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第三章习题及答案
国际贸易实务第3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货物与样品关系:货物品质要与样品品质相符。这批瓷器出现“釉裂”由配方本身与加工不当所导致。买方收到货物时无法发现,要经过一段时间后才可显露出来;留存样品与出现同样情况,所以要赔偿。
案例三参考答案:
通常这种可以清楚的清点的产品,是不设有溢短量条款的,所以不能引用这一条款,除非合约有规定。
毛重:指商品本身的重量加包装的重量。
净重:指只是产品本身的重量,不包括产品的包装重量。
以毛作净:是交易中的一种计算重量的方法,是说产品以毛重作为计算价格的重量,不再减去包装的重量或者是价值,这个也一般是价值较低的商品或者是农产品的重量计算方法。
3.答案要点:主要包括成交商品的数量和计量单位,按重量成交的商品,还需订明计算重量的方法。数量条款的内容及繁简应视商品特性而定。
国际贸易实务第3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国际贸易实务第3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三章 合同的标的课后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BBACC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0BA BC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E 2.AB 3.ABCD 4.AB 5.ABCD 6.ABCDE
1答案要点: 品质条款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品名、规格、等级、品牌、标准以及交付货物的品质依据等。在凭样品买卖时,应列明样品的编号和寄送日期,有时还加列交货品质与样品一致或相符的说明。在凭标准买卖时,一般应列明所采用的标准及标准版本的年份。 2答案要点:
案例四参考答案:
这是一起定牌中性生产的案例,不得注明“Made in China”是因为自行车是美国与欧盟等对我国实施反倾销的商品对原产地有严格的要求防止转口贸易。永久牌自行车是否使用这个品牌出口到菲律宾,如果已经出口了很久,那么可以接受,如果还没出口过,那么,最好不要接受,否则,菲律宾这个市场就拱手让人了。
《国际贸易实务》(钟昌标 叶劲松)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三章

第三章一、思考题1.交易磋商的方式有哪几种?在实际业务中应如何选用?交易磋商的方式可以分为口头的和书面的两类。
口头磋商主要指进出口双方面对面的谈判。
另外,进出口双方通过国际长途电话进行谈判也属于口头磋商形式。
书面磋商是指通过信函、传真、电子邮件或因特网等通讯方式来进行交易磋商。
通常口头磋商方式用于大宗的、交易条件复杂的商品的交易,以及新产品、对新客户的初次成交当中。
这是因为面对面的口头磋商便于双方充分交流和使用谈判技巧,有利于双方建立信任和发展长远的业务关系。
书面磋商方式则用于交易条件清楚明确或有普通习惯做法的商品、技术交易中。
2.处理询盘时应注意哪些问题?(1)询盘不一定要有“询盘”字样,凡含有探询交易条件或价格方面的意思表示的均可作询盘处理。
(2)询盘人在询价时除询问商品价格外,也应注意询问其他交易条件,如商品的款式、型号、数量、包装以及付款方式、交货时间、估价等。
(3)在选定了询盘的国别或地区后,要选择其中几家交易对象向他们发出询盘,而不是同时向所有的潜在交易对象发出询盘,以免暴露我方销售或购买意图。
(4)因买卖双方处于平等地位,所以询盘不必使用过分客气的词句。
同时,买卖是公司间的交易,而不是私人间交易,因此询盘应寄送给公司,而不应寄给个人,这样也可避免信件被耽搁。
(5)询盘必须简洁、清楚,用词要得体。
询盘是交易磋商的第一步,在法律上对询盘人和被询盘人均无约束力。
3.构成发盘的条件有哪些?根据《公约》,构成发盘应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1)发盘应向一个或一个以上特定的人提出。
(2)发盘内容必须十分确定。
(3)发盘应表明订约的意旨。
(4)发盘应传达到受盘人。
发盘只有被送达到受盘人时才生效。
4.《公约》对发盘的撤销是如何规定的?根据《公约》第16条第(1)款的规定,在合同订立以前,发盘可以撤销,如果撤销的通知于受盘人发出接受通知之前送达受盘人,也就是说,在发盘已经送达受盘人之后,即发盘已经生效之后,在受盘人发出接受通知以前的这段时间内,发盘原则上仍可以撤销,但撤销的通知必须在受盘人发出接受通知之前送达受盘人。
《国际贸易》第三章习题及答案教学文案

《国际贸易》第三章习题及答案《国际贸易》第三章习题及答案第三章国际价值与世界市场价格一、单选1.商品的国际价值是在()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它也是由抽象的社会劳动所决定的。
1.商品 B.国别 C.劳动 D.时间2.形成国际贸易中不等价交换的基本原因是()。
A.援助B.垄断C.经济增长D.各国生产率不同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的不等价交换,当时,()占统治地位。
A.商业资本B.产业资本C.垄断资本D.生产资本4.最早从理论上阐述国际贸易中的贸易条件的是经济学家()。
A.李嘉图 B.俄林 C.穆勒 D.马歇尔5.()已成为衡量一国贸易利益大小的指标,也是反映国际贸易中不等价交换的重要指标。
A.国际价值B.国际价格C.产品的差别D.贸易条件6.()指一国出口商品的实际收入水平,以反映一国出口商品的实际购买能力。
A.收入贸易条件B.自由市场价格C.垄断价格D.商品贸易条件7. 帝国主义时期的不等价交换,()占统治地位。
A.商业资本B.产业资本C.垄断资本D.生产资本8.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不等价交换,()占统治地位。
A.商业资本B.产业资本C.垄断资本D.生产资本9.穆勒在《》一书中,分析了两国贸易中两种商品的实际交换比率是由什么因素确定的。
A.国富论B.区际贸易和国际贸易C.政治经济学原理D.论贸易和转变10.()价格基本上能客观地反映国际市场上商品的供求状况,并且能得到各国普遍承认的具有代表性的国际贸易价格。
A.垄断价格B.转移价格C.世界“自由市场”价格D.管理价格二、判断1.国际价值形成的最重要条件,就是以国际分工为基础的世界市场的建立和发展。
2.形成商品国际价值的国际必要劳动时间,是指世界各国生产同一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加权平均。
3.比较成本论说明贸易利益是如何在双方间进行分配的。
4.穆勒的相互需求原理背离了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
5.贸易条件改善,贸易利益随之而增大;贸易条件恶化,贸易利益随之而缩小。
(完整版)国际贸易课后题参考答案

课后计算题参考答案第三章复习思考题4:表1 分工前两国劳动生产率(1)本国黄油的生产率较高,外国布的生产率较高,所以本国绝对优势产品是黄油,外国是布,本国应专门生产黄油,外国生产布。
表2 分工后两国的劳动投入和产出表3 贸易后两国的国内消费量(假设交换比例为1:1)(2)两国的贸易利益为本国多得0.67单位黄油;外国多得1.4单位布。
(3)本国国内布与黄油的交换比例为1/10:1/6,即:0.6;外国国内布与黄油的交换比例为1/5:1/12,即:2.4.因此,黄油与布的合理交换比例介于0.6-2.4之间。
(或者,黄油与布的合理交换比例介于0.42-1.67之间)注:两国商品的国际交换比例,应在双方国内商品交换比例的之间;两种商品的国内交换比例=两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之比。
第三章复习思考题5:表1 分工前两国劳动生产率(1)生产可能性方程为:L=a Lx x+a LY Y,其中L代表总劳动力,a Lx代表X商品的生产成本,x代表X商品的产量,a LY代表Y商品的生产成本,Y代表Y商品的产量。
因此,把已知条件代入上述等式,得出本国的生产可能性方程为:2=10X+4Y,即:Y=0.5-2.5X;同理,得出外国的生产可能性方程为:1.2=3X+2Y,即:Y=0.6-1.5X。
(另一种简洁算法为:画出几何图形,生产可能性曲线与横轴的交点为投入所有劳动生产X的产量,与纵轴的交点为投入所有劳动生产Y的产量,则生产可能性方程为Y=纵轴Y的产量-斜率乘以X)(2)无贸易时的生产组合意味着求生产可能性曲线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的交点,即:生产可能性方程与效用函数的交点,在这一交点上,生产可能性方程与效用函数的斜率相等,由(1)可知本国生产可能性方程的斜率为2.5,外国生产可能性方程的斜率为1.5,而两国的效用函数均为U=XY2,效用函数的斜率为效用函数分别对X和Y求导后的比率,即:U X’/U Y’= Y2/2XY,则本国:Y2/2XY=2.5,即:Y=5X,外国:Y2/2XY=1.5,即:Y=3X,把Y=5X与本国的生产可能性方程Y=0.5-2.5X联立,解出X=1/15,Y=1/3,所以本国无贸易时的国内生产组合为(1/15,1/3);把Y=3X与外国的生产可能性方程Y=0.6-1.5X联立,解出X=2/15,Y=2/5,所以外国无贸易时的国内生产组合为(2/15,2/5)。
国际贸易第三章答案

国际贸易第三章答案国际贸易第三章答案【篇一:国际贸易理论习题3与答案】t>第一章绪论【试一试】单项选择题:1.通常所说的国际贸易货物额是指()。
a.世界出口货物总额 b. 世界进口货物总额c.世界进出口货物总额 d. 世界贸易量2.一般情况下,随着一国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加深,其对外贸易依存度将会()。
a.提高 b. 下降c.不变 d. 变化方向不确定3.一国的进出口贸易收支状况用()来反映。
a.对外贸易额 b. 贸易差额c.对外贸易量 d. 国际贸易量4.转口贸易又称()a.直接贸易b. 间接贸易c.过境贸易d. 中转贸易5.能指明一国出口货物和服务的去向与进口货物和服务的来源,并能反映出一国与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之间经济贸易联系程度的指标是()。
a.对外贸易地理方向 b.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c.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d.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参考答案:1. a、2. a、3. b、4. d、5. a第二章国际分工【试一试】单项选择题1.绝对成本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亚当.斯密 b. 大卫.李嘉图c.赫克歇尔 d. 俄林2.在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中,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两国的()。
a.绝对劳动生产率差异 b. 相对劳动生产率差异c.绝对生产要素禀赋差异 d. 相对生产要素禀赋差异3.重商主义贸易政策的目的是()。
a.培育自由竞争的能力 b. 追求国内贵金属货币的积累c.垄断国际市场 d. 追求使用价值的增加参考答案:1. a、2. b、3. b复习思考题1.重商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什么是“绝对利益学说”和“比较利益学说”?3.赫-俄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4.什么是里昂惕夫之谜?5.产品生命周期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6.简述李斯特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内容。
7.怎样认识和评价对外贸易乘数理论?8.如果一个国家连一个成本优势的商品都没有,而另一个国家两种商品都具有成本优势,那么双方还会发生贸易吗?即使进行贸易,贸易双方都能获得利益吗?两国还会实行自由贸易吗?参考答案:1-7题答案参考教材8.双方会发生贸易;贸易双方仍能获益;两国会实行自由贸易。
国际贸易实务第三章习题

第三章商品的品名、质量、数量和包装一、名词解释1.商品的品质:2.对等样品:3.商品的等级:4.FAQ:5.品质机动幅度:6.公量:7.公差条款:8.销售包装:9.中性包装:10、标的物:11.商品包装上的条形码:12.定牌:13.溢短装条款(More。
rLessClause)14.唛头二、单项选择题1、“标的物”条款就是合同的()。
A.品名条款 B.品质条款C.数量条款 D.包装条款2、适用于造型上有特殊要求或具有色、香、味方面特征的商品,表示品质的方式是()。
A.凭等级买卖 B.凭商标买卖C.凭说明书买卖 D.凭样品买卖3、国际贸易中,对于某些品质变化较大而难以规定统一标准的农副产品,其表示品质的方法常用()。
A.看货买卖 B.凭样品买卖C.良好平均品质 D.上好可销品质4、在国际上,对冷冻鱼或冻虾等没有公认规格和等级的商品,其交货时规定品质的方法常用()。
A.看货买卖 B.凭样品买卖C.良好平均品质 D.上好可销品质5、品质机动幅度条款一般用于某些()。
A.机电产品交易 B.仪表产品交易C.初级产品交易 D.工业制成品交易6、对工业制成品交易,一般在品质条款中灵活制定品质指标,通常使用()。
A.品质机动幅度 B.品质公差C.品质与样品大致相符 D.规定一个约量7、在国际贸易中,使用最多的一种计量方法是()。
A.按重量计量 B.按数量计量C.按体积计量 D.按面积计量8、按照国际惯例,买卖商品按重量计价时,如果合同中为明确规定计量方法,应按()计价。
A.毛重 B.净重C.以毛作净 D.公量9、根据国际商会《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500号出版物的规定,在以信用证支付的前提下,将“约”量结实为允许数量的增减幅度不超过()。
A.3% B.5%C.10% D.15%10、轻工进出口公司出口电冰箱1000台,合同和信用证都规定不准分批装运,运输时有30台被撞,包装破裂,冰箱外观变形,不能出口。
根据《UCP500》,只要货款不超过信用证总金额,交货数量允许有5%的增减。
国贸各章习题全(答案)

国贸各章习题全(答案)第一章国际贸易术语一、判断正误题及参考答案1.按DES术语成交,卖方是否投保,由其自便,按CIF 术语成交,卖方则必须投保。
(对)2.买卖双方按CIF Liner Terms成交,卖方发运的货物必须采用班轮装运。
(错)3.买方采用FOB条件进口散装小麦,货物用程租船运输,如买方不愿承担装船费用,可采用FOBTrimmed条件成交。
(对)4.在CIF条件下由卖方负责办理货物运输保险,在CFR 条件下是由买方投保,因此,运输途中货物灭失和损失的风险,前者由卖方负责,后者由买方负责。
(错)5.按CIFEx Ship's Hold Louis port条件成交后,卖方应负担从装运港到目的港为止的费用和风险。
(错)6.根据《INCOTERMS 1990》的解释,采用D组术语成交,卖方没有办理货运保险的义务,所以卖方可不必提交保险单。
(对)7.按CFR Landed Singapore成交,货物在新加坡港的卸货费及进口报关费应由卖方负担。
(错)8.按FCA术语成交,应由买方订立运输合同或指定承运人。
按惯例,当卖方被要求协助订立运输合同时,只要买方承担费用和风险,卖方也可以办理。
(对)9.业务中常将CIF价格称作“到岸价”,也就是说,按CIF术语成交时,卖方要承担货物运达目的港之前的一切风险、责任和费用。
(错)二、单项选择题及参考答案1.《INCOTEMS 2000》C组贸易术语与其它各组贸易术语的重要区别之一是(C)。
A.交货地点不同B.风险划分地点不同C.风险和费用划分的地点相分离2.按CIF术语成交的合同,货物在运输途中因火灾被焚,应由(C)。
A.卖方负担货物损失B.卖方负责请求保险公司赔偿C.买方负责请求保险公司赔偿3.CIF和CFR两种贸易术语相比,就卖方承担的风险而言(C)A.CIF比CFR大B.CFR比CIF大C.CIF与CFR相同4.按FOB术语签订的合同,采用程租船运输的大宗货物,应在合同中具体订明(A)。
国际贸易实务习题答案 第三章习题答案

第三章课后复习思考题答案1.我国进出口商品的作价原则价格水平的高低是进出口双方最关心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获利的多少。
我国进出口商品作价过程中,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1)以成本为依据作价国际贸易中的成本是指包括生产成本在内的“市场成本”,即包括产品从生产到交货的一切费用。
具体说来,它包括生产该产品所需的原材料、机器设备的折旧费、劳动和管理费用以及为购销该商品所耗费的调研、运输、广告、关税、保险、中间商的佣金等费用。
此外,在国际贸易中,双方的交货条件和使用的贸易术语不同,成本也会随之不同。
(2)以国际市场价格水平为参考作价国际市场价格是指一种商品在国际贸易中,在一定时期内,具有代表性的成交价格。
(3)结合市场结构作价市场结构对价格有一定的影响。
市场结构可分为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四种情况,处于不同的市场结构时其价格水平也会有所差别。
(4)结合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作价在国际市场上,一般都遵循按质论价的原则,即好货好价,次货次价。
品质的优劣,档次的高低,包装装潢的好坏,式样的新旧,商标、品牌的知名度,都会影响商品的价格。
另外,产品自身所包含的技术水平或工艺不同,也会影响商品的价格。
(5)结合环境因素作价环境因素涉及的面很广。
诸如世界经济形势的动向、贸易国的经济和政治状况以及政策变化、国际金融市场状况、汇率的波动和银行利率的变化等,都会对价格有较大的影响。
还有,产品本身的生命周期、销售的淡季和旺季、成交数量的多寡、售后服务的情况、竞争对手的情况、交易对手的情况等,这些因素在作价时都要通盘考虑。
2.进出口商品的主要作价办法有哪些?在国际货物买卖中,可以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作价方法。
(1)固定价格固定价格是交易双方在交易磋商阶段就确定成交价格,签约后不得变更,买卖双方都必须严格遵守执行。
除非合同另有约定,或经双方当事人一致同意,任何一方都不得擅自更改。
我国进出口合同,绝大部分都是在双方协商一致的基础上,明确地规定具体价格,这也是国际上常见的做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称纯(净)易货贸易或纯(净)物物贸易条件。
N=Px(出口价格总指数)/Pm(进口价格总指数)
2收入贸易条件一一指一国出口商品的实际收入水平,以反映一国出
口商品的实际购买能力。
I=Px(出口价格总指数)/Pm(进口价格总指数)*Qx(出口
数量指数)
(2)案情分析
且能得到各国普遍承认的具有代表性的国际贸易价格。
A.垄断价格B.转移价格C.世界“自由市场”价格D.管理
价格
二、判断
1.国际价值形成的最重要条件,就是以国际分工为基础的世界市场
的建立和发展。
2.形成商品国际价值的国际必要劳动时间,是指世界各国生产同一
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加权平均。
3.比较成本论说明贸易利益是如何在双方间进行分配的。
A.交易所价格B.拍卖价格C.开标价格D.参考价格E.
转移价格
四、案例
据中国商务部政策研究室统计资料,1995—2004年中国对外贸易条件
出现某些值得注意的发展趋势,具体情况见下表:
1995—2004年中国外贸条件走势分析
年份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国际贸易》第三章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 国际价值与世界市场价格
一、单选
1.商品的国际价值是在( )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它也是由抽象 的社会劳动所决定的。
1.商品B.国别C.劳动D.时间
2.形成国际贸易中不等价交换的基本原因是()。
A.援助B.垄断C.经济增长D.各国生产率不同
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的不等价交换,当时, ( )占统治地 位。
表中显示,1995—1997年期间,中国的净贸易条件逐渐得到改善。但 自1997年以来,中国净贸易条件指数不断减小,表明中国净贸易条件
处于恶化中,相对而言,中国收入贸易条件却趋于改善。该现象表明 目前中国外贸出口额和贸易顺差的增大,主要得益于出口商品数量的 剧增,而非出口商品质量的提升,即近年来中国外贸依然属于“以量 取胜”,而非“以质取胜”,中国目前仅是贸易大国,而非贸易强国。
10.易货贸易一般是为了克服因外汇支付困难而造成的贸易障碍。
三、多选
1.国际贸易中的不等价交换,包含()三方面的内容。
A.卖价高于国际价值和买价低于国际价值,或反之。
B.它必然伴随着国际价值量的转移。
C.它体现着国际间的剥削关系。
D.偶然因素
2.世界市场价格可分为()类。
A.世界自由市场价格B.垄断价格C.国家垄断价格或管理价
A.商业资本B.产业资本C.垄断资本D.生产资本
4.最早从理论上阐述国际贸易中的贸易条件的是经济学家()。
A.李嘉图B.俄林C.穆勒D.马歇尔
5.( )已成为衡量一国贸易利益大小的指标,也是反映国际贸易 中不等价交换的重要指标。
A.国际价值B.国际价格C.产品的差别D.贸易条件
6.( )指一国出口商品的实际收入水平,以反映一国出口商品 的实际购买能力。
格D.转移价格E.协定价格
3.国际贸易实务中,世界市场价格主要有()。
A.主要集散地价格B.主要出口国的出口价或主要进口国进价
C.具有代表性的商品交易所价格D.重要拍卖市场价E.大宗商
品的开标价
4.影响世界市场供求关系变动的主要因素有(
A.垄断和竞争B.经济周期的变动C.气候变化D.原材料
价格的变化E.重要供需国家的销售或购买动向
A.商业资本B.产业资本C.垄断资本D.生产资本
8.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不等价交换,()占统治地位。
A.商业资本B.产业资本C.垄断资本D.生产资本
9.穆勒在《》一书中,分析了两国贸易中两种商品的实际交换
比率是由什么因素确定的。
A.国富论B.区际贸易和国际贸易C.政治经济学原理D.论
贸易和转变
10.()价格基本上能客观地反映国际市场上商品的供求状况,并
5.在公司内部实行价格转移,主要目的是为了()。
A.逃避税收B.实现整个公司税金最小化C.实现整
个公司财务收益最大化D.实现整个公司团队管理
6.贸易条件恶化是指()。
A.出口价格指数不变,进口价格指数上升
B.进口价格指数不变,出口价格指数上升
C.出口价格指数下降,进口价格指数上升
D.进口价格指数不变,出口价格指数下降
4.穆勒的相互需求原理背离了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
5.贸易条件改善,贸易利益随之而增大;贸易条件恶化,贸易利益
随之而缩小
6.垄断价格的下限取决于世界市场对于国际垄断组织所销售的商
品的需求量。()
7.形成不等价交换的原因,既有政治方面的,也有经济方面的。
8.在当代,世界市场价格出现了统一的倾向。
9.货币价值是商品世界市场价格变动的基础和中心。净贸1来自0103107
104
98
94
91
88
86
85
易条
件
收入
100
101.
130.
133
140.
156.
161.
189.
217.
225.
贸易
7
9
7
4
3
9
6
5
条件
试运用国际贸易相关知识对此进行分析。
(1)适用理论
所谓贸易条件,又称交换比价或贸易条件,是指一国的出口商品价格 对其进口商品价格的比率,穆勒将贸易条件分为商品贸易条件和收入 贸易条件等。
A.劳动生产率B.国际分工的广度和深度C.劳动强度D.自
然条件E.消费者的消费习惯
9.由于垄断而形成的国际贸易中的不等价交换,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
形成()三个阶段。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的不等价交换
B.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不等价交换
C.封建主义时期的不等价交换
D.帝国主义时期的不等价交换
10.下列()属于各国普遍承认的具有代表性的国际贸易价格。
(3)案例启示
中国的外贸发展,特别是出口贸易虽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出口已 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但中国出口额的增加主要依 赖于出口数量的激增,出口商品的价格却没有相应提升,可能与中国 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价值附加值低密切相关。因此,中国在外贸发 展过程中,应注重贯彻“以质取胜”、“科技兴贸”战略,推动出口 商品结构升级和优化,提升中国外贸利益,加速由贸易大国转向贸易 强国的进程。
7.下列几种情况,不属于净贸易条件的是()。
A.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之比
B.把贸易量加进来进行计算的贸易条件的变化
C.考虑劳动生产率提高或降低后贸易条件的变化
D.同时考虑到进出口商品劳动生产率提高或降低后贸易条件的变化
E.把科技发展水平加进来进行计算的贸易条件的变化
8.对国际价值量不起影响作用的因素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