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及其基本思想(2020年7月整理).pdf

合集下载

西方马克思主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

乔恩· 艾尔斯特 (1940—)
约翰· E· 罗默
西方马克思主义起始于1978年出版的科亨的《卡尔· 马克思的历史理论: 一个辩护》一书。 理论观点:按照分析哲学的清晰性和确定性的原则,试图以当代逻辑, 数学模式作为研究工具,重新阐述和解释马克思主义,以澄清种种曲解 ,回归真正的马克思本意。
西方马克思主义
徐静2017111142
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
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是需要回到20世纪20年代。第 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俄国革命取得了胜利,但中西欧革 命却遭到了失败。卢卡奇、柯尔施等人在总结革命失败 原因,探索革命道路的过程中,指出革命失败原因就在 于无产阶级之阶级意识的丧失,而这又是第二国际经济 决定论所导致的;同时,这也证明俄国道路在中西欧是 行不通的。到1923年,卢卡奇、柯尔施就分别著书,对 马克思主义进行了人道主义的阐释,并强调马克思思想 与黑格尔思想的连续性。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
时间:20世纪的40-60年代末 理论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与存在主义,是关于自 由和行动的两种可以和谐共处的哲学。希望用存在 主义填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块“人学的空场”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
昂利· 列斐伏尔 (1901——1991)
梅洛· 庞蒂 (1908——1961)
工作回顾
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
Work review
1955年,M.梅洛-庞蒂在《辩证法的历险》一 书中,强调马克思主义同极权主义的对立,并 把前者的传统追溯到G.卢卡奇在1923年发表的 《历史和阶级意识》。
M.梅洛-庞蒂
G.卢卡奇
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 20世纪20—30年代,是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卢卡奇等人在寻 找革命失败原因、探索革命道路的过程中,形成了黑格尔主义 马克思主义。这时,马克思主义只是国际共运内部的一种非正 统马克思主义观点,还没成为独立的社会思潮。

马克思 流派

马克思 流派

当今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想流派及分析在西方,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依据是否承认辩证法和无产阶级使命分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和修正的马克思主义。

最近十年内西方出现了后一意义上的许多新流派,现简要介绍如下:一、分析学派的马克思主义。

代表人物为G.A.柯恩。

•该学派源于英国分析哲学,目前在全世界都有影响。

他们主张语义分析,认为马克思原著不准确,概念含糊,应给予加工。

强调重读和加工马克思原著,使之严谨起来。

二、解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分析学派试图使马克思主义更精密,相反,解构主义则试图分解马克思主义。

该学派包括两个分支,代表人物分别是法国学者雅克.德里达和米歇尔.富科。

前者极力在语言和文本中找到社会中潜在的权力压迫关系;后者注重微观社会中权力压迫关系。

他们所关心的压迫关系不同于马克思所说的社会压迫问题。

他们不仅关心工人受压迫,而且关心男女或师生之间的压迫问题,并力图让社会中所有不受重视的人都能发出自己的声音。

三、文化马克思主义。

代表人物是英国文学教授雷蒙德.威廉斯。

该学派用马克思主义眼光看待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作品,讨论文化霸权主义,试图说明资产阶级如何用文化霸权控制人民大众,这种霸权怎样导致了人的异化。

他们在电视电影报纸等传媒中发现人民对这种霸权主义有一种本能的反抗。

四、社会运动的马克思主义。

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奥康纳。

该学派关注女权主义、生态主义、和平主义及同性恋运动等社会运动。

尽管参加运动的人通常否认自己是马克思主义者,但该学派极力证明这些运动实际上是马克思主义运动,试图让他们认识到资本主义才是他们最大的敌人。

五、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代表人物为法国社会学家克里斯蒂娜.德尔菲。

西方女权主义运动中存在着马克思主义趋势。

该学派研究阶级压迫和性压迫的关系问题,以及女人在未来社会主义社会应起什么作用。

六、马克思主义解放神学。

代表人物是美国黑人康纳.怀斯特。

该流派认为马克思主义不仅符合真理,也符合正义。

他们对巴西和美洲的宗教运动进行了研究,认为信教者也相信马克思主义。

当今世界十大马克思主义流派

当今世界十大马克思主义流派

一、分析学派的‎马克思主义‎。

代表人物是‎柯恩(G·A·Kone)。

该学派起源‎于英国,是从英国分‎析哲学发展‎起来的,因此和现在‎盛行的分析‎哲学有联系‎。

这个学派一‎个重要之处‎是强调语言‎分析和语言‎应用,强调对概念‎的分析要精‎确,不能含糊。

他们主张重‎新阅读马克‎思主义原著‎,使马克思主‎义更加严谨‎准确。

在他们看来‎,马克思原著‎含义模糊,这是致使许‎多人漠视马‎克思主义的‎原因。

这些人自称‎是没有垃圾‎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原著经他们‎加工修改后‎,读起来非常‎清楚,但再也看不‎到马克思主‎义了。

他们都痛恨‎辩证法,而我本人非‎常喜欢辩证‎法,因为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个学院派‎在社会学、哲学领域非‎常有影响。

二、解构马克思‎主义。

这一学派与‎分析马克思‎主义学派相‎反,他们的所为‎使马克思主‎义更加可疑‎,更加模糊。

其代表人物‎之一的雅克‎·德里昂(Jacqu‎e·Delia‎n t)探讨的重点‎之一,就是寻找在‎社会生活中‎潜在的权力‎结构和揭示‎这种权力关‎系:一个群体压‎制另一个群‎体。

另一个代表‎人物米歇尔‎·富克(Miche‎l·Forke‎r此人已去‎世),对潜在的权‎力关系也很‎感兴趣,他把社会当‎成一个切片‎,探寻微观中‎潜在的权力‎关系。

在他看来,这种权力关‎系在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中都存在‎,而人们又不‎重视,因而构成对‎人性的压抑‎。

他所关心的‎社会生活中‎的压制关系‎与马克思主‎义的压制相‎比,更加具体细‎致。

他不仅关心‎资本主义对‎工人的压制‎,也对其它的‎社会压制感‎兴趣,如男人对女‎人、老师对学生‎的压制等。

他希望社会‎各个领域的‎被压制者都‎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他‎们自己。

解构主义在‎文学作品中‎、女权运动、社会学、历史学等领‎域中很有影‎响。

德里昂很强‎调他本人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
传统理论:一种“超然物外”的理论,独立与社会进程的纯粹理 论;
社会方位
批判理论:内在的社会运动,它是社会发展和革命进程的内在组 成部分。
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启蒙辩证法”
两人合著 《启蒙辩证法》
以人的主体性和对自然的征 服欲与统治权为主旨的文化 启蒙精神,最终只能走向自 己的反面,奴役自然( 自 己) ,造成人与自然、人与 人之间的双重异化。这就是 启蒙的悲剧性的辩证法
Maurece MerleauPonty
Georg Lukacs
20世纪20—40年代,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卢 卡奇等人在寻找革命失败原因、探索革命道路的过程中, 形成了不同于列宁主义的黑格尔主义马克思主义。 20世纪40—60年代末,是西方马克思主义鼎盛发展时 期。这个时期出现了法兰克福学派、存在主义马克思主 义、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新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等流 派。 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马克思主义进入了转向时期。 这时,西方马克思主义向多元化发展,出现了分析马克思 主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等。
社会革命理 论阶段
重大变化阶 段
对马克思主 义重建阶段
柯尔施
理论特征
强调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理论总结:
通过反复揭示马克思学说内在的哲学本性, 通过反复强调理论与实践不可分割的辩证统一 关系而倡导批判的、革命的马克思主义,这就 是柯尔施新的马克思主义观。
葛兰西
理论要点:
1
市 民 社 会 理 论
2
实 践 哲 学 理 论
法兰克福学派
法兰克福学派的产生及定义
法兰克福学派的观点
对法兰克福学派的总结
法兰克福学派的产生及定义

产生时间:20世纪30年代——20世纪60年代; 产生背景:1924年,法兰克大学研究中心成立了,一 批知识分子集合在这里进行学术交流,到1930年,霍克 海默成为机构主任之后,该机构便转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的思考方式,旨在对于20世纪的资本主义、种族主义及 文化等等作进一步的探讨。法兰克福学派在此基础上发 展而来。 定义:法兰克福学派是由德国的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 究所构成的学术团体,严格意义上说,她它是一个马克 思主义的学术机构。该学派最大的特色在于建立所谓的 批判理论,如社会批判、文化批判等等。

第五讲:西方马克思主义

第五讲:西方马克思主义

马克斯•霍克海默 M. Max Horkheimer
马克斯•霍克海默(M. Max Horkheimer) 德国哲学 家。是德国第一位社会哲学教授,法兰克福学派的 创始人,于1895年生于斯图加特。早年在慕尼黑、弗 莱堡、法兰克福大学研究哲学,1922年获哲学博士 学位。1925年起在法兰克福大学任教,后兼任哲学 系主任。1930年出任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第二 任所长,一直到1953年退休。霍克海默在担任法兰 克福研究所所长期间,吸收了一批经济学家、哲学 家、心理学家和历史学家进所,旨在对现代资本主 义社会进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并对研究工作进行 了重大改革。从此,社会研究所开创了一个新时期, 法兰克福学派诞生了。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实现哲学转向的 具体表现
西方马克思主义力图揭示20世纪西方工业文 明社会下人的生活世界的真实状况,直接探 讨和追问人的意义和价值问题,并深入剖析 了人追求自由的理想与现代工业文明社会给 人带来的各种生存困境的之间的悖论。 1、在本体论上,西方马克思主义直接提 出了社会存在本体论,把马克思哲学理解为 实践哲学,使哲学转向现实生活世界。
他的主要著作有:《历史与阶级意识》(1923)、 《青年黑格尔》(1948)、《存在主义还是马克思 主义》(1951)、《理性的毁灭》(1954)、《审 美特征》(1963)和《社会存在本体论》(1971) 但是,他也许是20世纪命运最波折的人之一:顺境 时,当教授,做院士,当部长;逆境时,多次遭受 批评,甚至被开除出党,流亡国外。
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介绍
马克斯· 霍克海默(1895-1973) 主要著作:
《黑格尔与形而上学问题》(1932) 《传统理论与批判理论》(1937) 《启蒙的辩证法》(与阿多诺合著)(1947) 《工具理性批判》(1967)

马克思主义原理:第三讲 马克思主义诸流派 之二 西方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原理:第三讲 马克思主义诸流派 之二 西方马克思主义
• 它的主要工作是把哲学作为分析批判的工 具,对社会现实的各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 并试图开出根治当代发达社会弊端的灵丹 妙药。
法兰克福学派为什么要批判启蒙精 神?
• 何为启蒙? • 康德《何为启蒙》(见康德:《历史理性
批判文集》)在于要求人们勇敢地运用自 己的理性 。
• 通俗理解:启发人们反封建传统思想和宗 教的束缚,提倡思想自由、个性发展等。
交往理性
• 哈贝马斯认为,合理的理性必须是一种交 往的理性,这种理性通过合理的交往行为 (Kommunikativen Handelns)表现出来。 他强调,交往行为和工具行为不同,它是 人类最基本的行为,人的行为目的,不是 仅仅为了满足主体的自身利益,它还应当 考虑处于交往中的别的行为者的利益,也 就是要兼顾参与交往的行为各方的共同利 益。(商谈政治,对话)
欧洲中心主义的色彩
• 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稍加研究就可以看出, 它的地域特征相当明显,与德法思想传统 有一脉相承的关系。有些西方马克思主义 者(如阿多诺和霍克海默)身上透露出欧洲中 心论和欧洲优越感,亚洲、非洲难于进入 他们的视野,甚至美国也不在话下。他们 把现代性当成西欧这棵枯树上熟得开始腐 烂的果子,他们的论调是否全部适用于现 代化刚刚起步并且步履维艰的中国,值得 认真思量。
• 持批判继承的态度! •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
• 卢卡奇(Georg Lukács, 1885-1971)匈牙利哲 学家和文学批评家,他以 著名的《历史和阶级意识》 开启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思 潮,被誉为西方马克思主 义的创始人和奠基人。
• 柯尔施(Korsch, Karl 1886-1961)代表作 《马克思主义与哲学》, 与卢卡奇的《历史和阶 级意识》一起被称为西 方马克思主义的“圣经”。

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 课件

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  课件

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教学前言基本内容:述评国外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背景和发展历程、主要流派及思想家、基本思想、主要特点和社会意义等教学安排:首先总体上分析,以便有一宏观了解;继此,从历史阶段、重要性等角度选择部分思想流派和思想家进行具体深入的研讨。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观看录像、原著阅读、课程论文写作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40%(出勤、讨论、作业),期末占60%学习的有利条件和困难有利条件:西哲、马哲的学习基础及相关思维能力的训练困难:文化传统不同:与西方哲学(现代西哲)密切所处时代上的差异:社会环境的差异(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知识面有限: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文学、科社、社会学、宗教、历史等众多学科和领域概论背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理论背景和发展线索社会背景:理论背景:近代西方哲学等思想的困境从笛卡尔到黑格尔的整个近代哲学等思想有鲜明的特征:将主客二分法,主体性原则,理性主义,思辨性和抽象性(往将现实历史的实践关系颠倒为形而上学的理论关系,企图以纯粹理论路子来解决思想的客观性和真理问题)马克思主义与现代西方思潮是盟友,共同进行了终结和消解近代形而上学世界观和思维方式;有理论内容、形态和特征上共同点他们认为二者有原则性区别,马对近代西方哲学的批判和超越更坚决和彻底,所以也超越了现代西方哲学等思想。

现代西哲学都打着“拒斥形而上学“的旗帜,拒绝近代西方哲学的主体主义、理性主义,它们不再纠缠于形而上学的思辨,而企以各种形式回归人的现实生活世界。

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都如此,关注人的生活世界。

但现代西哲并没实现哲学的革命性变革,没有超越形而上学,只是以被肢解了形而上学残片反映现实生活世界,在这种已破碎的形而上学视域中,古典时代的理性蜕化为赤裸的非理性,主体性原则从人的思想和理论层次置换到人的生命和体验层次。

它们将人的生命体验,或先验化和存在论化,或将理性精神知性化和抽象化。

马克思主义认为,问题不在于要不要主体性原则和理性精神,而在于如何真正恢复人之为人的本质特征。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流派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流派

2、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背 景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最有影响的思 潮之一。自德国科学家海克尔于1866年首次提出生态学这一概 念以来,迄今已一个多世纪了。但实际上,生态科学作为当代 自然科学的一个新的整体学科,却是在20世纪60年代才凸现出 来的。随着资本主义全球化进程的加剧以及新自由主义思潮的 日益彰显,生态作为“问题”被提到了议事日程。生态学马克 思主义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产生的。目前的生态危机也呈现 出全球扩散态势,日益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问题, 这一切引起了西方知识分子的高度关注。 《自然的理由》是美国当代社会生态学家詹姆斯·奥康纳研 究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学术力作。在该书中,奥康纳对作为一 种新的社会思潮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进行了理性的反 思,认为它的产生离不开下述社会背景:
2、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
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和存在主义完全 的结合,但在本质上,它是存在主义的一种,因为萨特在 阐发他的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时,大量地阅读了马克思 的著作,一度被马克思思想的博大精深所征服,并且萨特 本人也曾是法共成员,在政治上有明显的左派立场,所以 造成了学术界长期以来的一种误解,似乎萨特是一个用存 在主义来补充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 的确,萨特曾经说过马克思主义存在着一个“人学的 空场”,存在主义可以为马克思主义输进新鲜的血液。事 实上,萨特所作的工作恰恰相反,他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存 在主义思想家,他 50 、60 年代以后所作的工作,正是在 用马克思主义来为存在主义“输液”。
2、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背 景
(1).西方国家的阶级瓦解变化 首先,三种“古典管理模式”的瓦解,即西方国家的阶级 和解、社会民主以及凯恩斯主义福利国家制度的削弱;东方国 家的“真正的社会主义”(在西方帝国主义的巨大推动下)的变 化;南部国家(传统意义上的不发达“第三世界”)在大萧条和 二战期间所发展起来的那些半自给自足式的民族主义的社会经 济的发展和管理模式的瓦解和消亡。 (2).资本的地区化和全球化 资本在政治意识形态上的新自由主义的传播,再加上各种 类型的环境一生态和社会政治问题的成倍增加。 在上述背景之下,形成了新社会运动(例如:女权主义、种 族、生态运动等)和工人运动向生活领域的扩展,作为反映这种 社会变化的理论之一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以及与之相应的新 的社会实践活动一生态学社会主义,也就孕育而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及其基本思想
西方马克思主义诞生已有大半个世纪,它在中国的传播则不到20年。

时间虽短,中国人对它的理解、态度、运用却有很大的变化,这反映了20年来中国社会状况的巨大变迁,也折射出中国知识分子把握西方思潮并用之解决中国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一、法兰克福学派
法兰克福学派是20世纪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流派,是西方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现代西方哲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因为以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的“社会研究中心”为中心,故名。

他们主要认为资本主义宣扬理性主义和工业,而理性主义和工业却并非给人们带来好处,社会出现了技术危机,人们愈来愈受到科技异化的控制,应该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批判理论重新审视科学技术的价值。

法兰克福学派把技术理性批判进一步引向了意识形态批判,这为国外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其主要代表人物的活动年代几乎涵盖了整个20世纪,主要有德国的马克斯·霍克海默、狄奥多·阿多诺、尤尔根·哈贝马斯,美籍德国犹太人艾里克·弗洛姆等。

二、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中最有影响的思潮之一。

该派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生态危机的联系上对资本主义进行系统批判,通过重新解读自然的观念,力图赋予自然以历史和文化的内涵,并以这样理解的自然和文化概念来改造传统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理论,重新理解自然、文化、社会劳动之间的关系,以此重构历史唯物主义,并提出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制度理想——生态社会主义。

这一流派旨在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及批判功能与人类面临的日益严峻的生态问题相结合,寻找一种能够指导解决生态问题及人类自身发展问题的“双赢”理念。

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安德列·高兹,美国的詹姆斯·奥康纳等。

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最有影响的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流派之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出现的一种企图把存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调和起来,按照存在主义的精神解释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潮。

其代表人物除法国人让·保罗·萨特外,还有法国的列斐伏尔等。

民主社会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是社会民主党所宣扬的一种社会主义,是公开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机会主义思潮。

1899年伯恩斯坦在《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一书中,首次提出“民主社会主义”的概念。

民主社会主义是世界各国社会党、社会民主党、工党所信奉的政治理论。

而这些党派在二战以后,积极参与国家的政治、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造,为战后重建作出了巨大贡献。

他们的基本理念和追求的基本价值是自由、平等公正、合作互助;他们的目的是建设政治民主、社会民主、经济民主并推进国际民主的“社会主义”,形成现代民主社会主义的理想模式,即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调控加上社会福利国家建设;他们实现的政治手段是民主。

代表人物有德国的爱德华·伯恩施坦,俄国的梅德维杰夫等。

市场社会主义
市场社会主义是西方大约一个多世纪以来倡导和探索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道路与模式的思想理论。

它既不同于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社会主义,也不同于以苏联为代表的计划社会主义的社会经济体制。

它的主要特征是:1)把资源配置形式和社会制度分离开来。

把计划机制、市场机制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分开来。

他们认为,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手段,与社会制度的性质是没有关系的。

2)主张实行生产资料的公有制。

市场社会主义反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存在,主张实行生产资料的公有制。

如英国学者科亨认为:“市场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是因为它克服了劳动和资本的分离。

在市场社会主义中,不存在一个不拥有资本的与劳动者相对立的资本家。

”但他们对生产资料公有的具体形式有不同的看法,
如国家所有、集体所有、全民股份制等。

3)他们主张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这也是市场社会主义的主要特点。

但是在多大范围、何种程度上、何种方式上,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学者的主张各不相同。

在西方左翼学者提出的种种市场社会主义模式中,影响较大的是英国学者戴维·米勒的“合作制的市场社会主义”、美国学者约翰·罗默的“证券的市场社会主义和美国学者戴维·施威卡特的“经济民主的市场社会主义”。

管理学派的马克思主义
该学派关心的是资本主义财富积累的问题。

与马克思主义相比,他们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的整个过程,而不仅仅是早期的资本主义。

他们更热衷于把资本主义划分成不同阶段和过程,探讨每个阶段和过程中财富积累的各种模型和模式。

他们重点研究财富积累是怎样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即:资本主义财富积累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关系:是资本主义财富积累推动了其政治制度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又导致了资本主义财富积累的危机的加剧。

他们探讨资本主义危机实际上是探讨财富积累的危机。

与世界体系的马克思主义相比,世界体系的马克思主义关心的是国际分工,管理学派关心的则是财富积累的过程,二者应相互补充。

该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学者大卫·高登、法国学者米克尔·阿格雷塔等。

分析马克思主义
分析学派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英美等国兴起的一种马克思主义研究学派,是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阵营中发展潜力较大的思潮之一,是20世纪初以来流行于英美地区的分析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研究相结合的产物。

该学派运用现代数学、数理逻辑和模型分析等手段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试图为其确立“微观基础”。

代表人物有英国的分析哲学家G.A.科亨、美国的约翰·罗默、威廉·肖、乔·埃尔斯特等。

世界体系论的马克思主义
世界体系的马克思主义是新马克思主义在资本主义全球化时代提出的一种理论学派,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

它通过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历史与现状的总体性研究,展示一幅超越全球资本主义体系、化解南北矛盾、构建“和谐世界”这一人类社会理想的发展图景。

这一理论的创立者是埃及学者萨米尔·阿明和美国学者伊曼纽尔·沃勒斯坦。

乌托邦的马克思主义
该学派把马克思主义描绘成乌托邦的做法在西方社会从来也未中断过,但是他们所描绘的乌托邦与现实中的社会主义不同。

从理论上说,乌托邦与马克思主义是彼此矛盾的,因为马克思本人是反对乌托邦的,认为乌托邦是一种理想,没有现实可行性。

但米歇尔认为乌托邦与现实还是更接近,对现实也是很有作用的。

由于苏联崩溃给西方留下不好的印象,使人绝望。

因而,乌托邦与现实社会主义更是不能一样的,需要描绘出一个更加令人信服的社会主义蓝图。

代表人物有法国的米歇尔·赫伯特,美国学者迈斯纳等。

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在西方尤其是在美国,女权运动影响很大。

其中大多数人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不是社会主义者、也不是激进主义者,但是,女权运动确实存在着马克思主义的趋势。

女权运动者讨论阶级压迫与性压迫的关系。

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克里斯顿·笛尔费、美国的费尔斯通等。

除此之外,还有后现代主义的、文化批判的马克思主义、管理学派的马克思主义等流派丰富着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使马克思主义研究可以更为深入地和系统地进行。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特征
(1)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反对诠释马克思学说中的意识形态化和官方哲学构架,但仍然自我标榜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2)西方马克思主义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以反传统的标新立异为形式特征的。

所以,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总是呈现出某种“异端性”和多元化倾向,因此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
有较强的变异性和浮动性。

(3)西方马克思主义企图寻找不同于传统马克思主义和现实社会主义的另一条“新道路”。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的重要哲学思潮,是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的分化和发展。

他们秉承马克思“人的解放”这一伟大理想和哲学主题,立足对西方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和批判,结合西方发达工业社会的现实,提出了诸多有价值的理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本文认为,人学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

“人的问题”历来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它以不同的表现形态始终处于各种哲学的核心位置。

但与以往哲学不同的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更多地关注现实生活中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存境遇,以人的自由和解放为主导价值取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