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温州动车事故的分析及感想
温州动车追尾之感_高中作文

温州动车追尾之感本文是关于高中作文的温州动车追尾之感,感谢您的阅读!雨水已经将我的血液带回了大地,这是生养我的故土。
请原谅,我还来不及长大。
虽然,我也梦想能建设国家。
可是,我再也不能从土壤里发芽开花。
列车带我到了天国,爸爸妈妈,你们在哪?我不怕,我是不是可以成为天使?让别的孩子快乐玩耍平安长大。
看到这几句话时,我正在网上无聊的闲逛,记得那日别人说起温州动车追尾事故时,我真的觉得太不可思议了,用朋友的话说,中国似乎就是喜欢创造纪录,似乎刚创造了世界上动车最快的纪录,而23号,动车追尾,这个巴掌实在拍的不轻。
网上有着太多的言论,原因是什么,司机的疲劳驾驶?天公不作美?还有人说着雷电失灵了……有时我想我们这个社会是怎么了,很多的时候很多的真相都是用那薄薄的一层裹羞布遮掩着。
还在毛爹爹在的时候就有着这样一句话,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有些真相,总会有人知道的,有关专业的知识我们不懂,但是大多数的人都会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心去感觉,事故发生必定是偶然的,但是我们应该正确的面对所发生的一切,客观的给公众一个合理的解释,最重要的,是应该收集一切能收集的数据,100%地避免铁路事故是不可能的,但不犯同样错误则是能够做到的,也是必需的。
看到网上的最新报道,原因都并没有查清楚,而有关的赔偿金额似乎已经定下来了,可是面对那些未亡人,那些白发送着黑发的可怜父母,那些钱拿着心痛啊。
如果再选一次,我们都宁愿自己一无所有。
面对网上公布的死亡人数,其实每个中国都知道那个数字是多么的不真实,以往面对这种灾难时,我都很庆幸,庆幸报道中出事的人数总是少的,庆幸大部分都能安全的活下来。
直到最后才知道真实的数字是不能公布出来的,那样会引起社会恐慌,当然,这话是别人说的。
因为出门次数不多,但也有幸坐过一次动车,速度之快,车身之平稳让我觉得旅途很轻松,很惬意。
只是中国的交通似乎总是令人担忧的,回想起前次郑州的回程,现在的卧铺票似乎提前十天都不能订到,而硬座上更是塞满了人,过道中,厕所边,只要是空着的地方都坐满了人,没有座位票的人们就那样坐在地上,或是躺着,一节车厢中硬是塞满了两百多号人。
温州动车追尾有感

今天,我打开电电脑突然发现微博上全是关于23日晚上温州动车追尾事故的事情。
普遍都是说有关部门处理这件事情怎么怎么不仁道,根本就是把生命当儿戏,毫不体恤人民百姓的疾苦。
我查了查相关资料,那天正好下大雨,雷击中了动车,驾驶员就马上向总部汇报,总部就指示让动车在原地待命,但是列车还能走再过不远就能到车站了,出于对刚刚一幕的恐慌乘客就请求驾驶员再次与总部联系,让列车入站,乘客下来,可是总部就让列车原地待命,过了一会儿,车位的驾驶员就看见另一辆列车驶过来,情急之下他拉了紧急制动,但还是追尾。
事情发生后有很多人献出了他们的爱心,有很多的人自发地去组织献血。
这一举动感动了我。
他们都是在网上微博中看到的消息,就立马赶到了医院,医院的鲜血处早就开始排起了几条长龙。
鲜血者大多是青年男子。
这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我把这件事的来龙去脉都看了一遍后我就觉得主要责任在于总部,因为总部已经知道有列车在原地待命,他还让另一辆车走,总部因一时疏忽而酿成了大错,多少妻离子散,多少家破人亡,他们应该受到良心的谴责,社会的谴责。
让我们为那些在这次车祸中失去生命的人祈福吧!。
对温州动车追尾事故的思考_650字

对温州动车追尾事故的思考_650字2011年7月23日20时34分,在温州发生了动车追尾事故。
第二天,几乎所有的新闻都开始报道此事件。
在新闻中,有很多的人自发地去组织献血。
这一举动感动了我。
他们是在网上微博中看到的消息,就立马赶到了医院,医院的鲜血处早就开始排起了几条长龙。
鲜血者大多是青年男子。
这一种精神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上网查找着关于这次事故的照片。
列车的残骸就如一块块废铁一样,从前看到的那个精美,开得飞快的动车让人很难再想起它以前的模样,大型的机械把列车埋入旁边的一个池塘,在那节列车上还能看到“和谐号”三个字。
有遇难者家属前来认尸的照片。
家属看到自己的亲人安安静静的躺着都痛苦欲绝,还有差点要晕过去的,许多都是白发人送黑发人。
他们的悲痛我们都能理解。
希望他们能在以后的日子里坚强的活着,生活依旧灿烂。
还有解放军救人的照片,他们轮流休息,和衣睡觉。
每当发现一位幸存者时,他们就像是吃了兴奋剂似的,全身充满着力气。
他们顶着酷暑救人,丝毫没有一点怠慢。
这次的事故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小伊伊(项炜伊)。
她是一个生命的奇迹。
她是事故发生约21小时候后,救援人员在损毁的车厢里发现的。
她只有年仅2岁半。
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她的父母都离开了她。
项炜伊是跟着父母到杭州外婆家玩,乘动车返回温州,不幸遭遇此劫。
在网上也有她两张截然不同的照片:一张是她面带微笑的拿着奶瓶,坐在位子上,眼中充满着欢乐;另一张是她被发现时的照片,毛巾遮盖着她的半张脸,小手上还有鲜血……我也为这个可怜而坚强的小女孩感到难过。
她在被发现的时候,鲜血淋漓,在场的群众都有激动地连呼:“孩子,加油。
”让我们为这个可怜而坚强的孩子祈福,祝福她一生平安!这次事件的发生,让许许多多的人悲痛欲绝,我只是希望同样的悲剧不再重演。
723动车事故分析及思考

”723“事故原因分析及思考2011年7月23日晚上20点30分左右,甬温线永嘉站至温州南站间,北京南至福州D301次列车与杭州至福州南D3115次列车发生追尾事故,导致D301次1、2、3列车厢侧翻,从高架桥上坠落,毁坏严重,4车厢悬挂桥上,D3115次15、16车厢损毁严重。
截至7月29日,事故已造成40人死亡(其中2名外籍人士),200多人受伤,D301次列车司机当场死亡。
对于任何铁路专业人士而言,动车组相撞都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因为动车组装有自动防护系统(ATP),如果后车迫近前车,系统将会自动导致后车停车,司机“就是想撞也撞不上”。
据《东方早报》报道,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铁路建设高级顾问王梦恕表示,中国高铁在控制系统、信号系统方面很成功,能保证后面不追尾、前面不撞车。
那么,这起不可思议的事故究竟如何发生的?南方周末记者由铁道系统内部核心人士了解到,事故原因已经基本查明,其中调度方面有着难以推卸的责任,而信号系统也在最为关键的时刻出现了最致命的错误。
此前,由铁道部总调度长调任上海铁路局担任局长的安路生在事故发生后曾向外界通报了7.23事故的初步分析结果,他是这样说的,由于温州南站信号设备在设计上存在严重缺陷,遭雷击发生故障后,导致本应显示为红灯的区间信号机错误地显示为绿灯;而温州南站值班人员对新设备关键部位性能不了解,没能及时有效发现和处置设备问题;电务值班人员安全意识敏感性不强,没有意识到信号可能错误显示,未按有关规定进行故障处理,这一系列问题导致了这场事故的发生。
人们对此次事故众说纷纭,但我认为总的来说,造成事故的原因大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系统方面和人为方面的原因。
系统方面的原因是铁路信号系统存在严重缺陷,由于雷电和暴雨的影响发生故障,导致本应显示为红灯的区间信号机错误地显示为绿灯。
723动车事故分析及思考

723动车事故分析及思考723动车事故是中国铁路史上一次严重的安全事故,发生在2011年7月23日,涉及甬温线(宁波至温州)的动车组列车。
这次事故造成40人死亡,171人受伤,其中还包括一名外籍旅客。
根据官方的事故报告,事故起因主要为设备故障和人员失误。
以下是对这次事故的分析和思考。
首先,设备故障是导致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根据调查,事故发生时,动车组的牵引系统存在故障。
具体来说,动车组的受电弓(电力机车设备,用于将电流从接触网引入机车)出现了故障,导致其与接触网之间的接触不良,进而引发了事故。
此故障的原因可能为制造商的质量控制问题,或者是设备在日常维护中未得到妥善的保养和修复。
其次,人员失误也是导致事故的重要因素。
根据报告,当时动车组的相关操作员并没有及时发现并处理牵引系统的故障。
再者,相关工作人员在执行任务时并未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甚至在非必要情况下进行了错误的操作,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这种人员失误表明了铁路公司在员工培训和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
另外,从这次事故中我们还可以看出,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在安全性与设备质量上仍需要进一步提高。
尽管中国高速铁路在发展速度和总长度上都有很大进步,但是安全性能和技术水平却并非简单增加投入就能提升的。
铁路管理部门和相关企业应该在铁路建设和运营中加强安全管理,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特别是在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上,必须要进行全面的实验验证和安全检测,以确保其安全性。
然而,尽管723动车事故带来了沉痛的教训,但也催生了中国铁路安全性能的提升。
事故发生后,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动车组和电力机车牵引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对动车组和电力机车牵引设备的安全管理进行全面排查和整改。
此外,中国铁路总公司也加强了对动车组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检修工作,并加大了对违规操作的处罚力度。
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地提高了中国高速铁路的安全性能。
除了铁路部门的安全管理措施外,公众对铁路安全问题的关注度也得到了提高。
723事故心得体会

7 23事故心得体会7.23事故心得体会面对7.23动车脱轨重大事故,这两天反复看着新闻看着评论,不断思考这件事情的发生,过程和结果。
感觉浑身寒毛直竖和恐慌。
这类交通事故,历史上不多见,一方面平安检查中这是重要的一环,另一方面这应该是技术上完全能防止的事故。
就在三天前活生生的发生在我们身边,知道这件事的时候,我真的无法相信。
没法相信这样现代化高度开展的时代会出现这类追尾事件,而且造成了如此严重的事故后果。
不懂这方面的技术,不能乱说。
但就凭我的个人常识判断,这样的追尾事件应该是极少发生并且能在控制上防止的。
对于此件事情的处理,温州地区民众的行为,让人感动和体会到了人间真情。
百姓们夜里通宵排队献血,事故发生地周围居民自发赶到现场进展救援。
看到这些报道的时候,心中是充满了澎湃的感动。
希望杜绝此类事故的发生,希望生活在平静安宁的社会生活之中,为遇难者缅怀,为在世者祈福。
在“7.23动车事故”中,由于列控中心设备存在严重设计隐患,造成了死伤200多人的重大平安事故,造成了多少妻离子散,家庭破裂,给国家、人民造成了宏大的损失。
而作为一名信贷员,我充分认识加强信贷产品质量和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应牢固树立平安开展理念,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意识,全面提高产品质量水平。
在工作中严格树立合规操作的意识,按流程办事,按标准办事。
搞好信贷根底资料的记载、收集、管理,是信贷工作重要的工作之一,这项工作即繁琐又重要,需要经常加班加点来完成。
我坚持做到了当天账务当天处理完毕,全部核对从不过夜。
除了列控中心设备存在的严重设计缺陷,也存在铁道部把关不严,上海铁路局应急不力,一部分人存在麻痹大意的思想,对铁路系统工作的危险性认识不到位的严重问题。
而我自己所从事的银行业更是一个来不得一点马虎的行业,在工作中一定要牢记银行业的风险性,通过“7.23动车事故”的'学习,我清醒的认识到:事故的发生与自我平安意识薄弱、违反操作规章等因素有关,一次次的事故,正是因为参与工作的人存在麻痹大意的思想,以为事故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就与自己无关,总是存在这样的幸运心理。
铁路事故案例心得体会10篇

铁路事故案例心得体会10篇铁路事故案例心得体会篇一近日,我阅读了一篇关于铁路事故的案例分析报告,这篇报告详细地描述了一起严重的铁路事故,并对事故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读完这篇报告,我深有感触,对铁路安全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首先,我从报告中了解到,这起铁路事故是由于一系列的人为失误和设备故障共同导致的。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铁路安全不仅仅是设备问题,更关键的是人的因素。
我们必须提高铁路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加强他们的专业技能培训,确保他们在工作中能够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避免人为失误。
其次,报告中对事故原因的分析也让我明白,任何一起事故的发生都不是偶然的`,而是各种因素长期积累的结果。
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日常的安全生产工作,对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对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整改,防止事故的发生。
较后,报告中对事故后果的描述也让我深感震撼。
一起铁路事故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更会对人民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因此,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的安全放在第一位,把安全工作做实做细做好。
总的来说,这次阅读铁路事故案例分析报告的经历,让我对铁路安全有了更深的认识。
我将以此为鉴,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更加注重安全生产,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为保障铁路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铁路事故案例心得体会篇二较近,我观看了一些关于铁路事故的案例分析,这些案例让我深刻认识到铁路安全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应该遵守的安全规则。
在这些案例中,有的是因为人为因素导致的,比如操作失误、违章作业等;有的是因为设备故障导致的,比如信号系统故障、车辆故障等。
这些事故的发生,不仅给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威胁,也给铁路部门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从这些案例中,我深刻认识到,无论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必须严格遵守安全规则,不能有任何的侥幸心理。
同时,我们也需要对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此外,我还认识到,我们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和安全意识,这样才能在面对突发情况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置。
温州动车事故感想

温州动车事故感想
近日,温州动车事故发生后,许多人都被震惊了。
这场事故让大家对现代化列车产生了深深的恐惧。
但我们不能只是简单的惊讶和恐慌,我们应该冷静思考这场事故背后的原因。
我认为,这场事故反映了一个现实问题——我们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这场事故也反映了我们国家在高速铁路建设方面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我们国家在高速铁路建设方面成果斐然,但同时也暴露了不少问题。
比如,在审核验收过程中,工程监理不够到位,监察不力的情况时有发生。
另外,在实际运行中,高速列车存在一定的技术问题和安全隐患。
这些问题对于人们的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其次,这场事故也反映了我们国家在危机公关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在这次事故中,有一些问题是可以预见的,但却没有得到及时解决。
发生事故后,一些企业的公关策略也存在不合理和不科学的地方,甚至有一些企业直接否认事故的发生。
这些问题都暴露了我们国家在危机公关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
最后,这场事故也反映出我们社会的发展取向问题。
在现代化建设中,我们社会受到了来自不同方面的压力,如利益、地位等,这些压力直接导致了一些已经发生的问题。
我们的社会需要更多的道德规范和法制约束,才能为更好的现代化发展铺平道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车辆工程姓名:毛哲骞学号:20101310010107
温州动车事故分析及感想
事件回顾:
2011年7月23日晚上20点30分左右,北京南站开往福州站的D301次动车组列车运行至甬温线上海铁路局管内永嘉站至温州南站间双屿路段,与前行的杭州站开往福州南站的D3115次动车组列车发生追尾事故,导致D301次1、2、3列车厢侧翻,从高架桥上坠落,毁坏严重,4车厢悬挂桥上,D3115次15、 16车厢损毁严重。
这次事故造成40人(包括3名外籍人士)死亡,约200人受伤。
事件分析:
(1)线路因素:事故发生后专家对事故地段前后的线路检查测量结果合格。
所以排除线路因素。
(2)司机因素:经调查认定,D3115次列车司机何、D301次列车司机潘一恒在永嘉站至温州南站间的作业符合相关作业标准。
并且D301次列车司机当场死亡,胸口被车闸刺穿,可以推论司机通过肉眼看到前面的列车时,做过刹车的处理,但是已经来不及了。
这点也说明了司机清醒的的操作意识。
(3)环境因素(雷击):根据事故调查组委托国家电网公司雷电监测与防护实验室利用中国电网雷电监测网对事故所在区域雷击数据进行的统计分析,7月23日19时27分至19时34分温州南站信号设备相继出现故障时,温州南站至永嘉站、温州南站至瓯海站铁路沿线走廊内的雷电活动异常强烈,雷击地闪次数超过340次,每次雷击包含多次回击过程,雷电流幅值超过100千安的雷击共出现11次。
8月29日至9月2日,事故调查组又委托中国气象局组成气象专家组,依据中国气象局雷电监测系统确认了上述温州南站雷电活动及雷击设备情况。
我们
先看一张图,关于列车运行系统的简
图,由图中我们不难看出,列车运行
过程中处处与电气设备相关,因此我
们很难排除雷击造成电器设备指令异
常或瘫痪的可能。
然而网友则调侃道:
如果你让我相信是雷击造成的,我们
宁愿相信是奥特曼打小怪兽造成的。
(4)调度因素:在行车过程中,调度命令前面列车遇见红灯可以继续前行,但要保持低速(20公里/小时)目测驾驶。
后面列车则看到的是一路绿灯(信号系统已经处于故障状态了),正常模式高速前行。
追尾冲突前两分钟,调度发现距离过近,要求后车降弓滑行减速,然而为时已晚。
(5)设备因素:通号集团所属通号设计院在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研发中管理混乱,通号集团作为甬温线通信信号集成总承包商履行职责不力,致使为甬温线温州南站提供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存在严重设计缺陷和重大安全隐患。
铁道部在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招投标、技术审查、上道使用等方面违规操作、把关不严,致使其在温州南站上道使用。
当温州南站列控中心采集驱动单元采集电路电源回路中保险管F2遭雷击熔断后,采集数据不再更新,错误地控制轨道电路发码及信号显示,使行车处于不安全状态。
雷击也造成5829AG轨道电路发送器与列控中心通信故障。
使从永嘉站出发驶向温州南站的D3115次列车超速防护系统自动制动,在5829AG 区段内停车。
由于轨道电路发码异常,导致其三次转目视行车模式起车受阻,7分40秒后才转为目视行车模式以低于20公里/小时的速度向温州南站缓慢行驶,未能及时驶出5829闭塞分区。
因温州南站列控中心未能采集到前行D3115次列车在5829AG区段的占用状态信息,使温州南站列控中心管辖的5829闭塞分区及后续两个闭塞分区防护信号错误地显示绿灯,向D301次列车发送无车占用码,导致D301次列车驶向D3115次列车并发生追尾。
上海铁路局有关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在设备故障发生后,未认真正确地履行职责,故障处置工作不得力,未能起到可能避免事故发生或减轻事故损失的作用。
(6)事故最终定因:经调查认定,“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是一起因列控中心设备存在严重设计缺陷、上道使用审查把关不严、雷击导致设备故障后应急处置不力等因素造成的责任事故。
事故感想:
个人认为企业应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
而且事故的发生往往有一个环环相扣的过程,在我实习过程中我经常会看到,上一道检修工艺为下一道检修工艺带来安全隐患的场面。
如果每一个在岗人员,尽职尽责,牢固安全意识,这样事故的发生率就会降到最低。
就拿723温州动车事故来说,如果我们采用了可靠地通信设备,调度人员尽职尽责,临时应急措施妥当,那么就不会有这么一件令人痛心的事故发生。
然而这些除了外界环境因素我们无法左右,其余的都是我们人为因素造成,我们的工作松懈、不负责,我们的安全意识淡薄,麻痹大意等等。
所以人在生产、运营各个环节扮演较为重要的角色。
在整个事故应急处置工作中,也暴露出铁道部对动车组列车运行中发生的重特大事故应急预案和应急机制不完善、应急处置经验不足,信息发布不及时,对有关社会关切回应不准确等问题,引起社会质疑,造成了负面影响。
特别是简单按照以往有关事故现场处置方式,在现场挖坑将受损车头和零散部件放入其中准备掩埋,虽被制止,但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影响。
2013/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