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物探-地震槽波勘探

合集下载

矿井物探-(矿井地震勘探)优秀课件

矿井物探-(矿井地震勘探)优秀课件
矿井物探-(矿井地震 勘探)
三维地震勘探是把沿测线观测 的二维地震方法扩展到三维空间。 通过面积测量技术获得与地质体 相适应的三维数据体。面积测量 技术是把观测系统布置在一定的 面积内,利用炮点和检波点的灵 活组合,获得地下均匀分布的数 据点网格。也就上说在一个观测 面上进行观测,对所得资料进行 三维偏移叠加处理,可以得到与 地下地质体相适应的三维数据体 (右图),对这个数据体可以从 纵、横、水平三个方向分析地下 的构造信息, 类似于医学上的 CT技术, 给人以直观、精确的 来自埋藏地下深处的信息。
6.2.3 资料处理
§6.2 井下反射波法 3. 频谱分析
将记录的随时间变化的地震信息,经过傅立叶变换处理, 使它变成随频率变化的函数,这个函数就是该地震记录的频谱, 而把从地震记录求取组成它的各个不同频率谐波的振幅和相位 的过程称为频谱分析。通过频谱分析可以掌握地震波所包含的 各种频率成分(干扰波的和有效波的)从而为压制干扰波提取 有用信息、进行频率滤波,提供参数选择依据。 4. 反褶积滤波
§6.2 井下反射波法
水平界面的反射波时距曲线
t2 x2
1
t
2 0
4h 2
倾斜界面的反射波时距曲线
t2
(x2hsin)2
(2hcos)2 (2hcos)2 1
V1
6.2.2 工作方法
1. 单点自激自收法
§6.2 井下反射波法
巷道掘进迎头超前探测示意图
巷道两帮超前探测示意图
6.2.2 工作方法
1、地震地质条件 与地面二维空间不同的是,在矿井巷道中进行地震勘探属于三维空间体, 是一种特殊的地质环境,地震波的激发与接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对于煤 矿,影响其安全高效生产的地质因素较多,象煤岩层厚度、地质构造、矿井 水害等内容。矿井探测的主要目的都是解决与煤层有关的地质问题。煤层作 为一种特殊的介质体,其弹性性质与其顶底板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通常来 说,煤层在煤系地层中,属一个低速、低密度的软弱夹层。 2、裂隙松动作用 巷道在形成过程中受机械或放炮等振动作用,往往会造成巷帮或煤层顶 底板的裂隙以及松动带的产生,这给矿井地震探测带来一定的影响,使得高 频地震波的吸收加强,同时松散的岩煤层结构会直接影响地震波的激发接收 条件,使得探测距离受到限制。对于放顶煤开采过程中,由于顶煤受重力作 用,产生大量的垂直张裂隙,在井下实际观测过程中,这种张裂隙大多呈网 格状切割,从而导致煤帮及顶板波速的横向变化较大,限制了小排列地震折 射波法和反射波法的应用。

矿井物探-地震

矿井物探-地震

折射法
总结词
通过测量地震波在地层中的折射时间,确定地层速度和界面深度的方法。
详细描述
折射法利用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差异,通过测量地震波在地层中的 折射时间,确定地层速度和界面深度。在矿井中,折射法可以用于探测煤层厚 度、岩性变化和陷落柱等。
透射法
总结词
通过测量地震波在地层中的透射能量,确定地层特性和地质 构造的方法。
详细描述
当地震波遇到陷落柱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通过分析这些波的特性,可以确定陷落柱 的位置和大小,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矿井安全。
煤层采空区探测
总结词
采空区是矿井中的一种危险区域,通过 地震波的传播和反射特性,可以探测煤 层中的采空区。
VS
详细描述
地震波在煤层中传播时,遇到采空区会发 生反射和散射,通过分析这些波的特性, 可以确定采空区的位置和大小,从而采取 相应的措施,避免事故发生。
05
CATALOGUE
矿井物探地震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
高分辨率与高信噪比需求
总结词
在矿井物探地震中,高分辨率和信噪比是关 键的挑战。
详细描述
为了获取更精确的地质信息,需要提高地震 数据的分辨率。同时,由于井下环境的复杂 性,信噪比的提高也是一大挑战。
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探测精度问题
总结词
在复杂地质条件下,探测精度会受到很大影 响。
03
CATALOGUE
矿井物探地震方法
反射法
总结词
通过测量地震波在地层中的反射时间,确定地层界面和地质构造的方法。
详细描述
反射法是矿井物探地震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利用地震波在地层中的传播速度 差异,通过测量地震波在地层中的反射时间,确定地层界面和地质构造的位置和 形态。在矿井中,反射法可以用于探测煤层厚度、断层位置和陷落柱等。

槽波地震勘探方法及应用分析

槽波地震勘探方法及应用分析

槽波地震勘探方法及应用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地质工程体系日益健全,地震探测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

地质探测一直是地质工程工作的重难点,为了实现地质工作的正常开展,落实好地震探测应用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地质探测技术体系不断健全,在这其中槽波地震探测技术由于其自身的良好效益不断得到普及。

槽波地震探测技术具备良好的经济效益,随着社会的发展,其设计理念不断得到更新,文章就槽波地震勘探方法进行分析,通过对存在问题的分析,进行地震探测工作方案的更新,以满足现阶段地质工程工作的需要。

标签:煤矿井下;煤层槽波;跨层;地震探测;地质结构前言槽波地震勘探技术基于第三代节点式地震仪的设计理念,开发出新型的槽波地震仪,实现了煤矿井下槽波地震观测系统的更新应用,该系统具备灵活性、方便性的特点,它的采集系统不需要通信,可以实现同步采集,其施工高效,操作便捷,实现了煤矿井下工作面探测问题的解决。

1 槽波地震勘探的基本概念在煤层地质结构工作中,槽波地震勘探方法应用于煤层至顶底板的地质结构,在这其中,煤层的相对密度比较低,属于低俗槽的类型。

在该地质结构中,顶板到煤层间的波阻抗差异偏大,其地震反射界面效果良好。

在地质工程中,煤层会产生一系列的地震波,经过煤层顶底板,它会产生一系列的折射、透射、反射作用,这就为全反射条件奠定了基础,从而保证地震波能量的禁锢,有利于煤矿探测工作的正常开展。

槽波是一种制导波,它依靠煤层进行传播,在煤层中激发及接收。

槽波地震探测技术作用于煤层的性质,主要进行煤层变薄区、断层处的探测应用,它是一种针对地质异常状况的有效的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它具备较高的地质探测精度,具备良好的经济效益。

2 槽波地震勘探方案的优化(1)槽波地震勘探技术的开展,离不开导波的应用,导波受煤层所激发,在煤层中所传播,从而进行煤层不连续性的探测,这是地震勘探方案中的一个重要工作环节。

槽波地震勘探技术作用于煤层分叉地带、小断层、采空区域等的探测。

地震槽波勘探技术在采煤工作面构造探测方面的应用

地震槽波勘探技术在采煤工作面构造探测方面的应用

程中的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参考遥
关键词院地震槽波勘探曰地质构造曰透射法曰反射法曰异常曰断层
中图分类号院栽阅员远远
文献标识码院月
文章编号院员园园缘蛳圆苑怨愿渊 圆园圆员冤 园苑蛳园园缘园蛳园圆
多数矿井都受到断层尧陷落柱等复杂地质构造 的影响袁常用的无线电坑透技术探测距离近尧异常区 范围大尧无法对地质构造准确定位袁难以满足实际生 产的需要遥 地震槽波勘探能够有效探测煤层赋存状 况袁精确探测煤层中可能存在的断层尧陷落柱尧冲刷
射槽波叠后偏移成像法渊 图 缘冤 进行数据处理袁结合 两种方法得到的地质成果袁并根据煤矿项目部现有 地质资料袁进行综合处理分析得出结论遥 异常区分 析见表 圆袁该工作面异常示意见图 远遥
图 源 透射槽波能量 悦栽 成像
源 泽遥 圆冤 工作面透射和反射槽波探测遥 确定在回
风巷尧进风巷 分 别 布 置 激 发 点 和 检 波 器袁 探 测 距 离 苑愿园 皂遥 工作面槽波勘探观测系统示意如图 圆 所示袁 具体参数如下院淤炮间距院进风巷院员园 皂渊 孕员 原孕苑愿 冤 曰 切眼院员园 皂渊 孕员 原孕圆缘 冤 曰回风巷院员园 皂渊 孕员 原孕苑愿 冤 曰于道 间距院进风巷院员园 皂 渊 允员 原 允缘猿 冤 尧缘 皂 渊 允缘源 原 允员园缘 冤 曰 回 风
图 员 联合勘探方法示意 表 员 工作面煤层顶底板情况
顶底板情况 老顶
岩石名称 砂质泥岩原 细粒砂岩
平均厚度 辕 皂
岩性特征
缘援 源 耀 员员援 圆
灰色袁 中厚层状袁含云 母碎片遥
直接顶
砂质 远悦耘缘 岩原 粉砂岩
员援 员 耀 源援 苑缘
灰色袁 中厚层状袁含云 母片遥
伪顶
泥岩
园 耀 园援 远

槽波地震勘探在矿井地质构造探测中的应用

槽波地震勘探在矿井地质构造探测中的应用
u s i n g t h e c h a n n e l w a v e s e i s mi c e x p l o r a t i o n wh i c h c o mb i n e d t r a n s mi s s i o n wi h t r e l f e c i t o n t o p e r f o r m a d v a n c e d d e t e c t i o n f o
S O a s t o ui g d e he t at r i o n a l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f mi o n i n g r o a d w a y . nd a g u a r nt a e e he t p od r u c t i o n s a f e t y . Ke y wo r d s : s e i s mi c e x p l o at r i o n; a d v nc a e d d e t e c t i o n; g e o l o g i c a l s t r u c t u r e
本 次3 2 1 4 工 作 面 槽 波 探 测 的地 质 任 务 如 下 :
g e o l o g i c l a s t r u c t u r e o n w o r k f a c e . T h e d e t e c i t o n i f g u r e d o u t a l l k i n d s o f g e o l o g i c l a s t r u c t u r e nd a a n o ma lo u s b o d y o f t h e wo r k f a c e ,
( C . e d o ic g l a S u r v e y D e p t . , S h a n x i X i n j i n g C o a l I n d u s t r y C o . , L t d . , Y a n g q u a n , S h a n x i O 4 5 0 0 O )

浅谈槽波地震勘探

浅谈槽波地震勘探
图1 槽波形成原理示意图 根据地震波在煤层中的干涉特点,将槽波分为2种: 1)瑞雷型槽波:由P波和SV波相互干涉形成,其质点在 垂直于煤层,包含射线的平面内作椭圆形逆行极化振动 (如图2)。
作者简介:赵护林(1965—),男,陕西渭南人,物探工程师,本科,毕业于长安大学,从事煤炭地质工作。 (邮箱)651218007@
入射槽波
槽波损失 槽波损失
反射槽波
透射槽波
断层落差小于煤层厚度
入射槽波
槽波损失
反射槽波 断层落差大于煤层厚度
பைடு நூலகம்
辐射再激发的槽波
入射槽波
槽波损失 (d) 煤层分叉
图3 槽波传播示意图 (a、b、c、d)
在正常情况下,槽波能量被禁锢在煤层中不断向前传 播,能量损失很小,当遇到断层,煤层厚度变化,陷落柱 等地质构造,槽波能量损失会很大甚至完全消失。
透射法是槽波勘探中最基本的方法,其有效波是透射槽 波信号,即由炮点激发的槽波透过煤层直接传播到检波器 的信号。炮点与检波器布置在煤层采区周围不同巷道内 (如图4)。根据槽波的有无、强弱来判断在相应的透射射 线扇形区域内有无断层存在。在没有断层的情况下,即图 4中的槽波透明区,检波器可以接收到很好的槽波信号。若 有断层,但断距小于煤层厚度,即图4中的槽波半透明区, 检波器接收到的槽波信号有明显减弱;若有断层,同时断 距大于煤层厚度,即图4中的槽波不透明区,这时检波器 几乎接收不到槽波信号。槽波透射法正是据此来探查断层 构造。
槽波是地震波在煤层中传播时产生的波导现象。1955 年,新西兰地球物理学家Evison在新西兰煤矿首次发现了 煤层间的波导现象。德国教授Krey于1963年从理论和实践 层面证明了煤层中槽波的存在,给出了槽波传播的数学方 程式。他在现场测量中发现在低速夹层的地层中会形成槽 波。槽波有着很强的频散特性,槽波传播具有埃里相特 征。世界上槽波大规模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德国 于1985年研究出SEAMEX-85型槽波地震仪与ISS槽波数据处 理软件。

槽波地震勘探在煤矿大型工作面的应用

槽波地震勘探在煤矿大型工作面的应用

第43卷 第3期 煤田地质与勘探Vol. 43 No.32015年6月 COAL GEOLOGY & EXPLORA TION Jun . 2015收稿日期: 2013-11-11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2011ZX05040-002)作者简介: 任亚平(1982—),男,陕西西安人,硕士,助理研究员,从事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工作. E-mail :renyaping@ 引用格式: 任亚平. 槽波地震勘探在煤矿大型工作面的应用[J]. 煤田地质与勘探,2015,43(3):102–104.文章编号: 1001-1986(2015)03-0102-03槽波地震勘探在煤矿大型工作面的应用任亚平(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77)摘要: 以陕北某煤矿大型工作面槽波地震工程为例,开展了超大型工作面内断层的槽波地震探测技术研究。

槽波探测采用全排列接收,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槽波信息的获得。

根据得到的槽波记录数据以及CT 成像结果,解释了工作面内断层的发育情况,与后期巷道揭露情况基本吻合。

槽波地震勘探在大型工作面的成功应用,可为矿井实现盘区勘探提供技术支持。

关 键 词:地震;槽波;断层;盘区勘探;矿井中图分类号:P631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001-1986.2015.03.021Application of ISS in supper large coal faceREN Yaping(Xi ′an Research Institute , China Coal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Group Crop , Xi ′an 710077, China )Abstract: ISS has been developed for years. However, the application of ISS has never came to the truth in supper coal face. This paper studied the application of ISS in one supper coal face in northern Shaanxi. The geologic con-dition of ISS is very well for getting interesting records. For finding out the layout of the faults already exposed in roadway, all patches were set on for mostly receiving the channel waves. By analyzing the records of ISS and the CT image we got, the layout of the interest faults has been explained, which coincides basically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later exposed in roadway. The explanation of the faults provides important information for the coal face production. The successful application of ISS in supper coal face provides technical support for exploration in panel.Key words: seismics; ISS; faults; panel exploration; coal mine槽波地震勘探技术最先研究与应用是20世纪60年代的德国[1-2],20世纪80年代引入到我国。

透射法槽波地震勘探技术在采煤工作面的应用

透射法槽波地震勘探技术在采煤工作面的应用

2019年第11期西部探矿工程*收稿日期:2019-03-13修回日期:2019-03-21作者简介:赵护林(1965-),男(汉族),陕西渭南人,工程师,现从事煤炭地质工作。

透射法槽波地震勘探技术在采煤工作面的应用赵护林*(山西省煤炭地质144勘查院,山西洪洞041600)摘要:槽波地震勘探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矿井物探新技术、新方法。

以山西某矿150117工作面为例,阐述了槽波地震勘探技术在解决采煤工作面内隐伏地质构造方面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槽波;采煤工作面;地质构造中图分类号:P63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5716(2019)11-0145-03槽波地震勘探是利用在煤层中激发、煤层中传播、煤层中接收的导波,来探测煤层不连续性的—种物探方法。

槽波勘探,属于地震勘探的一个分支,可以查明采煤工作面内隐伏断层、陷落柱、冲刷带、煤层变薄带等地质构造,具有探测距离大、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信噪比高以及最终成果直观的优点,尤其在探测精度和距离上,优于其他矿井物探方法。

下面以山西某矿150117工作面为例,分析说明透射法槽波地震勘探技术在采煤工作面的应用效果。

1勘探区地质概况1.1矿区地质概况该矿区位于山西地台中部,祁吕贺“山”字型构造,前弧东翼之外侧,山西经向构造亚带与阳曲—盂县纬向构造带结合部位之东南隅,沁水坳陷的东北边缘,地处太原东山背斜南翼与晋中新断陷接壤部位。

区域以断裂为主,褶皱次之,地质构造总体上近东西走向,倾向向南的单斜构造,北山地区的一系列NE 向断层构成的山前断裂带,对西北部低山区和东南部丘陵的形成起到控制作用。

煤矿开采15号煤层过程中,揭露了一些断层、褶皱、陷落柱等构造,15号煤层共揭露55条断层,均为正断层,落差在1.2~40m 之间,其中落差大于或等于10m 的断层4条,落差小于10m 且大于或等于5m 的断层13条,其余断层落差均小于5m 。

1.2矿井工作面地质概况该矿150117工作面位于矿井东南部,开采石炭系上统太原组15号煤层,煤的密度为1.44g/cm 3,煤层厚度从1.97~7.15m ,平均煤厚5.97m ,煤层倾角小于8°,煤层稳定可采,有两层夹矸,厚度为0.2m 和0.4m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章 槽波地震勘探
2.2 槽波的首次试验与总结
据krey,TH(1963)
第7章 槽波地震勘探
2、槽波勘探在国外
2.2 槽波的首次试验与总结
据krey,TH(1963)
第7章 槽波地震勘探
槽波勘探技术的全面发展 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至八十年代中期,是煤矿槽波
勘探技术发展的黄金时期,世界上主要产煤大国如德国
第7章 槽波地震勘探
槽波的发现
一篇十分有名的文章,新西兰地球物理学家 Evison, FF (1955): “A coal seam as a guide for seismic energy. Nature 116: 12241225”被认为槽波的发现者。
据Evison(1955)
第7章 槽波地震勘探
t t ——分别代表P波与S波的折射角
c
——波前沿煤—岩分界面传播的速度
第7章 槽波地震勘探
7.1.2 槽波的形成
由P波与SV波激发的槽 波——简振型及漏能振 型
当煤层中激发的体波以入射角小于临界角入射到煤-岩分解面时,尽管这 些界面都是反射系数的强反射面,在其界面上产生强的反射返回煤层;但同时 仍有相当多的能量,由于折射作用,以体波的形式向围岩辐射,因而,使这些
实际上“槽波”术语来源于天然地震学,“槽波”被认 为存在于大气层、海洋水层和岩石圈低速层中,最为代表两 位 是 Gurtenberg B., Channel Waves in the Earth‘s Crust. Geophysics, Vol. XX , No. 2, pp. 283-294 (1955 ). 和 Press F. & M. Ewing,Two Slow Surface waves across North America. Bull. Seism. Soc. Amer., vol. 42, No.3, pp. 219-228 (1952)。 在岩石圈低速层中存在两种类型的槽波一种是体波在低 俗速度槽中的射线弯曲和能量的制导,另外一种则是类似于 面波的制导波,包括 rayleigh 面波和 love 面波,有关此类面 波的相关特性早在 1924 年 Stoneley R (1924) Elastic waves at the surface of separation of two solids. Proc Roy Soc. (London) A 106: 416-428有了关于低速夹 层介质下频散特征方程的推导与讨论。
及邻近岩石的一个薄层
中,不向围岩辐射而损 耗,形成简正振型(图 7-2d、g、h) 由P波与SV波激发的槽波——简振型及漏能振型 第7章 槽波地震勘探
§7.1 槽波的形成
7.1.2 槽波的形成
第7章 槽波地震勘探
§7.1 槽波的形成
在煤层中可能同时存在P波、SV波和SH波。煤层中的SH波由于质点振动平面垂直于P波、 SV波质点振动平面,在煤-岩分界面上没有波型转换,在煤层内只存在 SH波与SH波的干涉 模式。对于P波与SV波,则由于质点振动在同一平面,且在煤-岩分界面上可以相互转换, 干涉模式要复杂得多。如图所示,在煤层内 P波与SV波干涉示意图中,从点①、②发出的上 行P波,经上界面全反射的P波,与点②、③发出的上行S波,经上界面全反射的转换P波在 同一方向传播;同理,点③、④发出的P波,经上界面全反射的转换S波与④、⑤的上行S波 经上界面全反射的S波在同一方向传播。此后经下界面全反射,在点⑥的 P波与S波只要考虑 到上下界面全反射相移、波长与煤厚关系适当,在煤层内将形成 P-SV波的相长干涉。这样 可能有两类干涉振动,作为简正振型在煤层内传播。
、英国、前苏联、澳大利亚、捷克斯洛伐克、美国等都 对其有所应用,槽波勘探得到快速的发展,包括全面的
理论与方法研究、先进的槽波专用仪器的研制、深入的
技术的开发以及大量的实际勘探的实施,使槽波勘探水 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取得了相当良好的效果。这其中
,德国据领先地位。其主要理论、方法、技术和成果集
中体现在1994年出版的这一本书上L. Dresen, H. Rüter (1994): Seismic coal exploration: In-seam seismics
第7章 槽波地震勘探
槽波地震勘探(In-Seam Seismics缩写为ISS)是利 用在煤层中激发和传播的导波、以探查煤层不连续性的一种 地球物理方法。它是地震勘探的一个分支。槽波地震勘探具
有探测距离大、精度高、抗电干扰能力强、波形特征较容易
识别以及最终成果直观的优点。
1955年,Evison在一篇短论文中首先报道了他在新西兰一个煤矿里激发与接收到了 煤层波,认为它是由煤层制导的洛夫波,并预言了该导波可能在采矿业中得到应用。 1963年,TH.克雷(Kery)教授发表了有关地震波在煤层中传播的理论和数学推导。 上世纪70年代后期,随着数字地震技术、计算机、仪器发展及煤炭生产需要, ISS在 联邦德国、英国、澳大利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前苏联、美国等国家迅速发展起 来,并逐渐用于生产,成为一种可供选择的、成功的矿井地球物理方法之一。
第7章 槽波地震勘探
§7.1 槽波的形成
7.1.2 槽波的形成
反射和透射斯奈尔定律
vS 2 v S1 vP2 v P1 c sin sin sin t sin t
vP 2 vS 2 ——分别代表煤层的P波速度与S波速度 vP1 vS1 ——分别代表围岩的P波速度与S波速度
据郭恩惠(1990 年) ,煤田地质与勘探,1990,(2)
第7章 槽波地震勘探
进入九十年代中期以后,槽波在中国的应用也同
样步入低谷。进入新世纪后,随着煤炭工业的快速发展
,槽波勘探技术也被逐渐的重视,特别是在义煤集团、 河北煤炭研究院、龙煤集团、兖矿集团、中国矿业大学
在最近两年相继引进summit槽波地震仪后,制约槽波应
第7章 槽波地震勘探
§7.1 槽波的形成
7.1.3 槽波的类型
按物理构成及极化特征,槽 波分为瑞雷型槽波和洛夫
型槽波两类,简单记为R波
与L波。R波是由P波与SV波形
成的干涉波,质点在与煤层
面相互垂直、与传播方向平 行的平面内振动。由于既有 水平分量又有垂直分量,所 以质点振动的轨迹一般呈逆
行椭圆状。L波只由单一的SH
,Pergamon,- 433 页
第7章 槽波地震勘探
2.3 槽波勘探技术的全面发展
1994年出版 第7章 槽波地震勘探
2.3 槽波勘探技术的全面发展 进入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由于能源结构和经济 发展的大调整,槽波勘探似乎进入了低谷,少见国外相 关的研究、开发及应用的文献及报道。在进入新世纪以 来,随着煤炭需求的旺盛,槽波勘探有了再次发展的机 会和希望。这期间美国在2003至2007年后开展了较大规 模的槽波勘探活动,其主要目的是探测废弃的老窑,据 相关网站提供的成果显示该项目有三家机构(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LM Gochioco & Associates Inc.、Marshall miller&Associates inc.) 承担,由美国劳工部矿山安全与健康管理局提供相关经
第7章 槽波地震勘探
理论、方法基础清晰、科学研究深入:仅在上世纪七、 八十年代有关发表于著名杂志如《geophysics》《
geophysical prospecting》等上的文献多达数十篇,这在 煤矿地球物理勘探领域是少见的。 探测范围大:在中国条件下反射法可探测一般能达到 200米以上,透射法探测范围应该一般大于300米。 探测精度高:可探测落差1/2至1/3倍煤厚的断层,位置 误差可达15米以内,据德国对二百多个探测结果的统计,反 射法成功率约63 %,透射法成功率约83% 。国内据统计亦 有70-80%的准确率。 抗干扰能力强:对井下复杂的电流、甚至机械震动都有 较强的适应性。
地震体波在煤层内来回反射的过程中,迅速衰减而消失,形成 “泄漏”振型
(图7-2a、b、c、e、f) 第7章 槽波地震勘探
7.1.2 槽波的形成
当体波以入射角大于 临界角入射到煤-岩分 解面,即
c R v S1

vP 2 cR vS1
vS1 cR vP 2
则由于全反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震体 波的能量被限制在煤层
据张首恩(1983) ,地震槽波方法与试验,地球物理学报,1983,26(2),p198-203.
第7章 槽波地震勘探
1986年,我国引进了德国产SEAMEX85槽波地震仪及专用软件 ISS,先后在大同、开滦、平顶山、徐州、涟邵等大小矿务局、几十 个工作面上开展实际勘探和研究工作,在陷落柱、煤层冲刷带、断 层等小构造探测中,取得了相当的地质效果。
用和发展的最重要的瓶颈得到了解决,槽波地震勘探在 中国可能会再次得到应有的应用。
第7章 槽波地震勘探
§7.1 槽波的形成
7.1.1 岩石-煤-岩石剖面特征
煤层总是以泥岩、粉砂岩、砂岩或偶尔还有灰岩作为顶底板或为围 岩,而赋存于它们中间。与围岩相比,煤层具有速度低、密度小的特点 (见下表)。由表可知,在岩石-煤岩石剖面中,以煤层为中心形成了 一个低速“槽”。煤与围岩密度、速度的比值约为1:1.5~3.0之间。煤 层上、下界面都是一个极强的波阻抗分界面。
费。其研究成果全部发布在官方网站上()
第7章 槽波地震勘探
2.3 槽波勘探技术的全面发展
据“”
第7章 槽波地震勘探
2.3 槽波勘探技术的全面发展
据“”
第7章 槽波地震勘探
1978年开始由原煤炭部组织技术人员赴德国考察调研,此后相关 单位组织技术人员开始进行现场试验、技术消化及矿井地震仪的研 制等,至1985年,进行了多次的井下实际勘探工作,取得十分宝贵 的资料和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