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合作论坛成立的背景
考研政治:国际组织之中非合作论坛

2016考研政治:国际组织之中非合作论坛中非合作论坛曾经出现在过考研政治的真题中。
所以中非合作论坛的相关内容,广大考生要简单的了解。
为了帮助广大考生能够很好的理解中非合作论坛的具体情况,老师给大家梳理了中非合作论坛的相关知识点,希望能够给广大的考生的复习带来帮助。
一、中非合作论坛的成立中非合作论坛简称FOCAC,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一些非洲国家之间为进一步加强友好合作,促进共同发展而举行的定期对话论坛。
北京2000年部长级会议于2000年10月10~12日在北京召开,中非合作论坛正式成立。
二、中非合作论坛的宗旨中非合作论坛的宗旨是平等磋商、增进了解、扩大共识、加强友谊、促进合作。
三、历届中非合作论坛主题第一届部长级会议主题是”面向21世纪应如何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和”如何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中非在经贸领域的合作”。
第二届部长级会议的主题是”务实合作、面向行动”。
第三届部长级会议的主题是”友谊、和平、合作、发展”。
第四届部长级会议的主题是”深化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谋求可持续发展”。
第五次部长级会议主题是”继往开来,开创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新局面”。
【真题链接】中非合作论坛是首脑外交的新形式。
中国国家主席、副主席和总理及非洲4国的总统和非洲统一组织秘书长参加了第一届部长级会议并发表讲话;14个非洲国家的领导人及44个国家的88位部长参加了2003年第二届部长级会议;2006年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更是吸引了非洲40多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参加。
首脑外交对中非关系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 )A.推动了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建立B.增进了友谊,促进了贸易往来C.体现了平等观念D.开辟了”南南合作”的新路答案【ABCD】解析:本题属于”形势与政策”中的年度间的国际重大时事。
在友谊、和平、合作、发展的主题下,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召开。
北京峰会增添了中非合作的新动力,促进了中非合作论坛机制建设,开创了南南合作的新思路,有助于推动广大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
中非合作

发展中国家强烈要求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根据部分非洲国家的建议,中国政府于2000年10月提出召开“中非合作论坛—北京2000年部长级会议”的倡议。这一倡议得到非洲国家的热烈响应和广泛支持。非洲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一贯重视加强同非洲国家的团结与合作,这不仅有利于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合法权益,而且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2000年10月10日至12日,中非合作论坛第一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45个非洲国家的外交部长、主管对外合作或经济事务的部长以及部分国际机构和地区组织的代表出席了会议。中非合作论坛第一届部长级会议的宗旨是:平等磋商、扩大共识、增进了解、加强友谊、促进合作。会议的主要议题是:面向21世纪如何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以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中非在经贸等实质性领域的合作。 中非合作论坛第一届部长级会议通过了《北京宣言》和《中非经济平等互利的新型伙伴关系,建立中非合作论坛机制。 2003年12月15日至16日,中非合作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中国和来自44个非洲国家的政府代表团出席了会议。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开幕式上发表了题为《继往开来,全面推进中非友好合作》的重要讲话。会议通过了《中非合作论坛——亚的斯亚贝巴行动计划(2004至2006年)》,为今后三年中非合作制定了总体规划。 2005年8月,中非合作论坛中方后续行动委员会秘书长、外交部非洲司司长许镜湖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为进一步加强中非团结合作,提升合作水平,中方对非方愿望作出积极回应,提议将2006年论坛第三届部长级会议提升为一次中非领导人峰会,即召开“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三届部长级会议” 2006年11月3日至5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将在北京举行,峰会主题为“友谊、和平、合作、发展”。
贵州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备考资料:时政之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

贵州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备考资料:时政之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一、前世今生中非合作论坛是中国与非洲友好国家于2000年共同发起成立的中非间集体对话与务实合作机制,其成员包括中国和与中国建交的53个非洲国家以及非洲联盟委员会。
最早共同商定中非合作论坛的宗旨是平等磋商、增进了解、扩大共识、增强友谊和促进合作。
二、主要考点1.主题:本次峰会主题为《合作共赢,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了题为《携手共命运同心促发展》的主旨讲话。
2.八大行动:强调中非要携起手来,共同打造责任共担、合作共赢、幸福共享、文化共兴、安全共筑、和谐共生的中非命运共同体,重点实施好产业促进、设施联通、贸易便利、绿色发展、能力建设、健康卫生、人文交流、和平安全的“八大行动”。
3.五不:中国始终坚持做到“五不”,包括不干预非洲国家探索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不干涉非洲内政、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不在对非援助中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不在对非投资融资中谋取政治私利。
4.六路:重申愿同国际合作伙伴共建“一带一路”,把“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绿色之路、创新之路和文明之路,并主张中国将多予少取、先予后取、只予不取,张开怀抱欢迎非洲搭乘中国发展快车。
5.两大成果:最后会议通过了《关于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北京宣言》和《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19-2021年)》文件。
三、峰会意义第一,推动中非传统友好迈上新台阶。
当前,中非关系处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
此次峰会进一步凝聚中非永续友好的战略共识,夯实中非团结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中非友好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为新时代中非关系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第二,指明中非关系未来的发展方向。
此次峰会进一步引领新时代中非关系发展,保持中非合作在国际对非合作中的引领地位,进一步增进国内外各界对中非友好合作的理解和支持,推动国际社会更加客观公正看待中非关系发展。
中非发展历程

中非发展历程中非合作发展历程是中国和非洲国家之间的友好交流与合作的历程。
这一历程始于1955年,当时中国政府通过亚非会议与非洲国家建立了第一次正式联系。
在那个时候,非洲国家刚刚获得独立,处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初级阶段。
中国积极支持非洲国家争取国家独立与经济发展的努力。
随着双边往来的增加,中国提供了大量的援助和技术支持,帮助非洲国家发展基础设施、农业、医疗等领域。
在1960年代至1970年代,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合作不断扩大。
中国政府为非洲国家提供援助与技术支持,帮助非洲国家修建铁路、电力站等基础设施。
此外,中国还派遣了大量的医生、教师和工程师到非洲国家工作,为当地的健康、教育和工程领域作出巨大贡献。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此时的中国开始面向世界,积极推动与非洲国家的经济合作。
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标志着中非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中国政府宣布将继续增加对非洲的援助和贷款,并积极扩大与非洲国家的经济往来。
在过去的20年里,中非合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中国在非洲的投资逐年增加,涵盖了各个领域,如基础设施、能源、农业、制造业等。
双边贸易额也大幅增长,中国成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
此外,中国还在非洲国家开展了各种人力资源开发和文化交流项目。
中国政府奖学金计划致力于帮助非洲国家的学生在中国接受高等教育,加强两国之间的教育交流。
同时,中国也向非洲国家派遣了大量的志愿者和教师,帮助提高非洲国家的人力资源水平。
中非合作发展历程中,中国一直秉持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
中国政府致力于帮助非洲国家建设自主可持续的经济体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合作中,中国尊重非洲国家的主权,倾听和照顾非洲国家的需求,共同制定合作方案,让中非合作成为真正的共赢之路。
通过中非合作的不断推进,非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社会福利得到了提高。
这一历程是中国和非洲国家友好合作的缩影,展示了两国人民团结合作、携手共进的美好愿景。
中非两国的社会关系和文化交流历史有何异同?

中非两国的社会关系和文化交流历史有何异同?中非两国的历史渊源悠久,两国在文化和社会领域的交流也非常频繁。
下面就来探讨一下中非两国社会关系和文化交流的历史异同之处。
一、历史背景与渊源1. 中非两国的历史渊源:中国和非洲大陆的文化交流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唐朝时期,中国与非洲已经开始互通信息,许多阿拉伯商人通过海上或丝绸之路将中国的商品带到非洲,使得当时的中国产品流行于非洲市场,同时,中国也获取了许多非洲的珍稀材料与商品。
此外,隋唐时期,非洲的大陆是中国“外国”中最远的地方之一,唐玄宗时期,有不少非洲人来到了中国,这造就了中非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2. 中非两国的历史背景:中非两国在历史上都曾拥有辉煌的文明史,随着欧洲殖民主义的侵略,两国都曾经受到过帝国主义的压迫。
中国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甲午战争和义和团运动中,曾经受到英、法等国的侵略和掠夺,而非洲大陆也在欧洲入侵期间,受到了殖民主义国家的欺压和压迫,导致许多非洲国家在文化、经济等方面落后。
与此同时,也使得中非两国在反抗殖民主义、争取独立、民族自强等方面产生了深厚的共鸣。
二、社会领域的历史比较1. 食物文化中非两国的食物文化在饮食习惯方面有很大不同。
中国人比较注重奉献和节俭,从传统的中华菜谱到现代的中餐厅,中国饮食文化中有许多精美的菜品和餐饮文化,如烤鸭、火锅、蒸饺等等。
相比之下,非洲大陆的饮食文化更加注重实用主义,比如肉类和麦类食品的较多使用,如牛羊肉等。
2. 社会习俗中非两国的社会习俗也有所不同。
中国文化讲究“和而不同”,寓意着在协调差异的同时保留独特而又多元的文化特色。
中国的许多伟大成就和文化艺术都与此理念密切相关。
而非洲大陆则更加注重家庭和群体集体观念的民族文化体系,因此,非洲大陆的民族文化发展也更加注重传承社会责任和人道主义。
三、文化交流历史的比较1. 文化交流历史近年来,中非两国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尤其是自2015年以来,中非合作论坛落地成为一个比较重要的平台,这使得中非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互动进一步加强。
中国的非洲合作和援助计划

中国的非洲合作和援助计划近年来,中国与非洲之间的合作和援助计划逐渐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积极参与非洲的发展,为非洲国家提供支持和帮助,这一举措备受赞赏也引发了不少争议。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合作领域、援助方式和影响等方面全面探讨中国的非洲合作和援助计划。
一、历史背景中国与非洲之间的合作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周恩来总理首次访问的埃及、苏丹、坦桑尼亚和多哥。
此后,中国对非洲的援助和合作逐渐增加,并于2000年在中非合作论坛上建立了全面合作伙伴关系。
这标志着中非合作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二、合作领域中国的非洲合作和援助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合作、人文交流等。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国援建了许多道路、铁路、港口等重要基础设施项目,极大地改善了非洲国家的交通和物流条件。
在经济合作方面,中国与非洲国家开展了大量的贸易和投资,推动了非洲的经济发展。
同时,中国还积极推动人文交流,派遣医疗队、教育专家等前往非洲,帮助非洲国家提升人力资源和教育水平。
三、援助方式中国的非洲援助方式注重实效性和可持续性。
相比于其他国家的援助方式,中国更注重项目的整体需求和受援国的实际情况。
中国提供的援助不仅仅是资金支持,更包括技术转让、人员培训和设备供应等方面的合作。
此外,中国还尝试通过南南合作模式,与非洲国家共同解决发展问题,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
四、影响中国的非洲合作和援助计划对非洲国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中国的援助帮助非洲国家改善了基础设施和生活条件,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其次,中国带来的投资和技术合作为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这一系列贡献也获得了非洲国家和人民的高度赞誉。
然而,中国的非洲合作和援助计划也面临一些挑战和争议。
一方面,一些人担心中国的援助会给非洲国家带来过度依赖,使其陷入债务困境。
另一方面,有人指责中国的援助计划存在着政治目的,如争夺资源和扩大影响力等。
中非合作论坛:推动全球南南合作的典范

中非合作论坛:推动全球南南合作的典范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日益加快,南南合作成为了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中非合作论坛作为其中的杰出代表,不仅为双方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也为全球南南合作树立了典范。
本文将通过全面深入地探讨中非合作论坛的背景和成果,分析其推动全球南南合作的重要意义。
一、中非合作论坛的背景1. 创立背景中非合作论坛(简称中非论坛)于2000年10月12日在北京成立,是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的全面合作平台。
其创立背景可追溯到1955年在亚非会议上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原则成为了中非友好合作的基石。
中非合作论坛的成立标志着双方友好合作迈上了新的台阶。
2. 组织机构中非合作论坛设有峰会、官员会晤、工商论坛等多个机构,旨在加强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合作。
其中,中非合作论坛峰会是最高决策机构,每三年举行一次,旨在制定战略规划和政策方向。
官员会晤则是中非领导人的重要交流平台,经常性举行。
二、中非合作论坛的成果1. 经贸合作中非合作论坛为中非经贸合作提供了坚实的平台。
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的贸易额从2000年的10亿美元迅速增长至2019年的2080亿美元。
双方开展的大量合作项目包括基础设施建设、能源资源开发、农业技术合作等,不仅为非洲国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发展机遇,也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
2. 人文交流中非合作论坛也促进了中非人文交流的繁荣发展。
中国提供了大量的奖学金名额给非洲学生,在中国留学的非洲学生人数不断增加。
此外,中非合作论坛还推动了文化艺术交流、教育合作等领域的发展,增进了中非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3. 医疗合作中非合作论坛在医疗合作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
中国援建了大量的医疗机构和培训中心,派遣了医疗队赴非执行援助任务。
中非合作论坛还推动了疫苗研发与生产合作,共同应对公共卫生挑战,提高了非洲国家的医疗水平。
三、中非合作论坛的意义1. 推动南南合作中非合作论坛成为了全球南南合作的典范,为其他南方国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中非合作论坛成立的背景[5篇范文]
![中非合作论坛成立的背景[5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569862d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b4.png)
中非合作论坛成立的背景[5篇范文]第一篇:中非合作论坛成立的背景中非合作论坛成立的背景进入21世纪,维护和平、谋求稳定、促进发展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为进一步加强中非在新形势下的友好合作,共同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促进共同发展,根据部分非洲国家的建议,中国政府倡议召开中非合作论坛北京2000年部长级会议,得到了广大非洲国家的积极响应。
The creation of FOCAC In the 21st century, maintaining peace, seeking stability and promoting development have become a shared aspiration of people of all countries.In order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friendly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frica under the new circumstances, to jointly meet the challenge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o promote common development, and in light of suggestions of some African countries, the Chinese Government made the proposal on the convocation of the Forum on China-Africa Cooperation---Ministerial Conference Beijing 2000, which was positively responded to by the vast number of African countries.中非合作论坛的特点中非合作论坛是中国与非洲友好国家建立的集体磋商与对话平台,是南南合作范畴内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非合作论坛成立的背景进入21世纪,维护和平、谋求稳定、促进发展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为进一步加强中非在新形势下的友好合作,共同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促进共同发展,根据部分非洲国家的建议,中国政府倡议召开中非合作论坛北京2000年部长级会议,得到了广大非洲国家的积极响应。
The creation of FOCACIn the 21st century, maintaining peace, seeking stability and promoting development have become a shared aspiration of people of all countries. In order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friendly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frica under the new circumstances, to jointly meet the challenge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o promote common development, and in light of suggestions of some African countries, the Chinese Government made the proposal on the convocation of the Forum on China-Africa Cooperation---Ministerial Conference Beijing 2000, which was positively responded to by the vast number of African countries.中非合作论坛的特点中非合作论坛是中国与非洲友好国家建立的集体磋商与对话平台,是南南合作范畴内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机制。
其特点是:∙务实合作:以加强磋商、扩大合作为宗旨,重在合作。
∙平等互利:政治对话与经贸合作并举,目的是彼此促进,共同发展。
Characteristics of FOCACThe Forum on China-Africa Co-operation is a platform established by China and friendly African countries for collective consultation and dialogue and a cooperation mechanism between thedeveloping countries, which falls into the category of South-South cooperati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rum are as follows:∙ Pragmatic Cooperation: Its purpose is to strengthen consultation and expand cooperation and its focus is on cooperation.∙ Equality and Mutual Benefit: It promotes both political dialogue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trade, with a view to seeking mutual reinforcement and commondevelopment.中非合作论坛年鉴2009/09/16中非合作论坛年鉴Forum on China – Africa Cooperation—FOCAC【成立日期】为进一步加强中国与非洲国家在新形势下的友好合作,共同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谋求共同发展,根据部分非洲国家的建议,中国政府倡议于2000年10月10~12日在北京召开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2000年部长级会议,中非合作论坛正式成立。
【宗旨】平等磋商、增进了解、扩大共识、加强友谊、促进合作。
【成员】中国、与中国建交的49个非洲国家:阿尔及利亚、安哥拉、贝宁、博茨瓦纳、布隆迪、喀麦隆、佛得角、中非、乍得、刚果(布)、科摩罗、科特迪瓦、刚果(金)、吉布提、埃及、赤道几内亚、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加蓬、加纳、几内亚、几内亚比绍、肯尼亚、莱索托、利比里亚、利比亚、马达加斯加、马拉维、马里、毛里塔尼亚、毛里求斯、摩洛哥、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尼日尔、尼日利亚、卢旺达、塞内加尔、塞舌尔、塞拉利昂、索马里、南非、苏丹、坦桑尼亚、多哥、突尼斯、乌干达、赞比亚、津巴布韦【会议机制】中非合作论坛第一届部长级会议上通过的《中非经济和社会发展合作纲领》中规定,中非双方同意建立后续机制,定期评估后续行动的落实情况。
2001年7月,中非合作论坛部长级磋商会在赞比亚首都卢萨卡举行,讨论并通过了《中非合作论坛后续机制程序》。
2002年4月,后续机制程序正式生效。
中非合作论坛后续机制建立在三个级别上:部长级会议每三年举行一届;高官级后续会议及为部长级会议做准备的高官预备会分别在部长级会议前一年及前数日各举行一次;非洲驻华使节与中方后续行动委员会秘书处每年至少举行两次会议。
部长级会议及其高官会轮流在中国和非洲国家举行。
中国和会议承办国分别担任主席国和共同主席国,共同主持会议并牵头落实会议成果。
部长级会议由外长和负责对外合作或财经事务的部长参加,高官会由各国主管部门的司局级或相当级别的官员参加。
2006年,中非领导人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三届部长级会议上一致同意建立中非外长级定期政治对话机制,在每届部长级会议次年在联合国大会期间举行。
2007年9月26日,中非外长在纽约举行了首次政治磋商。
【中方后续行动委员会】2000年11月,中非合作论坛中方后续行动委员会成立,目前共有26家成员单位,分别是:外交部、商务部、财政部、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交通运输部(国家民用航空局)、农业部、文化部、卫生部、中国人民银行、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广电总局、国家旅游局、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共青团中央、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北京市人民政府。
外交部长和商务部长为委员会名誉两主席,两部主管部领导为两主席。
委员会下设秘书处,由外交部、商务部和财政部有关司局组成,外交部非洲司司长任秘书长。
秘书处办公室设在外交部非洲司。
论坛网址:【主要活动】一、第一届部长级会议2000年10月10~12日,中非合作论坛第一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国和44个非洲国家的80余名部长、17个国际和地区组织的代表,及部分中非企业界人士出席会议。
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和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分别出席开幕式和闭幕式并发表讲话;非洲统一组织(非洲联盟前身)―三驾马车‖,即前任主席阿尔及利亚总统布特弗利卡、现任主席多哥总统埃亚德马、候任主席赞比亚总统奇卢巴以及坦桑尼亚总统姆卡帕出席开幕式并讲话;非统秘书长萨利姆在闭幕式上致辞。
会议议题是:面向21世纪应如何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如何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中非在经贸领域的合作。
会议通过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宣言》和《中非经济和社会发展合作纲领》,为中国与非洲国家发展长期稳定、平等互利的新型伙伴关系确定了方向。
中国政府宣布将减免非洲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100亿元人民币债务;提供专项资金,支持和鼓励有实力、有信誉的中国企业到非洲投资,开展互利合作;设立―非洲人力资源开发基金‖,帮助非洲国家培训专业人才等。
会议期间还举办了中非投资与贸易、中国与非洲国家改革经验交流、消除贫困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科技与卫生合作等4个专题研讨会。
二、第二届部长级会议2003年12月15~16日,中非合作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中国和44个非洲国家的70多名部长及部分国际和地区组织的代表参加会议。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埃塞俄比亚总理梅莱斯,其他非洲国家6位总统、3位副总统、2位总理、1位议长,非洲联盟委员会主席科纳雷、联合国秘书长代表出席开幕式并发表讲话。
会议主题为:务实合作、面向行动。
会议回顾了第一届部长级会议后续行动落实情况,通过了《中非合作论坛—亚的斯亚贝巴行动计划(2004至2006年)》。
中国政府宣布,将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继续增加对非援助;加强中非人力资源开发合作,3年内为非洲培养、培训1万名各类人才;开放市场,给予非洲部分最不发达国家部分输华商品免关税待遇;扩大旅游合作,给予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坦桑尼亚、赞比亚、毛里求斯、塞舌尔、津巴布韦、突尼斯8国为―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目的地‖地位;加强文化和民间交流,于2004年举办中非青年联欢节、以非洲为主宾洲的―相约北京‖国际艺术节和―中华文化非洲行‖活动。
会议期间举办了第一届中非企业家大会和中非友好合作成果展。
三、北京峰会暨第三届部长级会议2006年是新中国同非洲国家开启外交关系50周年,为进一步提升中非合作水平,中非双方商定举行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三届部长级会议。
2006年11月3日,中非合作论坛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召开,为北京峰会召开作最后的准备。
中国和48个非洲国家的外交部长、负责国际经济合作事务的部长和代表出席了会议,24个国际和地区组织的代表作为观察员列席了会议开幕式。
会议审议了中方关于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后续行动落实情况的报告,通过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宣言》草案和《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07至2009年)》草案。
会议还决定2009年在埃及召开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
11月4至5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隆重举行,会议主题为:友谊、和平、合作、发展。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非洲35位国家元首、6位政府首脑、1位副总统、6位高级代表以及非洲联盟委员会主席出席。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33位非洲国家领导人共同出席了与中非工商界代表高层对话会。
24个国际和地区组织派观察员列席峰会有关活动。
会议通过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宣言》和《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07至2009年)》,决定建立和发展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
胡锦涛主席代表中国政府宣布了旨在加强中非务实合作、支持非洲国家发展的8项政策措施。
(一)扩大对非洲援助规模,到2009年使对非洲国家的援助规模比2006年增加1倍。
(二)今后3年内向非洲国家提供30亿美元的优惠贷款和20亿美元的优惠出口买方信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