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孟子默写 答案

论语、孟子默写 答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1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里的格言名句

大学里的格言名句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2、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3、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4、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5、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6、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7、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8、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9、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10、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11、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人者,未之有也。 12、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 13、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中庸里的格言名句 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2.君子慎其独也。 3.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4.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5.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6.子曰:道其不行矣夫! 7.君子遵道而行。 8.君子依乎中庸,循世不见知而不悔,惟圣者能之。 9.君子之道,费而隐。 10.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11.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12.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13.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14.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 15.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16.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17.大德者必受命。 18.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19.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 20.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 21.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2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23.惟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 24.至诚如神。 25.至诚无息。

《论语》高考重点默写句高考练习题

1、言必信,_________。(《论语·子路》) 2、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论语》) 3、周任有言曰:“________,________。”(《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________,_________。是知也。”(《论语·为政》) 5、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_________,________。”(《论语·雍也》) 6、工欲善其事,_____________。(《论语·卫灵公》) 7、_____________,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8、有朋自远方来,______________(《论语·学而》) 9、君子坦荡荡,____________。(《论语·述而》) 10、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子罕》) 11、《诗》三首,一言以蔽之,曰_________。(《论语》) 1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13、_______________,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14、君子喻于义,_______________。(《论语·里仁》) 15、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16、子曰:“温故而知新,___________。”(《论语·为政》) 17、仰之弥高,_________;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论语·子罕》) 18、子曰:“知者不惑,_________,________。”(《论语·子罕》) 19、其为人也,______________,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20、子曰:“_______,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论语理解性默写答案

论语理解性默写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论语》理解性默写 1.《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2.文中提出的儒家待人接物之道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论语》中强调学习要有谦虚求实的态度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论语》中告诉我们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短处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阐述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的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6.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学过的《论语》中,孔子还有过类似的表述,这两句话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孔子强调尊重他人意愿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表明“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的观点时,常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9.10.《论语》中体现实事求是的精神,倡导谦虚态度的两句话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11.《论语》中“(三人行,必有我师)”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那么,怎样学习呢?应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孔子对于通过不正当手段得来的富贵有着鲜明的态度即“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3.《论语》中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4.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5.强调责任重要性的句子是:(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16.朋友从外地来看望你,你可以引用孔子的哪一句话来表达你的心情?(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7.曾子每天从哪些方面来反省自己?(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8.孔子认为要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的句子是哪一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9.《论语》中流传至今的成语有哪些? 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死而后已;任重道远 20.2005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会见国民党主席时引用《论语》中的一句话来表达对客人的欢迎,这句话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论语孟子》背诵默写精选

高一《论语孟子选读》名句精选20180604 1.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 2.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 3.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论语》) 4.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5. 子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 6.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 7.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嘑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 8.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 9.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孟子》)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 10.孔子之谓集大成者。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孟子》) 11. 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论语》)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 孟子曰:“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孟子》)12.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诗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孟子》) 13.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论语》) 14.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 15.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

论语和孟子

《论语》中的经典名句 (1),可以为师矣。 意思 (2)学而不思则罔,。 意思: (3),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则安之。 (5),必先利其器。 意思: (6)学而不厌,。 意思: (7)三军可夺帅也,。 (8)言必信,。 意思: (9)其身正,;其身不正,。 意思: (10),勿施于人。 (11),不耻下问。 意思: (12)君子喻于义,。 意思:

(1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则不复也。、 意思: (14),鲜矣仁! (15)吾日三省吾身:?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6)是可忍也,? (17)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不亦君子乎?意思: (18)三人行,。择其善者而从之,。 意思: (19),小人常戚戚。 意思: (20),不舍昼夜。 意思: (21)岁寒,。 (22)君子成人之美,。 (23),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24)小不忍,。 (25)道不同,。 (26)不学礼,。 意思: (27),于我如浮云。 意思:

(28),必有近忧。 (29),习相远也。 (30)猛于虎。 (31)见贤思齐焉,。 意思: (32)有教。 (33),不让于师。 意思: (34),不知其可也。 (35),不患贫而患不安。 (36)士不可以不弘毅,。 意思; (37),是谓过矣。 (38)与朋友交,。 (39)有则改之,。 意思: (40),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意思: (4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42)不患人之不己知,。 意思: (4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四十而不惑,,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

所欲,不愈矩。 《孟子》中的经典名句 (1)老吾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意思: (2)天时不如地利,。 (3)得道者多助,。 (4)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5),不能成方圆。 (6)穷则独善其身,。 (7)爱人者,;敬人者,人恒敬之。 (8),社稷次之,君为轻。 (9)生于而死于安乐。 意思: (10),则不如无书。 (11),然后知轻重;,然后知长短。 意思: (12)人有不为也,而后。 意思; (13),不仁则辱。 意思:

名句默写(《论语》篇)

5、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过则勿惮改。 6、曾子曰 7、子曰:君子食无求饱 谓好学也已、 8、子曰: 9、子曰:为政以德 10、子曰:,齐之以礼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四十而不惑六十而耳顺, 12、子曰:君子周而不比 13、子曰:由, 14、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15 16、子曰:“不仁者 ,就是人这所恶也 食之间违仁 18 19 20 21 22 2,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25就是以谓之文也。” 26、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子路曰:“愿闻子 " 27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 28 29 3 31 3 33 也。” 34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5、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于我如浮云。" :其为人也 38" 40 41 42、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有若无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43、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不亦重乎?死而后已, 44天下有道则见,无 4 46 47 48 49 50

5" 52、曰:“暮春者,童子六七人风乎舞雩, 53、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言 54,死生有 命,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55、子贡问政,, 57,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言之 58、子曰:“其身正 ,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 60 6 63 64 65 66 67、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 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失人失言。知者不失人, 69、子曰:“志士仁人 70、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事其大夫之贤者, 7 7" 73 7 75

《论语》选读理解性默写训练(带答案)

《论语》选读理解性默写训练 姓名:班级: 1.《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论语》中强调学习要有谦虚求实的态度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3.《论语》中的“逝者如斯夫”一句,人们常用来说明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要好好珍惜它。 4.《论语》中孔子认为要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5. 青年担当着国家社会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曾子所说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自勉。 6.在《论语·子罕》中形容时间的流逝的两句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7.《论语·为政》中为孔子所提倡的一种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的读书学习方法的两句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8.在《论语·卫灵公》中,强调有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坚持错误,不加改正的句子是:过而不改,其为过矣。 9.《论语·卫灵公》中阐述儒家对人与道的基本看法的两句是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10.在《论语·子路》中强调做事不要图快,不要只见眼前小利的两句是: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1.文中提出的儒家待人接物之道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2.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与苏格拉底、佛陀、耶稣并称四大圣人。孔子思想核心是“礼”,其理想人格的核心是“仁”。孔子还有一个重要思想是“义”,孔子张扬中庸之德,反对“过”与“不及”。其代表作是语录体著作,此书与《大学》、《孟子》、《中庸》并称为“四书”。 13.孔子教导我们在与人的交往中,应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语句是: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14.弟子颜渊高度评价孔子学识高深莫测,令人无限敬仰的语句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15.孔子以流水一去不复返为喻,告诉我们珍惜时光的语句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6.孔子以大车、小车为喻,阐明了一个什么道理: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孟子》选读-名句背诵默写

<论语><孟子>选读》名句(苏教版) 一、从孔子到孟子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2.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3.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论语》4.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5.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6.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 7.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 8.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 9.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 10. 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也。 二、人的起点1.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论语》2.子曰:“乡愿,德之贼也。”——《论语》3.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 4. 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论语》 5.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孟子》 三、仁者爱人 1.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 2.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论语》3.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 4.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 5.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 6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 7.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 8.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 9.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 10. 孟子曰:“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

论语孟子名句

《论语》经典名句 1.《论语》十则: 第一则:为人处事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a)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 本段理解:这一则是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来往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第3句话讲的是为人态度。 第二则:为人处事 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a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 本段理解:这一则是为人处事和学习方法,为人要不断反省自己,处事待人要诚实,学习上讲知识的继承和创新。 第三则:学习方法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yǐ) 。”(《为政》) 本段理解:这一则是学习方法,强调复习对知识的必要性。 第四则: 学习态度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本段理解:这一则是学习态度,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强调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二者不可偏废。 第五则:学习态度 子曰:“由,诲女(rǔ)【通假字:同“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通假字:同“智”】也。”(《为政》)本段理解:这一则是学习态度,通过对话论述了聪敏好学、虚心求教的可贵。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要实事求是。要有诚实、谦虚的态度,不要不懂装懂。 第六则:学习方法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里仁》) 本段理解:这一则是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提高思想修养。强调

《论语》《孟子》理解性默写题(教师版)

《论语》 1.《论语》中,表现学习与按时温习,是一件令人高兴并能提升人的境界的句子是:“,?” 答案: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论语》中,表明做君子的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要给人以足够的理解和宽容的句子是“,。” 答案: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论语》中,表达君子对有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之人的高兴心情的句子是“,”。 答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4.《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 答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论语十则》中论述好学精神和教学态度的两句是:“ ,”。 答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6.《论语十则》中阐述对学习应该保持正确态度,切莫不懂装懂的语句是:“,”。 答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7.《论语十则》中孔子评论孔文子的两句是:“ ,”。 答案: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8.《论语十则》中论述学习的三个层次的语句是:“ ,。” 答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论语十则》中的“”一句,人们常用来说明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要好好珍惜它。 答案:逝者如斯夫

形象地表述“为政以德”社会效果的句子是“, ”。 答案: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11.《论语》中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 ,。” 答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2.《论语》中强调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句子是:“,。” 答案: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3.《论语》中孔子强调不仅能学习别人的优点,也能看出别人的缺点,更要引以为戒的句子是:“, 。” 答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4.《论语》中孔子认为只有胸怀宽广、意志坚定的人才能称为“士”的句子是:“,。” 答案: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15.《论语》中讲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才能考验出一个人坚强不屈的品质的句子是:“,。” 答案: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6. 孔子在《论语·里仁》中,用“, 。”来概括君子与小人对待“义”与“利”的不同态度。 答案: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7.《论语·雍也》中的“, 。”两句说到“立人”与“达人”,意思是实行仁,在于推己及人。 答案: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情景默写精心整理含答案

《论语》情景默写 1、《论语》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 2、《论语》中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或者说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表明“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的观点时,常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 3、《论语》中孔子强调学习态度要端正,切莫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或者说《论语》中强调学习要有谦虚求实的态度的句子是) 4、《论语》中强调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句子是:,。 5、《论语》中孔子强调不仅能学习别人的优点,也能看出别人的缺点,更要引以为戒的句子是:,。(或者说孔子认为向别人学习,发扬长处避免短处,那就是) 6、《论语》中孔子认为只有胸怀宽广、意志坚定的人才能称为“士”的句子是:,。 7、论语》中讲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才能考验出一个人坚强不屈的品质的句子还是:,。(或者说《<论语>十则》中,含有“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之意的句子是) 8.《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 9.《论语十则》中,论述好学精神和教学态度的两句

10.《论语十则》中阐述关于对待事物应保持正确态度的语句 快就过去了,要好好珍惜它。 14.文中提出的儒家待人接物之道的句子是:,。(或者说孔子强调尊重他人意愿的句子是) 15.阐述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的态度是:,。 16.曾子每天从哪些方面来反省自己 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会见国民党主席时引用《论语》中的一句话来表达对客人的欢迎,这句话是:, 18.写出至少三个《论语》中流传至今的成语。 19 .强调责任重要性的句子是:,。 20,《论语》中经常用来说明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先让学生积极思考,再进行适当启发的,引导要善于把握时机,,,。 21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22,孔子对好学有自己的标准,阐述说话谨慎,做事敏捷,并且向有

《论语十则 》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论语十则》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1.《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文中提出的儒家待人接物之道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论语》中强调学习要有谦虚求实的态度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论语》中告诉我们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短处的句子是: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阐述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的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6.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本课中,孔子还有过类似的表述,这两句话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孔子强调尊重他人意愿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表明“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的观点时,常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9.《论语》中表达要善于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名句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0.《论语》中体现实事求是的精神,倡导谦虚态度的两句话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11.《论语》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那么,怎样学习呢?应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孔子认为向别人学习,发扬长处避免短处,那就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3.《论语》中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4.《论语》中写求知实事求是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15.《论语》中写与别人相处要扬长避短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6.朋友从外地来看望你,你可以引用孔子的哪一句话来表达你的心情?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7.曾子每天从哪些方面来反省自己?(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8.孔子认为要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的句子是哪一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9.《<论语>十则》中流传至今的成语有哪些? (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死而后已;任重道远); 20.当我们见到“贤”与“不贤”时,应该怎样去做?(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1.写出《<论语>十则》中关于从师的“从”和“改”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2.《论语》告诉我们面对别人的长处和短处我们应: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或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3.《论语》告诉我们面对别人的误会,我们应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4.2005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会见国民党主席时引用《论语》中的一句话来表达对客人的欢迎,这句话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5.《论语》只能感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6.强调责任重要性的句子是:(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27.提醒人们应该对朋友守信用的句子是:(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论语十则》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1.《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 2.文中提出的儒家待人接物之道的句子是:, 3.《论语》中强调学习要有谦虚求实的态度的句子是: 4.《论语》中告诉我们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短处的句子是: , 5.阐述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的态度是:, 6.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本课中,孔子还有过类似的表述,这两句话是:,; 7.孔子强调尊重他人意愿的句子是:,; 8.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表明“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的观点时,常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 9.《论语》中表达要善于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名句是:, 10.《论语》中体现实事求是的精神,倡导谦虚态度的两句话是:,; 11.《论语》中“,”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那么,怎样学习呢?应该“,”; 12.孔子认为向别人学习,发扬长处避免短处,那就是:,; 13.《论语》中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14.《论语》中写求知实事求是的句子是:,; 15.《论语》中写与别人相处要扬长避短的句子是:,; 16.朋友从外地来看望你,你可以引用孔子的哪一句话来表达你的心情? ; 17.曾子每天从哪些方面来反省自己?,,; 18.孔子认为要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的句子是哪一句?; 19.《<论语>十则》中流传至今的成语有哪些? ; 20.当我们见到“贤”与“不贤”时,应该怎样去做?,; 21.写出《<论语>十则》中关于从师的“从”和“改”的句子:; 22.《论语》告诉我们面对别人的长处和短处我们应: ,;或,; 23.《论语》告诉我们面对别人的误会,我们应该:,; 24.2005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会见国民党主席时引用《论语》中的一句话来表达对客人的欢迎,这句话是:,; 25.《论语》只能感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 , ; 26.强调责任重要性的句子是:,; 27.提醒人们应该对朋友守信用的句子是:;

论语、孟子经典名句子

1、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2、礼之用,和为贵。(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 3、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4、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 5、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论语》简介 10、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仪式上治办周备,不如内心真正哀伤。) 11、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12、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如果立志于仁,就不会做坏事了。) 13、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人们的错误,总是与他那个集团的人所犯错误性质是一样的。所以,考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没有仁德了。) 14、朝闻道,夕死可矣。(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15、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士有志于(学习和实行圣人的)道理,但又以自己吃穿得不好为耻辱,对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道的。) 16、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不怕没有官位,就怕自己没有学到赖以站得住脚的东西。不怕没有人知道自己,只求自己成为有真才实学值得为人们知道的人。) 1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论语》十则课文译评 1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20、以约失之者鲜矣。(用礼来约束自己,再犯错误的人就少了。) 21、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22、德不孤,必有邻。(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会有思想一致的人与他相处。) 2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质朴多于文采,就像个乡下人,流于粗俗:文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是个君子。) 2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

论语孟子选读之名句整理

《<论语><孟子>选读》之名句整理 1.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五》)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七》) 3.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七》) 4.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十四》) 5.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孟子〃告子上》) 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十八》) 7.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九》) 9.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十七》) 1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十五》) 11.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孟子〃尽心上》12.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孟子〃尽心上》 1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14.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十五》) 15.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十五》) 16.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里仁〃四》) 17.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十五》)18 18.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二》) 19、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四》) 20、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十三》) 21、曰:“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十三》) 22、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2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二》)

孟子中的经典名句

走进名校——附录5《孟子》中的经典名句潮砥镇完小六年级语文总复习 【孟子简介】孟子,名轲,字子舆(yú)战国时期鲁国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南宋朱熹又把《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 ■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①●“老吾老(…赡养?、…孝敬)?以及人之老(老人、长辈),幼(抚养、教育)吾幼(子女、小辈)以及人之幼(子女、小辈)。【语思】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意思①】富贵不能扰乱我的心意,贫贱不能改变我的节操,威武不能挫折我的志向,这种坚持仁义之道,保持独立自主人格的人,才叫做大丈夫. 【意思②】金钱地位不能使自己迷惑腐化,贫苦穷因不能改变自己的志向,权势武力不能让自己屈服变节。 ③●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语意】爱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的爱;尊敬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尊敬。 ④●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语意】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⑤●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语意】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⑥●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语意】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⑦●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语意】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 ⑧●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语意】爱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的爱;尊敬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尊敬。 ⑨●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语意】孔子登上东山便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泰山就觉得天下也变小了。 ⑩●君子不怨天,不尤人。【语意】君子不抱怨天,不责怪人。 11●人皆可以为尧舜。【语意】人人都可以当尧舜这样的好人。 12○1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语意】实施仁政、得民心的人,有很多人去帮助他;不实施仁政、不得民心的人,没有什么人去帮助他。 13○1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若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语意】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道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14●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语意】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也是我所喜爱的,道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拥有,我宁愿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 1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语意】有利于作战的时令、气候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形,有利于作战的地形比不上得人心、上下团结。

论语、孟子经典名句子

论语、孟子经典名句子

————————————————————————————————作者: ————————————————————————————————日期: ?

1、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2、礼之用,和为贵。(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 3、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4、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 5、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论语》简介 10、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仪式上治办周备,不如内心真正哀伤。) 11、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12、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如果立志于仁,就不会做坏事了。) 13、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人们的错误,总是与他那个集团的人所犯错误性质是一样的。所以,考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没有仁德了。) 14、朝闻道,夕死可矣。(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15、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士有志于(学习和实行圣人的)道理,但又以自己吃穿得不好为耻辱,对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道的。) 16、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不怕没有官位,就怕自己没有学到赖以站得住脚的东西。不怕没有人知道自己,只求自己成为有真才实学值得为人们知道的人。) 1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论语》十则课文译评 1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20、以约失之者鲜矣。(用礼来约束自己,再犯错误的人就少了。) 21、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22、德不孤,必有邻。(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会有思想一致的人与他相处。) 2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质朴多于文采,就像个乡下人,流于粗俗:文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是个君子。) 2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论语》《孟子》选读 名句集锦

《<论语><孟子>选读》名句 (苏教版) 一、从孔子到孟子 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2.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 3.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论语》 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5.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6.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 7.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 二、人的起点 8.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论语》 9.子曰:?乡愿,德之贼也。?——《论语》 10.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 11.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孟子》 12.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论语》 13.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孟子》 三、仁者爱人 14.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 15.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 16.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 17.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 18.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 19.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 20.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 21.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 22.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 23.孟子曰:?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

高考冲刺—《论语》理解性默写30句

高考冲刺—《论语》理解性默写30句

高考冲刺——《论语》理解性默写30句(1)孔子在评价诗经·关雎》时说“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主张文艺所表现的情感要讲究适度、平和,不能过于放纵、任其泛滥。(2)孔子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强调一个国家如果得不到到老百姓的信任就要垮掉。 (3)鸟将死的时候,叫声格外悲哀,而人则“人之将死,其言也善。”(4)孔子“吾道一以贯之”的是: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5)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三省”指的是“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6)颜回对于孔子的精神世界理解最深刻,他发自内心的对孔子赞美的话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7)孔子教诲子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的“一言”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在对待利与义的态度上,君子与小人是不同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9)孔子称赞颜回有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0)孔子用一句话来评价《诗经》,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1)孔子在《论语?阳货》篇里提出来的关于文学作品的社会作用的说法是“《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12)孔子曾用“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来强调要改变

一个人的坚定意志,是很困难的。 (13)成语“名正言顺”出自孔子的“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14)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提到,过去的已经无可挽回,但未来还可补救,此句出自《论语》的“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15)《圣经》说“不要与恶人作对。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孔子的主张是:“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16)“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孔子如此称赞年轻人的句子是“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17)孔子认为诚信为人的立身之本的句子是“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8)孔子主张“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不能仅凭一个人的话说得好就举荐他,也不能因别人犯了错就废弃他的正确意见。(19)孔子阐述启发教学的原则是:“不愤不启,不悱(fěi)不发。”(20)孔子谈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重要作用时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1)孔子主张广泛地学习,专心致志地探求真理;能恳切的提问,联系当前实际进行思考的句子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22)孔子认为“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只有在艰苦的环境中,才知道谁才是真正的君子。 (23)高度概括孔子文质思想的句子是“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24)孔子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与俗语“磨刀不误砍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