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总复习课件:专题15: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合集下载

高三一轮政治哲学常识第3单元PPT课件(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等6个) 人教课标版1

高三一轮政治哲学常识第3单元PPT课件(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等6个) 人教课标版1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①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题,提供新的经 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②实践的
发展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
第 三 单 元 认 识 论
(3)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①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去指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第 三 单 元 认 识 论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第 三 单 元 认 识 论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自我校对】 根本动力
①客观世界
②客观的物质性 ⑤来源
③ ⑥
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 ⑦最终目的
④社会性历史性
⑧唯一标准
第 三 单 元 认 识 论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第 三 单 元 认 识 论
指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是人所特有的能
动性活动。 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 请做考题1~3。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2009年上海单科,22,改编)当甲型H1N1流
第 三 单 元 认 识 论
感在全球许多国家传播时,世界各国通力合作,严加防范, 以抗击这一流感的蔓延和肆虐。这种实践活动是一种
医外科手术都是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进行的,不仅增加了 病人的痛苦,甚至会导致昏厥、休克和死亡。实现“刀下
无痛”,一直是医学界的梦想之一。一代又一代的医生尝
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尽可能地减轻病人外科手术的痛苦, 但效果都很有限。直到化学止痛剂一氧化二氮和乙醚的发 现、成功使用和推广,医学才真正进入无痛手术时代。上 述材料说明

高三复习课件透过现象看本质

高三复习课件透过现象看本质

题型
选择题 选择题 选择题
选择题 选择题 选择题 选择题
选择题 选择题 选择题 选择题 选择题 选择题
选择题 选择题 选择题 选择题
选择题
选择题 非选择题
选择题 选择题 选择题
高考试题分布
2008年天津卷,29 2008年北京卷,29 2007年江苏卷,11
2007年北京卷,34 2007年江苏卷,32 2006年全国卷Ⅱ,30 2005年全国卷Ⅲ,31
2、科学理论的含义:
科学理论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及其规 律的正确反映,是按内在逻辑组成一定 体系的真理性认识。
3、真理、科学理论的作用
真理、科学理论的性质决定了它能够预见事 物的发展方向,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 案,因而对人们的实践活动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能够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预见未来,帮助人们把 握社会发展的方向和历史进程;
现象有真象与假象之分,它们都要表现事 物的本质,假象只不过是从反面来表现本质。
假象――与事物本质不符合的表面现象
假象与错觉
假象是客观的,错觉指错误的感 觉,属于意识的范畴,是主观的。
【跨越误区】 1、现象本身不一定是正确的。
( )本质则都是正确的。( ) 2、假象是错误的认识。( ) 3、假象是主观的。( ) 4、本质是眼睛看不见的东西。
一样可靠。但由于受天气状况原始数据、计算手段、
分析能力等条件的限制,气象预报难以避免误差。在
这个意义上,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
“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此论断给我
们的启示是,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决定了( )
• ①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 ②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

【高中政治】透过现象看本质ppt精品课件

【高中政治】透过现象看本质ppt精品课件

而得出对气象变化的规律性认识,C正确;谚语揭示的是事物的本
质规律,并非对现象的感知,A不选;题目强调的是由感性认识到 理性认识的过程,B说法不合题意;谚语反映的是实践是认识来源 的一面,D舍弃。 [答案] C 返回目录
活动平台
4. 《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指出,应当看到,说得多、 做得少、抓落实不够的问题,还相当程度地存在着;有的高高在 上,脱离实际,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有的热衷于 路边工程、献礼工程、形象工程,表面上风风光光,实则劳民伤 财。上述材料说明( ) A. 本质要通过现象表现出来 B. 现象是多变的,本质是永恒不变的 C. 客观条件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D. 精神状态对于人们的活动具有重大影响
[解析] B认为“本质是永恒不变的”是错误的。C、D观点正确, 但与题干不符。 返回目录
活动平台
5. 从思维方法角度看,导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误,
是由于分析问题时(
A. 只分不联 C. 只分析整体

B. 只联不分 D. 既分析要素,又分析整体
专题八 认识论 第二讲 透过现象看本质
时政点击 ……………………………………………(3) 方法技巧 ……………………………………………(4) 活动平台 ……………………………………………(7)
时政点击
最 新 考 纲
1. 现象与本质 2.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3. 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 4.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能透过现象抓 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5. 分析与综合相结合 6. 创造性思维、合理想象在认识中的作用 1. 联系十七大、2008年“两会”精神,运用认识的根本任务分析 中国共产党对国内外形势的正确分析。 2. 运用真理、科学理论的巨大作用,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科学发展观的巨大指导作用。 3. 强调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协调;强调工业反哺农业,突出农业工 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都蕴含着分析与综合相统一的道理。 4. 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指导思想上,共产党人是不断运用创造性 思维,不断创新的。

高三政治课件-第五课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精品

高三政治课件-第五课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精品

(3)综合的方法。①含义:综合就是把分解开来的各个要素结合起来,组成 一个整体的思维方法和思考过程。②作用:只有对事物各种要素从内在联 系上加以综合,才能正确地认识整个客观对象。③要求:综合要紧紧抓住 各个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紧紧抓住对各部分的研究成果之间的内在与综合的辩证关系。分析与综合是统一的科学思维方法,我们既要 注意在综合指导下的深入分析,又要注意在分析基础上的综合。 2. 创造性思维、合理想象在认识中的作用。 (1)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要求人们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面对实际,敢于 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2)合理现象。想象是一种令人惊奇的思维能力。合理的、科学的想象,立 足已知事实,根据已知的规律,充分发挥了人的思维潜能,对人们认识世 界和改造世界是极为有益的。 (3)21世纪是知识经济占国民经济主导地位的世纪。在知识经济时代,创造 能力包括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知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基础,是新技术和 新发明的源泉,是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革命性力量。创新是一个民 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 事求是、与时俱进。
二、正确认识事物本质
1.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1)事物都有其现象和本质。(略)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略)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联系:①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前提,理性认识依 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到理性认识。坚持理性认识依赖 于感性认识,这是认识论中的唯物主义观点。坚持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 识,这是认识论中的辩证法观点。②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还表现在 它们的相互渗透上。在现实的过程中,既没有纯粹的感性认识,也没有纯 粹的理性认识,两者总是交织在一起的。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统一 的基础是实践,无论感性认识还是理性认识,归根到底都是在实践中产生 的。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要完成这个根本任务就 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付出艰辛的劳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取得十分丰 富的真实可靠的感性材料;同时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 制作。反对片面夸大理性认识的重要性,否认感性认识的作用的唯理论; 同时又要反对片面夸大感性认识的作用,否认理性认识的经验论。

政治:第五课透过现象认识本质课件共18页文档

政治:第五课透过现象认识本质课件共18页文档
6.2019年第19期《求是》载文指出:“商品生产,要看
它是同什么经济制度相联系,同资本主义制度联系就是资
本主义的商品生产,同社会主义制度相联系就是社会主义 商品生产。”这一论断说明说明( )
A.事物的矛盾具有普遍性 B.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C.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D.现象与本质是有区别的,必须透过现象认识事物 的本质
C.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 认识
D.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总和,感性认识必然会发展到理性 认识
13.关于条件、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下列说法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创造条件, 具备了一定的条件,才能按客观规律办事
B.条件具备了,人们就能按客观规律办事,不需 要发挥主观能动件
A. 人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和制约关系 B.人们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造福人类 C.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世界造福人 类
D.科技的发展使人类成为自然的主人
9.2019年评出的全国“双学双比”十大杰出妇女致富模
范,虽然她们的事迹各不相同,但都共同体现了一个忘我 的奉献精神,走共同富裕之路的时代风貌。这说明( )
单项选择
1.“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从哲学寓意 上看,其中的“门道”和“热闹”分别是指( )
A.“现象”和“本质” B.“本质”和“现象” C.“实践”和“理论” D.“主要矛盾”和“次 要矛盾” 2.“苹果落地”、“水往低处流”在其背后隐藏着… 个共同东西万有引力。这表明( ) A.同一现象只能表现同同本质 B.同一本质可以表现为不同的现象 C.现象、本质都隐藏在事物的内部 D.同一现象可以表现不同的本质
7.解放后,我国按照科学家李四光的理论勘探石油,相 继开发出大庆油田等高产油田,甩掉了“贫油国”的帽子。 这一事实说明( )

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第一节认识事物必须把握事物本质与事物现象事物都有自己的现象和本质,每一事物都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

现象和本质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它反映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和认识深度。

因而,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正确理解和把握本质与现象的关系,对于我们认识事物有重要意义。

一、现象和本质及其辩证关系本质和现象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对范畴。

香山红叶、西湖垂柳是自然景象;气温的高低变化、天气的阴雨晴风是气象;人们待人接物、言谈举止是人的表象。

景象、气象、表象就是客观世界呈现出来的现象。

世界的现象是丰富多彩的,但是,这些现象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根有据、有规律可循的。

自然景象表现了大自然生生息息的规律;气象反映了天气变化的规律;人的表象反映了人的内在本质。

总之,任何现象后面都隐藏着事物的本质。

任何事物都具有现象和本质两个方面。

自然界有现象和本质两个方面。

我们知道自然界的现象千差万别、息息变化,令人目不暇接,但无论怎么变化,在每一类现象中,都存在着某种本质。

海洋潮汐有半日潮、全日潮、混合潮;有大潮、小潮,这些现象纷繁复杂,但背后隐藏的是引力作用的本质。

树根向下生长、树干向上生长,两种现象的本质都是植物对单向环境因素刺激的反应。

“桂林山水甲天下”,其石头千姿百态,形状各异,但无论像动物还是似瓜果,都是由桂林地区的地质状况造成的,本质上都是由于桂林地质是石灰岩层组成,易被雨水等冲刷溶蚀,石炭岩的主要成分碳酸钙溶解程度不同,形成形态各异的山石。

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事物也都有现象和本质两个方面,例如:我们都知道可以用货币去购买商品。

但在古代,曾经有一个时期是用实物进行交换:二只羊换一担米;一尺布换半斤茶叶,那么,当时,人们是凭什么决定物物交换的比例呢?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无论哪种商品,都是劳动者生产的,一切商品中都凝结着劳动者无差别的社会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这就为交换提供了依据。

所以,交换的比例是由商品的价值决定的。

复习第五课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人教

复习第五课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人教

MOMODA POWERPOINT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Fusce id urna blandit, eleifend nulla ac, fringilla purus. Nulla iaculis tempor felis ut cursus.
事物的客观性质
整体
过程
各个要素
各要素
内在联系上
结合起来
一个整体
统一的科学思维方法
在综合指导下的深入分析
在分析基础上的综合
矛盾分析方法
立足已知事实,根据已知规律,充分发挥了人的思维潜能
热点探析
怎样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人工影响天气的哲学思考 中华民族的载人航天精神 十六届五中全会《决定》引发的哲学思考 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 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主观能动性的内容
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客观因素制约
认识的根本任务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基本含义
认识的根本任务
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本质
两个条件
学好科学文化知识
深化认识发展认识
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是一个艰苦的探索过程
人们应当在实践基础上发展认识
要重视思维形式的作用
分析与综合相结合
感谢您的下载观看
第五课 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复习课
第五课 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知识要览 知识整合 知识梳理 热点探析
知识要览
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要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
学会分析事物的本质
注意培养科学思维方法
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

【高中政治】透过现象认识本质ppt精品课件

【高中政治】透过现象认识本质ppt精品课件

“人机大战”平局告终 卡斯帕罗夫:还是人脑好
据新华社报道,在4场“人机大战”之后,这位被认为是国际象棋史上 最出色的棋手在和计算机的较量中,以2:2的总比分结束全部战斗。卡斯 帕罗夫的结论是:“还是人脑更厉害。” 在此前“X3D-Fritz”进行的3场比赛中,卡斯帕罗夫的战绩是首场平、 第二场输、第三场胜。但相对于前三场比赛每次都要绞尽脑汁、用时3个多小 时相比,第四场人机大战仅耗时不到两小时,但步步险恶。到了第27回合眼 看谁都无法取得这最后一场比赛的胜利时,“X3D-Fritz”的设计者“提和”。 今年40岁的卡斯帕罗夫赛后笑着说:“别看时间不长,但对我来说,这 不仅仅是一场国际象棋比赛,更是一场赌博:人脑和电脑的较量。最重要的 是我们双方都在学习。计算机越来越进步,但是我们人类也在这个过程中学 习。” “我觉得在对抗中,人类棋手更有优势。我输棋的原因不是电脑比我强, 而是我自己有压力,出了昏招。我认为,比赛的胜负取决于我。如果我不出 差错,我会赢得比赛、至少也是平局。” “人机大战”虽然以平局结束,但对每秒钟可以计算出5百万步棋的 “X3D-Fritz”却是计算机的一大突破。
上述材料告诉人们什么 道理?
马克思说过:“最蹩脚的建筑师也比最灵巧的蜜 蜂高明的多---”
问这句话主要说明什么道理?
要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一、主观能动性是人区 别于物的特点 1、人区别于物的特点 是:具有主观能动性
2、主观能动性包括相 互联系着的三个方面: (1)认识世界的能力 与活动——“想”
认识—人脑对客观事物 主体对客体的能 的反映。 动的反映。
意识—客观事物在人脑 主动意识 中的反映。 被动意识
第一、人类不仅能认识事 物的表面现象,更能认识 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第二、人类的认识活动是 有计划、有目的的。 第三、人类能动认识的重 要表现是认识具有预见性 和创造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