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网络语言之我见

合集下载

网络语言之我见-精选文档

网络语言之我见-精选文档

网络语言之我见“网络语言”是近年来流行的新兴词汇,它作为一门新的语言被越来越多的学生使用和接受。

这是因为我们正处于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

在这个时代,网络成为一种快速便捷的信息传递方式,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网络技术、网络文化蓬勃发展的同时,催生了这门新的语言。

尤其是在如今的大学校园里也蔚然成风。

然而,网络语言的迅速发展在语言界却兴起了轩然大波,众人对网络语言的态度褒贬不一。

王红梅的《论大学生语言学习与语言素质培养》中认为“高校应重视大学生对祖国语言的情感,增强语言规范意识,弥补学生语言文字基础知识方面的不足,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的语言文字素质能够适应时代和社会”。

贺玉婷的《加强大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思考》中认为,“英语学习要注重语言运用能力的学习”。

李观仪认为,“语言能力必须建立在语音、语法、词汇三者综合的基础上,学习者必须既能正确而顺利地理解所学外语,又能自然而灵活地运用所学外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样才能真正地掌握语言能力。

兼有这样的语言能力才能在实际交际中应付自如”。

钟华和樊葳葳认为,“语言能力从知识角度看包括语音、语法和词汇三方面的知识,从技能角度看包括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等等。

综合上述观点,笔者认为,不管是外语还是国语、不论是文言文还是白话文、不论是唐诗还是宋词抑或元曲,就其本质都是人们互相沟通、表达情感的一种工具,关键在于使用的人们对文字的驾驭能力,通过文字的排列组合是否能准确地表达出作者或发言者想要表达的意思,以及该语言不能脱离其使用的特定环境,网络语言也不例外。

那么作为一门新兴的、具有强烈时代感的语言,网络语言与我们平时惯用的语言表达有哪些共同之处,又有哪些特征,特别是针对我们高职学院大学生该如何正确使用网络语言呢?在此笔者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网络语言与日常语言的联系网络语言与日常语言同样都是发言者或者写作者的意思表达,同样都是人们沟通感情、发表看法的载体。

网络语言利弊发言稿范文

网络语言利弊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想就网络语言的利弊问题与大家进行一番探讨。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语言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我们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

下面,我将从网络语言的利与弊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网络语言的利1. 便捷高效:网络语言简洁明了,能够快速传达信息,提高沟通效率。

尤其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更喜欢使用网络语言进行交流。

2. 创新性强:网络语言具有极强的创新性,不断涌现出新的词汇、表达方式,丰富了我们的语言表达。

这些新词汇往往富有时代特色,体现了年轻人的活力与创造力。

3. 生动有趣:网络语言生动形象,富有幽默感,能够使交流更加轻松愉快。

在网络聊天、社交媒体等平台上,使用网络语言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进友谊。

4. 民族凝聚力: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兴的语言现象,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在网络交流中,人们更加关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二、网络语言的弊1. 语言污染:网络语言的滥用导致部分网络用语不规范,甚至出现低俗、恶俗现象,污染了网络环境。

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青少年的语言素养,也对社会风气产生了负面影响。

2. 文化传承困境:网络语言往往缺乏深度,难以承载传统文化。

过度依赖网络语言,可能导致传统文化逐渐淡化,对民族文化传承造成不利影响。

3. 语言隔阂:网络语言的滥用使得部分人群在现实生活中难以交流。

尤其是在长辈与晚辈之间,使用网络语言可能造成沟通障碍,影响家庭和谐。

4. 法律风险:部分网络用语可能涉及法律风险,如侵犯他人隐私、诽谤他人等。

在法律层面,我们需要对网络语言进行规范,避免违法行为的发生。

总之,网络语言既有利也有弊。

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和使用网络语言呢?首先,我们要正确认识网络语言的双面性,既要充分发挥其便捷、创新等优势,又要警惕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其次,我们要加强网络素养教育,提高人们对网络语言的辨识能力,避免受到低俗、恶俗用语的影响。

再次,我们要倡导文明用语,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环境,让网络语言成为沟通的桥梁,而非隔阂的障碍。

网络之我见初一作文

网络之我见初一作文

网络之我见初一作文
网络之我见初一作文
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发达的现代化社会里,网络是必不可少的。

网络是科技的产物,它像一张大网,把世界联为一体,它像一座桥梁,拉近人与人的距离,它也像一座悬崖,使人走向罪恶的深渊。

蜘蛛捕食用蜘蛛网,渔民打鱼用渔网,*察缉捕罪犯用法网。

现在有了更大的网,就是遍及全球的网络。

随着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网络日新月异,但这种高科技有利有弊。

网络最大的优点就是快捷、方便。

网络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相距多远都可以交谈;新闻迅速传递,地球俨然成了“地球村”;许多地区实现了网上授课,使学生“自学成才”,真是“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网络还包容了海量的信息,使人开阔眼界。

但网络对人们也有副作用。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诈骗,明目张胆地卖违法物品,网络成了违法犯罪的.屏障;网络游戏吸引了许多青少年,沉迷于此,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身心健康受损,甚至走上罪恶的道路;网络改变了文学,网络文学正在兴起,而与此同时,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也正在式微。

因为网络,有了“鼠标手”、“低头族”、“屏幕依赖症”等新名词,因为网络,世界改变了。

总之,网络的存在,既带给我们方便,也带来了诱惑甚至是陷阱。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想要远离网络的伤害,使它成为自己的良师益友,关键在于自己。

对于我们这些身心都不完全成熟的青少年来说,更应该严于律己,增强自律性,拒绝不良信息,主动抵制网络的诱惑。

做网络的主人,而不是奴隶。

网络热词之我见作文2篇

网络热词之我见作文2篇

网络热词之我见作文2篇网络热词之我见作文2篇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

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网络热词之我见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网络热词之我见作文1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一些网络用语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如河蟹,给力,香菇,蓝瘦,菜鸟等等,这些网络热词引发了社会的热议,这不,这些词在我们班上也流传起来了!“叮铃铃!”下课了,原本安静的教室一下子炸开了锅,坐在我前面的陈芊如转过头来,“郑重”的对我们全组人说:“各位童鞋们,我郑重地宣布,一只身为胡一天铁杆粉丝的我转粉了!”我不紧不慢地问:“现在又是谁的铁粉了?”她立刻眼前一亮,激动地说:“特洛耶·希文!”她话音刚落,我差点就晕了,我有点嫌弃地说:“希文?!就是那个gay?!你口味也太重了吧!”她失望地说:“怎么连你也这么说我!蓝瘦香菇!”听到这句话我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教室里只听的到“哒哒”的脚步声,“沙沙”的写字声和忽大忽小的吸气声,教师里三十五双眼睛盯着那白花花的考卷,黑板上四个既醒目又使人紧张的“期末考试”让我不由得冒出了冷汗,短暂又漫长的一个小时在监考老师严厉的目光下度过了。

当广播中报到“考试结束”时,同学们从椅子上跳了起来,一边跑一边喊:“放假喽”我兴奋地对同桌说:“这次的出卷老师真给力,这试卷简单爆了!”同桌开玩笑说:“这简直就是出卷老师在教师生涯中的一个bug!”可没想到我的另一个菜鸟同桌带着哭腔说:“唉!真是杯具啊!我几乎每一题都是猜的!蓝瘦香菇啊!”我也跟他开了个玩笑:“杨智森,我只能祝你不要完美的避开正确答案喽!不过,你能把这么简单的卷子做成这样,我真要给你点个赞!”同学们,读了前面的文字,一定哈哈大笑了吧,那你们知道这些网络用语的意思了吗?童鞋就是同学,蓝瘦香菇就是难受想哭,杯具就是悲剧……网络语言虽然幽默风趣,不过也有个bug哦!比如有一次,我在作文中写了一大堆网络用语,结果被老师扣了十五分呢!所以,我们还是要选择性地写和说一些网络热词哦!网络热词之我见作文2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一些网络用语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如河蟹,给力,香菇,蓝瘦,菜鸟等等,这些网络热词引发了社会的热议,这不,这些词在我们班上也流传起来了!“叮铃铃!”下课了,原本安静的.教室一下子炸开了锅,坐在我前面的陈芊如转过头来,“郑重”的对我们全组人说:“各位童鞋们,我郑重地宣布,一只身为胡一天铁杆粉丝的我转粉了!”我不紧不慢地问:“现在又是谁的铁粉了?”她立刻眼前一亮,激动地说:“特洛耶·希文!”她话音刚落,我差点就晕了,我有点嫌弃地说:“希文?!就是那个gay?!你口味也太重了吧!”她失望地说:“怎么连你也这么说我!蓝瘦香菇!”听到这句话我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网络语言之我见1

网络语言之我见1

网络语言之我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综合国力、国际地位的上升,人们受教育程度也逐渐提高,网民的年龄层也是青少年、青年为主,整个互联网显示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生机,也同时衍生出许多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网络用语。

网络用语多于从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些奇闻轶事或搞笑金句中产生的,又由于互联网中信息的传播跨越地域、空间、时间的局限,因此便迅速被追赶“潮流”的一些网民们跟风使用。

本身网络语言的存在只是为广大网民百无聊赖的日常生活增添一丝乐趣,可近日,网络用语的形式逐渐低俗化、普及化、日常化,也影响着文明和谐社会风气的形成、国民语言素质下降等诸多方面。

近年来,互联网在我国发展迅速,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思想传播的重要平台。

但造成网络语言低俗化的因素究竟是什么?重要的一点是,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

一些媒体网站片面追求点击率、播放量,置法律条规于不顾,片面追求利益最大化,不惜将网络用语低俗化。

文化市场具有自发性、盲目性,也因此需要适当调控,指导,但相关法律法规并不健全,管理疏松、漏洞百出,也使低俗文化肆意传播。

其二是,当今网民素质较低,无法完全抵御低俗网络用语传播。

如今网民的年龄较小,多为青少年、青年,易受不健康文化污染,文化分辨力急需提高。

面对网络语言的流行态势,我们也应从多方面进行网络语言净化、调控。

就大众传媒而言,应提高职业道德意识、责任意识,遵纪守法,传播健康的信息。

同时,政府也应当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有关涉及低俗信息、恶俗文化的管理力量,鼓励发展健康有益的文化,构建和谐社会。

白岩松也曾说过:“当我们一个又一个人变得更好的时候,你什么样,中国就什么样。

”我们每一个人也应提高自己的修养,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自觉抵制低俗文化、腐朽文化,传播社会以正能量,这样我们的中华文化才能繁荣发展。

一些网络用语虽在一定程度上污染我们的生活,但若加以改造、完善,也能为中华文化增添一份活力、焕发新的生机,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网络词汇之我见800字议论文

网络词汇之我见800字议论文

网络词汇之我见800字议论文互联网的持续发展,尤其是社交媒体形式地不断更新,为网络流行语的创造、传播提供了平台。

一些网络流行语因其简洁、形象、生动的特点,深入人们的网络生活,并已逐步发展至线下,成为日常用语的一部分。

这不仅丰富了网络语言自身的发展,也丰富了汉语语言的表现形式,如“给力”“蛮拼的”“点赞”等,都很接地气。

当然,伴随着网络语言井喷式的增长,出现了一些不规范、不健康的网络用语,如“人艰不拆”“喜大普奔”等生造晦涩的词,“屌丝”“绿茶婊”等低俗的词。

这不仅对网络语言自身,更对社会语言生活产生了不良影响。

针对网络流行语的这种社会现象,八十班的小小评论家发表了看法:小猪佩奇身上纹,掌声送给社会人。

”“安排”“我可能睡了个假觉”……这些流行语你见了多少?拿起手机,微博、说说、朋友圈都随处可见的流行语,都源自于各种奇葩的梗,如果不去细究,你又懂了多少?其实很简单。

我们所追逐的不是流行语,而是一种认同感和优越感。

一个“词”火了起来,立刻把它用到日常生活里,很多人正是凭借这一点来表现:看,我是一个多么紧跟时代潮流脉搏的人。

“佛系”“皮皮虾,一起走”“你有freestyle 吗?”……这些是去年的流行语,风靡一时,网友纷纷跟风。

现在,几乎没有人去用,甚至不愿意用这些仿佛“过时”了的流行语。

因为这些早已跟不上所谓的“潮流”。

我们知道:流行语是没有生命意义的,过时了,就丢掉,再换,丢掉,再换。

潮流到底是什么?我们要追随它们吗?网络流行语,已经大多数成为了同学们,甚至是人们的口头禅。

很多人认为这是一种独特、独一无二,是时代象征,是“社会人”们的共同语言。

可是如果人人都在用,那就不是独特。

我们应该有自己的语言特色,不应盲目追随潮流。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我们通过这个新途径去社交、娱乐,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而流行语的出现,更是以极快的速度风靡网络,“陈独秀你坐下,李大钊有话要说;orz;mmp”等流行语被大家口口相传。

学生网络发言稿范文初中

学生网络发言稿范文初中

大家好!我是来自XX中学的XX,今天我站在这里,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网络中的所见所闻以及我的几点思考。

首先,我要说的是网络这个神奇的世界。

如今,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可以在网上学习知识、交流思想、放松心情,甚至开展各种社交活动。

然而,在这个看似光鲜亮丽的世界背后,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首先,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在网络上,我们可以轻易地获取到各种各样的信息,但其中不乏虚假、低俗、有害的内容。

这些信息不仅会影响我们的价值观,还会对我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

因此,我们在浏览网络时,要学会辨别信息的真伪,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其次,网络成瘾现象日益严重。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沉迷于网络游戏、社交媒体等,导致学业荒废、人际关系疏远。

作为初中生,我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更应该珍惜时光,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避免沉迷于网络。

那么,如何正确使用网络,做一个理智的网民呢?以下是我的一些建议:1. 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辨别能力。

我们要学会辨别网络信息的真伪,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做到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2. 合理安排时间,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

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学习效率,但也要注意适度,避免沉迷。

3. 培养良好的网络礼仪,尊重他人。

在网络交流中,我们要做到礼貌待人、尊重他人,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的网络环境。

4. 积极参与网络公益活动,传播正能量。

我们要关注社会热点,关心国家大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递正能量,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5. 增强网络安全意识,保护个人信息。

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防止网络诈骗。

总之,网络是一个双刃剑,我们要学会正确使用它。

作为一名初中生,我们要珍惜这个美好的时代,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自身素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营造一个健康、文明、和谐的网络环境,让网络成为我们成长路上的良师益友!谢谢大家!。

网络语言之我见作文

网络语言之我见作文

网络语言之我见作文网络语言之我见作文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

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网络语言之我见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现在的青少年,有几个不会说那么几个词,像“哇塞”,“我倒”,他们说着,写作文的时候也不时出现那么几个,这些词都属于网络语言。

果然是如此,现在网络语言风行于校园,风行于报纸杂志。

出现网络语言或许是现有的词汇已不能表达人们越来越复杂的感情,抑或是缺乏某种感情强烈的叹词以宣泄对日渐增多的新奇事物的惊异。

无奈之下,要么借用人家的词汇,实在没辙,就自己挖掘一些来自内心深处的呐喊权当抒发感情的新词儿。

上了年纪的人大多无法接受这种变相玷污语言的行径,难免时常地评论、指责。

但他们却总是振振有词:“词,始于无规则的创造,鄙人无非是在重蹈前人覆辙而已,何过之有?!”说来也怪,总会有一部分很快接受这些新玩意儿,并且极力推索。

这一类人无疑会被冠上“时代先驱”的名号,换言之,像我这样作为被动接受者的人们,必然是“落伍”了一步。

有时当我实在听不懂同桌的话,看不懂同学的作文时,我也会有一股莫名的冲动促使自己去阻止“新元素”的`诞生,但每次的冲动仅在刚刚萌芽的阶段就被无情地扼杀在摇篮里了。

要说大人们难以接受倒也合情合理,毕竟年龄的隔阂难以逾越;而同是中学生,似乎就没有接受不了时髦语言的道理。

诚然,把个人的观点强加于大多数人显然是行不通的;脱离、改造集体普遍行为就更是天方夜谭了,那么惟有去适应了。

起初我的确难以忍受别人对五千年来纯正的交流工具的玷污,但久而久之,也就睁只眼闭只眼了,然而这并不代表我支持和崇尚这种做法,我只是在承受而已。

网络语言自我发展,未来可能会出现一系列让人费解的文字、语言,那么人们在沟通上可能会越加的困难和麻烦。

但这一趋势似乎又是世界发展的潮流,那么我们只能希望,网络语言能在些许规范下不会太过俗不可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生网络语言之我见
初一(9)班卢鑫指导老师:吴勇
前一段时间,有一则有关学生作文的新闻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说的是重庆一个学生在作文中写道“作业写到晚上九点多,好‘杯具’啊!”其中“杯具”一词让老师感到疑惑,老师弄了半天才搞清楚“杯具”是“悲剧”的谐音。

“杯具”是现在很流行的网络新词,这则新闻成了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

众所周知,网络语言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语言形式,包括中英文字母、标点符号等多种组合,这种组合往往在特定的网络媒介传播中表达特殊的意义。

进入21世纪的10多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革新,这种语言形式在互联网媒介的传播有了极快的发展。

目前,网络语言越来越成为人们网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现在流行的网络语言除了“杯具”外,还有“GG”、‘“MM”、“PK”等。

通常的网络语言分为以下几类:一是数字或字母,如“886”表示“拜拜啦”,“9494”表示“就是就是”,“7”表示“气”,“MM”表示“妹妹”;二是“谐音”,如“果酱”是“过奖”,“稀饭”是“喜欢”,“斑竹”是“版主”,“粉丝”是英语fans的音译,指对某人或某物超级迷恋的意思;三是一些流行的新语,如“打酱油”的意思是“不关我事,不评价”。

前几年的全国中小学生作文比赛中,某个赛区的150篇参赛作品中至少有三分之一使用了比如“努力ing”等网络新词。

近年来,网络语言以极快的速度流行,受到初中生的青徕。

它的魅力究竟在哪里呢?主要在于这些语言具有简洁、幽默、巧妙的特点,利用了谐音、暗喻、借喻等技巧,使人读起来有“满口生津”的感觉。

一般来说,网络语言的流行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节约时间,提高上网效率。

网络语言将数字、符号、拼音、汉字和英文字母结合在一起,比传统的语言要简单地多,减少了打字时间,提高了上网聊天的速度。

二、可以掩饰个人身份、年龄、性别和通用语言。

网络交往对象具有虚拟性、间接性、和隐蔽性。

在网络上可以自由地选择交往对象,畅所欲言;因看不到对方,可以充分地展示自己。

网络语言可以很好地适应网络交往的特点。

三、张扬个性。

初中生是广大网民中的巨大群体。

他们渴望张扬个性,特别希望能引起人们的关注。

近年来有一种趋势,也可以说是广大网民无形中形成的一种共识:至少在网络的聊天室里,不用或很少用网络语言,就会被人看不起,就不愿与你聊了。

这种状况使得网络语言迅速流行起来。

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网络语言不断涌现。

一些学生把网络语言用到了考试作文中,让评卷老师摸不着头脑。

有人认为网络语言扭曲了语言的本质,歪曲了语言的意义,有悖于传统文化,也使青少年失去了应有的活力,应该杜绝。

可是网络语言是依附于网络的,只要网络存在,它就不可能杜绝。

既然不能杜绝,难道就该任其泛滥吗?当然不能。

我认为应该规范网络语言。

事实上,有些网络语言已被收入词典中,如“链接”、“上传”、“下载”等。

文字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思想交流的重要工具。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汉字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学习、使用规范的汉字,说标准的普通话,是每个中华儿女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语言是发展变化的,汉语同样如此。

对于网络语言出现在日常汉语中,我们不必大惊小怪,应该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

对于词典中已收录的网络词语,在日常交流中就可以大胆地运用,包括在作文中使用。

对于词典中没有收录的网络词语,只能限制在网络环境中运用,不能逾越这一界限。

否则,将糟蹋我们纯洁的语言、优秀的文化,愧对我们的祖先留下的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

为了维护汉语的纯洁,学习推广普通话,规范使用网络语言,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在全社会要大力宣传、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使规范使用汉字、学说普通话深入人心,尤其要加强对青少年的宣传教育,使他们从小养成规范用语的好习惯。

二、在学校中,老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教育,为学生营造规范使用汉语的良好氛围,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不合规范的“网络词语”一律以错别字论处,绝不姑息。

三、在家庭中,父母要做学生的表率,规范使用汉语,发现自己的子女有误用、滥用网络词语的,要加以纠正。

四、政府有关部门要规范网络经营行为,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新闻出版等文化部门要规范使用汉字;公民要积极举报公共场所不规范使用汉字的现象,由有关部门加以纠正。

总之,我们对网络语言不能视而不见,应当积极面对。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一方面,既能丰富、充实汉语,适应网络时代汉语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规范使用网络语言,又能保证汉语的纯洁性,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守护好自己的精神家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