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慧城市”的雄安新区白洋淀流域的规划设计
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条例

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1.02.22•【字号】河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公告第六号•【施行日期】2021.04.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河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公告第六号《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条例》已由河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于2021年2月22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21年4月1日起施行。
河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主席团2021年2月22日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条例(2021年2月22日河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与管控第三章环境污染治理第四章防洪与排涝第五章生态修复与保护第六章保障与监督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修复好、保护好白洋淀,发挥白洋淀的生态功能、防洪功能,保障河北雄安新区防洪排涝和生态安全,促进河北雄安新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和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等规划,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等活动。
本省行政区域内白洋淀流域的水资源保护利用、环境污染防治、防洪排涝、生态修复保护及其监督管理等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白洋淀流域,是指白洋淀淀区及其上下游涉及的相关县级行政区域;白洋淀淀区是指保持合理水位时的面积区域,上下游包括入淀出淀的潴龙河、孝义河、唐河、府河、漕河、瀑河、萍河、白沟引河(含南拒马河与白沟河)、赵王新河等干支流流经的区域。
第三条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应当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规划、协调推进,遵循规律、保障安全,属地负责、协同共治的原则。
第四条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应当统筹山水林田草淀城系统治理,加强补水、治污、防洪一体化建设,科学治水节水用水,实现白洋淀水面保持、水质达标、生态修复的治理目标,确保雄安新区以及白洋淀水安全。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4.2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学案设计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核心素养目标】1.能够说出长江经济带、京津冀的地理位置、范围,并认识其基本概况。
(区域认知)2.能够运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分析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地理背景。
(综合思维)3.能够通过查阅或搜集相关资料,全面认识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基本概况,进而认识我国的宏观发展格局。
(地理实践力)4.能够从人地关系、区域联系的角度,分析某项重大发展战略在实施的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
(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学习重点】1.能够运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分析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地理背景。
2.能够通过查阅或搜集相关资料,全面认识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基本概况,进而认识我国的宏观发展格局。
【学习难点】1.能够运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及案例了解我国区域发展战略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2.能够从人地关系、区域联系的角度,分析某项重大发展战略在实施的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
【学习过程】一、学习引入2017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中国政府公布了当年的环境日主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你能从环境日主题中解读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吗?这句话也反映了我国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价值观。
为了达成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好愿景,我国制定了若干项国家发展战略,你能说出一两项吗?(可上网查阅资料,并附上国家发展战略的简单介绍)二、新知学习【自学教材完成以下任务】(一)区域发展战略1.区域发展战略是指对一定区域的_________发展和_________保护作出的_________。
它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
2.区域发展战略的制定,需要尊重______规律,按照______规律办事,____________,扬长补短,____________优先,谋求共同富裕。
(二)我国宏观发展格局1.人口______、区域______、发展______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北省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北省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11.12•【字号】•【施行日期】2021.11.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北省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十四五”规划的通知各市(含定州、辛集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雄安新区管委会,省政府各部门:《河北省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十四五”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1年11月12日河北省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十四五”规划“十四五”时期是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河北省谱写美丽河北建设新篇章、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新进步的五年。
为支持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结合“十四五”时期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制定本规划。
规划期为2021-2025年,展望到2035年。
一、基础与形势(一)进展与成效。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协调、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
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决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关于河北省“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的定位要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圆满完成《河北省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规划(2016-2020年)》目标任务,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改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有效提升,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成效显著,区域生态环境支撑能力明显增强。
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圆满完成。
“十三五”期间,河北省坚决打好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在国家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级,人民群众源自优美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基于雄安新区浅谈大清河系河道治理整顿工作

2018年第12期扫一扫看全文本文DOI:10.16675/14-1065/f.2018.12.046基于雄安新区浅谈大清河系河道治理整顿工作□邱琳张玉摘要:雄安新区的设立是中国的千年大计,其地理位置紧邻白洋淀,位于大清河流域的范围内。
雄安新区目的是要打造成优美生态环境,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其开发建设必然要以保护和修复白洋淀生态功能为前提,而白洋淀生态修复同样离不开整个流域的生态环境改善。
要从改善华北平原生态环境全局着眼,将白洋淀流域生态修复作为一项重大工程进行开展的话,那么首先开展的应该是对大清河系的河道治理整顿工作。
关键词:雄安新区;大清河系;河道治理整顿文章编号:1004-7026(2018)12-0062-01中国图书分类号:TV85文献标志码:A(河北省大清河河务管理处河北保定071051)1大清河系及行洪河道简介大清河系位于永定河以南,子牙河以北海河流域的中部,跨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四省市,按河流汇流情况,它的支流分为南、北两支。
凡流入白洋淀的支流为南支,流入东淀的支流为北支。
北支河流主要为拒马河,拒马河在张坊出山后分流成南、北拒马河。
南拒马河南行在北河店有北易水、中易水汇入后东行至白沟镇与白沟河相汇;北拒马河东行在东茨村以上纳小清河、琉璃河后称白沟河。
南拒马河与白沟河汇流后称大清河,洪水经新盖房枢纽,分别由白沟引河入白洋淀和新盖房分洪道及老大清河流入东淀。
南支河流有潴龙河、唐河、孝义河、漕河、瀑河、府河、萍河等,均以白洋淀为总汇,洪、沥水由枣林庄枢纽控制下泄,经赵王新河进入东淀。
东淀洪、沥水分别经独流减河和海河分泄入海。
2大清河系河道现状2.1河道两岸堤防始建标准低,防洪排涝能力不足大清河系主要行洪河道普遍存在堤身断面矮小、高度不足、超高不够、密实度低、堤顶出现塌坑等问题。
多数河流在中上游段河道宽浅、水流不稳,单薄的堤身很容易出现堤防决口,总体的防洪排涝能力较低。
雄安规划方案

雄安规划方案引言雄安新区是中国国家级新区,位于河北省境内,于2017年4月正式宣布设立。
作为我国的新型城市化实验区,雄安新区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也面临诸多的发展挑战。
因此,精心制定雄安规划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雄安规划背景雄安新区作为未来的北京副中心城市,其规划方案是由多个单位、多个学科、多个专业共同参与制定的。
规划方案的基础是遵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基本路线、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和政策。
雄安规划目标1.打造优美环境:雄安新区将注重创新发展理念,积极推动能源、水和土地的科技化、智能化助力雄安新区建设精品生态城市。
2.建立完善的城市布局:构建“1+2+3”现代城市体系,即一个中心城区(象征性设立),两个副中心城区(实际工作布局),三个县域功能区(补齐多面向SoS城镇功能空间),构建独特的城市空间格局。
3.完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重点交通项目建设,打造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
同时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智能城市,提供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服务。
4.建设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应用平台:在规划建设中,将首先突出“智慧生活圈”的建设并配套智慧城管与智能交通,另外,也将加速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重视社区化服务,体现人性化需求。
雄安规划方案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雄安新区突出文化遗产的保护,在规划中精心设计中国特色文化景观和功能区域,充分保护和展示历史文化遗产。
同时积极探索文化传承与发展创新融合,将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衔接。
环保治理与发展雄安新区将构建一江三河、多山多水的环境氛围,将水、林、草、山、田等自然景观与城市景观相融合。
着力实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大节能减排、水资源保护力度,净化雄安新区生态环境。
产业创新升级雄安新区注重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的产业方向,构建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文化与创意等支撑产业生态体系,创新创业已成为雄安新区发展的重要引擎。
城市智能化雄安新区将探索大数据、物联网、智慧城市等现代化科技手段,打造具有“+城市”特征的智慧城市模式,提供便民、快捷、高效、精准的数字化服务。
雄安新区建设与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规划研究

雄安新区建设与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规划研究作者:敖文雅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7年第11期一、雄安新区的定位要想把雄安新区建设成为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一定要考虑京津冀三地怎样协同发展。
包括明确京津冀各城市的定位和分工,以及优化京津冀区域与城市空间结构等。
有专家强调,未来雄安新区建设和保定会联合成为特大城市区域,来共同优化区域空间结构。
雄安新区一定形成以首都为节点的世界级城市群当中的枢纽城市,或者节点城市等。
世界级城市群中城市密度要高,人口规模巨大,关键是城市之间要有密切的分工。
众多学者一致认为,京津冀区域,有北京、天津、石家庄、邯郸、唐山等这些城市,规模足够大了,问题在于与京津冀城市之间的联系,差距比较大,这是今后的重点。
联动发展要强调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世界级城市群更是这样,京津冀与珠三角、长三角以及发达世界级城市群都有这样的差距。
世界级城市群来讲,考虑产业之间的联系,在产业方面也有一些最基本的规律。
包括产业结构要普遍走向高级化、城市内部核心职能要高端化、全球领域里要有经济职能的外向化。
二、北京对雄安新区的支持力度中央对雄安新区的建设支持,主要从公共服务等五个方面进行支持具体内容如下所示:第一,规划做好对接,雄安新区目前还在规划阶段,包括白洋淀生态治理修复、雄安新区的规划,起步区的规划等,在这个过程中,北京要与雄安做好对接。
第二,是政策的衔接,雄安新区是一个和深圳、浦东并列的全国性新区,会有新的政策,目前政策正在研究过程中。
第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
有关专家表示,雄安新区的选址条件之一就是此地交通相对便利,为了让新区能够更好发展,北京与雄安新区在交通方面还要进一步加强一体化建设。
第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目前雄安新区包括的雄县、容城、安新三个县在公共服务领域还比较薄弱,而北京有资源优势,可以通过分院、分校、合作等方式进行支持。
第五,在科技创新方面,以中关村为代表的创新要素向雄安新区对接,“中关村就是一片大森林,生态系统丰富,才能有勃勃发展生机,雄安新区的发展动力也要靠创新,北京要发挥优势,推动一些创新要素在新区聚集。
《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20182035年)》印发

中国•北京(2019年3月21-22日)第十四届水处理行业热点技术论坛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印发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後于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总体目标为有效整合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执法职责和队伍,科学合规设置执法机构,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体系和能力建设。
到2020年基本建立职责明确、边界清晰、行为规范、保障有力、运转高效、充满活力的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体制,基本形成与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相适应的行政执法职能体系。
北京市发布《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1月7日,北京市制订并发布《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1612-2019)。
标准规定T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控制项目和排放浓度限值,污染物控制项目包括pH值、悬浮物、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动植物油八项。
针对不同规模、排入水体类别等因素分设不同浓度限值。
规模划分为500m7d以上、50m7d-500m7d.5m3/d-50m3/d5m3/d以下四档;排入水体类别划分为IT类、皿类功能水体和其他水体两类。
同时,在管理要求中提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宜因地制宜,优先选用生态处理工艺,鼓励回用,在重点地区可执行更严格的排放限值。
《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2018-2035年)》印发河北省委、省政府近日下发饶于印发<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的通知》。
《通知》指出,要明确治理目标,到2022年,白洋淀环境综合治理取得显著进展,生态系统质量初步恢复;到2035年,白洋淀综合治理全面完成,淀区生态环境根本改善,良性生态系统基本恢复;到本世纪中叶,淀区水质功能稳定达标,淀区生态系统结构完整、功能健全,白洋淀生态修复全面完成。
将白洋淀水质逐步恢复到III-IV类。
新时代雄安新区智慧新城建设政策动态及机遇分析

Megatrends大趋势雄安新区作为未来智慧城市的新星,政策规划正在陆续出台,从雄安新区发展的动态信息中,我们可以从中挖掘机遇,结合自身优势布局雄安新区。
新时代雄安新区智慧新城建设政策动态及机遇分析文|杨蕾Megatrends大趋势智慧城市建设,如同在一张白纸上画图,可以让我们尽可能大的发挥想象力。
2017年4月1日国家宣布成立雄安新区,比肩浦东、深圳,被定义为具有全国意义的国家新区。
雄安新区是京津冀的腹地,是新型城镇建设特别典型的地方。
高起点规划的雄安新区十九大报告提出,“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
”雄安新区作为未来的创新体,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机遇,我们要了解国家对雄安新区的战略定位、发展阶段部署,要关注不断推出的雄安新区最新政策和发展研究态势。
雄安新区出身贵。
可以说雄安新区是含着金钥匙出身的,一落地就命名为比肩深圳、浦东,被誉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雄安新区是河北省保定市原来名不见经传的三个小县城:容城、安新和雄县。
现在雄安新区管委会的所在地,未来也被功能定位,在起步区主要的核心区也在容城,主要是行政规划区。
雄安新区启动规划面积是一百平方公里,中期是两百平方公里,远期是两千平方公里,未来可能达到两千五百平方公里。
雄安新区选址优。
雄安新区选址是综合考虑了交通、地质、水文、建设成本等方面因素,经过反复深入论证选定的。
这里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现有和已经在规划多条城际铁路和高速铁路。
另外,这个地方人口密度低、开发程度低,发展空间充裕,如同一张白纸,具备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的基本条件。
雄安新区建设历时长。
北京疏解自身大城市病的过程中,京津冀三地寻找协同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漫长的阶段。
2004年到2017年,雄安新区从规划到起步落地一共经历了13年漫长的寻觅过程。
还有几个时间节点就是2020年、2022年、2030年,2017年到未来活力新城建设2030年刚好又是一个13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智慧城市”的雄安新区白洋淀流域的规划设计对于规划建设绿色智慧新城雄安新区,打造特色小镇,白洋淀流域的发展至关重要。
为解决白洋淀流域的污染问题和发展问题,我们提出了基于“智慧城市”的雄安新区白洋淀流域信息服务平台。
根据对白洋淀的生态文明、污染问题、气候条件、风土人情、旅游环境等方面进行充分调查研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从而建立出白洋淀信息服务平台,为建设“生态城市,蓝绿相互交织,清新明亮,水城融为一体”雄安新区的特色小镇提供决策支持。
标签:雄安新区;白洋淀流域;特色小镇;信息技术Abstract:For the planning and building of a green,smart Xiong’an New Area,so as to make it a characteristic town,the development of Baiyangdian Lake Area is essential.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poll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Baiyangdian Lake Area,we put forward the in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 of Baiyangdian Lake Area of Xiong’an New Area based on “smart city”. According to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pollution problems,climate conditions,local conditions and customs,tourism environment and other aspects of Baiyangdian Lake Area,so as to ensure the accuracy of the data,this paper intends to establish the Baiyangdian in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which may serve as a decision support for the building of Xiong’an New Area into an “ecological city,with a blue sky and a green landscape,with fresh air,bright light,and clean water”.Keywords:Xiong’an New Area;Baiyangdian Lake Area;characteristic town;information technology1 白洋淀流域的研究背景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关于成立河北省雄安新区的通知,这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
这不仅是一个千年项目,也是一个全国性的活动。
雄安新区包括雄县,荣成县和安新县三个县及周边地区。
起步区面积约100平方公里,中期开发面积约200平方公里,长期控制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
而雄安新区约占保定市总面积的9.0%,其中雄安新区规划的核心区域是白洋淀,而白洋淀占雄县、荣成县和安兴县三区水域面积的23.4%。
据调查,白洋淀流域水污染极为严重,九条河道都存在水污染问题,在白洋淀,大部分水域的水质为V或更差,这是重污染。
同时,地下水超采的状况也很严重,好比雄县已累计超采6.9×108立方米。
另外,由于雄安新区地处海河流域中的大清河水系缓洪滞沥地带,而现在的防洪能力并不突出,在近年来洪涝灾害也多次发生,才导致民间在近年出现“白洋淀十年洪涝”的说法。
毁苇围堤围埝,污水肆意排放,导致水生植物及飞禽鱼虾的种类急剧减少,仅以鱼类为例:上世纪八十年间以前为17科54种,而如今是12科40种,其受毁坏水平可谓触目惊心;白洋淀属于平原半封闭的浅水湖泊,最深处仅3米,据专家估计,只要不补水两年,白洋淀就会干涸。
目前,水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严重、地下水过度开采和洪水风险,这是该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对雄安新区建成世界一流的智慧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构造一个充满绿色又健康的智慧城市,其重點是建设成为世界上以绿色,现代,智能为主的智慧城市;二是营造出一个优美的生态环境,以建设蓝色与绿色、清新亮丽的生态城市为目标;三是大力发展高端和高科技产业。
四是高质量的服务和完善的公共设施。
五是创建出新的城市管理模式,如建设快速高效的交通网络和创建绿色的交通系统。
六是政府大力推进机制体制改革,发挥出市场作用,激起市场的活力。
第七是开放平台的扩展和开放的新平台的建立。
2 智慧城市与特色小镇的设计理念2.1 智慧城市的设计理念与白洋淀流域的规划相结合智慧城市是人类智能与信息和通信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
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创新是智慧城市的四大特征,雄安新区的建设也是基于该设计理念。
白洋淀流域作为雄安新区的中心地带,它的规划设计显得格外重要。
智慧城市可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智慧化。
通过部署传感器组成感应系统来自动监测白洋淀流域的水质状况、气候条件、地理位置、人流量等,从而实现海量数据信息的实时采集及存储,为人们提供优质服务提供了数据支持。
(2)互操作性更加强。
根据不同的网络和实时数据分析,帮助相关管理人员从不同的角度实时分析和解决不同区域出现的问题,从而更加完善了白洋淀流域的管理和运营的系统。
(3)交换共享更加高级。
根据创新出的管理系统,从而完善系统建设的技术平台,通过对身份的验证、信用评估、分享评价等数据进行分析,为应用程序提供实时数据,以便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2.2 特色小镇的设计理念与白洋淀流域的规划相结合特色小镇的设计理念是基于一个相对独立的内部或大城市的周边空间,而不是一个行政城镇,通常是指一个大城市周围的小城镇、一个大村庄和一些社区,具有以特色产业为导向、景观旅游和居住的综合功能。
“特”指的是小镇要有特色,“色”指的是小镇要有宜人的风貌与宜居的环境。
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规划设计:(1)创新。
通过开发出足够有创新性、足以吸引的特色产业,从而制造机会,吸引居民与游客,使之产生生活和生产各方面的需求,推动白洋淀流域各方面的建设和发展。
(2)协调。
白洋淀流域的发展缺少不了居住人民的贡献,其必须具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适合居民居住的生活环境,在建筑、开放空间、街道、绿化景观和整体环境都要具有较为统一和鲜明的风貌特征,与白洋淀流域整体规划相协调,形成特色小镇。
(3)绿色。
白洋淀流域有着独具特色的自然环境优势,其发展的核心就是生态环境。
在规划发展特色小镇的同时,需将生态保护放到首位,在基础设施、特色产业、公共环境等都需要将绿色贯穿到底。
(4)传承。
白洋淀流域特色小镇的建设是基于地区的历史沉淀的物质元素和非物质理念与习俗,基于自然景观的独特特点,非物质性的地方特色精神内涵是其独有的品牌,特色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培养对于特色小镇的发展是十分关键的。
3 白洋淀信息服务平台的设计思路研究网上与图书馆查阅的资料发现,白洋淀污染状况日益严重,因雄安新区的成立,如何能够实施白洋淀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构建水上及周边特色小镇的方案,日益成为智慧雄安建设的研究内容。
所以该项目以“水城共融”为背景构建白洋淀流域数据体系,并依据该创新点,设计白洋淀流域信息服务平台,为相关部门提供合理性建议。
首先,通过对白洋淀的生态文明、污染问题、气候条件、风土人情、旅游环境等方面进行充分调查研究,与相关部门确保所获信息的准确性。
将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与挖掘,建造白洋淀流域信息服务模型,运用该模型对白洋淀现有的处境进行科学分析与合理规划,这将创建一个适合解决该地区问题的解决方案。
信息具有一定的时效性,所以必须对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并将反馈的信息与模型相结合,对问题进行准确的分析,得到针对性的方案。
通过对数据的实时更新与分类,逐渐完善白洋淀流域信息服务平台的基础数据体系,加强数据体系的维护以及管理。
其次,对于白洋淀环境问题来说,主要是水体污染以及由于水体污染引起的水生动植物的生存危机的问题。
因此,为了保持湖区稳定供水,改善流域水环境,保证水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利用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及国内外污染治理与预防成功的一些案例,更准确的设计出我们所需要的平台,得到治理白洋淀流域水问题的方案。
而且该平台还可以为白洋淀环境、生态保护、预防灾害等方面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并在紧急情况下提供紧急方案进行参考。
最后,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利用基础数据体系的优势,结合浙江省、云南省与湖南省等地区的特色小镇的建设,将特色小镇的规划与基于“智慧城市”的雄安新区的发展融为一体,为相关部门提供合理化的建议,为打造“生态城市,蓝绿相互交织,清新明亮,水城融为一体”的、别具一格的智慧雄安提供多种选择。
基于对平台的稳定性和准确性的考虑,该平台需要不断地进行检验与完善。
通过回访、调查试验地区等方式获取反馈信息,得到有关部门对本平台的满意度,汇总反馈情况并进行分析,采纳对于完善本平台有利的建议,与政府有关部门达成长期信息收集合作关系,形成专业的数据更新和分析体系。
加强基础数据体系与本平台紧密联系,不断融入时下最前沿先进的技术手段,达到数据体系与技术手段完美结合的目的,不断完善发展平台。
4 白洋淀信息服务平台的优势国家政策的支持。
任何新区的成长都常常伴随着机缘与挑战。
雄安新区建设调动京津冀的资源,有国家的支持,在创新的驱动下,努力建设成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区。
雄安新区的发展不仅是在京津冀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希望在国家的发展中树立榜样、在对外开放中发挥强大作用。
因此,国家对智慧雄安建设的重视程度也体现了本平台有很好的前景。
地理环境的优势。
由于雄安新区的发展强度不大,人口密度不大,大部分生态环境还未造到破坏,留有原汁原味的自然景观。
白洋淀流域作为雄安新区的核心区域,是雄安新区建设发展的关键地帶,将雄安新区的智慧化与特色化相结合构建特色小镇,可以吸引大批游客前来体验到不同以往碧水蓝天和苇绿荷红的白洋淀和生态智慧城市的特色文化,发展特色产业。
正是由于地理位置上的优势,该平台可以最大化的提出建设性意见,为建设智慧雄安增添助力。
自身的优势。
白洋淀治理的难度是雄安新区建设最为主要的问题,水污染的治理非一朝一夕能过够完成,该白洋淀流域信息服务平台的建立,是采用先进技术手段,可实时分析白洋淀流域的状况,为白洋淀流域污染问题的治理和防治提供解决方案,为早日恢复华北明珠的生态增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