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术治疗经验

合集下载

总结肝胆管结石病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

总结肝胆管结石病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

总结肝胆管结石病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总结肝胆管结石病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探讨最佳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50例肝胆内管结石病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

术后有50例获得6个月~2年随访,其中优30例,良15例,差5例,优良率90%,术后残余结石7例(14%),经术后胆道镜结合液电碎石治愈5例,再次手术2例,胆瘘1例,伤口感染2例,均经非手术治疗痊愈。

对病情作出正确判断,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是提高肝内胆管结石病治疗效果的关键。

标签:肝胆管结石;手术治疗;疗效肝胆管结石病即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特指始发于肝内胆管系统的结石,其可单独存在,也可与肝外胆管结石并存。

肝胆管结石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胆管系统和肝细胞损伤,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是我国良性胆道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1]。

肝内胆管结石是指位于肝管汇合部以上的肝管内结石,由于肝胆管结石时肝脏及胆道病变的复杂性和广泛性,手术治疗难度大,术后残石率和胆管炎发生率较高。

近年来,肝胆管结石外科手术疗效已有明显提高,肝切除术成为当前治疗肝胆管结石最有效的方法。

由于外科技术的改进、手术器械的更新及内镜外科的发展,使肝胆管结石的手术治疗疗效有所提高。

由于解剖位置特殊、病理变化复杂、对肝脏乃至对全身损害大,临床实践表明,肝切除术已成为治疗肝胆管结石病的主要手术方式。

对于累及二叶或二叶以上的复杂肝胆管结石病,有的需要切除二处或二处以上病变肝脏才能达到治疗目的[2-3]。

为进一步总结外科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经验,寻找治疗肝胆管结石的最佳方法,本文总结2年间50例手术治疗的肝胆管结石病,就有关治疗体会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肝胆管结石患者50例,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18~65岁,平均39岁;病程3个月~30年,本次发病距入院时间2~15 d,平均7 d。

1.2结石分布肝内胆管结石分布累及左叶者18例,右叶28例,尾状叶4例;累及左右肝叶者39例,其中以肝左外叶和右后叶均有结石者最多。

肝内胆管结石用什么手术好?

肝内胆管结石用什么手术好?

肝内胆管结石用什么手术好?肝内胆管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其成因与胆汁淤积、细菌感染以及胆道结构异常等因素有关。

肝内胆管结石的症状包括右上腹疼痛、黄疸、发热等,严重时可能导致急性胆管炎或胆汁性肝硬化等疾病。

对于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手术是最常用的方法,本文将介绍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术方法及术后护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方法1.1胆管切开取石术胆管切开取石术是一种复杂,但有效的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术方法。

手术过程中,医生首先会切开患者的胆管,然后使用特殊的工具或通过自然管道将结石取出,取出结石后,再对胆管进行整形和缝合,以确保胆汁流动顺畅。

这种手术方法通常适用于结石数量较少、位置较为集中的患者。

与其他手术方法相比,胆管切开取石术具有较高的清除结石效率和较低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然而,手术后恢复期可能较长,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伤口愈合和身体恢复。

在胆管切开取石术后,患者需要注意饮食调整,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从而减轻肝脏负担。

同时,患者还需要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和超声检查,以确保结石已经完全清除,并监测是否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1.2肝部分切除术肝部分切除术是一种用于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术方法,主要适用于结石分布广泛、胆管狭窄严重的患者。

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切除含有结石的肝组织,以彻底清除结石,降低复发的风险。

同时,医生会对胆管进行整形和重建,以此来确保胆汁能够顺畅流动。

肝部分切除术的优点是可以更彻底地清除结石,降低复发的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手术涉及肝脏组织的切除和胆管的重建,因此患者术后并发症较多,恢复期较长,可能会出现感染、出血、胆瘘等病症。

此外,该手术对病人的肝脏功能有一定的影响,术后需要一定的时间对肝功能进行恢复。

1.3胆肠吻合术胆肠吻合术是一种将胆管与肠道连接起来的手术方法,用于治疗肝内胆管结石。

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将胆管与肠道连接起来,让胆汁直接流入肠道,从而避免胆汁淤积和结石形成。

肝内胆管结石最佳治疗方法

肝内胆管结石最佳治疗方法

肝内胆管结石最佳治疗方法
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内镜取石术和手术治疗。

具体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症状、结石大小和位置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来定。

1. 保守治疗:对于无症状或轻度症状的肝内胆管结石,可以选择保守治疗。

这包括控制饮食,低脂低胆固醇饮食,避免过度进食或过度饮酒等刺激肝胆系统的因素。

2. 内镜取石术:对于较小的肝内胆管结石,内镜取石术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通过内窥镜插入十二指肠,经过胆管进入肝内,使用工具将结石取出。

3. 手术治疗:对于较大的肝内胆管结石,无法通过内镜取石术取出的情况,或者患者有其他胆道疾病需要手术干预的情况,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包括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通过手术切开胆管或肝脏进行结石的摘除。

最佳治疗方法的选择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同时还需与专业医生进行详细讨论和评估。

我的肝内胆管结石治疗经验

我的肝内胆管结石治疗经验

我的肝内胆管结石治疗经验肝内胆管结石,听起来就让人觉得有点头疼吧?刚开始听到这个词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竟然也能和这个病结缘。

那时,我觉得自己不过就是偶尔有点胃痛,吃点药就好,结果谁知道,检查一做,医生告诉我,你这是肝内胆管结石,得治了。

那一刻,我的心情瞬间从“没事,忍忍”转变成了“这是什么鬼?!”从那时起,我才真切地知道,原来我们的肝脏和胆管这么“合作无间”,而一旦出了问题,真的是麻烦大了。

医生告诉我,肝内胆管结石是一种肝脏内的胆管里长了结石,这玩意儿可不像你想象中的那种小石头,有时它们不仅会堵塞胆道,严重了还会引发胆管炎、胆囊炎,甚至更严重的病情。

所以啊,听完医生的话,我可不敢大意,赶紧就开始了治疗之路。

最开始,我被建议做了超声波检查,这个过程倒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只是得趴在床上让医生用超声波仪器扫一遍肚子,凉凉的gel涂在肚皮上,有点不舒服但也忍得住。

结果出来后,我的结石算是中等大小,医生说还不至于急着手术,暂时可以先药物治疗,看看情况。

心里一阵松了口气,觉得自己还没到必须开刀的地步。

医生也警告我,要特别小心饮食,不然病情会加重。

于是,我就开始了“胆囊养生计划”。

医生特别嘱咐,油腻的东西、辛辣的食物一律戒掉。

对啊,谁让我是个爱吃辣的家伙呢?想想那些香辣小龙虾、炸鸡翅,我几乎都能闻到香味了。

但为了肝脏着想,我就忍痛割爱,吃了好几个月的清淡饮食。

说实话,刚开始真觉得生活一点味道都没有,吃了几顿清蒸鱼,我差点就想放弃。

但慢慢的,习惯了这种生活,虽然味道平淡了点,但身体倒是真的感觉轻松了许多。

这时候,医生还开了一些药物,常常说这药是“疏通胆管、帮助排石”的良药。

于是我就乖乖地按时吃药,每次吃药的时候,心里总是想着:这药是不是能把我肚子里的那些小石头给“赶出去”?哈哈。

说实话,这种药吃起来也是有点小难度的,毕竟吃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尤其是我这种“药丸恐惧症”患者。

那药有点苦,还有些辣,吃进嘴里总觉得有股“中药味”,每次吞下去后都觉得自己像是吃了颗“毒丸”。

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

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

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是指胆管内的结石堵塞了胆汁的流通,使胆汁不能正常排泄。

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的症状会逐渐加重。

肝内胆管结石一般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

1. 手术治疗对于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治疗是比较常见的方式。

目前主要有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两种方式。

开腹手术治疗相对来说比较保守,但手术过程中创口较大,术后恢复较慢。

而腹腔镜手术治疗则是通过小切口和纤维镜来进行操作,创伤较小,术后恢复快。

2. 肝内胆管导管肝内胆管导管也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一种手术方式。

该手术方式是将导管插入肝内胆管,通过导管清除胆管内的结石。

肝内胆管导管虽然创伤较小、恢复较快,但适用范围比较窄,多数患者仍需手术治疗。

3. 内窥镜治疗内窥镜治疗是一种较新的治疗方法。

通过内窥镜插入胆管,观察和治疗肝内胆管结石。

相比较其他手术方式而言,这种手术没有创口,恢复时间也较短。

4. 支架置入对于肝内胆管结石较大的患者,可能需要将支架置入胆管内,以保持胆管的通畅。

在支架的保护下,患者可以逐渐进行清石手术。

支架置入手术需要在合适的时间内对其进行更换和清理,否则可能会造成感染等并发症。

5.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一般用于无法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

药物可以通过促进胆汁的流动,使胆汁中的结石得以排出。

然而,药物治疗并不是很有效,也需要长时间服用,并且可能存在副作用。

总之,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方式多种多样,患者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式。

术后,患者还需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避免结石再次形成。

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

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

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摘要:目的总结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经验。

方法对168例肝内胆管结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168例中肝叶切除62例(36.9%),优良率93.5%;胆管十二指肠间置空肠人工乳头20例(11.9%),优良率90.0%;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44例(26.2%),优良率86.4%;胆管探查T管引流42例(25.0%),优良率78.6%。

本组手术死亡2例,死亡率1.2%。

结论上述各种手术方式均取得较好效果,关键是手术方式必须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选择安全、有效的术式,以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

关键词:胆结石/外科学;胆管,肝内/外科学分类号:R657.42;R322.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947(2000)02-0105-03Surgical treatment of intrahepatic gallstonesXU Wu-neng,XIA Wen-hong, ZHANG Qing(Department of Surgery, Yingtan Railway Hospital, Yingtan, Jiangxi 335002, China)XIA Wen-qiang(Department of Surgery, Beijing Centre Railway Hospital, Beijing 100071,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experience of surgical treatment of intrahepatic gallstones. Methods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data of 168 patients with intrahepatic gallstones was made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Of the 168 cases, hepatectomy was proformed on 62 cases(36.9%), 93.5% of the patients showed excellent or good result; cholangioduodenostomy with interposition ofjetunum(CDJAP) and artifical papilla on 20 cases(11.9%), 90.0% of the patients showed exellent or good result; Roux-en-Y cholangiojejunostomy on 44cases(26.2%), 86.4% of the patients had excellent or good result; exploration of bile duct and T tube drainage on 42 cases(25.0%), 78.6% of the patients showed excellent or good result. Two cases(1.2%) died postoperaitvely. Conclusions All of the operative procedures mentioned above for hepatolithiasis had good results in this2.1 手术并发症及死亡本组术后发生并发症50例(29.8%),死亡2例(1.2%)。

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体会

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体会

的 临 床 经 验 。 方 法 : 析 我 院 19 年 1 分 98
月 一 0 2年 1 月 手 术 治 疗 肝 内胆 管 结 20 2
d c adjjn m adw l i wt tejit u t n u u n a i n e kn hh o
me s e fg ti g bl so swi a ur so e tn ie tne t ERCP y h b u ig sn mo e i a i g e h o o y t n i dm m gn t c n l g o a l
治性清 除病 灶 ” 彻 底 的 方法 。在 肝 叶 最 ( 切除 中应 注意 三 点 : 肝切 除 断 面 段) ① 必须紧靠胆 管 的狭窄 处 , 确有 困难 , 若 切 除病变后直 接经残 余扩 张 的胆管取 尽结 石, 再将此 胆管缝 闭。② 肝断面的所有管 道都必须用丝线缝扎 , 并经 T管 向肝总管 内加压注生理盐水 , 检查肝 断面无 漏水再 做其他方面处理肝断 面。③左半肝 、 左外 叶切除时 , 亦可先 将胆 总管 切开 , 用取 石 钳或纤维胆道 镜 与左肝 断面胆 管汇 师联 合取石 。4年 中, 们 利用 此 方法 1 我 9例
g ti g c l u i e tn ac l we e no f o h c s o r ti frte ae f t u wadso Ibi so e i h ie . p r fI l tn n t e lv r e
胆 管结石 并胆 管狭 窄, 肝段 ( ) 除 行 叶 切
用肝段 ( 切除或联合肝胆 管空肠 Y型 叶) 吻合术 , 配合胆道 镜取 石等 综合措 施 , 有
利 于提 高疗 效 。 而 胆 总 管 十 二 脂 吻 合 术 及 单 纯 胆 总 管探 查 盲 目器 械 取 石 不 适 宜 治 疗 I级 以 上 的 肝 内胆 管 结 石 。 I

分析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术治疗经验

分析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术治疗经验

分析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术治疗经验
日期: 07月10日
【摘要 目的 探究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术治疗方式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10年来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方式及效果。结果 164例中行肝部分切除67例,术后残石率11.9%,肝切除组和单纯取石组残石率差异有显著性(P%26lt;005),肝切除组效果优良率优于单纯取石组,差异有显著性(P%26lt;0.05)。结论肝部分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效果优于单纯取石组。
5 黄志强.应重视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和治疗探究.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8,18(2)摘要:65-66.
6 黄志强.肝内胆管结石治疗的目前状况和展望.中国普外基础和临床杂志,2001,8(2)摘要:65-66.
7 梁力建.彻底治疗肝胆管结石的手术时机选择.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3,23(6)摘要:325-326.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64例,男78例,女86例。年龄23~78岁,平均44岁。病程12h~32年,中位数5年。胆管炎发作(腹痛、发热和黄疸)142例,占86.6%,其余病人症状不典型或B超检查时发现。既往有胆道蛔虫病史15例;曾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35例。
1.2 手术方法 择期手术147例,急诊手术17例。单纯行胆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49例,同时行胆肠内引流术48例(以下简称单纯取石组),其中28例同时行狭窄胆管切开整形,肝门部胆管空肠盆式吻合术。肝部分切除术67例(以下简称肝切除组),包括同时做T管引流或胆肠内引流的病例,其中左外叶切除58例,左半肝6例,右肝部分切除3例。
【参考文献
1 顾倬云,黄志强.中国人胆石病的特征.中华外科杂志,1987,35摘要:321-329.
2 刘瑾琨.肝内胆管结构解剖和外科临床.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8,18(2)摘要:6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术治疗经验
摘要:目的:研究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术治疗方式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来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方式及效果。

结果:164例中行肝部分切除67例,术后残石率11.9%,肝切除组与单纯取石组残石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肝切除组效果优良率优于单纯取石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肝部分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效果优于单纯取石组。

关键词:胆结石;肝切除
【中图分类号】r65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243-02
肝内胆管结石是泛指各种原因导致的肝管分叉部以上肝管内的结石,多属于色素性结石,包括始发于肝内胆管系统的结石和继发于肝内胆管系统的结石,后者包括从胆囊内排降并上移至肝内胆管的结石以及继发于胆管良性狭窄、胆管囊肿、胆管解剖变异等其他胆道疾病所致胆汁停滞和胆道炎症后形成的肝胆管结石[1]。

肝内胆管结石是一种难治性常见病,其发病率在我国占胆石症的15%~30%[2],合并胆管狭窄率为6.96%~41.90%[3]。

在临床上具有“三高”的特点,即术后残石率高(30.36%)、再手术比率高(37.14%)、严重并发症率高(1300%)[4]。

近几年胆道镜和术中b超的应用,肝内胆管结石的相对发病率已下降至5%左右[5],但其“三高”的特点依然存在。

1996~2006年间我院普外科先后收治肝内胆管结石164例,分别采用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肝部分切除术、
经肝实质显露和切开肝内各区段胆管取石,肝内胆管空肠大口盆式吻合术等联合手术,配合术中b超,术中、术后胆道镜取石等措施,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64例,男78例,女86例。

年龄23~78岁,平均44岁。

病程12h~32年,中位数5年。

胆管炎发作(腹痛、发热和黄疸)142例,占86.6%,其余病人症状不典型或b超检查时发现。

既往有胆道蛔虫病史15例;曾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35例。

1.2手术方法:择期手术147例,急诊手术17例。

单纯行胆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49例,同时行胆肠内引流术48例(以下简称单纯取石组),其中28例同时行狭窄胆管切开整形,肝门部胆管空肠盆式吻合术。

肝部分切除术67例(以下简称肝切除组),包括同时做t管引流或胆肠内引流的病例,其中左外叶切除58例,左半肝6例,右肝部分切除3例。

1.3疗效评价:手术治疗与残余结石治疗结束后再无明显腹痛、恶心、呕吐、发热、黄疸等症状发作为效果优良,仍有上述症状发作为效果差。

1.4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

2结果
其中肝切除组效果优良率88.1%(59/67),单纯取石组效果优良率51.5%(50/97),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χ2=4.86,p<0.05)。

术后经t管造影及b超检查,证实肝内结石残留49例,其中肝切除组残石率为11.9%(8/67),单纯取石组残石率42.3%(41/97),肝切除组与单纯取石组残石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χ2=4.17,
p<0.05)。

3讨论
外科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基本原则是应尽可能做到去除病灶、取净结石、解除狭窄、胆道通畅和防止胆道感染[6]。

针对肝胆管结石病复杂的肝内外胆道及肝脏病变有多种手术方法,应根据肝内胆管结石数量及分布范围、肝管狭窄的部位和程度、肝脏的病理改变、肝脏功能状态及病人的全身状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

目前主要的手术方法有肝胆管切开取石术,肝部分切除术,肝门部胆管狭窄修复重建术及肝移植术。

胆管切开取石术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系统手术中的基本手段。

单纯胆道取石引流手术多用于急症和重症病例,旨在暂时通畅引流、控制胆道感染、改善肝功能以挽救病人生命或为二期确定性手术做准备,治疗效果差。

只有对受累的肝管及肝脏病变轻微、取尽结石后肝内外无残留病灶、胆管无狭窄的病例,单独肝胆管切开取石有可能作为确定性手术方式。

急诊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中难以取尽结石,使术后结石残留率很高,虽然术后通过t管窦道将结石取尽,但肝内胆管狭窄的问题并未解决。

只要还有肝内胆管狭窄残留,结石就会再生[5],导致胆管炎反复发作。

故肝内胆管结石宜尽量少行急诊手术[7]。

本研究显示单纯取石组效果优良率明显差于肝切除组,而残石率明显高于
肝切除组。

支持上述结论。

1957年黄志强等首次应用肝叶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由于其效果确切,成为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最常用术式。

近年来,随着各种现代影像学诊断技术和肝脏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研究的深入,治疗观念的改变,黄志强等[8]最近提出在原来肝叶切除基础上更进一步,在结石早期行肝段切除,以达到“根治性”地清除病灶,达到治愈的目的,而不是针对晚期并发症症状缓解的治疗。

目前较多研究[9.10] 也证实,以取净结石为目的手术并非肝内胆管结石的彻底治疗措施,通畅引流也不能完全防止复发,肝内胆管结石与胆管癌的关系亦受到重视,因此,施行连结石在内的肝叶、肝段切除,被认为最有效的措施,它切除有狭窄的胆管、结石的肝段,去除胆管癌的好发部位,远期效果最好。

单纯性肝区、肝段切除的适应证是:(1)局限于某区或段的肝内胆管多发结石合并该段胆管狭窄或囊状扩张,结石难以取净,狭窄难以纠正者;(2)局限于某叶或段末梢胆管多发结石无法取净者;(3)合并肝区肝段纤维化、萎缩者;(4)并发肝内胆管癌或癌变可疑者。

肝内胆管结石是良性病变,行肝部分切除的目的是为了取净结石和去除有严重病理改变的肝胆管和肝组织,故多采用不规则局部肝切除[11]。

近5年来我科适当地放宽了肝内胆管结石肝切除术的指征,把肝切除术加胆管成型、盆式内引流术作为主要术式,认为只要病变可完整切除且病人可以耐受手术,都主张行肝部分切除术。

尽量减少急症手术,除非出现重症胆管炎的五联征才考虑手术。

结果显示肝切除组效果优良,残石率低,是一种处理肝内胆管结石的
好办法,值得推广。

但由于存在以下的一些原因制约了肝部分切除术的实施:(1)一般人认为肝切除是一个重大而复杂的手术,特别对肝段和亚肝段切除手术的微创性质,尚未能被普遍理解。

(2)对肝内胆管结石肝内定位和有关肝内解剖学的知识尚不够普及。

(3)早期肝内胆管结石病人临床症状较轻,是否需要接受此项手术,在思想上仍存在疑虑。

今后,我们应从以上三方面着手推广肝切除术的实施。

总之,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原则是“解除梗阻,取尽结石,去除病灶,通畅引流”,如何在临床工作中灵活运用这一原则,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首先,完善的术前检查是确定手术方案所必须的,术前b超、ct检查应列为常规,对于明确肝内胆管结石所在的肝段,是否合并相应的肝叶/段纤维化、萎缩提供了直接的影像学资料。

对一些病情复杂、急诊危重病例,ptc/ptcd、ercp既起到了胆道引流减压的治疗作用,又起到了明确诊断的作用,尽量少行急诊胆管切开取石术。

肝内胆管结石具有很强的个体化特点,治疗方案也必须个体化处理。

对包括结石及相应狭窄胆管在内的肝叶/段施行肝叶/段切除,是外科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最有效手段[12],术后胆石残留及复发率明显下降,已为近年来临床实践所证实,笔者采用以上方法并适当放宽了肝切除术的指征,取得了预期良好的临床疗效。

在解除梗阻,去除病灶的基础上,对于合并肝门部胆管狭窄的病例,狭窄肝管切开、肝门部胆管空肠盆式吻合是通畅引流的必要补充。

术中常规行b超定位,胆道镜检,对于明确肝内胆管情况,取净结石,防止结石残留,修正术前手术方案,均有极为重
要的作用,使部分手术得以简化,减小了创伤,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顾倬云,黄志强.中国人胆石病的特点.中华外科杂志,1987,35:321-329
[2]刘瑾琨.肝内胆管结构解剖与外科临床.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8,18(2):66
[3]王丙煌.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中华普通外科杂志,1999,14(5):327
[4]黄志强.胆道外科手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59
[5]黄志强.应重视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和治疗研究.中国实用
外科杂志,1998,18(2):65-66
[6]黄志强.肝内胆管结石治疗的现状与展望.中国普外基础与
临床杂志,2001,8(2):65-66
[7]梁力建.彻底治疗肝胆管结石的手术时机选择.中国实用外
科杂志,2003,23(6):325-326
[8]黄志强.肝内胆管结石外科治疗的进展.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4,24(2):65-66
[9]刘永雄.期待肝胆管结石症外科治疗的新突破.中华肝胆外
科杂志,2000,6:166-167
[10]孟翔凌,徐阿蔓,高山城.肝胆管结石1795例的外科治疗.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1,7:587-588
[11]何振平,范林军,郑树国,等.肝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附644例报告).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0,6:17517
[12]黄志强.胆管外科近年来的发展.中华普通外科杂志,1998,13(3):131-1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