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和真菌的繁殖_教案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一、教材分析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了解细菌和真菌的特性,以及人类如何利用这些微生物造福自身。
教学内容涵盖细菌和真菌的基本知识、它们在食品工业、医药工业、农业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以及相关的伦理和安全问题。
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1.理解细菌和真菌的基本特征、结构和繁殖方式。
2.掌握细菌和真菌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案例。
3.分析细菌和真菌利用的利弊,并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4.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本教案适合高中或大学低年级学生使用,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和繁殖方式。
•掌握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发酵、医药生产、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了解与细菌和真菌利用相关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与细菌和真菌利用相关的实际问题。
•能够查阅资料,收集和整理信息,并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总结。
•能够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如文字、图表等)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微生物世界的兴趣和热爱。
•增强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理解和尊重。
•提升学生对科学研究的伦理责任感的认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工业、医药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
•细菌和真菌利用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
教学难点:•细菌和真菌的代谢途径及其在不同应用中的作用机制。
•细菌和真菌利用技术的安全性评估和风险控制。
四、教学方法本教案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系统地讲解细菌和真菌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与细菌和真菌利用相关的伦理和安全问题。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细菌和真菌的应用及其影响。
•实验法(可选):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细菌和真菌的特性。
例如,观察酵母菌的发酵过程,或制作酸奶等。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效果。
第1章第6节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教案

第6节细菌和真菌的繁殖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重点)2、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知道真菌与人类息息相关。
能力目标:1、制作及观察酵母菌、青霉、黑根霉临时装片。
(难点)2、尝试绘制酵母菌的形态结构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分组实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和合作精神。
2、通过真菌和人类关系的认识,体验从正反两方面辩证地看问题。
2学情分析利用实验及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边观察边质疑,逐步探究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生殖方式,并区分青霉和黑根霉,使学生对酵母菌和霉菌有一个确切的认识;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客观理解真菌与人类的关系3重点难点1.细菌的基本结构2.真菌的基本结构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细菌真菌的繁殖教学过程:一、创境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很多礼物,其中一件是“一物生来像小伞,林中树下把家安,小伞撑开收不拢,做汤做菜味道鲜。
”猜一猜是什么?生:蘑菇师:呈现蘑菇实物。
问:蘑菇属于哪类生物?生1:植物生2:菌类进一步引导:蘑菇能进行光合作用吗?为什么?生:不能,因为体内没有叶绿体师:所以蘑菇不能属于植物,那么它属于细菌还是真菌?为什么?生:真菌,因为细菌都是单细胞个体,我们用眼是看不到的。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真菌世界,认识真菌这类生物。
设计意图:以简单的谜语,学生熟悉常见的真菌,逐步引导学生进入真菌的探究学习。
二、探究新知真菌的种类很多,世界上已被描述的真菌种类约有12万种,我国大约有4万种。
有个体微小的单细胞个体,也有个体较大的多细胞个体,还有一些结构较为复杂的大型真菌。
师:今天中午我们就来一个真菌大聚会,午餐免费,不要错过吆!前提是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下面我们逐一来探究学习。
设计意图:以诙谐的语言,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
(一)、真菌的形态结构1、酵母菌过渡:老师这里还有一件礼物,(出示酵母)这里面是什么?生:酵母菌师:我们家里做什么的时候用到它?生:做馒头师:想想看,还有做什么也要用到它?生:做面包,酿酒。
6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6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1.6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教学目标】1.能说出细菌的结构及分类。
2.能说出细菌分裂的方式。
3.能区分细菌和真菌的区别及了解常见的真菌的繁殖方式。
4.了解细菌真菌的利弊。
5.知道食物保存的方法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1.细菌真菌的繁殖方式。
2.细菌和真菌结构上的区别。
【教学过程】活动1:讲授细菌和真菌。
导入:是什么使食物变味或发霉呢?(细菌、霉菌等。
)新课:一、引入食物放久了以后会发臭,使食物发臭的是一种单细胞生物——细菌。
细菌很小,用放大镜看不到单个的细菌,但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细菌繁殖在一起所形成的细菌团,即菌落。
在猪肉块上看到的每一团细菌就是一个菌落。
二、细菌1.细菌的结构:(1)细菌的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2)细菌没有叶绿体,也没有摄食结构,要依赖现存的有机物生存。
2.细菌按形态分类:螺旋菌、球菌、杆菌。
3.细菌的繁殖:细菌分布广,数量多,繁殖快。
繁殖方式:分裂生殖(无性生殖)。
4.细菌的利与弊:弊:1)有些细菌会使食物腐烂变臭;2)有些细菌会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利:1)能治病;如大肠杆菌能合成对人体有益的维生素B和维生素E;2)利用细菌可以制成酸奶,酸乳酪,醋,泡菜,酸菜等;3)细菌可作为分解者参与环境物质再循环。
三、巴斯德消毒法有些食物不能用高温加热(如奶),否则会影响它们的营养和味道。
对于这些食物,我们可快速将它们加热至一定温度(一般为80℃),持续半分钟,然后迅速冷却。
这样既能杀死食物中的大部分微生物,又能保持原有的味道。
这种加热法叫做巴斯德消毒法,是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发明的。
四、真菌使面包发霉的是一种霉菌——面包霉。
1.霉菌的结构(与细菌结构比较)。
真菌在细胞结构上,它与动物细胞相似,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真核生物:植物、动物、真菌。
2.真菌的种类:霉菌、食用真菌、酵母菌。
人教版初中生物第四章《细菌和真菌》复习课教学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学情分析
在进入第四章《细菌和真菌》的复习课前,学生已经具备了生物学习的基本方法和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细菌和真菌的初步概念、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及繁殖方式有了基本的了解。然而,由于微生物世界的抽象性和微观性,学生在理解上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对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认识不够深刻。
(3)在复习课结束时,进行总结性评价,检验学生对本章知识的掌握程度。
4.教学活动设计:
(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教学:按照教学重难点,逐个讲解细菌和真菌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繁殖方式等,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3)巩固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4.思考题:讨论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对生态系统的意义。
5.实践活动:分组进行以下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a.制作酸奶,观察乳酸菌的发酵过程;
b.观察青霉菌在面包上的生长情况,了解其防腐作用;
c.调查生活中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6.拓展阅读:阅读与细菌和真菌相关的科普文章,了解微生物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拓宽知识视野。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细菌和真菌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繁殖方式及其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2.难点:细菌和真菌的微观结构和繁殖过程的理解;微生物与人类生活关系的深入认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细菌和真菌》教学设计

《细菌和真菌—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学设计得出结论并汇报:问题:思考讨论堆肥桶里已经发生了什么?现在正在发生什么?学生讨论汇报:细菌和真菌在堆肥桶里生活和繁殖,分解了垃圾中的有机物,获取能量,消耗了氧气,产生了很多其他物质,比如二氧化碳和酒精,在适宜的条件下,细菌和真菌大量繁殖,有机物得到了快速的分解。
垃圾腐烂程度逐渐加深。
进一步预测:堆肥桶里发生的过程,在生物圈中也时时刻刻发生着,生物圈中的动植物遗体未来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据下图回答:动植物的遗体,通过细菌和真菌的分解,产物回归自然环境,通过光合作用等又被植物利用,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生产氧气,物质和能量继续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和流动。
细菌与真菌作为分解者在生态系统的物质与能量循环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图示:分解者和物质循环关系示意图环节3:制定环保行动计划背景资料:人类生活产生很多垃圾,若用垃圾填埋法处理来讲,分解一般需10~20 年。
目前北京市共建有17个垃圾处理场并主要采取卫生填埋的方式对垃圾进行处理,设计处理能力为12148t/d,实际的处理量为17562t/d。
如果按照现在的垃圾产生量、填埋量和填埋速度计算,几年之后北京现有的垃圾填埋场将被填满。
就是说,北京市产生垃圾的速度远远超过了分解的速度。
那么,我们能做点什么?活动:学生讨论,梳理学生发言中的要点:1.减少生活垃圾的生成--极简主义生活,低碳生活(衣食住行)2.对不可避免的垃圾进行分类提问:为什么进行垃圾分类?资料:不同垃圾的降解特点以及新型可降解塑料的研究现状塑料制品在自然降解时间几年到几百年不等(展示塑料和厨余垃圾分解的对比实验),PET材料极难降解~日本发现了艾德昂菌属的可分解PET的细菌;PHA系列材料制品废弃后无需堆肥,于土壤、污水、河水、海水中经3~6个月可被微生物分解成CO2和H2O等结论:不同的垃圾降解特点不同,要进行不同处理:回收,填埋,堆肥……3.家庭厨余垃圾堆肥有意义,促进物质循环,还可以用于养殖花草补充:蚯蚓也可以用于堆肥。
初中初二生物上册《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案、教学设计

3.导入新课:通过以上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二)讲授新知
1.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概念、特征、分类及生活习性。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细菌和真菌的认识。
2.教学实施: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3.练习题示例:
-判断题:细菌和真菌都是单细胞生物。()
-填空题: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______。
-选择题:以下哪个不属于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A.分解者B.生产者C.消费者D.呼吸者)
1.书面作业:
-完成课本相关章节的练习题,巩固对细菌和真菌基本概念、特征、分类及生态作用的理解。
-结合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作用的短文,字数不限,要求条理清晰、观点明确。
-设计一道关于细菌和真菌的应用题,要求包含问题分析、解题步骤和答案,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和问题解决能力。
2.实践作业: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与细菌和真菌相关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的能力,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运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沟通、表达、协作的能力。
3.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信息获取、处理和应用的能力。
3.针对学生恐惧心理的克服和正确生态观念的培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教案)

浙教科学七年级下册细菌和真菌的繁殖第1课时教学设计
如果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菌,就会发现细菌细胞有三种基本形态:球状、杆状、螺旋状。
根据细菌形态的不同,可将细菌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大类。
4.细菌的结构
细菌有成形的细胞核吗?
【没有,只有遗传物质】
无成形细胞核的细胞叫原核细胞
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是原核生物。
5.细菌的生活
细菌细胞内无叶绿体,一般要依赖有机物生活,能把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
读图
细菌是通过分裂生殖的方式进行繁殖的。
细菌的这种生殖方式属于无性(填“有性”或“无性”)生殖。
6.细菌的繁殖
细菌通过分裂生殖的方式进行繁殖,细菌的这种生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
细菌分裂开始时,首先会复制它的遗传物质,然后细胞一分为二,两套一样的遗传物质随之平均分配到两个细胞中。
提示:
细菌的繁殖能力非常强,如大肠杆菌在适宜条件下,每20分钟左右便可分裂一次,如果始终保持这样的繁殖速度,一个细菌在48小时内,其后代个体数将达到无法想象的数量。
后迅速冷却。
这样既能杀死食物中的大部分微生物,又能保持原有食物的味道,这种加热法叫做巴氏消毒法。
这是由法国科学家巴斯德(Louis Pasteur) 发明的一种消毒法,至今仍在广泛使用。
“意志、工作、成功,是人生的三大要素。
意志将为你打开事业的大门;工作是入室的路径;这条路径的尽头,有个成功来庆贺你努力的结果……”这是巴斯德的一段至理名言。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PPT课件(初中科学)

细菌的结构示意图
保 护
荚膜 ⑤ 细胞 ①
细胞膜 ②
③ 细胞质 ④ DNA ⑥鞭毛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细菌的形态:从形态上看,细菌可分 为杆菌、螺旋菌和球菌。
细菌的无性生殖 (分裂生殖)
二分裂法
细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 在环境适宜的时候,不到半小 时,细菌就能分裂一次。
细 菌 的 分 裂 生 殖 过 程 细菌的繁育很快,在适宜条件下每20分
真菌的繁育图
孢子
直立菌丝 细胞核
菌丝 营养菌丝
青霉 孢子繁育 曲霉
酵母菌
食用菌
罐头:
罐装法:高温消毒、 防止与细菌和真菌接触
想一想:下例事实是通过控制什么条件来防止 或减慢微生物生长从而延长食物的保鲜期的?
真空包装鱼罐冷干装藏食食品品
钟左右就能分裂一次。
1
2
4
8
16
32
五小时后32768个
繁育方式简单,繁育速度极快
细菌对人类大多有益
少数有害
抗生素:抑制细菌繁育
有益细菌可限制有 害细菌的生长和繁育, 还能合成某些维生素和 蛋白质(大肠杆菌)
根瘤菌、乳酸菌
真菌的分类
真菌
单细胞: 酵母菌
多细胞
霉菌: 青霉菌 食用菌: 蘑菇、香菇、灵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
【教学目标】
1.能说出细菌的结构及分类。
2.能说出细菌分裂的方式。
3.能区分细菌和真菌的区别及了解常见的真菌的繁殖方式。
4.了解细菌真菌的利弊。
5.知道食物保存的方法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1.细菌真菌的繁殖方式。
2.细菌和真菌结构上的区别。
【教学过程】
活动1:
讲授细菌和真菌。
导入:是什么使食物变味或发霉呢?
(细菌、霉菌等。
)
新课:
一、引入
食物放久了以后会发臭,使食物发臭的是一种单细胞生物——细菌。
细菌很小,用放大镜看不到单个的细菌,但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细菌繁殖在一起所形成的细菌团,即菌落。
在猪肉块上看到的每一团细菌就是一个菌落。
二、细菌
1.细菌的结构:
(1)细菌的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
(2)细菌没有叶绿体,也没有摄食结构,要依赖现存的有机物生存。
2.细菌按形态分类:
螺旋菌、球菌、杆菌。
3.细菌的繁殖:
细菌分布广,数量多,繁殖快。
繁殖方式:分裂生殖(无性生殖)。
4.细菌的利与弊:
弊:
1)有些细菌会使食物腐烂变臭;
2)有些细菌会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利:
1)能治病;如大肠杆菌能合成对人体有益的维生素B和维生素E;
2)利用细菌可以制成酸奶,酸乳酪,醋,泡菜,酸菜等;
3)细菌可作为分解者参与环境物质再循环。
三、巴斯德消毒法
有些食物不能用高温加热(如奶),否则会影响它们的营养和味道。
对于这些食物,我们可快速将它们加热至一定温度(一般为80℃),持续半分钟,然后迅速冷却。
这样既能杀死食物中的大部分微生物,又能保持原有的味道。
这种加热法叫做巴斯德消毒法,是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发明的。
四、真菌
使面包发霉的是一种霉菌——面包霉。
1.霉菌的结构(与细菌结构比较)。
真菌在细胞结构上,它与动物细胞相似,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真核生物:植物、动物、真菌。
2.真菌的种类:霉菌、食用真菌、酵母菌。
3.霉菌繁殖、食用菌的繁殖——孢子繁殖。
酵母菌的繁殖——出芽生殖(结构)。
4.真菌的利与弊:
弊:
1)有些真菌会使食物发霉;
2)有些真菌会引起皮肤病(如指甲病等);
利:
1)蘑菇,木耳等可以食用;
2)真菌可作为分解者参与环境物质再循环;
3)利用酵母菌可以发酵面包,酿酒;
4)利用青霉菌可以制造青霉素。
五、微生物(补充复习)
细菌和真菌,通常也称为微生物。
几乎所有的食物上都有微生物。
1.食物上滋生微生物的条件是什么?
(1)适宜的温度;
(2)水分;
(3)空气。
食物的保存方法:
1.冷藏法;
2.加热法;
3.干藏法;
4.真空保存法;
5.充氮气或二氧化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