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版思修第四章
思修第四章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精选文档】

思修第4章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题目1.道德的本质、功能和作用是什么?道德的本质: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道德对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以能动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和引导、规范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
道德的功能: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
道德的功能集中表现为,它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及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
在道德的功能系统中,主要的功能是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
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此外,道德还具有其他方面的功能,如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等,这些功能都是道德的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在某些方面的具体体现,都建立在这两种功能的基础上。
道德的社会作用:道德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实际效果,就是道德的社会作用。
道德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题目2.怎样理解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为人民服务是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提出“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表现,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这是道德建设的新思路。
在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我们的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是有着深刻的理论依据和深刻的现实意义的。
(1)“为人民服务”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的客观要求我国目前虽然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是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已经建立。
思修第四章必背内容

思修必背第四章内容(划线部分重点背)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必背重点1.道德的本质、功能与社会作用2.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内容3.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4.社会主义荣辱观5.个人品德、道德修养和自觉向道德模范学习重点内容梳理1.道德的本质(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首先,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
其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再次,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也必然带有阶级属性。
最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2.道德的功能和作用(从道德的总体社会功能来看,主要可分为两大方面,即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
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和能力。
道德往往借助于道德观念、道德准则、道德理想等形式),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社会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积极塑造自身的道德人格。
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能够通过评价、命令、指导、激励、惩罚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和能力。
(道德评价是道德调节的主要形式,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是道德调节所赖以发挥作用的力量)。
调节功能是道德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
道德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道德对其赖以产生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第二,道德通过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其他部分发生影响,从而间接地为经济基础服务。
第三,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
第四,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第五,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第六,在阶级社会里,道德是进行阶级斗争的重要武器。
在看到道德具有重大的社会作用的同时,也必须看到道德发挥作用的性质并不都是一样的。
2015思修第四章课件

• (五)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起源观
• 马克思主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 基本观点,认为道德的起源既不是上帝的启示,也不 是先天固有的良知和人的自然本性。马克思主义者认 为道德是在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在人类生产 劳动和相互交往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马克思主义道德起源观
人类道德产生的前提条件 —— 生产实践活动 人类道德产生的客观条件 ——社会关系的形成 人类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自我意识的产生 人类道德产生的关键条件 ——生产与利益关系
摩西十诫:在西方伦理史上被称为“黄金定律”。奠定了基督 教道德的基础。
不可拜别的神 不可雕刻偶像 不可妄称上帝的名字 要守安息日 要孝敬父母 不可杀人 不可奸淫 不可偷盗 不可作假证陷害人 不可贪恋别人的房屋、妻子、奴婢、牛驴及其它东 西。
(二)主观唯心主义的道德起源观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道德起源于人先天固有的“良知”。 • 孟子认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 “是非之心”。这四种“善端”引伸出来就是“仁、义、礼、 智”四种最基本的道德。孟子曰:“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 我固有之也”。这意思就是说仁义之类的道德是人先天固有的 良知,不是后天形成的。
• 他迷惑不解,问上帝,同样的食物,同样的条件, 第一间房里的人们都在挨饿,处境悲惨,而另外一 间房里人们却丰衣足食,过得很快乐,差别为何如 此之大呢?上帝微笑着说:“难道你没有看见,第 二个房间里的人都在相互喂对方吗?” • 原来,地狱里的人只想着怎样来喂自己,而长柄使 他们无法做到,而天堂的人彼此帮助,他们用长柄 汤匙舀上汤互相喂对方,于是大家都喝上了汤,这 便是天堂与地狱的差别。只要拥有仁爱之心,替他 人着想,那里就是天堂。
首先,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 质;其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 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再次,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 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为道德也必然带有阶级性。
第四章 注重道德传承 加强道德实践(2015版《思修》教材)

第四章注重道德传承加强道德实践大学时期是个体道德意识形成和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形成的道德观念对同学们一生影响很大。
加强道德修养,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做一个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人,是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也是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大学生要认真学习道德理论,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国革命道德,准确把握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培养正确的道德判断力。
增强道德责任感,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努力锤炼良好的道德品质。
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发展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
它是以善恶为评价方式,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发挥作用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了解道德的起源、本质、功能、作用及历史发展,有助于大学生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有多方面的条件。
首先,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道德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只有形成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才会产生道德。
其次,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当人们意识到自己作为社会成员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意识到自己与他人或集体的不同利益关系以及产生了调节利益矛盾的迫切要求时,道德才得以产生。
应该看到,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是统一于生产实践的。
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道德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人类最初的道德以风俗习惯等形式表现出来。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日益复杂化、多样化,特别是随着人类文明时代的开始,道德逐渐从风俗习惯中分化出来,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意识形式。
道德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一方面,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相应的道德体系的性质,它所体现的利益关系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或多或少地会打上阶级的烙印。
思修2015修订版第四章第二节

第一节继承和弘扬优良道德传统;人类道德的发展具有其内在的规律性,是在继承和弘扬;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传统似江河之水,又似生命之流,它是一个民族世代积;1、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社会主义现代;2、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加强社会主义;3、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个人健康成长;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第一节继承和xx优良xx传统人类道德的发展具有其内在的规律性,是在继承和弘扬优良道德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进步的。
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紧密结合新的实际。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传统似江河之水,又似生命之流,它是一个民族世代积累下来的相对稳定的历史经验。
虽然其中也有落后保守的成分,但其精华部分,往往凝聚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成为一个民族迎接新的挑战的内在精神动力。
中国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道德资源十分丰厚。
中国传统道德是历史上不同时代人们的行为方式、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和文化心理的体现,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中华民族道德实践经验的总结、提炼和概括。
今天,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任何一个国家都面临着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的问题。
世界各国都有各自的历史和文化道德传统,这是他们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能否保持自己的特色,走出自己道路的重要基础。
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实践充分说明,现代化的模式可以是多种多样,但都不能推理自身的民族性。
中国现代化进程,如果离开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继承和弘扬,就会失去历史的基础,而难以更好地推进。
只有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才能充分激发整个民族的潜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2、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
《思修》第四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义力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其先进性、人民性和真实性而居于人类社会的价值制高点, 具有强大的道义力量 先进性体现在它是社会主义制度所坚持和追求的核心价值理念 人民性体现在它所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真实性体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奠定 了根本制度前提和制度保障
二、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指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遵循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要求(文化的力量,归根结底来自于核心价值观的影响 力和感召力;文化软实力的要求,本质上是核心价值观的竞争) 增进社会团结和谐的最大公约数
第二节 坚定价值观自信 概述 坚定的核心价值观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 化自信的价值内核; 为什么要坚定核心价值观自信?核心价值观具有丰厚的历史底蕴、现实基础、道义 力量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 历史底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中华民族 的精神命脉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基础 现实基础——当今时代的中华民族所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思修法2015新版第四章注重道德传承加强道德实践

把“道”和“德”合成一个概 念始于先秦时期的思想家管仲, 他说,道德定于上,则百姓化于 下。同时代的思想家庄子、荀子 在他们的著作中,也多处使用道 德一词。他们对“道德”赋予了 确定的含义.
一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¹ 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 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 式。它是以善恶为评价方 式,主要依靠社会舆论、 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发 挥作用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再次,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 级关系,因此,道德也必然带有阶级属性。
最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讨论:
既然经济决定道德,为什么延安时 期经济落后,人们的道德水平反而高; 今天经济发展了,人们的道德水平反而 下降了?
提示
与延安时代比,今天的道德水平真的降低了吗? -------注意道德现象与道德本质的差异
——爱因斯坦
案例:缺什么的选什么
有一个故事说,阿凡提问国王,在金钱和正义 面前会选择什么,国王说选择正义,阿凡提则说 自己会选择金钱。国王疑惑阿凡提怎么也会这样 不仁不义,阿凡提说,缺什么的选什么。
在道德与金钱面前, 你会选什么?
二 、道德的功能和作用
【案例】郑州12.5银行抢劫案告破
道德的主要功能
一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猴子与香蕉的故事
[趣谈]道德的起源
把五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上头有一串香 蕉实验人员装了一个自动装置。一旦侦测到有 猴子要去拿香蕉,马上就会有水喷向笼子而这 五只猴子都会一身湿。首先有只猴子想去拿香 蕉,当然,结果就是每只猴子都淋湿了。之后 每只猴子在几次的尝试后,发现莫不如此。于 是猴子们达到一个共识:不要去拿香蕉,以避 免被水喷到。后来实验人员把其中的一只猴子 释放,换进去一只新猴子A。这只猴子A看到香 蕉,马上想要去拿。结果,被其它四只猴子海K 了一顿。
思修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道德即从物之道引出人之得。最 早见于荀子《劝学》篇:“故学 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 极。”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 二十分。
道德的含义
道德属于上层建筑范畴,是一 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是通 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 内心信念来维系的,是对人们的 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 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道德 传统?
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坚持集 体主义?
三、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 二十分。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 二十分。
一 则
让美德占据灵魂
故
事
有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弟子坐在郊外的旷野里上最后一堂课,一 直探讨人生奥妙的哲学家竟会问弟子的问题是:如何除去周围长 满的杂草?弟子纷纷给出各种答案,有的说要铲;有的说用火烧; 有的说在草上撒石灰;有的说要挖根。哲学家听完后,站起身说: “课就上到这里,你们用各自的方法除去一片杂草,没除掉的, 一年后再来除草。”一年后他们都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不 再是杂草丛生,而是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坐在 谷子地边,等着哲学家的到来,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有来。几十年 后,哲学家去世了,弟子们在整理他的遗著时,私自在书的最后 补了一章: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 面种上庄稼。
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 二十分。
善德的作用
良心呀!良心!你是圣洁的本能, 永不消逝的天国的声音。是你安 安当当地引导一个虽然是蒙昧无 知然而是聪明和自由的人,是你 在不差不错地判断善恶,使人形 同上帝! ——卢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权利(现代社会没有隐私?!)
LOGO
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 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 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 为活动的总和。
LOGO
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
1、原始社会的道德
道德原则:维护氏族和部落的共同利益
道德规范:热爱劳动、团结互助、平等民主 ,勇敢刚毅
道德缺陷:氏族复仇、血缘群婚和食人之风
2、奴隶社会的道德
★维护奴隶对奴隶主的绝对屈从和人生依附 ★鄙视劳动和劳动者 ★强调对奴隶主国家的绝对忠诚 ★信奉男尊女卑、男主女从
LOGO
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
LOGO
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
1
绪 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2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课 程 内 容
Hale Waihona Puke 3 第二章 弘扬中国精神 共筑精神家园
4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5 第四章 注重道德传承 加强道德实践
6
第五章 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
LOGO
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
道德的调节功能
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 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孔子在《论语——为政》中说:“道之以政,齐之 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民有耻且 格。” 法国的卢梭也曾经写到,“良心啊良心,你是圣 洁的本能,永不消逝的天国的声音。是你在妥妥当当 地引导一个虽然是蒙昧无知,然而却聪明和自由的人 ,是你在不差不错地判断善恶,使人形同上帝!是你 使人的天性善良和行为合乎道德。没有你,我就感觉 不到我身上有任何优于禽兽的地方;没有你,我就只 能按我没有条理的见解和没有准则的理智可悲地做一 桩又一桩错事。”
LOGO
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
2.天赋论
道德起源于人类的天性或自然本性, 即人先天就有道 德意识.“良知良能” 孟子 认为人天生就有四个“善端”,“仁 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
康德认为具有普遍道德价值的
东西来自人的理性本身的善良
意志,善良意志是人与生俱来 的受理性支配不以环境为转移
LOGO
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
三、道德的历史发展
(一)道德发展的五种历史类型 1、原始社会的道德 2、奴隶社会的道德 3、封建社会的道德
4、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
5、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
LOGO
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
目的:为君主集权制造舆论、竭力抬高君权,实 天之下,莫非王土”和“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现“普
LOGO
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
4、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
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是资本主义的道德原则 自由、平等、博爱是基本的道德规范 金钱万能、唯利是图是占主导地位的道德规范
LOGO
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
以上观点是非科学的:
第一,离开人的社会实践、人的生活、 人类的历史发展来思考道德的起源和基 础。 第二,把道德说成是外在强加于人的 强制性的规约。 第三,把道德看成是一成不变的情感 要素和心理体验,把道德神秘化。
LOGO
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
4、情感欲望论
道德起源于人所固有的情感之中或感性与理性的结合之中 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认为,人是有感觉的动 物,人的本性就是趋乐避苦,就是自利、自爱, 也就是追求个人的利益和幸福,这是一切道德 的根源。 卢梭认为道德源于人心中的社会情感和利他 之心,源于对公共利益的追求。
英国思想家亚当·斯密、大卫·休谟认为道 德起源于人所固有的推己及人的同情心。
系的性质。
★ 社会经济利益决定道德的基本原 则和主要规范。 ★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必然带有阶级 性。
★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
的变化。
LOGO
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
讨 论
为什么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落后,人们的道德水平高, 而现在经济发展了道德反而下降了? 今天的道德水平真的降低了吗? 道德现象与道德本质的差异
科学的道德起源论
★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产生的客观条件 ★人的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生产实践活动是道德产生的前提条件
LOGO
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
(二) 道德的本质
道德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 ★ 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道德体
道德的语义分析
古时候“道”和“德”是分开使用的,表示不同的意思。
“道”指道路、坦途。后引申为原则、规范、规律、道理等
“德” 指字原义与“伐”相通,是指征伐的结果而言,由是 “德”与“得”相通,指得到或占有奴隶、财富之义。 “道”“德”并举,始于孔子,《论语`述而》云:“志于道, 据于德”。 在西方古代 文化中,“道德”一词最早来源于拉丁语的 “moralis”,其原意是风俗习惯、性格的意思,以后逐步引 申为原则规范、行为品质、善恶评价等方面的意思。
(四)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LOGO
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
(五)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 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孔子推崇的君子型人格: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 小人之智者(小智) 小人之勇者(小勇) 小人之仁者(小德) 君子之智者(大智) 君子之勇者(大勇) 君子之仁者(大德) 圣人之智者(圣智) 圣人之勇者(圣勇) 圣人之仁者(圣德)
的内在机能,道德就是这种善
良意志所发出的绝对命令。
LOGO
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
3、动物本能论
道德起源于动物的“合群性”本能。
以达尔文为代表的进化论 伦理学认为,道德起源就起
源于动物的合群性本能。道
德不是人所独有的,一切群 居性动物都有道德感。
LOGO
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
LOGO
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
(六)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身养性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 “吾日三省吾身”。 ——《论语》 “我欲仁,斯仁至矣”;“涂之人可 以为禹”。
LOGO
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
结论
经济决定道德是从终极意义而言。 经济发展与道德发展具有不同步性。
LOGO
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
二、道德的功能和作用 (一) 道德的主要功能 道德的认识功能
借助道德观念、道德准则、道 德理想,使人正确认识社会道德 生活的准则、认识人生的价值和 意义、认识个人对社会、他人、 家庭的责任。
LOGO
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
(三)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仪也。” 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
优良品德:
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 信则人任焉, 敏则有功,惠则足以 使人。 理想人格: 谦谦君子,大丈夫 《易·谦》:“谦谦君 子,卑以自牧也。”
LOGO
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
(一) 道德的起源 1.“神启论”:
认为道德来自于神灵的启示和超自然力量的规定. 西汉董仲舒提出:“王道之三纲可求 于天”,“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 道亦不变” 。
“摩西十诫”:在西方伦理史 上被称为“黄金定律”,奠定 了基督教道德的基础。
LOGO
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
一、中华传统美德的当代价值
1、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客观需要 2、这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的内在要求 3、这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 件
LOGO
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
二、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
(二)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孔子: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君子以厚德载物”;“和
为贵”、“和气生财”。“助人为乐”。 墨子 “兼相爱,交相利”。 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 幼。” 《孟子·梁惠王上》
第三节 继承与发扬中国革命道德
一、中国革命道德的形成与发展 二、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 1、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
4、树立社会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
5、修身自律,保持节操
LOGO
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
3、封建社会道德
维护封建的宗法等级关系,是封建社会道德最突出的特征 三纲五常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基本的规范 道德的政治化、宗教化、规范化、理论化是封建地主阶级 道德的重要特征 “三纲” “五常”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