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高纯铜》编制说明

合集下载

高纯铜标准

高纯铜标准

高纯铜标准
高纯铜是一种纯度较高的铜材料,通常指含铜量在99.95%以
上的铜材。

高纯铜的标准可以根据不同的国家和行业有所差异,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含铜量:高纯铜的标准要求含铜量在99.95%以上,有时甚
至要求达到99.99%以上。

2. 杂质含量:高纯铜的杂质含量通常要求十分低,例如氧含量一般要求在0.02%以下,硫含量要求在0.002%以下。

3. 导电性:高纯铜通常要求具有很好的导电性能,例如电导率要求在58MS/m以上。

4. 机械性能:高纯铜的机械性能要求通常相对较低,例如抗拉强度要求在200MPa以下。

5. 表面质量:高纯铜的表面要求光洁,无明显的气孔、裂纹和缺陷。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行业对高纯铜的标准要求可能会有所差异,例如电子行业对高纯铜的纯度要求更高,因为高纯铜在电子元器件制造中的应用较广泛。

国家标准《铜及铜合金板材》编制说明

国家标准《铜及铜合金板材》编制说明

《铜及铜合金板材》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根据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有色标委(2006)第13号《关于下达2006-2008年国家标准修订计划的通知》要求,其中2006-2008年国家标准修订项目表中23-29项《铜及铜合金板材》国家标准由中铝上海铜业有限公司、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负责起草。

为适应我国加入WTO的需要,有利于与国际接轨,提高我国的国家标准的水平,我们查阅了许多国外先进标准,如:美国的ASTM标准、欧盟的EN 标准、日本JIS标准和ISO国际标准,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原有国家标准GB/T 2040-2002《铜及铜合金板材》﹑GB/T 2044-1980《镉青铜板》﹑GB/T 2045-1980《铬青铜板》﹑GB/T 2046-1980《锰青铜板》﹑GB/T 2047-1989《硅青铜板》﹑GB/T 2049-1980《锡锌铅青铜板》、GB/T 2052-1980《锰白铜板》﹑GB/T 2531-1981《热交换固定板用黄铜板》八个板材标准进行了综合修订。

通过对国外先进标准的研究,决定修改采用欧盟标准EN1652《铜及铜合金-厚板、薄板、带和片的一般要求》进行编制。

本次修订的标准与原标准、JIS标准的对比结果如下:一、本次标准的修订与原标准相比进行了如下改动:1.纯铜类(T2、T3、TP1、TP2、TU1、TU2)黄铜类(H96、H90、H85、H80、H70、H68、H65)力学性能等同采用EN1652,锡青铜类(QSn4-0.3、QSn6.5-0.1、 QSn 8-0.3)力学性能修改采用EN1652,其它牌号的要求按原国标执行。

2.纯铜类板材取消了1/4硬(Y4)状态,增加了特硬态(T)。

3.黄铜类板材增加了H85牌号(状态为M、Y2、Y、T),H96黄铜增加了半硬态(Y2),H80黄铜增加了半硬态(Y2)和特硬态(T),H65、H68、H70机械性能指标单列,H65、H68、H70取消了1/4硬(Y4)状态,H65增加了弹硬态(T1)。

国家标准《高纯钴》(讨论稿)编制说明书

国家标准《高纯钴》(讨论稿)编制说明书

高纯钴标准编制说明书一、任务来源本标准制定任务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色协综字[2008]24号文件《关于下达2008年第一批有色金属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下达,项目序号为20079067-T-610,由金川集团有限公司兰州金川金属材料技术有限公司负责起草,计划于2009年12月完成。

二、编制原则满足市场需求,规范市场行为,与国外先进标准接轨。

三、编制情况接受标准制定任务后,标准起草人查阅了大量技术资料和信息资料,并召集有关专家进行讨论,根据市场需求,结合试验实际情况,在原YS/T255-2000《电钴》的基础上,根据高纯钴冶金技术和产品分级的技术特点,结合市场需求,确定了本标准中高纯钴的化学成份和物理性能等技术指标; 2009年4月提出标准草案,并向各有关单位征求意见,根据讨论意见进一步完善标准文本,计划于7月底提出《标准讨论稿》。

四、开展本项目的背景情况高纯金属主要用于电子化工材料和特殊合金材料等领域,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计算机等电子、电器制品市场的迅速扩展,高纯金属的市场需求量不断增长。

高纯钴是一种制备高纯试剂及标样配置的基体材料,同时还可应用于制备磁传感材料,光感材料,磁记录溅射靶材及离子镀膜以及用于航空航天的高级合金等高技术领域。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高纯金属已作为高新技术的战略物资,要求非常高的纯度,高纯、超高纯金属的制备及应用在现代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中属于新型的不断增长的领域。

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原有色金属钴光谱标准样品已不能较好的反映客户对产品质量检测的要求,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一方面,很难满足日益增长的高纯金属市场的强烈需求,产品品质差异大;另一方面,高纯金属企业之间竞争行为不规范,市场秩序较为混乱。

由于这种状况,有必要对高纯金属的产品要求予以界定,对高纯金属的发展方向提出指导性准则,以规范市场行为,促进高纯金属生产企业的健康发展,也为政府部门的宏观管理、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关于编制城市高纯铜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说明

关于编制城市高纯铜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说明

关于编制高纯铜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说明(模版型)【立项 批地 融资 招商】核心提示:高纯铜项目投资环境分析,高纯铜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高纯铜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高纯铜行业竞争格局分析,高纯铜行业财务指标分析参考,高纯铜行业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高纯铜项目建设条件与选址方案,高纯铜项目不确定性及风险分析,高纯铜行业发展趋势分析1、本报告为模板形式,客户下载后,可跟据报告说明,自行修改,完成属于自己的,高水平的可研报告,从此写报告不在求人。

2、客户可联系我公司,协助编写完成可研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具体可跟据客户要求进行调整)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专业撰写资金申请报告项目建议书商业计划书节能评估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目录 ............................................................................................................................ - 1 - 第1章高纯铜项目总论 ............................................................................................. 7§1.1 项目背景 ....................................................................................................... 7§1.1.1 项目名称 ............................................................................................. 7§1.1.2 项目承办单位 ..................................................................................... 7§1.1.3 项目主管部门 ..................................................................................... 7§1.1.4 项目拟建地区、地点 ......................................................................... 7§1.1.5 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和法人代表 ......................................... 7§1.1.6 研究工作依据 ..................................................................................... 7§1.1.7 研究工作概况 ..................................................................................... 8§1.2 可行性研究结论 ........................................................................................... 8§1.2.1 市场预测和项目规模 ......................................................................... 8§1.2.2 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供应 ................................................................. 9§1.2.3 厂址 ..................................................................................................... 9§1.2.4 项目工程技术方案 ............................................................................. 9§1.2.5 环境保护 ............................................................................................. 9§1.2.6 工厂组织及劳动定员 ......................................................................... 9§1.2.7 项目建设进度 ..................................................................................... 9§1.2.8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 10§1.2.9 项目财务和经济评论 ..................................................................... 10§1.2.10 项目综合评价结论 ....................................................................... 10§1.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 10§1.4 存在问题及建议 ....................................................................................... 10第2章高纯铜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 ..................................................................... 11§2.1 项目提出的背景 ....................................................................................... 11§2.1.1 国家或行业发展规划 ..................................................................... 11§2.1.2 项目发起人和发起缘由 ................................................................. 11§2.2 项目发展概况 ........................................................................................... 11§2.2.1 已进行的调查研究项目及其成果 ................................................. 11§2.2.2 试验试制工作情况 ......................................................................... 12§2.2.3 厂址初勘和初步测量工作情况 ..................................................... 12§2.2.4 项目建议书的编制、提出及审批过程 ......................................... 12§2.3 投资的必要性 ........................................................................................... 12第3章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 ................................................................................. 14§3.1 市场调查 ................................................................................................... 14§3.1.1 拟建项目产出物用途调查 ............................................................. 14§3.1.2 产品现有生产能力调查 ................................................................. 14§3.1.3 产品产量及销售量调查 ................................................................. 14§3.1.4 替代产品调查 ................................................................................. 15§3.1.5 产品价格调查 ................................................................................. 15§3.1.6 国外市场调查 ................................................................................. 15§3.2 市场预测 ................................................................................................... 15§3.2.1 国内市场需求预测 ......................................................................... 15§3.2.2 产品出口或进口替代分析 ............................................................. 16§3.2.3 价格预测 ......................................................................................... 16§3.3 市场推销战略 ........................................................................................... 16§3.3.1 推销方式 ......................................................................................... 17§3.3.2 推销措施 ......................................................................................... 17§3.3.3 促销价格制度 ................................................................................. 17§3.3.4 产品销售费用预测 ......................................................................... 17§3.4 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 17§3.4.1 产品方案 ......................................................................................... 17§3.4.2 建设规模 ......................................................................................... 18§3.5 产品销售收入预测 ................................................................................... 18第4章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 ................................................................................. 19§4.1 资源和原材料 ........................................................................................... 19§4.1.1 资源评述 ......................................................................................... 19§4.1.2 原材料及主要辅助材料供应 ......................................................... 19§4.1.3 需要作生产试验的原料 ................................................................. 20§4.2 建设地区的选择 ....................................................................................... 20§4.2.1 自然条件 ......................................................................................... 21§4.2.2 基础设施 ......................................................................................... 21§4.2.3 社会经济条件 ................................................................................. 21§4.2.4 其它应考虑的因素 ......................................................................... 22§4.3 厂址选择 ................................................................................................... 22§4.3.1 厂址多方案比较 ............................................................................. 22§4.3.2 厂址推荐方案 ................................................................................. 23第5章工厂技术方案 ............................................................................................. 25§5.1 项目组成 ................................................................................................... 25§5.2 生产技术方案 ........................................................................................... 25§5.2.1 产品标准 ......................................................................................... 25§5.2.2 生产方法 ......................................................................................... 25§5.2.3 技术参数和工艺流程 ..................................................................... 26§5.2.4 主要工艺设备选择 ......................................................................... 26§5.2.5 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指标 ............................................. 26§5.2.6 主要生产车间布置方案 ................................................................. 27§5.3 总平面布置和运输 ................................................................................... 27§5.3.1 总平面布置原则 ............................................................................. 27§5.3.2 厂内外运输方案 ............................................................................. 27§5.3.3 仓储方案 ......................................................................................... 28§5.3.4 占地面积及分析 ............................................................................. 28§5.4 土建工程 ................................................................................................... 28§5.4.1 主要建、构筑物的建筑特征与结构设计 ..................................... 28§5.4.2 特殊基础工程的设计 ..................................................................... 29§5.4.3 建筑材料 ......................................................................................... 29§5.4.4 土建工程造价估算 ......................................................................... 29§5.5 其他工程 ................................................................................................... 29§5.5.1 给排水工程 ..................................................................................... 29§5.5.2 动力及公用工程 ............................................................................. 29§5.5.3 地震设防 ......................................................................................... 30§5.5.4 生活福利设施 ................................................................................. 30第6章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 ................................................................................. 31§6.1 建设地区的环境现状 ............................................................................... 31§6.1.1 项目的地理位置 ............................................................................. 31§6.1.2 地形、地貌、土壤、地质、水文、气象 ..................................... 31§6.1.3 矿藏、森林、草原、水产和野生动物、植物、农作物 ............. 31§6.1.4 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以及重要政治文化设施 . 31§6.1.5 现有工矿企业分布情况; ............................................................. 31§6.1.6 生活居住区分布情况和人口密度、健康状况、地方病等情况; . 31§6.1.7 大气、地下水、地面水的环境质量状况; ................................. 32§6.1.8 交通运输情况; ............................................................................. 32§6.1.9 其他社会经济活动污染、破坏现状资料。

国家标准《建筑装饰用铜及铜合金板带材》预审稿编制说明

国家标准《建筑装饰用铜及铜合金板带材》预审稿编制说明

《建筑装饰用铜及铜合金板带材》国家标准(预审稿)编制说明1任务来源根据国标委综合[2015]73号和有色标委[2016]6号《国家标准委关于下达2015年第三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附件1中序号3(项目编号20153650-T-610)《建筑装饰用铜及铜合金带材》国家标准由中铝洛阳铜加工有限公司、安徽鑫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铜陵金威铜业有限公司负责制定。

2工作简况2.1立项目的和意义铜制品具有较高的耐腐蚀性、艺术性、环保性、抑菌性,铜的长寿性、通用性是铝、钢及其它合金原材料无法媲美的,是最理想的建筑原材料之一,常用于制作铜门、铜瓦、铜雕塑、屋面、屋顶、外墙面等,而且这些铜件及装饰品以其华贵典雅的气质,彰显拥有者、使用者的地位和品质。

铜作为建筑构件早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欧美等国用薄铜板制作屋顶和漏檐等防雨水构件已有多年传统,在北欧用它作墙面装饰材料也屡见不鲜。

经过中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富裕起来的中国城市化建设向着美观、实用性过度,需要不同的新型材料来满足建筑用料。

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装修要求的提升,对装饰材料不断新需求的延伸,伴随着铜加工技术跟近,需要我们不断研究开发。

随着中国市场的不断发展,最近两年来建筑行业发展极其迅速,需要大量铜的消耗。

铜因它独有的精致工艺,质量耐用坚固的特性,在金融系统、居民住宅、仓库重地、财务档案部门、高档宾馆等装饰深受客户青睐。

铜门、铜瓦、铜雕塑、铜幕墙、镀铜装饰镜因它独有的精致工艺,古香古色的金属特性,在大型幕墙、仿古铜瓦、高档宾馆大门等豪华建筑部门深受客户青睐。

而在实用性上,铜门远比普通的任何一种门更经久耐用,它不存在着变形和开裂等问题,不仅加强了防盗性能,而且使它的使用寿命比平常门远远多出几倍,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装饰用铜板带材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在我国目前没有规范的专用产品标准可依,因此,制定公开的产品技术标准是非常必要的,不仅填补了国内标准的空白,而且起到规范和引导市场的作用。

国家标准《铜及铜合金牌号表示方法》编制说明

国家标准《铜及铜合金牌号表示方法》编制说明

国家标准《铜及铜合金牌号表示方法》(预审稿)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早在一九七六年,冶金部标准所曾制订了GB/T 340-1976 《有色金属及合金产品牌号表示方法》标准。

随着GB/T 16474-1996《变形铝及铝合金牌号表示方法》、GB/T 18035-2000《贵金属及其合金牌号表示方法》等标准的实施,该标准即被废止,铜及铜合金牌号等于是按照约定俗成的方式进行标示,无方法标准可循。

因此,制订本标准显得尤为迫切。

根据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的立项申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以中色协综字[2010]015号文件《关于下达2009年第二批有色金属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下达了标准制定任务,其中附件1《2009年第二批有色金属国家标准项目计划表》序号第3项(项目序号为20091865-T-610)《铜及铜合金牌号表示方法》国家标准由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负责起草制定。

标准制定计划任务正式下达后,由中铝洛铜相关部门组织成立了标准起草小组,进行了任务落实,拟定该标准制定的工作计划、进度和要求。

经过标准编制组及有关人员的共同努力,通过对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分析,并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牌号表示方法部分参照了已作废的国家标准GB/T 340-1976 《有色金属及合金产品牌号表示方法》,代号表示方法部分修改采用了美国ASTM E527-2003《金属及合金编号规定(UNS)》进行了制订。

二、编制原则目前,国内外的一些重要的领域对材料的牌号基本都制订有相关标准。

不同国家、不同领域,产品牌号的表示方法差别很大。

就铜产品而言,在我国应用最多的国家级标准有以下九类:1、中国(GB);2、国际标准(ISO);3、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准(ASTM);4、日本国工业标准(JIS);5、俄罗斯标准(ΓOCT);6、英国国家标准(BS);7、德国国家标准(DIN);8、法国国家标准(NF);9、欧共体(欧盟)标准(EN)。

国家标准《铜及铜合金加工安全生产规范 第3部分:棒线材》编制说明

国家标准《铜及铜合金加工安全生产规范 第3部分:棒线材》编制说明

《铜及铜合金加工安全生产规范(棒线材)》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铜及铜合金棒线材产品约占铜材总产量的25-30%,几乎涉及所有铜及铜合金牌号,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力仪表、利用五金、汽车、建筑、交通等诸多行业。

其用量预计至2015年将达到130万吨以上,市场容量非常巨大。

安全生产规范是我国工业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为完善行业安全生产标准体系,进一步保证我国铜及铜合金棒线材加工企业科学、可持续发展,提高行业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加快行业企业技术进步,特制订该《铜及铜合金加工安全生产规范(棒线材)》。

安全生产标准是企业努力的目标,也是企业是否实现安全生产的判断标准。

《铜及铜合金加工安全生产规范(棒线材)》标准的制定可以促进国内相关行业走安全生产的道路,为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提供技术导向,也可以为企业安全生产绩效公告提供依据。

目前,铜及铜合金加工企业尚无相关的安全生产标准。

本标准由宁波长振铜业有限公司、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华鸿铜管有限公司、宁波敖达金属新材料有限公司等单位负责起草制订。

二、编制原则根据所掌握的资料,目前国内外尚无铜及铜合金加工安全生产规范,本标准规定了铜及铜合金棒线材加工安全生产技术要求、措施和管理。

1、本标准适用于铜及铜合金棒线材加工现场安全管理;2、本标准制订引用的相关条目参照国内外各项标准;3、该标准将铜及铜合金棒线材生产的各环节需注意的安全问题进行汇总制定,内容齐全、完善;4、该标准的制定能适应不断更新、变化的铜及铜合金棒线材生产安全生产形势;5、该标准的制定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5.1、标准的规定内容和适用范围;5.2、本标准规范性引用文件;5.3、本标准的基本要求;5.4、煤气站作业安全要求;5.5、挤压工序作业安全要求;5.6、棒材加工作业安全要求;5.7、线材加工作业安全要求;5.8、通用作业安全要求。

《铜及铜合金加工安全生产规范(棒线材)》起草小组2012年2月。

国家标准《高纯铜》编制说明

国家标准《高纯铜》编制说明

国家标准《⾼纯铜》编制说明国家标准《⾼纯铜》编制说明书2009年05⽉国标《⾼纯铜》标准编制说明书⼀、任务来源及计划要求本标准制定任务由中国有⾊⾦属⼯业协会中⾊协综字[2008]24号⽂件《关于下达2008年第⼀批有⾊⾦属国家标准制(修)订项⽬计划的通知》下达,项⽬序号为20079070-T-610,由⾦川集团有限公司负责起草,计划于2009年12⽉完成。

⼆、编制原则满⾜市场需求,规范市场⾏为,与国外先进标准接轨。

三、编制情况接受标准制定任务后,标准起草⼈查阅了⼤量技术资料和信息资料,并召集有关专家进⾏讨论,根据市场需求,结合试验实际情况,在原国家标准GB/T 467-1997《阴极铜》的基础上,根据⾼纯铜冶⾦技术和产品分级的技术特点,结合市场需求,确定了本标准中⾼纯铜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等技术指标; 2009年4⽉提出标准草案,并向各有关单位征求意见,根据讨论意见进⼀步完善标准⽂本,于5⽉底提出《标准预审稿》。

四、开展项⽬的背景情况⾼纯⾦属主要⽤于电⼦化⼯材料和特殊合⾦材料,随着⼤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计算机等电⼦、电器制品市场的迅速扩展,⾼纯⾦属的市场需要量不断增长。

⾼纯铜作为⼀种新兴材料⽇益被重视,除⽤于制备⾼纯分析标准试料、电⼦⼯业各种连接线、电⼦封装⽤键合线、⾼品质⾳频线及集成电路、液晶显⽰器溅射靶材及离⼦镀膜等⾼技术领域外,⾼纯铜还是原⼦能、⽕箭、导弹、航空、宇宙航⾏以及冶⾦⼯业中不可缺少的宝贵材料。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及作为战略物资的需要,⾼纯⾦属对于纯度的要求越来越⾼,⾼纯、超⾼纯⾦属的制备及应⽤在现代材料科学和⼯程领域中属于新型的不断增长的领域。

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原有⾊⾦属铜光谱标准样品已不能较好的反映客户对产品质量检测的要求,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益突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度重视,⼀⽅⾯,很难满⾜⽇益增长的⾼纯⾦属市场的强烈需求,产品品质差异⼤;另⼀⽅⾯,⾼纯⾦属企业之间竞争⾏为不规范,市场秩序较为混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标准《高纯铜》编制说明书
2009年05月
国标《高纯铜》标准编制说明书
一、任务来源及计划要求
本标准制定任务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色协综字[2008]24号文件《关于下达2008年第一批有色金属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下达,项目序号为20079070-T-610,由金川集团有限公司负责起草,计划于2009年12月完成。

二、编制原则
满足市场需求,规范市场行为,与国外先进标准接轨。

三、编制情况
接受标准制定任务后,标准起草人查阅了大量技术资料和信息资料,并召集有关专家进行讨论,根据市场需求,结合试验实际情况,在原国家标准GB/T 467-1997《阴极铜》的基础上,根据高纯铜冶金技术和产品分级的技术特点,结合市场需求,确定了本标准中高纯铜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等技术指标; 2009年4月提出标准草案,并向各有关单位征求意见,根据讨论意见进一步完善标准文本,于5月底提出《标准预审稿》。

四、开展项目的背景情况
高纯金属主要用于电子化工材料和特殊合金材料,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计算机等电子、电器制品市场的迅速扩展,高纯金属的市场需要量不断增长。

高纯铜作为一种新兴材料日益被重视,除用于制备高纯分析标准试料、电子工业各种连接线、电子封装用键合线、
高品质音频线及集成电路、液晶显示器溅射靶材及离子镀膜等高技术领域外,高纯铜还是原子能、火箭、导弹、航空、宇宙航行以及冶金工业中不可缺少的宝贵材料。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及作为战略物资的需要,高纯金属对于纯度的要求越来越高,高纯、超高纯金属的制备及应用在现代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中属于新型的不断增长的领域。

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原有色金属铜光谱标准样品已不能较好的反映客户对产品质量检测的要求,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一方面,很难满足日益增长的高纯金属市场的强烈需求,产品品质差异大;另一方面,高纯金属企业之间竞争行为不规范,市场秩序较为混乱。

由于这种状况,有必要对高纯金属的产品要求予以界定,对高纯金属的发展方向提出指导性准则,以规范市场行为,促进高纯金属生产企业的健康发展,也为政府部门的宏观管理、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五、项目组成员及其主要工作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有:闫忠强,艾琳,白延利。

具体工作如下:
——闫忠强为该项目总负责人,负责项目组人员具体分工,确定标准的具体实施方案,组织技术人员对国内高纯铜的市场需求及生产状况、产品质量状况进行调研,组织人员进行高纯铜标准的编写工作,并参与标准的验证工作。

——白延利为该项目主管,对整个项目全面管理及组织实施,协调内外部工作,审查标准文本内容及格式,组织标准审定,对技术性内容审核把关,并对送审稿进行审核把关工作。

——艾琳负责推动项目的实施、控制项目进度,对标准制定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把关并组织实施,调研高纯铜产品的市场情况,解决标准起草过程中出现的技术性问题,负责标准的验证工作。

六、标准介绍
1标准首次制定,属于新起草的标准。

2基于高纯铜市场需求及应用等原因,将高纯铜分为两个牌号:Cu999999、 Cu99999。

作为重要的高纯金属材料之一,高纯铜的市场及应用较为广泛。

其中6N高纯铜板可直接作为添加元素应用于航空,宇宙原子工业的超合金,及新合金的开发,以及分析标准试料;也可通过机械加工工艺制备成高纯铜箔,用于原子反应堆屏蔽材料。

其中5N、6N高纯铜板可经真空熔炼成为高纯铜锭,用于制备高纯铜管及微电子、TFT-LCD、集成电路等元器件功能镀膜用高纯铜靶材。

5N、6N高纯铜板也可经真空连铸工艺可制成高纯铜杆线,用于制备电子封装用键合线、高品质音频线等。

3高纯铜化学成分分析采用辉光放电质谱(GDMS)。

高纯金属材料的纯度一般用减量法衡量。

减量计算的杂质元素主要是金属杂质,不包括C,O,N,H等气体元素,但是气体元素的含量也是重要的衡量指标,一般单独提出。

依应用背景的不同,要求进行分析的杂质元素种类也不同。

以往杂质的测定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ICP-MS)、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法,但近年来有逐渐以灵敏度更高的辉光放电质量分析法(GDMS)为标准的倾向。

GDMS具有检测灵敏度
高,无须破坏样品,避免在分析过程中引入污染等优点。

本标准即采用GDMS作为化学成分测试手段。

4根据市场对高纯铜指标要求,结合GB/T 467-1997标准,将高纯铜的杂质元素定为18个,即Ag、Fe、Ni、Zn、Co、Bi、Cr、Mn、Sb、Cd、Pb、Sn、Te、Se、As、P、S、Si共18种元素。

5本标准在原国家标准GB/T 467-1997《阴极铜》的基础上增加了两个牌号,即增加了Cu999999,Cu99999两个牌号。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依据市场需求,逐级提高高纯铜产品的纯度,以满足不同行业需求。

我公司高纯铜产品GDMS分析报告见附录。

本标准中Cu999999,Cu99999两个牌号化学成分具体见表1。

或者高纯铜产品符合Cu999999中18种主控杂质元素含量之和小于1ppm、Cu99999中18种主控杂质元素含量之和小于10ppm。

表 1 高纯铜的化学成分
注:金属的纯度是相对于杂质而言的,一般以化学杂质的含量作为评价金属纯度的标准,即以主金属减去杂质总含量的百分数表示,常用N(nine的第一个字母)代表,如:99.999%写为5N。

七、标准水平
本标准达国际先进水平。

八、与相关法律法规的关系
本标准不存在与相关法律法规相抵触之处,也不与其他标准相冲突。

九、标准属性
本标准为国家推荐性标准。

《高纯铜》标准编制组
2009年5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