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两首
涞源县第一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

(教学反思参考1)古诗两首《望洞庭》:今天我执教了《望洞庭》这首诗歌.诗歌短小,却感情深刻。
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反复引导学生朗读。
在让学生听完老师的泛读之后,我就引导学生自由地读诗歌,读的过程中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接着指名几位学生朗读,然后再齐声朗读。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我不是硬生生地要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而是将画面和朗读结合在一起,边看图边说说画面的景色,感受景色之后再通过朗读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在教学“潭面无风镜未磨”时,我引导学生先看图,然后语言启发,这湖面怎么样?(很平静),这平静的湖面就好像—-镜子,让学生在看图的基础上感受湖面像镜子。
但是我顺势引导,这里的“未磨"是什么意思?学生通过预习,知道指的是没有磨过的镜子.我顺势启发学生设疑。
“为什么不直接说湖面像镜子,而要说湖面像未磨的镜子呢?”于是我展示未磨的镜子,让学生从视觉角度感受镜子的暗淡,然后再出示湖面的画面,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两者的相似性,原来,没有太阳照耀下的湖面也是暗淡的,所以把湖面比作未磨的镜子。
《峨眉山月歌》:一、读诗出示古诗后,请学生自己读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都读得很有自信,有好几位同学在朗读时还能注意诗句中的停顿,读得很有节奏感。
二、会意理解古诗时,我采用了让学生说说自己读懂了诗句中的意思的方法进行教学。
学生在学习时,边看图边讨论,先攻破字词的意思,再把整句诗连起来解释,这样的学习方式不失为在古诗教学中的方法,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容易掌握字词的理解,提高了学习的能力。
如“半轮”一词的解释,学生是根据“一轮明月”迁移而来,其余的字词还是比较容易解决的。
在学完这首诗后,我问学生:“读完这首诗,发现诗中描述的地名比较多,你能从中找出来吗?"学生马上低头仔细寻找,并在书上圈划,找到了这样五处地名“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
很显然,这也是这首诗中的一个亮点,诗人频繁使用了五处地名,我们读来却不觉啰嗦重复,这就是“诗仙”的魅力。
峨眉山月歌

拓展延伸
“月”意象的价值取向和美学意义
(一)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两者极 为相似。 “青楼君去后,明月为谁圆?”(罗邺[yè]《秋 别》) “不堪分袂后,残月正如钩。”(唐求《邛州 水亭夜送顾非熊之官》)
练一练 1、《望洞庭》和《峨眉 山月歌》都是描写 _________(A、夏天的景 色的;B、春天景色的; C、秋天景色的)。 2、《望洞庭》通过丰富 的_________和形象的 _________将月夜的洞庭 美景描绘得惟妙惟肖。 《峨眉山月歌》描写了 作者行船时思念 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三)狂放愤激之情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zūn)空 对月。(李白《将进酒》) (四)无奈苦闷之情 人生如梦,一樽(zūn)还酹(lèi)江月。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作业:
默写《峨眉山月歌》。 搜集两首没学过的李白的诗, 课后向同学推荐。
(三)阔大、磅礴之境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 夜抒怀》) (四)永恒之境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jiē]如 此。”(李白《把酒问月》)
二、传达感情 (一)离别感伤之情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 冈。(苏轼《江城子· 乙卯[mǎo]正月 二十日夜记梦》) (二)怀古伤今之情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 来。(刘禹锡《石头城》)
(二)月光清冷,与人的凄凉心情颇为相 似。诗人喜欢引入月亮加以渲染、烘托离 愁别绪。“天长杳[yǎo]无隔,月影在寒 水。”(王昌龄《送李十五》) (三)月亮与人能共存于同一时空,成为 旅人的伴侣,为旅人解闷消愁。“峡里闻 猿叫,山头见月时。”(李白《送友生游 峡中》) (四)月亮可以作为传情的媒介,因为分 隔两地之人都能见到天上明月,所以寄情 于月。“吴洲如见月,千里幸相思。” (李白《送张舍人之江东》)
古诗两首 望洞庭 峨眉山月歌PPT课件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3课

刘禹锡
注释
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2.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3.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
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波平如 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 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两说均可。 4.白银盘:形容洞庭湖。青螺:一种青黑色 的螺形的墨,古代妇女用以画眉。
注释
1.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2.平羌(qiāng):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 3.发:出发。清溪:指清溪驿,在四川犍(qián) 为峨眉山附近。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 峡,在今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一说指四川乐 山的黎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4.君:指峨眉山月。一说指作者的友人。下:顺流 而下。渝州:今重庆一带。 5.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赏析
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意境 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诗从“峨眉山月”写 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韵 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 辉”)。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 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 优美意境。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 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次句“影” 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 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生活经验告诉 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 是不动的。“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 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 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作者简介
பைடு நூலகம்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 纪(今甘肃秦安东),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安西都护府, 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后迁居四川江油。 天宝初,入长安,贺知章一见,称为谪仙人,荐于 唐玄宗,待诏翰林。后漫游江湖间,永王李璘聘为 幕僚。璘起兵,事败,白坐流放夜郎(在今贵州省)。 中途遇赦,至当涂依李阳冰,未几卒。是唐代著名 诗人,有《李太白集》。李白所作词,宋人已有传 说(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证以崔令钦《教坊 记》及今所传敦煌卷子,唐开元间已有词调。然今 传篇章是否果出于太白,甚难断定。今仍录《菩萨 蛮》,《忆秦娥》各一首。
四年级上册语文素材资料 生字组词 苏教版

赏:观赏欣赏赏月赏识赏心悦目孤芳自赏绪:思绪情绪绪言绪论千头万绪离情别绪睁:睁开睁眼瞎眼睁睁目睁口呆悲:悲惨悲观慈悲悲痛悲喜交加悲欢离合隐:隐藏隐私隐蔽隐身若隐若现隐隐约约缺:缺点缺少空缺残缺完整无缺抱残守缺虽:虽然虽说虽忙虽死犹生虽败犹荣宽:宽慰宽大宽广拓宽宽宏大量宽大为怀课文3古诗两首螺:螺号螺丝田螺螺母螺旋桨大吹法螺眉:眉目秀眉眉毛眉头眉清目秀扬眉吐气溪:小溪溪流清溪溪水溪壑无厌峡:三峡峡谷山峡海峡三门峡倒峡泻河雷鸣栋:栋梁上梁雕梁画栋汗牛充栋栋梁之材央:央告中央夜未央央人作保长乐未央泽:沼泽光泽恩泽润泽色泽泽被后世严:严格严厉尊严严重严以律己严阵以待宣:宣传宣布宣言宣纸照本宣科心照不宣政:政策家政政治政体精兵简政政通人和府:府上官府政府府第心无城府仪:仪式仪表仪器礼仪仪态万千式:式样新式款式算式各式各样课文7徐悲鸿励志学画绘:绘图描绘绘制绘画绘声绘色认:认识承认认可认认真真认贼作父倦:疲倦厌倦倦容孜孜不倦诲人不倦列:排列列车列队列举罗列陈列铺锦列绣租:租界租金租用出租租借合同肃:肃顺肃静严肃肃穆肃然起敬偶:偶然偶尔偶数木偶偶一为之无独有偶汽:汽车汽油汽艇汽水蒸汽笛:笛子汽笛竖笛笛声竹笛稳:稳步稳定稳重沉稳四平八稳稳如泰山抹:涂抹抹黑抹粉涂脂抹粉牲:牲口牲畜牺牲三牲三牲五鼎畜:畜生畜力家畜六畜兴旺课文12桂花雨左:左右左撇子旁门左道左右开弓左顾右盼右:右边右方右派座右铭左右为难左右逢源鲜:鲜花鲜艳新鲜鲜血鲜衣美食鲜嫩可口谢:感谢凋谢谢幕谢天谢地新陈代谢尤:尤其尤物怨天尤人帮:帮助帮忙匪帮帮工帮手扶贫帮困挑:拣选拣择挑肥拣瘦披沙拣金糕:糕点蛋糕糟糕年糕发糕天成程:程度课程里程旅程锦绣前程鹏程万里累:拖累连累劳累日积月累危如累卵尸:尸骨尸首尸体死尸行尸走肉秘:秘密神秘秘书秘本秘而不宣质:质量性质质检品质文质彬彬保质保量乏:缺乏乏味疲乏困乏人困马乏乏味无趣适:适当适合适量舒适适可而止适得其反愈:愈合病愈愈益愈加愈演愈烈不治而愈课文19奇妙的国际互联网题:题目课题问题题纲离题万里文不对题蛛:蜘蛛蛛网蛛丝马迹跨:跨过跨栏横跨跨度飞跨封:封闭封锁信封封口固步自封封官许愿悉:悉数熟悉敬悉悉心悉听尊便爆:爆炸爆破爆发爆竹爆烈冷灰爆豆屠:屠刀屠夫屠杀屠宰屠苏屠龙之技符:符号符合音符虎符画符表里相符孤:孤儿孤独孤苦孤苦伶仃孤芳自赏★附:读读背背练习一:文思敏捷聪明过人青出于蓝一鸣惊人桃李争妍后继有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2019-2020年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3 古诗两首《望洞庭》《峨眉山月歌》巩固辅导第二十一篇

2019-2020年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3 古诗两首《望洞庭》《峨眉山月歌》巩固辅导第二十一篇第1题【判断题】读《忆江南》《望洞庭》判断对错。
“忆江南”“望洞庭”都是词牌名。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2题【填空题】形近字组词。
镜______峡______眉______螺______境______夹______媚______累______【答案】:【解析】:第3题【填空题】【答案】:【解析】:第4题【填空题】根据古诗《望洞庭》回答问题。
这首诗中的“两”字是指______,______,“和”的意思是:______。
【答案】:【解析】:第5题【填空题】巧对名句十年树木,______人无远虑,______精诚所至,______我喜欢的名句还有:______【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加偏旁,变新字。
音——______、______廷——______、______亭——______、______?【答案】:【解析】:第7题【填空题】解释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选填序号)①碧水东流至此回______ A.到这里回旋B.回到这里来②山色空蒙雨亦奇______ A.云雾迷茫的样子B.空的,没有东西③水光潋滟晴方好______ A.非常美丽B.波光闪动的样子④山色空蒙雨亦奇______ A.奇怪B.奇妙【答案】:【解析】:第8题【填空题】完成下面的填空。
①《独坐敬亭山》这首诗中,“两”指的是______和______。
诗句中,能表现出“孤独”的词有______。
②《望洞庭》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
诗人用“青螺”来形容______。
③《忆江南》是______牌名。
诗人通过回忆,写出了江南日出时______的红和春天______的绿。
这样写对照鲜明,色彩浓丽,使我们体会到了诗人______的情感。
【答案】:【解析】:第9题【填空题】【答案】:【解析】:第10题【填空题】给形近字组词孤______闲______湖______镜______银______ 狐______闭______糊______境______跟______A、孤云B、空闲C、湖水D、镜子E、银光F、狐狸G、关闭H、糊涂I、环境J、跟随【答案】:【解析】:第11题【填空题】【答案】:【解析】:第12题【语言表达】我能写出下面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四年级语文上册3古诗两首教案苏教版0111383

3、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望洞庭》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的美景。
有谁知道洞庭湖的?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洞庭湖风光的多媒体课件(也可用投影片代替)、配套朗读磁带一、导入揭题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
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4、师送一组词,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5、引出课题师: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
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
听,他正在吟诵呢!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
二、精读会意1、自读全诗,明确要求。
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 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相:相互。
和:和谐、协调。
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
未:没有。
磨:磨拭。
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理解这句诗意: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给生配乐)湖光 / 秋月 / 两相和,潭面 / 无风 / 镜未磨。
(二)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

第一课《老师,您好!》课文在昨天与今天之间铺设大道,在现实和理想之间架起金桥。
啊,教师的事业多么崇高!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每当看到时代在飞速地前进,我心中就涌起感情的波涛:老师,您好!用真理和智慧把人才塑造,让春晖和朝霞在心灵闪耀。
啊,教师的事业多么美好!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洒向茁壮的新苗。
每当看到鲜花在幸福地开放,我就情不自禁地衷心祝愿:老师,您好!第2课《但愿人长久》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苏轼。
有一年,他被朝廷派往密州去做官。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
这天夜晚,皓月当空,万里无云。
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只有苏轼因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
苏轼跟弟弟苏辙手足情深。
小时候,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整天形影不离。
长大以后,他们就各奔东西,很少再有见面的机会。
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月亮渐渐西沉,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
苏轼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
他眼睁睁地望着那圆圆的月亮,心里不禁埋怨起来: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他转念又想: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但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想到这儿,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第3课《古诗两首《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知,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 古诗两首 望洞庭精选优质PPT课件 苏教版

读读诗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读读古诗,结合注释,思考:这首诗也是描写
洞庭湖的景色,跟《望洞庭》所描写的景色有
熟读诗文 理解诗意 体会诗情 朗读背默
借助拼音和字典,读正确, 读流利。
借助注释、插图和字典, 逐字逐句理解诗意。
根据诗意,体会作者表达 的思想感情。
根据诗情,有感情地朗读、 背诵并正确默写全诗。
认真默读古诗,看看你读懂了哪一句。
望洞庭
刘禹锡(唐)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一个穷困潦倒的青年,流浪到巴黎,期望父亲的朋友能帮助自己找到一份谋生的差事。 "数学精通吗"父亲的朋友问他。青年摇摇头。"历史,地理怎样?"青年还是摇摇头。"那法律呢?"青年窘迫地垂下头。父亲的朋友接连发问,青年只能摇头告诉对方------自己连丝毫的优点也找不出来。"那你先把住址写下来吧。"青年写下了自己的住址,转身要走,却被父亲的朋友一把拉住了:"你的名字写的很漂亮嘛,这就是你的优点啊,你不该只满足找一份糊口的工作。"数年后,青年果然写出享誉世界的经典作品。他就是家喻户晓的法国18世纪著名作家大仲马。 世间许多平凡之辈,都要一些小优点,但由于自卑常被忽略了。其实,每个平淡的生命中,都蕴涵着一座丰富金矿,只要肯挖掘,就会挖出令自己都惊讶不已的宝藏……爱因思念而美丽 我曾以为,爱一个人 可以是在心里暗暗的 并不需要对方清楚 我发誓,要把这份美好的感情 珍藏在记忆中,只是记忆 若不是,想到可能永远失去你 永远失去,这份自已如此看重的感情 若不是,又一次在梦中呼喊你的名字 并且从梦中惊醒,或许 这份感情会永远是一个秘密 在默默地想念和为你祝福之中 我从来都是幸福的 等待,我不清楚这样的结果是什么 或许,根本就没有去考虑什么结果 我一直希望 能以一种默默等待的姿势告诉你 我对你的感情是认真的 可以经受时间和距离的考验 那些过往的曾经共同拥有的细节 一一变得无比清晰 仿佛触手可摸,却明明相隔万里 是不是藏得越久 感情就会更加浓呢? 你不在的日子里 思念象野草一般疯狂生长 也许是因为终于不甘这样失去可能的机会 终于不甘刻骨铭心的思念和等待 会随岁月的流逝而染上灰尘 我鼓励自已说,释放自已 我不相信 从物理的距离到心灵的距离只是一瞬间的事情 我不相信 经过岁月沉淀以后的爱依旧不堪一击 我不相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பைடு நூலகம்
自学指导二:
学习“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 里一青螺”。 (1)看看图,读诗句,凝神一 望,作者又看到了什么? (2)你喜欢这句诗吗?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 洞庭/ 山水色,
白银/ 盘里/ 一青螺。
望 洞 庭
唐 刘禹锡
相:互相 和:和谐 镜:铜镜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 想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 的心情向渝州驶去了。
练一练 1、《望洞庭》和《峨眉 山月歌》都是描写 _________(A、夏天的景 色的;B、春天景色的; C、秋天景色的)。 2、《望洞庭》通过丰富 的_________和形象的 _________将月夜的洞庭 美景描绘得惟妙惟肖。 《峨眉山月歌》描写了 作者行船时思念 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洞庭秋月
洞dònɡ、潭tán、螺luó、磨mó
自学指导一:
生自由朗读古诗,学习“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1)体会“相”、“和”、“镜未磨”的 意思。 (2)看图,读诗句,你能把作者远望月夜 下的洞庭湖景象描绘一下吗? (3)看到这样的景象,你想说些什么?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第一课时
看 一 看
学习目标:
•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 诗,背诵古诗
• 2、会读“螺”,认识多音字“磨” • 3、理解诗意,感受诗的意境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 洛阳人(今属河南) 。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阳市附近, 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 夕阴,气象万千。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诸多 名胜。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影:月影
峨眉山月歌
唐 李白
平羌:青衣江 流:流动 夜发:夜间出发 清溪:地方名 向:驶向 思:思念 君:友人
下:去(从上游向下游驶去)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渝州:今重庆市
诗句解释: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 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随着我顺流而下。
未:没有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远望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秋天的夜晚,洞庭湖水清澈透明,天空 的月亮银光闪闪,湖水和月亮交相辉映,显 得那么宁静、和谐,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 面就像没有被磨拭的铜镜一样。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远远望去,那在月光映照下的洞庭湖 就像一个白银做成的盘子,而那湖中青翠的 君山则像放在银盘里的一个小巧玲珑的青螺。
学习目标:
•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 诗,背诵古诗
• 2、会读“眉、溪、峡、俊”。 • 3、理解诗意,感受诗的意境 。
李白,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又号 “谪仙人”,中国唐 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 人,被贺知章称为 “诗仙”,其诗大多 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 心的情感为主。诗风 雄奇豪放。他与杜甫 并称为“大李杜”, 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
诗句翻译:
当堂训练:
• 背、默古诗《望洞庭》
第二课时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位于中国四川峨眉山市境 内,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地势 陡峭,风景秀丽,有“秀甲天下”之 美誉。气候多样,植被丰富,共有 3000多种植物,其中包括世界上稀有 的树种。山路沿途有较多猴群,常结 队向游人讨食,为峨眉一大特色。它 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练一练 多音字注音我最棒。 和_____平 磨_____刀 和_____诗 磨_____坊
发_____卡 发_____现
练一练 1、《峨眉山月歌》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____。 2、请写出后两句的意思: 3、诗中共提到五处地名,请用“______”画出来。
当堂训练:
• 背、默古诗《峨眉山月歌》
自学指导一:
生自由朗读古诗,学习“峨眉山月半 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1)知道“半轮”、“影”、“平 羌”、“流”的意思。
(2)看图,读诗句,说说在这样一 个秋夜,诗人看到了怎样的夜景?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自学指导二:
学习“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 羌江水流。”讨论不理解的字、词。 看插图思考:说说在这样一 个秋高气爽的季节,诗人在干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