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基础第四章课后习题
普通心理学第4章习题练习及参考答案

普通心理学第4章习题练习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所列举的心理特点中,哪一个不是知觉的基本特征?()A.知觉的意义性B.知觉的理解性C.知觉的持久性D.知觉的完整性2.在时间精确性的判断上,()表现最好。
A.视觉B.听觉C.触觉D.嗅觉3. 正常人知觉物体的距离与深度时运用的主要线索是()。
A.单眼线索B.双眼线索C.双眼辐合D.调节4. 在知觉世界时,人们总是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把其他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这是()。
A.知觉的理解性B.知觉的意义性C.知觉的整体性D.知觉的恒常性5. 人们在对整体的知觉和对个别成分的知觉上,()。
A.前者优于后者B.前者劣于后者C.两者没有差别D.两者相辅相成6. 知觉时把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这是知觉的()。
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7. 一俊遮百丑,一坏百坏,指的是社会知觉中的()A.刻板印象B.首因效应C.近因效应D.晕轮效应8. 甜甜的话语,欢快的音乐,体现的是感觉的()现象。
A.代偿B.对比C.适应D.联觉9. 军事上的伪装是运用了知觉的()。
A.选择性B.理解性C.恒常性D.整体性二.多项选择题:1. 知觉恒常性包括()A.大小恒常性B.距离恒常性C.明度恒常性D.形状恒常性E.颜色恒常性2. 时间知觉的形式有()A.对时间的分辨B.对时间的确认C.对持续时间的估量D.对时间的预测3. 知觉的特征有()A.知觉的选择性B.知觉的整体性C.知觉的理解性D.知觉的恒常性4. 知觉的作用有()A.觉察B.分辨C.选择D.确认5. 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有()A.感觉通道的性质B.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C.人的态度和兴趣D.感觉通道的大小三.简答题:1. 简述知觉的含义和特征。
2. 简述知觉的恒常性。
3. 简述错觉的含义和种类。
四.综合题:试论述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2.B3.B4.B5.A6.B7.D8.D9.D二、多项选择题1.ACDE2.ABCD3.ABCD4.ABD5.ABC三、简答题和综合题参考答案(略)。
心理学基础第四章 参考答案

第四章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5.CABBB6-9.DABD二、多选题1.ABD2.ABCD3.ABCD4.ABC5.ABC三、填空题1、行为或行为潜能2、条件刺激;无条件刺激;条件刺激3、观察学习4、连续强化、间隔强化5、认知地图、位置学习实验6、观察学习7、替代强化8、替代四、判断正误1、正2、误。
“负强化”改为“消退”3、正4、误。
“正惩罚”改为“负惩罚”5、误。
“分化”改为“泛化”。
6、正7、误。
“经典”改为“操作”8、正五、简答题答题要点1、答:学习是基于经验而导致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相对一致的变化的过程。
学习的特征:学习是以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改变为标志的。
学习引起的行为变化是相对持久的。
学习是由练习或经验引起的。
2、答:强化原理是斯金纳最重要最基本的理论之一。
利用斯金纳的强化原理对个体进行训练是一种重要的行为训练方法。
(1)斯金纳的强化原理斯金纳认为,利用强化物诱使某一操作行为的概率增加的过程就叫做织。
在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中,强化物指伴随于行为之后且有助于行为重复出现的概率增加的事物或事件。
强化物每在相应的操作反应行为之后出现一次,我们就说这一操作反应行为得到一次强化。
○1强化的类型。
斯金纳按照强化的性质将它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种类型。
在建立操作反应时,如果呈现某一后继的强化物,有机体的操作反应概率增加,这一反应就称为正强化;如果撤去某一刺激物,有机体的反应概率增加,这一反应就称为负强化。
○2强化程式。
斯金纳认为,最有的强化程式有四个:第一,定时距强化程式。
第二定比率强化程式。
第三变时距强化程式。
第四变比率强化程式。
(2)强化程序安排案例:张栋上小学三年级,最喜欢的课外活动是玩电子游戏。
在此之前,他的成绩一直很好,学习和玩游戏两不误。
但到了三年级下学期,学校的几次竞赛他都滑取得理想的成绩,于是,老师建议张栋减少玩游戏的时间。
以往,张栋每天下午四点半放学回家,先玩游戏到六点半,爸妈回来后吃饭,吃完饭就七点半,再开始写作业,一般八点半能完成,然后看电视或再玩一会儿游戏,九点开始洗澡。
心理学基础习题答案第四章

心理学基础习题答案第四章第四章:心理学基础习题答案导言:心理学是一门关于人类心理活动的科学,通过研究人类的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揭示人类内心的奥秘。
在学习心理学的过程中,习题是一个重要的训练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巩固知识,提高理解能力。
本文将回答心理学基础习题第四章的相关问题,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1. 什么是感知?感知是指个体通过感觉器官接受外界刺激,并将其转化为有意义的信息的过程。
感知是人类获取外界信息的基本方式,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感觉通道。
感知的过程包括感觉、辨别、识别和解释等环节。
2. 请解释感知与认知的关系。
感知和认知是密不可分的两个概念。
感知是指个体获取外界信息的过程,而认知是指个体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和理解的过程。
感知为认知提供了基础的感觉输入,认知则对感知进行整合和解释,使得感知变得有意义。
3. 请解释知觉的概念。
知觉是指个体对外界刺激进行加工和整合的过程,使得个体能够对外界的信息进行理解和反应。
知觉不仅仅是简单地接受感觉输入,还涉及到个体的经验、期望和注意力等因素的影响。
4. 请解释注意力的概念。
注意力是指个体有意识地选择性地关注某些刺激,而忽略其他刺激的能力。
注意力是心理活动中的一个重要过程,它决定了个体对外界信息的处理和反应。
注意力的分配可以受到内部因素(如兴趣、期望)和外部因素(如刺激的显著性、新颖性)的影响。
5. 请解释记忆的概念。
记忆是指个体对过去经历和学习的信息进行储存和提取的能力。
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阶段。
感觉记忆是对刺激的短暂储存,短时记忆是对信息的临时储存,长时记忆是对信息的永久储存。
6. 请解释学习的概念。
学习是指个体通过经验和训练,改变行为和认知的过程。
学习可以是有意识的,也可以是无意识的。
学习的形式包括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作用、观察学习等。
7. 请解释情绪的概念。
情绪是指个体对特定刺激产生的主观体验和生理反应。
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_第四章-感觉

第四章-感觉一、单选题1.感觉阈限和感受性之间的关系是 ( )。
A.正比关系B.反比关系C.对数关系D.常数值2.下面不属于内部感觉的是 ( )。
A.动觉.B.痛觉C.平衡觉D.内脏感觉3.下面哪个现象反映的是视觉适应 ( )。
A.夜幕下,蓝色物体要比黄色物体更亮一些B.不管在白天还是傍晚,看到树叶的颜色都是绿色的C.直升机的螺旋桨高速旋转后,不再能观察到每片桨叶D.值夜班的消防员佩戴红色眼镜在室内灯光下活动4.人类对颜色的视觉具有色调、明度、饱和度三种特性。
这些特性是分别由光波的物理特性决定的。
下列哪一项中的匹配是错误的?( )A.色调一光的强度B.明度一光的强度C.色调丁光的波长D.饱和度一光波成分5.色觉的三色是指 ( )。
A.红、黄、蓝B.红、绿、黄C.红、绿、蓝D.绿、黄、蓝6.在史蒂文斯的幂定律中,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是 ( )。
A.反比关系B.等比关系C.对数关系D.乘方正比关系7.刚刚能够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就是 ( )。
A.差别感受性B.最小可觉差C.绝对感觉阀限D.绝对感受性8.当声音频率大于50OOHz时,( )是惟一可行的理论解释。
A.频率理论B.共鸣理论C.行波埋论D.神经齐射理论9.厨师做菜会越做越咸,是因为 ( )造成的。
A.味觉对比B.味觉失灵C.味觉混合D.味觉适应10.普肯耶现象是由于 ( )变化引起的。
A.明度B.颜色C.空间分布D.持续时间11.马赫带可以用 ( )来解释。
A.明暗对比B.侧抑制C.视觉感受野D.视敏度12、当你中途离开电影院,在强阳光下反而什么也看不清,这是因为感觉有()的特性。
A.对比B.暗适应C.明适应D.疲劳13、在儿童的感觉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A.视觉B.听觉C.肤觉D.运动觉14、小学儿童纯音听觉的敏感度()成人。
A.不如B.接近C.已达D.超过15、韦伯定律的公式是:()A.E=1/R B.P=KlogIC.K=ΔI/I D.P=Kin16、由于()作用,一个感受器细胞的信息输出,不仅取决于它本身的输入,也取决于邻近细胞对它的影响。
心理学第四章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第四章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心理学研究的三个主要领域包括:A. 行为、认知、情感B. 生理、心理、社会C. 学习、记忆、动机D. 感知、思维、情绪答案:B2. 弗洛伊德的心理结构理论中,哪一部分负责欲望和冲动?A. 自我B. 超我C. 本我D. 他我答案:C3. 下列哪项不是认知失调理论的组成部分?A. 信念B. 态度C. 行为D. 情绪答案:D4.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最高层次的需求是:A. 安全需求B. 社交需求C. 自我实现需求D. 生理需求答案:C5. 以下哪个不是学习理论的类型?A. 经典条件作用B. 操作条件作用C. 观察学习D. 遗传学习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心理学的分支之一,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过程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
答案:环境心理学7. 认知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_______。
答案:思维过程8. 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青少年期的主要危机是_______。
答案:自我认同与角色混乱9.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_______。
答案:约翰·B·沃森10. 心理测量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_______。
答案:心理测试和评估方法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心理防御机制的概念及其主要类型。
答案:心理防御机制是个体在面对焦虑或威胁时,无意识地采取的一系列心理策略,以减轻内心的冲突和焦虑。
主要类型包括压抑、投射、否认、合理化等。
12. 解释什么是自我效能感,并举例说明其在教育中的应用。
答案: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的信心和判断。
在教育中,教师通过鼓励学生、提供成功体验等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从而提高学习动机和成绩。
13. 描述情绪智力的五个主要组成部分。
答案:情绪智力的五个主要组成部分是自我意识、自我调节、内在激励、同理心和社会技巧。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4. 论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对现代心理学的影响。
基础心理学三、四章作业

第三章意识和注意一、填空题1、意识是指人以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地对自己与变化的觉知。
2、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和。
3、注意根据注意时有无和的程度,把注意分为、和。
4、自我意识包括三个成分,分别是、、。
二、选择题1、有预定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
A随意注意 B 无意注意 C 不随意注意 D 有意后注意2、“一心二用”体现的是注意的分配,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注意的分配是( )。
A不可能的 B 不良的习惯 C 无条件的 D 有条件的3、第二节数学课已经开始了,小红还在想第一节语文老师讲的故事。
这说明小红注意的()较差。
A 转移B 分配C 稳定性D广度三、判断题1、注意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
()2、正在上课,有位迟到的学生突然推门而入,这时所引起的大家的注意是不随意注意。
()3、汽车司机在驾驶时,能熟练地做到眼、耳、手、脚并用,这种注意特性是注意分散。
()4、小刚正在做作业,被旁边同学的聊天所吸引,马上就和他们一起津津有味地聊了起来。
这是注意的转移。
()5、注意是一种内部心理特性与状态,但可以通过人的外部行为表现出来。
所以,注意的外部表现和注意的内心状态总总是一致的。
()四、简答题1、引起和保持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的条件有哪些?2、如何将注意的规律运用到教学中去?五、实例分析1、为了把课上得更加生动形象,张老师今天带来了不少直观教具,有实物、图片、还有模型。
进教室后,他把这些教具放在桌子上,或挂在黑板上。
他想今天的课,效果一定很好,可是结果并非如此。
你知道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吗?应该如何改进?2、三年级班主任韩老师发现本班学生李刚做什么事情都半途而废,难以从事需要集中较长时间注意的事情,即使是做游戏、看动画片也不例外;周围的任何刺激都会很轻易地分散他的注意,往往想到什么就做什么,坐立不安,容易兴奋冲动,脾气暴躁,做事不顾后果。
请你帮助韩老师判断李刚是好动还是多动,并说明判断理由和解决的办法。
心理学教程试题及答案第四章

心理学教程试题及答案第四章第四章:认知过程一、选择题1. 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核心是什么?A. 情绪B. 行为C. 认知过程D. 社会互动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认知过程的组成部分?A. 知觉B. 注意C. 记忆D. 情感答案:D3. 认知心理学中的“信息加工”指的是什么?A. 信息的收集B. 信息的存储C. 信息的接收、编码、存储和检索D. 信息的输出答案:C4. 根据认知心理学,以下哪项不是记忆的阶段?A. 编码B. 存储C. 回忆D. 遗忘答案:D5.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弗洛伊德B. 皮亚杰C. 费斯汀格D. 斯金纳答案:C二、判断题1.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脑像计算机一样处理信息。
(对)2. 认知心理学只关注个体的内在心理过程。
(错)3. 认知失调理论认为,人们总是试图减少他们的认知不一致。
(对)4.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法、观察法和案例研究法。
(对)5. 认知失调理论认为,认知不一致会导致个体的不适感。
(对)三、简答题1. 简述认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答案:认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知觉、注意、记忆、思维、语言和解决问题等。
它关注个体如何接收、处理、存储和检索信息。
2. 解释认知失调理论,并给出一个实际例子。
答案:认知失调理论认为,当个体持有两个或多个相互矛盾的信念、态度或行为时,会产生一种心理不适感,从而驱使个体采取行动以减少这种不一致。
例如,一个人可能同时吸烟和担心健康问题,这种认知上的矛盾可能导致他们戒烟或改变对吸烟的看法。
四、论述题1. 论述认知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答案:认知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
首先,它可以帮助教师理解学生如何学习,从而设计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其次,认知心理学的原理可以用于开发个性化学习计划,以适应不同学生的认知风格。
此外,认知心理学还可以帮助诊断和解决学习障碍问题。
结束语: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对认知心理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华中《心理学》教学资料 课后习题答案 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章)

第四章感觉和知觉一、名词解释:1.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部分和个别属性的整体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的过程。
二、简述感觉和知觉的区别及联系。
(一)感觉与知觉的联系(1)感觉和知觉都是人脑对当前事物的反映,只有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时,才会产生感觉和知觉。
(2)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知觉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
(二)感觉与知觉的区别(1)反映的内容不同。
(2)产生的性质不同。
(3)生理机制不同。
三、举例说明感觉的意义(1)感觉是认知过程的初级阶段(2)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3)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平衡四、举例说明知觉具有哪些特性,分别说明影响各知觉特性的因素是什么。
知觉的特性:知觉的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和恒常性。
(一)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影响知觉的选择性的因素包括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个方面。
1.主观因素从主观而言,知觉的选择性与知觉主体的需要、兴趣、情绪状态、知识经验及其是否明确目的或任务有关。
2.客观因素从客观而言,影响知觉的选择性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象背景差异性。
例如,军事上伪装、昆虫的保护色等使知觉对象及其背景的差别变小,因而不易被知觉。
(2)知觉对象的强度。
知觉对象的强度越大,越容易被知觉,如强烈的气味、鲜艳的颜色等。
(3)知觉对象的新颖性。
新异的、从来没见过的物体容易成为知觉对象。
(4)知觉对象的活动性。
运动的刺激物容易被知觉出来,如夜空中的流星,闪光的霓虹灯等。
(5)知觉对象的排列方式。
空间和时间接近的比较容易成为知觉对象。
(二)影响知觉理解性的因素:包括知识经验和语言的指导两个方面。
此外,实践活动以及个人的兴趣、爱好、动机等,对知觉的理解性都有重要影响。
(三)影响知觉整体性的因素来自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
1.客观因素(1)知觉对象各部分的强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课后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 ) 1、区分操作条件反应与经典条件反应的正确标准是_______________ 。
A条件反应是否受到直接强化 B 新的S-R联结是否形成
C强化物是否出现在新的反应前 D 以上都是
( ) 2、基于观众的条件性情绪反应设计的广告是对______________ 的应用。
A.经典条件作用 B •操作条件作用
C.正强化 D •负强化
( ) 3、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依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的原有知识的关系,把学习分为
A、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B 、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C、发现学习和机械学习 D 、意义学习和接受学习
( ) 4、老鼠学会用爪按压杠杆就能获得食物,这是____________ 。
A、经典性条件反射 B 、操作性条件反射
C、初级条件反射 D 、高级条件反射
( ) 5、某次小孩哭闹时,家长给予糖果,小孩停止哭闹,重复几次后,一旦小孩哭闹,
家长就给予糖果,根据行为主义理论,家长给糖果的行为得到了________________ 。
A正强化B 负强化C 消退D 惩罚
( ) 6、儿童观看电视里的暴力镜头而出现相应的暴力行为,这种学习方式是_____________
A、发现学习 B 、顿悟学习 C 、接受学习 D 、观察学习( ) 7、美国心理学家托尔曼认为,在白鼠走迷津的实验中,己经发生却没有从行为中
展示出来的学习,称为 ___________ 。
A、潜在学习 B 、顿悟学习C、试误学习D、观察学习( )8、提出顿悟学习的心理学家是 ___________ 。
A.班杜拉 B •苛勒C•华生D•弗洛伊德
( )
9、“观察学
习、替代强化”是___________ __的核心概念。
A.条件反射理论
B. 人格特质理论
C. 人格因素理论
D. 社会学习理论
二、多项选择题:
( ) 1、下列选项中,属于学习现象的有______________ 。
A 见贤思齐
B 望梅止渴
C 蜘蛛结网
D 谈虎色变
( ) 2、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
A辨别学习是学会识别多种刺激的异同并对之作出不同的反应
B信号学习是经典性条件作用,学习对某种信号作出某种反应
C连锁学习是一系列刺激-反应的联合
D言语联想学习也是一系列刺激-反应的联合
( ) 3、下列关于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 。
A 接受学习是低级的,发现学习是高级的
B 接受学习是高级的,发现学习是低级的
C 接受学习是机械的,发现学习是有意义的
D 接受学习是有意义的,发现学习是机械的
( ) 4、下列学习理论观点中____________ 不是由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
A. 接受学习
B. 认知地图
C. 潜在学习
D. 观察学习
( ) 5、班杜拉指出,诱因来自____________ 。
A、直接诱因
B、替代诱因C 、自我生成诱因D、间接诱因
三、填空题:
1、学习是个体在一定情景下由于反复地经验而产生的 ___________ 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2、经典条件作用理论中,条件反射形成的基础是 _________ 与 _______ 在时间上多次重合或相继出现, ________ 通过这一方式与无条件反应建立暂时联系,从而形成经典条件作用。
3、行为主义学习观和________ 学习观的本质差别在于,学习是否有“心”的参与。
4、斯金纳认为,在行为实验中,强化方式是最容易控制的、最有效的变量。
强化的类型多
种多样,包括 _______ 和_______ 、固定比例强化和变化比例强化、固定时间强化和变化
时间强化等。
5、托尔曼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形成 __________,他得出系统的依据来自于___________ 实验。
6、班杜拉将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而获得的学习称为 ______________ 。
7、看到别人的行为受到强化因而自己的相应行为倾向间接地受到强化的情况叫做。
8、观察学习中的强化往往是 __________ 强化。
四、判断改错题:
1、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有共同点,但其不同点是根本的。
2、某教师对喜欢打小报告的学生采取故意不理会的方式,这是一种负强化。
3、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形成受学习行为结果的影响,即学习的效果律。
4、爸爸因为小明打了妹妹而取消给小明零花钱,这是对小明的正惩罚。
5、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认为,有机体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与其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这一现象称之分化。
6、划分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的主要依据是学生是否理解学习材料。
7、在经典条件作用中,强化的作用是奖励有效的行为。
8、走迷宫既属于意义学习又属于发现学习。
五、简答题:
1 、举例说明什么是学习,学习行为具有什么特征
2 、请根据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对具体训练内容设计一个最佳的强化程序安排。
3 、苛勒的顿悟说主要的两个基本观点是什么
4 、简述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5、榜样应该具备哪些条件,才能对学习者产生有效的影响
六、论述题:
1 、试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经典实验以及基本观点
2 、试述认知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经典实验以及基本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