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氧族元素教案
氧族元素教案

氧族元素教案教案标题:氧族元素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氧族元素的特点和性质;2. 掌握氧族元素的周期表位置和原子结构;3. 理解氧族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和重要性;4. 能够描述氧族元素的化学反应和应用。
教学内容:1. 氧族元素的定义和特点:a. 氧族元素包括氧、硫、硒、碲和钋等;b. 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容易形成阴离子;c. 氧族元素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对生物和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2. 氧族元素的周期表位置和原子结构:a. 氧族元素位于周期表的第16族;b. 原子结构包括原子核、电子壳层和电子轨道。
3. 氧族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和重要性:a. 氧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广泛存在于水、大气和岩石中;b. 氧对生物呼吸和燃烧等过程至关重要;c. 硫在地壳中也存在较多,参与了许多生物和地球化学过程;d. 硒、碲和钋在自然界中含量较少,但在一些特定的生物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
4. 氧族元素的化学反应和应用:a. 氧族元素与金属的反应:形成氧化物或硫化物;b. 氧族元素与非金属的反应:形成氧化物、酸或硫化物;c. 氧族元素的应用:氧用于氧气供应和氧化反应,硫用于制造硫酸等化学品,碲用于制造光敏材料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或展示图片等方式引起学生对氧族元素的兴趣和思考。
2. 知识讲解:介绍氧族元素的定义、特点、周期表位置和原子结构。
3. 实例分析: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氧族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和重要性。
4. 化学反应演示:进行一些简单的氧族元素的化学反应演示,让学生观察和记录。
5.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氧族元素的化学反应和应用进行讨论和分享。
6. 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氧族元素的特点、周期表位置、原子结构、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和重要性,以及化学反应和应用。
7. 拓展延伸:提供一些拓展资料或实验,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氧族元素的研究和应用领域。
8. 练习评估:布置一些练习题或实验报告,检验学生对氧族元素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氧族元素教案

氧族元素教案
氧族元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感受运用元素周期律等理论知识,指导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科学方法,进一步认识和理解“族”的特点和含义.
2.掌握氧族元素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递变的关系.
3.通过氧族元素和卤族元素相似性、差异性及其原因的比较,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4.通过臭氧知识的学习,对学生进行一分为二、全面看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挖掘教材内容,渗透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1.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2.氧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
●教学难点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方法
启发、推测、讨论、对比、归纳等方法
●教学用具
投影仪、胶片、铁架台(含铁夹和铁圈)、石棉网、玻璃棒、酒精灯、药匙、研钵、火柴、大试管、小试管、木条、坩埚钳、铁粉、铜丝、硫粉、
H2O2 溶液、MnO2、一小试管O2。
高中化学教案氧族元素

高中化学解题诀窍讲解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解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掌握化学解题的一般步骤;
3.提高学生解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二、教学重点:
1.掌握化学解题的基本原理;
2.熟练运用化学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难点:
1.解题思路的培养;
2.解题技巧的掌握。
四、教学内容:
1.化学解题的基本原理;
2.化学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3.化学解题的一般步骤;
4.化学解题实例讲解。
五、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出化学解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讲解:介绍化学解题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基本的解题练习;
4.总结:总结解题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5.作业:布置相关的解题作业,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手段:
1.黑板演示;
2.多媒体教学;
3.示例讲解;
4.学生互动。
七、教学评价:
1.通过讲解和练习,检查学生对化学解题的掌握程度;
2.通过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八、教学反思:
1.及时总结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高一化学氧族元素教案

氧族元素复习课●教课目的1.掌握氧族元素原子构造与元素化学性质的递变规律。
2.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认识其用途及对空气的污染,增强环保意识。
3.掌握浓硫酸的化学特征及硫酸根离子的查验方法。
4.经过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互相转变关系的学习,培育学生概括、总结知识的能力。
5.经过针对练习,训练学生知识迁徙和应用能力。
6.进一步领会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方法。
●教课要点1.氧族元素的原子构造与元素化学性质的递变规律。
2.概括总结硫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互相转变关系。
3.硫酸根离子的查验方法。
●教课难点硫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互相转变。
●课时安排1课时●教课方法概括总结、练习稳固●教具准备投影仪●教课过程[叙述]硫及其重要化合物包含的物质许多,性质也较复杂,而掌握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本章学习的要点。
为此,建议从三个方面去掌握:( 1)单质、化合物的互相关系;(2)元素价态与性质的关系;( 3)能否拥有特别性。
每一种物质要往类上概括,掌握其通性,同时还要注意它所处的价态,掌握其氧化性和复原性,此外考虑物质有无特别性。
[板书]一、知识点及规律(投影展现)1.氧族元素原子构造和元生性质[投影板书]由学生概括表中内容。
元素名称及元素氧( O)硫( S)硒( Se)碲( Te)符号核电荷数8163452电子层数2345最外层电子数6666结相像性最外层都有 6 个电子,化学反响中易得 2 个电子,表现- 2 价构递变性随核电荷数增添,电子层数渐渐增加,原子半径渐渐增大化合价- 2- 2、+4、 +6- 2、 +4、+6-2、 +4、 +6密度随核电荷数的增添,单质密度渐渐增大熔沸点随核电荷数的增添,单质熔沸点渐渐高升与 H2化合难易点燃强烈化合加热时化合较高温时化合不直接化合氢化物稳固性随核电荷数的增添,气态氢化物稳固性渐渐减弱氧化物化学式——SO2、 SO3SeO2、 SeO3TeO2、 TeO3氧化物对应水化——H2SO3、 H2SO4H2SeO3、 H2SeO4H2TeO3、 H2TeO4物化学式最高价氧化物水随核电荷数增添,最高价态氧化物的酸性渐渐减弱(O 除外)化物酸性元素的非金属性随核电荷数增添,元素非金属性渐渐减弱2.价态与氧化性、复原性的规律复原性挨次增强-20+4+6H2S S SO2H2SO4氧化性挨次增强[学生小结]H2S 及- 2 价硫化物中,硫的价态最低,硫元素只具复原性,浓硫酸中,硫的价态最高,硫元素只具氧化性,而单质硫、二氧化硫、亚硫酸、亚硫酸盐中的硫处于中间价态,既拥有氧化性,又拥有复原性。
无机化学《氧族元素》教案

无机化学《氧族元素》教案教学要求]1. 掌握臭氧、过氧化氢的结构和性质。
2. 掌握硫化氢的特性及硫化物的水溶性。
3. 了解掌握硫的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的结构、一般性质及用途。
[ 教学重点]1. 氧的单质及双氧水的结构、制备和性质2. 硫的单质及重要化合物的结构、制备和性质[ 教学难点]1. 氧的单质及双氧水的结构、制备和性质2. 硫的单质及重要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教学时数]6 学时[ 教学内容]1. 氧族元素的通性2. 氧及其化合物3. 硫及其化合物15-1 氧族元素的通性一、氧族元素的存在氧族元素有氧、硫、硒、碲和钋五种元素。
氧是地球上含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元素。
约占地壳总质量的46.6% 。
它遍及岩石层、水层和大气层。
在岩石层中,氧主要以氧化物和含氧酸盐的形式存在。
在海水中,氧占海水质量的89% 。
在大气层中,氧以单质状态存在,约占大气质量的23% 。
硫在地壳中的含量为0.045% ,是一种分布较广的元素。
它在自然界中以两种形态出现棗单质硫和化合态硫。
天然的硫化合物包括金属硫化物、硫酸盐和有机硫化合物三大类。
最重要的硫化物矿是黄铁矿FeS2,它是制造硫酸的重要原料。
其次是黄铜矿CuFeS2、方铅矿PbS 、闪锌矿ZnS 等。
硫酸盐矿以石膏CaSO 4· 2H 2 O 和Na2SO 4 · 10H 2 O 为最丰富。
有机硫化合物除了存在于煤和石油等沉积物中外,还广泛地存在于生物体的蛋白质、氨基酸中。
单质硫主要存在于火山附近。
二、氧族元素的基本性质氧族元素的一些基本性质性质氧硫硒碲原子序数原子量价电子构型常见氧化态815.992s 2 2p 4-2,-1,01632.063s 2 3p 4-2,0,+2,+4,+63478.964s24p 4-2,0,+2,+4,+652127.605s 2 5p 4-2,0,+2,+4,+6共价半径/pmM 2 - 离子半径/pm第一电离能/(kJ/mol)第一电子亲合能/(kJ/mol) 第二电子亲合能/(kJ/mol) 单键解离能/(kJ/mol)电负性(Pauling 标度) 661401314141-7801423.441041841000200-5902262.58117198941195-4201722.55137221869190-2951262.10三、氧族元素的电极电势氧的电势图:2.07 0.68 1.77φ A θ / V O 3 ——— O 2——— H 2 O 2 ——— H 2 O1.24 –0.08 0.87φ B θ / V O 3 ——— O 2 ——— HO 2 -——— OH –硫的电势图:2.05 0.20 0.40 0.50 0.14φ A θ / V S 2 O 82 -——— SO 4 2 -——— H 2 SO 3 ——— S 2 O 3 2 - ——— S ——— H 2 S-0.92 -0.58 -0.74 -0476φ B θ / V SO 4 2 - ——— SO 3 2 - ——— S 2 O 3 2 -——— S ——— S 2 -15-2 氧及其化合物一、单质氧自然界中的氧含有三种同位素,即16 O 、17 O 和18 O ,在普通氧中,16 O 的含量占99.76% ,17 O 占0.04% ,18 O 占0.2% 。
人教版高一化学教学设计——氧族元素1

《氧族元素》[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复习氧族元素的通性和硫及其化合物转化关系,使学生掌握了解H2O2、O3的性质和用途,对硫及其化合物知识网络化、系统化。
技能目标:以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为载体,以实验分析为核心,训练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的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生自己对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讨论,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的实验设计与评价。
硫及其化合物各代表物性质的综合运用。
[教学过程设计]【考点分析】1、了解氧、硫等元素的单质及某些氧化物、氢化物的性质。
2、掌握硫酸的化学性质。
3、以硫酸为例,了解化工生产化学反应原理的确定。
初步了解原料与能源的合理利用、“三废处理”与环境保护以及生产过程中的综合经济效益问题;了解硫的氧化物对大气的污染及其防治。
4、了解常见盐类的性质和用途。
5、氧族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
[高考再现](2000年全国卷)导致下列现象的主要原因与排放SO2有关的是A.酸雨B.光化学烟雾C.臭氧空洞D.温室效应(2004年江苏卷)下列关于浓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而能使蔗糖炭化B.浓硫酸在常温下可迅速与铜片反应放出二氧化硫气体C.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能够干燥氨气、氢气等气体D.浓硫酸在常温下能够使铁、铝等金属钝化【板书】一、氧族元素1、硫、氧是同族元素,它们有许多性质相似。
氧化物分为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等等,硫化物也分为碱性氧化物(Na 2S )、酸性硫化物(CS 2)等等,完成下列反应:(1)Na 2S + CS 2 =(2)Na 2S + SnS 2 =(3)Na 2S 2 + SnS =【板书】二、氧及其合物【思考】请写出H 2O 2与酸性KMnO 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练习】2、臭氧层是地球的保护伞,它对紫外线有吸收和阻挡作用。
(1)现在发现有多种气体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氟利昂就是一种,该物质是一种低沸点卤代烃,易挥发,进入大气层后,在紫外线作用下光解出Cl ,它能促使O 3转化成为O 2,其方程式为:Cl +O 3 → ClO + O 2 ClO + O → Cl + O 2 则在反应中Cl 充当A 、反应物B 、催化剂C 、中间产物D 、生成物(2)对水进行杀菌消毒最好选择O 3,其好处是什么?3、“绿色试剂”双氧水可作为矿业废液消毒剂,如要消除采矿业废液中的氰化物(如KCN ),化学方程式为:KCN + H 2O 2 + H 2O = A + NH 3↑(1)生成物A 的化学式为(2)反应中被氧化的元素为(3)在标准状况下有0.448L 氨气生成,则转移电子数为(4)H 2O 2被称为绿色氧化剂的理由是:【板书】三、硫及其重要化合物间相互转化关系H 2O 2的性质 O 3的性质强氧化性弱还原性不稳定性 强氧化性不稳定性【练习】请设计一套实验装置图,用来演示浓硫酸与木炭共热的反应及检验其生成的产物。
氧族元素课程教学设计

氧族元素课程教学设计氧族元素课程教学设计教学重点: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氧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
教学过程:引入:环绕地球的大气中存在着维持生物生命所必需的氧气。
大家在初中已经了解了氧气的一些性质和用途。
我们也知道氧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的ⅥA族,跟氧同族的元素还有哪些?它们又有哪些性质呢?播放ppt演示讲述:氧族元素包括氧、硫、硒、碲、钋等。
提出:让学生写出氧、硫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再根据元素周期表结构推测其它元素的原子序数,引导学生根据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试写其原子结构示意图。
教师展示:原子结构的图片。
提问:根据氧族元素原子结构的特点找出结构上的异同点。
小结氧族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电子层数及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
教师评价:设问:分析氧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及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预测它们的化学性质有何相似性和递变规律?学生讨论:教师评价小结:展示:氧族元素单质的.物理性质及其相关的图片。
学生讨论:变化规律教师小结:学生讨论:从生成氢化物的难易程度和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来分析各元素的非金属性是怎样变化的?如果用R表示氧族元素,其氧化物化学式如何表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如何表示?其酸性强弱的变化规律是什么?播放动画:氧族元素的化学性质过渡:氧族元素和它相邻的卤族元素的性质有哪些相似和不同呢?下面把硫、氯进行对比。
提出:让学生画出它们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讨论得出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然后进一步讨论化学性质的相似与不同。
教师小结评价:此处可以展示ppt演示的相关部分。
课堂练习:1.碲元素及其化合物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A)碲的氧化物有和(B)碲的化合物有-2、+4、+6价(C)碲能与氢气直接化合,且比稳定(D)单质碲为银白色、导电性比硒强的固体选题目的:学习完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后,要提高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题是一道有代表性的习题。
参考答案:C2.举出两个实验事实,说明氧的非金属性比氟弱: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一化学《氧族元素》教案与化学中的对比与联想

高一化学《氧族元素》教案与化学中的对比与联想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和能力:1.了解氧族元素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掌握氧和其它氧族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的活性规律;3.理解氧族元素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氧族元素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氧族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的活性规律。
2. 教学难点氧族元素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与热身(5分钟)通过图表或实验等方式引出氧族元素的概念和一些典型的氧族元素,如氧、硫、硒等。
让学生进入化学学习的状态。
2. 氧族元素的特征介绍(10分钟)通过PPT或板书,介绍氧族元素的共同特征:电子层结构、电负性、半径、电离能等。
并展示氧族元素的周期表位置,引导学生对氧族元素的排布规律有所了解。
3. 氧族元素的性质及活性规律(20分钟)详细介绍氧族元素的性质和活性规律,包括:化合价、氧化性、还原性等。
通过一些实例和化学方程式,让学生了解氧族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的活性顺序,并引导学生总结活性规律。
4. 实验操作与观察(30分钟)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氧族元素在实验中的活性表现。
例如,用镁带燃烧实验观察氧族元素对活性金属的氧化作用。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增强他们的实验能力和观察力。
5. 氧族元素的应用(15分钟)介绍氧族元素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如氧的应用于呼吸、火焰燃烧等;硫的应用于制药、农业等。
让学生了解氧族元素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领域。
6. 总结与展望(10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并展望下节课的内容。
引导学生思考氧族元素与其它元素的联系和对比,并帮助他们建立化学知识的框架。
四、教学辅助资源1.PPT幻灯片或黑板、粉笔;2.实验器材:镁带、试管、点火器等;3.相关化学实验视频和图片。
五、课堂作业1.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氧族元素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其他应用;2.总结氧族元素的共同性质和活性规律;3.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五章氧族元素之教案15-1 氧族元素的通性一:氧族元素通性的变化规律(C级掌握)1.同族的通性氧族元素的基本性质15-1.2:为什么氧族元素的氧化态为偶数(-2,+2,+4,+6)?(B级掌握)2。
与同周期的卤素元素比较(C级掌握)15-1.3:为什么氧族元素的非金属活泼性和电负性均小于同周期的卤素元素?(C级掌握) 3。
氧族元素从上到下正氧化态的稳定性逐渐增加。
二:氧的特殊性(C级重点掌握)(1)电子亲合势:O<S(原因同卤素的F<Cl)(2)解离能:O-0<S-S(原因同卤素的F2<Cl2)(3)氧在正常化合物中的氧化数均为-Ⅱ,OF2、H2O2等例外。
氧可形成强的双键,而S,Se,Te形成双键的倾向越来越小.15-1.4:硫与氧相比,为什么氧易形成p-p的π键,而硫却难以形成?(B级掌握)三:氧族元素的存在(了解)15-2 氧及其化合物15-2-1 氧气单质(了解)一:氧气的结构二:氧气的性质氧的化学性质很活泼,除稀有气体、卤素、氮气和一些贵金属外,其余元素都能和氧直接化合. 三:氧气的制备15-2.1:指出工业上和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方法(C级了解)四:氧气的用途15-2-2 氧化物一:氧化物的分类15-2.2:总结氧化物按三种不同标准进行的分类情况,并各举一例说明(C级了解)二:氧化物的酸碱性(C级掌握)15-2.3:总结氧化物在周期表中的酸碱性变化规律(C级掌握)15-2-3 臭氧一: 臭氧的存在和保护作用(P490-491)二:臭氧的产生(了解)三:臭氧的性质(C级掌握)臭氧是淡蓝色,俱鱼腥臭味的气体。
臭氧不稳定,在常温下分解较慢,但在437K时,将迅速分解,并放出大量热。
无论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臭氧都比氧气具有更强的氧化性。
它能与除金和铂族金属外的所有金属和非金属反应。
臭氧浓度可由碘量法来测定 2KI + H2SO4+ O3==I2+ O2+ H2O + K2SO4所产生的I2用Na2S2O3来滴定。
四:臭氧的结构(C级掌握)臭氧分子呈三角形,偶极距为0.54D,是反磁性的。
在这个分子中,中心氧原子以sp2杂化态与其它两个配位氧原子相结合,分子中存在一个π34的离域大π键。
键角为116.80,键长为127.8pm。
15-2.4:试从O2和O3的结构差异说明它们性质上(如氧化性,极性,磁性等)的不同(B级掌握)15-2.5:为什么O3的分子偶极距不为0?(A级掌握)五:臭氧的用途15-2-4 过氧化氢一:制备和用途(P493)(了解)二:结构和性质1.结构(C级掌握)在过氧化氢分子中有一个过氧链-O—O-存在,结构如右图所示。
O-O 键和O-H键的长度分别为147.5pm和95pm,键角∠HOO为94.80,两个氢原子所在平面间的夹角为111.50。
2。
性质(1) 物理性质纯的过氧化氢是无色粘稠液体,沸点为423K,凝固点为272K。
过氧化氢分子间存在较强的氢键,故在液态和固态中存在缔合分子,使其具有较高的熔沸点.在实验室和工业上常用它做氧化剂或还原剂.实验室中常用的过氧化氢为30%的水溶液。
(2) 化学性质1) 稳定性: 极纯的过氧化氢相当稳定。
其水溶液在室温下会分解:2H2O2(l)==2H2O(l)+O2(g) △rHθ=-195.9kJ·mol-115-2.6:为什么要在冰盐水条件下制备H2O2?(C级掌握)15-2.7:指出H2O2分解反应的条件影响因素以及防范分解的措施.(C级了解)2) 酸性过氧化氢水溶液是二元弱酸,在298K时,它的第一级电离常数K1=1.55×10-12,K2≈10-25.3) 氧化还原性(C级重点掌握)在H2O2分子中,氧的氧化数为-I,处于中间状态,所以它即可做氧化剂又可做还原剂.其标准电极电势见下表.15-2.8:总结H 2O 2的氧化和还原性规律(C 级重点掌握) 4) 特殊显色反应(C 级掌握)在酸性溶液中过氧化氢能使重铬酸盐生成二过氧合铬的氧化物(化学式为CrO(O 2)2或CrO 5),又称为过氧化铬,其分子结构见右图.CrO 5显蓝色,在水中立即分解,而在乙醚中稳定存在.这个反应可用来检出H 2O 2,也可以检验CrO 42-或Cr 2O 72-的存在.4H 2O 2 + H 2Cr 2O 7==2CrO(O 2)2 + 5H 2O 2CrO 5 + 7H 2O 2 + 6H +==2Cr 3+ + 7O 2 + 10H 2O 15-2.9:试比较H 2O 和H 2O 2的结构,熔点,沸点,热稳定性及氧化还原性(B 级掌握) 15-3 硫及其化合物15-3-1 硫的同素异形体(了解)单质硫的同素异形体很多,最常见的是斜方晶硫(也称菱形硫、a-硫,相对密度为2.06,熔点为385.8K)和单斜晶硫(也称β-硫,相对密度为1.99,熔点392K),这两种晶态硫在369K 时发生转变。
S 8环状结构(左为侧视图,右为俯视图)斜方晶硫和单斜晶硫都易溶于CS 2中,分子都是由8个硫原子组成的环状结构,每个硫原子采取不等性sp 3杂化并形成两个共价单键。
15-3.1:常温下硫最稳定的同素异形体是哪种?其分子组成和结构如何?性质如何?(C 级掌握) 15-3.2:为什么硫的同素异形体比氧的多得多?(A 级了解)15-3.3:为什么氧一般只表现氧化性,而硫却有氧化性和还原性?硫为何比氧更易形成链状结合?(A 级掌握)15-3-2 硫化物和多硫化物一:硫化氢1。
结构硫化氢气体分子的结构如下图所示2。
性质(C 级重点掌握)氢硫酸是二元弱酸,在水溶液中有如下电离:H 2S H + + HS - K 1=9.l×10-8 HS -H + + S 2- K 2=1.1×10-12 H 2S 是强还原剂,其水溶液在空气中放置时会逐渐变浑(有单质硫析出)。
在酸性溶液中,它能使Fe 3+、Br 2、I 2、MnO 4-、CrO 72-、HNO 3等还原,本身一般被氧化成单质硫。
但当氧化剂很强、用量又多时,也能被氧化到SO 42-:H 2S + I 2==2HI + S H 2S + 4Br 2 + 4H 2O==H 2SO 4 + 8HBr 15-3.4:为什么H 2S 的水溶液在空气中放置后会变混?(C 级掌握) 15-3.5:总结H 2S 的还原性规律及氧化产物特点(C 级掌握)二:硫化物硫与电负性比它小的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称为硫化物。
金属硫化物大多数是有颜色的、难溶于水的固体,只有碱金属的硫化物易溶,碱土金属硫化物,如CaS、SrS、BaS等微溶。
15-3.6:总结硫化物的通性,并说明为何大多数硫化物难溶于水且有颜色?(B级掌握)15-3.7:为什么Na2S为白色而Ag2S为黑色?(B级掌握)常见硫化物的颜色和溶解性(C级重点掌握)15-3.8:如何区分FeS,CuS,HgS三种黑色沉淀,写出现象及反应方程式(C级掌握)Na2S水解较强烈,其水溶液可作为强碱使用。
Cr2S3、Al2S3在水中完全水解,因此,不能用湿法从溶液中制备。
Na2S + H2O == NaHS + NaOHCr2S3+ 6H2O == 2Cr(OH)3↓ + 3H2S↑ Al2S3+ 6H2O == 2Al(OH)3↓ + 3H2S↑15-3.9:写出Na2S,Cr2S3,Al2S3的水解反应方程式,并说明为什么Al2S3不能在水溶液中制得?(C级掌握)如何制备Al2S3?(A级了解)三:多硫化物1。
制备(C级掌握)Na2S + (x-l)S==Na2Sx(NH4)2S + (x-1)S==(NH4)2Sx多硫化物的颜色随着x(一般为2~6)的增加由浅黄直到红棕.实验室中长时间放置的硫化钠溶液成为黄色就是由于这一缘故.2。
结构(A级了解)3。
性质(C级重点掌握)多硫化物在酸性溶液中很不稳定,容易生成H 2S 和S : S x 2- + 2H +==H 2S + (x-1)S↓ 多硫化物是氧化剂。
如(NH 4)2S 2能把SnS 氧化: SnS + (NH 4)2S 2==(NH 4)2SnS 315-3.10:为什么Na 2S 水溶液在空气中久置会变为黄色?如何判断硫化物中是否含多硫化物?(C 级重点掌握)15-3-3 硫的含氧化合物 一:二氧化硫,亚硫酸及其盐 1。
二氧化硫(1)SO 2的结构(C 级掌握)(见下图)一个π34(2)SO 2的性质(C 级掌握)在SO 2中,S 的氧化数为+Ⅳ,所以SO 2既可表现还原性,又具氧化性。
但还原性是主要的。
只有遇到强还原剂时,它才表现氧化性。
15-3.11:试述几种鉴别SO 2气体的常用方法。
(B 级掌握)15-3.12:浓硫酸具有氧化性,SO 2具有还原性,为何浓H 2SO 4可作SO 2气体的干燥剂?(B 级掌握) 2。
亚硫酸(C 级掌握)它是二元中强酸,至今未制得游离的亚硫酸,它仅存于水溶液中(K 1=1.54×10-2,K 2=1.02×10-7) 同样,亚硫酸既具有还原性,又具有氧化性,但还原性是主要的. 3。
亚硫酸盐(1)结构(C 级掌握)亚硫酸根的结构是三角锥形,硫原子取不等性sp 3杂化,如下图所示。
15-3.13:请指出H 2SO 3中S 的杂化类型以及成键情况和分子空间构型(B 级掌握) (2)性质(C 级重点掌握)还原性: SO 32->H 2SO 3>SO 2 氧化性: SO 2>H 2SO 3>SO 32-稳定性: SO 32->HSO 3->H 2SO 3 溶解性: H SO 3->SO 32-15-3.14:请从理论上解释亚硫酸及其盐的上述性质变化规律(B 级重点掌握) 亚硫酸盐或酸式亚硫酸盐遇强酸即分解,放出SO 2。
SO 32-+ 2H +==H 2O + SO 2 HSO 3- + H +==H 2O + SO 215-3.15:Na 2SO 3水溶液在空气中放置后,加入BaCl 2溶液会有不溶于稀酸的白色沉淀析出,为什么?如何初略判断一瓶Na 2SO 3溶液中是否含有Na 2SO 4杂质?(C 级掌握) (3)SO 32-的鉴定方法(B 级掌握)15-3.16: 鉴定SO 32-离子时所采用的方法是:Ba2+ HCl H2O2+BaCl2试液─→ 白色沉淀─→ 溶液──→白色沉淀为何不能在鉴定时先加H2O2+BaCl2,有白色沉淀,证明一定有SO32-离子?(A级掌握)二:三氧化硫,硫酸和硫酸盐1:三氧化硫(1)结构(B级掌握)气态的SO3主要以单分子存在,它的分子是平面三角形,见下图(a)。
在液态时,单体和三聚体(SO3)3处于平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