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炉龄水冷冲天炉工艺操作技术规程

长炉龄水冷冲天炉工艺操作技术规程

1、主要内容及适用范围:

1.1、本工艺规定了8t/h水冷热风冲天炉的主要技术数据,生产原辅材料要求,砌炉、修炉所用材料及要求,砌炉、修炉工艺、冲天炉生产操作工艺及要求等内容。

1.2、本标准仅适用于本公司8t/h热风水冷冲天炉生产及操作。

2、主要技术数据:

2.1、熔化率:7—9t/h;

2.2、铁水成分:(%)

C≥3.6 Si≤1.6 Mn≤0.4 P≤0.08

脱硫前S≤0.07 脱硫后S≤0.025

2.3、出铁温度:1450~1500℃;

2.4、底焦高度:1800mm(从风口中心线算起),以送风后8—10min能从出铁口见铁花为准;

2.5、料批:10—13批,

炉料搭配:铁料:700kg,焦碳:87.5kg,石灰石为层焦重量的20~35%;

2.6、炉膛内径(风口区):Ф800mm;

2.7、炉缸高度:500—600mm;

2.8、风口个数:6个,风口直径:Ф100mm;

2.9、鼓风量:正常情况下,鼓风量为120~150m3/h,熔化率高时鼓风量偏大,熔化率低时鼓风量偏小;风箱处风压值:1300~1800mmH2O;

2.10、冷却水:进水温度(风口和炉壁):<40℃

出水温度(风口):≤45℃

每个风口的冷却水量:12—15m3/h

2.11、加料系统:料斗容量:0.8 m3,

加料速度:0.48m/s,

加料平台高度:9m,

料位:料面波动范围尽量控制在加料口以下,一般情况下,

保持满料位;

2.12、脱硫:脱硫剂加入量:1.4~2.0%

氮气压力:0.2~0.25MPa

包内温度达到1380℃开始脱硫

脱硫后铁水温度:≥1320℃

3、原材料要求:

3.1、生铁:Q10、Q12、Z14的技术要求见冀新字[2005]60号《生产工艺标准》。

3.2、废钢:45#及以下碳素废钢,入炉前切割要求为:单重≤15kg,最大长度≤300mm,外观要求见冀新字[2005]60号《生产工艺标准》。

3.3、回炉料:限用本公司回炉料,入炉前单重≤10kg,最大长度≤300mm。

3.4、焦碳:焦碳的技术条件和外观要求见冀新字[2005]60号《生产工艺标准》,入炉前块度:80—200mm。

3.5、木柴:直径Ф90±20mm,长度200—500mm,木柴应干燥。

3.6、石灰石、萤石、脱硫剂等原材料的技术条件和外观要求见冀新字[2005]60号《生产工艺标准》。

4、砌炉、修炉工艺操作:

4.1砌炉:

4.1.1、砌炉前先准备好工具、模具、照明用具及砌炉材料等。

4.1.2、在加料口设置防护罩并挂上安全警示牌,操作人员将炉内彻底清理干净。

4.1.3、砌筑预热段及以上部分:

4.1.3.1、从炉腰冲缩缝处开始砌筑,每上升一环,直径缩小10mm,即每块砖比下层砖向中心错5mm,并及时在砖与炉壁缝隙处填实造型砂。每砌筑五环,在上面焊上一圈钢质内法兰,以支撑耐火砖。

4.1.3.2、临近加料口处,下方砌筑三层铁砖,上端砌筑一层斜铁砖。

4.1.3.3、加料口以上部位内砌一圈侧楔砖到换热器下方。

4.1.3.4、砌砖时,耐火泥应布满接触面,砖缝不超过2mm,上下层砖缝必须错开,敲紧时应使用木锤,避免把砖敲裂。

4.1.4、砌筑炉缸:

4.1.4.1、炉缸采用成型砖+碳化硅捣打料砌筑。

4.1.4.2、先砌最内层ASC成型砖,使用ASC耐火泥粘结,涂抹ASC耐火泥时应均匀,成型砖之间不得留有缝隙,砖缝应错开;成型砖不得有大的掉角、缺楞、裂纹、起泡等缺陷。

4.1.4.3、在砌筑成型砖时,要在出铁口和紧急出铁口处预留出相应位置。4.1.4.4、砌完成型砖后,将捣筑炉缸内壁(若出铁口采用成型出铁口砖,应先将出铁口砖固定好,四周缝隙用捣打料捣实),捣筑前先将炉底门关上,锁死固定,并用普通耐火水泥摸住,塞严实,在炉底沿ASC砖内壁,平放砌筑3层环形耐火砖,再将炉缸模具组装放好,按中心位置对称放置。

4.1.4.5、在出铁口及紧急出铁口处插入同等直径的钢管(出铁口70mm,紧急出铁口80mm)靠在模具上,按斜度1比20放置并固定,用ASC捣打料将出铁口和紧急出铁口内外两面打实。

4.1.4.6、从底部开始用ASC捣打料打炉缸衬,捣打料逐批加入,分数次捣实,每批加入量≤120mm,要注意将与砖和模具接触的边缘部位打实,每层结合处要进行刮毛,避免有分层现象。

4.1.4.7、捣打要均匀,不要留有死角,特别是炉缸与熔化段过渡狭缝处,严禁出现层间松散或分层现象。

4.1.4.8、风口部分捣打要特别注意质量,不要留有死角,风口前端与风口护套之间要均匀塞入捣打料打实,要做好圆弧过渡。

4.1.4.9、打结完毕后,拆下模具,对出铁口和紧急出铁口处的料用木锤从内外两侧填补捣实,检查各层间打结质量,发现有松散或剥落现象时,要进行修补捣实。

4.1.5、砌筑炉底:

4.1.

5.1、先平铺一层普通造型砂,并捣实、刮平。

4.1.

5.2、再将造型砂加入少量普通粘土混合后,平铺其上,并捣实、刮平。

4.1.

5.3、用ASC捣打料分两次加入,打结约180mm厚炉底。捣筑时层间要进行刮平、刮毛,保证不分层。

4.1.

5.4、炉壁捣打料与炉底结合处要刮毛,要捣打结实,严禁出现松散或分

层现象。

4.1.

5.5、在炉底与炉壁接合处,要修筑圆角过渡。炉底彻底打实后,应将余料清出。

4.1.6、出铁槽砌筑,按图纸尺寸和要求进行。

4.1.7、冲天炉预热段搪衬见附图Ⅰ。

4.1.8、冲天炉水冷熔化段搪衬见附图Ⅱ。

4.1.9、冲天炉各部分所用筑炉耐火材料见附表Ⅲ。

4.2、修炉:

4.2.1、修炉前要进行清炉,清炉时要待炉身冷却后进行,必要时可鼓风冷却,但不得用水浇冷却炉衬。

4.2.2、修炉前要在加料口设置防护罩和挂上安全警示牌后,操作者方可进入。

4.2.3、炉壁上附着的炉渣、铁块等杂物要清理干净,但粘附在不需要修补处光滑平整的渣层可不清除,清除时要避免垂直敲打,以防震裂炉衬,打炉后剩余的碳、铁等要清理并分别退料。

4.2.4、根据侵蚀情况,炉壁耐火砖侵蚀深度2/3或有破碎及松动现象应换新砖。

4.2.5、炉缸ASC内衬根据侵蚀情况进行修补,注意用木锤将修补面粘附的渣料清理干净,然后填料修补。料面结合要紧实、不分层,并做好过渡。侵蚀严重时,需加入模具按照4.1.4砌筑炉缸的方法用ASC捣打料重新打结。

4.2.6、生产过程中,为了快速清炉,采用拆炉底的方式进行。

4.2.6.1、打开炉底门,用风镐和铲子将炉底耐火材料打松。

4.2.6.2、从炉底中心打开缺口,然后开动风机鼓适量风将炉内灰渣吹出,再将炉底四周的炉衬料清出。

4.2.6.3、清开炉底后,逐步将炉内的余料清出,若炉料余热过高,可开动风机进行冷却后,再进行清理。

4.2.6.4、当炉内温度降到40℃以下时,可派人进行炉内清理。

4.2.6.5、恢复炉底时,按4.1.5砌炉底的方法4.1.5砌筑炉底的方法修筑炉底。

4.2.7、修出铁槽,应按图纸和要求进行。出铁槽修好后应刷上一层涂料用慢火烤干。

5、烘炉:

5.1、点火前应先在炉底放上废纸壳或废三合板、草板纸类,防止砸坏未烧结的炉底及炉缸衬。

5.2、放入引火物及木材,木材加入量一般为60~100kg。

5.3、开启水冷系统,将风口和炉壁冷却水量调整合适,并确认其运转正常。

5.4、打开全部风口窥视孔,从出铁口或紧急出铁口处点火,同时酌情自点火孔用适量压缩空气送风。

5.5、烘炉温度、烘炉时间、烘炉升温曲线必须按照耐火材料厂商的规定进行。

5.6、在烘炉期间,应适时开动风机,捅捣出铁口和紧急出铁口,将炉内灰渣吹净,保证封口红亮,避免炉渣积留粘结成块,烘炉不少于12小时。

5.7、在烘炉的同时,对分渣室、出铁口、出铁槽、紧急出铁口等同时加热烘烤。

6、熔化作业:

6.1、作业准备:

6.1.1、开炉前认真检查循环水系统是否畅通;紧急备用高位水箱中的水是否加满;停电应急电磁阀能否正常使用。

6.1.2、检查或空试上料设备、除尘设备、炉渣粒化、脱硫装置、仪表显示及控制等设备能否正常工作。若有异常情况必须及时检查、汇报、处理和记录。

6.1.3、启动应急发电机组,检查其是否能正常工作,随时保证发电机组的油料、机械、电气各个部分处于良好状态。

6.1.4、将开炉工具、器具、用料(如氧熔棒、氧气瓶、耐火泥、脱硫剂等)以及分渣器上面的盖板准备就绪,并将残铁铁水包、脱硫包、回转前炉等放到相应的位置。

6.1.5、开炉前根据炉缸、分渣器砌筑炉料供应厂家提供的烘炉曲线、技术要求将炉缸、分渣器烘干烘透,并用木柴将出铁槽、残铁槽烘干烘透。

6.1.6、开炉前4小时用天然气将分渣器、出铁口、紧急出铁口烘至暗红色。

6.1.7、开炉前,要用高温铁水对脱硫包、回转前炉进行烫包,并在回转前炉出铁口处用木棒塞住。

6.2、加底焦:底焦分三次加入,木柴烧旺后先加底焦量的40%(约500Kg)

在风口观察,等所加焦碳燃烧红透后,在风口用钎子将炉内焦碳捣实,再加入40%底焦(约500Kg),其余20%底焦在测量底焦后加入炉内以调整底焦高度(从风口观察,如果不到6分钟见铁滴,说明底焦高度低,如果超过10分钟见铁滴,说明底焦高度高)。

6.3、烧底焦期间,紧急出铁口和出铁口不封闭,每隔30分钟,用大风量向炉内鼓风5~10分钟左右,使紧急出铁口、出铁口喷出有力的火焰,同时用长钢钎捅捣紧急出铁口和出铁口,尽量将炉内灰渣吹净。

6.4、加金属炉料前,要用大风向炉内鼓风10分钟左右,尽力捅捣紧急出铁口和出铁口,将炉内灰渣吹净,并将底焦高度补加到1800mm之间。

6.5、上料:待底焦燃旺后,停风。封闭炉缸出铁口和紧急出铁口。上料,按料批顺序加料直至规定料位线(10—13批)。

6.6、闷炉:待炉料全部加满后,停风闷炉30~40min,以充分预热炉料。闷炉期间应打开风口窥视盖,防止CO倒灌进入风箱引起风箱爆炸。

6.7、开引风机:开风前数分钟应将除尘器风机开动,并保证其运行正常。

6.8、开风:

6.8.1、闷炉到预定时间时,按风机操作规程启动风机。待风机启动正常后,及时关闭风口窥视盖,操作人员注意从风口见铁滴时间是否正常(大约开风7~15分钟),铁水流出后,根据流出的铁水和渣子状况(熔化率、温度、氧化程度)来调节风量至最佳值。

6.8.2、开风初期,当出铁口喷铁花后,应密切注意出铁口的通畅情况,如有不畅及时捅开。

6.8.3、开风后冲天炉的头茬低温铁水通过残铁槽流入残铁包,不允许流入脱硫包,待铁水温度大于1400℃以上时,再堵塞残铁口,开始使用铁渣分离器,及时将残铁包铁水转走,放置好回转前炉。

6.8.4、开炉初期若底焦发黑、铁水氧化、炉渣发粘,可适当减小风量。

6.8.5、开始使用铁渣分离器时,分渣器过桥口处会喷铁喷渣,操作人员预先应备好盖板,盖住分渣器上口,以免铁渣飞溅伤人。

6.8.6、若出铁口堵塞,必须立即停风并迅速打开炉后紧急出铁口,以免炉内铁水积聚倒灌风口。接着用氧熔棒或其它方法迅速打开出铁口。

6.8.7、开风后4小时内不得以任何理由停风;同时,炉况不良、炉温较低时,也不得以任何理由停风。

6.8.8、开风4小时后如果炉况正常、炉温较高,可以带料停风但必须随时检测出铁槽内的铁水温度,当铁水温度低于1350℃时,应无条件立即送风。6.9、加料顺序、配比及注意事项:

6.9.1、冲天炉的加料顺序及炉料配比见下表:

加料顺序与炉料配比表

6.9.2、加料注意事项:

6.9.2.1、开炉初期1~15批铁料全部用小块生铁;可根据炉渣情况适量加入萤石(不超过焦碳量的10%),逐批减少萤石加入量,至能顺利分渣后,停

止加入。

6.9.2.2、炉况稳定后,可适量加入回炉料;一般情况下,回炉料的加入量可控制15—20%之间。

6.9.2.3、炉况稳定后,按铁水成分要求可加入适量的废钢,废钢最大加入量不应大于6.5%。

6.9.2.4、根据铁水温度、熔化率、炉渣流动性可适当调整风量,可适当增减焦炭、石灰石的加入量。

6.10、铁水温度正常后,再向脱硫包内加入脱硫剂进行脱硫作业,脱硫后的铁水应及时取样分析,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6.11、时常观察铁水温度、炉渣颜色是否异常,必要时取样进行炉渣化验分析,炉渣中SiO2与CaO的摩尔比值为1:1时最正常,否则,应增加或减少石灰石加入量。

6.12、时刻注意水冷风口的水温水量变化,确保水冷风口工作安全。随时观察炉体冷却水温、风口冷却水温,有异常时及时查找原因、汇报、处理并记录。

6.13、每隔1小时测量、记录一次炉况,炉况异常时应随时记录测量数据。

6.14、炉料的加入时间和实际加入量应准确记录下来。

6.15、熔化过程中如果出铁口出铁不畅或有部分阻塞,应立即捅开出铁口的阻塞物;如果出铁口完全阻塞、无铁水流出,应立即停风,并组织力量尽快打开出铁口。

6.16、开炉期间若发现风口漏水,必须立即停风、关闭漏水风口的进水阀,根据实际情况紧急停炉。

6.17、如果中途计划停风超过1小时,必须首先熔清炉内金属炉料,然后打开残铁口,用大风尽量吹净炉内炉渣后,再停风;炉内炉渣排净后,用Φ60木棒塞入过桥出铁口,然后用耐火泥掩埋木棒,以保护出铁口。

6.18、封炉:停风时间较长、保留炉内火种再继续熔化称为封炉,封炉作业包括停风和复风两部分。

6.18.1、休风前8小时停止在炉内加入废钢及回炉料,休风前1~2小时通过焦碳加入量和风量的积极调整,保证冲天炉炉温高、风口红亮、炉况正常。

停风前1小时以水冷炉壁不干为标准,适当减少炉壁冷却水量。

6.18.2、休风前必须先熔清炉内金属炉料,然后打开残铁口将残铁放干,再用大风尽量吹净炉内炉渣后停风。

6.18.3、炉内炉渣排净后,用木棒塞入过桥出铁口,然后用耐火泥掩埋,以保护出铁口。

6.18.4、为了保留火种,休风后向炉内加入180~200公斤优质焦炭。

6.18.5、将风口盖打开通过自然对流向炉内送风,值班人员每隔半小时观察一次风口,并及时向炉内补加优质焦炭,保证底焦不熄灭。

6.18.6、如果休风时间超过8小时,值班人员每隔30~40min启动风机一次,用小风进行吹灰,并及时补加优质焦碳,防止焦碳熄灭。

6.18.7、封炉期间,风口及炉体需保持冷却,冷却水量可根据回水温度适当减少。

6.18.8、恢复送风按正常的开炉程序进行。

6.19、打炉:一个炉龄周期结束后,停止熔化、打开炉底门的作业称为打炉。

6.19.1、停风前8小时停止在炉内加入废钢,当加入最后一批金属炉料30分钟后,每隔10—15分钟减少总风量10%的速度减少送风量,适时加入焦碳,保持炉内温度,风口红亮,炉况正常,至金属炉料化完后,打开残铁口放尽渣铁。

6.19.2、用大风尽量吹净炉内炉渣后停风。

6.19.3、停风前1小时以水冷炉壁不干为标准,可适当减少炉壁冷却水量。

6.19.4、打炉前检查炉底地面,不允许地面存水、潮湿;如果地面潮湿必须用干砂铺垫,否则可能产生爆炸。

6.19.5、准备好千斤顶、风稿、顶杠等工具,在千斤顶、顶杠等工具上栓好钢丝绳,防止打炉料埋压工具。

6.19.6、打开炉底门以及用钎子清理炉底时,要避免被下落炉料烫伤。

6.19.7、打炉后继续保持冷却水循环,水量应适当减少,直至手感炉壁不烫手后,方可停止供水。

6.19.8、打炉后,应迅速将场地剩余的红热焦碳、炉料及炉渣等用水浇灭,全面清理场地。

6.20、冷炉开炉操作:已经按规定的工艺和技术要求完成了筑炉或补炉后,但炉内焦炭已经熄灭,再开始的熔化作业称为冷炉开炉。

6.20.1、进行冷炉开炉操作时,首先要将炉内焦炭、特别是灰渣清理干净。

6.20.2、冷炉开炉操作按正常的开炉程序进行。

7、熔炼操作与控制:

7.1、对冷却水控制与风口的管理:

7.1.1、定时,指定相关责任人注意观察各个风口运行情况,保持风口红亮及畅通。

7.1.2、指定相关责任人观察,定时记录炉体和风口冷却水的变化情况。

7.1.3、监测风口冷却情况,每个风口均设有测温热电偶,当温度超过设定的极限温度时,系统会自动报警;为防止设备失灵,应安排专人经常观察每只风口回水温度有无异常,回水温度不得超过45℃,进水温度不得超过40℃。每小时记录一次水温,发现异常立即向当班责任人反映情况,并经常观察风口有无异常,一旦确认风口漏水,立即关闭风口进水阀,停风拆换。

7.1.4、如果冷却水进水温度接近或者高于40℃,冷却水控制系统将自动报警,同时启动冷却塔对冷却水进行强制冷却;如果冷却水自动控制系统存在故障,则需人工启动冷却塔对冷却水进行强制冷却。

7.1.5、风口冷却水入、回水温度差为5~7℃,回水温度不得高于45℃。7.1.6、炉体冷却水:正常开炉时,水冷炉壁水膜均匀、水冷炉壁不发干,入、回水温度差为5~7℃,回水温度低于45℃。停风时减小水量为正常时的60%,排水温度控制在45℃以下。

7.1.7、每次开炉前,应检查冷却水系统连接是否正常,管路是否畅通,阀门开关是否位于正确位置,并将检查情况记入记录表中。

7.1.8、生产过程中,水冷风口的冷却水流量必须始终保证,要随时检查和确认后备和应急冷却水源,时刻保证有充足的冷却水供应。从烘炉开始,到冲天炉打炉的热过程中,不得中断冷却水的供应。

7.1.9、水冷风口断水、漏水会导致冲天炉爆炸的严重事故;在生产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水冷风口的安全;操作工必须经过严格的技术培训后,方可上岗;操作工必须熟悉冲天炉的水路系统,掌握水冷风口紧急情况的处

理措施。

7.1.10、炉衬施工过程中必须注意保护水冷风口,防止耐火材料和修炉器具砸、撞风口,造成风口伤损。

7.1.11、每次开炉前,应检查水冷风口的风口帽焊缝是否漏水,风口帽有无烧蚀,风口帽尺寸有无明显变化,并应将检查情况记入记录表中。如果有不正常情况,应及时排除后再开炉。

7.1.12、如果某一个风口出水温度偏高,应及时调大该风口的冷却水量,并应将该情况记入记录表中。

7.1.13、如果使用中突然发现某个风口回水水量明显减小,可初步判断该风口漏水,应及时停风、检查原因,如果确认风口漏水,应立即关闭该风口冷却水进水截止阀,更换新的风口。

7.2、防止风口铁水粘附的措施:风口有铁水粘附造成的损害最大,一般情况下,铁水温度越高,铁水越不容易粘附在风口上,风口寿命越长,为了防止风口粘附可以采用下列措施。

7.2.1、杜绝冲天炉“带料停风”时间过长的不良操作习惯。在冲天炉“带料停风”期间,炉内温度会急剧降低,低温铁水很容易粘附在风口上,造成对风口损坏。若长时间停风,必须首先熔清炉内金属炉料,然后停风。7.2.2、生产过程中,加强风口观察,时刻注意炉内温度,不断通过风量、焦碳量的调整、特别是鼓风量的调整(一般要增加风量),维持炉内高温,防止低温铁水粘附在风口上。

7.2.3、风口安装前,在风口内孔、外表面涂刷流槽涂料,通过涂料层的隔离作用,减少铁水粘附风口的倾向,对保护风口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7.2.4、禁止锈蚀严重、厚度小、杂质多、质量差的废钢加入炉内,避免引发风口粘附、炉壁挂铁等问题

7.3、出铁后两个小时内,每半个小时测量一次铁水温度,之后每两个小时测量一次,并做好记录,并根据铁水温度、成份等方面情况,及时调整,保持炉况稳定。

7.4、冲天炉运行初期,应有专人随时监测料位高度及料位器运行是否可靠,做好加料记录,严禁空料操作,根据加料频率,铁水熔化情况,风压变化得情况判断有无棚料现象,出现问题立即通知值班领导组织解决。

7.5、冲天炉熔炼生产过程控制要点:

7.5.1、根据焦碳质量和耗焦量,严格控制送风量在最佳值附近,这是控制冲天炉熔炼和获得高温优质铁水的关键环节。

7.5.2、风压变化将直接反映出入炉风量是否均衡正常,熔炼过程监控风压既能保证炉况稳定运行,又能及时为炉内棚料、空料、风口结渣,风口损坏扩大提供可靠信息。

7.5.3、熔炼过程中,严格控制料位,始终保持满料操作,确保炉况稳定。7.5.4、熔炼过程中,要随时了解掌握风量、风压、铁水温度、熔化率以及炉内焦碳和炉渣的状况,综合判断熔炼状况及过程变化趋向,及时采取措施,将可能产生的故障隐患排除,真正做对熔炼过程的控制。

7.5.5、熔炼过程中不得随意停风、因故必须停风时,应由负责人决定并组织进行。

7.5.6、熔化过程中底焦检查、补焦、风量调整等应规定相关责任人负责,其它人员不得随意变动,控制室操作人员必须得到班长指令后方可调整控制参数和程序。

8、冲天炉生产特别注意事项:

8.1、熔化过程中,必须保证冷却水系统工作正常,不得在熔化过程中停水,否则会造成严重事故。

8.2、及时检查备用水泵的机械、电器和阀门状态,及时维修,保证备用泵完好,随时可以投入使用。

8.3、备用发电机组的机械、电器状态良好,油料充足,随时可以投入使用。

8.4、冷却水池的水温不得超过40℃,风口出水温度不得超过45℃。

8.5、打炉后应该继续保持冷却水系统工作,待炉体完全冷却后,方可停水。

8.6、积极检查热风换热器,及时清理热风管上的积灰(约半个月打开换热器清灰门,清除一次换热器内部换热管表面的积灰,以保证换热效率),防止搪衬材料洒落在换热管上,阻塞换热器的炉气通道畅通,影响换热器的正常

工作,甚至使换热器报废。

8.7、严寒季节冲天炉停炉时,必须设法排除滞留在风口中的冷却水,防止冷却水因结冰膨胀造成风口破坏。

8.8、若冲天炉炉膛内出现“挂铁”现象,在清理“挂铁”时,要防止“挂铁”下坠砸毁水冷风口。

9、冲天安全操作规程:

9.1、开炉前,操作人员应配戴好劳保用品,备好开炉所需各种工具。

9.2、开炉前,应全面检查有关设备、安全监控装置、报警装置等,确认其运转正常。

9.3、冲天炉点火前首先检查风口冷却水、炉壁冷却水以及冲渣水量是否正常。

9.4、凡是直接接触铁水的工具必须经烘烤干后方可使用。

9.5、熔炼过程中,应有指定责任人定期巡查和观察风量、风压、水量、水压、水温以及铁水温度、熔化率、加料口、风口、炉渣等,如发现异常或先兆,及时处理。

9.6、捅风口时,人体避开渣铁喷射方向,操作时,要注意周围人员安全,观察或清理风口时佩带防护眼镜。

9.7、正常运转时附近不得有闲杂人员和非作业人员以防出现意外。

9.8、熔炼过程中,突然停电或停水,应由相关负责人迅速接通备用电源,打开应急阀门通水,并迅速采取措施排除。

9.9、回转前炉、脱硫包、铁水包必须经烘干后使用,回转前炉、铁水包内铁水不能装得过满(一般不超过4/5)。

9.10、炉底、炉前包坑内不得有积水、垃圾,严禁无关人员从加料机下通过,炉前10m内不得存放有易燃、易爆物品。

9.11、修炉前要将炉壁上挂的残铁清理干净,加料口处必须放置安全罩,修炉人员必须戴安全帽。

9.12、切割炉内残铁时,为防止炉壳变形,炉体及风口冷却水不能断。切割成块后的残铁用钎子轻微铲除掉,防止损坏炉壳。

9.13、用风镐及铁铲清理残铁时注意不要损坏炉衬。

9.14、打结炉底前要吊起炉底盖,并锁好卡钩及横梁,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

操作。

9.15、打结炉底及清理残铁时现场不得少于2人配合,严禁1人独自操作,炉内作业要使用低压照明灯。

9.16、工作终了后,关闭不用的照明灯,现场收拾,熄灭所有明火。

附:

Ⅰ预热段搪衬图

Ⅱ水冷熔化段搪衬图

Ⅲ搪衬材料表

Ⅲ搪衬材料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