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及缓解对策

合集下载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背景人民币升值是指人民币相对于其他货币的汇率升高。

近些年来,中国的经济实力不断提升,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也不断提高,因此人民币升值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

本文将探讨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以及对策。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贸易方面一方面,人民币升值会影响我国出口企业的竞争力。

由于出口商品的价格上涨,外国消费者购买我国商品的成本也会随之增加,减少了外国消费者的购买力,从而导致商品的销量下降,对我国出口企业造成损失。

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对进口企业的冲击将减少。

由于人民币升值,我国进口商品的价格也会随之降低,大大减少了进口成本,同时增加了国内市场的供给量,有助于降低物价水平,从而提高消费者的购买力。

投资方面人民币升值还会对我国的外资环境产生影响。

随着人民币升值,外国投资者购买我国资产的成本也会随之增加,从而影响他们投资中国的意愿。

同时,人民币升值也会影响到外国投资者对于中国在地区和全球范围内的投资计划。

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到我国未来的国际投资。

就业方面人民币升值也会对我国的就业产生冲击。

由于人民币升值,我国的出口企业面临着严重的技术升级和生产机制的转型,这造成了劳动力市场的紧张,对于部分选手以及落后地区直接影响较大。

在某些行业和地区,人民币升值还可能导致就业减少,从而造成社会不稳定的局面。

对策为了应对人民币升值对于我国经济带来的冲击,政府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贸易方面政府可以采取相应的财政措施,对于出口企业进行补贴以提高其竞争力,或者减少出口商品的关税等,从而减轻出口企业的损失。

同时也可以采取政策引导,鼓励企业自主研发和创新使企业具有更多的竞争力。

这样不仅有利于应对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的影响,还可以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投资方面政府可以加强宏观调控,全面落实产业政策。

加强对外交流和投资引导,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流进我国。

同时,还可以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承接或引进长期大型项目,为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利益。

核心素养下浅议人民币升值原因、表现及对策

核心素养下浅议人民币升值原因、表现及对策

144财富论坛核心素养下浅议人民币升值原因、表现及对策杨学为注释:[1]龙柯宇,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J]理论前沿,2008-09-04[2]陆前进,正确看待人民币升值问题[N]中国证券报,2008-04-23[3]龙柯宇,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J]理论前沿,2008-09-04[4]朗咸平,朗咸平说人民币让你更富裕了?[J]新世纪周刊,2008-05-28作者简介:杨学为(1974-),男,汉,甘肃陇南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西和县第一中学。

研究方向:高中政治学,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哲学。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作为我国法定货币的人民币也随之步入持续升值的通道,正是由于人民币的不断升值,给我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带来了重大影响。

正确探析人民币升值的原因,表现和对策,为各市场主体(政府、企业、居民个人)依法更好的参与把握和驾驭好市场,提供必要的借鉴。

1.人民币升值的原因1.1内因(1)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经济实力的显著增强,国际经济地位的日益提高,是人民币不断升值的根本原因。

近年来,我国GDP每年以高增长率跃居世界榜首;我国经济总量位列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跃居世界前列;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2)在世界市场上,由于人民币不具有世界货币之职能,正是其这一短板,严重制约了人民币与美元、欧元、日元等世界货币的平等竞争能力。

这直接制约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

由于“我国庞大的外贸顺差额度,正日益成为日本、美国、西欧等国将人民币汇率政治化施压的借口”[1],导致人民币不断升值。

(3)我国政府强大的公信力,安全的投资环境和良好经济发展预期,使人民币处于升值的变化过程。

(4)消费在我国GDP中的占比太低,客观上需要提高消费在创造经济财富中的贡献率,以便提高人民的消费水平,以用于平抑“通胀”带来的压力,导致人民币不断走向升值。

1.2外因(1)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抢抓住这一机遇,迎接挑战,制定了适应现实国情的对外贸易政策,大大用足了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导致人民币在全球化背景下逐步升值。

参考资料国际金融论文人民币升值的原因、影响和对策分析

参考资料国际金融论文人民币升值的原因、影响和对策分析

人民币升值的原因、影响和对策分析目录一、人民币汇率走势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升值原因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升值的影响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升值的好处:··························错误!未定义书签。

1、偿还外债方面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与对策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与对策

论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与对策我国目前经济高速增长,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越来越大。

许多学者肯定了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积极影响,认为人民币升值对快速增长的进口贸易有利,可以减轻外债还本付息压力,对中国的海外投资有利,且有利于增强人民币向国际货币方向发展。

面对2003年以来所出现的通货紧缩态势,还有学者认为,人民币升值可以抑制当前的通货膨胀。

但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本币升值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例如麦金农等学者曾经指出,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的衰退,是因为升值而引发的衰退。

对于人民币升值问题,麦金农强调,在汇率是否升值方面,中国应以日本为前车之鉴,并认为人民币升值是一个危险的坏建议。

而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正式升值,也结束了关于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的各种争议。

本文试图对此进行研究,详细探讨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所带来的正面与负面两方面影响,并分析近阶段我们可以采取的对策。

一、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经济的正面影响(一)人民币升值有利于进口人民币升值有利于进口,改善贸易条件,其明显好处首先是有利于制造业降低生产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国际竞争力。

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产业的升级换代,中国每年都需要从国外购买大量的能源(如石油、天然气)、原材料(如铁矿石)、先进设备以及各种先进的技术,而这些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大多以美元计价,人民币升值之后,上述商品都会变得更加“便宜”,从而会有效降低我国进口的成本。

有资料显示,2002年,中国制造业在职职工的工资总额为3219亿元,只相当于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销售总额109486亿元的2.9%和销售总成本90244亿元的3.6%。

由于中国加工贸易的比重高,因此制造业生产成本中进口零部件和原材料的比重很高。

2003年,中国进口额为4128亿美元,其中加工贸易的进口1631亿美元,按人民币换算为13496亿元,约相当于制造业在职职工工资总额的4倍多。

不仅如此,除农产品和一部分最终产品外,中国进口额80%以上都是为了工农业生产的需要,其中,仅IC、半导体元器件的进口就高达411亿美元,钢材、石油、塑料进口额也分别高达199亿美元、198亿美元、157亿美元,按人民币换算约相当于制造业在职职工工资总额的105.7%、51.2%、50.6%和40.4%。

金融机构应对人民币升值的对策分析

金融机构应对人民币升值的对策分析

金融机构应对人民币升值的对策分析摘要:2005年7月我国的规律(汇率)制度发生了很大的变革,进入2006年以后,人民币的升值趋势不断地加强,对于我国的金融机构和实体经济来说,人民币的升值影响深远。

本文阐述了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存在的主要缺陷,分析了人民币升值的利与弊,然后提出了金融机构应对人民币升值的对策。

关键词:规律(汇率) 金融机构实体经济一直以来,人民币的汇率一直保持在稳定的状态,这是支持中国经济平稳发展的重要手段以及方式。

正是这种稳定的汇率制度,促使中国成功的抵御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

但是自1994年以来,国外资本大量的流入、出口退税政策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国内保持较高的通胀水平,这些因素都推动了实际汇率上升的压力。

对我国而言,无论是从实体经济的需要,还是金融改革的需要的角度出发,都必须深入的思考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缺陷,改革人民币汇率制度,实现经济内外均衡。

一、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存在的缺陷(一)汇率的形成机制不健全现行的人民币形成机制,基础是银行结告汇制,对参与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外汇银行实行寸头管理,使得市场的参与者尤其是中资企业以及商业银行持有的外汇必须在市场上结汇,不能在选择出售外汇的时机以及数量时自主地按照自己的未来的需求以及预期开自主的选择。

因此我国的外汇市场是一个供求关系不对称的市场,处于一定的制度约束之下,中央银行在这个市场中实际上处于“强买”、弱卖的地位,很明显的,在这种情况下的汇率并不是真正的市场价格。

(二)汇率的变化缺乏弹性央行对于外汇市场由于我国连年的国际收支顺差要进行不可避免的干预,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的汇率很大程度上受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并不仅仅是由市场供求决定的。

但是我国的汇率波动幅度是小于百分之一的,被认定是盯着美元的固定汇率,由于汇率的这种固定性,增加了无风险套利的机会,导致单边套利机会的出现,当套利收益超过套利成本的时候,套利就会以非法套汇的形式出现,给资本项目的外汇管理增加了很大的难度,人民币的这种汇率的固定性增加了无风险套汇的机会,保证了国外销售国内产品换取外汇后兑换人民币的投资行为无风险。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靛:塑.整j凰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Ⅱ向及对策鲍国红江妍(1.铁法煤业集团化工制品有限责任公司,辽宁调兵山l12700;2.铁法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物资供应分公司,辽宁调兵山l12700)[}裔耍]人民币升值对于国际收支状况、-'2-i投资成本、就业与经济增长以及居民收入水平等都产生了广泛且深远影响。

本文从人民币升值对国内各行业影响着手,分析人民币升值后我国经济发生的变化及应如何应对人民币升值挑战。

法罐词]金融监管体系;劳动密集型;浮动汇率常4度一.人民币升值背景近年来人民币存在巨大的升值压力,从外部环境看,全球经济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失衡,美元流动性过度增长,中美贸易差额不断扩大,使得人民币成为投棚炒作的对象。

从自身背景看,我国外贸出口和外贸流入长期持续扩张,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均出现较刘顷差,人民币E斤代表的商品和资产物美价廉。

虽然外贸出口和外贸流八的持续扩张以及刘顷差的出现,对于拉动国民经济较快增长具有重大意义。

同时,资源和要素过度向出口产业集中,国民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外需,而内需尤其是消费增长却相对缓慢。

人民币长期钉住美元,减少了汇率风险,增强了我国出口的竞争力和对外资的吸引力。

但贸易和资本顺差却越来越庞大,中央银行不得不持续大量地投放人民币吸纳流^的外汇,对货币流通量的调控能力大打折扣。

低效益重复建设造成生产能力过剩,这也是近年来我国外贸经营秩序混乱,与贸易伙伴的摩擦迅速增多的原因之一。

二、人民币升值对国内经济的影响(一)降低中国产品国际竞争力人民币升值将导致中国出口产品价格大幅提高,失去价格竞争优势。

中国不仅无法成为“世界工厂”,连目前取得的良好的制造业发展态势也将出现衰退。

制造业衰退的第一个直接影响就是失业率上升,引发系列的经济、社会和政治问题。

(二.)不利于我国缓解通货紧缩如果人民币升值,经济增长将更趋缓慢,劳动力市场由于供给过剩,竞争将加剧。

另外,南于通货紧缩提高了货币的购买水平,使人们的储蓄倾向增加,而消费和投资减少,这将造成有效需求的进步萎缩。

人民币升值的利弊

人民币升值的利弊

人民币升值的利弊摘要:人民币升值问题近来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话题。

中国的贸易伙伴也纷纷要求重新评估人民币汇率。

人民币对我国的贸易,经济发展,就业关系重大。

人民币升值的影响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不仅关系到进出口贸易,还关系到宏观经济运行,并影响社会的发展。

而且在国际社会影响巨大,会影响世界经济发展。

人民币升值问题是一个多个利益方的博弈,不同的利益方对其利弊也是不同的,本文主要从中国国家利益方进行论证阐述。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货币The pros and cons of RMB appreciation Abstract: the appreciation of the renminbi question has recently become a topic of concern. China's trading partners are required to revalue its currency. The yuan to trade in our country,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mployment matters. The influence of the appreciation of the renminbi is various and multi-level. Not only relates to the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but also related to the macro economic operation, and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And in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has had a huge impact, it will affect the worl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appreciation of the renminbi question is a multiple stakeholders in the game, different stakeholders on it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re also different, this article mainly sets forth arguments from China's national interests.Keywords:renminbi currency目录一.人民币的汇率制度概况(一)人民币的汇率制度(二)人民币的汇率制度的特点1.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汇率2.有管理的汇率3.浮动的汇率4.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三)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发展方向1.逐步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市场环境2.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可兑换性3.合理拓展外汇储备的功能二.人民币升值的背景及原因(一)、缓解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二).在全球化背景下权衡人民币升值问题,适时调整汇率水平与汇率制度(三)、要综合处理汇率升值影响物价水平所产生的问题(四)、其他减轻人民币升值负面影响的对策三.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一)、人民币升值之利:1.人民币升值可能意味着人民币地位的提高,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提升。

人民币升值压力的经济结构原因及对策

人民币升值压力的经济结构原因及对策
患” 美 国 的大 肆 炒 作 将 人 民 币 升 值 问题 扩 的 繁 荣 , 人 民 生 活水 平 的 提 高 做 出 了一 可 能会 对 我 国短 期 内 的 出 口产 生 一 定 不利 , 为 大 化 、 治化 , 政 同时 一 些 发 展 中国 家 以 其利 定 的 贡 献 , 是 同 时 长 期 的 大 额 顺差 也 造 影 响 , 是 却有 利 于 我 国整 体 国 力 的提 升 , 但 但 益 出发向人民币施压 。 成 了外 汇 储 备 的 增 加 , 人 民 币 造 成 一 定 有 利 于 经 济 的 长 期 高 效 发 展 。 给 人 民 币 若 在短 期 内 大 幅 升 值 必然 将 对 压 力 。2 地 区 经 济 发 展 的 不 平 衡 阻碍 了内 () ( ) 快 第 三 产 业 发展 , 高 经 济效 益 。 3加 提 GDP的增 长 仍 然 倚 重 出 口贸 易 。 第 三 产 业 具 有 低 投 入 高 产 出 污 染 低 的 特 我 国 经 济 产 生 诸 多 不 良影 响 , 不 但 将 使 需 的 扩 大 , 它 我 国 的 外 汇 储 备 严 重 缩 水 , 会 严 重 影 响 地 区 之 问的 发 展 不 平 衡 使农 村和 中西 部 地 征 , 此 第 三 产 业 的 发 展 能 对 GDP做 出 重 也 因 而 我 国 出 口产 品 的 竞 争 力 , 而会 影 响 我 国 区 的 生 活水 平 不 高 , 对 于 城 市 和 东 部 地 大 贡 献 。 第 三 产 业 中金 融 业 发 展 潜 力 巨 继 相 的就 业 状 况 。 因此 , 何 缓 解 人 民 币 的 升 值 区 其 消 费 需 求 也 不 高 , 国外 商 品 的 需 求 大 , 且 有 助 于 拓 宽 融 资 渠道 , 激 实 业 领 如 对 并 刺 应 实 压 力 , 持 人 民 币汇 率 的 基 本 稳 定 , 我 国 相 当 少 , 保 是 使得 国际 收 支 更加 不 平 衡 。3 高 附 域 的投 资 。 适 当放 宽 外 汇管 制 , 行 人 民 () 加 值 的 第 三 产 业 发 展缓 慢 加 剧 了 国际 收 支 币 的 自由可 兑 换 , 散 巨额外 汇储 备 , 激 分 刺 面临 的一个紧迫的任务 。 不 平 衡 。 国第 三产 业 的 发 展 程 度 不够 , 我 特 居 民 对 国外 商 品 的 需 求 ; 快 开 放 境 内企 加 由于 金 融体 制 不 健 全 , 抗 业 和 个 人 投 资 境 外 资 本 市 场 的 步 伐 , 跃 活 2我国现行经济结构问题及 其对 人民币汇 别 是 在 金 融领 域 , 风 险 能 力 不 足 , 过 实 行 外 汇 管 制和 资 本 金 融 市 场 。 通 率的影 响 上 述 分 析 可 以 看 出 , 民 币 汇 率 问 题 人 在 寻 求 导 致 人 民 币 升 值 压 力 的 原 因 管 制 来 控 制 风 险 , 响 了 机 构 和 个 人 对 外 影 同时 人 民 时 , 们 更 多看 到 的 是 导 致 人 民 币 升 值 压 投 资 的 积 极性 , 而 加 剧 了 国 际收 支顺 差 。 是 经 济 结 构 不 平 衡 的 一 个 表 象 , 人 从 力 的直 接 性 原 因 , 很 少 关 注 其 深 层 次 原 当然 一 些 外 部 因素 也 阻 碍 了我 国 的 进 口 , 币 汇率 的调 整 会 反过 来 影 响 经 济 结 构 的调 而 要 因—— 我 国 的 经 济 结 构 问 题 。 我 国 经 济 比如 国 外 的 出 口 限制 政 策 , 国控 制 对 中 在 美 整 。 从 根 本 上 解 决 汇 率 问 题 只 有 加 快 经 品禁 止 出 口 中 国 。 些 因 素 都 在 对 人 民币 这 而 速 和 长 远 发 展 。 国 经 济 的 结 构 失 衡 表 现 升 值 施 压 , 解 决 问题 的 关 键 是 实现 经 济 参考 文献 我 i 人 为以 下 四个 方 面 :1 经济 发 展领 域 不 平 衡 。 的 转 型 和 结 构 的 调 整 , 有 调 整 了结 构 才 【】周 克 . 民币 升 值 压 力 的根 源 及 持 久性 () 只 分 析【 . 国农 业 出 版社 , 0 9. M】 中 20 在 投 资 、 费 、 口这 拉 动 国 民经 济 发 展 的 能 使 我 国 经 济 健 康 发 展 得 到 保 障 。 消 出 f 】卫 兴 华 , 靖 州 . 济 结 构 失 衡 与 发 展 2 武 经 三驾 马 车 中我 国对 进 出 口贸 易 的 依 赖 性 比 方式 转 变[ . 民论 坛 , 0 0 8 . M]人 2 1 () 较大 , 而对 消费 和 投 资 的 关 注 相 对 不 足 。 相 3 调整经济结构, 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建 ( 】王 永 治 . 国 经 济 结 构 的 战 略 性 调 整 3 我 关 数据 表 明 , 出 口贸 易额 占G P 3 %左 议 进 D 的 0 由上 文 的 分 析 可 知 , 民 币 升 值 压 力 人 [ . 国计 划 出 版 社 , 9 9 M】中 l9 . 右 , 且 进 出 口贸 易 比 重 每 年 都 会 有 所 上 并 4 黄 积 升 。 年 金融 危 机较 为严 重 的 时 期 , 府 发 大 是 经 济 结 构 不 合 理 的 众 多表 象 之 一 , 去 政 解 【 】周 振 华 , 复 兴 . 极 推 进 经 济 结 构 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及缓解对策摘要:近几年,美日等国纷纷要求人民币升值,人民币汇率面临巨大压力。

人民币汇率和升值问题众说纷纭,已成为近年国内外政府高官和新闻媒体特别关注的敏感话题。

人民币升值既有国内因素,也有国外因素。

现阶段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下,人民币升值是利大于弊的。

但人民币升值必须适度,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因此,本文分析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以及提出了如何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相关对策建议,以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缓解对策;在世界经济进入结构调整阶段,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经济和对外贸易快速、持续的发展,国际收支连续多年出现巨额顺差,外汇储备迅速增加,2006年底我国外汇储备已经突破万亿美元的大关,超过日本,居世界首位。

因此,国外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也一直没有平息过,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越来越大,人民币汇率不仅成为我国经济中的一个敏感问题,而且成为国际上的一个焦点问题。

在内外因素的压力下,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人民币小幅升值2%,由8. 27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调为8. 11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同时,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解、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

从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改以来,至2009年3月3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8392,汇改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达17.29%。

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预示着人民币升值压力是长期的,但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过高的汇率水平对经济的发展又是不利的。

本文将首先分析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的内外因素,而后以此为基础寻求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措施,以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一、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内外因素1.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外部因素(1)持续扩大的贸易顺差成为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压力从最近几年的统计数据来看,美国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国和第二大贸易伙伴国,欧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国,日本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国,人民币面临升值的外部压力也主要压力来自于这三国或地区。

2002年9月IMF呼吁中国采取更具有弹性的汇率机制。

2002年末,日本首先提出“中国威胁论”,对人民币汇率发难。

日本两财务官黑田东彦和河合正弘在英国〈〈金融时报〉〉上发表文章,指责中国通过坚持实行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和出口增长向全球输出国内的通货紧缩。

2003年6月,日本财务大臣盐川正十郎在七国集团财长会议上,以人民币币值低估加剧了全球通货紧缩为由,呼吁七国集团通过类似于1985年《广场协议》的文件,逼迫人民币升值,但议案最终被否决。

紧接着,美国财政部长斯诺称美国将鼓励中国采取向灵活汇率制度过渡的举措,并于2003年9月访华期间向我国政府直接施压。

2005年5月23日,美国财政部又进一步曲线威胁中国政府,称如想防止美国国会的保护主义立法措施出台,中国必须将人民币升值至少10%。

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中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但是,不可靠的货币和初级的金融体制限制了经济增长,于是我国自1994年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一直实行人民币盯住美元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但这种盯住汇率制度遭到美国的强烈指责。

首先,美国以两国贸易不平衡为由,认为中国汇率政策使美元贬值的积极效应不能全面发挥。

其次,认为中国低估人民币汇率,造成两国贸易不平衡,削弱、损害了美国的制造业,造成美国工人失业,损害美国全球供应链的安全,抢走东南亚的外国投资和贸易等。

以后又采取经济和政治手段遏制中国贸易的发展,如不断要求人民币升值,并以若人民币不升值就对来自中国的商品征收27. 5%的进口附加关税相威胁;同时,对中国出口产品越来越多地使用反倾销调查和贸易配额限制,减少外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等。

近年来,欧盟通过对中国出口产品实施反倾销调查、保障措施、修改或取消“普惠制”待遇和设置贸易技术壁垒等方式,使欧盟已成为发达国家中利用贸易壁垒限制中国出口最多的地区。

例如,2003年6月,欧盟委员会也发布报告,称欧盟15国将于2003年10月率先将降低中国享有的“普惠制”下的出口商品优惠关税,并将于2004年上半年取消给予中国的普惠制。

近年来,针对我国的贸易制裁也接踵而来。

人民币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来自外部的升值压力。

(2)周边国家和地区对人民币的持有尽管人民币还不是自由兑换货币,然而随着边贸的发展以及内地与港澳地区经济、金融交往的增多,从1997年开始,人民币已经在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流通流通规模逐年递增。

据最保守估计,境外流通的人民币已经从最初的不足20亿元猛增到311亿元。

另有学者估算,境外流通的人民币规模应在1200-1400亿元。

这部分人民币属于境外需求,在金融市场外汇供给不变的情况下,这部分的规模越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也就越大。

事实上,2005年7月21日汇率制度改革后,在香港,不断走强的人民币正在挑战着港元的权威,香港居民正被迫在港元与人民币之间做出痛苦的选择。

紧邻香港而居的中国大陆居民近来不再青睐港元。

在深圳,不仅是出租车司机,就连星巴克也开始拒收港元和美元了。

香港的部分店已拒绝接受港元硬币,因为港元的贬值导致银行上调了受理硬币存款的收费。

从人民币及港的汇率走势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现象背后的人民币强势现实。

2.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内部因素(1)我国经济的相对快速增长构成了货币强势的经济基础西方经济学家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揭示了汇率波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罗宾逊夫人等学者认为,当一国的进口需求弹性和出口需求弹性满足一定条件时,汇率贬值可以扩大出口,减少进口,进而增加一国的国民收入,国民经济也因而得以增长。

20世纪70年代以后,经济学家发现,一国的经济增长对该国汇率也会产生拉动作用。

在那些经济增长较快的国家,生产率水平较高的贸易品部门,其实际工资也高于非贸易品部门。

在一价定理的作用下,非贸易品部门的实际工资也会随着贸易品部门的工资一同上涨,这样一来,实际汇率就会出现上升趋势。

而且,只要一个国家有着合理的进口需求收入弹性和出口需求收入弹性,经济的高速增长所带来的汇率升值并不需要通过贬值来维持国际收支的平衡。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所带来的经济总量的扩大和效率的提高形成了人民币走强的基础。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 1980-2008年经济增长率在8%以上,经济增长速度居世界之首。

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形成与这种经济基本对应的强大升值压力。

而中国地区发展不平衡,国内资源与市场尚未充分利用与开发,因此,中国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潜力还很巨大,今后20年仍然有可能实现年均7%左右的经济增长速度。

这是形成人民币汇率走强的经济基础。

我国经济与外贸长期高速增长,国际收支顺差不断增加。

当前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持续出现“双顺差”,到2004年9月底,我国的外汇储备已达到了5145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而到2008年底,我国外汇储备余额1.95万亿美元,,这说明我国对外支付能力大大提高,清偿外债的风险大为缓和。

但是,我国贸易与资本长达10年的双顺差,也产生了汇率升值的巨大压力。

(2)实体经济和货币经济运行对外部的依赖贸易与资本的不平衡是一个表面现象,它产生于我国经济结构运行机制的问题,即我国实体经济和货币经济对外部的依赖。

从实体经济看,中国经济高速增长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而我国是一个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能源和基础原材料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进口的原材料和能源经加工制造成产品,但由于内需不足,国内市场容纳不了增长很快的产品,进而出口。

因此我国经济运行、生产到产品的实现有很大部分是通过国际市场完成的。

从货币运行看,在严格的结售汇制下,大量出口和引进外资,形成了外汇储备和中央银行的外汇占款,增加了的外汇储备不能有效地使用,不得不存在外国银行或购买债券,外国政府或企业再将其投资于中国,这样就形成资金和货币的国外循环,也使我国经济存在着对外部的依赖。

这是人民币升值压力的间接原因。

(3)我国劳动生产力的成本优势我国贸易快速增长的优势来源主要是价格优势,它又来源于我国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制造业贸易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一方面是成本降低和产品价格降低,另一方面就是实际汇率的升值。

但我国劳动生产率与国际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在缩小的同时,劳动力成本差距还在扩大。

如中美两国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都快于工资的增长速度,但中国提高的幅度大大高于美国。

中国产品的竞争力表现在价格上的优势,导致人民币实际汇率上升。

因此,贸易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带来的实际汇率提高,工资不能相应提高,使非贸易部门的价格上涨不显著,加大了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

在国际贸易中,劳动生产率提高,工资相对较低,则劳动生产力的相对成本就越低,商品就越具有价格竞争的优势,则该国货币就越受到升值的压力。

由此可见,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是我国国际收支长期顺差、人民币升值的内在原因。

(4)外贸与外资的政策倾斜长期以来,我国坚持贸易上“限入奖出”,资金上“宽进严出”的涉外经济思想。

在这种思想政策指导下,我国的贸易和招商引资取得了很大成绩,经常项目下出现长期贸易顺差和巨大资金净流入。

虽然近年对鼓励措施进行了调整,但思维惯性仍在政策指导中形成人民币升值的主观因素。

政策体制上“重集中储备、轻分流使用”的管理体系也造成外汇供大于求的矛盾。

(5)我国的外汇管理制度由于中国是实行外汇管制的国家,建立了强制性结售汇制与“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强制结售汇制度使外汇供求关系难以得到真实反映,企业必须将持有外汇卖给外汇银行,而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则通过扩大外汇储备来吸收外币的超额供给,从而使现实压力变成潜在压力,即期限压力变成远期压力。

市场上人民币升值预期不断强化,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刚性则不能很好地化解这一风险。

二、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对策人民币升值有利有弊,但从目前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角度看,应该说人民币升值是利大于弊的。

汇率虽然是货币之间的比价,但归根到底是由国家之间的综合经济实力所决定的。

因此,人民币升值幅度应该与我国的综合经济实力上升速度保持一致。

在我国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技术含量水平提高较慢的情况下,人民币突然大幅度升值并不可取,对各方面冲击太大。

最佳的方式应该是缓慢、稳定地升值。

但在我国国际收支连年出现巨额顺差,外汇储备过万亿美元,外汇市场供求严重失衡的情况下,要控制住人民币的升值速度,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1.舒缓贸易摩擦,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当前人民币面临的升值压力,很大程度上起因于我国存在的比较大的贸易顺差。

特别是与美国等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相对较大的贸易顺差。

我国应在与其据理力争的基础上,调整国际收支结构,缩小国际收支顺差,适当调整、调控外汇需求和外汇储备增长速度,比如可以通过增加用汇需求,通过调整进口结构减少与美国等相关国家之间的贸易顺差,以减缓升值压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