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厂人员行为导致的典型运行事件

合集下载

核电站事故的案例分析与教训总结

核电站事故的案例分析与教训总结

核电站事故的案例分析与教训总结近年来,核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形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然而,核电站事故的发生也时常引发公众的担忧和恐慌。

本文将通过对历史上几起核电站事故的案例分析,总结出其中的教训,以期能够更好地保障核能的安全利用。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1986年发生在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事故。

这起事故是迄今为止最严重的核电站事故,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事故的原因之一是设计缺陷,核电站在设计上存在安全漏洞,未能考虑到突发事件的可能性。

此外,事故中的人为因素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操作员在进行试验时犯了一系列错误。

这次事故的教训是,核电站的设计必须做到万无一失,同时操作员的专业素养和责任心也至关重要。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2011年发生在日本福岛核电站的事故。

这次事故是由一场地震和海啸引发的,也是核电站事故中的又一重大灾难。

事故的教训之一是,核电站的安全措施必须考虑到自然灾害的可能性。

福岛核电站的安全措施没有能够应对如此强烈的地震和海啸,导致核反应堆的熔毁和放射性物质的泄漏。

因此,核电站的建设地点必须经过严格的评估和选择,以确保能够抵御自然灾害的侵袭。

除了以上两起事故,还有一起曾经引起全球关注的核电站事故是1979年在美国三里岛核电站发生的事故。

这次事故是由于操作员的失误和技术故障引起的。

事故中,核反应堆的冷却系统发生故障,导致核燃料棒过热,最终熔化。

这次事故的教训是,核电站的操作和维护必须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员必须接受充分的培训和考核。

此外,核电站的技术设备也必须经过严格的检测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通过对这几起核电站事故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共同的教训和总结。

首先,核电站的设计必须做到万无一失,不能有任何安全漏洞。

其次,核电站的建设地点必须经过严格的评估和选择,以确保能够抵御自然灾害的侵袭。

再次,核电站的操作员必须接受充分的培训和考核,确保他们具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最后,核电站的技术设备必须经过严格的检测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核电站辐射事故案例分析与教训

核电站辐射事故案例分析与教训

核电站辐射事故案例分析与教训核电站作为一种高效的能源供应方式,在为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伴随着潜在的风险。

辐射事故一旦发生,其后果不堪设想。

下面将通过对一些典型的核电站辐射事故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其中的教训,以期为未来的核电站安全运行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1986 年 4 月 26 日,位于苏联乌克兰普里皮亚季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史上最严重的核事故。

当时,在进行一项反应堆安全测试时,由于操作失误和设计缺陷,反应堆功率急剧上升,引发了爆炸和大火。

大量放射性物质被释放到大气中,污染了周边广大地区。

事故的主要原因包括:操作人员违反安全规定,对反应堆的特性和操作流程认识不足;反应堆设计存在缺陷,缺乏有效的安全保护机制;管理不善,安全文化缺失,对潜在风险的评估和防范不足。

这次事故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后果。

大量人员受到了高剂量的辐射,导致急性辐射病和长期的健康问题,包括癌症、心血管疾病等。

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了极大破坏,土壤、水源和植被受到污染,许多动植物物种受到影响。

经济损失巨大,包括清理和修复工作的费用、土地的废弃以及相关产业的损失。

二、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2011 年 3 月 11 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了 90 级强烈地震,并引发了巨大的海啸。

福岛第一核电站受到了地震和海啸的双重冲击,导致反应堆冷却系统失效,发生了核泄漏事故。

造成这次事故的原因有:核电站的选址和设计未能充分考虑到极端自然灾害的影响;应急响应机制不完善,在灾难发生后未能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长期以来对核电站安全的监管不足,对可能出现的风险估计不足。

福岛核事故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健康产生了深远影响。

许多居民被迫撤离家园,长期处于流离失所的状态。

大量土地受到污染,农业和渔业遭受重创。

周边地区的旅游业也受到了极大冲击。

此外,核泄漏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放射性物质在海洋中扩散,对海洋生物和渔业资源构成威胁。

三、三哩岛核电站事故1979 年 3 月 28 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三哩岛核电站发生了部分堆芯熔毁事故。

国家核安全局公布的16起事件

国家核安全局公布的16起事件

附件核电厂人员行为导致的典型运行事件一、多个核电厂人员违反程序误操作导致的运行事件1.宁德核电厂现场操作人员误开阀门导致排气烟囱总β活度短时超化学技术规范限值运行事件2016年8月30日,宁德核电厂4号机组处于功率运行模式。

现场操作人员跟踪硼回收系统(TEP)除气器(4TEP002DZ)状态时,发现除气器压力偏高,在未通知主控人员且无操作指令的情况下,未依据泄压操作程序开启排含氢废气隔离阀(4TEP430VY),而是凭经验在辅助控制室两次错误开启排含氧废气隔离阀(4TEP426VA),导致含氢废气排向废气处理系统(TEG)含氧子系统,经TEG风机进入核辅助厂房通风系统烟囱,触发烟囱排气低量程惰性气体β活度一级、二级报警,违反最终安全分析报告中关于特殊排放的安全承诺。

事件发生后,当班值违规补写临时操作指令单,且营运单位并未在第一时间向我局或地区监督站报告该事件,事件原因仍在进一步调查中。

2.宁德核电厂化学人员取样错误导致稳压器液相硼浓度失去定期监测的运行事件2016年9月6日,宁德核电厂2号机组处于功率运行模式。

在进行核取样系统阀门内漏处理过程中,隔离经理查询最近一次稳压器液相定期取样记录时,发现稳压器液相取样阀近期无开启记录。

经进一步查询得知,自2016年8月15日,稳压器液相取样阀无开启记录。

经查,化学人员在进行取样过程中,开启了化学和容积控制系统除盐床取样阀,导致稳压器液相硼浓度取样错误,自2016年8月15日后失去定期监测,违反了化学与放射化学技术规范的相关规定。

排查发现,1、4号机组也存在稳压器液相硼浓度失去定期监测的类似问题。

3.阳江核电厂调试人员误操作公用机组防火分区风门动作按钮导致已运行机组碘排风回路不可用的运行事件2016年5月25日,阳江核电厂3号机组处于功率运行模式,4号机组处于热态功能试验准备阶段。

调试人员在进行4号机组安全壳环廊通风系统(DVW)逻辑试验时,因未遵守多机组相互影响工作管理的相关规定,在未经核实情况下,主观认为3、4号机组之间的数字化仪控系统(DCS)通讯没有建立,通过4号机组主控操作公用机组防火分区风门动作按钮(8SFZ520KG)发出关闭指令,导致3号机组碘排风回路风门关闭,碘排风回路全部不可用,产生DVW随机第一组I0,违反运行技术规范。

核电工程施工事故案例

核电工程施工事故案例

核电工程施工事故案例在某年某月,我国某地正在紧张地进行一座核电站的建设。

这座核电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核电技术,备受国内外关注。

然而,在施工过程中,一场严重的事故发生了。

事故发生在核电站的主体工程——反应堆厂房的建设过程中。

当时,反应堆厂房的混凝土浇筑工作正处于关键时刻。

为了保证工程进度,施工单位加大了人力和设备的投入,施工现场热闹非凡。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意外发生了。

一天下午,一名施工人员在操作混凝土泵时,不慎将泵的输出口对准了自己的身体。

由于泵的压力极大,混凝土瞬间喷射而出,将这名施工人员击倒在地。

事故发生后,施工单位立即启动了应急预案,将伤者紧急送往附近医院救治。

然而,由于伤势过重,这名施工人员在送往医院的途中不幸离世。

事故发生后,有关部门迅速组成调查组,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

经过调查,事故原因初步查明:施工人员在使用混凝土泵时,没有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没有确保泵的输出口远离人体。

此外,施工单位在现场安全管理方面也存在漏洞,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监控不够到位,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不够充分。

针对这起事故,核电站施工单位立即采取了整改措施,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进行了全面排查。

同时,对所有施工人员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安全教育,确保他们深刻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此外,施工单位还加大了对施工现场的监控力度,确保类似事故不再发生。

这起事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核电站施工安全不容忽视。

核电工程是一项高风险、高技术的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我们必须从这起事故中吸取教训,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水平,确保核电工程的顺利进行。

首先,施工单位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领导和部门的安全职责。

其次,施工单位要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确保施工设备、材料和安全设施符合国家安全生产标准。

同时,要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监控,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

此外,施工单位还要加大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力度,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核电厂事故案例分析与教训

核电厂事故案例分析与教训

核电厂事故案例分析与教训核电厂事故,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事儿!咱们今儿就来好好扒一扒那些让人揪心的核电厂事故案例,顺道琢磨琢磨能从里头吸取啥教训。

先来说说大名鼎鼎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

那场面,简直就是一场噩梦!1986 年 4 月 26 号的那个凌晨,乌克兰普里皮亚季市的切尔诺贝利核电厂 4 号反应堆突然就炸了。

当时有一群工人正在进行一项测试,结果操作失误,引发了一系列可怕的连锁反应。

我记得有个纪录片,里面详细展现了事故后的场景,那真叫一个惨不忍睹。

周边的房屋、树木,全都被放射性物质给污染了。

好多人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就暴露在了高强度的辐射中。

有个居民回忆说,当时就看到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奇异的光,然后紧接着就是一股强大的冲击力,窗户玻璃瞬间就碎了。

再说三里岛核事故。

1979 年 3 月 28 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三里岛核电站二号堆也出了岔子。

冷却系统故障导致反应堆堆芯部分熔化。

虽说这次事故没有像切尔诺贝利那么恐怖,但也把大家吓得够呛。

当时在附近居住的一位老太太,后来跟别人讲,她一开始根本不知道发生了啥,就觉得空气里好像有股怪怪的味道,后来才知道是核电厂出了事。

这事儿让她之后好长一段时间都睡不好觉,总担心自己的健康会出问题。

这些事故带来的后果那可太严重了。

首先就是人员伤亡。

好多在事故现场的工人,还有周边无辜的居民,都因为受到了大量的辐射,患上了各种各样的重病,甚至失去了生命。

而且,核辐射这玩意儿可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消失的,它会长期影响当地的生态环境。

土地被污染了,种不了庄稼;河水被污染了,鱼也没法生存。

那咱们能从这些惨痛的事故中吸取啥教训呢?第一,操作一定要规范!那些工人在操作的时候但凡能严格按照流程来,也许很多事故就能避免。

就像咱们平时做数学题,步骤错了,答案能对吗?第二,安全设备得靠谱!核电厂的那些冷却系统、防护装置啥的,必须得经常检查、维护,关键时刻可不能掉链子。

第三,应急响应要迅速。

一旦出了事,得马上有一套有效的应对措施,不能手忙脚乱的。

680. 核安全事故的案例分析与教训总结

680. 核安全事故的案例分析与教训总结

680. 核安全事故的案例分析与教训总结680、核安全事故的案例分析与教训总结在人类利用核能的历史进程中,核安全事故犹如一道道醒目的警示,提醒着我们核能利用的复杂性和潜在风险。

核安全事故不仅会对人类健康、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还会引发社会恐慌和经济损失。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应对核安全事故,我们有必要对一些典型的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并从中总结出宝贵的教训。

一、三里岛核事故1979 年 3 月 28 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三里岛核电站发生了核泄漏事故。

这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核事故之一。

事故起因是一个设备故障导致反应堆冷却剂系统的压力升高,安全阀自动开启,但随后未能正常关闭,导致大量冷却剂泄漏。

操作人员在应对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误判和操作失误,最终导致堆芯部分熔毁。

这次事故虽然没有造成直接的人员死亡,但对周围居民的心理和健康产生了长期的影响。

大量居民被迫撤离,周边地区的环境受到放射性污染。

从中我们得到的教训是:设备的可靠性和维护至关重要,操作人员的培训和应急响应能力需要不断加强。

同时,在事故发生后,及时、准确的信息公开对于缓解公众恐慌和稳定社会秩序起着关键作用。

二、切尔诺贝利核事故1986 年 4 月 26 日,苏联乌克兰境内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严重的核事故。

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在进行一项安全测试时,反应堆功率急剧上升,操作人员违规操作,导致反应堆失控爆炸。

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到大气中,随风飘散,对周边地区乃至整个欧洲的环境和居民健康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影响。

这场灾难导致了大量人员的急性辐射病和死亡,许多人被迫离开家园。

受污染的地区在未来几十年内都无法正常居住和耕种。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给我们的教训极其深刻。

首先,安全制度和操作规范必须严格遵守,任何违规行为都可能带来灾难性后果。

其次,对于核设施的设计和建设,必须充分考虑各种可能的风险,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此外,国际社会在应对此类重大核事故时,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挑战。

核电厂误碰事件原因分析及防误碰措施

核电厂误碰事件原因分析及防误碰措施

核电厂误碰事件原因分析及防误碰措施张 爽,刘 谦,劳 毅(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 苏州 518000)0 引言核电厂中人员误碰、走错间隔和误操作等行为是较为常见的人因失效模式。

其中,工作人员误碰行为偶发性较高,该行为往往是无意识的,导致后果也是随机的。

根据核电行业相关网站公开的信息,梳理了核电厂发生的设备误碰事件并对其进行分析,总结了相应的防误碰措施,为核电厂现场作业人员提供参考经验。

核电厂中的电缆导线管或电缆、限位开关、就地开关/按钮、反馈臂、机柜开关、控制盘按钮、阀门手柄、消防玻泡、仪表等设备,均存在被人员或器械误碰的情况。

按被误碰设备的功能,误碰后果包括:阀门误关、影响阀门关闭时间、系统漏油/汽/水、机组停堆、报警、设备误启动、设备跳闸、损坏上下游相关设备、系统失电等异常情况。

1 人员误碰事件原因分类根据美国PII公司给出的人因失误故障模式分类标准,对19起误碰事件进行分析。

失误模式大多集中于存在空白点(缺乏对某个问题、某个设备或某项操作的知识或技能;缺乏操作风险知识)、失察(没有注意报警、信号、提示信息,或那些没有包含在程序或导则中的信息)、习惯的干扰(主要是基于过去的经验来执行任务,没有完全了解目前的状态)等情况,其他失误模式分布比较平均。

误碰事件导致的直接后果或潜在影响主要包括:消防误启动、设备不可用、系统失电、停堆、设备误启动、影响安全壳完整性、有停堆风险、落棒、功率损失、电厂进入应急响应水平等。

误碰事件涉及的设备和部件主要包括:按钮/开关类、阀门、消防玻泡、热敏线缆、控制屏按钮、防撞闩等,其典型人员误碰事件如表1所示。

表1 核电站典型人员误碰事件事件时间事件描述2010-12-23Fort Calhoun核电站发生因误碰汽水分离器高水位开关而导致紧急停堆2015-06-27Davis Besse核电站发生因误碰断路器而违反运行技术规范2015-10-28Point Beach核电站发生因误碰控制器而导致机组发电量损失2015-11-05Columbia Gen Sta核电站发生因误碰选择开关而导致组件错位异常情况2015-11-20Limerick核电站发生因误碰防撞闩而影响安全壳完整性2016-01-09Beaver Valley核电站发生因误碰除盐水供应阀而导致电厂应急响应开关/按钮常常位于人员经常活动的区域、走廊/过道明显处,或设置在机柜或箱体表面而没有被直接隔离,人体和物件可以与其轻易接触,因而存在极大的人员误碰风险,事故率最高。

核电厂质量事件案例

核电厂质量事件案例

核电厂质量事件案例1. 简介核电厂作为一种常见的能源生产设施,其质量事件对人们的生活和环境安全造成重大影响。

本文将以某核电厂质量事件案例为例,介绍该事件的背景、原因以及对社会的影响,以期引起人们对核电厂质量管理的重视。

2. 案例背景这一核电厂质量事件发生在2018年,该核电厂位于某国的沿海地区,是该国重要的能源供应设施。

该核电厂在运营多年后,突然频繁出现设备故障、辐射泄露等问题,引起了当地居民和媒体的广泛关注。

3. 案例原因分析经过调查分析,该核电厂质量事件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设备老化该核电厂的某些关键设备已经运营了多年,存在明显的老化问题。

长期的运行使得这些设备的性能下降、腐蚀加剧,容易出现故障和泄露等问题。

这些老化设备的缺陷导致了核电厂的质量安全隐患。

3.2. 人员管理不当核电厂作为高度安全敏感的设施,对人员的管理要求严格。

然而,在该核电厂中,一些工作人员对设备保养和操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工作效率有懈怠心态,导致了设备维护不及时、质量问题频发的情况。

3.3. 监管不到位核电厂作为重要的能源供应设施,应当受到监管部门的密切关注和监督。

然而,在该核电厂中,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的检查和审核机制,导致一些问题没有被及时发现和解决,进而发展成为了重大的质量事件。

4. 案例影响该核电厂质量事件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环境污染核电厂质量问题可能导致辐射泄露和污染,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害。

水体、土壤等生态系统受到污染后,将影响当地居民的饮水安全和生活环境。

4.2. 社会恐慌核电厂质量事件往往会引起社会的恐慌和不安情绪。

媒体对此类事件的报道可能会造成公众的恐慌,导致社会秩序的不稳定和经济活动的停滞。

4.3. 能源供应紧张核电厂作为能源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质量问题会导致能源供应紧张。

如果该核电厂发生了不可挽回的故障,将影响当地和周边地区的能源供应,甚至可能给整个国家的能源安全带来威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核电厂人员行为导致的典型运行事件一、多个核电厂人员违反程序误操作导致的运行事件1.宁德核电厂现场操作人员误开阀门导致排气烟囱总β活度短时超化学技术规范限值运行事件2016年8月30日,宁德核电厂4号机组处于功率运行模式。

现场操作人员跟踪硼回收系统(TEP)除气器(4TEP002DZ)状态时,发现除气器压力偏高,在未通知主控人员且无操作指令的情况下,未依据泄压操作程序开启排含氢废气隔离阀(4TEP430VY),而是凭经验在辅助控制室两次错误开启排含氧废气隔离阀(4TEP426VA),导致含氢废气排向废气处理系统(TEG)含氧子系统,经TEG风机进入核辅助厂房通风系统烟囱,触发烟囱排气低量程惰性气体β活度一级、二级报警,违反最终安全分析报告中关于特殊排放的安全承诺。

事件发生后,当班值违规补写临时操作指令单,且营运单位并未在第一时间向我局或地区监督站报告该事件,事件原因仍在进一步调查中。

2.宁德核电厂化学人员取样错误导致稳压器液相硼浓度失去定期监测的运行事件2016年9月6日,宁德核电厂2号机组处于功率运行模式。

在进行核取样系统阀门内漏处理过程中,隔离经理查询最近一次稳压器液相定期取样记录时,发现稳压器液相取样阀近期无开启记录。

经进一步查询得知,自2016年8月15日,稳压器液相取样阀无开启记录。

经查,化学人员在进行取样过程中,开启了化学和容积控制系统除盐床取样阀,导致稳压器液相硼浓度取样错误,自2016年8月15日后失去定期监测,违反了化学与放射化学技术规范的相关规定。

排查发现,1、4号机组也存在稳压器液相硼浓度失去定期监测的类似问题。

3.阳江核电厂调试人员误操作公用机组防火分区风门动作按钮导致已运行机组碘排风回路不可用的运行事件2016年5月25日,阳江核电厂3号机组处于功率运行模式,4号机组处于热态功能试验准备阶段。

调试人员在进行4号机组安全壳环廊通风系统(DVW)逻辑试验时,因未遵守多机组相互影响工作管理的相关规定,在未经核实情况下,主观认为3、4号机组之间的数字化仪控系统(DCS)通讯没有建立,通过4号机组主控操作公用机组防火分区风门动作按钮(8SFZ520KG)发出关闭指令,导致3号机组碘排风回路风门关闭,碘排风回路全部不可用,产生DVW随机第一组I0,违反运行技术规范。

4.宁德核电厂维修人员误拔通讯柜光纤插头导致电站计算机信息和控制系统(KIC)不可用的运行事件2016年5月1日,宁德核电厂3号机组处于功率运行模式。

工作人员在处理主控制室系统(KCS)A列通讯柜Ⅱ系CPU(COM-A-Ⅱ系)与堆芯监测机柜B系CPU通讯故障时,由于工作文件包不完善、重复工作过程验证失效及风险分析不足等原因,在插拔Ⅱ系光纤插头进行故障定位过程中,误拔临近的I系CPU光纤插头,导致4个操纵员站及A列安全级显示单元操作功能丧失,违反运行技术规范。

5.防城港核电厂操纵人员误操作防火分区风门动作按钮导致DVW碘排风回路全部不可用的运行事件2016年4月25日,防城港核电厂1号机组处于功率运行模式。

由于计划准备不充分、调试人员未执票作业、操纵员缺乏质疑的态度及试验程序不完善等原因,在执行1号机组防火挡板关闭能力及关闭指示灯试验过程中,1、2号机组核辅助厂房通风系统(DVN)和2号机组DVW部分防火挡板未预期正常关闭,主控操纵人员在未经机组长同意情况下,仅与调试人员简单沟通后,错误的通过防火分区风门动作按钮(9SFZ520KG)发出关闭指令,1号机组DVW系统回路阀门关闭,导致碘排风回路全部不可用,违反运行技术规范。

6.岭澳核电厂维修人员漏拆接线导致主控制室空调系统(DVC)碘回路不可用的运行事件2016年4月2日,岭澳核电厂2号机组处于功率运行模式。

机械专业人员持工作票对风门(L2DVC066VAF)进行维修,为了独立进行该风门的功能验证,要求仪控人员配合拆除其他相关风门接线。

由于现场空间狭窄,且存在视觉盲区,仪控人员在工作中漏拆接线,导致在模拟风门关闭信号时,DVC系统风门(040/160/061/066VAF)意外关闭,碘回路不可用,违反运行技术规范。

二、多个核电厂人员误碰导致的运行事件7.田湾核电站搭设脚手架人员误碰汽轮机调节油系统泄油阀触发停堆的运行事件2016年9月11日,田湾核电站2号机组处于满功率运行模式。

在二回路现场大修准备工作中,承包商搭设脚手架人员误碰汽轮机调节油系统泄油阀(2MAX30AA502),触发甩负荷信号,机组降功率至40%FP。

随后现场操纵员关闭该泄油阀,调节油压恢复,汽轮机主调节阀开启,随即引起主蒸汽压力迅速降低,触发“二回路主蒸汽管线破口(AA14)”停堆保护信号,反应堆自动停堆。

8.防城港核电厂清洁人员误碰主蒸汽隔离阀触发停堆的运行事件2016年8月4日,防城港核电厂2号机组完成50%FP功率平台的调试试验,在按计划升功率过程中,因前期多个核岛厂房未最终移交、风险防范措施和安全风险评估不到位、技术交底不充分、工作票授权时限存在不足等原因,清洁人员对主蒸汽隔离阀(2VVP001VV)所在区域进行清洁时,误碰阀门的“关”限位开关,导致阀门关闭,引发1号蒸汽发生器蒸汽流量下降、压力升高、水位下降,相继出现蒸汽发生器低水位信号和汽水失配信号,两个信号叠加触发自动停堆保护信号,反应堆自动停堆。

9.昌江核电厂操纵员误点击蒸汽凝汽器排放系统(GCT-C)阀门转换按钮导致控制棒落棒的运行事件2016年7月29日,昌江核电厂2号机组处于热停堆模式。

在拆除主蒸汽管线调试用临时压力仪表过程中,操纵员根据工作票要求将GCT-C阀门置于手动全关状态,由于风险分析和防范措施不到位等原因,操纵员误点击GCT-C阀门转换按钮,导致GCT-C阀门转变为自动控制状态。

在投运主蒸汽管线压力仪表后,仪表读数大幅上升,GCT-C阀门开启,相继出现一回路平均温度低低信号和主蒸汽流量高信号,两个信号叠加触发安全注入系统动作,控制棒全部落入堆底。

10.宁德核电厂运行人员误碰48V直流电源系统配电盘开关产生多个随机第一组I0的运行事件2016年6月14日,宁德核电厂4号机组处于功率运行模式。

在按计划解除隔离操作时,由于未严格执行关键敏感区域的工作要求、开关设计缺陷等原因,运行人员误碰身后48V直流电源系统配电盘按钮,造成配电开关跳闸,380V应急交流系统(LLD)失去控制电源,由LLD母线供电的电动阀无法按要求动作,导致产生低压安注系统一列不可用、至少一个参与高压安注直接注入功能的阀门不可用、至少一个参与安注双端注入功能的阀门不可用、一列安全壳喷淋系统(EAS)不可用、EAS系统氢氧化钠注入回路、安全壳隔离阀不可用和防误稀释的一个通道不可用等多个随机I0,违反运行技术规范。

11.阳江核电厂检修人员误碰DVC碘回路入口风门动作机构导致碘过滤功能不可用的运行事件2016年4月13日,阳江核电厂1号机组处于功率运行模式。

在执行DVC系统检修时,由于未按工作指令要求检修、现场空间狭小及防护措施不到位等原因,工作负责人在攀爬过程中误碰DVC系统碘回路入口风门(DVC089VAF)动作机构,风门关闭,DVC系统碘过滤功能全部不可用,人为产生第一组I0,违反运行技术规范。

12.防城港核电厂施工人员打磨、焊接作业误触发多个感烟探测器报警导致DVW碘排风回路全部不可用的运行事件2016年1月19日,防城港核电厂1号机组处于功率运行模式,2号机组处于安装、调试阶段。

施工人员在对2号机组连接厂房进行打磨、焊接作业时,由于施工人员作业不规范、风险分析不充分、隔离防护措施不当及防火区完整性管理不足等原因,导致粉尘扩散至相邻的1号机组核辅助厂房,触发火灾探测系统多个感烟探测器报警,导致DVW防火阀关闭,DVW碘排风回路全部不可用,违反运行技术规范。

三、经验反馈落实不到位造成的运行事件13.福清核电厂DVC碘过滤器回路风机动力电缆接线错误导致碘过滤器回路不可用的运行事件2015年8月,我局印发《关于2015年度上半年核电厂建造和调试质量事件与问题的通报》(国核安函〔2016〕76号),对核电厂发生多起电缆未端接或接线错误导致系统不可用事件进行了通报,并要求各营运单位加强排查和经验反馈工作。

2016年8月23日,福清核电厂2号机组处于功率运行模式。

工作人员执行DVC系统碘吸附器性能试验过程中,碘过滤器回路风量不能达到要求,经检查发现碘过滤器回路风机动力电缆接线错误,且碘过滤器回路不可用时间超出运行技术规范规定的3天维修期限。

14.昌江核电厂调试设计变更未及时经验反馈至2号机组导致停堆的运行事件2016年6月24日,昌江核电厂2号机组处于功率运行模式。

因1号机组调试期间设计变更未及时经验反馈至2号机组、DCS供货商对主给水窄量程流量表超量程质量位设置了上限和下限触发等原因,在功率由15%FP升至30%FP过程中,主给水窄量程流量表超出主给水流量表量程上限,产生主给水流量信号质量位信号,触发蒸汽发生器主给水流量低信号,叠加核功率大于30%FP信号,导致反应堆自动停堆。

15.红沿河核电厂运行人员操作不当导致一回路压力超出“压力和温度运行许可图”(P-T图)范围的运行事件2016年2月24日,红沿河核电厂1号机组处于余热排出系统冷却正常停堆(NS/RRA)模式。

操纵员在执行定期试验(T1LHS001)中停运了一台余热排出系统(RRA)泵(H1RRA001PO),但试验结束后未恢复其运行,且未反馈相关人员。

在后续的一回路灭汽腔后快速冷却降温过程中,操纵员在风险分析不充分的情况下启动H1RRA001PO,导致一回路冷却速率过大,水体积收缩,一回路压力快速下降,超出P-T图范围约46秒,违反运行技术规范。

16.宁德核电厂施工人员多次误碰阀门传动钢缆导致应急柴油发电机组日用燃油罐排空的运行事件2016年1月14日,宁德核电厂4号机组处于维修停堆模式。

由于阀门传动钢缆布置设计存在缺陷、作业前风险分析及辨识不足、作业空间狭小、现场风险防护措施以及经验反馈不到位等原因,施工人员误碰应急柴油发电机组日用燃油罐(LHP102BA)排油阀传动钢缆,排油阀开启,导致日用燃油罐排空,应急柴油机组不可用。

调查发现,宁德核电厂曾多次发生误碰排油阀传动钢缆导致日用燃油罐排空的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