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微观经济学(导论上)
微观经济学参考答案 第一章 导论习题集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导论一、内容提要(一)、理性行为和相对稀缺性经济学的两个最基本的假设:经济个体是理性的,经济资源是相对稀缺的。
整个经济学体系建立在这两个基本假设基础上。
1、理性行为在经济学看来,人是理性的。
理性是指人们在约束条件下追求预期效用最大化的行为。
对理性行为理解的核心一是约束条件;二是行为而不是结果。
经济学所研究的理性行为,主要是实现既定目标过程中的理性行为,它一般不研究选择、确定目标过程中的理性行为。
在现代经济学中,理性行为实际上解释为最优行为,而经济学中的最优与否,是以经济成本或经济利益的尺度来衡量的。
2、相对稀缺性相对于人类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言,资源总是稀缺的。
这就产生了研究如何合理地配置和充分利用稀缺资源于诸多用途以满足人类需要的经济学。
经济理论的三大传统支柱是---天赋要素、技术和偏好。
随着经济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仅有这三大支柱是不够的。
新制度经济学家以强有力的证据向人们表明,制度是经济理论的第四大柱石,制度至关重要。
土地、劳动和资本这些要素,有了制度才得以发挥功能。
在不同时期,人类社会所面对的稀缺约束是不一样的。
人类早期的经济活动主要受到有限劳动力的约束,有效率地利用稀缺劳动力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早期的各种经济理论都建立在劳动的基础上。
后来,土地、资本的相对稀缺日渐显著,经济学便又去研究土地和资本。
随着越来越多的资源成为相对稀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越来越广泛,理论也越来越丰富。
(二)、假设与模型在一定假设的条件下建立模型是经济学分析经济问题的基本思路。
假设、模型与检验是经济分析问题的“三部曲”。
经济模型是现实经济社会的简单概括或理论抽象,可用文字的、代数的、几何图形的形式表达。
在建立模型时要运用抽象法,舍弃一些影响较小的因素和变量,以建立起与所研究的现象有关的主要变量之间相互依存关系的理论结构。
1、循环图市场机制通过价格与市场系统,协调着人们的经济行为及其活动,图1-1描述了市场经济构成及其运行状况。
第一章 微观经济学导论

• 第一节 微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 微观经济学大体经历了古典时期、新古 典时期和新古典后微观经济学三个发展 时期。
一.古典微观经济学时期
• 微观经济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中期。 威廉·配弟(W.Petty)和皮埃尔·布阿吉尔贝尔 . (B.Bois—guillebert)分别成为英、法两国古 . 典经济学的创始人。在他们的有关经济论著中, 出现了以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的基本命题。 尽管他们对这一命题的提出和分析是粗糙的, 但他们都讨论了商品与劳务的价值与价格决定 这一核心问题,这也为古典经济学中劳动价值 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从而使经济学第一次成 为一门科学。
• 古典经济学有关微观经济分析的核心理论——价值论 在亚当·斯密(Adam.Smith)手中得到了重大发展。 . 1776年斯密的代表作、经济学经典名著《国民财富的 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的发表,标志 着经济学已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国富论》主 要是研究促进或阻碍财富发展的因素,论证资本主义 制度比封建制度更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国民财富的 增长。关于价值理论,斯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 劳动创造价值为中心提出了多元论的价值观。
第一章 微观经济学导论
什么是经济学?这个问题看起来容易,实际上是十分困难的。 英国经济学家L.罗宾斯(Robbins) 是:“经济学是一门科学,它 把人类行为作为目的与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资源之间的关系 来研究。” 美国出版的《国际社会科学百科全书》中给的定义是:“按广 泛接受的定义,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无限而又有竞争性的 用途中间配置的问题。它是一门研究人与社会寻求满足他们的 物质需求与欲望的方法的社会科学,这是因为他们所支配的东 西不允许他们去满足一切愿望。” 另外还有诸如:经济学研究如何改善社会;经济学研究财富; 经济学研究人们的日常生活事务,如何谋生和如何过得快活; 等等。
微观经济学01引论例题

张元鹏《微观经济学》第一篇微观经济学导论1.判断题(1)任何不对其索取价格的物品都是自由取用物品。
()【答案】×【解析】自由取用物品是指相对于人类的欲望来说,其数量是无限的,取用时不需要花费任何代价,其价格为零,如自然界中的空气、水等。
但是不对其索取价格并不代表都是自由取用物品,如得到免费馈赠的物品,对于被赠与人来说未被索取任何价格,但该物品仍是经济物品。
(2)稀缺物品一定有一个直接以货币支付的价格。
()【答案】×【解析】稀缺物品是指相对于人类无限多样性的需要或欲望而言,其数量是有限的,取用时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其机会成本大于零。
但不是所有的稀缺性都可以用货币来表示。
例如,随着工业的发展和环境污染,清洁的水和新鲜的空气逐渐变得稀缺,但难以用货币来衡量。
(3)如果你得到两张免费的奥运会参观券,它们可以看作是自由取用物。
()【答案】×【解析】自由物品的免费取用是对于所有社会成员而言的,奥运会参观券对于其他人来说,仍需支付一定的价格,所以是稀缺物品。
(4)如果某种资源免费供应时社会成员所需要的多于现有的,那么,这种资源就是稀缺的。
()【答案】√【解析】当某种资源免费供应社会成员所需要的多于现有的,便出现了资源的有限性与欲望的无限性的矛盾,从而这种资源是稀缺的。
(5)说一种理论是实证的,并不意味着它必然是正确的。
()【答案】√【解析】实证分析是描述经济现象“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实际上是如何解决的,是在一定的假定及考虑有关经济变量间因果关系的前提下,描述、解释或说明已观察到的事实,对有关现象将会出现的情况做出预测。
(不讲价值判断)但经济学家在分析、寻求经济活动的客观规律时,不可避免地受到其个人的经济地位、价值观念等的影响,个人的价值判断会不自觉地对实证分析产生影响。
实证分析中关于人的行为的社会认识是其分析的基础,完全的客观主义是不存在的,因而实证分析得出的理论也就不必然是正确的。
微观经济学习题解析

微观经济学习题第一章导论一. 选择题:1.“资源是稀缺的”是()A.指资源是不可再生的B.存在于人类社会的任何阶段的C.指生产力不发达造成了物品供给不足D.指可用的经济资源与人类的欲望相比总是显得不足解析:资源的稀缺性是任何社会和任何时代都存在的基本问题。
它是指与人们的需要相比较,资源的供给量相对不足。
事实上有些资源是可再生的,并且用之不竭,但我们对其用途进行选择,这仍然是稀缺资源如何配置的问题。
答案:B D2.下列哪项会导致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外移()A.资本存量增加B.技术进步C.失业减少D.劳动力增加解析:生产可能性曲线(边界)表示一个经济社会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充分利用现有的社会资源所能生产的不同的商品组合。
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形状和位置,将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而发生变化。
技术进步将使生产可能性边界外移。
而技术进步对各种商品生产的不同影响,决定改变以后的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形状。
资本存量、劳动力增加都增加了可用资源。
答案:A B D3.某先生辞去月薪1000元的工作,取出自有存款100 000元(月息1%),办一家独资企业,如果不考虑商业风险,则该先生自办企业按月计算的机会成本是()元A.2000B.10 000C.1 000D.101 000解析:机会成本:把一定量的具有多种用途的资源用于生产某种商品后,放弃该资源用于其它用途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即为这种商品的生产中使用该资源的机会成本。
月薪1000+利息100 000*1%=2000元答案:A4.一个经济体系必须作出的基本选择是()A.生产什么B.生产多少C.如何生产D.为谁生产解析:一个社会经济系统必须解决以下问题:1、决定产出的水平和构成——生产什么,生产多少;2、生产过程中的资源配置——怎么生产;3、产品在社会成员间的分配——为谁生产. 一个好的经济制度,是在解决上述问题的同时,还要保证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和产出的稳步增长。
答案:A B C D5.以下属于规范分析命题的是()A.“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拉开了中国居民收入的贫富差距B.美国经济比俄罗斯经济增长得快C.应当继续实施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D.在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中,企业的规模越大越好解析:实证分析解释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
微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习题

第一章微观经济学绪论一、名词解释1、稀缺性2、选择3、机会成本4、生产可能性边界5、经济学6、经济人7、微观经济学8、宏观经济学9、静态分析10、比较分析11、实证分析12、规范分析13、经济模型14、常量15、内生变量16、外生变量17、流量18、存量19、均衡分析20、边际分析21、比较静态分析22、动态分析23、案例分析二、单项选择题知识点:资源的稀缺性1.现有资源不能充分满足人的欲望,这一事实被称为().A.机会成本B.稀缺性C.生产什么的问题D.实证经济学2.下面最有可能成为稀缺物品的是( )。
A.阳光B.夏威夷的海水C.运送到郑州的海水D.空气3.资源的稀缺性是指( ).A.资源的绝对数量的有限性B.以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C.生产某种物品所需资源的绝对数量的有限性D.世界上资源最终将由于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而消耗掉4.稀缺性问题().A.只存在于市场经济体制中B.只存在于计划经济体制中C.存在于所有经济中D.意味着抢购和黑市交易5.经济物品是指( )。
A.有用的物品B.稀缺的物品C.要用钱购买的物品D.有用且稀缺的物品知识点:“看不见的手”6.提出“看不见的手”原理的是()。
A.约翰·梅纳德·凯恩斯B.约翰·理查德·希克斯C.亚当·斯密D.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知识点:经济学的定义,三大基本经济问题7.经济学被定义为( )。
A.研究政府如何对市场机制进行干预的科学B.消费者如何获得收入并进行消费的学说C.研究如何合理配置稀缺资源于诸多竞争性用途的科学D.生产者怎样取得利润8.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包括()。
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B.怎样生产C.为谁生产D.以上所有的问题知识点: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9.下列属于实证分析表述的是( )。
A.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对厂商有利B.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对厂商不利C.只有合理配置生产要素才能使利润最大化D.合理配置生产要素比市场营销更重要10.下列命题中不是实证经济学命题的是()。
微观经济学作业1答案

微观经济学作业一(导论与市场运行)一、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在题后的括号里)1.在任何一个经济中:( C )A、因为资源是稀缺的所以不会存在资源的浪费B、因为存在资源浪费,所以资源并不稀缺C、既存在资源稀缺,又存在资源浪费2.资源的稀缺性是指:( B )A、世界上的资源最终会由于人们生产更多的物品而消耗光B、相对于人们无穷的欲望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C、生产某种物品所需资源的绝对数量很少3. 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 A )A、资源配置B、资源利用C、单个经济单位如何实现最大化4.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 B )A、市场出清B、市场失灵C、完全理性5. 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根本区别是:( A )A、研究方法的不同B、研究对象的不同C、研究范围的不同6. 当汽油的价格上升时,小汽车的需求将:( A )A、需求曲线向左移动B、保持不变C、需求曲线向右移动7. 当咖啡的价格急剧上升时,对茶叶的需求将:( C )A、减少B、保持不变C、增加8.消费者预期某物品将来价格要上升,则对该物品当前需求会:( C )A、减少B、不变C、增加9.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 C )A、是一回事B、都是由于同一种原因引起的C、需求的变动由除价格以外的其它因素的变动引起的,而需求量的变动由价格的变动引起10.对化妆品需求的减少是指( A )A、收入减少而引起的减少B、价格上升而引起的减少C、与需求量的减少相同11.需求曲线通常是一条:( A )A、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B、向左下方倾斜的曲线C、垂线12.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价格与需求量的组合从A点移动到B点是:( C )A、需求的变动B、收入的变动C、需求量的变动13. 鸡蛋的供给量增加是指:( B )A、由于鸡蛋的需求量增加而引起的增加B、由于鸡蛋的价格上升而引起的增加C、由于收入的增加而引起的增加14. 均衡价格是:( A )A、供给与需求相等时的价格B、固定不变的加格C、任何一种市场价格15. 均衡价格随着( C )。
微观经济学 --- 第一章{导论} 参考答案

第一章部分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此处未列出的请大家自己写出答案)1.经济学(economics)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于相互竞争的用途之中以使人类欲望得到最大满足的科学。
经济学的目标是有效利用稀缺资源来生产商品和劳务,并在现在或将来把它们合理地分配给社会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
2.资源的稀缺性(scarcity)是指人们的欲望总是超过了能用于满足欲望的资源时的状态。
3.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是主要以单个经济主体(即作为消费者的单个家庭或个人、作为生产者的单个厂商或企业以及单个产品或要素市场)为研究对象,研究这些单个经济主体面对既定的资源约束时如何选择以实现其最优配置的科学。
4.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其主要着眼于对经济总量的研究,如国民生产总值的水平及其增长率、利率、失业,以及通货膨胀等。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总体经济行为与总量经济的关系。
5.实证分析(positive analysis)是描述经济现象“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实际上是如何解决的”等问题时所使用的方法。
这种方法旨在揭示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和因果关系,其局限在于仅对能证实的观点进行分析。
6.规范分析(normal analysis)是研究经济活动“应该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应该是怎样解决的”等问题时所使用的方法。
这种分析方法一般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突出某些准则作为经济理论的前提和指定政策的依据,并考察如何才能符合这些准则。
这种方法表达了对某一经济主题的个人的或集体的观点或价值判断,但难以通过事实证明是对是错。
7.均衡分析(equilibrium analysis)是指假定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研究经济主体决策时的各种变量能够达到均衡时应具备的条件的方法。
均衡分析可以分为局部均衡分析(partial equilibrium analysis)和一般均衡分析(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
中国大学MOOC《微观经济学》习题集(上)

中国大学MOOC《微观经济学》习题集(上)第一至四讲导论和消费者部分2017.10.9-2018.1.10 第七次开课武汉大学文建东教授包含课堂问题、随堂测验题、单元测试题、期中期末考题第一讲微观经济学导论:稀缺性与微观经济学01.如果没有稀缺性,不会出现国际贸易摩擦正确答案:A、√02.导致罢工、贸易摩擦、失业、通货膨胀、收入分配不公等问题的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稀缺性的存在。
正确答案:A、√03.从本质上说,富裕的海湾国家就不存在稀缺性。
正确答案:B、×04.人类经济问题的根源就来自稀缺性。
正确答案:A、√05.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概念是有局限性的,因为它只能分析两种商品的情形。
正确答案:B、×【还有其他方面的局限性】06.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各个位置的边际转换率是不一样的。
正确答案:A、√07.边际转换率(绝对值)是递减的,反映了不同资源适合不同商品生产这个事实。
正确答案:B、×08.如下哪个方面是生产可能性边界不能解释的?A. 资源配置是否有效率;B. 稀缺性;C. 收入分配不公;D. 资源是如何配置的;09.关于生产可能性边界,如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 如果技术进步,边界可以外扩;B. 人类社会必然在边界上生产;C. 生产可能性边界一般都是凹向原点的;D. 生产可能性边界在技术进步快的前提下可能是正斜率的;10.如果你已经购买了不能退的2折机票,支付费用为230元,同时有机场建设费50元需要另外购买。
那么你乘飞机旅行的机会成本为A. 230元B. 230+50=280元C. 280元+时间成本D. 50元+时间成本11.在竞争的条件下,一块土地用于开发房地产的机会成本是A. 这块土地现在的市价B. 已经支付的土地的费用C. 这块土地用于房地产时放弃了的进行农业生产、开工厂、办培训学校等项目能够获得的收入之和D. 这块土地用于房地产时放弃了的进行农业生产、开工厂、办培训学校等项目能够获得的收入平均值12.假设发电只需要煤炭,那么在竞争条件下,使用煤炭发电的机会成本就是A. 煤炭当前的市场价值B. 煤炭的购入成本C. 煤炭在未来能够卖出的最好价格D. 煤炭的购入成本和未来最好价格两者中最大的那个值13.我们之所以要做出选择,是因为存在着稀缺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是个人参与组织活动的决策基础。
特别提示:
道理一定要讲圆,圆则通,通则不痛!
道理讲的越圆,社会滚动发展的越快!
请把你的“理”管住
• 世界上“力”再大, •也 不 如 “ 利 ” 大 ;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 利 ” 再 大 ,
•也 不 如 “ 理 ” 大 。
--《蒙牛内幕》
诱之以利
百万奶牛有一个非常不错
利益?
强盗分金币的故事
•向 前 展 望 倒后推理
特别提示:
没有歧视,就没有效率!
没有歧视,也是一种歧视!
“你最重要的工作不是把最差的员工变成
表现不错的员工,而是要把表现不错的 变成最好的。”(韦尔奇)
“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无德有才 限制使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蒙牛)
成功的团队来自于区别对
• 沉没成本(sunk cost) • 排队决策 • 买卖股票
• “钓鱼工程”
–沉没成本效应与路径依赖(万元陷阱)
经济学的若干原理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 – 选择基于预期,因而从事后看未必是最佳的
A、 “沉没成本”不影响决策,但影响输赢(盈亏) “杀头的生意有人做,亏本的生意没人做” B 、决策在成本沉没之前:专用性资产投资(“三思而
的民谣叫“一家一户一头 牛,老婆、孩子热炕头, 一家一户两头牛,生活吃 穿不用愁,一家一户三头 牛,三年五年盖洋楼,一 家一户超过五头牛,那就
比牛根生还要牛”。
士兵买保险的故事
法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玛· 迪梅普莱有一个很大的 私人园林。每逢周末,总是会有人到她的园林里采花、
拾蘑菇,更有甚者还在那里搭起了帐篷露营野餐。虽
则分配方案成立,分配结束。若不能通过,则第一个强盗将
被扔海里,并继续由第二个强盗提出分配方案。如此往复, 一直到有人提出的分配方案通过为止。问题:假设5个强盗都 是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追求者(理性,足够聪明),并决策的 顺序事先已排好。那么,您希望自己排第几个?如果您排第
一个将会提出一个怎样的分配方案,以便让自己得到最大的
待,即保留最好的,剔除最弱
的,而且总是力求提高标准。 ——杰克· 韦尔奇
强盗分金币的故事
• 作为第一个强盗的您在提出分配方案时,在
实际操作中,更理性的做法是,把您的分配方案
进行充分的解释,以便让他人能够认同!
请相信:人是讲道理(逻辑)的! 关键是您是否能够把道理(逻辑)讲清楚!
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并无直接的联系 ,也往往不一致,一个人之所以愿意为组 织目标做出贡献,并不是因为组织目标就 是个人目标,而是因为实现组织目标将有 助于达成个人目标。因此,个人目标的实
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 2、均衡分析——极值的组合分析
–均衡(实证分析,Positive analysis )
–行为主体间相互作用的一种结局,在该结局下,无人能通过改变自身的 行为谋取更多利益。 –在均衡分析中,约束条件可能会受到行为选择的影响。
–举例
• 现状的暴政 • 囚犯困境
• 鹰鸽博弈
• 征税博弈 • 监督博弈
然管理人员多次在园林四周围上篱笆,还竖起了“私 人园林,禁止入内”的木牌,可所有这些努力都无济 于事。迪梅普莱知道了这种情况后,就吩咐管理人员 制作了很多醒目的大牌子,上面写着“如果有人在园
林中被毒蛇咬伤后,最近的医院距此15公里”的字样,
并把它们立在园林四周。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私自 闯入她的园林了。
2、印刷版:125美元 84% 3、电子版加印刷版:125美元
2004年年底,杭州市 正式推出100辆奔驰豪 华出租车,真正上路
的是75辆。
12元起步价,4公里 到2008年10月份, 杭州奔驰出租车全
线退市。 10元起步价,4公里
千岛湖鱼味馆“鱼头”的定 价
金牌鱼头王
秀水鱼头皇
多做选择题,少做判断题
男性
女性
肯德基、麦当劳:1、童叟无欺;2、老少有别
特别提示:
一对一用讨价还价,一对多用最后通牒!
特别提示:
例外的事情用讨价还价,例内的事情用最
后通牒!
制度化管理(法治化)
特别提示:
决定您出价高低的是:贪婪与恐惧!
特别提示:
小人物要贪婪,大人物要恐惧! 小企业要贪婪,大企业要恐惧! 贪婪使人成功,恐惧使人安全!
– 汽车安全带的故事(Peltzman,1975)
减少了每次车祸的死亡人数,而增加了车祸的次数,驾驶员的 死亡人数几乎不变,行人的死亡人数增加
《经济学人》杂志全年订单价格表: 68% 1、电子版:59美元
32% 2、电子版加印刷版:125美元
《经济学人》杂志全年订单价格表: 16%
1、电子版:59美元
“要做一个伟大的企业,对待成就 永远都要战战兢兢,如薄冰。”
(张瑞敏)
特别提示:
薪酬制度公开,薪酬结果保密。
薪酬排行榜
1993年,美国联邦监管局首次强制上市公司披露高 管的薪金及津贴等详细资料。监管者希望以此能够 制止公司高管薪酬过快增长的顽症。因为,1976年 美国公司高管的平均收入是普通工人的36倍,而到 了1993年竟然上涨到了131倍。 那么,这个政策执行的结果会是如何呢? 10多年过去后,现在已经上涨到了369倍了。
实业”都是香港上市公司。据华联三鑫上报给政府的材料
称,其债务缺口高达72.82亿元,除涉及国内数十家企业 外,还牵涉十余家国内商业银行。
而仅仅4天以前的10月7日,全国最大的印染企业—— 绍兴“浙江江龙控股集团”破产倒闭。其在新加坡上 市的“中国印染”,在新加坡当地时间10月8日14点 20分被暂停交易。江龙控股是一家集研发、生产、加 工和销售于一体的大型印染企业,仅其子公司江龙印 染2005年销售额就为6亿元人民币,净利润达到7000 万元。据称,江龙集团的债务高达20亿元,其中大部 分为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其董事长陶寿龙和妻子严 琪目前已双双失踪。
–认知的理性--自我利益的最佳判断者
• 偏好的完备性 • 偏好的传递性 • 中庸之道
两利相权取其重 综合激励!
–行为的理性(利益最大化)--自我利益的追求者 最后通牒(take it or leave it)
特别提示: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诱之以利
人是理性的,这是一切管理工作的基础
人是感性的,这是一切成功管理的基础
行为选择 策略(行为)选择 及其相互作用 及其直接相互作用
经济绩效
博弈论
现象--行为--制度
现
象
不能用现象解 释现象
行 制
1、被淋湿;
为 度
2、楼坍塌;
行为背后一定 有原因
制度一定可以 修改完善
特别提示:
管理:管事、管人、管制度
通过管人来管事,通过管制度来管人!
制度
如果---,那么---
行动
后果
后行”,为何买股票比买彩电快!流通性偏好)
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上大学与考研
经济学的若干原理
• 4、选择依预期而变——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 动之以情、晓之以利(胡萝卜+大棒)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诱之以利
–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OT”)
人 )
有效的政策必须是激励相容的,否则政策失效。 (抢劫与杀
– 渔夫、蛇与青蛙的故事
最后通牒: take it or leave it
提出分配方案
接受
(1-X,X)
X%
拒绝
(0,0)
如果总金额是10万元,你的分配方案是多少?
特别提示:
越是成熟的社会(企业),在管理中越
是更多地运用最后通牒的博弈。
饭店点菜
特别提示:
最后通牒一方面可以节省大量的谈判成
本,另一方面还可以给人以公平感。
经济学的若干原理
• 2、选择的代价是未选的东西(学会放弃、舍得)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
–There is no free lunch
• 3、选择的依据是边际收益(Marginal Revenue) 和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的比较
– 选择永远是面向未来的——你总该为自己想想未来 – 沉没成本不影响人的选择
特别提示:
多讲方法少讲借口,多讲自已少讲别人, 多讲主观少讲客观。
管理者的“管理意识”:我该怎么办
?
吸 引 力 法 则
管理:围绕目标找方法
特别提示:
别人怎么思考,取决于您怎么提问!
1、江西为什么发展的比浙江慢?
2、企业为什么留不住人? 3、中国GDP增长率为什么从07年的13%降到08年的9%?
判断力,选方向,选人
蒋文华
导
论
什么是经济学
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经济学的若干原理
什么是经济学
•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如 何经济地利用稀缺资源最大 限度地实现自身目标的科学 (效率)。
Economics
• 家庭财富管理(古希腊,色诺芬)
•
•
国家财富管理(政治经济学,1615)
国民财富增长(亚当· 斯密,1776)
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1、最大(小)化分析 ——求极值
–给定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求最大值或最小值。 –在最大化分析中,约束条件被认为不受行为选择的影响。
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非制度性约束(理论上的划分)
1、资源禀赋(劳动力、资本品、自然资源)(有什么)
2、技术条件(能做什么)(太阳能,技术创新) 3、信息空间(知道什么)( 没看见,培训) 4、效用函数(喜欢什么)( 文化熏陶) 制度性约束(游戏规则,“if,then”,限制选择空间) 1、正式制度(法律、规章)( 右行) 2、非正式制度(伦理、文化、“潜规则”)(闯红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