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6例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王罗君1朱登峰2武雪梅3

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王罗君1朱登峰2武雪梅3

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王罗君1 朱登峰2 武雪梅3发布时间:2023-07-05T06:22:34.189Z 来源:《健康世界》2023年9期作者:王罗君1 朱登峰2 武雪梅3[导读]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LDH)采用身痛逐瘀汤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120例LDH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采用壮医药线点灸)与干预组(额外开展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均组60例,均于2021.1-2021.12被我院收治,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在两组治疗总疗效对比中,干预组(96.67%)明显比参照组高(83.33%),P<0.05。

结论 LDH患者在给予壮医药线点灸基础上开展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能够有效提升临床整体疗效。

1.2.上海市宝山区顾村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19063上海市第三康复医院上海 200436摘要: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LDH)采用身痛逐瘀汤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120例LDH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采用壮医药线点灸)与干预组(额外开展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均组60例,均于2021.1-2021.12被我院收治,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在两组治疗总疗效对比中,干预组(96.67%)明显比参照组高(83.33%),P<0.05。

结论 LDH患者在给予壮医药线点灸基础上开展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能够有效提升临床整体疗效。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身痛逐瘀;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主要是因腰椎间盘变性,导致纤维环劈裂,脊柱髓核突出压迫或刺激马尾神经、神经根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体征与症状,是临床骨科多发病与常见病。

中医学中将LDH划分为腰腿痛范畴,将其发生机制总结为肝肾阴虚、肾阳虚衰、湿热、寒湿、风湿、血瘀等。

而通过临床实践研究证实,对LDH患者予以活血化瘀法能够有效改善微循环障碍,缓解神经根水肿,降低炎性介质浓度[1]。

《备急千金要方》中所涵盖的身痛逐瘀汤可主治痹症日久,具有补气血、益肝肾、止痹痛、祛风湿等效果,能够有效改善因气血不足所引起的腰膝疼痛与肢节麻木不仁或屈伸不利等症状[2]。

身痛逐瘀汤加减配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身痛逐瘀汤加减配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身痛逐瘀汤加减配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目的分析身痛逐瘀汤加减配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1月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恩平分院收治的9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4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身痛逐瘀汤加减配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

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包括腰痛缓解情况及腰椎活动度。

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治疗后的JOA 评分为(23.98±2.14)分,腰椎屈曲度值为(17.03±1.86)mm,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20.41±2.33)分、(11.26±2.01)mm;治疗组治疗后的V AS评分为(2.43±0.87)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3.68±1.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身痛逐瘀汤加减配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预后状况,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Modified Shentong Zhuy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riented medication for treating 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Methods 98 LDH patients admitted into Enping branch of Jiangmen Wuyi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from May 2016 to January 2017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e treatment group (n=58)and the control group (n=40)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treatment,the treatment group was given Modified Shentong Zhuy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riented medication.The clinical efficacy,clinical symptom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ackache relief situation and lumbar mobility)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curativ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94.83%,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75.00% of the control group,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The JOA score after treatment was (23.98±2.14)points and lumbar flexion degree was (17.03±1.86)mm in the treatment group,which were higher than (20.41±2.33)points,(11.26±2.01)mm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V AS scor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2.43±0.87)points,which was lower than (3.68±1.06)points of the control group,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Conclusion Modified Shentong Zhuy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riented medication for treating LDH has significant clinical effects,it can effectively relieve clinical symptoms and improve prognostic status,which is worthy of promotion in clinical application.[Key words]Shentong Zhuyu Decoction;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riented medication;Lumbar disc herniation腰椎間盘突出症是外科常见疾病,由于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等部分出现退行性改变,在外力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出现破裂,髓核从纤维环中突出,造成脊髓或者神经根的压迫,进而导致腰部疼痛[1-2]、活动受限以及双下肢麻木、肌力改变等临床症状,若患者不及时进行治疗干预,随着病情的发展,纤维环退变程度加剧,突出的髓核将加剧脊髓或者神经根的压迫,使患者症状加重,轻者引起腰痛腿麻及肌肉萎缩等不适,严重者可影响生活质量[3-4]。

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的作用。

针灸是一种物理刺激方法,可充分展现药物的化学作用,并且起到穴位效应,进而达到三位一体的临床治疗目的[7,8]。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活质量评价改善程度、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

研究证实,将中医辨证配合针灸治疗用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可提升生存质量,延长生存周期,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1]郭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气虚血瘀证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J ].当代医学,2018,24(2):182-184.[2]李杰,林洪生.《中药新药治疗恶性肿瘤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修订过程及解析[J ].中国新药杂志,2016,25(16):1833-1837.[3]单孟俊,张丽媛,游捷.中医辨证疗法联合化疗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对照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38(2):163-167.[4]吴琼茜,刘苓霜,姜怡,等.中医辨证疗法联合埃克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37(9):1054-1058.[5]招彩彬.针灸配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7):133-134.[6]欧文,李湧健,陈嘉璐,等.中医针灸综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生存分析[J ].针灸临床杂志,2016,32(12):23-27.[7]索凤茹.针灸联合固本祛痰方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活质量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4,28(8):134-136.[8]叶知锋,黄挺,杨雪飞,等.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相关抑郁状态中医证型分布研究[J ].江苏中医药,2018,50(1):35-38.(本文校对:冯利民收稿日期:2018-10-26)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董秀珍郭秋芬李春阳杜景文朱卫星摘要:目的分析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身痛逐瘀汤加减结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身痛逐瘀汤加减结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身痛逐瘀汤加减结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身痛逐瘀汤加减结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腰椎MRI影像学及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腰椎MRI影像学示腰椎间盘突出情况得到明显缓解,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结论:身痛逐瘀汤加减结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具有重要的治疗价值。

2.材料与方法2.1 材料选取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

观察组患者年龄介于25~60岁之间,平均年龄45岁,病程3个月~5年不等,平均病程为2年。

男性18例,女性12例。

对照组患者年龄介于28~58岁之间,平均年龄47岁,病程3个月~5年不等,平均病程为2年。

男性16例,女性14例。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基本相似,比较具有可比性。

2.2 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中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采用身痛逐瘀汤加减结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腰椎MRI影像学及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3.临床观察3.1 观察组临床症状变化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腰背痛、下肢放射痛等症状均明显改善,治疗后3个月,症状缓解明显,6个月后症状几乎消失。

对照组患者症状改善速度较慢,3个月后症状缓解,6个月后症状有所改善,但仍有放射痛等症状存在。

3.2 观察组腰椎MRI影像学变化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腰椎MRI影像学显示腰椎间盘突出情况得到明显缓解,椎间隙明显变宽,椎间盘轮廓明显改善,椎管受压情况明显减轻。

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影像学变化较小,腰椎间盘突出情况未得到明显改善。

3.3 观察组生活质量变化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生活能力明显增强,工作、生活状态明显改善。

身痛逐瘀汤加减结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身痛逐瘀汤加减结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身痛逐瘀汤加减结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椎间盘疾病,患者常表现为腰腿疼痛、麻木、肌肉无力等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本文通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中医定向透药疗法结合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的临床观察,总结了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经验和成效。

一、引言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使椎间盘的髓核移位,压迫腰椎神经根或腰椎神经干,导致腰腿疼痛、麻木、肌肉无力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床位休息、物理疗法、手术等,但有些患者对这些方法效果不佳或存在一定的副作用。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

中医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肝肾不足、气血不畅、痰浊瘀滞等引起的,治疗时需要促使病变组织恢复正常,改善周围组织的营养供应和代谢,以达到消肿止痛、扶正祛邪的目的。

本文通过对采用中医定向透药疗法结合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临床观察,验证了中医治疗的有效性,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材料与方法2.1 研究对象选取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的患者30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范围25-60岁。

患者均有明显的腰腿疼痛、麻木、肌肉无力等症状,经CT、MRI等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2.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中医定向透药疗法结合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

具体治疗过程为:首先在腰椎间盘突出部位穴位贴敷透药贴,每日更换一次;同时口服身痛逐瘀汤加减中药,每日3次,连续2周为一个疗程。

2.3 临床观察指标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麻木情况、肌肉力量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

3、结果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30例患者中有23例症状明显改善,7例症状未见明显改善。

腰腿疼痛显著减轻或消失的患者占76.67%;麻木症状改善的患者占63.33%;肌肉无力减轻或消失的患者占60%。

4、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中医定向透药疗法结合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一定的疗效。

身痛逐瘀汤加减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身痛逐瘀汤加减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2018年7月身痛逐瘀汤加减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张杨立(宝鸡市第三人民医院,陕西宝鸡,721004)摘要:目的观察身痛逐瘀汤加减方治疗腰椎间盘所有患者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2015—2017年在我院治疗的1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

所有患者均给予卧硬板床、牵引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身痛逐瘀汤加减方,对照组患者给予腰痛宁胶囊进行治疗。

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治疗后,两组的VAS 及JOA 评分均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身痛逐瘀汤加减方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得以改善,疼痛症状得以缓解,腰椎功能得以恢复,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关键词:身痛逐瘀汤;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功能中图分类号:R274.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1413(2018)19-0126-02Clinical efficacy of modified Shentong Zhuyu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lumbar disc herniationZHANG Yang-li(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Baoji City,Baoji 721004,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odified Shentong Zhuyu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Methods A total of 160cases of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2015to 2017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with 80cases in each group.All the patients were given hard bed,traction and other conventional treatment.On this basis,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the modified Shentong Zhuyu decoction,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Yaotongning capsule treatment.The treatment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6.25%,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81.25%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lly significant (P <0.05).After treatment,the VAS and JOA scores improved in both groups,and thos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uperior to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lly significant (P <0.05).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the treatment of Shentong Zhuyu decoction can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relieve the pain symptoms and restore lumbar function,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KEYWORDS:Shentong Zhuyu decoction;lumbar disc herniation;lumbar functionDOI :10.19347/ki.2096-1413.201819061作者简介:张杨立(1981-),男,汉族,陕西礼泉人,主治医师,硕士。

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分析与探讨

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分析与探讨

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分析与探讨【摘要】目的:分析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中医药身痛逐瘀汤加减进行治疗的临床价值。

方法:对照组患者为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中医药身痛逐瘀汤加减进行治疗。

结果:治疗总有效率组间横向对比中,观察组达到97.22%、对照组83.33%,P<0.05;施治前VAS疼痛评分2组横向比较差异微小P>0.05,施治后与对照组做横向对比VAS疼痛评分为观察组较低P<0.05。

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通过运用身痛逐瘀汤加减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提升治疗效果。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身痛逐瘀汤加减;价值腰椎间盘突出症近年来的人群患病率较高,特别是在20~50岁的群体中较为常见,该疾病是诱发下腰痛以及腰腿痛的一个常见病因,此疾病的发生与患者的腰椎间盘慢性退变有关,再加上纤维环破裂以及髓核突出,使得对神经根以及马尾神经造成刺激以及压迫,进而诱发临床综合征[1]。

患者具有腰痛、马尾综合征、坐骨神经痛和肢体麻木等诸多症状表现。

此疾病的发生对于患者的工作、生活构成严重影响,与此同时也可导致活动能力不同程度受限,随着神经压迫的加重还可能造成肌肉瘫痪以及运动功能障碍,具有一定的致残风险。

中医将此疾病归入到“腰痛”等范畴之中,对其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案研究历史悠久,且治疗手段较多,特别是中药口服的应用在缓解疼痛等症状方面有重要价值。

以下将分析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通过给予身痛逐瘀汤加减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常规信息资料样本抽取时间为2022年1月~2023年6月,地点为我院,疾病确诊结果均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样本数量72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各组病例数量均为36例,观察组男、女分别为19例、17例;年龄最低31岁,最高63岁,均值(46.5±7.6)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9年,均值(3.2±0.6)年。

对照组男、女分别为20例、16例;年龄最低30岁,最高65岁,均值(46.4±7.7)岁;病程最短7个月,最长8年,均值(3.3±0.5)年。

身痛逐瘀汤结合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痹阻型)临床观察

身痛逐瘀汤结合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痹阻型)临床观察

身痛逐瘀汤结合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痹阻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身痛逐瘀汤结合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痹阻型)临床疗效。

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痹阻型)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其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入院后予以身痛逐瘀汤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用,服用10剂,并以针灸,取穴环跳,委中,血海,足三里,涌泉,每穴日一壮,针灸20分钟。

对照组予以卧硬板床休息,腰围固定,静滴西药脱水,止痛药物三日处理,改用口服药物。

分别记录治疗前、治疗后三日、治疗十日患者中医症候评分,JOA评分,VAS评分。

结果:两组治疗前、治疗后三日中医证候评分,JOA评分,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十日两组中医症候评分,JOA评分,VAS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身痛逐瘀汤结合针灸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痹阻型)患者效果明显。

腰椎间突出症(血瘀痹阻型)是腰背部外伤,或者长期不当姿势劳损引发,既往有相关病史,有突发因素,如腰部扭伤,不当姿势劳损等,症状突然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自2010年4月始对我科住院腰椎间突出症(血瘀痹阻型)使用身痛逐瘀汤加针灸治疗,效果明显,现将情况汇报如下:一、一般资料1、分组情况:按入院先后顺序编序,按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入治疗组,及其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55.73±15.68)岁,病程(7.25±2.31)月,单个节段椎间盘突出症15例,两个节段椎间盘突出症10例,三个节段椎间盘突出症5例。

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52.17±11.36)岁,病程(6.28±3.87)月,单个节段椎间盘突出症13例,两个节段椎间盘突出症11例,三个节段椎间盘突出症6例。

治疗前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突出节段无统计学差异(P>0.05)。

2、纳入标准:1)满足腰椎间盘突出症西医诊断,腰椎间突出症(血瘀痹阻型)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中医证候诊断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1];2)无马尾综合征等明显手术适应症患者;3)适合针灸治疗患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6例疗效观察孙明星,曹斌(岳阳市中医院,湖南岳阳430600)[摘要]目的:观察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4例予非甾体类抗炎药、神经营养剂、腰椎牵引等治疗,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4%,对照组为88.2%,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疗效。

[关键词]身痛逐瘀汤;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中图分类号]R255.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951X(2013)02-0059-02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椎间盘纤维环因退变或损伤破裂后,髓核向椎管内突出,压迫邻近的脊神经根或脊髓所产生的症状。

本病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多发于壮年体力劳动者,男性多发于女性。

笔者2010年6月至2012年5月采用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诊断标准参照《中医骨伤科学》[1]拟定,⑴症状:腰痛和下肢坐骨神经痛反射痛,咳嗽、用力排便时疼痛加剧;腰部前屈活动受限;病程较长者,可出现下肢反射痛部位感觉麻木,冷感、无力等。

⑵体征: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加强试验阳性;或仰卧挺腹试验阳性;腰部压痛、叩击痛阳性;肌力减退、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⑶CT、MRI检查显示髓核突出位置及神经根受压情况;X线检查示腰椎侧凸,椎间隙变窄,椎体骨质增生等退行性变。

⑷排除急性腰扭伤、腰椎结核、肿瘤、腰椎增生性脊柱炎及腹部病变。

1.2纳入标准⑴符合诊断标准;⑵年龄30-60岁;⑶经CT、MRI等辅助检查确诊为旁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⑷根据病史、病理阶段和临床表现明确适于非手术疗法的患者[2];⑸同意参加本次临床研究,并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

1.3排除标准⑴不符合诊断标准;⑵年龄<30岁或>60岁;⑶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或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及向前方突出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特殊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⑷二便功能障碍、广泛肌力减退、瘫痪及椎间盘破裂髓核脱出游离等不适于非手术疗法的患者;⑸妊娠期或月经期妇女;⑹严重骨质疏松、高血压、肝肾功能不全、强直性脊柱炎、血液系统疾病及肿瘤等全身性疾病患者;⑺不同意参加本次临床研究者。

1.4一般资料70例病例为本院2010年6月至2012年5月的住院患者,将纳入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对照组34例,男20例,女14例;年龄30-60岁,平均(42.9±2.9)岁;病程15d至2年,平均(1.1±0.5)年;L4-L5突出者22例,L5-S1突出者12例。

治疗组36例,男24例,女12例;年龄30-58岁,平均(42.1±2.3)岁;病程10d至2年,平均(1.0±0.7)年;L4-L5突出者25例,L5-S1突出者11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5治疗方法1.5.1对照组⑴卧床休息,下床活动时佩戴腰围,避免负重、弯腰搬物等;⑵萘丁美酮胶囊(北京秦武田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口服,1g/次,1次/d,根据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调整剂量或停药;⑶伴有下肢麻木者,予甲钴胺(福建华海药业有限公司)口服,0.5mg/次,3次/d,根据年龄、症状酌情调整剂量;⑷腰椎牵59引,平卧位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1/6至1/4左右,40 min/次,1次/d;⑸急性期患者,若疼痛剧烈,可根据病情给予甘露醇、地塞米松静脉滴注,可酌情适当使用镇静剂。

连续治疗30d后评价临床疗效。

1.5.2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方药组成:独活12g,桑寄生12g,羌活6g,牛膝10g,当归12g,川芎9g,赤芍10g,泽兰6g,桃仁6g,没药6g,香附3g,秦艽6g,地龙6g,甘草6g。

临证加减:偏于气血不足者,加黄芪20g,丹参10g,熟地黄10g;腰部冷痛喜温者,加干姜6g,独活10g,桂枝9g,制附子3g;腰痛酸软无力明显者,加黄芪20g,熟地黄10g,枸杞子10g,女贞子10g,杜仲10g,鹿角胶3g,山药15g,白术10g;腰痛如刺拒按者,加延胡索9g,五灵脂6g,红花6g;腰痛有热感,口苦烦热者,加苍术6g,黄柏12g,木瓜6g,防己6g,龟甲6g。

以上药物水煎服,1剂/d,分两次温服。

连续治疗30d 后评价临床疗效。

1.6观察指标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直腿抬高试验,腰部压痛、叩击痛等症状体征。

1.7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拟定,治愈:腰腿疼痛、腰部压痛、叩击痛等症状体征消失,直腿抬高70°以上,能恢复原工作;好转:腰腿疼痛、腰部压痛、叩击痛等症状体征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加重。

1.8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量资料比较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用秩和检验。

2结果2.1两组疼痛VAS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疼痛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表1两组疼痛VAS评分比较(x±s,分)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36 6.2±1.3a 2.1±0.7b c对照组34 6.0±1.4 3.2±0.9c注:与对照组比较,a P>0.05,b 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c P<0.05。

2.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表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组别例数治愈好转未愈总有效率(%)治疗组361321294.4对照组34525488.2注: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经秩和检验,Z=-2.081,P=0.037。

3讨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发生的,外伤常为其发病原因。

椎间盘为人体负荷最重的结构,正常椎间盘富有韧性和弹性,抗压能力较大,一般可承受450kg的压力。

普遍认为20岁以后椎间盘则开始退变,纤维环及髓核含水量逐渐减少,蛋白黏多糖的量也逐年下降,胶原纤维逐渐溶解,髓核也会失去弹力及膨胀性能,导致腰椎间盘弹性及负荷能减弱,髓核从纤维环薄弱处突出,对神经根产生直接压迫,使神经根变形、移位、神经内压增高;由于压力刺激神经根或硬膜囊周围感觉神经纤维而出现疼痛症状。

此外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还与生物力学、自身免疫、细胞因子及一氧化氮等几个方面作用有关[4]。

临床上约60%病人通过非手术治疗后,症状消失或缓解。

非手术疗法主要包括休息制动、药物治疗、理疗、针灸、推拿等。

卧床休息可减轻椎间盘压力,从而缓解对神经根的挤压刺激,利于神经周围炎的恢复;消炎止痛类药物及镇静剂可缓解急性期疼痛症状,消除精神紧张,而有利于疾病恢复;脱水剂则有利于消除椎管内软组织肿胀及炎性渗出的吸收;强的松及地塞米松等激素类药物可改善椎管内无菌性炎症,因长期使用具有副作用,故此类药只在急性期症状较重时采短期使用;神经营养性药物,如甲钴胺、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可用促进神经损害恢复;腰椎牵引能进一步缓解椎间盘压力,分离神经周围粘连,扩大椎间隙、椎管内容量及椎间孔,减轻神经根卡压[5]。

本病在中医学中属“腰痛”“痹证”等范畴,基本病机为肝肾不足,气滞血瘀,且与督脉关系密切。

如《内经》中有“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督脉为病,脊强反折”等论述。

《诸病源候论》曰:“劳损于肾,动伤经络,又为风冷所侵,血气击博,故腰痛也。

”治疗上以活血化瘀,补益肝肾为基本原则,兼以活络、祛风、散寒、利湿、除热、调养气血等。

身痛逐瘀汤加减具有活血化瘀,补益肝肾,通经活络之功,方中桑寄生补肝肾,壮筋骨,具有止腰腿疼痛之功;独活善祛深伏之风寒湿邪,且具止腰膝痹痛之功;地龙通经活络;当归、川芎、赤芍调补气血;牛膝助桑寄生60补益肝肾,强筋壮骨;秦艽助独活祛风散寒除湿;桃仁、泽兰、没药活血化瘀止痛,且泽兰具有行水消肿之功。

临证时若偏于气血不足,则加黄芪、丹参、熟地黄以增强益气养血活血之功;若腰部冷痛喜温,兼杂寒湿,则加干姜、桂枝、制附子以散寒暖中止痛;若腰痛酸软无力,肾虚明显,则加熟地黄、枸杞子、女贞子、杜仲、鹿角胶以强腰益肾通督,黄芪、山药、白术以健脾益气,使脾肾两脏相济,温运周身;若腰痛如刺拒按,瘀血明显,则以延胡索、五灵脂、红花增强活血止痛之功;若腰痛有热感,口苦烦热,兼有湿热,则以苍术、黄柏、木瓜、防己清热利湿通络,龟甲滋肾清热,即防苦燥伤阴,又寓已病防变之意。

本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疼痛VAS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采用身痛逐瘀汤加减结合常规西医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临床疗效,能有效缓解疼痛。

参考文献[1]王和鸣.中医骨伤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96-299[2]陶天遵.新编实用骨科学[M].2版.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8:1382-1397[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14[4]陈卫明,徐鸽,金若敏.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因机制的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6):1502-1504,1512[5]柳登顺,张剑赤.实用颈腰肢痛诊疗手册[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492-507(收稿日期:2012-12-10编辑:蒋凯彪)当归拈痛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临床观察姚璐莎1,付中喜2,范伏元1(通讯作者)(1.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长沙410007;2.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南长沙410008)[摘要]目的:观察当归拈痛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湿热痹阻证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0例辨证属于湿热痹阻证的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

治疗组予当归拈痛汤;对照组予湿热痹片,治疗8周后进行疗效比较。

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2.7%,对照组为7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中医证候疗效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2.7%,对照组为7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