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产阶级的几个政治派别及主张
近代中国几大政治派别情况简表

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
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诞生)
思想条件(西学东渐高潮)
根本原因(甲午战败+瓜分狂潮=民族危机)
经济基础
阶级基础
思想基础
根本原因-民族危机
经济基础
阶级基础
思想基础
辛亥革命带来的巨大希望的破灭
代表人物
倭仁等
林则徐
魏源
奕xin、文祥;
曾、左、李
王韬、郑观应、薛福成、马建忠
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
暴力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学习的领域
不学习
技术
制度(君主立宪-民主共和)
文化
学习趋势
由浅入深
近代中国几大政治派别情况简表
地主阶级顽固派
地主阶级抵抗派
地主阶级洋务派
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
以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资产阶级激进派
重大实践活动
编《四洲志》、
《海国图志》,购买洋枪洋炮试制
洋务运动
无(停留在理论层面)
戊戌变法运动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作用
开眼看世界
跨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但是只学技术,不改制度,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为康、梁维新变法运动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主要起到思想解放的重大作用
政治上:
①推翻了清王朝②创建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
③思想观念上
④经济上:
⑤社会习俗上:
孙中山、黄兴、邹容、章太炎、陈天华等
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胡适、鲁迅、刘半农等
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主要内容

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主要内容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是现代社会政治思潮中两个重要的派别,他们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等方面存在着一系列的分歧和争论。
本文将从他们的基本观点、目标和策略等方面,对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进行探讨。
一、基本观点的对立资产阶级革命派认为,要解决社会问题和实现彻底的变革,必须进行全面的革命,推翻现有的统治阶级,建立新的社会制度。
他们主张通过武装斗争来推翻旧的政治体制,以实现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的理想。
革命派认为,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是剥削和压迫,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彻底消灭这种不公平的制度。
而改良派则持有不同观点,他们认为社会变革应该通过渐进的改革来实现。
改良派主张通过和平手段,通过议会政治、法律改革和经济调整等方式,逐步改善社会问题,实现社会公正和民主。
改良派相信,通过渐进的改革,可以逐渐改变社会结构,提高人民的福利和幸福感。
二、目标的差异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目标是推翻旧的统治阶级,建立新的社会制度。
他们追求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的理想,主张消除阶级差别、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革命派认为,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彻底改变社会的不公和不平等。
改良派的目标相对温和,他们主张通过渐进的改革来实现社会变革。
改良派追求社会公正和民主,但相对于革命派来说,他们更注重改善社会问题和提高人民的福利。
改良派认为,通过逐步改革,可以实现社会的进步和改善。
三、策略的分歧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采取激进的策略,包括武装斗争和暴力手段。
他们认为,只有通过武力推翻旧的统治阶级,才能够实现社会的彻底变革。
革命派认为,只有通过革命推翻资本主义的制度,才能够消除剥削和压迫。
改良派则主张和平手段和渐进的改革。
他们通过议会政治、法律改革和经济调整等方式,来改善社会问题。
改良派相信,通过和平的方式可以实现社会的进步和改善,避免了革命可能带来的暴力和混乱。
四、对社会变革的评价资产阶级革命派认为,只有通过彻底的社会变革,才能够实现社会的进步和改善。
(完整word版)近代中国政治派别简表

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
孙中山、黄兴、宋教仁、邹容、章太炎等
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胡适、鲁迅等
主张
中国的一切都尽善尽美,无需改变
“师夷长技以制夷”
学习西方科技,目的主要在于对付外国侵略者,维护清王朝统治。
“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自强)
目的主要在于对付农民起义,以维护清王朝统治。
政治(君主立宪)
经济(振兴工商业)
文化(传播西方科学文化)
改良手段建立君主立宪,目的发展资本主义,救亡图存
“民主共和”
——认为制度和技术都不好。
“民主与科学”(德先生与赛先生)
——制度、技术、文化都不好,文化变革尤其重要。
目的
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
在保留清王朝统治的情况下发展资本主义(温和的改良主义)
暴力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学习的领域
不学习
技术
制度(君主立宪-民主共和)
文化
学习趋势
由浅入深
重大实践活动
编《四洲志》、
《海国图志》,试制战舰
洋务运动
无(停留在理论层面)
戊戌变法运动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作用
开眼看世界
跨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但是只学技术,不改制度,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为康、梁维新变法运动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
保守派与激进派之间的论战-近代中国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做这类题时,分析观点属于哪一个派别,仍然要结合材料作答,不能机械照搬)
⑶鸦片战争的冲击
太平天国运动、两次鸦片战争的双重打击(内忧外患)
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
思想条件(西方思想传入)
中国近代主要政治派别之联系比较

中国近代主要政治派别之联系比较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实验中学夏克传邮码:528100一、洋务派、顽固派、鸦片战争中抵抗派1、相同点:①阶级属性一致,都属于封建统治阶级。
②本质出发点相同,都是为了维护清朝统治。
③对待人民革命都主张严厉镇压。
2、不同点:①对外国侵略,鸦片战争中抵抗派主张抵抗侵略、维护主权,洋务派、顽固派对外国妥协投降。
②对外洋事物,洋务派、抵抗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达到维护统治的目的,顽固派反对一切外洋事物,盲目排外。
二、洋务派和早期维新派、维新派1、相同点:都是在民族危机严重的情况下产生的,都主张学习西方,最终未付诸实践或实践失败。
2、不同点:①阶级属性不同:前者代表地主阶级利益,后两者代表资产阶级利益。
②主张的侧重点不同,洋务派以奕訢、曾国藩等人为首,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技,镇压革命;早期维新派以王韬、郑观应等人为代表,强调学习两方,但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维新派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
故前者学习西方是“中体西用”,后两者主张全方位学习西方。
③目的不同:前者是从维护封建统治为出发点,后两者是为挽救民族危亡。
三、资产阶级维新派与资产阶级革命派1.相同点:①阶级属性相同,都是资产阶级性质。
②主张有相同的一面,即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机。
③都是在民族危机严重、社会矛盾尖锐的背景下产生的。
④都有进步性。
⑤都脱离群众,在反帝反封建方面存在着局限性。
2.不同点:①方式上,维新派主张改良,革命派主张革命。
②认识上,维新派对清王朝抱有幻想,没有明确提出反封建和反清主张,局限性更明显;而革命派则提出了“驱除鞑虏”的口号,把斗争矛头直指清政府。
③作用和影响方面,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实际影响更大,通过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3.产生上述差别的主要原因:二者是资产阶级中的不同派别,维新派代表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上层分子,与封建主义及帝国主义有一定的联系;而革命派则是中下层分子,其革命性较强。
第五章中国资产阶级早期改良派政治思想

第五章中国资产阶级早期改良派政治思想第五章中国资产阶级早期改良派政治思想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尽管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活动是失败的?但是?他们的思想是中国近现代政治史上三种先进的社会思潮之一?他们为了中国救亡图存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教学重难点?了解资产阶级改良派典型人物及其思想主张?早期改良派政治思潮的主要内容?准确把握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商战固本的思想。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内容?中国资产阶级早期改良派政治思潮?是中国近代政治史上三种先进的社会时代思潮中的一种。
早期改良派政治思潮产生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当时在中国兴起的民族资本主义近代工业。
资本主义经济的一定发展?不能不在政治上思想上有所反映。
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作为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思想代表在内忧外患面前?亟思寻找一条摆脱危难局面的途径和办法?开始在思想政治方面透露出反抗资本主义侵略?反抗封建压迫?要求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微弱呼声。
稍后?又提出改变封君主专制制度?走西方君主立宪道路的主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强烈的资产阶级的近代性质。
且是 19 世纪中期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政治思想的继续和发展?是其后的资产阶级改良派所领导的爱国政治运动——戊戌变法运动的直接先驱。
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思想是作为封建顽固思想的对立物而产生的?他们对西学的追求和初步的民权思想在思想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当时知识分子当中有重要的启蒙作用。
早期改良派的政治思想?成为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改良维新的宝贵思想资料?并通过康、梁之手?付诸实践?留下深远的影响。
第一节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主要代表及其思想特点资产阶级早期改良派是一个有共同政治倾向?但思想观点和主张不尽一致?比较庞杂的政治派别?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一大批?中法战争以前的早期改良派代表人物有冯桂芬、王韬、容阂、薛福成、马建忠等人?中日甲午战争以前的资产阶级早期改良派主要代表人物有郑观应、何启、陈炽、胡礼恒等人。
他们的出身、生活道路和政治经历虽然不尽相同?但是?他们具有共同的特点?都是从地主阶级中分化出来的?具有初步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早年都曾经是封建士林的新秀?但后来没有沿袭封建正流士大夫的老路?有些人曾跻身于晚清官僚的队伍?也有人和洋务运动发生过联系?但他们的思想比较超时?同顽固派不愿沆瀣一气?与洋务派对“洋务”的理解一开始就别分两途?他们对社会发展?民族命运、政治前途、具有现实的新鲜敏感和爱国的意向。
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主要内容

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主要内容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是近代社会变革中的两个重要政治派别。
两者之间的论战主要集中在如何推动社会进步、实现民主和平等的问题上。
下面我将从不同的角度,生动地阐述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的主要论战内容。
首先,资产阶级革命派强调通过彻底的革命来重建社会制度。
他们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不公和剥削是根本问题,只有通过强有力的革命手段,才能彻底颠覆旧秩序,建立一个以平等和公正为基础的社会。
他们主张通过国有化和重新分配财富来消除社会的阶级分化,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反观改良派,他们则主张通过逐步的、渐进的改革来解决社会问题。
改良派的观点是,通过逐步修正现有制度的不足,慢慢改变社会的现状。
他们认为,过于激进的革命往往会导致社会动荡和混乱,反而无法达到改革的目的。
改良派倡导舆论宽容和政党合作,通过从内部推动改革来实现社会进步。
其次,在实现民主和平等的问题上,两派也存在分歧。
资产阶级革命派坚信民主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基础,主张通过废除特权和建立民主制度来保障民众的权益。
他们对社会中存在的种种不平等现象提出质疑,并强调人民的基本权利和平等。
资产阶级革命派认为,只有通过真正的民主才能保障人民的自由和尊严。
改良派则相对保守一些,他们主张在现有制度框架内进行改革,以避免社会的剧变。
改良派认为,通过民主参与和制度的改革,可以逐渐实现社会的民主化,并消除不公。
他们认为,过于激进的革命会导致社会的动荡和不稳定,而逐步的改革可以更好地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总体来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主要包括推动革命或改革的问题,以及实现民主和平等的途径。
两派都有各自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都能从某种程度上解决社会问题,但也存在着利益和权力的冲突。
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变革,这两个派别的论战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在维护社会稳定和改进现有制度之间找到平衡点,并在探索社会变革时注重保障人民的权益和尊严。
主题14:保皇派、立宪派和革命派的代表,观点及分歧对比——通信三班第一小组

相 似 之 处
保皇派与立宪派
1.两个派别都属于资产阶级上层,都想在中国走 君主立宪的道路,主张在维持清王朝统治的前提 下,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改变政权的组织形式, 即实行君主立宪的办法实现其参政议政的目的。 2.对资产阶级革命和民主共和制都带有仇视。 3.都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都注重用教育 等手段传播西方的思想文化,对当时社会的发 展、人民思想的解放都起到了推动作用。
4.立宪派反对革命派和支持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 果实,是导致辛亥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之处
保皇 派、立宪派、革命派
1.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都对清朝的统治不满,要求 改变这种现状。 2.都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产阶级专政。 3.都学习和传播了西方的思想文化。 4.立宪派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配合了革命派的活动。
11/28/2014
保皇派、立宪派和革命派对比
11/28/2014
不 同 之 处
保皇 派、立宪派、革命派
1.保皇派、立宪派都要求保留清王朝;而革命派 则要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保皇派、立宪派反对用革命的手段和方式;革 命派则坚持用武装起义的手段。 3.保皇派、立宪派反对变更封建土地制度;革命 派则要求平均地权,实行土地国有政策。
11/28/2014
通信三班第一小组
派别的论战
保 皇 派
立 宪 派
革 命 派
革 命 派
• 保皇派、立宪派是与维新派一脉相承的资产阶级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中兴 改良势力。因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争论的着重点不 起的资产阶级政治派别,主张用暴力手段推翻清王朝 • 一样,依次形成三个不同阶段的名称:戊戌变法 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中 时称维新派,戊戌政变后称保皇派,日俄战争后 下层的利益和要求。 • 称立宪派。
第十一章第三党及其他资产阶级派别的政治

14
人权派的政治主张
首先,宣传资产阶级人权至上,先于国家、法律而存在。 (鼓吹青年人要做思想的主人,不做信条的奴隶。) 其次,抨击国民党的训政独裁,要求确立法治基础以保障 人权。(否定孙的训政、宪政理论,批判“主权在民”)
再次,反对国民党一党独裁,主张仿效英美、实行“民治” 下的专家政治。(党权高于一切,党外无党,贤能政府)
(1886——1956)
5
2019/2/5
第三党的政治主张
关于中国社会和革命性质的认识。中国基本上处于封建势 力支配阶段,是前资本主义时代。革命的前途只能是社会 主义。 第三党的建国方案——建立“平民政权”。第三党自称是 “代表大多数劳动群众利益的党”。 第三党基本政治主张反映了小资产阶级和一般劳动群众的 利益和参政愿望,对促进中国社会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 用。但是中国的小资产阶级不是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认 为要改变中国的现状,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革命问题,只 能依靠三民主义,幻想发动平民召开国民会议推翻军阀官 僚统治是行不通的。
16
(1895—1931)
4
2019/2/5
谭平山生平
谭平山,号鸣谦,广东高明人。 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之一,曾 与毛泽东、 周恩来等受命参加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改组国民党 的工作, 长期致力於中国共产 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和杭日民主 运动。 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 会委员、人民监察委员会主任、 全国人大常务委员、民革中央 副主席。
3
邓演达生平
邓演达,字择生,广东惠阳人。 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1927年 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 执行委员、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等 职。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发表讨 蒋通电,流亡苏联和欧洲,1930 年回国后,组织中国国民党临时行 动委员会,任总干事,反对蒋介石 的反动统治。1931年被国民党逮 捕杀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资产阶级的几个政治派别及主张
1.洋务派:在中央以公亲王奕诉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
2.顽固派:以大学士倭仁为代表,因循守旧、盲目排外,仇视一切洋务,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护清朝统治。
3.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结合起来,批判因循守旧思想,主张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开国会,设议院。
4.保皇派:1899年康有为建立保皇会,以保救光绪,实行君主立宪,反对革命为宗旨。
1905年——1907年,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使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保皇派势力削弱。
5.立宪派:1905年,清政府打出“预备立宪”的招牌,得到国内以张骞为代表,国外以康有为为代表的支持。
他们既反对清政府的现状,要求有所改革,又反对革命,主张君主立宪。
“预备立宪”骗局暴露后,立宪派开始分化,辛亥革命时,他们中的大部分服从革命,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又向革命派进攻。
6.革命派:属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以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为思想武器,主张用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进行辛亥革命,但未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
(黄兴、宋教仁)
7.地主阶级抵抗派:新思想萌发,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长技——西方先进的军事科技),代表人物有林则徐、魏源、龚自珍等。
8.激进民主主义者: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有李大钊、陈独秀、鲁迅、胡适等,他们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二〇一〇年八月十八日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