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汽车市场供需均衡实证分析

合集下载

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需求与供给分析

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需求与供给分析

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需求与供给分析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对传统燃油车排放污染的担忧,新能源汽车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出行方式,逐渐受到市场的关注。

本文将对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需求和供给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发展前景。

一、市场需求分析1. 环保需求:新能源汽车作为一种绿色出行方式,减少了尾气排放,符合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需求。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2. 节能需求:新能源汽车相较于传统燃油车在能源利用上更为高效,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节能减排的需求。

随着能源紧缺问题的日益突出,节能需求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重要驱动力。

3. 经济需求:新能源汽车具有更低的运营成本和维护成本,相对于燃油车更加经济实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经济效益的追求也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市场供给分析1. 政策支持: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政策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包括补贴、减免税收、绿色牌照等。

政策支持为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供给提供了强力保障。

2. 技术进步: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不断降低,使得生产商可以提供更多类型、更高质量的新能源汽车产品。

技术进步推动了市场供给的扩大。

3. 市场竞争: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激烈,各大车企纷纷推出新能源汽车产品,提高了产品的多样性和质量。

市场竞争促进了市场供给的增加。

三、市场前景展望1. 市场增长: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和政策的支持,新能源汽车市场有望快速增长。

预计未来几年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购买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将得到进一步释放。

2. 技术进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将会逐渐增加,充电设施的建设也会得到加快。

这将有助于提升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信心,进一步推动市场需求的增长。

3. 政策支持:各国政府将继续出台更加有力的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包括加大补贴力度、提高充电设施建设等。

政策的推动将为市场需求提供稳定增长的保障。

综上所述,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需求与供给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汽车市场竞争分析和产业结构调整建议

汽车市场竞争分析和产业结构调整建议

汽车市场竞争分析和产业结构调整建议随着时代的变迁,汽车产业已经成为经济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中国的汽车市场一直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但是随着市场规模扩大,竞争愈加激烈,产业结构也正在发生调整。

本文将对中国汽车市场竞争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产业结构调整建议。

一、汽车市场竞争状况分析1.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中国的汽车市场一直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而随着近年来消费升级和经济发展,汽车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汽车销量达到2559.8万辆,同比下降7.4%,但在此之前,中国汽车市场连续11年以双位数的年均增长率快速发展。

2. 竞争格局呈多元化趋势在战略合作和并购重组的多重因素下,国内汽车厂商出现了多元化竞争格局。

传统国有大厂已不是统治中国汽车市场的唯一力量,而是和正在崛起的新势力以及外资品牌形成了激烈的竞争关系。

3. 技术创新日益重要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汽车行业技术创新也在逐渐成为竞争的核心。

上汽集团、长安汽车、吉利控股等国内汽车厂商已经在研发智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二、产业结构调整建议1. 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随着国内消费升级和品牌竞争的激烈化,汽车产品质量的重要性不断上升。

汽车企业需要通过加强产品研发和服务改进,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争取更多消费者的认可和选择。

2. 推进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汽车行业竞争的核心,汽车企业需要加强研发创新,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智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提高技术水平和产业竞争力。

3. 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随着消费升级和经济发展,汽车市场将向高端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

汽车企业应该积极响应政策引导,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升级和转型,不断提升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

4. 推进文化创新和品牌建设汽车企业应该根据消费者需求和消费者价值观的变化,推进文化创新和品牌建设,树立品牌形象,提高品牌价值,培养品牌忠诚度,增强品牌竞争力。

汽车调研报告数据分析(3篇)

汽车调研报告数据分析(3篇)

第1篇一、报告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近年来,我国汽车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汽车消费需求不断上升。

为了深入了解我国汽车市场的发展状况,本报告通过对大量汽车调研数据的分析,旨在为汽车企业、政府部门及投资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数据来源本报告数据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相关统计数据;2.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汽车行业数据;3. 各大汽车企业发布的销售数据;4. 第三方市场调研机构发布的汽车市场报告;5. 网络公开数据。

三、数据分析1. 市场规模分析(1)总体市场规模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572.1万辆和2576.9万辆,同比增长5.1%和5.3%。

从全球汽车市场来看,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

(2)细分市场规模从汽车细分市场来看,乘用车市场占据主导地位,2019年乘用车产销量分别为2275.1万辆和2275.5万辆,同比增长3.8%和3.9%。

其中,轿车、SUV和MPV车型分别占比为47.5%、35.2%和17.3%。

2. 市场结构分析(1)品牌结构从品牌结构来看,我国汽车市场呈现出“寡头垄断”格局。

2019年,我国汽车销量排名前十的企业分别为上汽集团、东风汽车、一汽集团、长安汽车、北汽集团、广汽集团、吉利汽车、长城汽车、华晨汽车和比亚迪。

这些企业占据了我国汽车市场的半壁江山。

(2)车型结构从车型结构来看,SUV车型在我国汽车市场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2019年,SUV车型产销量分别为897.5万辆和918.5万辆,同比增长10.5%和11.5%。

与此同时,轿车和MPV车型产销量分别为1012.3万辆和295.5万辆,同比增长2.5%和5.3%。

3. 消费者需求分析(1)消费偏好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消费者在购车时最关注的因素依次为:价格、品牌、外观、配置、油耗和售后服务。

其中,价格和品牌因素占据消费者关注的比重较大。

中国汽车产业的规模经济现状及原因分析(范本)

中国汽车产业的规模经济现状及原因分析(范本)

中国汽车产业的规模经‎济现状及原因分析中‎国汽车产业的规模经济‎现状及原因分析内‎容简介:中国‎汽车产业的规模经济现‎状及原因分析摘要‎应用马克斯和斯尔博‎斯曲线和中国汽车产业‎201X年、201X‎年的数据研究中国汽车‎产业的规模经济状况,‎发现中国汽车产业规模‎经济状况不佳,绝大部‎分企业未达到最小规模‎经济;随着中国汽车市‎场论文格式论文‎范文毕业论文中‎国汽车产业的规模经济‎现状及原因分析摘‎要应用马克斯和斯尔‎博斯曲线和中国汽车产‎业201X年、201‎X年的数据研究中国汽‎车产业的规模经济状况‎,发现中国汽车产业规‎模经济状况不佳,绝大‎部分企业未达到最小规‎模经济;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汽车产业‎规模经济状况正在改观‎;生产分散、市场分割‎、零部件产业发展滞后‎、市场需求不足是规模‎经济不佳的主要原因。

‎最后,提出了可行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规‎模经济马克斯和斯尔‎博斯曲线集中度‎一、文献综‎述汽车工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对其它产业具有强力的‎带动作用,其规模经济‎实现情况受到了国内外‎学者共同的关注和研究‎。

杨志明(200‎ 6)认为我国汽‎车企业处于长期成本递‎减的阶段,即马克斯‎斯尔伯斯线的 f(x‎)段;邹田畑(201‎X)分析了中国汽车行‎业的市场结构的状况,‎认为汽车工业中小企业‎众多、达不到规模经济‎,主导企业大而全‎、国际竞争力不强;何‎元贵、张捷(201X‎)采用多重回归分析法‎对影响中国汽车生产企‎业规模经济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中国‎汽车企业最优规模经济‎较小是因为受制于比较‎低的研发投入以及需求‎等因素的影响。

‎二、201X年‎、201X年中国汽车‎产业规模经济状况‎(一)201X年‎汽车产业绝大部分行业‎未达到最小规模经济,‎没有企业达到最优规模‎经济从201X年的‎数据可以看出,有三家‎企业产量超过100万‎量,即达到最小规模经‎济(EMS),其它企‎业均在100万量以下‎,未达到最小规模经济‎;没有一个企业达到2‎00万量,即最优规模‎点。

汽车行业的供需平衡了解汽车市场供需关系对价格和销售的影响

汽车行业的供需平衡了解汽车市场供需关系对价格和销售的影响

汽车行业的供需平衡了解汽车市场供需关系对价格和销售的影响汽车行业的供需平衡:了解汽车市场供需关系对价格和销售的影响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市场成为一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行业。

而对于汽车市场的运作及其供需关系的了解,则对于汽车制造商、销售商以及消费者来说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以汽车行业供需平衡为基础,探讨汽车市场供需关系对价格和销售的影响。

1. 供需平衡的定义和重要性供需平衡是指在市场上供给量和需求量之间达到一定的平衡状态,以维持良好的市场运作。

在汽车行业中,供需平衡的实现对于确保市场稳定、合理的价格以及可持续的销售至关重要。

当供给过剩时,价格通常会下降,而销量则可能受到提升。

反之,供给不足可能导致价格上升,同时销量可能受到影响。

2. 供需关系的影响因素(1)需求因素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是供需关系的核心。

需求因素包括消费者心理、收入水平、人口结构、就业形势、交通状况等等。

例如,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时,人们的购买力增强,对汽车的需求也会相应增加。

(2)供给因素供给因素主要包括汽车制造商的生产能力以及技术水平等。

汽车制造商根据市场需求来进行产能规划,如果供给量能够满足需求,则供需平衡可以实现。

另外,技术创新也会影响汽车供给量,例如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对传统燃油汽车的供需平衡产生影响。

3. 供需关系对汽车价格的影响供需关系直接影响汽车的定价。

当市场上供给量大于需求量时,汽车制造商为了促进销售,往往会降低产品价格以吸引消费者购买,从而实现供需平衡。

相反,当市场上供给量不足时,汽车制造商可能会考虑提高价格以保持供需平衡。

因此,了解供需关系对价格的影响,可以帮助制造商制定合理的定价策略,同时也使消费者能够更好地根据市场走势做出购车决策。

4. 供需关系对汽车销售的影响供需关系对汽车销售也具有重要影响。

当供给量大于需求量时,汽车销售商将面临销售压力。

为了促进销售,他们可能会采取各种市场策略,如降价销售、提供优惠促销活动等,以吸引消费者购买。

汽车市场需求调查与分析

汽车市场需求调查与分析

汽车市场需求调查与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之一。

汽车市场的需求日益增长,涉及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和调查。

本文将对汽车市场需求进行详细调查与分析。

一、汽车消费者需求调查1.消费者个人需求:根据个人的经济状况、家庭规模、工作地点等因素,汽车消费者有不同的需求。

通过对潜在购车者的调查,可以了解到他们对汽车功能、外观、价格等方面的需求。

2.品牌偏好调查:每个人对于汽车品牌的偏好各不相同。

消费者的品牌偏好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品牌形象、产品质量、口碑等。

通过调查消费者对不同品牌的认知和评价,可以了解到品牌偏好程度及其原因。

3.购车用途调查:不同消费者购车的目的和用途也不一样,有的人购车是为了通勤,有的人是为了家庭使用,还有人是为了追求运动和娱乐。

通过详细调查消费者的购车用途,可以提供给汽车制造商和营销商更准确的市场定位参考。

二、汽车市场需求分析1.差异化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汽车市场呈现出多样化需求的趋势。

针对不同消费者群体和用途,汽车市场需要提供多款车型和服务,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2.绿色环保需求: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汽车的绿色环保性能。

因此,汽车制造商需要推出更多的低排放、高燃油效率的环保车型,以满足市场需求。

3.智能科技需求: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消费者对于汽车智能科技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例如,智能导航系统、倒车影像、自动驾驶技术等功能已经成为消费者购车的重要考虑因素。

4.安全性需求:安全性始终是消费者购车的重要关注点。

汽车制造商应注重安全性能的提升,在车辆的设计、结构和配置上进行改进,以满足消费者对于安全的需求和期望。

5.售后服务需求:售后服务是消费者购车后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消费者对于汽车维修、保养、保险等服务的质量和便利性有着很高的期望,因此,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是汽车市场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汽车市场需求的预测与应对1.市场趋势预测:通过对当前的汽车市场需求和相关因素的分析,可以预测汽车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

从管理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中国汽车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论文

从管理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中国汽车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论文

从管理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中国汽车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全球性金融风暴的影响进一步向实体经济扩散,对国内经济发展主要产生四个方面的影响:外资投资减少、国内投资者信心降低、出口贸易受阻及国内消费者信心不足,特别对后者影响深远。

在这样的全球积极萧条大环境下,国家颁布了: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的政策,为我国汽车工业创造了较好的发展环境。

接下来从管理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中国汽车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现状一.消费者需求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受到多方面的影响。

最根本的是收入水平的影响,根据马斯洛的需要五个层次理论,只有人们在获得较低层次的需要满足后,才会产生较高层次需要满足的欲望。

尽管我国经济长期保持了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但对我国消费者而言,按大部分人的收入水平还是买不起轿车的,就算是买得起轿车也用不起。

且由于竞争激烈,车市行情不稳定,降价趋势明显,导致消费者持续保持观望态度,持币待购心理增强,纷纷延缓购车计划。

在这样的情况下,使得我国有相当多的消费者要买车只能是想想而已,购车欲望并不会很强烈。

另一方面,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还受到消费观念的影响。

国内部分汽车消费者还存在落后的消费观念:一是把消费汽车放在身份的位置上,把消费汽车作为身份地位的象征。

二是把消费汽车看成是“超前消费”或是一种“时尚”。

这种观念并没有考虑他们出自何种目的买车,当中从众心理起着较大的作用。

就是由于这些落后的消费观念,导致有部分消费者有较强的消费汽车的欲望,尽管他们还没有足够的钱买车。

目前城市家庭购买汽车的价格档次比例最大的是10~13万元这一档车,其次是10~20万元的这一档次。

除了买车的款项,还要考虑到油价、汽车维修保养、保险、各项税费等支出。

依照目前我国居民已有的收入水平,如果要购买一辆家用汽车,他们的购买力还是很有限的。

但就已经购买家用汽车的家庭来看,他们的购车档次却都集中在中挡车。

这种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与消费水平不相匹配的现象,也就构成了目前我国汽车市场上消费者“购买力”的一大特征。

供需关系分析报告的撰写要点和实证案例

供需关系分析报告的撰写要点和实证案例

供需关系分析报告的撰写要点和实证案例一、引言供需关系是市场经济中一个基本的概念,它关系到商品价格的变动和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平衡。

撰写供需关系分析报告是市场研究和经济分析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将介绍撰写供需关系分析报告的要点,并举实证案例加深理解。

二、市场概览在撰写供需关系分析报告之前,首先需要对所研究的市场进行概览。

可以调查市场规模、市场结构、市场竞争程度等方面的情况,为后续的分析提供基础数据。

例如,对于手机市场的供需关系分析报告,可以介绍手机市场的总体规模、不同品牌的市场份额等信息。

三、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供需关系分析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从市场需求量、需求结构和需求变动等角度进行分析。

对于手机市场来说,可以分析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量、消费习惯以及对不同功能的需求程度。

同时,还可以分析需求的结构,例如不同型号的手机受到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不同价格区间的产品受到不同收入水平的消费者的需求。

此外,需求的变动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例如市场对新功能、新技术的需求变动等。

四、供给分析供给分析是供需关系分析报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可以从市场供给量、供给结构以及供给变动等方面进行分析。

对于手机市场来说,可以分析不同品牌、不同厂商的供给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市场份额变动情况。

同时,还可以分析供给的结构,例如不同价位、不同功能的手机供给量的变动情况。

供给的变动也是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例如手机厂商近年来的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出对供给量的影响。

五、市场平衡分析市场平衡是供需关系分析报告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需求分析和供给分析,可以得出市场的供需关系,即供求平衡的价格和数量。

可以通过绘制供需曲线,找到均衡价格和数量。

同时,还可以通过市场调查和预测分析,预测未来市场的供需平衡情况。

六、实证案例为了更好地理解供需关系分析报告的撰写要点,下面举一个实证案例。

以中国电动汽车市场为例,通过调查市场规模、需求和供给等方面的数据,得出以下结论: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呈现高速增长的趋势;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且对里程续航能力、充电设施等方面较为重视;目前,中国电动汽车市场供给量增加较快,但存在品质参差不齐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汽车市场供需均衡实证分析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汽车行业发展越来越迅速,虽然汽车业未被列入去产能的重点行业,但近期国家发改委对“我国汽车产能结构性过剩问题已经显现”的首次表态,并且统计数据表明到2020年汽车产能将达到5000万辆,汽车业未来很可能面临产能绝对过剩的风险。

本文将从汽车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影响供给和需求的因素进行分析,对数据进行Pearson检验并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从而找到提高汽车需求量,控制供给量的办法,来达到汽车供需平衡。

关键词: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供需平衡;Pearson检验一、文献综述1.国外汽车市场供需研究实证分析韩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韩国汽车业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不断发展, 90年代达到顶峰, 后又受到亚洲金融危机冲击由盛而衰, 近几年又逐步复苏的历程。

王晶(2003)在论文中指出韩国的汽车工业,随着国产化程度的提高,汽车的相对制造成本呈现出不利于汽车工业发展的上升趋势,韩国汽车发展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其自主开发能力不够,其所生产的汽车没有竞争力。

王卫东(2004)又指出,国外汽车市场过于饱和的主要原因是汽车电子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汽车生产成本的降低,先进的汽车生产量提高的十分迅猛,以至于出现了全球汽车产能过剩的情况。

在这种大背景下美国汽车产能最终也没逃过严重过剩的结局,在2007年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美国汽车市场大幅下滑,汽车工厂倒闭,汽车工人失业,美国汽车三大汽车巨头中有两家破产重组,付出了如此巨大的代价,美国的汽车产能问题才得到有效调整。

而到了2015年,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世界汽车产销总量依然增加。

根据世界汽车组织(OICA)的统计,全年全球累计生产各类汽车9068.31 万辆,而汽车销售量却只有8967.80万辆,全球汽车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已经十分严重。

在这种全球汽车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中国的汽车行业又是怎么样的呢?2.国内汽车市场供需研究实证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迅速,在全球汽车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我国汽车产能也即将过剩的,但在自由竞争的大市场环境下,汽车供给量无法由政府直接控制,那么增加汽车需求量将成为控制供需平衡的主要途径,李何(2011)在不考虑结构突变的情形下,指出过剩生产能力可能是一种不连续的策略性行为。

这种观点具有不全面性,决定汽车产能过剩的除了产量之外更重的是需求,而中国在现今汽车产量供大于求得情况下,决定产能是否过剩的则是需求因素。

徐长明(2012)从长期潜在规律来看,中国汽车市场在2023年还是处于高速增长的区间范围内。

高爽指出(2015)影响我国私人汽车拥有量的主要因素是全国城镇人口数,并且全国汽车产量对我国私人汽车拥有量存在正向影响,居民可支配收入对我国私人汽车拥有量也具有正向影响。

而刘春辉(2011)指出在影响乘用车消费的众多因素当中,居民收入起着主导作用,随着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汽车的需求量也在逐渐增长。

并且尹小平(2011)也在论文中指出国内市场的消费需求是影响中国汽车消费的主要力量,汽车销量与经济持续发展相关此外,在向骏文(2012)的研究中表明全国汽车月销量随消费者信心指数的下降而上升,全国汽车月销量随居民燃料和零配件价格指数的上涨而上升。

在整个物价上涨的过程中,消费者信心指数连连下降。

但是燃料等价格越涨,人们对未来价格进一步上涨的预期越强烈,以致有将来购车需求的人选择当期购车。

而人们对未来价格预期又受着汽车进出口量的因素的影响,孙海霞(2011)在研究菲律宾的汽车市场中指出,菲律宾的国内汽车需求量和出口量成反比,和进口量成正比,两者互相影响。

在面对中国即将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中国的汽车行业出口量却不大,在庞大的内需量中几乎可以是忽略不计的,而根据数据预测到2020年全国汽车产能可能将高达5000万辆左右,而届时销量可能只有3100万辆左右,将出现严重产能过剩,为了防止出现美国汽车市场的那种情况,应提升我国本国的汽车需求量,况且近几年我国私人汽车拥有量逐渐增长,在汽车拥有量中占很大比例,并且我国汽车需求量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因此本文将通过对国内生产总值,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和货币供应量这几个最主要因素的分析,找出预防汽车产能过剩的办法。

二、现状分析图一汽车供销量2000年到2015年期间我国汽车的产量和销量整体呈现稳定的上升趋势,供给量从205年的200多万辆上升到现在的2400多万辆,其增量之多说明我国的汽车行业行情非常好,发展十分迅速;与此同时汽车的销售量几乎和生产量同步增长;随着经济的发展,私家车的增多使得汽车供给量和需求量几乎不相上下,而2015年汽车的总销量却有下降的趋势,私家车的拥有量和汽车拥有量又有什么关系呢?如下表所示:表一私人汽车拥有量及其比例表一显示,我国的居民汽车拥有量呈上升趋势,私家车拥有量更是迅猛增长,从2000年到2015年短短的十六年内增长了13906.73万辆,最重要的是私家拥有量在汽车总量中站的比例逐年递增,到2014年已经占到总量的84.5%的份额,虽然2015年虽然其所占比例仍然居高不下,现在看来汽车拥有量的提高是离不开私家车拥有量的提高。

汽车需求量的提高最主要的影响是汽车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的提高和居民的消费水平提高,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和居民的消费水平提高就会产生主动消费,收入提高,人们就会想着要去提高生活水平,从而去购买汽车,消费是平的提高意味着人们想要去消费更好,更贵的产品,这也会提高汽车的销售量,因此这两点是影响汽车需求量的最主要因素。

而在自由竞争的汽车市场中,政府是无法直接对汽车产量进行直接干预的,因此对影响汽车产量的钢铁产量,公路里程数进行政策调控,从而间接控制汽车产量。

为了说明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居民的消费水平、钢铁产量、公路里程数对汽车供给和需求的影响,接下来要对变量进行一些相关分析。

三、相关性分析和模型建立(一)Pearson检验关于我国汽车销量的影响因素有居民消费水平和城镇居民人均收入,销量和居民消费水平直接的相关系数为0.987,且P为0.00,说明两个变量相关系数有显著性意义,同样的销售量和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之间是高度相关的,并且相关性十分显著,汽车销量和居民消费水平之间的相关系0.987,P 为0.00,说明两者高度相关,并且相关性十分显著;并且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和汽车销售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52,P值为0.000,说明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和汽车销售量之间高度显著相关,所以将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和居民消费水平作为汽车销售量的解释变量。

表三相关性我国的汽车生产量和钢铁产量存在高度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89,并且相关性十分显著,在现实生活中汽车产量与钢铁产量的确关系密切,数据符合现实,同样的汽车销量和公路里程路也存在高度正相关,并且相关性也是十分显著,而钢铁产量和公路里程量却没有什么关系,数据现实的结果和实际也是很符合的因此解释变量的选取是有意义的。

(二)、模型建立1、汽车销量(需求量)模型:y 1为汽车销量,x 1为居民消费水平,x 2 为城镇居民人均收入 通过对2000年到2015年的数据两边取对数后进行回归分析得到:t= 7.833 0.209 -4.211 R 2= 0.980 F=158.055 P=0.00由回归分析结果知,R 2为0.980说明模型对样本的拟合效果好,F 为158.055,说明方程是显著的。

居民消费水平对汽车销售量的影响系数为1.377,并且由t 可以判断,影响系数是显著的,且当居民消费水平每增加一个单位,汽车销量平均增加1.377个单位;而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对汽车销量的影响系数是0.058,由t 看出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对汽车销量的影响不显著,汽车生产量Pearson 相关性 1 .982 .989 显著性(双侧).006 .000 N 11 11 11 钢铁产量 Pearson 相关性.982 1 .380 显著性(双侧).006 .009 N11 11 11 公路里程数Pearson 相关性 .989 .380 1 显著性(双侧).000 .009 N11 1111模型存在多重共线性的问题。

下面为解决模型的多重共线性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得到新的模型:t=18.418 -8.709R2=0.98 F=339.236 P=0.00解决多重共线性后,R2为0.98,F为339.236模型高度拟合,且x1的回归系数为1.41,由t可以判都其回归系数很显著,即当居民消费水平每变动一个单位,汽车销售量平均变动1.41个单位,居民消费水平对汽车销量的影响很大。

2、汽车产量(供应量)y2为我国每年的汽车产量,x3为我国的钢铁产量,x4为我国的公路里程数对收集到的2000到2015年的变量数据取对数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以下结果t=0.877 5.998 -3.546R2=0.934 F=44.712 P=0.00由回归分析结果可知R2为0.934 说明模型对样本的拟合效果好,F为44.712大于临界值,说明方程是显著的。

我国的钢铁产量对汽车产量的影响系数为0.176,其影响不显著,公路里程数对汽车产量的影响系数为1.793,由t值看出其影响效果十分显著,即公路里程数每增加一个单位,汽车销量平均增加1.793个单位,公路里程数是影响汽车销量重要因素。

三、问题分析在过去的十五年里,我国的汽车行业发展迅速,汽车行业是有一定的发展前景的,私家车拥有量的增多是增加汽车需求量的主要力量,国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是增加汽车需求量的根本保证,汽车的供给量目前还是呈上升的势头。

在未来的几年里如果汽车供给量一直持续上升,而需求量却并未跟上供给量的增长脚步,那么汽车的供需将会呈现不平衡状态,汽车行业将会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

如果不加以控制汽车供需那么就很可能会出现和美国一样的情况,要付出严重的代价才能调整汽车产能供需平衡。

而通过以上的实证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汽车的销量主要受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会刺激消费者去消费汽车,公路里程数的增加会刺激汽车产量,而城镇居民收入对汽车销售量的影响不显著,钢铁产量对汽车产量的影响也同样不显著,所以这两者对销量和产量的影响不大;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知道,汽车销量除了受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之外,还受贷款利率的影响,这和买房很类似,贷款利率的降低是的人们对房子和车子的购买欲望增强,降低贷款利率是增加汽车消费的一道重要催化剂。

因此,控制供需平衡,防止未来汽车产能过剩可以从这几个因素着手,一是刺激私家车的需求,私家车的拥有量在汽车拥有量中的比重现今已占到百分之八十多,是控制汽车增长量的主要命脉,私家车的需求增长几乎可以代表了汽车总销售量了;二是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从而提高汽车需求量,数据分析知居民消费水平每增加一个单位,汽车销量平均增加1.377个单位,居民消费水平对汽车销售量影响还是很大的;三是降低贷款利率,刺激人们的消费欲望;四是控制汽车产量不要过快的增长,控制公路里程数和钢铁产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