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中冷却除湿方式的适应性分析
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及性能分析

器成 为 冬夏 之 间热量 传递 蓄热 型换 热器 。此时 夏季 的冷 却温 度
就 不再 与 当地 年 平均 气温 有 关 .而 是 由冬 夏 的热量 平衡 和冬 季
图 1温 湿度 独立 控 制空调 原理 图
取热 蓄冷 时 的蓄冷 温度 决定 。 只要做 到 冬夏 间的热 量平 衡 , 南 在 方地 区也 可 以通过 这一 方式 得到 合适 温度 的冷 水。
势 一 致 .即 可 以 通 过 新 风 同 时 满 足 排 余 湿 、C 异 味 的 要 求 . O与
水机 组 ( 出水温 度 1 。 新风 处理机 组 ( c) 8 制备 干燥 新风 ) 、去 除显 热 的室 内末端 装置 去 除潜 热 的室 内送风 末端装 置 。 下面 分 别介 绍这几 个核 心部 件 以及在 不 同气候 地区 的推荐 形式 。 由于 除湿 的任 务 由处理 潜热 的 系统承 担 .因而 显热 系统 的
The
Spec a i lRepo  ̄
特 别 报 道
} 口C |风
a 接 焦发冷 水机纠 .
I 划
a . 』I ^ 离心- 冷水机 1 I = .
p
一
赠
。
.
义制冷 : l f
k W
义 定J . 』 J
碑 k : w
1 . 07 10 6 2l , 3 26 6
温度控
制 系统
注 意要 同 时在冬 季 利用 热泵 方式从 地 下埋 管 中提取 热量 .以保
证 系统 ( 土壤 ) 年 的热 平衡 。 全 否则 长期 抽取冷 量就 会使 地下逐 年 变热 . 最终 不能使 用 。 当采 用大 量的 垂直埋 管 时 , 土壤 源换 热
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在高温高湿环境的应用

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在高温高湿环境的应用摘要独立新风加干式风机盘管空调系统可以避免和改善常规空调系统在空气处理过程中存在的弊端。
本文针对夏热冬暖地区的空调系统,首先将常规再热和非再热空调系统与进行对比分析,而后,分析各类实用案例,对室内空气温度与相对湿度状态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独立新风加干式风机盘管空调系统在全年空调运行中能保持较好的温湿度控制精度与稳定性,且全年节能效果显著。
关键词:温湿度独立控制; 干式风机盘管引言为满足人体舒适感的要求,空调设备在调节温度同时,需要对湿度进行调节。
根据ASHRAEStandard 62-2001 的要求,相对湿度必须在30% ~60% 之间。
一般来说,除湿消耗的冷量占空调总冷量的30% ~ 50%[1]。
在高温高湿地区,由于大量新风的引入,空调的能源使用量增加更为明显。
这就需要对空调系统的节能与优化进行研究,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是一个有效的解决途径。
干式盘管加独立新风系统是采用独立新风控制湿度,承担室内全部潜热负荷和部分显热负荷,利用干式风机盘管去除其余显热负荷达到送风温湿度要求的空调系统。
1.空调系统对比分析常规再热系统和常规非再热系统的冷冻水供水水温为7 ℃,冷水机组均采用5 ℃的供回水温差。
冷冻水分别流入并联连接的新风机组和风机盘管。
图1 为常规再热系统空气处理过程焓湿图,室外新风状态点0 经新风机组冷却除湿到状态点2,室内回风经风机盘管等湿冷却到状态点3,二者混合至状态点4,为了达到室内送风温湿度要求,处理后的空气需要再热到状态点5,再沿ε线送入室内承担室内热湿负荷。
常规非再热系统的空气处理过程与常规再热系统基本相同,不同的是空气处理至状态点4 后,不经过4 ~ 5 空气再热过程,直接送入室内承担室内热湿负荷。
常规再热系统采用温湿度耦合处理存在很多弊端。
一是由于对湿度的控制能力较弱,常为满足室内温度需要而忽视湿度的调节。
尤其在过渡季,随着显热负荷的减少,风机盘管的供水水温相应提高,会导致系统除湿能力下降。
空调前沿动态(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

1
主要内容
温湿独立控制思想的提出 双冷源温湿度分别控制技术及末端 溶液除湿的原理与装置 温湿独立控制系统基本形式
2
温湿独立控制思想的提出
背景:空气调节的任务?温湿度处理的热力学路线不同
完成某一空气调节过程最小功?最适合的空调方式?
传统的空调过程:温湿度耦合控制
A
同时
wH w W T 卡诺循环= A TO TA
排余湿=
18
排除余湿过程理想的功
第二种情况: φA>φOO源自BW2W1 A
与第一种情况不同之处在于: 室外φO较低,溶液水蒸汽分压 低于室内,溶液被室外空气再 生(释放水分)时,产生不可 逆损失。为实现可逆水分释放, 可在与O点等湿的B点释放水 分,再将B点排热量用另一热 泵取出排放至O点。总投入功 W=W1+W2
10
室内环境控制策略的热力学分析
排除余热的方法
热扰量来源及“势”分析
扰量:内、外 影响途径:对流、辐射
排除余热的节能思路
高势热扰用较高温冷源排出 低势热扰用较低温冷源排出
11
室内环境控制策略的热力学分析
排除余热的理想效率
假设室内状态A,温度为TA,室外状态O,温度为TO,室内第i个 热源温度为TAi ,需排出总的余热为QA(=∑ QAi ) 现有状况是:所有余热传递给室内空气,再由制冷机工作排出 理想状况是:对室内高于环境温度的热源所产生余热用室外免 费冷源而不需耗用外加功,只是对其余部分才需要外加功 求此部分所需最小功可构建卡诺循环
与溶液等效的湿空气 盐溶液处理的过程
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的应用

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的应用摘要:本文分析了传统中央空调系统的形式及其在节能环保和卫生品质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空调方式——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阐述了该系统的应用策略,即通过控制独立新风的含湿量,由新风去除室内的余湿,承担湿负荷及控制室内的空气品质,而由高温冷水机组提供的高温冷水承担室内的显热负荷。
分析了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在节能环保、空气品质方面的优势与实现方式以及对空调末端和制冷机组的要求和影响,并提出了一些应用中的见解与问题,介绍了实践应用工程。
关键词:温湿度独立控制;溶液调湿;高温冷源;干式风机盘管一、前言今天,几乎每个人都会使用空调,但我们生活中大部分人并不真正了解空调,他们认为空调就是向人们活动的房间提供冷风或热风,只是单纯的改变室内温度,使人体感到舒适。
其实,除温度外,空气的相对湿度对人的舒适感也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从人体的舒适感和健康出发,空调系统不但要对室内空气降温或升温,还要对空气进行加湿或除湿处理。
夏季,人体舒适区的温度为25℃左右,相对湿度一般在45%~65%范围内,此时露点温度约为16℃左右,传统空调采用热湿联合处理的方式,同时进行降温与除湿,若仅是降温,则冷源温度只需要15~18℃即可,但若还要再除湿,则冷源温度需要5~7℃,而温度过低,有时对冷却后的空气还需要再热才能满足送风温湿度的要求。
在创造节约型社会的今天,传统空调的许多弊端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
二、传统空调系统中的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1、浪费能源,不节能。
室内湿负荷由空调冷源承担,冷源温度需要需要降至较低,一般采用7℃,若冷源只承担室内显热负荷,湿负荷单独控制,则冷源温度可提高到15~18℃,这将大大提高制冷机的效率,COP可提高30%以上,而传统空调制冷主机COP值一般在5.0左右,使得节能效果低下,而且由于送风温度过低,有时还需要进行再热处理,这就使得冷热抵消,浪费能源。
2、无法同时满足对温度和湿度的控制要求。
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

摘要:本文在分析了目前热湿联合处理空调系统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热湿独立控制空调策略:采用新风去除室内的余湿、承担室内空气质量的任务,采用高温冷源去除室内的余热。
并提出了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方式对室内末端装置、新风处理、制备高温冷源的要求与影响,介绍了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的应用实践工程。
关键词:温湿度独立控制新风高温冷源1 引言从热舒适与健康出发,要求对室内温湿度进行全面控制。
夏季人体舒适区为25ºc,相对湿度60%,此时露点温度为16.6ºc。
空调排热排湿的任务可以看成是从25ºc 环境中向外界抽取热量,在16.6ºc的露点温度的环境下向外界抽取水分。
目前空调方式的排热排湿都是通过空气冷却器对空气进行冷却和冷凝除湿,再将冷却干燥的空气送入室内,实现排热排湿的目的。
现有的热湿联合处理的空调方式存在如下问题。
(1)热湿联合处理的能源浪费。
由于采用冷凝除湿方法排除室内余湿,冷源的温度需要低于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考虑传热温差与介质输送温差,实现16.6ºc的露点温度需要约7ºc的冷源温度,这是现有空调系统采用5~7ºc的冷冻水、房间空调器中直接蒸发器的冷媒蒸发温度也多在5ºc的原因。
在空调系统中,占总负荷一半以上的显热负荷部分,本可以采用高温冷源排走的热量却与除湿一起共用5~7ºc的低温冷源进行处理,造成能量利用品位上的浪费。
而且,经过冷凝除湿后的空气虽然湿度(含湿量)满足要求,但温度过低,有时还需要再热,造成了能源的进一步浪费与损失。
(2)难以适应热湿比的变化。
通过冷凝方式对空气进行冷却和除湿,其吸收的显热与潜热比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而建筑物实际需要的热湿比却在较大的范围内变化。
一般是牺牲对湿度的控制,通过仅满足室内温度的要求来妥协,造成室内相对湿度过高或过低的现象。
基于溶液除湿方式的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性能分析

Pe f r a c n l sso q i e ic n s d tm p r t r n ro m n ea a y i n l u d d sc a tba e e i e a u ea d h um i iyi de nd ntc n r l i-o ii n ngs se d t n pe e o to r c nd to i y t m a
p p sdi pee t td . h u dt n l ytm uigl uddsca ts ecie n dti a dtepr r n ei o r o e n rsn u y T eh mi y c  ̄ s s i o s e s i i ei n i d sr di ea , n q c b ln h ef ma c s o ep r nal etd T e P( e i et f efr n ) f e i i eicn s m dcess t ic aigo to r x ei t yts . h CO c f c n o p r ma c o t l udd ca tyt me l e o i o e h q s se e r e h n r s ud o a wi e n
耗 电量和 运行能耗方面差异的分 析方 法, 结果表 明: 采用溶液除湿空调方式 的温湿度独立控制 空调 系统 比常规 空调系统节省约 5%的耗 电量,节省 2 ~ 0 0 0 3 %的运行费用。 关键 词 :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 温湿度 独立控制 ;溶 液除 湿;性 能系数
中图分类号 :T 3 . U81 3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 :17 —7 8 (0 80 —0 6 —8 6 3 1020 )7 4 9
LI Xi o u U a h a, YIXi o n, XI Xi o un, CHA NG io i a qi E a y X am n
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设计问题分析

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设计问题分析摘要: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由湿度控制系统和温度控制系统两个子系统组成。
在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的设计计算中,需对湿度控制和温度控制两套系统进行详细分析,根据方案形式、负荷计算结果等选取合适的设备形式,本文着重对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设计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湿度控制系统;温度控制系统;空调系统设计一、前言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是一种将室内湿度、温度分开调节的空调理念,包含湿度控制系统和温度控制系统两个子系统。
湿度控制系统承担排除室内余湿、去除室内CO2、异味。
温度控制系统承担排除室内余热,由于无需承担除湿的任务,因而可采用较高温度的冷源实现排除余热的控制任务。
温度控制系统包括:高温冷源、余热消除末端装置,一般采用水或制冷剂作为输送媒介。
系统的冷水供水温度可以提高到16~18℃,从而为天然冷源的使用提供了条件。
余热消除装置可以采用辐射板、干式风机盘管等形式。
湿度控制系统由新风处理机组、送风末端装置组成,采用新风作为能量输送媒介,并通过改变风量来实现对湿度和CO2的调节。
在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的设计计算中,需对湿度控制和温度控制两套系统详细分析,根据方案形式、负荷计算结果等选取合适的设备形式,以下将对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
二、输配系统设计分析输配系统如风机、水泵等是空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输配系统的能耗在整个空调系统能耗中占有很大比例,有的建筑输配系统能耗甚至会占到50%以上。
合理的输配系统设计是实现整个空调系统的正常运行、降低运行能耗的重要前提。
湿度控制系统、温度控制系统承担不同的热湿环境调控任务,这两个子系统的主要输配设备存在很大不同。
湿度控制系统的输配部件是将干燥空气送入室内的风机,温度控制系统的输配部件是将水、制冷剂等冷媒输送到末端的水泵,以及末端的风机(风机盘管)等。
不同形式空气处理装置的阻力情况及末端静压需求影响着湿度控制系统中风机的性能,与常规空调系统中风机的性能差异不大。
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技术优势及展望

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技术优势及展望摘要:作为一种在节能方面优势明显的新型空调技术,对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的性能、核心部件、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展望。
关键词: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技术优势性能分析展望1引言随着国家进入能源短缺时代,节能降耗成为我国目前一个重要的战略目标。
冬季采暖、夏季制冷作为建筑能耗的主体,除了使用外墙保温和先进的门窗系统以外,采暖和制冷方式的不断改进和创新,将是节能的关键所在[1]。
完善的空调技术是节能的有力保障,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空调技术优势明显。
2系统优势分析2.1优势分析温湿度独立调节空调技术对中央空调系统的设计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并且该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空调系统效率,市场前景广阔,具体表现如下[2]:1.打破了传统舒适性空调的温湿度控制理念,确保空调房间的空气状态稳定和热舒适性,其改变了传统空调系统室内空气状态的波动而造成的能源浪费或舒适性降低的现象。
2.该技术实现了按能量品位需求配置空调冷冻水,大大提高冷水机组的平均蒸发温度,制冷系统的节能效果非常明显,双冷源系统、单冷源大温差系统或单冷源加溶液调湿新风系统等节能技术均是很好的节能解决方案。
3.该技术实现了需求化通风(提供新风量)的节能理念,CO2浓度或相对湿度控制的变风量新风系统,根据房间内人员密度的变化调节新风量,节能效果明显。
4.对于热湿比较大的工艺性空调系统,该技术克服了“大马拉小车”的现象,既可以减小空气的输送能耗,也可以提高制冷效率。
5. 溶液调湿新风系统将空调排风热回收系统融合在一起,克服了传统热回收系统性价比不合理的缺点;其除湿深度大,可以适应人流密度较大的场所,克服了冷却除湿系统的局限性,为温湿度独立调节空调技术得以广泛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另外该系统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
2.2系统分析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中,采用温度与湿度两套独立的空调控制系统,分别控制、调节室内的温度与湿度,以溶液除湿空调系统为例进行系统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China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Research Group,Bei ing,China
①
1 温度湿度独是类似的。
温度 湿 度 独 立 控 制 系 统 (temperature and
从 THIP 系统的理念来看,当新风送风状态点
实际运行中,除了有明显的供暖期和供冷期外,实
际上绝大多数也还存在既不供暖也不供冷的过渡
图 1 新风处理焓湿图
来说,这也是冷却后再热的一种表现形式。 因此,对于整个系统或房间来说,上述两种空
气处理方式实际上都是冷却后再热;这是一个冷热 抵消过程,将造成能源的浪费。为了尽可能避免或 减少这一情况的发生,需要对冷却除湿方式的适宜 性进行深入分析。
22~26 ℃之间时,应该如何定义系统工况?同样 的问题也出现在对室内相对湿度的评价上:Ⅰ级供 暖工况时,只要求相对湿度不低于 30%,没有上限
要求(从舒适性看);Ⅱ级供冷工况时,只要求相对 湿度不高于 70%,而没有下限要求。
从我国舒适性空调系统的全年实际运行情况
来看,即使是设计采用四管制系统的建筑,在全年
[ρc pL X + (K cF c +K qF q)](tN -tl )= QN (3) 对于具体的房间,根据式(2 ),(3 ),即可求出相 应的 tr 和 tl 。 2 )室内相对湿度对送风参数的要求
上述的冷、热平衡的室外温度,仅仅是基于对
房间温度的要求来进行评价的,而没有考虑房间相
对湿度的问题。同样以图 2 中的Ⅱ级舒适度为例, 对于全年来说,相对湿度≤70 %就成为室内相对湿 度控制的高限值。以下从保证相对湿度的角度分
By Pan Yungang ★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balance principle of heat and humidity of the room and the psychrometric chart of moist air,analyses the operating parameters of outdoor air in a whole year and their influence on indoor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for cooling dehumidification in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independent processe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Provides outdoor parameter range needed to reheat after cooling dehumidification of outdoor air,possible maximum temperature range when outdoor air used as natural cold source and suggestion measures for design of cooling dehumidification.
析对新风送风参数的要求。
1 )新风送风含湿量的最大限值 dSmax 在房间余湿恒定的条件下,新风对房间的除湿
能力任何时候都是相同的,即:在达到房间湿平衡
时,不 同 功 能 房 间 新 风 送 风 的 含 湿 量 差 ΔdS(= dN -dS)都是相同的。例如在表 2 中,对于旅馆客 房和办公室,ΔdS =3 g/kg。
关键词 温度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 冷却除湿 冷热平衡温度 新风 温度范围
Adaptabi l ity analysis of cool ing dehum id ification in temperature and hum id ity independent processed ai r cond itioning system
① 供暖热平衡室外温度 tr ———采用室外新风 直接送风(房间的新风送风温度 tS 与室外温度 tX 相等)、且维持房间温度 tN =18 ℃时,所要求的新 风送风温度。室外温度 tX 低于 tr 时,房间需要供 暖(或对新风采取加热措施)。
② 供冷热平衡室外温度 tl ———采用室外新风 直接送风(房间的新风送风温度 tS 与室外温度 tX 相等)、且维持房间温度 tN =28 ℃时,所要求的新 风送风温度。室外温度高于 tl 时,房间需要供冷 (或对新风采取降温措施)。
本刊特稿
暖均为Ⅰ级热舒适时,室内温度参数变化是连续性 的。这可以理解为:当室温为 22~24 ℃时,系统为 供暖工况;当室温为 24~26 ℃时,系统处于供冷工 况;24 ℃则成为工况的转换点(既不需要供冷也不
需要供热)。而在冷暖均为Ⅱ级热舒适时,则问题 出现了:由 于 冷 暖 工 况 没 有 “交 集”,室 内 温 度 在
承担显热冷负荷。这样就把对房间空气冷却和除 处理到这一点,而是需要在除湿到机器露点后再
湿两个处理过程独立开来,用热力学分析方法实现 热,如图 1b 所示。
了对温度、湿度控制的解耦。
除此之外,对房间提供热源———在室内设置散
由于冷 却 除 湿 方 法 比 较 简 单,目 前 一 些 以 热器等供暖系统,当室内相对湿度超标时开启供
humidity independent processed system,以下简称 参数为 dL ,tN 时,送风只承担室内湿负荷而不承担
THIP 系统)的设计理念是:利用新风来消除房间 室内显热负荷,是最符合这一理念的。但冷却除湿
的余湿(潜热冷负荷),并利用室内干式末端设备来 的特点决定了表冷器无法将新风直接由室外参数
(1 )
式中 ρ 为空气密度,kg/m3 ;cp 为空气比定压热 容,J/(kg·℃);LX 为送入房间的新风量,m3/s;tN 为房 间 温 度,℃;K c 为 房 间 外 窗 传 热 系 数,W/ (m2 ·℃);F c 为外窗传热面积,m2 ;K q 为房间外 墙传热系数,W/(m2 ·℃);F q 为 外 墙 传 热 面 积, m2 ;QN 为室内显热冷负荷,W。
Keywords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independent processe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oling dehumidification,cold and heat balance temperature,outdoor air,temperature range
①☆ 潘云钢,男,1962 年 8 月生,大学,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副总工 程师
100044 北京市西城区车公庄大街 19 号 (010)68343882 E-mail:panyg@cadg.cn 收稿日期:2014 05 05 修回日期:2014 06 04
2
暖通空调 HV&AB 2014 年第 44 卷第 8 期
根据 tr 的定义,令式(1 )中 tS =tr ,即可得到该 房间供暖热平衡室外温度 tr 和室内温度 tN 的关 系,为
[ρc pL X + (K cF c +K qF q)](tN -tr )= QN (2) 同理,根据 tl 的定义,令式(1 )中 tS =tl ,可以 得到该房间供冷热平衡室外温度 tl 和室内温度 tN 的关系,为
温度/℃
相对湿度/%
旅馆
26
55
109
30
影剧院
26
55
68
20
商场
26
55
184
20
办公楼
26
55
109
30
注:室内空气含湿量为 11 .7 g/kg。
送风含湿量/(g/kg)
8.7 8.9 4.0 8.7
2014(8)
潘云钢:温度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中冷却除湿方式的适应性分析
3
实 际 系 统 设 计 中 ,也 可 能 存 在 所 选 择 的 室 内 末端的供冷能力无法满足消除室内全部显热的 情 况(例 如 末 端 设 备 安 装 空 间 受 到 较 大 限 制 的 旅 馆客房,或 者 采 用 辐 射 供 冷 方 式 时)。这 时 设 计 人员可能会考虑直接将机器露点状态的新风送 入 房 间(不 再 热 ),让 新 风 来 承 担 房 间 的 一 部 分 显 热。尽管这与 THIP 系统的理念并不完全相符, 但 如 果 能 在 解 决 实 际 问 题 的 同 时 ,不 存 在 再 热 的 能源浪费,则 可 以 使 系 统 简 化,便 于 设 计 和 系 统 运行。但这一做法能否保证室内参数全年满足 图 2 的要求呢? 3 .2 全年运行工况分析 1 )冷热平衡时的室外温度
在建筑物 正 常 使 用 时,室 内 冷 负 荷 总 是 存 在 的。当室外气温低于室温时,新风直接送入室内就 可以起到一定的消除室内冷负荷的作用,只要室温 能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即可。根据图 2 全年允许的 室温范围,也可以得到对于特定房间的新风送风温 度的范围,这一范围的上下分界线就是决定房间是 否供冷或供热的室外温度分界线。下面以图 2 中 的Ⅱ级热舒适为例来分析。这里先对分界线的两 个温度作如下定义:
THIP 系统理念设计的工程,对新风也采用了冷却 暖,也能实现对房间相对湿度的控制。其实对房间
除湿方式。在供冷设计工况下,比较常见的对新风
冷却除湿过程的焓湿图如图 1a 所示。 当根据卫生标准确定新风量之后,根据室内余
湿量,可计算出新风送风含湿量差 ΔdS =dN -dL , 由此可以确定出新风设计送风状态点(图 1 中表冷 器机器露点)。这一思路与近年来部分学者提出的
表 1 舒适性空调室内温湿度设计参数
热舒适等级 干球温度/℃ 相对湿度/%
供暖工况
Ⅰ级
2 2 ~24
≥30
Ⅱ级
18~22
供冷工况
Ⅰ级
24~26
40~60
Ⅱ级
2 6 ~2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