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伯族简介PPT
锡伯族简介PPT课件

锡伯族的饮食文化
锡伯族以小麦、玉米、稻米为主食, 辅以各种蔬菜和肉类。他们善于制作 面食,如馕、面条、饺子等。
酒在锡伯族饮食中占有重要地位。他 们喜欢饮用自家酿造的黄酒,这种酒 味道醇厚,营养丰富。在宴请客人时, 主人会敬酒以示尊重和热情。
锡伯族的传统节日与习俗
传统节日
锡伯族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节日都有相应的庆祝活动和 传统习俗。
锡伯族的文学与艺术
锡伯族的文学艺术源远流长,既有口头文学如传说、故事、民歌等,也有书面文 学如小说、散文、诗歌等。其中,民间文学在锡伯族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如《 海兰格格》、《罕王私访》等民间故事和传说,深受人们喜爱。
此外,锡伯族的艺术也独具特色。绘画方面,既有民间绘画如年画、窗花等,也 有专业绘画作品。雕刻方面,锡伯族的雕刻艺术多用于建筑和家具上,技艺精湛 。剪纸也是锡伯族的传统艺术之一,剪纸作品形象生动,富有装饰性。
03
锡伯族的语言与文字
锡伯族的语言
锡伯族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与满语、鄂 温克语、鄂伦春语等语言有亲缘
关系。
锡伯族语言在语音、语法和词汇 方面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如音 节分明、元音和谐、形态变化丰
富等。
锡伯族语言中存在大量的敬语和 谦辞,体现了该民族注重礼仪和
尊重长辈的文化传统。
跨民族交流与合作
加强与其他民族的交流与 合作,互相学习借鉴优秀 文化和经验,促进共同进 步和发展。
跨文化传播
借助现代传媒手段,推动 锡伯族文化走向更广阔的 舞台,增进国际社会对锡 伯族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THANKS
感谢观看
尽管如此,锡伯族语言中也有一些汉 语借词和表达方式,这些借词和表达 方式主要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 面。
锡伯族34

锡伯族民歌两部分。戏剧音乐(锡伯族 称秧嘎尔牧丹)又分为平调和越调两种。平调的历史悠久,是锡 伯族在东北时期就演唱的音乐,而越调是锡伯族西迁,和汉族开 始有了往来以后才形成的,其中有汉族音乐的成份。锡伯族说唱 音乐曲式结构简单,大部分曲子以单乐段构成,因此记忆十分方 便,又便于广泛流传,常见的是上下两句的单乐段。节拍以2/4、 3/4、4/4等单拍子为主。但是,调式种类十分繁多,这是锡伯族 民歌的一大特点。锡伯族的说唱音乐丰富多彩,最著名的有:田 野歌曲调、蝴蝶歌曲调、海兰格格曲调、金纽扣曲调、娶媳歌曲 调、哭嫁歌曲调、婚礼歌曲调、雅琪娜曲调、打猎歌曲调、迁徙 歌曲调、摇篮曲曲调等。 锡伯族的民歌独具特色,按内容可分为叙事歌、苦歌、萨满 歌、颂歌、功导歌、习俗歌、田野歌、打猎歌、情歌等
民族饮食
• 锡伯族大多数习惯日食三餐,主食以米、面为主, 过去食用高梁米居多。面食以发面饼为主,也吃馍 馍面条和韭菜合子、水饺等。受维吾尔族影响还吃 抓饭和烤馕,喝面茶、牛奶和奶茶。 如果说馕是新 疆饮食的象征,那锡伯大饼也算是新疆饮食的一绝。 用奶油、鸡蛋烙出来的锡伯大饼酥、软、脆。配上 可口的小菜,定会让你胃口大增。 说到小菜,锡伯 族可是有一绝活,那就是哈吐浑索吉,也称花花菜。 它是用韭菜红、青辣椒与芹菜、胡萝卜、包包菜做 成。由于及时拌以盐并盛入瓦缸内,各种蔬菜原由 的红、绿、白、黄等颜色截然分明。这么一碟色调 具全的花花菜,会激起人们强烈的食欲。
图腾——鲜卑兽
鲜卑兽――类马似牛,
吻上生角,背上长翼。 是北方鲜卑等游牧民族 喜爱的装饰。传说东汉 鲜卑人南迁时,曾引导 他们走出大兴安岭,平 安到达南方大泽。因而 成为鲜卑人崇拜的图腾。 锡伯族先民曾以此为准 钩绘出图案。
民 族 艺 术
锡伯族的介绍

锡伯族的介绍锡伯族(英文:Sibe people)是我国少数民族中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
锡伯语属于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是在满语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一种语言,跟满语很接近。
锡伯文是1947年在满文基础上稍加改变而成的。
新疆的锡伯族至今保持着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兼用汉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
简介锡伯族,口语称“Siwe”书面语写“Sibe”。
在汉文史书中,不同时期曾有几十种不同译音译法,如须卜、鲜卑、犀毗、犀比、悉比、失比、失必尔、师比、西卑、室韦、失韦、斜婆、西伯、史伯、洗白、西北、席白、席北、锡北、锡窝等,直到明末清初时才统一为锡伯。
锡伯之名最早见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
一般认为锡伯族的名称是以锡伯族长期活动的地区命名的。
锡伯文是民国36年(1947年)在满文基础上改变而成的,一直沿用至今。
历史起源关于锡伯族的族源,占主流的是鲜卑说,女真说,持女真说的学者还具体指出锡伯族源于女真瓜尔佳氏苏完部,此外,也有学者认为,锡伯族最早起源于高车人色古尔氏,发源于贝加尔湖南部的苏古尔湖,公元429年,北魏太武帝远征高车后,始迁嫩江流域。
关于锡伯族白图腾:远古时代的神秘传说:在锡伯族民间传说中说,锡伯族先民——鲜卑,古时南迁时,在鲜卑山(今大兴安岭)中迷失了方向,被困在山里。
后来,有一种神兽在前引路乃得出山,才来到南方大泽(呼伦贝尔草原)。
这种兽,状如虎而五爪,文如狸而色青,大如狗而迅走。
锡伯族保留有供奉“鲜卑兽”(瑞兽)的习俗。
将绘制的兽形图案,挂在住室西或北墙上,久而久之就成为锡伯族标志性图案。
古锡伯国据史料记载,锡伯国原是金朝所封之国,都城在锡都,即喜都,又称苏完城、苏完颜城,今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
元末没落,于明朝第二次称国号,最终于明末衰退。
“从金天辅六年(1122年)至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双阳锡伯国共存在466年。
金代的锡伯国是由锡伯人、四部中的小黄头女真部被金廷迁入双阳后创建而形成的。
少数民族锡伯族民俗文化科普介绍PPT教学课件

锡伯族民俗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艺术价值,如刺绣、剪纸、绘画等传统手工艺,以及民间 舞蹈、音乐等表演艺术,都体现了锡伯族人民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造诣。
对锡伯族民俗文化保护与发展的建议与展望
保护措施
为了保护和发展锡伯族民俗文化,需要 采取积极的保护措施,如建立民俗文化 保护区、推广民俗文化教育、加强对传 统手工艺的保护和传承等。
VS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发展方向
为了使锡伯族民俗文化更好地适应时代发 展,需要明确其发展方向,如推动传统手 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开发民俗文化旅 游资源、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同时, 还需要加强对锡伯族年轻一代的培养,提 高他们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以便更好地传承和发展锡伯族民俗文化。
THANKS
感谢观看
锡伯族的民间戏曲
锡剧
锡剧是锡伯族民间戏曲的主要代表,源于17世纪中叶,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 的文化内涵。锡剧曲调优美,表演形式生动,反映了锡伯族人民的生活和情感 。
话剧
话剧是锡伯族民间戏曲的另一种形式,多以现实生活为题材,表演形式接近生 活,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锡伯族的民间美术
刺绣
锡伯族刺绣是一种独特的民间美术技艺,绣品图案精美、色 彩鲜艳,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刺绣广泛应用于服饰、家居 用品等领域,是锡伯族女性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锡伯族有许多传统节日, 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 等,这些节日都有其特定 的庆祝方式和意义。
西迁节
西迁节是锡伯族最重要的 节日之一,是为了纪念祖 先在历史上从东北迁徙到 新疆的伟大壮举。
其他节庆活动
除了传统节日和西迁节外 ,锡伯族还有一些其他的 节庆活动,如射箭比赛、 摔跤比赛等。
锡伯族的禁忌习俗
个民族系列之锡伯族.优秀精选PPT

*
锡伯族
1
*
锡伯族
2
目录
一 民族简介
二 民俗
目
三 服饰
录
四 叠被格
五 图案
六 建筑
七 历史
*
锡伯族
3
一、民族简介
▪ 民族识别时间:1954年
其它地区
1.0
▪ 语族:满一通古斯语族 内蒙古 0.3
▪ 分布:辽宁、吉林、黑龙 吉林 0.3 江、新疆
黑龙江
0.9
新疆
3.5
辽宁
13.0
0.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 锡伯族家家有叠被格的习惯。被褥白天都整 齐地摆放在南北炕稍的炕柜上,并且颜色搭配得 老年人:长袍、马褂、夹克衫等,穿白袜绣花鞋,扎裤角。
锡伯族的服饰具有鲜明的 特点。
当。被褥下面有高半尺的搪板,搪板前挂有被搭 被褥白天都整齐地摆放在南北炕稍的炕柜上,并且颜色搭配得当。
在兄弟之间,长子有极高权力。 被褥下面有高半尺的搪板,搪板前挂有被搭一条(被格搭),每年春节都要意叠被格,这用来衡量妇女是否手巧。
锡伯族
11
五、图案:浑然天成的质朴之美
▪ 1、立体类表现在建筑、石木雕、 乌龟、桌椅上。
▪ 2、一类深地浅花,花在后,光色 在前,多用大红、深红;另一类浅 地深花,花在前,光色在后,主文 样色度不十分明显,多用于床单、 衣罩、枕套、窗帘上。
*
锡伯族
12
六、建筑:门房与屋子
▪
锡伯族建房选址一般选高处,注重防洪,
忌讳房屋迎着水渠,房院圈墙忌讳梯形。选完房
址之后还要祭祖。门窗的做工比较讲究,都嵌有
的种图案的盘肠等。
最新56个民族系列之锡伯族

*
锡伯族
11
六、建筑:门房与屋子
▪
锡伯族建房选址一般选高处,注重防洪,
忌讳房屋迎着水渠,房院圈墙忌讳梯形。选完房
址之后还要祭祖。门窗的做工比较讲究,都嵌有
的种图案的盘肠等。
▪
锡伯族建筑有悠久的历史,近代开始出现
砖瓦房,雕刻技术逐步成熟。锡伯族的砖木结构
房,窗台以下垒砖,屋檐封砖。一间房子一般有
四五扇窗户。窗户芯由小格木条组成,小巧而多
*
锡伯族
15
锡伯族西迁过程
*
锡伯族
16
*
锡伯族
17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56个民族系列之锡伯族
目录
一 民族简介
二 民俗
目
三 服饰
录
四 叠被格
五 图案
六 建筑
七 历史
*
锡伯族2一、民源自简介▪ 民族识别时间:1954年
其它地区
1.0
▪ 语族:满一通古斯语族 内蒙古 0.3
▪ 分布:辽宁、吉林、黑龙 吉林 0.3 江、新疆
黑龙江
0.9
新疆
3.5
辽宁
13.0
0.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与北朝拓跋鲜卑有相同的图腾——“鲜卑兽”
(瑞兽),又称“鲜卑郭洛”。在16世纪
之前,锡伯族先民世世代代生活在松嫩平
原和呼伦贝尔大草原上。18世纪中叶,清
朝政府从盛京(沈阳)等地征调锡伯族官
兵1018人,连同他们的家属共3275人,
由满族官员率领,西迁新疆的伊犁地区进
行屯垦戍边。
*
锡伯族
锡伯族

谢谢大家
锡伯族
民 族 概 述
锡伯族, 中国境内的一支少数民族, 锡伯族,是中国境内的一支少数民族, 境内的一支少数民族 与古代鲜卑和近代满族有一定的关系。 与古代鲜卑和近代满族有一定的关系。有 一种说法说沙俄曾以此名称创造北亚的新 一种说法说沙俄曾以此名称创造北亚的新 沙俄曾以此名称创造北亚 地名:西伯利亚。现有人口近十九万人。 地名:西伯利亚。现有人口近十九万人。 近十九万人 主要分布在新疆伊犁地区的察布查尔锡伯 主要分布在新疆伊犁地区的察布查尔锡伯 新疆伊犁 族自治县和辽宁、吉林等省。新疆锡伯族 自治县和辽宁、吉林等省。新疆锡伯族 和辽宁 等省 人口 2万 万 要分 4万 万 人 人 中查布查尔锡伯自治县 5万人, 万人, 万人 省 国 地。 地。 主
抹黑节
每年正月十六日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一个女人正 很久很久以前 在烙饼,因小儿拉了屎,她手忙脚 烙饼,因小儿拉了屎, 乱间用面饼给孩子擦屁股。 乱间用面饼给孩子擦屁股。这一失 误触犯了天条, 误触犯了天条,玉皇大帝决定正月 十六太阳出山时烧毁人类和粮食。 十六太阳出山时烧毁人类和粮食。 这一决定传到土地神那里, 这一决定传到土地神那里,土地爷 动了恻隐之心,偷偷告诉人们, 动了恻隐之心,偷偷告诉人们,赶 在天兵天将到来之前, 在天兵天将到来之前,人们都要往 脸上抹黑, 脸上抹黑,让玉皇大帝误认为人间 已受蹂躏,从而取消天惩。 已受蹂躏,从而取消天惩。
射箭
锡伯族乐器——冬布尔 冬布尔 锡伯族乐器
冬布尔是锡伯族的弹拨乐器。 冬布尔是锡伯族的弹拨乐器。一说 源于哈萨克族的东不拉,一般认为 是 源于哈萨克族的东不拉, 在满族的三大弦和哈萨克族的东不拉的 基础上改革而成。琴柄和弦轴类似汉族 基础上改革而成。 三弦,两鸣箱和两弦又近似哈萨克族的 三弦, 东不拉。长约110厘米,以山羊肠作弦, 东不拉。长约 厘米,以山羊肠作弦, 厘米 无品位琴头有两个琴珍,两条丝弦。演 无品位琴头有两个琴珍,两条丝弦。 奏时,将琴抱于怀侧,肘右手指弹拨。 奏时,将琴抱于怀侧,肘右手指弹拨。 音色介于三弦和东不拉之间,用于独奏、 音色介于三弦和东不拉之间,用于独奏、 合奏和舞蹈伴奏。 合奏和舞蹈伴奏。 Nhomakorabea 西迁节
中国民族--锡伯族32页PPT文档

有自己的语言文字的少数民族
蒙古族 藏族 维吾尔族 苗族 彝族 壮族 布依族 朝鲜族 侗族 瑶族 白族 土家族 哈尼族 哈萨克 族 傣族 僳僳族 佤族拉祜族 水族 纳西族 景颇 族 柯尔克孜族 土族 羌族 锡伯族 俄罗斯 族 独龙族 基诺族
锡伯族
一个伟大的民族
锡伯族:中国境内的一支少数民族,与古代
西迁节
两百多年过去了,每逢农历四月十八日这一天,人们都 将隆重开展各种纪念活动,并把这一天定为自己的传统节日。
西迁节这一天,锡伯族的男女老少都要穿上盛装,欢聚 在一起,弹响“东布尔”,吹起“墨克调”,尽情地跳起舞 姿刚健、节拍明快的“贝勒恩”。姑娘们的“抖肩”,小伙 子们的“鸭步”惟妙惟肖,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美 好生活的憧憬。
居住地
锡伯人最初游牧于大兴安岭东麓,世代以狩猎、捕鱼为生。 16世纪编入蒙古“八旗”后, 其社会组织发生了急剧变化, 生产上转入稳定的农业经济。18世纪中叶,清政府为巩固西 北边防,将部分锡伯族迁往新疆,尔后这些锡伯族在伊犁河 谷屯田定居,开拓了自己的第二故乡。
在这风沙弥漫的大西北,勤劳的锡伯族人民凿山筑渠, 修筑了长达100多公里的察布查尔大渠。潺潺的流水使荒漠 的原野变成了阡陌纵横,树木葱绿,瓜果飘香,美丽富足的 地方。
东北地区的锡伯族已经失去了自己的民族语言、文 字,淡化了自己的风俗习惯,而新疆查布查尔地区 的锡伯族,至今还完整地保留着自己的语言文字及 浓厚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并经过与兄弟民族的 长期交往,取长补短丰富了自己、发展了自己。主 要从事渔猎和农业。锡伯族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 斯语族满语支,跟满语很接近。锡伯族兼用汉语。 锡伯文是民国36年(1947年)在满文基础上改变而 成的,一直沿用至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个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一个将爱国主义视为生命的民族。
锡伯族
在祖国的西北、东北、内蒙 部分地区,可以看到一些能 骑善射的人们,他们时而跃 马扬鞭进行跑马竞赛; 时而 开弓搭箭开展射箭比赛; 时 而三五成群较量一番摔跤; 时而兴致勃勃练习几回举重 ……他们就是锡伯族人。
民族概况
锡伯族是中国境内的一支少数民 族,它与古代鲜卑和近代满族有一定的 关系。 “锡伯”之称谓与汉字书写最早见 于清代,此后在清代官方文献中虽多用 “锡伯”二字,但未能统一,直到辛亥革 命以后,始渐趋统一。新中国成立后, “锡伯”才作为一个独立的少数民族而置 身于祖国民族大家庭之中。
人口与分布
在古代,锡伯族广泛分 布于西伯利亚、蒙古和中 国。 如今,我国的锡伯族 有十万余人,它也是一个 人口虽少,却分居东北和 西北两个地区的民族。现 有五万多人分布在东北等 地,还有近四万人在新疆, 其中两万多人聚居在伊犁 的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中。
语言和文化
锡伯族在语言上有独特的优势,是 全国鲜见的双语民族乃至多语民族,不 少人兼通满文、维吾尔语、哈萨克语、 俄语、汉语等多民族的语言文字。现在 锡伯族的语言文字只有在新疆锡伯人中 保留着,他们还是唯一可以阅读满文的 民族。 锡伯族保留和继承了许多优秀和具有 民族特色的民间音乐文化,其中民间歌 曲是锡伯族民间传统艺术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内容上深刻地反映了锡伯族西 迁200余年来生活的各个方面。锡伯族人 能歌善舞,“东布尔”是锡伯族特有的 弹拨乐器。
饮食特点
锡伯族是以米、面为主食 的民族,包括小麦、稻子、玉 米、高粱、黄米、小米等,也 食用奶茶、酥油、牛肉、羊肉 等。这和本民族的生产形式有 关。 肉食来源主要依靠家庭饲 养,多以牛、羊、羊等均 是冬季餐桌上常见的野味。
民族节日
西迁节是锡伯族人民不可 忘记的民族传统节日。新疆 维吾尔自治区锡伯族的西迁 节,俗称“迁徙节”、“农 历四月十八节”、“农历四 月十八西迁节”等。乾隆二 十九年(1764)的农历四月 十八日,四千余名锡伯族官 兵及眷属奉朝廷之命由盛京 (今沈阳)出发,西迁新疆 伊犁地区屯垦戍边。之后每 逢农历四月十八日这一天, 人们都会开展各种活动,以 隆重纪念祖先的英雄业绩, 这一天遂成为锡伯族的传统
民族服饰
穿戴基本与满族相同,随着 时代的变迁,地区的差异以及民 族间的相互影响而有所变化和差 异。清代,锡伯族男子服饰与满 族服饰大体相同,多着左侧开衩 的长袍和短衣,戴圆顶帽,穿白 袜绣花鞋,喜欢戴耳环、手镯、 戒指。老年妇女在春夏秋多包白 头巾,冬季则戴棉帽,帽沿缝上 海豹皮,叫做“坤秋帽”。姑娘 只留一条长辫子,从背后正中垂 下。结婚后梳双辫,盘结在头上。 清朝末期,服饰逐渐与汉族相同, 只有伊犁地区的锡伯族妇女至今 仍保持着穿袍的习惯。
建筑风格
沈阳锡伯家庙
沈阳锡伯家庙
锡伯族人以村屯聚居,每一村屯有一、二百户人家,村屯四 周筑有围墙,住房为“人”字形屋顶坐北朝南自成院落。
民族历史
在16世纪之前,锡伯族先 民世世代代生活在松嫩平原 和呼伦贝尔大草原上。8世纪 中叶,清朝政府从盛京(沈 阳)等地征调锡伯族官兵 1018人,连同他们的家属共 3275人,由满族官员率领, 西迁新疆的伊犁地区进行屯 垦戍边。现在的察布查尔锡 伯族自治县就是他们当年的 驻地,那里的锡伯人是他们 的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