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汽车行业展望 徐长明
徐长明:2011年中国汽车市场分析

2011年中国汽车市场分析各位来宾大家早上好,很高兴在这儿跟大家交流我们国家汽车市场形势的一些看法。
我想今天就汽车市场的发展,对消费者的需求变化,跟大家做一下交流。
2010年的市场,现在大家都非常地关注,毕竟经过两年的高速增长,到底明年还能保持一个10%以上的速度、还是说能够有更快的增长,大家都比较关心。
2010年1至11月份需求增长了40%,这是在2009年增长52%的基础上,连续第二年一个高速增长,这个增长主要是三个动力,一个是宏观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个是我们的政策的惯性,还有一个就是庞大的市场基数。
这个增长跟2009年的明显不一样,一个月一个月往上攀升,年初的时候是五十万辆,攀升到六十万辆的销量,后来又攀升到七八十万辆,到12月份一百万辆,这个曲线逐渐往上攀升。
一般来讲,这样的政策效果曲线,它会保持两年的高速增长,第二年即使没有新的政策出台,维持在2009年12月份百万辆基础上,它就能保证2010年有40%左右的速度,这是政策惯性的作用非常大。
恰恰我们看看去年销量基本上就是在100万辆基础上在运行,四五六七又在加价,11月份到了176,这跟北京发行恐慌性购买和政策提前释放有关系。
那么红色的曲线是12个月基本上平行,要想使2011年再保持个百分之三四十的速度,必须有另外的政策动力,再把这个平的线拉斜了,才有可能保持高速度,如果没有新的政策出台,基本上我们可以看到2011年的市场要回归到常态运行。
所谓常态运行,就是围绕着长期潜在增长率上下小幅度波动,我们现在的长期潜在的增长率在现阶段大概是年均15%左右这样一个水平,所有的国家基本上都有两个高速发展阶段,汽车需求。
第一个高速发展阶段,是千人五辆车和千人二十辆车。
韩国年均增长25%,我们国家年均增长30.4%。
第二个高速期是从千人二十辆到千人一百辆车,有的到一百二三十辆还在高速增长,持续时间是十年左右,日本八年,韩国十二年,速度基本上都在年均20%左右。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部_2010年商用车市场分析与2011年预测

国产商用车批发量2010年月度走势与 国产商用车批发量2010年月度走势与2007年比较 万辆) 年月度走势与2007年比较 万辆 年比较(万辆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30 25 20 15
2010(左轴 ) ( 左轴) 2007(右轴 ) ( 右轴)
10 5 0
-6.6% 09-1Q
09-2Q
09-3Q
09-4Q
10-1Q
10-2Q
10-3Q
10-4Q
4
汽车市场展望
国产商用车批发量月度走势(万辆 国产商用车批发量月度走势 万辆) 万辆
47.0 44.4 39.5 34.8 26.9 22.0 17.5 35.6 33.7 32.2 31.8 29.1 27.1 36.9
2010.1-10
3月 66.8% 4月
11月 11月
12月 12月
-8.1% -24.1% -15.0% -12.8% -11.2% 65.1% 74.8% 76.6% 101.8% 141.4% 165.3% 56.3% 61.3%
432.0% 85.3%
重型货车批发量 万辆) 重型货车批发量 万辆 批发量(万辆
类商用车销量(万台) 7 类商用车销量 (万台 ) 同比增速( 同比增速( % )
24.5% 24.5% 178 178 0.0% 5.2% 331 32.4% 249 262 26.7% 204 22.2% 14.1% 358
10.9% 8.3% 133 143 96 104 107 8.1% 2.8%
09Q1
Q2
Q3
Q4
10Q1
Q2
Q3
16
汽车市场展望
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市场

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市场
佚名
【期刊名称】《制造技术与机床》
【年(卷),期】2006(0)11
【摘要】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通过对今年1~8月与以往几年的汽车产销数据对比分析指出,今年全年国内乘用车需求大致能达到400万~410万辆的水平,而正常运行状态下汽车总体销售685万辆应该没什么问题,如果运行良好甚至有可能超过700万辆。
这样,与日本近几年每年销售580万~590万辆的水平相比,中国今年将超过日本100万辆,而稳居世界第二位,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市场。
【总页数】1页(P8-8)
【关键词】汽车市场;中国;数据对比分析;信息资源开发;运行状态;信息中心;乘用车;销售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724.76
【相关文献】
1.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市场 [J],
2.通用汽车瓦格纳:中国,未来的全球第二大汽车市场 [J], 向寒松
3.中国全球第二大汽车市场潜力巨大 [J], 无
4.专访Coah全球品牌总裁Joshua Schulman:中国已成为Coach全球第二大市
场 [J], 侯隽
5.惠普全球软件服务中心(中国)成为惠普软件服务全球的第二大战略高地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家信息中心徐长明自主汽车市场趋势分析

国家信息中心徐长明:自主汽车市场趋势分析2011-07-08 11:27:32来源: 网易汽车有4人参与手机看新闻转发到微博(0)我们企业的主要成本构成人工、原材料等成本都在提升,相比合资品牌,成本优势在下降,这是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网易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易汽车7月8日报道在成功举办首届自主车展后,为进一步扩大自主汽车产业的影响力,让更多的消费者关注自主汽车,经商务部批准,第二届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博览会将于2011年7月8-13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
以下为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徐长明主任为我们演讲,主题是“新形势下自主品牌汽车如何发展”。
徐长明: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和大家交流一下“新形势下自主品牌如何发展”。
自主品牌发展现在是比较受关注的课题,从最近的情况来看,包括不久的将来,我们自主品牌将面临三个新的环境,第一个环境,由于我国汽车市场的高速发展,导致各大跨国公司在中国汽车产量的规模在迅速提升,迅速提升的规模给他们的成本带来了非常明显的优势,像丰田汽车公司在通用件上使用的比例是非常高的,一个零部件在各种车型上都在使用,这种情况下,规模扩张对他的成本下降就非常明显,而我们自主品牌现在规模扩张也有成本优势,但不这么明显,因为我们的车型开发在很多情况下很多企业都是一个车型一个车型地开发,虽然规模扩张了,也带来成本下降,但不像外资下降得这么明显。
而我们企业的主要成本构成人工、原材料等成本都在提升,这种情况导致自主品牌相比合资品牌,成本上的有时在下降,这是未来还要面对的一个课题。
外资规模越来越大,通用汽车在中国已经是235万辆汽车,占它全球产量的28%,大众在中国的产量去年是192万辆,占它全球产量的62.9%,这都是全球最大的市场,都已经超过了本土,他们的规模带来他们的成本相对优势越来越高。
自主品牌第二个面临的环境就是合资公司开发的自主品牌汽车,越来越有被动发展到主动推进的形式,以前合资企业搞自主品牌大部分是在中国政策下推动起来的,现在很多合资公司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在主动推进合资公司里的自主品牌,像广州本田的理念(音),合资公司在生产环节的设备、工艺、员工素质、配套件工艺、销售网络等各个环节,应该说都有一定优势,根据我们掌握的最新情况,很多产品在价格上和自主品牌企业生产的自主品牌汽车是接轨的,这也是我们下一步自主品牌企业不得不面对的新形势。
徐长明:本土品牌进入发展新阶段

出 本 土 品 牌 要 加 强 对 于 产 品 品 质 的 重
视 为 什 么 7
品质 比较 关注 。
我 们预测 ,从全 国范围来看 ,我 国 大概将在 五年左右 时间里达到对 “ 性 能 品质 ”需 求全方位高增 长阶段 ,但是 由 于收 入差 距 比较大 ,在 现阶段或者前 几 年, 我们国家已经有一批人在关注性能 ,
后装在一起做实验 ,然后开始制造就 卖
_
A U T O R E w 『 7 4 J
我 认 为两到 三年之 内 ,这 些
基本上可是 非常 重大
它会带来 很多方面 的好处 。
1 。 这 个阶 段 , l k f  ̄角 荦 决 的 问 题 主 要 是 u 舷 性 ,感 I — J I I I I 顷, J 是 在 外 观 上
3 3 . 9 %。尽管产品质量上与合资品牌差距 日渐缩小 ,但 自主品牌产 品与合资品牌仍处 在较 大差距。与此同时 。中国的 汽车企业也面临着从 “ 性价比”向 “ 性能比”转变的挑战 ,汽车企业应该如何做呢?近期 ,本刊记者采访了国家信息
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
五年内 ,中国市场对 “ 性能品质” 需求全方位高增长
汽 车纵 横 :也 就 说 . 中 国 汽 车 市 场
消费者的要 求在提 高 .那么 .本 土品牌
企 业 的能 力能 够达 到要 求 吗 7
较高 ;到 l 万 2千美元后 ,为享受型消 费 ,消费者对汽车性 能品质需求较高 ,
而 我 们现在 全 国的 人均 G DP到 去 年 刚 刚 达 到 八 干 美 元 , 因此 大 家 开 始 对 感 官
反 向 研 发 就 是 到 全 世 界 去 挑 ,觉 得
徐长明:本土品牌进入发展新阶段

的变化。
本土品牌价格越来越高 汽车纵横:本土品牌汽车今年的市
场情况怎么样? 徐 长 明: 今 年 以 来, 高 性 能、 高
价位的本土品牌车普遍卖得比较好。通 过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到现在为止,本 土 品 牌 的 发 展 经 历 了 三 个 阶 段, 第 一 个阶段是从 2000 年到 2008 年,我们以 38.1% 的速度增长,这是跟合资品牌分 享的增长,我们卖低价位车,合资品牌 卖高价位的车,两个区间都是高增长。 第二个阶段是低增长阶段,大家都感觉 非常痛苦,因为合资品牌规模扩大,带 来规模效益,其成本不断下降,合资品 牌低价位车把本土品牌低价位车打垮 了。 现 在 回 到 第 三 阶 段 的 高 增 长, 从 去年到今年 9 月份,去年 24.4%,今年 27.7%,平均 26%,这又是一次高增长。 但这次高增长的含义不一样,2010 年之
连续四年主持会议的徐长明表示,中国与韩国同为亚洲两大重要的汽车市场,同样面临着 汽车产业升级与国际化竞争的重要课题,自主品牌的发展路径与韩系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有极 其相似性。 “后来者”现代汽车以“性价比”优势在被德系、美系和日系占领的中国汽车市场, 开拓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并以“现代速度”快速成长为产销量第五的品牌,双方的交流合 作将为中国本土汽车企业的发展提供宝贵经验。
徐长明汽车市场分析(1)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
徐长明汽车市场分析(1)
2008-2010年中国汽车内需(万台)
2008年
2009年
2010年F
2009年 增速
2010年 预计增速
乘用车 570
864 1050 51.6% 21.5%
商用车 227
308
336 35.7% 9.1%
交叉车 105
的表现仍然不错
1.6L 型突出的市场表
现明显弱化
•2009年12月9日正式明确购置税调整方案
徐长明汽车市场分析(1)
•受经济影响大,受政策影响小的MPV和SUV市场在节后仍 表现较好
徐长明汽车市场分析(1)
•2010年重卡市场仍非常好,微客、轻卡也不错
徐长明汽车市场分析(1)
•2010年重卡市场仍非常好,微客、轻卡也不错
徐长明汽车市场分析(1)
•经济指标表现依然较好,增长动力可持续
GDP增速(%)
徐长明汽车市场分析(1)
工业增加值月度增速(%)
徐长明汽车市场分析(1)
城镇月度固定投资增速(%)
徐长明汽车市场分析(1)
中国外贸进出口月度增速(%)
北京 天津 浙江 江苏 广东
9,075 7,987 6,078 5,705 5,412
人口合计 全国占比
1,695 1,176 5,120 7,677 9,544
内蒙古 辽宁 福建 吉林 河北 黑龙江 山西 新疆 湖北 河南
27,101 20.7%
4,638 4,501 4,154 3,386 3,346 3,128 2,937 2,864 2,860 2,821
千人保有量=100
有效需求+边际消费=刚性需求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2011年预测

记者小雨摄影崔大山编辑雷丽宏观面对汽车工业的影响年初,大家都在预测2011年中国汽车的产销量数据,本刊预测,今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将在2000万辆左右。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预计,如果2011年没有政策出台,中国汽车消费增速应该在15%左右,甚至有可能更低一些。
本刊记者认为,中国汽车工业受宏观经济制约,特别是政策面的影响,基本保持在%的增速是适宜的。
专家预测2011年的GDP 增长率为8.3%左右,比2010年略有下降,但对汽车产销影响甚微。
GDP 增长率下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统计口径的修正,或节能减排导致经济结构调整,也说明投资效率的提升,并导致环保领域基建的投资上升,不会造成市场需求的下降。
中国的GDP 增长率在8%—10%之间波动,基本上不会对汽车市场造成影响。
从挤出效应看;年全国财政支出预+=年初,大家都在预测2011年中国汽车的产销量数据,2011年,中国汽车产销量会是多少?又有哪些政策将会对今年的车市产生重大影响?有效需求边际消费刚性需求中国汽车工业发展2011年预测282011.1102011计将达到97910亿元人民币(包括9000亿的赤字),支出接近10万亿元人民币,随着几大民生政策实施,收入的有限性和支出的持续扩大矛盾更加突出。
财政部副部长廖晓军表示,2011年支出方面已经明确需要大幅增加的支出有五类,分别是教育投入、农民和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医疗机构、社保投入、保障房建设和水利建设。
教育投入是2011年最大的支出增长点。
一个硬性的指标是到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GDP的4%。
“财政的投入包括校车购置、校园安保配置都考虑了”。
财政部在下发2011年预算编制时,要求中央部门项目支出零增长,基本支出零增长,出国、公务接待和公车消费等“三公经费”继续缩减,不能超过2010年缩减后的规模。
2011年的全国财政收入预算安排为88910亿元。
可惜这8万亿的收入要减值2万多个亿,因为征收成本高于国际水平很多,当然这些钱有关部门也拿去发工资,买办公用品其中包括公用汽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帖]2011 汽车行业展望徐长明徐长明:2011年汽车增长率将有所回落2010-12-21 10:47 来源:未知作者:文思婧文章导读:2010年11月25日,中国汽车流通行业年会在杭州召开,本次行业年会将以探讨中国汽车市场发展规律,建立具有特色的汽车营销服务模式,抓住中国汽车市场快速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增强汽车流通企业发展实力为主要内容。
以下为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的徐长明:很高兴参加这届年会,今天就两个方面的内容跟大家进行一下交流:一个是乘用车未来的中长期的发展趋势;另一点是明年的汽车市场发展趋势。
乘用车未来的中长期的发展趋势,我们总结了三个特点:第一,乘用车市场将会由第一高速增长期转入第二增长时期,潜在的增长率年均由25%调整到15%。
当然,这个增长速度也还是比较快的。
这个主要是根据我们对汽车的相关国家的发展历史的研究所总结的。
从目前来看,世界各国在本国汽车市场发展的历史上,都有过两个高速增长的时期,第一个是高速增长期--乘用车的保有量由千人5辆车到千人20辆车--是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一般来讲,这一时期持续时间有五年左右,销售量年均增长率在30%。
第二个高速增长期--乘用车保有量从千人20辆车到千人100辆车,有的国家到120、130辆车还在高速增长--所以持续的时间更长一些,大概十年,年均增长率在20%,一般到了这个阶段之后,高速增长期就结束了,随后的增长率会下降2%-30%,等若干一段时间后会再有一个增长。
从跟我们最临近、文化传统最相近的两个国家--日本和韩国来看,日本的汽车市场发展比我们早40年,他们第一个高速增长期是1960到19 64年,五年的时间,年均增长率在35.8%,韩国的第一高速增长期从1981年到1985年,年均增长在25%。
而第二个高速增长期,日本是1965-1973年,八年的时间,年均增长22.2%,韩国第二个高速增长期是198 6-1997年,12年的时间,年均增长20%。
日本的高速增长期时间短一些,韩国的时间长一些。
回到我们国家来看,第一高速增长期是从2001-2008年--2001年千人保有量只有4.5辆,到2008年千人汽车保有量达到21辆--我们用了八年的时间,完成第一个高速增长期。
而从2009年开始,我们进入到第二个高速增长期,理论上讲,我们的增长速度应该比前8年要慢,但是,去年因为国家出台了汽车振兴规划,依靠国家政策的支撑,我们速度不仅没下降,反而提升到52%,已经脱离这一时期所对应的一个发展速度。
总的来说,我们国家第一个高速期比别国要长,现在我们判断,第二个高速增长期比别国所经历的时间也要长一些。
原因主要就是,我们国家的国民收入差距比日本和韩国都要大--从收入分布形态来看,收入差距越小,耐用消费品的普及时间就短--从经济规律上来讲,公平和效率是一对矛盾--要讲究公平,效率就缺失;太讲效率,公平性就相对缺失一点。
我们建国60年,前30年强调的是公平,大家收入平均,后面的改革开放30年,我们考虑的是效率,现在效率确实大大提高了,产品竞争力也非常强,外贸出口连年大幅增长,但是收入差距确实也大了--而对汽车行业来讲,这反而是比较好--因为我们会以相对长的时间、相对低的速度,完成从千人20辆到千人100辆普及的过程,发展速度大概判断是13%-15%,大致相当于GDP 增长1倍左右--这个时期应该有十年到十五年的时间,这是我们对未来发展趋势第一个判断:潜在增长率会由25%调整到15%,在时间分布上看,是前高后低,比如现在可能发展速度在17%、18%,六七年后回落到11%,再往后就是10%左右的增幅。
第二,我们判断,汽车用户群会从高收入人群转变成中高收入人群,并逐步向中等收入阶层转变。
现在在国家统计局的中国统计年鉴来划分,未来买车这个人群在城镇,会逐步向中等偏上的20%人群去转化。
其中有10%的车主买车是买身份地位,而对另外的中等偏上人群来说,汽车已经不再代表身份地位了,只是交通的工具概念,对车的需求,对产品的需求,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第三,未来我们的市场会逐步向二三线城市发展,二三线城市对国家汽车支撑作用越来越大。
其中,三线城市在全国市场的份额每年都在提高,2007年是24.7%,2009年是29.3%,一线城市2007年占35.7%,2 009年降到30.8%,可以说,一线城市的市场份额在迅速下降,二三线市场在持续快速地增长。
原因何在?一级城市--我们定为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全国性经济中心,二级市场--像重庆、天津等等,三级城市--发展中的省会城市,四级城市--欠发达的城市。
还有五级、六级城市,千人汽车保有量大概在20辆左右,这类地区,你不用刺激它,一年的销售量都在25%左右。
而像北京这样的一级中心城市,如果指望销售逐年提高10%都是不实现的,因为这是发展阶段所决定的。
综合来看,三三线市场将成为未来全国汽车发展市场的主导力量。
我们目前的汽车市场是购买力的阶段,一旦购买力发展到比较高的水平,购买力不是决定市场主要因素的时候,城市形态就很关键,因为大城市要靠公共交通来解决出行问题,小城市靠私人交通解决出行问题,所以三线地区占全国市场份额会越来越高,这是一个大趋势,是挡不住。
那么,关系到下一步,从产品到价格到使用成本到渠道的建设到促销手段,各个方面,都要发生转变,如果我们经销商还用过去这七八年的老方法,肯定要失败的,至少要做转变。
比如三线地区,购买价格低,反过来使用成本也要低,使用成本低有很多方面,人工成本要下降,零配件的价格不能太高,建设过程当中成本就不能太高,你不能要求五级、六级的标准像一级那样去建设4S店网络。
关于明年的汽车市场发展趋势,我做一下简要的分析。
我们测算明年的汽车市场的基本原理,横向代表家庭年收入,纵向是户数,我们买车测算有一个购车收入临界点,比临界点高的家庭是具备买车能力的家庭,比临界点收入低的家庭是不具备买车能力的家庭,刚才讲,如果GDP增长9%-10%,我们汽车的增长大概是13%-15%,如果每年除去经济增长以外,再加上政策变化,就会导致临界点发生移动。
历史上,曾经有两次临界点左移,一次是2002年,我们加入WTO,促成我们车价的大部分下降,2009年又是一次临界点的左移,这是由于国家出台振兴规划,给了购买环节、使用环节、还有一个养车环节的优惠政策,每个环节去年都下降了,那么多利好因素叠加,导致临界点左移,2009年的增长速度大致相当于正常年份的3倍,正常年份应该是17%-18%,2009年是52%。
2010年由于消费的惯性、政策的惯性,导致又有40%的增长。
明年增长到底取决于哪块,这个是取决于经济发展,另外取决于政策。
明年的经济增长到底是多少现在很难做预测。
过去30年,潜在增长率大概围绕10%上下波动,未来会略低一点,大概9%-10%的水平。
为什么还能维持这么快的潜在的增长率,主要是两个动力,第一个动力是现在的工业化,经济学家的定义我们从2000年开始进入到重工业化阶段,2000年之前是轻纺工业化阶段,顾名思义,进入到重化学工业拉动这一时期的经济增长,在消费上主要是住和行--特别是住房和汽车,包括铁路、交通。
汽车在过去的十年,年均增长22%,高速公路的建设上,国家一共规划了8.5万公里高速,简称7918国家规划高速公路网,还有地方高速公路,加起来,高速公路建设非常猛,高速公路时速在250-350公里之间,这是1998年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大力发展的结果,最近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加大了高速铁路建设,现在叫客运专线,简称是四纵四横,京沪高铁明年通车,这种建设一共是1.2万公里,还有很多城际铁路,哈尔滨城镇群、环渤海城镇群、长三角、珠三角城镇群,这些将来准备公交化,三五分钟一趟车,一共是1.8万公里,这些都需要大范围的投入,建设了之后对经济活动的效率的提升很关键,像机场、港口跟交通有关的基础设施发展非常快,加上城镇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也非常好,对重型卡车需求也非常快,2000年到现在,重卡年均增长在20%以上,跟重化工业阶段是匹配的。
今年我国钢铁的产量大概在8亿吨,占全世界一半,另外一个重点就是城市化,现在城市化率就是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2008年是45.7%,2010年差不多在49%的水平,快接近一半了,到2020年大概是60%,一年一个百分点,一个百分点就是1300多万人进城,劳动生产率会提高,像一汽、上汽平均劳动生产率在200万。
城市化又是一个国家拉动经济增长主要的动力。
一般来讲,工业化跟城市化是相对匹配的,现在基本上工业化和城市化同步了,发达国家经历这个时期一般是20年,我们呢是从2000年进入到重化工业化阶段,所以会一直维持到2020年。
从全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的历程来看,只要处在工业化和重化工业化阶段和城市化阶段,速度都是比较快的,所以我们未来的速度也会达到9%-10%。
明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肯定也有一批项目要上马,这是第一。
第二,我们刚刚确定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汽车有关的就是新能源汽车,也会拉动经济增长。
第三,还有一个短期因素,就是2009年和2010年中央密切出台的一系列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包括天津的滨海新区,成都的两型社会,还有福建。
现在这些项目都已经报到国家发改委,叫50年不落后项目,即建完之后50年都不落后,投资额度相当大。
第四,最近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出台了36条鼓励政策,对很多原来民营企业不让进入的领域要求允许进入,进行适当的放开,所以从国内来讲,经济发展自主的发展动力在得到恢复。
第五,关键就是看明年的国际形势。
如果明年的国际形势美国能够拉起来,外贸出口又能保持一个比较好的增长,这种情况下GDP增长率有可能会超过10%,如果国际形势不是特别好,光靠国内为主要的拉动力,GDP应该在9-10%之间的水平。
如果达到这样一个水平,汽车行业外在的宏观基础还是不错的,当然明年也有一些风险,就是通货膨胀问题,现在美国六千亿贷款放出去,我相信石油的价格、铁矿石、粮食等基础产品的价格肯定要增长,这会给我们国家带来输入性通胀,因为每年进口的货物,像美国大豆有3 -5千万吨,也是有影响的,再加上国内还有物价上涨的预期,如果物价上涨太块,一定有严厉的宏观调控政策,这块引起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因为物价上涨会影响了低收入人群,这个是不能乱的。
明年总的来讲,我的判断是,总的来讲,还是沿着潜在增长率上下小幅波动,还是比较好的一个情况。
关于汽车的扶持政策呢,淡出的可能性比较大,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我判断影响不太大。
现在汽车发展速度这么快,远远脱离这个阶段所对应的水平,造成像北京的交通状况非常拥堵,所以40%-50%的增长不可能长期持续,国家政策要尽快淡出,这对明年的市场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不是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