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静脉导管(PICC)及中长导管的固定

合集下载

中长管使用规范

中长管使用规范

中长管使用规范1、中等长度导管的长度与导管尖端的位置中等长度导管究竟是多长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标准,取决于患者身高、穿刺部位以及导管尖端所处位置。

如患者身高较高手臂较长、穿刺点选择肘下或者导管尖端在锁骨下静脉内时,置入长度就会相对较长,反之如果患者身高偏矮手臂较短、穿刺点选择肘上或者导管尖端在腋静脉内,那么置入的导管长度就会相对较短。

2009年5月,中华护理学会静脉治疗护理专业委员会编写的《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中提出:外周中长导管长度为7.5~20cm,导管尖端位于腋窝水平或肩下部。

但是随着中等长度导管技术的不断发展,导管尖端位置由腋窝水平或肩下部延伸到腋静脉胸段甚至达到锁骨下静脉中段内,因此中等长度导管置入体内长度也在不断增加,2019年9月,中国研究性医院学会护理分会发布的《静脉中等长度导管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将中等长度导管长度定义为20~30cm,另外,《共识》还提出了迷你中线(Mini-midline8~10cm)概念。

对于新生儿/小儿置入中等长度导管尖端位置,2016版INS指南提出:头皮静脉置管:导管尖端位于锁骨上颈静脉内;下肢静脉置管(开始走路之前):导管尖端位于腿内,腹股沟褶皱下侧。

但不论它长短如何改变,中等长度导管始终属于外周静脉导管范畴。

2、中等长度导管预置管长度的测量目前临床常用的中等长度导管预置管长度的体表测量方法有三种:①从预穿刺点沿静脉走向至腋窝水平②从预穿刺点沿静脉走向至同侧锁骨中线③从预穿刺点沿静脉走向至同侧胸锁骨关节减2cm中等长度导管置入后不需常规X线进行尖端定位。

3、中等长度导管的材质、型号与规格目前中等长度导管材料大多是聚氨酯或硅胶材料;导管有单腔和双腔;管腔外径为2Fr到5Fr(1Fr=0.33mm);导管分为三向瓣膜式导管(当有正向或负向压力存在的情况下瓣膜才会打开,没有压力时,瓣膜处于关闭状态,能预防血液进入导管或空气进入血液系统)和前端开口式导管二种。

picc固定操作标准流程

picc固定操作标准流程

picc固定操作标准流程
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外周插入
中心静脉导管)固定操作标准流程是在将PICC导管插入患者体内后,需要进行固定操作以确保导管在正确位置并减少移位风险。

以下是
一般的PICC固定操作标准流程:
1. 准备工作,确认患者身份,核对医嘱,准备所需材料,包括
透明敷料、导管固定器、透明敷料固定带、消毒物品等。

2. 位置确认,使用X光或其他适当的成像技术确认PICC导管
的位置是否正确,确保导管的末端位于上腔静脉或右心房。

3. 皮肤准备,清洁患者皮肤,使用消毒剂彻底清洁PICC导管
周围的皮肤,以减少感染风险。

4. 固定导管,将透明敷料覆盖在PICC导管插入点周围,使用
导管固定器将导管固定在患者的肢体上,确保导管位置不变。

5. 透明敷料固定,在导管固定器上方使用透明敷料固定带进一
步固定导管,以确保导管插入点的清洁和干燥,并便于观察导管插
入点的情况。

6. 记录和监测,记录固定操作的时间和相关信息,定期监测导管插入点周围的情况,包括皮肤状态、导管位置等,确保导管固定良好并及时发现问题。

以上是一般情况下的PICC固定操作标准流程,具体操作可能会根据医院的政策和流程进行调整。

在进行PICC固定操作时,医护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并随时注意患者的情况,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静脉治疗新抉择——中等长度导管记!

静脉治疗新抉择——中等长度导管记!

静脉治疗新抉择——中等长度导管记!静脉治疗是指将各种药物(包括血液制品)以及血液,通过静脉输入血液循环的治疗方法包括静脉注射、静脉输液额静脉输血,常用工具包括:注射器、输液(血)器、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外周静脉留置针、中心静脉导管、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输液港以及输液附加装置等。

而中等长度导管相较于外周静脉留置针、中心静脉导管、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输液港具有穿刺速度快、安全性较高、维护成本较低等优势,为患者提供了一种经济、安全的静脉输液方式。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静疗中的中长静脉导管吧。

20世纪60年代,美国首次报道了在儿童患者中使用中长静脉导管的经验。

此后,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临床实践的积累,中长静脉导管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在国内,中长静脉导管的研究和应用相对较晚。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中国开始引进和推广中长静脉导管的使用,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医生的不断学习,中长静脉导管在我国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目前,国内外都有许多研究关于中长静脉导管的安置技术、并发症防治、导管护理等方面。

这些研究旨在提高中长静脉导管置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患者不适感,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中等长度导管,又称中线导管,导管长度20-30cm,迷你中等长度导管长度为6-15cm,常规穿刺或采用超声引导技术从上臂置入贵要静脉、头静脉或肱静脉内,导管尖端被安置在患者的锁骨下静脉或股静脉,迷你中等长度导管尖端可被置入腋静脉。

中等长度导管是一种精细的导管,常由聚氨酯或硅胶等材料制成,具有较大的内径和长期置管功能。

中长静脉导管推荐留置时间为1-4周,或遵照产品使用说明书留置,2017年欧洲PICC和中线导管使用标注中指出,中等长度导如果使用适当,可以使用数月。

中等长度导管在临床使用中存在相应的适应症和禁忌症:1.适应症:①预计治疗时间1-4周的患者;②持续输注等渗或接近等渗的药物;③短期静脉注射万古霉素的患者(<6天的患者);④需持续镇静与镇痛的患者。

中心静脉导管固定流程

中心静脉导管固定流程

1、使患者处于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选择穿刺部位,如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以及股骨径脉等,是比较常规的穿刺位置,可以在穿刺前做B超定位,以及超声定位,明确静脉位置;
2、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消毒两遍,抽取肝素钠盐水充盈留置管,并检查留置管是否通畅;
3、在穿刺点部位进行局部麻醉,用穿刺针沿穿刺点进入血管内,见到回血以后回抽静脉血,确认是静脉血管后,再将导丝沿穿刺针进入血管,导丝送入合适位置后,拔出穿刺针,引导中心静脉管进入;
4、导入中心静脉管后,在静脉内输液,将导管固定在患者皮肤上,调试中心静脉管通畅程度。

中心静脉导管及固定

中心静脉导管及固定

Tegaderm™HP
• 与标准型Tegaderm不同之处 – 薄膜背衬和粘胶的配方 有所不同 – Tegaderm HP的湿气透 过率更高 – Tegaderm HP粘性更适 合潮湿环境或多汗的患 者,维持时间更久
在潮湿环境下 或对于多汗的患者, 可以减少不必要的
更换敷料的次数
敷料更换
1. 在敷料被污染、卷边、松脱 或须局部观察的情况下更换
▪ 短期CVC置于锁骨下优于
颈内/股静脉
• 成人避免使用股静脉穿刺
-
.每日判断导管保留的必要性
每日对静脉导管评估,通过肉眼观察和局部触诊 了解注射部位有无红肿、硬结、疼痛、脓性分 泌物
做好观察和交接班
静脉导管穿刺部位的护理: 导管的固定


• 固定导管的胶带必须是无 菌的
• 或者是无菌外科缝线 -INS,2006
3M加压固定胶带
使用透明敷料的要点:
一、要点:
1、无张力垂放(单ຫໍສະໝຸດ 持膜) 2、敷料中央对准穿刺点 3、贴膜区域无菌干燥
二、操作三步曲: 1、捏导管突起—捏 2、抚平整块敷料—抚 3、边撕边框边按压—压
Copyright © 2006, 3M. All rights reserved
鼻胃管固定
-叶向红(2009),肠外与肠内营养
胶带或缝线绝对不可直接固 定导管,一定固定在导管可移 动的固定翼或连接器上.
CDC推荐穿刺部位敷料的应用
透明、半渗透性的聚氨酯 敷料为静脉输液常用固定 敷料
透明敷料有利于: 持续观察穿刺部位 便于患者的活动和沐浴 无需经常更换敷料 节省护理时间
CDC-导管相关血流性感染预防策略:穿刺部位敷料的应用
中心静脉导管及固定

PICC置管术的操作要点

PICC置管术的操作要点

PICC置管术的操作要点
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外周插管中心导管)置管术是通过外周血管将导管插入至心脏附近的中心静脉。

以下是PICC置管术的操作要点:
1. 术前准备:使用洁净手术技术,包括戴上手术帽、口罩、手套和消毒纱布。

清洁患者的皮肤,通常选择上臂前侧的通畅静脉作为插管位置。

2. 选择导管:根据患者的需求和情况选择合适的导管,常用的有单腔、双腔和三腔导管。

3. 麻醉:在插入导管之前,局部麻醉患者的皮肤和浅层组织,以减轻患者的不适。

4. 插入导管:将导管插入至适当深度,通常需要使用超声引导来确保准确位置。

操作者需要轻柔地推进导管,并注意避免不必要的弯曲。

5. 固定导管:插入导管后,将导管固定在患者皮肤上,以防止移位或脱落。

常用的方法是使用固定带、透明敷料或导管固定器。

6. 确认位置和通畅性:插入导管后,需要通过X射线或超声
等方法确认导管的位置和通畅性。

这是确保插管成功的关键步骤。

7. 导管卫生:每天进行导管周围皮肤的清洁,使用适当的抗菌溶液来减少感染的风险。

8. 导管护理:定期更换导管固定带和敷料,观察导管周围的皮肤状况,以及导管是否松动或变位等异常情况。

9. 导管拔除:当不再需要PICC时,需要谨慎地拔除导管。


前准备合适的止血措施,并注意观察有无出血或其他并发症。

PICC置管术需要谨慎、细致地操作,确保导管正确插入并保
持通畅,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术者需要严格遵守手卫生,并定期进行导管和患者的监测和评估。

静脉导管维护及固定PPT课件

静脉导管维护及固定PPT课件


PICC <1年 好
2000 元
.
9
有三向瓣膜,不可监测CVP
耐高压导管,可监测CVP
.
10
各类导管的特点
导管 类型
CVC
留置 时间
<4周
患者舒适度 可否监 测CVP
价格
差 可 300元
POT 18-20年 好 不可 8000
R

PICC <1年
好 不可 2000 /可 元
.
11
中心静脉导管
有血栓病史
血管区域有 恶性肿瘤
禁忌症
局部感染
血管解剖 位置异常
.
凝血功能异常
4
二、常见的中心静脉导管
CVC管
输液港
.
PICC管
5
各类导管的特点
导管 类型
CVC
留置 时间
<4周
患者舒适度 可否监 测CVP
价格

300元
POT 18-20年 好 R
PICC <1年 好
.
8000 元
2000 元
6
各类导管的特点
.
38
(一)导管堵塞:负压溶栓复通技术
Step1:1、去除肝素帽,连接预充好的三通接头 2、含有约1ml5000u/ml尿激酶的1ml注射器 3、10ml空注射器
.
39
负压溶栓复通技术
Step2:旋转三通,使10ml空注射器与导管管腔相通
.
40
负压溶栓复通技术
Step3:回抽10ml注射器针栓至8—9ml刻度使导管腔内形成负 压
导管 类型
CVC
留置 时间
<4周
患者舒适度 可否监 测CVP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三种体外固定方式的比较研究共3篇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三种体外固定方式的比较研究共3篇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三种体外固定方式的比较研究共3篇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三种体外固定方式的比较研究1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三种体外固定方式的比较研究中心静脉导管(CVC)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可以实现对静脉系统的快速输液、输血、营养支持及持续监测等功能,是一种重要的中心静脉途径。

PICC作为一种新型的CVC,凭借其较少的并发症、插管操作简单快捷以及对患者的创面影响小等优点,在临床应用中得到了广泛推广和运用。

PICC的安全稳定与病人的舒适和有效固定密切相关。

近年来PICC的三种体外固定方式巩固了PICC的稳定性和修复时间,分别是利用外固定套、胶贴固定和带有保护套的三钩固定法。

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三种固定方式的比较研究来探讨哪种方式最好地满足患者的安全稳定、舒适感和临床护理的需求。

一、利用外固定套固定的PICC外固定套是医用胶带、硅胶或绒布等材料设置的一种支架,可以缠绕在PICC上。

上下一段外侧固定胶布或盖帽以防止衣物、床上用品等的摩擦和绣球,从而保持PICC通畅和固定。

由于易于操作和快速固定,目前该固定方式在临床中较为常用。

在该固定方式下,PICC的刺入部位被完全暴露,易于维护,而且病人在进行日常活动时可以轻松转动手臂,舒适性较高,缺点是:这种固定方式容易过紧,造成局部皮肤受压、挫伤、皮肤屏障受损;如果固定松动,会影响PICC的安全,使管路暴露于刺入部位之外,使患者容易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另外,固定带的绷紧程度应该适中,过紧会引起肢体水肿、获取血流和灌注压的障碍等。

二、胶贴固定的PICC胶贴固定即用细胶带或医用胶贴将PICC固定在公共位置,使其保持不动。

这种固定方式的好处是操作简单,能够更全面地固定于周围,不易松动,如按照合适的方法进行固定,可美化PICC固定状态,在观察取核时方便。

因此胶贴固定是适用于PICC长时间留置的患者。

但固定材料对皮肤损伤较大,如果胶贴用量不足或固定松动,也容易让PICC移动和病人感到不舒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固定
第一步左手持纱布覆盖在正压接头上提起导管,右手持碘伏一根以穿刺点为中心顺时针消毒皮肤,顺时针消毒。

范围:以穿刺点为中心直径15cm (至少大于贴膜的
面积)。

取第二根碘伏棉棒以同样的方法逆、顺时针
消毒皮肤。

第二步皮肤消毒完后待干15秒,取无菌透明敷贴,粘贴透明贴,再将离型纸剥离透明敷贴,粘贴时敷贴自然下垂,切
勿拉伸敷贴。

从穿刺点向四周轻压透明敷贴,排净敷
贴里的气泡。

第三步取一无菌纱布轻轻覆盖于无菌透明敷贴上,注意大小应无菌透明敷贴相似即可。

第四步取一条胶带将PICC延长管以蝶形固定于无菌透明敷贴缘处。

再将PICC延长管U型弯折于无菌纱布上,再以胶带
横向固定胶带横向固定延长管,在记录胶带上标注操作者
姓名及日期,贴于透明敷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