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红色征程,弘扬大别山精神1
大别山精神永放光芒团稿

大别山精神永放光芒团稿以大别山精神永放光芒大别山,位于中国中部,是一片崇山峻岭,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和瑰宝。
这片土地孕育了无数英雄豪杰,也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大别山精神熠熠生辉,成为了一种与生俱来的灵魂。
大别山精神,源自于大别山地区的革命斗争历程。
它是一种坚定的信念,是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更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从百年前的辛亥革命到新中国的诞生,大别山精神始终是推动革命的力量。
在大别山上,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悲壮的篇章,他们用自己的牺牲和奉献,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独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大别山精神不仅仅体现在革命斗争中,也融入到了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大别山地区的人民,勤劳朴实,坚韧不拔,他们敢于艰苦奋斗,勇于追求梦想。
无论是在农田里劳作,还是在工地上打拼,他们都展现出了大别山精神的力量。
他们以自己的双手创造了美好的生活,也为社会的进步做出了贡献。
大别山精神永放光芒,不仅启示着我们的过去,更照亮着我们的未来。
在今天的社会中,我们仍然需要大别山精神的力量。
无论是面对困难还是挑战,我们都应该保持乐观的信念,用坚定的意志去克服困难。
正如大别山的山势一样,我们要有坚强的意志和不屈的毅力,勇往直前,永不退缩。
大别山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国家的精神支柱。
我们要传承和弘扬这种精神,让它在我们的心中永远闪耀。
在我们的生活中,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学习中,我们都应该秉持大别山精神,用勤奋和努力去追求我们的梦想。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自己的领域中取得成功,并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大别山精神永放光芒,它是我们的骄傲和自豪。
让我们怀揣着这份精神,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让大别山的光芒照亮我们的未来!。
弘扬大别山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发言稿

弘扬大别山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发言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志们: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弘扬大别山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认识。
大别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诞生于鄂豫皖根据地,形成于抗日战争时期,发展于解放战争时期,历时长达十年之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过程中孕育出的精神品质。
这种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彰显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和英雄气概。
首先,我们要深刻认识大别山精神的内涵和价值。
它包括坚定信仰、忠诚担当、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等多个方面,这些方面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形成了大别山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核心价值。
其中,坚定信仰是指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事业的信仰和对人民群众的忠诚,这是大别山精神的灵魂所在;忠诚担当是指忠于党和人民的事业,勇于承担责任和义务,这是大别山精神的核心所在;实事求是是指坚持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的思想路线,这是大别山精神的重要体现;艰苦奋斗是指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奋发图强的精神状态,这是大别山精神的鲜明特征。
其次,我们要深入挖掘大别山精神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在当前形势下,我们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更需要发扬大别山精神,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
具体来说,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事业的高度信仰;要强化责任担当,积极履行职责和义务,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要坚持实事求是,不断推进工作创新和提高工作效率;要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状态,克服困难、迎接挑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最后,我们要加强宣传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大别山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和教育活动,让广大干部群众深入了解大别山精神的内涵和价值,增强对党的历史、文化和精神的认同感。
同时,要加强舆论引导,通过媒体报道、文艺作品等形式,宣传大别山精神的先进事迹和典型人物,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
大别山精神基本内容

大别山精神导语大别山精神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于湖北、安徽、河南交界处的大别山区域形成的一种革命精神和作风。
这种精神代表着中国共产党人顽强奋斗、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革命品质,是中国革命的精华所在。
背景位于中国中部的大别山区域曾长期以来是一个贫困、落后的农村地区,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贫苦无望。
然而,大别山区域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根据地之一,革命斗争在这里展开。
精神内涵1.坚定的革命信仰:大别山精神强调坚定的革命信仰是革命胜利的基础。
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坚定信仰、坚决奋斗,无论遭受何种困境和挫折,都能保持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
2.顽强的意志品质:大别山精神强调革命者必须具备顽强的意志品质。
无论面临何种艰难险阻,都能坚持不懈地奋斗下去,永不放弃。
这种坚韧的意志品质是实现共产主义事业的必备条件。
3.艰苦奋斗的作风:大别山精神强调艰苦奋斗的作风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基本品质。
中国共产党人在大别山区域,面对极端贫困和困苦生活,却能够勇往直前,勤劳耐劳,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4.顾全大局的觉悟:大别山精神强调革命者必须具备顾全大局的觉悟。
中国共产党人在大别山区域,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解放,更是为了全国人民的解放和幸福而奋斗。
他们能够放弃个人的享受和权益,将个人利益置于大局之下。
形成与传承大别山精神的形成与传承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革命斗争的实践:大别山区域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根据地之一,这里发生了许多著名的革命战役和斗争。
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形成了坚定的革命信仰和勇往直前的作风。
2.党的领导和组织:中国共产党在大别山区域采取了一系列正确的领导和组织措施,确保了革命斗争的顺利进行和胜利取得。
党的领导和组织作用使大别山精神得以形成和传承。
3.鲜明的阶级觉悟:大别山地区的农民群众在革命斗争中逐渐觉醒,认识到自己的阶级地位和利益所在,从而与中国共产党一起奋斗。
他们通过实践,培养了坚定的革命信仰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弘扬大别山精神演讲稿高中

弘扬大别山精神演讲稿高中弘扬大别山精神演讲稿。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弘扬大别山精神的重要性。
大别山,作为中国革命的摇篮,见证了无数革命先烈的英勇壮举,也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革命者。
弘扬大别山精神,不仅是对历史的缅怀,更是对革命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在当今社会,我们更需要弘扬大别山精神,让它在我们心中发扬光大。
首先,弘扬大别山精神意味着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意志。
在大别山区,革命先烈们为了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不畏艰险,英勇奋斗,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正是这种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意志,才铸就了革命的伟业。
如今,我们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只有坚定信念,不屈意志,才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其次,弘扬大别山精神意味着艰苦奋斗和不畏艰险。
大别山区的革命先烈们在艰苦的环境中艰苦奋斗,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正是这种艰苦奋斗和不畏艰险的精神,才支撑起了革命的长征。
如今,我们也需要在学习和工作中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怕困难,不畏艰险,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最后,弘扬大别山精神意味着无私奉献和为人民服务。
大别山区的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不图名利,只为了人民的幸福。
正是这种无私奉献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才赢得了人民的爱戴和尊敬。
如今,我们也要学习他们的榜样,做一个有情有义、无私奉献的人,为社会、为人民做出自己的贡献。
弘扬大别山精神,不仅是对历史的缅怀,更是对革命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我们要坚定信念,不屈意志,艰苦奋斗,不畏艰险,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让大别山精神在当今社会继续发扬光大。
让我们铭记历史,传承精神,共创未来,让弘扬大别山精神成为我们前行的力量源泉!谢谢大家!。
关于传承大别山精神的作文

五天的大别山红色学习之行,收获颇丰,感触颇多。
首先要衷心感谢医院给予的这次机会,大别山干部学院的悉心关照。
其次这次学习收获了精神上的宝贵财富,工作上的宝贵经验,人生上的宝贵启示。
在学习中,更增进了友谊,促进了团队互助互信。
在崔院长及郭主任的带领下,我们对这次培训发表个各自的感言,在这次讲话中,我的认识还很肤浅,回来后我进行了自我批评,对每位领导同事的演讲又进行了学习总结。
在大别山干部开班仪式上,我们了解了此行的目的性和纪律性,更进一步了解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准备开始用心的体验、去感悟。
在烈士陵园,一种静穆的情愫在空中慢慢渗透,一股崇敬之情在心间悠然而生,一幅幅题字更突显革命的意义和情感,一座座雕塑传达着理想信念的伟大。
在红歌学习中,我们青春飞扬,那些铿锵的旋律,催人奋进的诗歌,再一次激起我们对理想信念的期望。
当我们穿上红军服装,带上红军帽,重走当年红军小道,虽然只是一小段,还是让我们大汗淋漓,不由唏嘘当年创业艰难,感叹现在时光美好。
不仅仅是对我们体力和耐力的小检验,更引发我们对如何走好今天的道路深思。
穿行林间,当年战士们的身影仿佛依然在这里跃动,那一个个奔走的身影,是对xx中国诞生坚定不移的盼望和实践,那坚实的脚印好像还镶嵌在这小道上,指引我们前进的道路。
在物质条件渐渐改善的今天,这品质更显得弥足珍贵。
向历史致敬,向历辉煌的汗水致敬!我们要学习大别山革命前辈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甘当无名英雄,不唯名,不唯利,踏踏实实、默默无闻地工作,为党的事业限度地奉献自己的力量。
要继承和发扬“坚定信念、敢闯xx路”的大别山精神,在党建工作中,更加注重党员干部思想教育的方式方法和效果,特别是要把学习大别山精神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激发他们的奋斗意识,使党建工作更加深入人心,为经济建设提供坚强的思想和组织保障。
这次大别山之行,深受教育,心灵深处受到震撼,党性意识得到升华,心胸豁然开朗。
使我真正懂得了什么是大别山精神和共产党员党性的真谛。
大别山精神感悟

大别山精神感悟大别山精神是指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过程中,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展现出的坚定信念、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勇攀高峰的精神。
这种精神不仅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我们今天的生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以下是我对大别山精神的一些感悟:1. 坚定信念:大别山精神的核心是坚定信念。
在长征过程中,红军将士们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敌人的围追堵截,始终坚信革命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正是这种坚定的信念,支撑着他们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到达目的地。
在我们的生活中,同样需要坚定信念,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的选择,才能在遇到困难时保持前行的动力。
2. 顽强拼搏:红军在长征过程中,不仅面临着自然环境的挑战,还面临着敌人的追击和围剿。
他们凭借顽强的拼搏精神,克服了种种困难,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需要以顽强的拼搏精神去应对,才能取得成功。
3. 团结协作:红军在长征过程中,全体将士团结一致,相互支持,共同面对困难。
这种团结协作的精神,使他们能够凝聚成强大的力量,战胜一切困难。
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同样需要团结协作,与同事、朋友、家人共同合作,才能实现共同的目标。
4. 勇攀高峰:大别山精神体现了红军将士们勇于攀登高峰、追求卓越的精神品质。
他们在面对艰难险阻时,毫不畏惧,勇往直前,最终登上了胜利的高峰。
在我们的人生中,也需要勇攀高峰的精神,不断挑战自己,追求卓越,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总之,大别山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教会我们在遇到困难时要坚定信念、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勇攀高峰。
让我们传承和发扬大别山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传承弘扬大别山精神首先要求要做有志青年

传承弘扬大别山精神首先要求要做有志青年
“大别山精神”的科学内涵包括“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一心、勇当前锋”。
传承红色基因,让后代牢记,要不忘初心,永远不可迷失了方向和道路。
大别山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是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大别山精神不仅是鄂豫皖三省人民共有的精神财富,更是我们党和全体人民共有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
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
大别山精神作为中国精神的一种,蕴含着巨大的精神价值,永不过时。
传承弘扬大别山精神,争做新时代出彩青年。
新时代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张扬这种精
神来引领我们走上新的征程。
大别山精神征文

大别山精神征文
大别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群众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精神财富。
它代表着一种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激励着人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首先,大别山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在中国革命的艰苦岁月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人民利益为重,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而奋斗。
这种初心和使命感在大别山精神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激励着人们始终保持对人民群众的赤子之心,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其次,大别山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和创新精神。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保持着革命的热情和创新的思维,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和方法。
这种革命精神和创新精神在大别山精神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激励着人们勇于创新、敢于突破,不断探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路径和新方法。
最后,大别山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群众路线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这种群众路线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大别山精神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激励着人们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断奋斗。
在当今时代,大别山精神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大别山精神的内涵和要求,将其贯彻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水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蒋军进攻面前,党中央先是采取积极防 御的战略方针,在1946年6月―1947年6月这一 年内共歼敌一百一十余万,基本上遏制了国 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1947年6月,党中央决定,人民解放军由防 御转入战略进攻,为推翻蒋介石的反动统治、 夺取全国胜利创造条件。揭开由战略防御转 为战略进攻序幕的,就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 山。
1946年6月,中原军区部队在李先念、郑位三领导下, 分路进行突围,揭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1947年,刘邓大 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拉开了人民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 入战略进攻的序幕,吹响了夺取全国胜利的嘹亮号角。
1、坚守信念——主要战事
刘邓大军挺近大别山
历史背景: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是党中央的重要
二.精神内涵:
2012年11月7日,在“大别山精神”研究成果新闻发布 会上,信阳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尚邦君代表“大别山精神” 研究组发布新闻,将“大别山精神”概括为“坚守信念、 胸怀全局、团结一心、勇当前锋”四句话16个字。
二.精神内涵:
坚守信念 胸怀全局 团结一心 勇当前锋
坚守信念 胸怀全局 团结一心 勇当前锋
1927年至1930年,鄂豫皖边区党组织以黄麻、商城、六 霍三大起义武装为骨干,创建了以新集(今河南新县县 城)为首府、以大别山为中心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鼎 盛时期,根据地发展到30余个县市,人口350万,主力红 军4.5万余人,成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党领导创建的仅 次于中央苏区的第二大革命根据地。
1、坚守信念
“坚守信念”是指 大别山军民凭借坚定的 信仰,在白色恐怖和极 其困难的环境条件下, 百折不挠,坚守大别山, 使大别山28年红旗不倒, 凝结的是大别山军民对 党忠诚、威武不屈、坚 忍不拔的精神,是“大 别山精神”的核心所在。
刘邓挺近大别山雕像
1、坚守信念——主要战事
刘、邓挺近大别山
从董必武点燃革命星火, 大别山区军民始终坚守实现共 产主义远大理想,一大批共产 党员为此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 命;面对国民党军队的数次 “围剿”,红军和根据地军民, 凭借土枪土炮、大刀长矛同敌 浴血奋战,有效保卫了根据地、 保卫了红色政权。
1、坚守信念——主要战事
1934年11月,吴焕先、程子华、徐海东等率领红二十 五军,从河南罗山县何家冲出发踏上长征征途后,高敬 亭根据中共鄂豫皖省委的指示,重建红二十八军,在大 别山区开展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
1938年,红二十八军奉命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开赴 皖中、皖东抗日前线。李先念组建的新四军第五师,则 创建了豫鄂边抗日根据地,成为江淮抗战的中流砥柱。
前引:
大
别
山
地
理
位 置
大别山区位于鄂(湖北)豫(河南) 皖(安徽)三省交界地区,在南京和长
江中游重镇武汉之间,北临淮河,南
靠长江,地位十分重要。
一.精神简介:
大别山精神,指的是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 诞生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特定历史时 期,大别山区这一特定范围的共产党人和人 民群众在大别山地区的共产党领导下,为了 民族解放、人民独立在推翻封建主义、帝 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长期革命斗争中 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革命信仰、革命行动、 革命品质的革命精神总和。大别山精神是 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革 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 用。
刘邓大军在大别山的艰苦生活
挺近大别山后
刘伯承将军讲话
1、坚守信念——主要战事
刘邓大军在大别山的结果
刘邓大军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强渡黄河取胜后, 刘邓挺进大别山盘活了中原一盘棋,把战场从解放 区引向蒋管区,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当主力红军转出大别山后, 奉命坚守大别山的部队和党员, 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以顽强 的毅力坚守在大别山,直到迎 来刘邓大军取得革命胜利。
1、坚守信念——主要战事
其主要战事分为: 1927年11月14日,在党组织的领导下,黄安、麻城3万
多反抗压迫、剥削的农民,揭竿而起,手持刀、矛、土 铳、撇把子枪,一举攻克黄安县城,建立黄安县农民政 府和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震惊敌胆。这是继八一南 昌起义和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 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
1、坚守信念——主要战事
刘邓大军在大别山的过程
1947年8月7日黄昏,刘邓大军从鲁(山东)西南出发,开 始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壮举。经过20多天 急行军,战胜敌人的前堵后追,越过陇海路、黄泛区、沙 河、涡河、洪河、汝河、淮河等一道又一道障碍,于8月27 日胜在战争年代,正是因 为靠着大别山精神,大 别山区建立了鄂豫皖 革命根据地,诞生了红 四方面军、红二十五 军、红二十八军、新 四军第四支队、新四 军第五师和大别山游 击 队 , 还 创 造 了 28 年 红 旗不倒历史传奇!
徐向前元帅对鄂豫皖人民的赞词
左邓小平 右刘伯承
在和平年代的今天, 发掘大别山精神内涵, 弘扬大别山精神,让大 别山精神在新时代彰 显其与时俱进的价值, 指导大别山区各项事 业的发展,成为大别山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进程中的文化名 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