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我看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一、人文性和工具性并重

新课程标准中是这样界定语文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其中,更为突出的强调语文的人文性因素,要求当前的语文教学应更加注重表现语文教育的丰富的内涵,还其本来面目。而在传统教学中,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的语文教学活动,都是更加注重其工具性的。但值得注意的是,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辅相成、高度一致的。因此说,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既要响应新课标的要求突出人文性,同时又不能淡化其工具性。

就当前的教学现状而言,很多教学做法都是值得我们反思和进一步改革的:如,很多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逐渐地削弱语文基础,淡化知识教学,而更加注重挖掘语文的人文精神因素。甚至还有的教师,认为在课堂上再进行字词句基础知识的教学,就是落伍,于是很少在课堂上提及,甚至于干脆省略……然而,如果一个学生连字词都不认识,不会读,写作中错字连篇,即便有再强的感悟能力,又能如何?没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掌握,万丈高楼也不过是空中楼阁。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既要扎扎实实地做好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又要注重在教学中进行人

文素养的渗透,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效结合。

二、自主性和主导性结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求教师将更多的教学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却将“还课堂主动性给学生”变成了“放羊式”的教学。学生在课堂上,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讨论对象等。再加上教师没能在其中及时地起到主导作用,一节课下来,学生不知道都要完成什么教学任务,教师不知道学生都达到了哪些教学目的。虽然课堂形式上热闹非凡,但实质上却没有丝毫的教学成效。

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展的想法固然没错,但是学生若长期处在没有正确引导的、胡乱的、任意的、毫无根据的学习活动中,就会对语文的学习产生误解,无所适从。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有效地结合学生的“自主”和教师的“主导”,要让学生在规矩的“方圆”寻找自由。此外,学生占主体地位的课堂,总会生出很多的“意外”,教师应不断地提高自己,具备“二次备课”的能力。

三、合作性和独立性兼顾

合作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之一,并在新课程标准中对于合作学习的重要作用进行了

说明:“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很多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过分地追求合作学习的形式:在没有充分阅读、思考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学习;在没有深入认识和理解文本内容的情况下合作;不考虑问题是否具有讨论的必要,就让学生进行合作讨论等。在合作的学习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小组中,优生发言,其他的学生则是默不作声,总结汇报也是由优生进行,合作学习,基本就是优生的展示平台;小组内气氛压抑,各有各想,各有各为,只是单纯地坐在一起;小组内气氛活跃,你一言我一语,但没能围绕主题,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等。以上种种的合作学习,不仅没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而且还使课堂的教学高耗低效。

这也就是说,要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就不能忽视学生独立思考,只有在合作中,人人参与,组组互动,竞争合作,才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才能让人受到启迪和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提倡在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加强生生之间的交流,取长补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

编辑王团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