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与大清河流域雄安新区水生态环境整治与水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雄安新区白洋淀生态环境修复和治理

. Al现l在R白i洋g淀h水ts位已R无es法e测r量v"e基d本. 处于干涸状态$ 白洋淀上游
浅析白洋淀生态意义及环境保护与治理

白洋 淀位置 不是 固定 的 , 面积 范 围也 有变 化 , 是 一个
1 白洋 淀 概 况 与 成 因
白洋淀 位 于河 北省 中部 、 雄 安新 区中心地 带 、 大 清 河水 系 中下 游 , 直接 汇入 白洋 淀 的河 流 有 大 清 河
淀 区 面积 3 6 6 k m 。
‘ 华北之肾’ 之称 , 不仅 是 我 国重 要 的淡 水 水 产 品 生
产 基地 之一 , 也 是 海河 流 域 大 清 河 水 系 中重 要 的 蓄 水 枢纽 , 承 担着 缓 洪 、 滞 涝 和 蓄 水 灌 溉 的 重要 任 务 , 同时对 调节 气候 、 补 充 地下水 、 维 护河 北平 原 的生 态 平 衡有 着不 可 忽 视 的作 用 。但 近 年来 , 受 全 球 气候
关 于 白洋淀 的成 因有 多 种 , 有 人认 为是 断 裂构 造 湖盆 ( 郭敬 辉 , 1 9 3 5 ; 邵 时雄 , 1 9 8 5 ) , 有 的认 为是 凹 陷湖盆 ( 易 明初 , 1 9 9 1 ) , 赵 英 时等 ( 1 9 9 8 ) 认 为 是古滨 海 洼地 , 朱 宣清 等 ( 1 9 9 4 ) 认 为是 人 为湖泊 , 王 洪道等 ( 1 9 8 4 ) 、 王会 昌( 1 9 8 3 ) 、 邹 逸麟 ( 1 9 9 3 ) 、 王 苏 民等 ( 1 9 9 8 ) 、 吴忱 等 ( 1 9 9 8 a ) 均认 为是 河流差 别 堆积 形成 的湖盆 , 此 种成 因是 多数 学者认 可 的成 因 。 白洋淀 是 在 中全 新世 华北 平原 中、 东 部湖 泊 、 沼 泽、 洼 地 的基 础 上 , 由晚全 新 世 永 定 河 、 滹 沱 河河 流 冲洪积 扇 的挟持 和古 河道 高地 的分 割而形 成 的扇 间
论白洋淀在雄安新区未来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

论白洋淀在雄安新区未来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摘要:华北平原最大的湿地――白洋淀,位于新设立的河北雄安新区境内。
白洋淀在新区未来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显著:美丽的白洋淀有利于新区生态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形象;为市民休闲娱乐提供了好去处,也可成为新区的教育和科研基地;可改善新区城市气候,减轻城市热岛效应;为城市提供水资源,补充新区地下水;净化污水,降解污染物,提升新区水质;为城市提供新鲜的水产品;调节流量,控制洪水,降低城市内涝发生的概率。
关键词:雄安新区;白洋淀;城市建设;发展新设立的雄安新区位于河北省中部,范围包括保定市管辖的雄县、安新和容城全部及周边部分区域。
新区距北京、天津各约100公里,区位优势明显。
雄安新区所在地属于华北平原,海拔多在7~19米之间,地势低平,开阔平坦,属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新区耕地多,土层深厚,但植被覆盖率很低,开发程度较低,因此这里发展空间充裕。
雄安新区能选址在雄县、容城、安新三县一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里有华北平原最大的湿地――白洋淀。
湿地生态环境良好,被誉为“华北之肾”。
因华北大多数地区干旱缺水,所以面积达300多平方公里的白洋淀湿地,成为华北极其稀缺的生态资源。
雄安新区的范围囊括白洋淀整个水域,可以说,新区是因白洋淀而诞生的。
一、白洋淀概况白洋淀(“淀”即浅湖)大部分水域在安新县境内,小部分在雄县和容城县等地,由白洋淀、烧车淀、泛鱼淀、池鱼淀等143个大小不等的淀泊组成,其中百亩以上大淀有99个,总称白洋淀。
白洋淀总面积为366平方公里(水面高程为10.5米时),蓄水量可达13亿立方米。
白洋淀虽然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湖泊,但其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淡水湖,而是湖面与芦苇湿地纵横交错,3700多条大小沟壕错落分布,是一片天然湿地。
现在的白洋淀是在由海而湖、由湖而陆的反复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因人们看到淀内水“汪洋浩渺,势连天际”,故称为白洋淀。
白洋淀湿地内环境优美,景色宜人。
基于雄安新区浅谈大清河系河道治理整顿工作

2018年第12期扫一扫看全文本文DOI:10.16675/14-1065/f.2018.12.046基于雄安新区浅谈大清河系河道治理整顿工作□邱琳张玉摘要:雄安新区的设立是中国的千年大计,其地理位置紧邻白洋淀,位于大清河流域的范围内。
雄安新区目的是要打造成优美生态环境,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其开发建设必然要以保护和修复白洋淀生态功能为前提,而白洋淀生态修复同样离不开整个流域的生态环境改善。
要从改善华北平原生态环境全局着眼,将白洋淀流域生态修复作为一项重大工程进行开展的话,那么首先开展的应该是对大清河系的河道治理整顿工作。
关键词:雄安新区;大清河系;河道治理整顿文章编号:1004-7026(2018)12-0062-01中国图书分类号:TV85文献标志码:A(河北省大清河河务管理处河北保定071051)1大清河系及行洪河道简介大清河系位于永定河以南,子牙河以北海河流域的中部,跨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四省市,按河流汇流情况,它的支流分为南、北两支。
凡流入白洋淀的支流为南支,流入东淀的支流为北支。
北支河流主要为拒马河,拒马河在张坊出山后分流成南、北拒马河。
南拒马河南行在北河店有北易水、中易水汇入后东行至白沟镇与白沟河相汇;北拒马河东行在东茨村以上纳小清河、琉璃河后称白沟河。
南拒马河与白沟河汇流后称大清河,洪水经新盖房枢纽,分别由白沟引河入白洋淀和新盖房分洪道及老大清河流入东淀。
南支河流有潴龙河、唐河、孝义河、漕河、瀑河、府河、萍河等,均以白洋淀为总汇,洪、沥水由枣林庄枢纽控制下泄,经赵王新河进入东淀。
东淀洪、沥水分别经独流减河和海河分泄入海。
2大清河系河道现状2.1河道两岸堤防始建标准低,防洪排涝能力不足大清河系主要行洪河道普遍存在堤身断面矮小、高度不足、超高不够、密实度低、堤顶出现塌坑等问题。
多数河流在中上游段河道宽浅、水流不稳,单薄的堤身很容易出现堤防决口,总体的防洪排涝能力较低。
白洋淀与大清河流域雄安新区水生态环境整治与水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白洋淀与大清河流域雄安新区水生态环境整治与水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一、研究目标基于白洋淀生态功能定位,支撑新区生态空间构建,从白洋淀-大清河生态廊道构建的角度,研究白洋淀-大清河生态廊道水量配置及水资源保障机制,集成研发白洋淀水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区域绿色发展技术体系,创新水环境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构建雄安新区健康循环的新型城市水系统,推动白洋淀区域(雄安新区)率先实现向新型水环境质量管理体系转变;依托国家及地方政府有关规划,贯彻山水林田湖理念,建设白洋淀生态需水与水资源保障、新区地下水污染防控、入淀典型重污染支流水质达标、河口湿地生态恢复、环淀与淀区水陆交错带生态系统构建、淀区核心区污染消除与水生态修复、底栖生态系统修复、大清河生态廊道构建等示范工程,最终使淀内考核断面水质稳定在地表水质量Ⅲ类标准。
二、考核指标1、科技考核指标集成研发白洋淀-大清河生态廊道水资源保障、河口湿地恢复、复合生态系统构建、生态清淤和唐河污水库改造及区域地下水污染风险控制等关键技术10项;建立白洋淀生态水位和白洋淀-大清河生态基流模型方法,研发城市污水深度治理和城市面源污染负荷消减技术,形成唐河水库污染物迁移转化模型,开发白洋淀底栖生态系统修复和水生植物资源化技术;建成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成果转化中心和国家环保技术交易平台,具备环保技术成果实证评估、二次开发(后续开发)和交易孵化综合功能;提出雄安新区城市水系统构建与安全保障技术模式,支撑雄安新区规划建设。
2、治理考核指标提交白洋淀-大清河生态需水保障工程方案,工程实施后,实现白洋淀流域外与流域内调水和城市再生水年补水量总量2.5-4亿m3;提交入淀支流府河和孝义河的水污染防治达标方案,工程实施后,府河安州断面、孝义河浦口断面水质实现省和国家考核要求;提出唐河污水库生态修复全过程管理方案,方案实施后,恢复唐河污水库健康生态系统,底泥重金属浸出物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要求;提出生态清淤工程技术实施方案,建设面积不小于5 km2示范工程,为生态清淤科技工程提供技术支撑;提交白洋淀入淀河口湿地建设和淀区生态修复工程方案,工程实施后,淀区生态修复工程达到60 km2以上,淀内考核断面水质稳定在地表水质量Ⅲ类标准。
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调研报告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2011暑期社会实践报告调研课题: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调研报告调研人员:王雪珊系部班级:环境科学系环境管理G092 调研时间:2011年8月20日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调研报告王雪珊(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环境科学系环境管理G092班)摘要: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对本区域内的生态环境、气候调节及生物种群的繁衍具有重要作用。
但过度的资源开发利用给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应高度重视白洋淀生态环境问题,提高全民湿地保护意识,促进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 白洋淀地理条件白洋淀位于河北省中部平原,地处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的九河下梢,接纳从南、西、北三面流来的潴龙河、唐河、府河等九条河流的水汇集而成。
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总面积366平方公里,分属保定市和沧州市所辖的五个县(市),其中85%属保定市安新县。
有143个淀泊,百亩以上的大淀99个,可调节蓄水库容为24亿米3。
因在众多的淀泊中,白洋淀最大而得名。
2 白洋淀湿地的作用湿地是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湿源、泥炭地、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咸水,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海水水域。
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列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它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还起着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维持生态平衡等作用,有“地球湿地之肾”的美誉。
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号称“华北之肾”,对本区域内的生态环境、气候调节及生物种群的繁衍具有重要作用。
据资料调查,1984年以前白洋淀原有鱼类17科54种,鸟类192种。
由于近二十年入淀水量减少,多次发生干淀现象,使白洋淀生态环境恶化,野生动植物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1992年调查鸟类仅剩52种,2000年调查鱼类减少到11科18种。
引岳济淀是华北地区首次生态调水工程,该项工程的实施,使白洋淀水域面积由原来的31平方公里增加到120平方公里,水质变好,重新成为鸟类、鱼类理想的栖息地。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11.28•【字号】京政发〔2021〕35号•【施行日期】2021.11.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京政发〔2021〕35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现将《北京市“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北京市人民政府2021年11月28日北京市“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前言“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北京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关键时期,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意义重大。
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实施绿色北京战略,加快推进碳减排碳中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本规划主要依据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编制。
一、新发展阶段生态环境保护新要求(一)“十三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成效卓著“十三五”时期,是全市生态环境保护战线广泛、措施综合、治理系统、成效最明显的五年,生态环境保护重视程度之高、污染防治攻坚力度之大、区域协同治污合力之强、生态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
五年来,全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切实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大幅改善,“十三五”规划目标提前超额完成,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北京大气污染防治经验被联合国环境署纳入实践案例。
建立雄安新区后白洋淀的生态改善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

标题:白洋淀生态改善调研报告一、背景雄安新区作为我国未来的重要经济增长点,其在推动经济发展、优化城市布局等方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在雄安新区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其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对白洋淀生态系统的改变。
本报告旨在通过实地调研,深入了解雄安新区建设对白洋淀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
二、调研结果1. 水质改善:在雄安新区建设之前,白洋淀水质较差,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
然而,随着新区建设的推进,污水处理设施的增加,以及环保意识的提高,水质得到了显著改善。
2. 水生生物多样性增加:由于水质改善,白洋淀的水生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显著提升。
许多濒临灭绝的水生生物重新回到了白洋淀,如荷花、芦苇等。
3. 生态环境改善:白洋淀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
随着水质的改善,白洋淀的生态系统变得更加稳定,为野生动物提供了更好的生存环境。
三、问题分析尽管白洋淀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1. 污染源仍然存在:尽管水质得到了改善,但仍有一些污染源存在,如工业废水、农业化肥和农药的使用等。
这些污染源的存在对白洋淀的生态环境构成了威胁。
2. 生态补偿机制不完善:由于白洋淀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一旦受到破坏很难恢复。
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以保护和恢复白洋淀的生态环境。
3. 生态旅游发展不足:白洋淀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如湿地、鸟类等。
然而,由于缺乏宣传和开发,这些资源并未得到充分利用。
四、建议措施1. 加强环保监管:加强对于污染源的监管和管理,确保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防止新的污染源出现。
2.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政府应加大对白洋淀生态环境的投入,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确保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
3. 促进生态旅游发展:加大对白洋淀生态旅游的宣传和开发力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提高生态旅游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 加强公众宣传教育:通过各种渠道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共同保护白洋淀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