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的临床特点
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的影像诊断

临床诊断:左侧分泌性中耳炎。
4.耳硬化症
病因不明,病理上是由于骨迷路原发性局 限性骨质吸收,而代以血管丰富的海绵状 骨质增生,多在10~40岁发病。 临床表现为双耳或单耳渐进性听力下降, 部分患者伴有耳鸣、眩晕、韦氏误听。
耳硬化症分期
活动期:造骨细胞、破骨细胞增生,骨迷 路增厚,血管增生,骨质吸收、海绵化。 硬化期:由活动期的骨质松化逐渐修复硬 化,密度增高,骨质增厚。
分泌性中耳炎
耳硬化症
1.梅尼埃病(Ménières disease)
是一种原因不明,以膜迷路积水为病理特 征的特发性内耳疾病。多发于青壮年,临 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眩晕、波动性耳聋、 耳鸣、耳闷胀感。
梅尼埃病病理生理
主要表现为蜗管和球囊积水,而椭圆囊、 半规管及内淋巴囊积水不明显。当膜迷路 积水加重,内淋巴压力明显升高时,则可 引起膜迷路破裂。内淋巴液与外淋巴液相 混,二者生化成分及特性发生改变。
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 的影像诊断
学生:叶新苗 导师:林顺发老师
概述
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large vestibular aqueduct syndrome,LVAS) 定义:一种以渐进性、波动性听力下降为 主的先天性内耳畸形的听力障碍,可伴有 或不伴有眩晕 。听力检查通常表现为感音 神经性聋。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有关,除 前庭导水管扩大外,不合并其它的内耳畸 形。
CT平扫:左侧桥小脑角软组织影,左耳内听道略扩大
T1
T2
T2抑水
T1增强
3.分泌性中耳炎
是一种中耳有积液而不伴有急性中耳炎症 状和体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积液 为黏液性或浆液性。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 降为特征。小儿发病率比成人高。 病因:咽鼓管阻塞、感染、免疫反应等 临床症状:听力下降,可随体位变化而变 化,轻微的耳痛,耳鸣,耳闷胀和闭塞感 。
耳聋等级划分以及引起耳聋的因素

耳聋等级划分以及引起耳聋的因素耳聋是听觉器官对声音的传导,感受或综合分析部分的功能异常而引起的听力下降。
通俗一点就是言语频率阈值下降至正常听阈范围(25dB)以下就称为耳聋按照听力下降的程度,目前临床上多以语言频率(500Hz,1000Hz,2000Hz,4000Hz)的平均听阈为准,将耳聋分为4级:1对生活的影响较轻,可能会有听不清谈话现象,平均听阈在26~40dB。
2对日常生活有一定的影响,在谈话中有困难,平均听阈在41~60dB。
3对生活影响较大,谈话大部分内容都听不到,听阈在61~80dB。
4听声音极度困难,听不到谈话,听阈在81~95dB。
引起耳聋的两大因素先天因素1可为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伴性遗传等。
发病时间可在产前,如先天性中及外耳畸形、外耳道闭锁、中耳发育不全等;也可以发生于产后,如始于幼年的Alport综合征,成年发病的耳硬化症等。
先天性内耳发育不全临床上比较少见,有时不仅仅表现在耳部,还可伴有其他部位的表现,如先天性聋、眼病和白额发综合征、家族遗传性出血性肾炎并发耳聋综合征等。
2多见于母亲怀孕3个月内感染病毒性疾病如风疹,其他疾病如梅毒等引起。
另外,母亲患有中毒性疾病、梅毒腹部过量X线照射、先兆流产、应用过耳毒性药物等均可导致胎儿内耳发育障碍,从而引起耳聋。
3多由妊娠毒血症、产伤、胎盘早剥、脐带绕颈、难产等造成的缺氧所致。
严重的新生儿贫血、核黄疸以及母子Rh血型不合也可导致耳聋。
PS:先天因素其中有一种常见的致聋病症,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幼儿波动性感音神经性耳聋和眩晕,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有关,除前庭导水管扩大外,不合并其它的内耳畸形。
患者多3-4岁发病,感冒和外伤常常是发病的诱因,即使轻微的外伤也可引起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和眩晕。
后天性因素1,各种原因造成的外耳道闭锁如外伤、炎症、肿瘤、外耳道耵聍栓、外耳道胆脂瘤等;2,中耳的疾病如炎症、肿瘤、听骨链中断或黏连、鼓膜穿孔、炎症、瘢痕、增厚黏连等;3,内耳病变如药物中毒、各种因素造成的内耳退行性变(如缺血、缺氧),外伤造成的颞骨骨折、圆窗膜破裂等;4,听神经疾病如炎症、创伤、手术后黏连、听神经瘤及其他小脑桥脑肿瘤等。
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临床分析

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临床分析赵远新【摘要】目的探讨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LVAS)的发病、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5例经高分辨率CT证实为双侧LVAS患者的诊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患者全部有严重的听力损失,15例听力有波动性,3例有头颅外伤史.在CT图像上,23例双侧和1例单侧有前庭导水管扩大.MRI图像上,5例双侧、1例单侧内淋巴管和内淋巴囊均有扩大.急性发作期患儿经过营养神经、扩张血管、糖皮质激素治疗,听力提高,达到或接近发作前水平.结论 LVAS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极易误诊,对临床上有波动性进行性听力下降、轻微的头颅外伤引起严重的听力下降的患者或声发射测定结果波动较大的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应常规进行颞骨高分辨率CT扫描,以明确诊断,对已经证实的患者应积极进行干预治疗,尽可能地保存患者的残余听力.【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0(008)003【总页数】2页(P11-12)【关键词】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听觉丧失;高分辨率CT【作者】赵远新【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52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64.73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large vestibular aqueductsyndrome,LVAS)是以前庭导水管扩大伴有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眩晕等一系列症状为特征的一种疾病,是儿童耳聋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内耳畸形,约占先天性内耳畸形的31.5%[1],其发病率之高已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但由于该病发病机制复杂,早期诊断和治疗尚缺乏特异有效的方法,目前仍是耳科领域的难治性疾病之一。
随着高分辨率内耳CT的广泛应用,发现以前许多原因不明的先天性聋系先天性内耳畸形所致,而LVAS则是临床最常见的内耳畸形之一,约占儿童和青少年感音神经性聋的1.5%。
现报道我们搜集的2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对本病的诊断和防治措施进行探讨。
中医治疗大前庭水管综合征2例

外伤或剧 烈运动后 有进 行性 加 重 的趋 势 , 因此 该 病 急 性加重期 的治疗尤 为重要 。李淑 良教授凭借 丰富 的临
珠母 、 僵蚕 、 土贝母 祛痰 散 结 。并 以百 合 、 黄精 益气 固 本 。二 诊时患 者症状 明显减轻 , 听力 已恢 复至外 伤前 。
2 病案 2
感 冒后 自觉双 耳听力 下 降 明显 , 佩戴 助 听器 仍 影 响交 流, 电测 听平 均 听力 8 9 d 伴 鼻塞 , 嚏 , 0~ 0 R, 喷 少量 鼻
涕, 无发 热咳嗽 , 无眩晕 恶心呕 吐 , 无耳 鸣及耳 堵 闷感 , 无 耳 内流脓 , 舌质 红 , 黄 , 苔 脉细 。 中医诊断 耳聋 , 证属
病求本 。本病 患儿 以外 感为诱 因 , 加重 了听力下 降 , 依
其 症状舌 脉情况 , 风热 袭肺 证 候 。外感 风 热之 邪袭 属
重要诱 因 , 其病 机既具 有耳聩 的本质 , 附加暴聋 的特 又
点 。中医对暴聋 的认识历 史悠 久 , 在 《 早 内经》 中就有 记载 日 : 少 阳之 厥 , 暴 聋 。 历 代 医 家 多 从 风 邪 外 “ 则 ”
每周期 服用 1 2 4~ 0剂 , 时行 经 3次 , 按 经期 腰痛 逐减 。
后 3年 未孕 。患者 于 2 0 0 3年 8月 右 侧输 卵 管 妊 娠切 除, 同时对 左侧 输卵 管 盲 端造 口, 后 月 经 正 常 , 术 经来
腹痛 , 时腹 无 所 苦 , 术 后 1年 未 孕 。2 0 平 但 0 5年 4月
统 的听力学检 查 、T以及 MR 检 查来 确诊 , 现代 医 C I 在
学 中多 以佩戴 助听器或人 工耳蜗植 入术为 主要治疗 方 法 。 由于患儿 的耳聋具有 波动性 的特点 , 其在感 冒 、 尤
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

04 治疗与康复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
对于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引发的眩晕和听力下降等症状,医 生可能会开具药物治疗,如抗眩晕药、改善微循环药物等, 以缓解症状。
药物治疗注意事项
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患者需严格遵守医嘱,注意 药物副作用和相互作用,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助听器与人工耳蜗植入
助听器
对于听力下降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建 议使用助听器来提高听力水平。选择 合适的助听器并进行专业调试,有助 于改善患者的听力状况。
新型治疗方法
开发出针对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的药物治疗和听力康复方法,有效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临床诊断标准
建立了一套准确、可靠的诊断标准,有助于早期识别和干预大前庭导 水管综合征。
未来发展方向
跨学科合作
加强医学、生物学、物理学等多学科的合作,共同推进大前庭导 水管综合征的研究。
临床试验与转化研究
开展更多的临床试验,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的治疗手段,惠及更 多患者。
定期复查
患者应遵医嘱定期到医院复查,以便及时了解病 情变化。
听力训练
对于听力下降的患者,可以进行听力训练,以改 善听力状况。
注意事项
避免过度使用药物
01
患者应避免过度使用药物,尤其是耳毒性药物,以免加重听力
损伤。
注意情绪调节
02
患者应注意情绪调节,保持乐观的心态,以利于病情的恢复。
及时就医
03
如出现听力下降、眩晕等症状加重或持续不缓解的情况,应及
人工耳蜗植入
对于严重听力丧失的患者,人工耳蜗 植入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手 术将人工耳蜗植入体内,患者可以重 新获得听觉功能。
康复训练
平衡与协调训练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及其相关的基因_SLC26A4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及其相关的基因—SLC26A4赵亚丽翟所强王秋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研究所(北京100853)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每1000名新生儿中就有1名先天性耳聋的患儿。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largevestibularaqueductsyndrome,LVAS)是先天性耳聋的一种。
1978年,Valvassori和Clemis[1]在对3700例颞骨连续分层摄片中发现,有50例前庭水管扩大,并将其命名为大前庭水管(dilatedvestibularaqueduct,DVA),又将临床上伴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等症状者称“大前庭水管综合征”。
近年,随着CT、MRI以及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对此病的认识已经从影像学诊断、临床表现、发展到了分子诊断的水平。
1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发病机理及诊断大前庭水管是儿童感音神经性聋最常见的内耳畸形,由其导致的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是一种独立性疾病,除了前庭水管扩大外,不合并其它畸形,属于非综合征型耳聋。
其临床表现为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多呈进行性下降。
可从出生后至青春期这一年龄段内任何时期开始起病,但多数为出生后几年内发病。
发病突然或隐匿,通常之前有感冒、轻微颅外伤或其他使颅内压增高的病史。
约81%-94%的患者为双侧发病,单侧发病者少见[2]。
听力受损以高频为主,听力图多为下降型,少数为平坦型,无一例为上升型[3]。
听力下降的程度与前庭水管的大小无关,可表现为从接近正常到极重度聋。
并且,双耳听力可不对称。
大多数患者仅表现为听力损失,只有少数患者伴有前庭症状,约占29%,但有人认为前庭症状少见可能与发病人群多为幼儿有关[4]。
目前,关于前庭水管扩大导致感音神经性聋的致病机理还不是很清楚,通常有三种假说:(1)内淋巴液返流学说,前庭水管扩大时,往往同时伴有内淋巴管和内淋巴囊的异常扩大,突然的脑压变化,迫使两层脑膜间内淋巴囊内容返流入耳蜗,囊内高渗内淋巴进入耳蜗基底周,损伤神经感觉上皮,产生感音神经性耳聋。
前庭性综合症

前庭性综合症前庭功能紊乱与美尼尔综合症的区别前庭功能紊乱是内耳前庭受到过度刺激而产生.由于坐车,船及飞机不规则的颠簸引起,使情绪紧张,焦虑不安或嗅到不良气味,亦为诱发因素.表现为:眩晕,眼球震颤,单侧耳聋伴耳鸣,或失平衡状态,步态障碍,复视,构音不清,共济失调,单侧轻瘫等.。
美尼尔综合症为一突然发作的非炎性迷路病变,具有眩晕、耳聋、耳鸣及有时有患侧耳内闷胀感等症状的疾病。
多为单耳发病,其发病原因不明,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病人多为青壮年,近年亦有儿童病例报告,病程多为数天或周余。
关于病因、学说甚多,尚无定论,如变态反应、内分泌障碍、维生素缺乏及精神神经因素等引起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因之使血管神经功能失调,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导致膜迷路积水,蜗管及球囊膨大,刺激耳蜗及前庭感受器时,引起耳鸣、耳聋、眩晕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但发作时意识常清醒。
此病不经过治疗,症状可缓解,虽可反复发作,发作时间间隔不定,但也有发作一次不再发作者。
从这两种病况来看,还要查清你叔叔的具体情况,建议去医院查下,对症下药才能治好病。
大前庭综合症是哪里出了问题?好治疗吗大综合征即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属于遗传性疾病,以患者耳部前庭导水管先天性扩大为主要特征,一般在2岁左右开始发病,表现为听力波动性下降,在正常状态下基本满足患者的基本语言交流,在感冒、发烧等疾病发生时听力下降会加重,个别病人会有突发性耳聋,随着年龄增长,其听力逐步下降,最终可导致全聋,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目前并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是一种先天性疾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主要发生于两岁以后的儿童,表现为感冒之后听力逐渐下降。
严重可以导致全聋,可以伴随有发作性的眩晕。
在发病早期发现听力下降时,要尽早的佩戴助听器,尽可能的挽留早期的听力损失,一旦发展为全聋,建议直接做人工耳蜗植入术,手术后也需要配合一定时间的语言训练才能够有效的缓解。
有的时候也会选择手术治疗,但是多年的尝试,表明手术治疗的效果很差。
(推荐课件)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PPT幻灯片

6
病因
不明,主要学说有: Jackler 等(1989)提出VA 扩大可能是胚
胎时期前庭迷路的发育受到遏止和畸变所致 Pyle 等(2000) 认为前庭导水管的增粗主要
在出生后,提出可能是产后或儿童早期发育 障碍产生。 Griffith(1996)认为LVAS 属于常染色体 隐性遗传或X连锁遗传。
7
病因
以常染色体隐形遗传最多见。与SLC26A4( 又名PDS)基因突变有密切关系,该基因突变 可引起综合征或非综合征性感音神经性聋, LVAS为非综合征性的感音神经性聋。
戴朴等发现约80% LVAS患者PDS基因突变, 1%的常人携带此种突变。
8
发病机制
不明,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内淋巴倒流:内淋巴囊的高渗液返流入
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
large vestibular aqueduct syndrome
1
概述
定义:是一种以渐进性波动性听力下降 为主的先天性内耳畸形性听力障碍,可同时 伴有反复发作的耳鸣或眩晕等一系列临床症 候群,听力检查通常表现为感音神经性聋, 也有少部分患者表现为混合性聋。
2
概述
以前庭水管扩大伴感音神经性聋为特征的临 床独立病症。 占儿童、青少年感音神经性聋的1.5%。是 感音神经性聋患儿中最常见的内耳畸形之一, 约占先天性内耳畸形的31.5%。 约80%双耳受累,男/女:2/3
3
前庭水管的结构
近段相当于“J” 的短肢,长度约为 1.5 mm,直径0.3 mm。其内口起始于前庭 内侧壁.
远段相当于“J”的长肢,呈三角形, 尖部与峡部相连,基底部为外口,从上到 下逐渐增宽。远段较长,末端开口于岩骨 后内侧面,呈喇叭形,粗糙锯齿状表面有 利于内淋巴囊嵌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ActaUniversitatisMedicinalisAnhui2008Aug;43(4)・443・
图1扩大的前庭导水管呈深大三角形
图2扩大的前庭导水管呈裂隙状
2.2.2MRI检查在MRI图像上可清晰显示出扩大的内淋巴管和内淋巴囊(骨内、外两部分)。
横段面显示扩大的淋巴囊(见图3、4箭头所示)呈条弧形或椭圆形高信号影贴近于小脑半球表面,其前端内淋巴管增粗。
前庭导水管扩大的患者可合并前庭和(或)半规管的畸形,最常见的是前庭总角扩大和半规管短小:本组有2例(4耳)有此表现。
图3宽大的内淋巴囊图4内淋巴囊与前庭直接相通2.3治疗结果配戴助听器后,尚有残余听力的5例能进行简单的交流,另8例并未达到满意的效果。
4例电子耳蜗植入者,有1例电极未能完全植入,其余3例均完全植人;而且术中有2例出现外淋巴液搏动,还有2例出现井喷现象。
术中监测电极阻抗正常。
术后1月开机,全部病例均有听觉反应,电极阻抗正常,未完全植入者15号电极NRI未能引出,检出率为91.67%。
经几次开机调试后,自由声场纯音测试言语频率平均听阈值为40dBHL,较术前明显降低。
4例患者用“序贯疗法”治疗后,按2005年济南会议上突发性聋的诊断治疗指南中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结果为:痊愈0例、显效1例、有效2例和无效1例。
3讨论
由于对LVAS的认识有限,早期诊断和治疗还不够理想。
目前认为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主要存在两种学说,一与胚胎早期内淋巴管发育障碍有关,二与遗传因素有关,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x连锁遗传,56%的患者伴有PDS基因序列的改变。
3J。
本资料显示所有患者均有严重的感音神经性耳聋,其原因分析如下:①正常情况下,内耳由狭窄的前庭和耳蜗导水管来迅速缓解升高的颅内压。
②当前庭导水管扩大而耳蜗导水管正常时,扩大的内淋巴导水管可能使内淋巴囊内的高渗液逆流到蜗管的基底回和前庭,损伤其感觉神经上皮,引起毛细胞退行性变,导致感音神经性聋。
另外,我们发现有3例患者发病前均有头颅外伤史,并伴有波动性听力改变,提示头颅外伤可能是听力下降的影响和预测因素,也可能是听力波动的诱因。
由于患者受到轻微外伤可以诱发该病,所以大多数病例并无明确的外伤史,可能部分患者即使有也并未察觉。
因此,建议患者避免头部外伤、激烈体育活动和强噪声等因素。
在LVAS的诊断中,影像学检查起着主要作用,特别是颞骨高分辨率薄层CT扫描。
但是目前前庭导水管扩大的影像学诊断标准尚未统一,这给临床诊断带来许多不便。
本研究认为:CT图像上应以前庭导水管中段最大管径宽度>1.5mm为诊断标准,不能以外口为标准。
4。
,因为外口形态多种多样以及CT扫描时不同的摆放位置都能影响到外口的宽度。
除此之外,水平半规管或总脚层面岩骨后缘有明显的骨缺损影及其内端(即前庭导水管近端)与前庭
或总脚直接相通”J,就更加支持诊断。
由于CT只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