都表现出音乐的治疗作用及其治疗原理。

综合各种针对音乐的治疗研究成果,音乐主要就是靠它特有的旋律与节奏特性作用于人体的,因为人与自然的对应关系,旋律与节奏能使人的血压降低,基础代谢和呼吸的速度减慢,在压力来临时,身体也因为音乐而只产生出较为温和的生理反应,甚至弱化为无。

所以,音乐一旦配合医疗体系,各种心理及生理疾病就都可以纳入于治疗之中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