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个常用穴位定位、主治、操作

60个常用穴位定位、主治、操作
60个常用穴位定位、主治、操作

60个常用穴位定位、主治、操作

1。急性腰椎痛

穴位:人中、

特点:开通闭塞,清热祛风。

用针:2寸针,在腰椎痛部位得对侧向迎香穴水平运针、

方法:站立位,进针1、5寸,轻轻用针刺激,直至患者感到疼痛。边捻针边让患者弯腰,至最大幅度时再回到直立位,同时向相反方向运针。反复操作2—3次,疼痛很快就会消失。

按:本人不同意这种所谓穴性得说法,穴位不像中药一样有寒热温凉偏性及以偏治偏达到治病目得,穴位主治跟腧穴不同分布、机体功能状态、施用工具甚至医师功夫水平等等关系很大。个人认为以药性定穴性就是歧途!本人常用手背部腰痛一、二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立竿见影,两穴同用效更大、

2。急性视神经炎

穴位:光明、

特点:清肝明目,消肿镇痛。治疗眼睛发痒疼痛、白内障、夜盲症、青盲及偏头痛。

用针方法:采用2寸针,直刺1。5寸,提插捻转,轻运针以导气,留针15—20分钟、3、急性咽炎

有两种治法:(1)耳背静脉放血,在耳背选取最明显得静脉,用指端搓揉以引气,拇食指固定该处,用三棱针点刺,放出几滴血即可。

按:耳尖放血亦极效,配少商商阳点刺出血效更佳。

(2)穴位针刺额中穴,在印堂与神庭得中点。采用1、5寸针,刺向印堂。进针3/4寸,提插20秒钟,患者平卧留针30分钟、

按:本法疗效确彰,有人以此法治疗白喉极效!

4、急性结膜炎

用针方法:患侧耳尖,用三棱针刺耳尖,挤出3—5滴血即可。

5.闭经

穴位:上窷。

用针方法:用1、5寸针,直刺入骶后孔。尽可能确定行经得时间,如果不能,建议选择女性感觉不舒服或感觉心情不好得日子、患者站立,双脚微分,双肘支于桌上,以使耻骨与下腹部不受任何挤压,进针前医生应按压患者腹部5—8次,按下时要缓,放开时要快,这样可以对子宫产生有效刺激。进针1寸,顺时针捻转至最大幅度,留针,直至患者感到子宫收缩,反复操作3次。两侧穴位都要针刺、注意月经后25天再进行治疗。

按:与后面22痛经得治疗互参,二者操作有何异同之处?另长强治疗闭经亦极效,二者应都就是针对继发性者,原发性闭经难治。

6、晕车晕机

穴位:安眠1,位于翳风合翳明穴中点胸锁乳突肌内,乳突下缘,翳风后1寸。安眠2,位于风池与翳明穴中点。

用针方法:采用2寸针,直刺1、5寸,轻轻捻转插入,只刺一侧穴位。

按:与后面25胃痛、28眩晕、30呕吐互参,一般来说都有咽部痰卡胃部不适上翻作呕,降逆与胃利咽治疗多有效。譬如前臂中点之尺胃穴治疗胃痛极效,治疗呕吐晕车晕船晕机亦极效,紧急时用大拇指点压治疗立竿见影!

7、四肢寒冷

穴位:尾骨目前大多数针灸师不知道这种尾骨疗法,尾骨具有显著得愈合能力,很多治疗都以这里为能量中心,尾骨末端就是能量最强得,而第一节就是尾骨能量最低部分。

用针方法:采用26号1。5寸针或三棱针。俯卧位,在第一尾骨与骶骨之间进针,中等强度提插刺激。出针,在横突两端重复该操作,针尖应刺向外侧。另一种方法就是在第二尾骨末端与顶端之中点进针,重在插针进行刺激,可以留针,也可不留针、用三棱针时操作与此相同。注意本疗法仅用很短得时间,大约5分钟即可。

按:尾骨端就是人体得能力中心愈来愈引起大家得重视,譬如附近得长强作为八字疗法得高能量点治疗多种疑难病得到广泛应用!本人未用此法治疗过四肢不温怕冷,但用过网上UC房间里逍遥游老师讲得刺四缝治疗此病极效,另试用八关大刺治疗亦有效。与此相对得就是顽固性手脚心发热,治疗乏术,各位可有好得疗法?

8.便秘

穴位:秩边

特点:清热除湿,消肿通便。

用针方法:用四寸针,进针三寸深,刺至(向)会阴,产生针感得气,留针20分钟,在10分钟后再行针一次即可。注意对于急性症要进行2-3次治疗。

按:秩边透水道治疗前列腺炎、遗尿、尿道痛极效,秩边旁开2寸之夹秩边透水道治疗亦极效!还有环跳治疗盆腔炎、痛经、便秘亦有效,而直肠、前列腺、子宫、阴道、尿道位置相近,同属盆腔脏器,可见腧穴主治有位置相近原则,不但相近部位得不同腧穴主治有共同之处,一个腧穴主治得不同病症也位置相近。

9.膀胱炎

穴位:支沟

用针方法:用2寸针,垂直运针。垂直进针1。5寸,通过加力与减力针刺以导气,留针40分钟,每10分钟行针一次。

按:支沟治疗便秘极效,参8便秘,按膀胱与直肠位置相近,膀胱炎与便秘符合病症位置相近原则,故支沟治疗二者都有效、

10、肠炎

穴位:神阙

特点:温阳补亏,利尿消肿。

用针方法:1、5寸针直刺、进针至1寸,通过加力运针将气导入,然后直接出针,无须留针。注意这就是脐窝,针灸书得确规定不能在此针刺,进针前务必对该部位消毒。

11.鼻出血

穴位:大敦与阴(隐)白。

方法:紧握住出血鼻孔对侧得大脚趾,一直握住不放,直至出血停止。

按:直立位拍腘窝治疗流鼻血简单方便有效。

12、胃肠道功能紊乱

穴位:内关(透刺)至外关、

用针方法:用2、5寸针,直刺,必要时用更长得针。直刺针尖透达外关皮下、小幅度快速提插,同时轻柔腹部约2分钟,(同时)请患者深呼吸,5分钟后重复操作,直至腹部疼痛消失、留针20分钟。

13、头痛

穴位:风池金先生发明(现)得胃舒穴,位于剑突与第七肋骨之间、

方法:患者坐位,女性应松开乳罩,医师站于患者右侧,左手拇食指紧按脖颈两侧得风池穴,右手中指如勾状按压胃舒穴,好像要把患者从地上提起、注:这就是金先生发明得15秒疗法,保证100%有效,不超过15秒钟患者就会感到头痛减轻、

14.呃逆

疗法1,涌泉俯卧位,拇指强力按压涌泉穴1—2分钟,刺激强度要足够大,直至呃逆停

疗法2,胸椎中部,在第3与第7椎骨之间。患者直立位,双手扶墙,医师双手拇指按压3—7胸椎之间两侧最紧部位,直至呃逆停止。也可俯卧位操作。

按:耳穴之耳中穴点压治疗呃逆立止。疗法2得关键之处在于找到3-7胸椎之间两侧最紧部位按压。

15.癔病

(1)癔病性哑症涌泉用1、5寸粗针。在一侧涌泉穴进针3/4寸深,提插捻转约3分钟,同时对患者说话、如果患者未恢复说话功能,可再针刺另一侧涌泉穴。

(2)癔病性瘫痪环跳用28号3、5寸针向生殖器方向进针3寸,提插逐渐减力,使下肢感到麻木,甚至有触电感,运针约3分钟出针。

(3)癔病性痉挛中脘用2寸针。直刺1、5寸,减力运针,加强刺激,直至痉挛停止。

16、阳痿

疗法1,道门穴--这就是金先生发明(现)得另一个新穴位,位于脊突C3与C4之间。用1、5寸针、坐位,头前倾,直刺1寸,进行提插行针刺激,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行针一次。

疗法2,尾骨末端及周围在尾骨末端进针,快速提插约15秒钟,此后在尾骨周围部位进针,快速提插行针,不要留针。

17.失眠

穴位:华佗夹脊从第一颈骨到尾骨、

用针方法:七星梅花锤(针)。准备:用拇食指用力掐脊椎部位得皮肤直至发红。用梅花针对脊骨与华佗夹脊穴位至尾骨放血。操作后让患者休息30分钟。

18.肠虫

穴位:至阴,亦称指井—UB67。

用针方法:在新月时进行直刺,刺激约1分钟,留针40分钟,每10分钟轻刺激一次、按:为何在新月时进行针刺?不明白,难道还有更多得讲究不成,希望有知道者能不吝赐教、

19、神经紧张

穴位:华佗夹脊从T1至S1,外加尾骨,双侧。

用针方法:采用梅花针,叩至出血。俯卧位,在开始治疗前刺激背部,调动气。用梅花针从尾骨到第一胸椎进行刺激。治疗后休息20分钟。

20.抬胳膊疼痛

穴位:外关、

用针方法:用2寸针,在对侧直刺、针深1。5寸,坐位,慢慢向上抬起胳膊,同时医师沿手臂上举方向缓慢但有力地捻针、当上举到最高处时,紧握针,不要松弛,保持3秒,然后让患者放下手臂,而针灸师随手臂同样下落并反方向捻针。重复操作2—3次,直至手臂运动自如。注:这种疗法会使患者感到疼痛,但非常有效。

按:金先生此处描述得抬胳膊疼痛可能就是肩周炎,临床碰到这些病人大家不妨一试、

21。气海俞痛

穴位:承山。

用针方法:用2寸针,直刺。俯卧位,进针1、5寸,快速捻转,达300—350次/分钟,使算胀与麻木得感觉一直放射到腘窝小腿与脚部。留针30分钟,每5分钟行针一次、按:气海俞在第三腰椎脊突下,旁开1、5寸,金先生想要说得可能就是腰三横突综合症。

22。痛经

用针方法:用1。5寸针直刺。患者站立位,双脚微分,向前弯腰,双肘支于桌子边上,腹部不要碰到桌子。缓慢从右侧骶骨孔进针一寸,顺时针捻到极限,然后保持在这个位置,不要再动。针灸师将另一只手放于患者腹部子宫位置,不要按压,将气从我针得一只手运到这只手。患者会感到子宫收缩、降低针刺得强度,等待约10秒钟,再进行下一次刺激操作、注意:经常会出现滞针,针被粘在穴位里拔不出来,可以使用另一支针拔出来。这就是金先生发明得一种非常有效得疗法。

按:刚以此法治疗痛经时,有些记不清书上具体操作了,结果取了次窷,进针捻转后用力揉患者腹部,也就是疼痛立亦。

23、(戒)吸烟

穴位:(1)(甜味)天尾穴—奇穴,位于列缺到阳溪连线中点。(2)率谷。

用针方法:用1寸针。垂直进针3—5mm深,同时请患者深呼吸,行针将气导入,使手腕甚至手臂有麻木感、患者可能会有倦意或快感,但口中会有金属味或其她味道。留针15-20分钟。这时可在率谷进针,刺向耳部,刺激至有痛感,然后出针。

24.落枕

穴位:内关。

用针方法:用1。5寸针,患侧取穴直刺1—1、2寸深。提插捻转行针导气,运针5分钟,其间让患者转动颈部、然后出针。

按:外关治疗落枕极效,针入稍捻转令转动颈部马上活动自如。悬钟治疗落枕亦极效。25。胃痛

穴位:胃舒穴位于剑突与第七肋骨之间。

用针方法:用1、5寸针直刺。仰卧位,在剑突右侧直刺,轻轻提插约半分钟,留针半小时。注意:此法对孕妇不宜,可能会使子宫收缩。

26、网球肘

穴位:阿就是穴。

用针方法:先找出患处肌腱得阿就是穴位置并做出标记。用1寸或1.5寸粗针、进针前要从两侧按紧肌腱,(固定)使之不能动,将针刺人,缓慢刺入肌肉,患者会感到放射状痛,提插行针1分钟,然后改变方向,再次提插捻转行针,仿佛要进一步破坏肌腱。向不同方向刺入2—3次,然后留针30分钟。

按:一间穴(即前头点)治疗网球肘时效时不效,我所用过最有效得治疗方法就是八字疗法!

27.牙痛

穴位:液门、

用针方法:用1、5寸针斜着刺入第四与第五掌骨中间。进针1寸深,捻针产生针感直至有局部酸胀感放射到手臂肘部或指尖,留针40—60分钟。若牙痛未见缓解,针刺另一侧,进行同样操作刺激。

按:手背中指指掌关节尺侧得牙痛点效果极好,液门与此大致平行相近、

28.眩晕

参见晕车晕机。

29、声带麻痹症

(1)癔病性失语症涌泉用1、5寸针直刺、进针后提插然后用力捻针约1—10分钟,患者会在治疗过程中恢复说话能力。

(2)声带麻痹症内关用1。5寸针直刺。进针1寸,提插捻转强刺激约5分钟。

按:通里穴治疗喑哑亦极效,内关与通里位置相近、另阴郄?铜人?:治失喑不能言。灵道?资生?:暴喑口噤,灵道、天突、天窗。列缺治疗声音嘶哑亦效、

穴位:胃舒位于剑突与第七肋骨之间。

用针方法:1、5寸针直刺。仰卧位,在剑突右侧进针,轻轻提插约半分钟,留针半小时。按:肝神穴与此位置相近,不但治疗肝炎、胆囊炎,而且治疗胃痛、呕吐、眩晕等气逆证极效、

31.秩边

定位:平第四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主治:腰骶痛,下肢痿痹,阴痛,痔疾,便秘,小便不利。

操作:直刺1.5~3寸。

32.承山

定位:腓肠肌两肌腹之间凹陷得顶端处,约在委中穴与昆仑穴之间中点。

主治:腰腿拘急、疼痛,小腿转筋,痔疾,便秘。

操作:直刺1~2寸、

33、昆仑经穴

定位:外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处。

主治:癫痫,后头痛,滞产,眩晕,腰骶疼痛,目赤痛,项强。

操作:直刺0.5~0.8寸。

34.至阴井穴

定位:足小趾外侧趾甲根角旁约0。1寸、

主治:胎位不正,头痛,鼻塞,鼻衄,目痛,滞产。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胎位不正用灸法。

35。涌泉井穴

定位:足趾跖屈时,约当足底(去趾)前1/3凹陷处。

主治:昏厥,中暑,小儿惊风,癫证,头痛、头晕,目眩,咽喉肿痛,咯血,便秘,小便难,奔豚气,足心热、

操作:直刺0、5~1寸。

36、太溪输穴;原穴

定位:内踝高点与跟腱后缘连线得中点凹陷处。

主治:头痛,目眩,咽喉肿痛,齿痛,耳聋,耳鸣,咳嗽,气喘,月经不调,失眠,健忘,消渴,遗精,阳痿,腰冷痛,。

操作:直刺0.5~0.8寸。

37。内关络穴

定位: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中风昏迷,舌强不语,小儿惊风,中暑,昏厥。

操作:直刺0。5~1寸。

38.外关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阳维脉

定位: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正中间、主治:热病,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瘰疬,胁肋痛,上肢痹痛。

操作:直刺0。5~1寸。

39、支沟经穴

定位:腕背横纹上3寸,桡骨与尺骨正中间。

主治:便秘,耳鸣,耳聋,暴音,瘰疬,胁肋疼痛,热病。

操作:直刺0。5~1寸、

40.翳风

定位:乳突前下方与下颌角之间得凹陷中。主治:耳鸣,耳聋,牙关紧闭,口眼歪斜,瘰疬。

定位:折耳廓向前当耳尖直上入发际处。

主治:头痛,项强,目赤肿痛,齿痛。

操作:平刺0、3~0。5寸。

42。风池

定位: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得凹陷中,平风府穴。

主治:中风,头痛,眩晕,耳鸣,耳聋,目赤肿痛,颈项强痛,感冒,癫痫,热病、

操作:向鼻尖方向斜刺0。8~1。2寸、

43。环跳

定位: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得外1/3与内2/3交点处。

主治:腰胯疼痛,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风疹、

操作:直刺2~3寸、

44。阳陵泉合穴;胆下合穴;八会穴之筋会

定位: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

主治:黄疸,胁痛,口苦,呕吐,膝肿痛,下肢痿痹,脚气,小儿惊风,夜盲,近视,胸乳胀痛,下肢痿痹。

操作:直刺1~1、5寸。

45。悬钟(绝骨)八会之髓会

定位:外踝高点上3寸,腓骨前缘、

主治:痴呆,项强,胸胁胀痛,下肢痿痹,咽喉肿痛,脚气,半身不遂,痔疾、

操作:直刺0.5~0。8寸。

46、太冲输穴;原穴

定位: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

主治:中风,头痛,眩晕,目赤肿痛,耳鸣,口眼歪斜,黄疸,胁痛,腹胀,遗尿,癃闭,崩漏,月经不调,痛经,癫痫,呕逆,小儿惊风,下肢痿痹。

操作:直刺0.5~1寸。

47。腰阳关

定位: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约与髂脊相平。

主治:月经不调,遗精,阳痿,腰骶疼痛,下肢痿痹、

操作:直刺0.5~1寸。

48。命门

定位: 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腰脊强痛,月经不调,遗精,阳痿,小腹冷痛,腹泻。

操作:直刺0.5~1寸。

49、大椎

定位: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热病,疟疾,咳嗽,气喘,骨蒸盗汗,癫痫,项强,脊痛,风疹,座疮。

操作:斜刺0。5~1寸。

50.百会

定位: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处,或当头部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得交点处。

主治:痴呆,头痛,眩晕,中风,失语,耳鸣,癫狂,脱肛,阴挺,胃下垂,肾下垂,健忘,不寐、

操作:平刺0、5~1寸。

51、神庭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主治:头痛,目痛,鼻渊,鼻衄,癫狂,疟疾,热病。

定位:在人中沟得上1/3与下2/3交点处。

主治:昏迷,晕厥,癫狂病,小儿惊风,鼻衄,口眼歪斜,闪挫腰痛。

操作:向上斜刺0。3~0、5寸、

53.中极膀胱募穴

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下4寸、

主治:小便不利,遗尿,疝气,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崩漏,带下、

操作:直刺1~1。5寸。

54、关元小肠募穴

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

主治:中风脱证,虚劳冷惫,羸瘦,小腹疼痛,疝气,遗尿,小便频数,腹泻,五淋,尿血,尿闭,尿频,月经不调,带下,崩漏。

操作:直刺1~2寸,需排尿后进行针刺、孕妇慎用。

55。气海肓之原穴

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

主治:虚脱,形体羸瘦,水谷不化,腹泻,痢疾,小便不利,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带下,崩漏。

操作:直刺1~2寸。

56。神阙

定位:脐窝中央。

主治:虚脱,中风脱证,腹痛,腹胀,腹泻,便秘,脱肛,水肿,小便不利。

操作:禁刺,宜灸。

57。中脘胃募穴;八会穴之腑会

定位: 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或脐与胸剑联合连线得中点。

主治:胃痛,纳呆,小儿疳积,呕吐,反酸,泄泻,黄疸,癫痫、

操作:直刺1~1。5寸。

58。印堂

定位:在额部,当两眉头得中间。

主治:痴呆,失眠,头痛,眩晕,鼻衄,鼻渊,小儿惊风,子痫、

操作:提捏进针,从上向下平刺,或向左向右透攒竹、睛明等刺0.5~1寸、

59。太阳

定位: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横指得凹陷处、

主治:头痛,目疾,面瘫。

操作:直刺或斜刺0、3~0、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60。十宣

定位:在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约0、1寸处,左右共10穴。

主治:昏迷,癫痫,高热,咽喉肿痛,手指麻木。

操作:直刺0.1~0。2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常用50个穴位的位置及作用

常用50个穴位的位置及作用1.百会 取穴: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简便而正确的取穴方法为:于前后正中线和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取穴。 作用:本穴具有比较明显的双向调节,既可预防高血压,又能防止血压过低引起休克。近年来还用于预防竞技综合征。 2.印堂 取穴:在额部,当两眉头的中间。 作用:本穴多与百会配合用于预防高血压、失眠及忧郁症等。 3.素髎 取穴:在面部,当鼻尖正中。 作用:本穴为预防休克之要穴,可配合人中(水沟)同用。现代实验研究表明,本穴能限止血压下降,促使血压上升,具有兴奋呼吸机能,以及提高机体对失血的耐受性和代偿能力。 4.风池 取穴:在项部,枕骨之下两侧,正当斜方肌外缘与胸锁乳突肌后缘之间的凹陷中。

作用:主要用于预防普通感冒、流感、高血压。对预防某些眼病如青光眼、白内障、近视等也有一定作用。 5.太阳 取穴: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作用:预防感冒、急性结膜炎以及头痛发作。 6.中脘 取穴:在腹正中线上,脐上4寸。使病人仰卧,在胸骨剑突至脐心连线中点取之。 作用:能调节脾胃功能、增强食欲。为传统的防病健身穴。 7.神阙(脐中) 取穴:在脐窝正中。 作用:本穴是古代重要保健穴之一。如宋代《扁鹊心书》提到期“凡用此灸,百病顿除,延年益寿”。明代《针灸集成》也记述一老者,“年逾百岁,而甚壮健”,原因是“每交(指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灸脐中”之故。现代用它调节肠胃功能,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预防中风。 8.气海 取穴:在腹正中线上,脐下1.5寸处取穴。

作用:培补元气、固益肾精。是防病强身穴之一。古人认为该穴是“元气之海”,也是“男子生气之海也”(《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现代本穴用于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延年益寿,改善亚健康状态,以及预防休克,增强男性性功能。 9.关元 取穴:在腹正中线上,脐下3寸处取穴。 作用:本穴为历代重要的保健益寿之穴。《医经精义》有“元阴、元阳交点之所”的说法,《扁鹊心书》对本穴颇为推崇,曾有诗云:“一年辛苦唯三百(壮),灸取关元功方多;健体轻身无病患,彭篯(又称彭祖,相传为古代长寿者)寿数更如何。”可作为中老年保健、男性性功能障碍防治等的要穴。 10.中极 取穴:在腹正中线上,脐下4寸处取穴。 作用:用于预防妇产科病症及防治男性性功能紊乱。 11.天枢 取穴:在腹部,脐旁开2寸处取穴。 作用:预防胃肠疾病及术后腹胀等。 12.大椎 取穴: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取穴。俯首时,当项后隆起最高处下缘凹陷中为该穴。

60个常用穴位的定位、主治、操作手法及注意事项

60个常用穴位定位、主治、操作 1.尺泽合穴 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咳嗽,气喘,咳血,小儿惊风,急性吐泻,肘臂挛痛。 操作: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 2.列缺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 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简便取穴双手虎口交叉,食指指尖所指处) 主治: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歪斜,牙痛。操作:向上斜刺正0.5~0.8寸。 3.少商井穴 定位:拇指桡侧指甲根角旁约0.1寸。主治:咽喉肿痛,高热,昏迷,癫狂,鼻衄。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4.商阳井穴 定位:示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主治:齿痛,咽喉肿痛及五官疾患,热病、昏迷。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5.合谷原穴 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半握拳取穴)主治:头痛,齿痛,目赤肿痛,口眼歪斜,耳聋,经闭,滞产,无,发热恶寒,无汗,多汗。 操作:直刺0.5~1寸。 6.手三里 定位:在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 主治:肘臂无力,上肢不遂,腹痛,腹泻,腹胀,齿痛,颊肿。操作:直刺 0.8~1.2寸。 7.曲池合穴 定位: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主治:手臂痹痛,半身不遂,瘾疹,热病,癫狂,腹痛,吐泻,高血压,咽喉肿痛,齿痛。操作:直刺0.5~1寸。 8.肩髃 定位:肩峰端下缘,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臂外展或平举时,肩部出现两个凹陷,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主治:肩臂挛痛,上肢不遂,瘰疬。操作:直刺或向下斜刺0.8~1.5寸。 9.迎香 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约0.5寸,当鼻唇沟中。(微笑当鼻辰沟中正中央,略向上刺)主治:鼻塞,口歪,鼻衄,胆道蛔虫。操作:略向内上方刺或平刺0.3~0.5寸。 10.四白 定位: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主治:目赤痛痒,目翳,眼睑润动,头痛,眩晕,口眼歪斜,面肌痉挛。操作:直刺0.3~0.5寸。 11.地仓 定位:口角旁约0.4寸,上直对瞳孔 主治:口眼歪斜,齿痛,流涎,三叉神经痛。 操作:斜刺或平刺0.5~0.8寸。

针灸穴位定位和主治

手太阴肺经 一、经脉循行 《灵枢·经脉》: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二、主治概要 肺系疾患,如咳、喘、咯血、咽喉痛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三、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 1.中府(LUl)肺之募穴 【定位】在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l肋间隙处。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等肺部病证;肩背痛。 2.尺泽(LU5)合穴 【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等肺系实热性病证;肘臂挛痛;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等急症。 3.孔最(LU6)郄穴 【定位】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主治】咯血、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肘臂挛痛。 4.列缺(LU7)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 【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食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头痛、牙痛、项部强痛、口眼歪斜等头项部疾患。 5.太渊(LU9)输穴;原穴;八会穴之脉会 【定位】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的桡侧凹陷中。 【主治】咳嗽、气喘等肺系疾患;无脉症;腕臂痛。 6.鱼际(LUl0)荥穴 【定位】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咳嗽、咯血、咽干、咽喉肿痛、失音等肺系热性病证;小儿疳积。 7.少商(LUll)井穴 【定位】拇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主治】咽喉肿痛、鼻衄、热病、昏迷等肺系实热证;癫狂。 手阳明大肠经、穴 一、经脉循行 《灵枢·经脉》: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夹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夹鼻孔。 二、主治概要 头面、五官疾患,热病,皮肤病,肠胃病,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三、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 1.商阳(LI1)井穴 【定位】食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主治】齿痛、咽喉肿痛等五官疾患;热病、昏迷等热证、急症。 2.合谷(LI4)原穴 【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简便取穴法:以一手的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

80个常用穴位

中医技能:80个常用针灸穴位与操作 1. 尺泽: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可咳嗽,气喘,咯血,潮热,咽喉肿痛,胸部胀满;急性腹痛吐泻;肘臂挛痛 2. 孔最:前臂掌面桡侧,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直刺0.5~l寸肘臂挛痛,痔疾,咳血、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 3. 列缺: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向上斜刺0.3-0.5寸可外感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痛;口眼歪斜,牙痛 4. 鱼际: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直刺0.2~0.5寸,禁灸。咽干,咽喉肿痛,失音。咳嗽,咳血,小儿疳积。 5. 少商: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浅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可咽喉肿痛,发热,咳嗽,失音,鼻衄;昏迷,癫狂;指肿,麻木手阳明大肠经 6. 商阳: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浅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可咽喉肿痛,齿痛,耳聋;热病,昏迷;手指麻木 7. 合谷: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中点直刺0.5-1.0寸可头痛,齿痛,目赤肿痛,咽喉肿痛,鼻衄,耳聋痄腮,牙关紧闭,口眼歪斜;热病,无汗,多汗;经闭,滞产,腹痛,便秘;上肢疼痛,不遂 8. 手三里: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直刺0.8-1.2寸可肩臂麻痛,上肢不遂;腹胀,吐泻;齿痛颊 肿9. 曲池: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直刺1.0-1.5寸可热病,咽喉肿痛,齿痛,目赤痛,头痛,眩晕,癫狂;上肢不遂,手臂肿痛,瘰疬;瘾疹;月经不调,腹痛吐泻 10. 肩髃: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上臂平举肩部前方的凹陷直刺0.8-1.5寸可肩臂疼痛,上肢不遂,瘰疬;瘾疹 11. 迎香:鼻翼外缘中点旁开鼻唇沟中平刺或斜刺0.3-0.5寸不鼻塞,鼻衄,鼻渊,口眼歪斜,面痒;胆道蛔虫症足阳明胃经 12. 地仓: 目正视瞳孔直下口角水平交界处直刺0.5寸或向颊车方向透刺1.0-2.0寸可眼睑瞤动,口角歪斜,流涎 13. 下关:闭口取穴,颧弓下缘凹陷处,下颌骨髁状突前方直刺0.5-1.0寸可耳聋,耳鸣,聤耳;齿痛,口眼歪斜,面痛 14. 头维: 在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向下或向后平刺0.5-0.8寸不可眩晕,头痛;目痛,迎风流泪,眼睑瞤动 15. 天枢:脐中旁开2寸直刺1.0-1.5寸可绕脐腹痛,腹胀肠鸣,痢疾,泄泻,便秘;癥瘕,痛经,月经不调 16. 梁丘:伸展膝盖用力时,筋肉凸出处的凹洼;直刺1~1.2寸。 胃痉挛、腹泻、膝盖头痛、浮肿等。 17. 犊鼻:屈膝,在膝部,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中斜刺1.0-1.5寸可膝肿痛 18. 足三里:小腿前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缘1横指直刺1.0-2.0寸可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泄泻,便秘,痢疾,乳痈;疳疾,喘咳痰多,头晕,心悸气短;癫狂,失眠;膝痛,下肢痿痹,脚气,水肿 19. 条口:正坐屈膝位,在犊鼻下8寸,犊鼻与下巨虚的连线上取穴。直刺l~1.5寸。肩周炎,膝关节炎,下肢瘫痪;胃痉挛,肠炎,扁桃体炎。脘腹疼痛,下肢痿痹,转筋,跗肿,肩臂痛。 20. 丰隆: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2横指直刺1.0-1.5寸可咳嗽,痰多,哮喘;头痛眩晕,癫狂;下肢痿痹

中医常用穴位的定位和主治要点

中医常用穴位的定位和主治要点 报考执业中医医师资格的考生,或者中医师承和确有专长的考生,需要对常用穴位的定位和主治要点熟知,医学教育网特别为中医医师资格考生准备了这份中医常用穴位的定位和主治要点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备考有用。 手太阴肺经 列缺 [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脘横纹上1.5寸; [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解剖]在肱桡肌腱与拇长肌腱之间,桡侧腕长伸肌腱内侧;有头静脉,桡动脉、静脉分支,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枕神经浅支的混合支;[主治]伤风,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歪斜,齿痛;[操作]向上斜刺0.3~0.5寸; https://www.360docs.net/doc/7015776792.html,/

[附注]手太阴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任脉。 少商 [定位]拇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 [解剖]有指掌侧固有动、静脉所形成的动、静脉网;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混合支,正中神经的掌侧固有神经的末梢神经网;[主治]咽喉舯痛,咳嗽,鼻衄,发热,昏迷,癫狂;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附注]手太阴经所出为"井". 手阳明大肠经 合谷 [定位]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 简便取穴法:以一手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解剖]在第一、二掌骨之间,第一骨间背侧肌中,深层有拇收肌横头;有手背静脉网,为头静脉的起部,腧穴近侧正当桡动脉从手背穿向手掌之处;布有桡神经浅支的掌背侧神经,深部有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 https://www.360docs.net/doc/7015776792.html,/

[主治]头痛,目赤肿痛,鼻衄,齿痛,牙关紧闭,口眼歪斜,耳聋,痄腮,咽喉肿痛,热病五汗,多汗,腹痛,便秘,经闭,滞产; [操作]直刺0.5~1寸; [附注]手阳明经所过为"原";《神应经》:孕妇不宜针。 别名:虎口。 曲池 [定位]曲肘,成直角,当肘横纹外端与肱骨外上踝连线的中点; [解剖]桡侧腕长伸肌起始部,肱桡肌的桡侧;有桡动脉的分支;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内侧深层为桡神经本干; [主治]咽喉肿痛,齿痛,目赤痛,瘰疬,隐疹,热病,上肢不遂,手臂肿痛,腹痛吐泻,高血压,癫狂。 [操作]直刺1~1.5寸。[附注]手阳明所入为"合" 肩禺 [定位]肩峰锻下缘,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肩平举时,肩部出现两个凹陷,前方的凹陷中。 [解剖]有旋肱后动、静脉;布有锁骨上神经,腋神经。 [主治]肩臂挛痛不遂,隐疹,瘰疬。 https://www.360docs.net/doc/7015776792.html,/

五十个常用穴位释义及位置

五十个常用穴位释义及位置 一、头面颈部穴位 14 四白 “四”,意为广阔的意思;“白”,指光明清澈。本穴可治疗眼病,具有增强视力的作用,所以称为“四白”。“四白”穴在眼睛正视时,瞳孔直下、眼眶下眶凹陷中。 睛明 “睛”,指眼睛;“明”,意为明亮。本穴有使眼睛明亮的作用,故名。“睛明”穴在内眼角直上0.1寸凹陷中。 瞳子髎(liáo) “瞳子”,指眼;“髎”,意为孔穴。该穴在小儿外眼角旁开0.5寸、眼眶骨外缘凹陷中,所以称“瞳子髎”。 球后 “球”,这里指眼球;“后”,前后的后。本穴位位置较深,在眼球的后部,位于下眼眶外侧缘1/4处,所以叫“球后”。 迎香 “迎”,意为迎接;“香”,指香味,这里泛指各种气味。因为本穴主治不闻香臭的病症,所以定这一穴名。“迎香”穴在鼻翼外缘旁开0.5寸,也就是在鼻唇沟中点凹陷处。 攒(cuán)竹 “攒”,聚集;“竹”,竹叶,形容眉行。穴位在两眉头凹陷中,皱眉时此处好象竹叶聚集,所以称为“攒竹”。 鱼腰 形容眉毛如鱼,穴在鱼之正中部,故名。“鱼腰”穴在眉毛中点凹陷处。 印堂 “印”,原意指图章;“堂”,庭堂。古代星相家把前额部两眉头之间叫做印堂,此穴位在前正中线上,两眉头连线的中点处,所以也称“印堂”。 太阳 “太”,高、极的意思;“阳”,阴阳的阳。头颞(nia)部的微凹处,俗称为太阳穴,穴在它的上面,所以叫“太阳”。 百会 “百”,表示数量多;“会”,意为会聚。本穴在头顶,是各条经脉会聚的地方,所以称“百会”。具体位置在后发际(头发与颈部交界处)正中直上7寸,两耳尖连线中点。 风池 “风”,指风邪;“池”,意为池塘,这里指凹陷。本穴位于颈后,在“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的凹陷中,是风邪易于侵犯的地方,所以称“风池”。风府 “风”,指风邪;“府”,这里指聚集的部位。因为是指风邪集结的部位,所以称“风府”。“风府”穴位于两“风池”穴之间中点凹陷处。 天突

常用穴位定位及主治

经典66个穴位定位及主治 一、手太阴肺经 1.鱼际(Yújì)荥穴 【定位】第1掌骨中点,赤白肉际处 【主治】①咳嗽,咳血;②咽干,咽喉肿痛,失音;③小儿疳积 2.太渊(Tàiyuān)输穴;原穴;八会穴之脉会 【定位】在掌后腕横纹桡侧,桡动脉的桡侧凹陷中。 【主治】①咳嗽,气喘;②无脉症;③腕臂痛。 3.列缺(Lìeqūe)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 【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 【主治】①咳嗽,气喘,咽喉肿痛;②头痛,齿痛,项强,口眼歪斜等头项疾患 4.尺泽(Chizé)合穴 【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①咳嗽,气喘,咳血,咽喉肿痛等肺疾;②肘臂挛痛;③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 少商: 简便定位: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或侧掌,微握掌,拇指上翘,手拇指爪甲桡侧缘和基底部各作一线,相交处取穴。 功效:清肺利咽,开窍醒神。 主治病证:咽喉肿痛、咳嗽、气喘、鼻衄;发热、中暑呕吐、心下满;中风昏迷、癫狂、小儿惊风;手指麻木。 二、手阳明大肠经 5.合谷(Hégǔ,)原穴 【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简便取穴: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又名虎口。 【主治】①头痛,目赤肿痛,鼻衄,齿痛,口眼歪斜,耳聋等头面五官诸疾;②诸痛症;③热病,无汗,多汗;④经闭,滞产。 6.曲池(Qūchí)合穴 【定位】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主治】①手臂痹痛,上肢不遂;②热病,高血压,癫狂;③腹痛,吐泻;④五官疼痛;⑤瘾疹,湿疹,瘰疬 7.肩髃(Jiānyú) 【定位】肩峰端下缘,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臂外展或平举时,肩部出现两个凹陷,

60个常用穴位定位,主治,操纵

60个常用穴位定位、主治、操作 1.急性腰椎痛 穴位:人中。 特点:开通闭塞,清热祛风。 用针:2寸针,在腰椎痛部位的对侧向迎香穴水平运针。 方法:站立位,进针1.5寸,轻轻用针刺激,直至患者感到疼痛。边捻针边让患者弯腰,至最大幅度时再回到直立位,同时向相反方向运针。反复操作2—3次,疼痛很快就会消失。 按:本人不同意这种所谓穴性的说法,穴位不像中药一样有寒热温凉偏性及以偏治偏达到治病目的,穴位主治跟腧穴不同分布、机体功能状态、施用工具甚至医师功夫水平等等关系很大。个人认为以药性定穴性是歧途!本人常用手背部腰痛一、二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立竿见影,两穴同用效更大。 2.急性视神经炎 穴位:光明。 特点:清肝明目,消肿镇痛。治疗眼睛发痒疼痛、白内障、夜盲症、青盲及偏头痛。 用针方法:采用2寸针,直刺1.5寸,提插捻转,轻运针以导气,留针15—20分钟。 3.急性咽炎 有两种治法:(1)耳背静脉放血,在耳背选取最明显的静脉,用指端搓揉以引气,拇食指固定该处,用三棱针点刺,放出几滴血即可。

按:耳尖放血亦极效,配少商商阳点刺出血效更佳。 (2)穴位针刺额中穴,在印堂和神庭的中点。采用1.5寸针,刺向印堂。进针3/4寸,提插20秒钟,患者平卧留针30分钟。 按:本法疗效确彰,有人以此法治疗白喉极效! 4.急性结膜炎 用针方法:患侧耳尖,用三棱针刺耳尖,挤出3—5滴血即可。 5.闭经 穴位:上窷。 用针方法:用1.5寸针,直刺入骶后孔。尽可能确定行经的时间,如果不能,建议选择女性感觉不舒服或感觉心情不好的日子。患者站立,双脚微分,双肘支于桌上,以使耻骨和下腹部不受任何挤压,进针前医生应按压患者腹部5—8次,按下时要缓,放开时要快,这样可以对子宫产生有效刺激。进针1寸,顺时针捻转至最大幅度,留针,直至患者感到子宫收缩,反复操作3次。两侧穴位都要针刺。注意月经后25天再进行治疗。 按:与后面22痛经的治疗互参,二者操作有何异同之处?另长强治疗闭经亦极效,二者应都是针对继发性者,原发性闭经难治。 6.晕车晕机 穴位:安眠1,位于翳风合翳明穴中点胸锁乳突肌内,乳突下缘,翳风后1寸。安眠2,位于风池和翳明穴中点。 用针方法:采用2寸针,直刺1.5寸,轻轻捻转插入,只刺一侧穴位。

猪的常用穴位的定穴

猪的常用穴位的定穴、功能主治和刺法 针灸在猪的身上有广泛的应用,主要是仔猪的应用比较多一些。猪的常用穴位有19个,其中头部3个,躯干9个,四肢7个。下面对每个穴位的定穴,功能主治和刺法进行简单的介绍。 一头部 头部常用的穴位有3个:天门穴、耳间穴和山根穴。 1 天门穴:枕环关节背侧正中点,即正中的凹陷处。可以先找到两耳根,手指作两耳 连线,在连线正中的凹陷处就是天门穴。主治中暑、感冒、癫痫、脑黄、 破伤风等。用毫针或圆利针向后下方斜刺3-6cm。 2耳间穴:耳廓背面距耳尖2cm处,耳大静脉的内、中、外侧的分支上。定穴时一般紧握耳根,血管便会涨起,定穴不困难。主治中暑,感冒,中毒,热性病, 消化不良等。用小宽针或三棱针,手指握好入针长度,舒张压手,快速刺 入血管,针刃要与血管平行,不能垂直,否则会刺断血管。另外一种变通 的方法是直接在耳尖部减口放血。 3山根穴:吻突上缘弯曲部向后第一条皱纹上,正中一穴,为主穴,两侧旁开1.5cm 处各一穴,为副穴,共三穴。山根穴外观标志比较明显,主治中暑,感冒, 消化不良,休克,热性病等。对于这个穴位可用三棱针或小宽针。用小宽 针时针刃与皱纹垂直,快速刺入,同样要见血。0.5-1cm。 二躯干与尾部 躯干常用穴位有9个:大椎穴、苏气穴、肺俞、脾俞、关元俞、百会穴、尾尖穴、 后海穴和海门穴。 1大椎穴:第一胸椎前缘的凹陷初正中。从外部定位大椎穴,要先摸到肩胛骨前缘,顺着肩胛骨前缘的延长线找到背中线相交的凹陷处,这里就是大椎穴。大 椎穴常用于感冒、肺火、脑黄、癫痫、血尿等。用毫针或圆利针向后下方 斜刺入3-5cm 2 苏气穴:第四、五胸椎之间的凹陷处正中。通常从最后一根肋骨往上便可摸到第十 五与十四胸椎之间,往前数十四、十三、十二、十一,十,九,八,七、 六、五,好就在第四第五胸椎之间的凹陷中。另一种定穴方法很简单, 顺着前肢轴突的延长线向上,找到与背中线相交的凹陷这里就是苏气的 穴位。主治肺火、咳嗽、气喘、感冒等。用毫针或圆利针向前下方刺入 3-5cm 3百会穴:最后腰椎与第一荐椎之间(即腰荐十字部)的凹陷处。从骨架上可以看出来,百会在髋关节两端连线的正中凹陷处。用两指卡住髋关节两端,食指取中 部凹陷处就是百会穴。主治风湿、后肢麻痹、便结、尿闭、痉挛、抽搐、 脱肛等。这个穴位常用毫针或圆利针垂直刺入3-5cm,或用炙烙。

护士常用50个穴位

、护土常用50个针灸穴位: (一) 少商: 定位:在拇指挠侧,距指甲角一分许. 主治,咽喉肿痛,中风昏迷,咳嗽,气喘。 操作: 三棱针点刺放血。 (二) 少冲: 定位:在小指桡侧,距指甲角一分许。 主治:心悸,心痛,胸胁痛,中风昏迷,热病。 操作:三棱针点刺出血。 (三) 中冲: 定位:在中指尖端中央。 主治:心痛,心烦,中风昏迷,热病。 操作:三棱针点刺出血。 (四) 后溪: 定位:手握拳、小指横纹头尽处。 主治:头项强痛,目赤,疟疾,热病,手指挛急。 操作:握拳,直刺0. 5—1. 5寸或艾条 灸。 (五) 中渚 定位:手背四,五掌骨间,后一寸凹陷处。 主治:头痛,目赤,耳鸣,咽喉肿痛,手指不能屈伸。 操作:轻握拳,直刺 0.3-0.5寸;艾 条灸。 (六) 合谷: 定位;在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中央的桡侧。 主治:头痛,外感,高热,无汗,齿痛,咽喉肿痛,便秘,痢疾。 操作:直刺0. 6—1寸, 艾条灸。注意事项,孕妇慎用。 (七) 阳溪 定位:在腕关节桡侧,拇指向上翘起,手背横纹凹陷 主治:齿痛,咽喉肿痛,头痛,目赤肿痛, (八) 大陵: 定位:前臂,掌面腕横纹中央,两筋之间。 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胸胁痛, (九) 神门: 定位:在腕横纹上,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 作:直刺0, 3— 0, 5寸,艾条灸。 (十)列缺: 定位:在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 5寸; 治:咳嗽,气喘,咽 喉肿痛,偏正头痛,齿痛, (十一一)内关: 定位:前臂掌面腕 横纹上二寸,两筋之间。 直刺0. 5— 1寸,艾条灸。 (十二)间使: 定位:在腕横纹上三寸,两肌腱之间。 主治:烦燥,胃痛,呕吐,心痛,心悸,热病。 (十三)外关: 定位:在前臂背侧面,腕横纹上二寸的桡,尺骨之间。 耳鸣。操作:直刺0. 5— 1寸,艾条灸。 耳鸣。 手腕痛。 处,合谷后1 . 5寸。 操作:直刺0. 3— 0. 5寸,艾条灸。 操作。直刺0. 3— 0. 5寸,艾条灸。 主治:心痛,心烦,失眠,惊悸,掌中热。 也可以两手虎口交叉, 食指尖所至的凹陷处。 操作:斜 刺0. 4—0。6寸艾条灸。 主治:胃痛,呕吐,心痛,心悸,热病。 操作: 操作:直刺0。5—1寸,艾条灸。 主治:热病,头痛,颊肿,胁痛,

60个常用穴位定位、主治、操作

60个常用穴位定位、主治、操作 1 ?急性腰椎痛 穴位:人中。 特点:开通闭塞,清热祛风。 用针:2寸针,在腰椎痛部位的对侧向迎香穴水平运针。 方法:站立位,进针1.5寸,轻轻用针刺激,直至患者感到疼痛。边捻针边让患者弯腰,至最大幅度时再回到直立位,同时向相反方向运针。反复操作2—3次,疼痛很快 就会消失。 按:本人不同意这种所谓穴性的说法,穴位不像中药一样有寒热温凉偏性及以偏治偏达到治病目的,穴位主治跟腧穴不同分布、机体功能状态、施用工具甚至医师功夫水平等等关系很大。个人认为以药性定穴性是歧途!本人常用手背部腰痛一、二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立竿见影,两穴同用效更大。 2?急性视神经炎 穴位:光明。 特点:清肝明目,消肿镇痛。治疗眼睛发痒疼痛、白内障、夜盲症、青盲及偏头痛。 用针方法:采用2寸针,直刺1.5寸,提插捻转,轻运针以导气,留针15—20分钟。 3?急性咽炎 有两种治法:(1)耳背静脉放血,在耳背选取最明显的静脉,用指端搓揉以引气,拇食指固定该处,用三棱针点刺,放出几滴血即可。 按:耳尖放血亦极效,配少商商阳点刺出血效更佳。 (2)穴位针刺额中穴,在印堂和神庭的中点。采用1.5寸针,刺向印堂。进针3/4 寸, 提插20秒钟,患者平卧留针30分钟。 按:本法疗效确彰,有人以此法治疗白喉极效! 4?急性结膜炎 用针方法:患侧耳尖,用三棱针刺耳尖,挤出3—5滴血即可。 5?闭经 穴位:上窷。 用针方法:用1.5寸针,直刺入骶后孔。尽可能确定行经的时间,如果不能,建议选择女性感觉不舒服或感觉心情不好的日子。患者站立,双脚微分,双肘支于桌上,以使耻骨和下腹部不受任何挤压,进针前医生应按压患者腹部5—8次,按下时要缓,放开 时要快,这样可以对子宫产生有效刺激。进针1寸,顺时针捻转至最大幅度,留针,直至患者感到子宫收缩,反复操作3次。两侧穴位都要针刺。注意月经后25天再进行治疗。 按:与后面22痛经的治疗互参,二者操作有何异同之处?另长强治疗闭经亦极效,二者应都是针对继发性者,原发性闭经难治。 6.晕车晕机 穴位:安眠1,位于翳风合翳明穴中点胸锁乳突肌内,乳突下缘,翳风后1寸。安眠2,位于风池和翳明穴中点。 用针方法:采用2寸针,直刺1.5寸,轻轻捻转插入,只刺一侧穴位。

中医常用重要穴位及功能

中医常用重要穴位及功能 1、足三里 功能: 一是扶正培元,强脾健胃,是一个大补穴;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 二是促进新陈代谢,强壮肌体; 三是提高内分泌系统功能,增强免疫能力。 叩击足三里,对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的疾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尤其对消化系统的疾病、功效更为明显。 主治: 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胃下垂、胃痉挛、消化不良、肝炎;神经衰弱、癫痫、失眠、头痛、贫血、偏瘫、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遗尿症;阳痿、早泄、遗精、月经不调、月经过多;伤风感冒;膝关节炎、下肢关节炎等疾病。

2、关元穴

关元穴的位置:肚脐以下3寸(约为除拇指外四根手指并拢的宽度)处。 功能: 一是培根固元。 二是培肾壮阳,补肾壮阳,调经固冲,清热利湿,此穴有培肾固本,调气回阳,主生殖,主元气之功效。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

三是补虚固本。此穴能增强生殖系统功能,提高免疫能力,防止衰老,主治诸虚百损,壮一身之气。 主治: 阳痿、早泄、遗精、月经不调、宫颈糜烂、子宫脱垂、盆腔炎、不孕症、遗尿、尿闭、尿失禁、膀胱炎、肾炎、尿道炎、阴湿疹;痢疾、疝气、脱肛、高血压、糖尿病;健忘、神经衰弱;虚脱、身体虚弱。 关元穴是人体的大补穴之一。因其强大的补益功效,而被称为“千年野山参”。人参已经很补了,野人参更是大补,而千年野山参是大补中的大补。所以,每天揉自己的关元穴,可以起到美容强身的效果。 1.关元是补元气的穴位,是元气的总闸。气通了,血才能欢快的流动。气血流动,经脉畅通,就不会痛经了,通而不痛就是此理。每天中午11点,脾经的气血运行最旺盛的时候,按揉关元20分钟,可以治疗痛经。如果到药店买艾条熏烤关元20分钟,效果更好。 2.失眠在西医里,叫内分泌失调。在中医里,大部分属心肾不交型的。心在五行中属火,火苗的特性是往上窜的。肾在五行里属水,水的特性是往下流的。正常情况下,肾水能引导心火往下走,心火能温暖肾水往上营养人体。但由于工作的劳累,压力的增加,或生活的不规律。导致心火下不来,肾水上不去。到了晚上,心火还在嗞嗞的燃烧,当然就睡不着了。每天晚上5—7点,肾经里面气血运行最旺

常用穴位的名称

常用穴位的名称、体位 1、百会 [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边线的交点处。采用坐位和卧位取穴均可。[效能]开窍宁神,平肝熄风,升阳固脱。 [主治]头痛、眩晕、高血压、脱肛等。 2、太阳 [位置]在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l寸凹陷处。采用坐位或卧位取穴均可。[效能]疏风止痛、消热明目。 [主治]头痛、偏头痛、眼疾、面瘫。 3、风池 [位置]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凹陷处,与乳突平齐。 [效能]疏风解热,止痛明目。 [主治]感冒、头痛、头晕、项强颈痛,眼疾,高血压病。 4.膻中 [位置]两乳之间,胸骨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 [效能]调气降逆,宽胸利膈。 [主治]支气管炎,哮喘,胸痛、肋间神经痛、冠心病。 5.中脘 [位置]腹部,前正中线,脐上4寸处。 [效能]调胃理气,化湿降逆。 [主治]胃痛、胃溃汤、慢性胃炎、呕吐、呃逆等。 6.天枢 [位置]腹部,肚脐旁开2寸。 [效能]疏调肠腑,理气消滞。 [主治]急慢性胃炎、肠炎、痢疾、便秘等。 7 .气海 [位置]腹部;前正中线,脐下1. 5寸。

[效能]调气机,补虚强身。 [主治]腹胀、腹痛、气虚体弱。 8.关元 [位置]腹部,前正中线,脐下3寸。 [效能]腹痛,腹泻,痢疾,尿路感染,月经不调,性功能障碍。 9.大椎 [位置]在背部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之间正中处。 [效能]解表通阳,清热宁神。 [主治]发热,中暑,疟疾,精神分裂症,呼吸道疾病,颈背部疼痛。10.肩井 [位置]肩背,大椎穴与肩峰边线的1/2处。 [主治]肩背部疼痛,中风等。 11.风门 [位置]背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效能]宣肺,疏风,调气。 [主治]感冒,呼吸道感染,肩背部疼痛。 12.肺俞 [位置]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效能]调肺理气,退热。 [主治]支气管炎,哮喘,肺炎,自汗,盗汗,背痛等症。 13.心俞 [位置]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效能]宁心安神,理血调气。 [主治]神经衰弱,肋间神经痛.冠心病,心跳过度,精神分裂症,痛痛等症。14.肝俞 [位置]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效能]利肝胆,清湿热,调气机,明目。

人体常见50个穴位的作用

一、值实验: 实验用品: 烧杯三个、试剂一瓶、能量水、纯净水,自来水 实验步骤: ①将三个烧杯中分别倒入等量地能量水、纯净水、自来水. ②在三种水中分别滴入等量地试剂. ③三种水地颜色分别编成绿色、黄色和蓝色,与比色卡对比进行酸碱性测试. 实验结果:证明碱性电解水地值在—之间,,酸性电解水地值在之间,自来水处于左右,属于中性,因此,长期饮用能量水水能平衡人体地酸碱度,使用能量水能起到很好地护肤作用. 二、溶油实验: 实验用品: 两个烧杯食用油能量水、自来水 实验步骤: ①两个烧杯中分别滴入等量食用油. ②在滴入食用油地烧杯中分别加入等量地能量水和自来水. ③分别用搅棒进行搅动后观察结果,加入能量水地油完全溶解、融化.而加入自来水地油出现了分层. 实验结果:证明碱能量水具有极强地溶解力和乳化力,能有效地清除体内肠道内和血管壁上地垃圾.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三、冷水泡茶实验: 实验用品: 两个烧杯、茶叶、能量水、自来水 实验步骤: ①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量地茶叶. ②在盛有茶地烧杯中分别倒入等量地能量水与自来水. ③观察两杯水地颜色,倒入能量水地烧杯颜色很明显,而自来水那杯,没什么颜色 实验结果:证明能量水渗透力力,很容易被人体吸收.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四、导电实验 实验用品: 三个烧杯能量水、台灯一个、带插座地长电线一根 实验步骤: ①首先在三个杯子里倒入等量地纯净水、矿泉水、能量水,将剪断地导线插入纯净水中,发现台灯没有亮; ②用同样地方法把导线放入矿泉水中,发现灯丝红了(有地矿泉水一点亮光也没有); ③用同样地发放把导线放入能量水水中,发现台灯亮度非常明显. 实验结果:证明能量水中含有适量地人体所需地矿物质,常饮用有利于身体健康.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五、酒地实验 实验用品: 白酒(度数高一些)、一个烧杯、一瓶试剂、能量水 实验步骤: ①在烧杯中倒入少量地酒,滴入试剂,酒呈黄色,可见酒是酸性地 ②加入能量水,随着水量地不断加入,水地颜色逐渐发生变化,最终变成深蓝色,显碱性实验结果:证明酒后大量饮用能量水,可以缓解酒后引起地头痛等对身体造成地伤害.文档

个常用穴位定位、主治、操作

个常用穴位定位、主治、操作()

————————————————————————————————作者:————————————————————————————————日期:

120个常用穴位定位、主治、归经 1.尺泽合穴 2.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微屈肘取穴) 3.主治:咳嗽,气喘,咳血,小儿惊风,急性吐泻,肘臂挛痛。 归经:手太阴肺经 4.列缺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 5.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6.(简便取穴双手虎口交叉,食指指尖所指处) 7.主治: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歪斜,牙痛。 归经:手太阴肺经 8.少商井穴 9.定位:拇指桡侧指甲根角旁约0.1寸。 10.主治:咽喉肿痛,高热,昏迷,癫狂,鼻衄。 归经:手太阴肺经 11.商阳井穴 12.定位:示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13.主治:齿痛,咽喉肿痛及五官疾患,热病、昏迷。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 14.合谷原穴 15.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半握拳取穴)16.主治:头痛,齿痛,目赤肿痛,口眼歪斜,耳聋,经闭,滞产,无,发热恶寒,无汗,多汗。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 6.手三里 定位:在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 主治:肘臂无力,上肢不遂,腹痛,腹泻,腹胀,齿痛,颊肿。操作: 直刺0.8~1.2寸。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 7.曲池合穴 8.定位: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9.主治:手臂痹痛,半身不遂,瘾疹,热病,癫狂,腹痛,吐泻,高血压,咽喉肿痛,齿 痛。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 10.肩髃 11.定位:肩峰端下缘,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臂外展或平举时,肩 部出现两个凹陷,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12.主治:肩臂挛痛,上肢不遂,瘰疬。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 9.迎香 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约0.5寸,当鼻唇沟中。(微笑当鼻辰沟中正中央,略向上刺)主治:鼻塞,口歪,鼻衄,胆道蛔虫。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 10.四白

常用针灸穴位个

常用针灸穴位80个 1.尺泽(chǐzé,LU 5)合穴 【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①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等肺系实热性病证;②肘臂挛痛;③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等急症。 【操作】直刺~寸,或点刺出血。 2.孔最(Kǒngzuì,LU 6)郄穴 【定位】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主治】①咯血、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②肘臂挛痛。 【操作】直刺~1寸。 3.列缺(Lìeqūe,LU 7)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 【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寸,当肱桡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主治】①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②头痛、齿痛、项强、口眼歪斜等头项部疾患。 【操作】向上斜刺寸。 4.鱼际(Yújì,LU 10)荥穴

【定位】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①咳嗽、咯血、咽干、咽喉肿痛、失音等肺系热性病证;②小儿疳积。 【操作】直刺~寸。治小儿疳积可用割治法。 5.少商(Shàoshāng,LU 11)井穴 【定位】拇指桡侧指甲根角旁寸。 【主治】①咽喉肿痛、鼻衄、高热等肺系实热证;②昏迷、癫狂。 【操作】浅刺寸,或点刺出血。 6.商阳(shāngyáng,LI 1)井穴 【定位】食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旁寸。 【主治】①齿痛、咽喉肿痛等五官疾患;②热病、昏迷。 【操作】浅刺寸,或点刺出血。 7.合谷(Hégǔ,LI 4)原穴 【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简便取穴法:以一手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主治】①头痛、目赤肿痛、齿痛、鼻衄、口眼歪斜、耳聋等头面五官诸疾;②发热恶寒等外感病证,热病无汗或多汗;③经闭、滞产等妇产科病证。

80个常用针灸穴位汇总.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80个常用针灸穴位汇总穴位定位主治操作 尺泽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桡 侧凹陷处 1肺系实热证2肘臂挛痛 3急证(吐泻,中暑,小儿惊风) 直刺0.8-1.2寸 或点刺出血 孔最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 上, 腕横纹上7寸处 1肺系病证 2肘臂挛痛。直刺0.5~l寸 列缺桡骨茎突上方, 腕横纺上1.5寸 1肺系病证 2头项部疾患(头、牙、项部、口眼)向上斜刺0.5-0.8寸 鱼际第1掌骨中点桡侧, 赤折肉际处 1肺系热性病(失音) 2小儿疳积 直刺0.5~0.8寸 小儿疳积用割治法 少商拇指桡侧指甲根角旁 0.1寸 1肺系实热证(咽喉、鼻、高热) 2昏迷、癫狂 浅刺0.1寸 或点刺出血 商阳食指桡侧指甲根角旁 0.1寸 1五官疾患(齿痛、咽喉肿痛) 2急证(热病、昏迷) 浅刺0.1寸 或点刺出血 合谷手背第1、2间, 第2掌骨桡侧中点处 1头面五官诸疾 2外感 3热病(无汗或有汗) 4妇产科病(经闭、滞产) 直刺0.5-1.0寸 半握拳 孕妇不宜 手三里阳溪与曲池连线上, 肘横纹下2寸 1上肢病证 2腹痛、腹泻3齿痛,颊肿直刺0.8-1.2寸 曲池屈肘成直角, 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 外上髁连线中点 1上肢病证 2热病3高血压 4癫狂5肠胃病 5五官热性病 6皮肤外科(瘾疹,湿疹,瘰疬) 直刺0.5-1.0寸 肩髃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 间; 三角肌肉上部中央, 上臂平举肩峰前下方凹 陷处 1上肢病证 2瘾疹直刺0.8-1.5寸 迎香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 寸, 鼻唇沟中 1局部病证(鼻塞,鼻衄,口歪) 2胆道蛔虫症 向内上方斜刺或平 刺0.3-0.5寸 地仓口角旁约0.4寸, 上直对瞳孔 局部病证(口角歪斜,流涎、三叉神经) 刺或平刺0.8寸, 可向颊车穴透刺 下关耳屏前, 下颌骨髁状突前方, 颧弓与下颌切迹形成的 凹陷中, 闭口取穴 1面口病 2耳部疾病 直刺0.5-1.0寸, 留针时不可张口

个针灸最常用穴位定位及主治

个针灸最常用穴位定位及主治 常用针灸穴位的掌握与操作技能 1、手太阴肺经(尺泽、孔最、列缺、鱼际、少商) 2、手阳明大肠经(商阳、合谷、手三里、曲池、肩髃、迎香) 3、足阳明胃经(地仓、下关、头维、天枢、梁丘、犊鼻、足三里、条口、丰隆、内庭) 4、足太阴脾经(公孙、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 5、手少阴心经(通里、神门) 6、手太阳小肠经(后溪、天宗、听宫) 7、足太阳膀胱经(攒竹、天柱、肺俞、膈俞、胃俞、肾俞、大肠俞、次髎、委中、秩边、承山、昆仑、申脉、至阴) 8、足少阴肾经(涌泉、太溪、照海) 9、手厥阴心包经(内关、大陵、中冲) 10、手少阳三焦经(外关、支沟、翳风) 11、足少阳胆经(肩井、风池、环跳、阳陵泉、悬钟) 12、足厥阴肝经(行间、太冲、期门) 13、督脉(腰阳关、命门、大椎、百会、神庭、水沟) 14、任脉(中极、关元、气海、神阙、中脘、膻中) 15、经外奇穴(四神聪、太阳、印堂、定喘、夹脊、十宣)

附录1:常用的取穴体表标志 脊柱椎体定位时常用的几个标志: 1、第7颈椎棘突:头俯下时,平肩处 可摸到的显著突起.(对应“大椎") 2、肩胛冈的内侧端:平第3胸椎棘 突。(对应“肺俞") 3、肩胛骨的下角:对第7肋或平第 7肋间隙。(对应“膈俞”) 4、髂嵴:位于皮下,其最高点约平第4腰椎棘突.(对应“大肠俞”、“腰阳关") 5、髂后上棘:在皮下脂肪较多的人身上,为一皮肤凹陷,瘦的人则为一骨性突起,此棘平对第2骶椎棘突。((对应“次髎”) 6、胸骨角:为胸骨柄与体交界处,略为隆起,其两侧接第2肋软骨,可依次查找其他肋和肋间隙.胸骨角相当于第4胸椎体下缘水平.(对应“膻中”) 附录2:十四经脉的主治规律 下面的图表是十四经脉主治规律列表,每一条经脉的功能和它的气血阴阳以及循行、脏腑等都是密切相关联的,这个表可以和具体的穴位功能来对应着比较和记忆,这样效果最好。后面分经脉介绍穴位时还会再有所提及.同时,需要说明的是,这些规律同样也是笔试的考试内容.......感谢聆听 手三阴经本经特点二经相同三经相同

50个常用穴位的手法操作

50个常用穴位的手法操作 1、中府 定位:位于前胸外上方,平第一肋间隙,距胸正中线6寸 主治:咳嗽气喘,胸中烦闷,肩背痛,腹胀呕逆 手法:点、按、揉、摩 2、尺泽: 定位:位于肘横纹中,肱二头肌间桡侧凹陷处 主治:咽喉肿痛,胸部胀满,肘臂疼痛 手法:推、按、揉 3、手三里 定位:位于前臂背面桡侧,曲池穴下两寸 主治:手臂麻疼,屈伸不利,腹胀 手法:按、揉、拨 4、迎香 定位:鼻翼旁0.5寸,鼻唇沟中 主治:鼻塞,鼻炎、口眼歪斜 手法:掐、点、揉 5、下关 定位:颧弓下缘,下颌骨髁状突前方的凹陷中,该处闭口时为凹陷,张口时即成骨性突起。 主治:口噤齿痛,耳聋,牙关开合不利 手法:拨、点 6、头维 定位:额角发际直上0.5寸 主治:头痛目眩、眼病、视物不清 手法:揉、点 7、髀关 定位:在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连线上,平臂横纹 主治:腰痛膝冷,腹痛 手法:点、压、揉、摩、拨 8、足三里 定位:犊鼻穴下三寸,胫骨前嵴开外一横指 主治:腹胀呕吐,胃痛,消化不良 手法:揉、点、拨 9、三阴交 定位:在内踝上三寸,在踝间正上方胫骨边缘凹陷处 主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月经不调,失眠,神经性皮炎 手法:点、掐、揉、擦 10、神门 定位: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中 主治:心悸失眠,骨蒸盗汗 手法:点、揉

定位:在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主治:目赤肿痛,斜视不明、近视色盲 手法:按、揉、推、捏 12、攒竹 定位:眉头凹陷处 主治:头痛,失眠,眉目赤痛,目视不明 手法:点、按、揉、推、捏 13、大杼 定位: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发热咳嗽,背项强痛,头痛鼻塞 手法:按、揉、点 14、肺俞 定位: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咳嗽气喘,胸满、盗汗 手法:按、揉、弹拨、推 15、心俞 定位: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心悸健忘,惊悸心烦,心痛 手法:按、点、揉、推 16、督俞 定位:第6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腹满胀痛,肠鸣气逆 手法:按、揉、点、弹拨、推 17隔俞 定位: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胃脘胀痛,呃逆呕吐 手法:按、揉、压、推 18、肝俞 定位: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胁痛满闷,目疾,唾血疼痛,多梦失眠 手法:揉、点、按、推 19、胆俞 定位: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口苦,饮食不下,咽痛咽干 手法:按、拨、点、推 20、脾俞 定位: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胃脘胀痛,呕吐 手法:点、按、揉、推 21、肾俞 定位: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月经不调,腰膝冷痛,咳喘气少,耳鸣目花手法:揉、按、推、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