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江县概况

合集下载

庐江县概况

庐江县概况

庐江县地处皖中,北濒巢湖,南近长江,西依大别山脉,紧邻省会合肥,辖17个镇,面积2348平方公里,人口117.94万,庐城城区人口23万。

2011年,财政收入顺利实现“十一五”末“保九争十”目标,由3.2亿元增长到15亿元,翻了2.2番,年均增长36.5%;固定资产投资由23.6亿元增长到90亿元,翻了1.9番,年均增长30.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1.2亿元增长到49亿元,翻了1.2番,年均增长18.3%;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由1.34万元增长到3.15万元,年均增长18.7%;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939元增长到6900元,年均增长18.6%。

2008年荣获全省科学发展先进县,2010年荣获原巢湖市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第一名,2011年荣获皖江示范区建设先进县。

庐江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自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建县以来,2100多年深厚的历史底蕴孕育了庐江六张“名片”:两汉文明之地。

庐江民风古朴,文化积淀深厚。

西汉文翁以教育闻名,汉景帝末年为蜀郡守,兴教育、举贤能、修水利,是治理都江堰的第一人,政绩卓著;东汉黄禳高举义旗,为后人称道;三国王蕃通晓天文、数学,贡献突出;三国名将周瑜火烧赤壁,千古留名。

爱国将领故里。

涌现了抗法名将刘秉璋、清朝海军提督丁汝昌、援朝统帅吴长庆、抗日名将孙立人等诸多将领。

勤耕好学之乡。

庐江自古有“鱼米之乡”美誉,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粮油生产百强县,全省茶叶生产、家禽生猪饲养、水产养殖重点县。

庐江人历来注重耕读,勤奋好学,历史上以科甲起家和以著书立说名垂于世者络绎不绝,经史子集多达138部。

现在每年向高等院校输送生源5000人以上。

矿产资源大县。

庐江素有“地下聚宝盆”之称,已探明矿藏33种,铁矿、硫铁矿储量分别占全省的1/3和1/2以上,铅、锌矿储量居全省首位,明矾石储量位于全国第二,尤其是最近发现的泥河铁矿,矿层和品位属全国罕见。

休闲旅游宝地。

素有“温泉之都、风情小镇”之美誉的汤池镇,其温泉闻名遐迩,堪称“华东第一泉”,4A级金孔雀温泉旅游度假村已逐步成为华东著名的旅游度假疗养胜地。

庐江旅游市场分析

庐江旅游市场分析

庐江旅游市场分析一、背景庐江是安徽省合肥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地处长江流域东部,具有丰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资源。

近年来,庐江旅游业发展迅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触宝。

本文将对庐江旅游市场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从业者和投资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庐江旅游资源庐江县地处江淮平原与南岳山地的过渡地带,自然风光优美。

境内有潺潺的泰山河、郭家湾湿地等各具特色的景点。

此外,庐江县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包括东南战国楚墓群、海昏楼汉宫等著名景点,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游览选择。

三、庐江旅游市场现状分析3.1 客源分析庐江旅游市场的客源主要来自周边省市,例如江苏、浙江等,也有部分外地游客前来旅游。

另外,近年来,随着合肥市的经济快速发展,本地居民的出游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3.2 竞争格局庐江县内旅游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竞争对手包括周边其他旅游城市和景区,例如黄山、九华山等。

这些景区在景点数量、设施设备、品牌知名度等方面均具有一定优势,对庐江旅游市场构成一定的竞争压力。

3.3 政策环境合肥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政策,为庐江旅游市场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同时,国家对旅游业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增加,为庐江旅游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

四、庐江旅游市场发展趋势4.1 旅游产品多样化未来,庐江旅游市场将更加注重旅游产品的多样化,推出更多具有地域特色和创新亮点的旅游产品,吸引更多不同类型的游客。

4.2 智慧旅游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智慧旅游模式将逐渐在庐江旅游市场中得到应用。

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升游客体验和管理效率。

4.3 生态环境保护庐江县将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动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结论庐江旅游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潜力,但也面临诸多挑战。

相关从业者和投资者应当充分了解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抢占市场先机。

希望未来庐江旅游业能取得更大的发展成就。

安徽省、合肥市基本情况介绍

安徽省、合肥市基本情况介绍

安徽省基本情况介绍一、安徽省概况安徽建省于清朝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省名取当时安庆、徽州两府首字合成,因境内有皖山、春秋时期有古皖国而简称皖。

现辖16个地级市、62个县(市)、43个县级区和152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

2012年末,全省户籍人口6902万人,常住人口5988万人。

安徽地处长江、淮河中下游,长江三角洲腹地,居中靠东、沿江通海,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邻江西,北靠山东,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土地面积13.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45%,居第22位。

地跨长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流域,世称江淮大地。

长江流经安徽境内约400公里,淮河流经省内约430公里,新安江流经省内242公里。

长江、淮河横贯东西,将全省分为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南山区三大自然区域。

境内巢湖是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面积800平方公里。

安徽在中国交通干线网中具有承东启西的地位,铁路密度居华东前列。

武汉—合肥—南京铁路客运专线将合肥到上海、武汉的行程缩短到3个小时和2个小时;京沪高速铁路使合肥到北京的行程缩短到4小时左右。

截至2012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3210公里,在建里程超过1000公里,合宁高速东达宁沪,芜宣高速南连杭州,合安高速西接武汉,合徐高速北通徐州,一个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络已基本形成。

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是国内4E级枢纽干线机场。

安徽资源条件优越,全省已发现矿种达158种,探明资源储量的有126种(含普通建筑石料矿种),其中煤、铁、铜、硫铁矿等矿产资源保有储量在全国名列前茅。

旅游资源丰富,是中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

黄山、西递和宏村古民居群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拥有黄山、九华山、天柱山、琅琊山、齐云山、采石矶、巢湖、花山谜窟、太极洞和花亭湖等10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拥有歙县、寿县、亳州、安庆和绩溪5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9个国家级森林公园,56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合肥庐江旅游景点

合肥庐江旅游景点

合肥庐江旅游景点
庐江是合肥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

庐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以下是庐江旅游景点的一些介绍:
1. 白湖风景区:白湖风景区是庐江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位于县城北部。

景区内有湖泊、丛林、山川等自然景观,是休闲、观光和游玩的好地方。

2. 木皮山风景区:木皮山是合肥市的一处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也位于庐江境内。

这里有峰峦叠嶂的山峰,瀑布、溪流等自然景观,同时还有庙宇、古树等人文景观。

3. 南丰湖:南丰湖位于庐江县城南部,是合肥市最大的淡水湖。

湖水清澈,湖中有多个小岛和荷花,景色宜人,经常有游客前来游玩、观鸟。

4. 龙泉山:龙泉山位于庐江县城西南部,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名山。

山上有古建筑、古碑石、寺庙等景观,同时还可以观赏到壮丽的山水风光。

5. 竹海湖景区:竹海湖位于庐江县城东北部,是一个以湖泊和竹林为主题的旅游景区。

这里有湖光山色、竹林茂密的自然景观,还有农家乐、观光游船等游玩项目供游客选择。

以上是庐江旅游景点的一些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

但由于信息有可能发生变化,建议你在出行前进行进一步的了解与确认。

庐江概况

庐江概况

庐江概况
庐江地处皖中,北濒巢湖,南近长江,西依大别山余脉,面积2348平方公里,辖17个镇、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人口120万,隶属合肥市,是合肥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

人文荟萃,系周瑜故里。

自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建县以来,2100多年的历史孕育了三国名将周瑜、治理都江堰第一人文翁、清朝海军提督丁汝昌、抗法名将刘秉璋、援朝统帅吴长庆和抗日名将孙立人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和爱国将领。

资源丰富,是矿业大县。

庐江自古为“鱼米之乡”,更是“地下聚宝盆”。

地下已探明矿藏33种,其中铁矿、硫铁矿储量分别占全省的1/4和1/2以上,铅、锌矿储量居全省首位,明矾石储量位于全国第二,铜、高岭土等储量大,品位高,且资源相对集中。

山川秀美,乃温泉之乡。

东有27平方公里的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黄陂湖,生态原味,被收录为中国重要湿地名录;南有群山环抱的青山湖,碧波荡漾;西有誉满华东的汤池温泉,以水质好、水温高、流量大而著称;北有八百里巢湖、佛教圣地冶父山,湖光山色,相得益彰。

近年来,庐江县坚持“北融南接”,抢抓合肥经济圈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机遇,着力打造“合庐铜”黄金发展线,重点推进庐南重化工业区、县经济开发区、城东新区、汤池温泉旅游度假区、郭河现代农业示范区、滨湖新区建设,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又稳发展。

未来,庐江将按照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新定位、新目标,以“十大工程”建设为抓手,深入实施“两新”带动、大庐城建设、沿湖开发“三大战略”,加快合肥南部幅中心和现代产业基地建设,努力实现三年大变化目标。

庐江县概况

庐江县概况

庐江市场概况一、庐江县概况●地理区位:庐江县隶属安徽省合肥市,居江淮之间,是周瑜故里、温泉之乡、矿业大县。

地处江淮丘陵地带,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

北接省会合肥,东临中国第五大淡水湖━巢湖,南近“黄金水道”长江。

境内有西河、兆河、白石天河等河流,属长江水系。

庐江县是国家级首个产业转移示范区━皖江城市带的成员和合肥市南部副中心。

●交通状况:合九铁路(合肥─九江)、沪蓉高速公路(上海─成都)、京福高速公路(北京─福州)、合黄杭高速公路、合铜高等级公路纵贯南北,皖西至南京、上海等东部沿海城市的通道──军二公路和庐巢公路横穿东西,水路以“江淮运河”为主线,南入长江,北进巢湖。

合肥骆岗机场离庐城70公里。

●地域概况:全县面积2352平方公里,人口120万。

其中常驻人口为97.4万。

2012年庐江城区人口27万,建成区面积为26平方公里。

下辖庐城镇(县城)、冶父山镇等共17个镇,。

●经济概况: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元,达103.2亿元,增长11%。

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增加2.34亿元,增长30.4%,增幅居全市第一;超千万元镇达13个。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1.3亿元,增长24%。

固定资产投资92亿元,增长37.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1亿元,增长19.2%。

外贸进出口总额4800万美元,增长28.4%;外贸自营权企业新增21家。

2011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138.3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6万元。

财政收入1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90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29亿元,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1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952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2亿元。

2012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56.8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3.3%。

2012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财政收入达34.02、144.49、57.95和20.25亿元,分别增长26%、68.2%、17.4%和35%,分别高于全市8.6、44.5、0.7和23.7个百分点,分别位居全市(四县一市)第3、1、4和2位。

庐城镇园林绿化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庐城镇园林绿化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庐城镇园林绿化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摘要阐述了庐城镇园林绿化建设现状及表现特点,从资金投入、绿化思路、建管力度、园林景观、绿化空间、绿化指标以及树种选择等方面论述了庐城镇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对策,以期为庐城镇园林绿化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

关键词园林绿化;现状;可持续发展;庐城镇中图分类号s73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4-0075-01庐城镇系安徽省庐江县委、县政府所在地,总面积163km2,其中城区面积8.7km2,总人口14.36万人,是全县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长期以来,庐江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规划造绿、拆违建绿、见缝插绿、挖潜补绿”的园林绿化方针,不断加大对庐城镇园林绿化事业的投入力度,园林式、花园式的单位、小区、学校层出不穷,使全县园林绿化工作不断跃上新台阶,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庐城生态和人居环境,提升了广大市民的生活质量,促进了庐城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为此,庐江县于2006年荣获安徽省省级“园林县城”的称号。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及省生态城市建设的方针政策,巩固和深化省级文明县城创建成果,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工作实践,就庐城镇的园林绿化工作谈一点认识。

1庐城镇园林绿化建设概况及表现特点1.1园林绿化现状自2003年以来,庐江县逐渐加大对庐城镇园林绿化事业的投入力度,截止目前,已累计投入资金800多万元,城区绿化面积达356hm2,树木品种由原来的13个增加到105个,行道树木总量达1.6万余株,地被植物面积从零增加到12.15hm2,庐城的绿化覆盖率增长到29.9%,公共绿地面积增加到88.37hm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0.5m2增加到7.36m2,初步形成了“绿树环绕、绿草成茵、城在绿中”的绿化格局。

1.2园林绿化特点(1)规划标准高。

庐江县以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为目标,规定绿地占建设用地面积要达到9%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m2以上。

庐江发展历程

庐江发展历程

庐江发展历程
庐江是一个位于中国安徽省的县级市,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

古代,庐江地区属于楚国的领土范围,楚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国家。

在楚国的影响下,庐江地区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得到了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庐江地区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经济繁荣的地区。

这主要得益于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庐江位于长江中游地区,交通十分便利。

同时,庐江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水资源、森林资源等。

这些优势为庐江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近代以来,庐江在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庐江成为了一个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吸引了大量人口聚居和投资。

庐江的经济增长迅速,成为了一个具有较强实力的地区。

现如今,庐江继续致力于经济发展。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励投资和创新,推动本地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庐江逐渐兴起了一些新兴产业,比如高科技产业、先进制造业等。

同时,庐江也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推动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庐江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多个时期的变迁和发展。

庐江以其良好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成为了一个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

现如今,庐江继续致力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庐江县概况
庐江地处皖中,北濒巢湖,南近长江,西依大别山余脉,面积2348平方公里,辖17
个镇、3个园区(经济开发区、台湾农民创业园、龙桥工业园),人口120万,是合肥“南大门”。

庐江,古名潜川,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建江北庐江郡,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改称庐江县,文化底蕴深厚,资源禀赋积聚,是华夏何氏发源地,2100多年的深厚历史孕育了庐江三张靓丽“名片”。

周瑜故里,人文荟萃。

庐江大地孕育了治理都江堰第一人西汉文翁、三国名将周瑜、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抗法名将刘秉章、抗日名将孙立人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和爱国将领。

温泉之乡,风光旖旎。

南有群山环保的青山湖,碧波荡漾;北有八百里巢湖、佛教圣地冶父山,湖光山色;东有27平方公里的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黄陂胡,生态原味;西有誉满华东的“人间瑶池”——汤池温泉,令人叫绝。

矿业大县,物华天宝。

庐江自古是“鱼米之乡”,是安徽第一矿产资源大县,素有“地下聚宝盆”之称。

已探明矿藏33种,铁矿、硫铁矿储量分别占全省的1/3和1/2以上,铅、锌矿储量居全省首位,明矾石储量位列全国第二。

庐江区位优势独特,以位于华中腹地的庐江为中心画圆,半径500公里内,覆盖着中国东、中部7省1市,面积近102万平方公里,人口5亿,是中国经济实力最强、发展活力最足的区域之一。

庐江交通便捷。

境内有合九铁路、沪蓉高速、京台高速、合铜黄高等级公路纵横交错。

与骆岗机场和即将投入使用的合肥新桥国际机场,车程均在1小时之内。

兆河、西河与规划中的“引江济巢”工程形成“两纵一横”水路格局,可实现全面通江达海。

庐江劳动力资源充足。

每年外出劳务人员约30万,每年向全国各类高校输送学子10000多人,每年有2000多名大学生毕业回乡,服务庐江经济建设。

近年来,庐江县坚持“北融南接”,抢抓合肥经济圈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机遇,着力打造“合庐铜”黄金发展线,重点推进庐南矿区、经济开发区、城东新区、汤池温泉旅游度假区、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及滨湖开发六区建设。

形成新型矿业采选及其深加工、磁性材料及电子、机械制造及汽车零部件、以温泉旅游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四大主导产业,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又稳发展。

2011年8月,安徽部分区划调整,庐江整体划入合肥市,进入由夯基础到大跨越的黄金发展期。

合肥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庐江县要按照新兴中心城市南部副中心和现代产业基地的标准,加快县城和以汤池为中心的旅游度假区规划建设,加大矿产资源开发和循环利用,带动资源大县向经济强县的跨越”。

庐江正按照市党代会和县“十二五”规划部署,全力实施“两新”带动(新型矿业、新兴产业)、大庐城建设、沿湖开发三大战略,着力打造富裕、幸福、人文、“两型”、廉洁五个庐江,把庐江建设成未来合肥最富、最美的郊县,力争在五年内进入中部百强县,八年左右进入全国百强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