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干扰)资料
电磁干扰(EMI)差模共模干扰抑制措施

54差模干扰在电路回路中存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干扰电流,并且干扰电流在由两根导线组成的回路中传输。
图4.1.1:差模干扰示意图产生的原因差模干扰中的干扰是起源在回路线路之中(直接注入),如同一线路中工作的电机,开关电源,可控硅等,他们在回路上所产生的干扰就是差模干扰。
如何影响设备差模干扰直接作用在设备两端的,直接影响设备工作,甚至破坏设备。
(表现为尖峰电压,电压跌落及中断)如何滤除差模干扰主要采用差模线圈和差模电容。
55差模线圈图4.1.2:差模线圈示意图从图中可知,当电流流过差模线圈之后,线圈里面的磁通是增强的,相当于两个磁通之和,线圈在低频率时低阻抗,高频率时高阻抗,所以在高频时利用它的高阻抗衰减差模信号。
差模电容电容具有低频率高阻抗,高频率低阻抗特性,利用电容在高频时它的低阻抗短路掉差模信号。
图4.1.3:差模电容示意图56共模干扰在电路回路中存在大小相等、方向相同的干扰电流,并且干扰电流在导线与地线中传输。
产生的原因电网串入共模电压、辐射干扰(如雷电) 在信号线上感应出共模电压、接地电压存在电位差引入共模电压。
如何影响设备因为在负载两端没有电位差,所有的共模电流都通过电缆和地之间的寄生电容流向地线,由于电路的非平衡性。
相同的共摸电压会在信号线和信号地线上产生不同的幅度的共模电流。
从而产生差模电压,形成干扰。
如何滤除共模干扰主要采用共模线圈和共模电容。
图4.2.1:共模干扰示意图57共模线圈图4.2.2:共模线圈示意图共模线圈和差模线圈原理比较类似,都是利用线圈高频时的高阻抗来衰减干扰信号。
共模线圈和差模线圈绕线方法刚好相反。
共模线圈对方向相反的电流基本不起作用。
共模电容共模电容的工作原理和差模电容的工作原理是一致的,都是利用电容的高频低阻抗,使高频干扰信号短路,而低频时电路不受任何影响。
只是差模电容是两极之间短路。
而共模电容是线对地短路。
图4.2.3:共模电容示意图58线圈抑制频率响应实际的电感是L 、C 的并联网络(忽略绕组的电阻)它的阻抗特性如图4.3.1所示,图4.3.1:电感频率响应图DM (LC)-1/2从图上可知,在谐振频率以下,呈现电感的阻抗特性,谐振频率以上,呈现电容的阻抗特性,随着频率的升高.阻抗越来越小,失去对干扰的抑制作用。
哪些方面会造成电磁干扰

哪些方面会造成电磁干扰电磁干扰主要通过辐射、传导、感应三种途径传播在民用建筑中,电磁骚扰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1)闪电雷击。
闪电引起的冲击电流可高达100千安,上升时间仅几个微秒。
此冲击电流可能在建筑物的用电系统中感应出很高的浪涌电压,如果建筑物被雷电直接击中,产生的骚扰将更大。
(2)高压电力设备的骚扰。
高层建筑的变电所一般都设在楼房内,高压输电线路及变压器的磁泄漏都是很强的骚扰源,其频谱主要分布在中、短波频段,30兆赫以下。
(3)电力开关操作。
开关电路过程中引起强烈的电流脉冲及短时的电压跌落,这都在电网上形成了干扰。
(4)变频器、调光开关等节能器件等是以晶闸管或类似电子器件为核心的设备,它们工作时会在电网上产生高次谐波干扰。
尤其在大量采用这类设备而又没有相应的谐波抑制措施的时候,高次谐波会达到非常严重的程度。
(5)电网电压波动。
大容量负荷的起动、停止,引起电网电压的瞬时起落。
各相电压的瞬时不平衡,会导致电压波形畸变,致使高次谐波产生,其频谱虽较低,但能量巨大。
(6)数字电路装置。
包括电脑、程控交换机、设备自动控制系统的现场控制器等。
由于电子电路的开关过程引发快速的脉冲电流变化,其频谱从数十赫兹到数百兆赫都存在。
(7)高频振荡电路。
包括发射机、接收机及时钟本振等振荡电路的基频及其谐波,频率从几十千赫到几百兆赫。
(8)气体放电灯、荧光灯的整流器、启动器。
它们都会对电网及周围空间产生电磁骚扰。
(9)家用电器、办公用电器。
其中串激电机的换向器、电子控制器、定时器等均会对电网及周围空间产生电磁干扰,干扰频谱从几万赫到几百兆赫。
电器的开关操作会形成呵呖呵声(指用电设备开关时造成的类似收音机里发出的呵呖呵声)的干扰。
(10)电动工具。
建筑物中使用的电动工具中,串激电机的换向器可产生电磁干扰。
(11)工、科、医射频设备。
指医院、科技展览厅中那些可能对150千赫400吉赫频段内的无线电造成干扰的设备,主要包括感应加热、微波加热、高频焊接、科研仪器、高频医疗器械等,频谱分布范围宽。
电磁干扰(EMI)地弹噪声

706.1、地弹噪声-定义定义是指芯片内部“地”电平相对于电路板“地”电平的变化现象。
以电路“地”为参考,芯片内部的“地”电平不断的跳动,因此形象的称之为地弹。
一般对IC 而言。
因为芯片内部的“电路地”和芯片的“地引脚”实际上是用一根很细很细的金线连接起来的,所以这个金线电感较大,当有变化的电流通过时,在电感上会产生很大的电压波动。
图6.1.1:IC地引线示意图716.2、地弹噪声-产生的机理与危害地弹噪声产生的机理与危害地弹噪声可以用由4个门电路组成的数字电路来说明。
在t 0时刻,门1输出高电平,而且门1和门3之间驱动线对地电容Cs 被充电,其值等于电源电压。
当门1电路输出的高电平向低电平翻转时,将有电流I 1由门电路注入地线,Cs 的放电电流I 2也将注入地线。
假设两者的电流和为di ,变化时间是dt ,由于地线电感L 的作用,在门1和门2的接地端产生尖峰电压,引起电源的波动。
电源电压的波动可按公式计算:V=L(di/dt)I 2I 1V -+如果此时门2输出低电平,该尖峰脉冲耦合到门4的输入端,造成门4输入状态为高电平,从而形成误信号。
由公式可见,V 与L 和di/dt 成正比,di/dt 是累加的且随着同步开关输出的数量增加而增大。
图6.2.1:地弹噪声产生示意图V GND =V6.3、地弹噪声-抑制地弹噪声的措施抑制地弹噪声的措施有效的控制地弹噪声方法如下:1、减小寄生电感,如选择小封装器件、减小布线长度和适当增加布线宽度;2、减小电平跳变速度,例如减小上升速度和下降速度;3、避免同时切换多个IO状态,限制共用返回路径的IO数目;4、减小回路面积,减小回路面积除可以减小电磁干扰外,因其回路面积小回路走线短,所以寄生电感也小。
72。
电磁干扰(EMI)定义

无线通信
功能性
人为 干扰源
非功能性
电视 雷达 导航
办公设备
家用电器
点火系统
开关系统
工业、 医疗设备
6பைடு நூலகம்
1.4、电磁干扰的定义-传输途径
任何电磁干扰的发生都必然存在干扰能量的传输和传输途径。 电磁干扰传输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传导传输方式,另一种是辐射传输 方式。 根据耦合的方式不同,干扰的耦合可分为辐射耦合和传导耦合两类。
定义:
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是 指由电磁噪声所引起的设备、传输通道或系统性能下 降的电磁现象。
三要素:
1.干扰源 2.传输途径 3.敏感设备
图1.2.1 EMI示意图
5
1.3、电磁干扰的定义-干扰源的分类
大气干扰
雷电干扰
宇宙干扰
自然 干扰源
热噪声
无线电广播
a11、电场感应
a1、近场感应耦合
a、辐射耦合
a12、磁场感应
a2、远场辐射耦合
b、传导耦合 b1、电容性耦合 b2、电感性耦合
7
电磁干扰的定义
1.1 干扰现象 1.2 三要素 1.3 干扰源的分类 1.4 传输途径
3
1.1、电磁干扰的定义-干扰现象
可感知的现象 : ★开灯时电视机中产生雪花; ★雷电使收音机产生嗞嗞的噪声; ★手机来电时,旁边的音响有杂音; ★相机误拍摄; ★运行中的系统无规律重新启动;
★ ……
4
1.2、电磁干扰的定义-三要素
《EMI说明资料》课件

接地技术是EMI 抑制技术的一种
接地技术可以有 效降低EMI干扰
接地技术包括单 点接地、多点接 地和混合接地
接地技术需要根 据实际情况选择 合适的接地方式
屏蔽技术:通过屏 蔽材料将电磁波隔 离
滤波技术:通过滤 波器将电磁波滤除
接地技术:将设备 接地,减少电磁波 辐射
隔离技术:将敏感 设备与干扰源隔离 ,减少干扰
测试步骤:设置测试参数、进行测 试、分析测试结果等
频谱分析仪:用于测量电磁波的频 率、功率和相位等参数
干扰分析仪:用于分析电磁干扰的 来源和影响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场强计:用于测量电磁场的强度和 方向
电磁兼容测试系统:用于测试电子 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能
Part Four
滤波器类型:低通、 高通、带通、带阻 等
滤波器作用:抑制 特定频率范围内的 噪声
滤波器设计:需要 考虑滤波器的频率 响应、阻抗匹配等
滤波器应用:在电 源、通信、电子设 备等领域广泛应用
屏蔽原理:通过屏蔽材料将电磁波反射或吸收,降低电磁干扰 屏蔽材料:金属、塑料、橡胶等 屏蔽设计:根据电磁波频率和强度选择合适的屏蔽材料和结构 屏蔽效果:降低电磁干扰,提高电子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技术升级: EMI技术将不 断升级,提高 抗干扰能力
应用领域扩展: EMI技术将应 用于更多领域, 如汽车、医疗
等
环保要求提高: EMI技术将更 加注重环保, 降低电磁辐射
国际合作加强: EMI技术将加 强国际合作, 共同推动技术
进步
汇报人:
01 02
03 04
05 06
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
标准:GB/T 17626.1-2017《电磁兼容 通用标准 居住、 商业和轻工业环境中的发射》
电磁干扰测试方法(一)

电磁干扰测试方法(一)电磁干扰测试方法概述电磁干扰测试是为了评估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而进行的测试过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电磁干扰测试方法。
1. 辐射发射测试•辐射发射测试是通过测量设备在发射过程中产生的电磁场强度来评估其辐射电磁干扰水平。
•常用的测试方法包括天线扫描测试、半球测量法和静态场强法。
天线扫描测试•该方法使用天线扫描设备对设备产生的电磁辐射进行测量。
•扫描天线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依次扫描,记录辐射场强度值。
•通过分析数据,可以评估设备的辐射干扰水平。
半球测量法•该方法将待测设备放置在一个半球状的测试腔室中。
•在测试腔室的内壁上,均匀分布若干电磁探测器。
•测试时,记录每个探测器接收到的电磁辐射值,并进行分析。
静态场强法•该方法利用静态场强传感器测量设备产生的电磁辐射场强度。
•传感器放置在待测设备周围的指定位置。
•通过多次测量,得到统计数据,分析设备的辐射干扰情况。
2. 感应耦合测试•感应耦合测试是通过将待测设备与其他设备通过电磁感应耦合的方式,来评估其电磁干扰水平。
•常用的测试方法包括电缆辐射耦合法和电缆传导耦合法。
电缆辐射耦合法•该方法通过将待测设备与其他设备通过电缆连接,并检测电缆上的辐射电磁干扰信号。
•使用电磁探测器对电缆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
•通过分析数据,评估设备的辐射干扰水平。
电缆传导耦合法•该方法通过将待测设备与其他设备通过电缆连接,并检测电缆上的传导电磁干扰信号。
•使用电磁探测器对电缆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
•通过分析数据,评估设备的传导干扰水平。
3. 抗干扰能力测试•抗干扰能力测试是评估设备在受到电磁干扰时,其正常工作能力的测试。
•常用的测试方法包括抗射频干扰测试和抗电源干扰测试。
抗射频干扰测试•该方法通过将待测设备暴露在射频干扰源中,测试其正常工作能力。
•改变射频干扰源的功率和频率,记录设备的正常工作情况。
•通过分析数据,评估设备的抗射频干扰能力。
抗电源干扰测试•该方法通过将待测设备暴露在电源干扰源中,测试其正常工作能力。
开关电源的电磁干扰和射频干扰及电气安全标准

开关电源的电磁干扰和射频干扰及电气安全标准一、电磁干扰和射频干扰(EMI-RFI)美国及国际标准化组织已对电磁干扰和射频干扰制定了若干标准,要求电子设备的生产厂商将其产品的辐射和传导干扰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
在美国,权威的指导性文件是FCC Dock-et20780,在国际上,德国的Verband Deutscher Elek-tronotechniker(VDE)安全标准则得到了广泛的采用。
FCC和VDE两个标准,主要是针对最终产品提出的,而不是组装产品的部件,但使用开关电源的整机产品,必须符合EMI-RFI的有关条款,了解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正是因为如此,既便开关电源已经使用了一个输入滤波器,这个滤波器对无源负载电路是匹配的,但对有源动态电子电路供电时,其抑制干扰的能力会发生剧烈的变化。
本文试图引导大家了解一些RFI的难题,并给出减小这些干扰的措施,这无论对电源设计或最终产品的设计均是需要遵循的。
1.FCC和VDE标准关于噪声抑制的条款FCC和VDE两项标准对由交流供电且由高频数字电路构成的设备的RFI抑制均提出了相应要求。
VDE标准把它的条款分成二类:第一类是工作在0~10kHz 的设备产生的无意性高频干扰。
它们的标准号分别是VDE-0875和VDE-0879;第二类是用于要求那些使用10kHz以上频率的设备所产生的有意性高频干扰,它们的标准号是VDE-0871和VDE-0872。
与此不同的是,FCC则针对产生或使用定时脉冲信号大于10kHz的所有设备提出RFI限制的有关条款。
图1所示给出了FCC和VDE对RFI的各项要求。
注:IEC为国际电子技术委员会的英文缩写;CISPR为国际无线电干扰特别委员会的英文缩写;EEC为电子设备的英文缩写。
FCC对EMI-RFI的有关条款与VDE的有关条款十分接近,其CLASS A部分要求商业、贸易和工业环境的设备,其电磁干扰辐射应在几分贝/微伏,所有能达到VDE 0875/N或VDE-0871/A,C标准规定的设备,几乎都能达到FCC的这一要求。
电磁干扰和抗干扰措施

交流供配电线路在工业现场的分布相当于一个吸 收各种干扰的网络, 而且十分方便地以电路传导的形 式传遍各处,经检测装置的电源线进入仪器内部造成 干扰。最明显的是电压突变和交流电源波形畸变,它 使工频的高次谐波 (从低频一直延伸至高频) 经电源 线进入仪器的前级电路。例如,由调压或逆变电路中 的晶闸管引起的大功率高次谐波干扰;又如开关电源 经电源线往外泄漏出的几百千赫兹尖脉冲干扰。
屏蔽技术:可抑制电磁干扰在空间的传播,并切断辐射 干扰的传播途径
接地技术:保护人身和设备安全;提供参考零电位; 阻隔地环路
滤波技术:根据频率选择性地抑制干扰信号 隔离技术:阻断干扰信号传导通路,并抑制干扰信
号强度
19.09.2019
10
一)屏蔽技术
利用金属材料制 成容器,将需要防护 的电路包围在其中, 可以防止电场或磁场 耦合干扰的方法称为 屏蔽。屏蔽可分为静 电屏蔽、低频磁屏蔽 和电磁屏蔽等几种。 根据不同的对象,使 用不同的屏蔽方式。
19.09.2019
41
实行电源分组供电
将微机系统的主机电源与输入通道电源分 开;将驱动电路电源与控制系统电源分开, 以防止设备间干扰。
19.09.2019
42
2.针对强电干扰(信号通道干扰)的措施
对电感性负载引起的强电干扰:可用吸 收(滤波、稳压),隔离(光隔、变压 器、扼流圈、继电器、差动运算放大器、 隔离运算放大器等)
19.09.2019
C型变压器的漏感比 E型的小
7
由电焊引起的干扰
电焊机电缆产生强磁场干扰
磁场交链
信号线
19.09.2019
8
四 几种电磁兼容控制技术
抗电磁干扰技术有时又称为电磁兼容控 制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一百多年以前,人类一直生活在没有人造电磁辐射的自然环境中。
那时,自然界产生的电磁辐射主要是太阳的光辐射、宇宙射线、地球磁场辐射和地球热辐射等。
人类已经适应了这种天然的电磁环境。
今天,多种多样的电气和电子设备已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而且还在继续迅速地扩大和发展。
与此同时,电磁干扰现象也随之增大并日趋严重,它不仅在通信领域中对信号的产生、传播和接收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而且给人类社会的生产与生活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危害。
本文将浅显地向广大电子爱好者谈谈电磁干扰的危害,使读者重视电磁干扰造成的环境污染,自觉地维护电磁环境文明。
一、电磁干扰对人类社会的危害1 电磁干扰是无线电的大敌在50年代,一部50W的短波电台通信距离可达1000km;到了80年代,一部250W的短波电台通信距离一般小于500km。
其根本原因是80年代电磁干扰比50年代增强了许多倍。
现代社会日益增多的电磁干扰正在侵入地球空间的各个角落,像毒雾般污染无线电频谱资源。
无线电通信首当其冲地受到电磁干扰的危害,受害规模越来越大。
例如1998年2月12日晚,CCTV-1“焦点访谈”节目专门报导了电磁干扰妨碍民航春运事件:该年元月20日,由于大功率寻呼发射机干扰广州机场与飞行在航线上的飞机间的无线电通信联络指挥调度,危及飞行安全,不得不关闭一个繁忙扇面,使90多个航班不能正常运行,大批旅客滞留机场,给繁忙的春运造成损失。
以上两例说明电磁干扰是无线电通信的大敌。
2 电磁干扰刺激功率竞赛,加剧电磁污染无线电通信需要一定的信号噪声比,电磁干扰大,信噪比就会下降,使无线电通信距离变短。
为保证一定的通信距离,只好增大发射机功率,以保证接收机所需要的信噪比。
这就是80年代250W短波电台勉强完成50年代50W短波电台工作的原因。
从表1可以看出,1980年电磁干扰场强比1950年大了700倍,难怪发射功率增大5倍还不行。
地球上同时工作的发射机有数百万台,最大功率可达兆瓦级。
发射机数目逐年增多,功率随之加大,电磁干扰场强也不断增大。
面对这种状况,人类会不会陷入“发射机功率增大和数量增多→电磁干扰场强增大→信噪比下降→再次增大和增多发射机功率和数目”的恶性循环?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电磁干扰危害的加剧,可能会刺激发射机功率和数目竞赛,复又导致更严重的电磁污染。
3 电磁干扰日益社会化电磁干扰社会化趋势,给人民生活带来许多不便。
例如,武汉天河机场未启用前,从南湖机场起飞或降落的飞机会对下面的电视机产生严重干扰。
飞机起降时地处飞机下面的武昌城区电视图像抖动,几万户居民长期遭受电磁干扰之苦;又如新建居民小区或花园楼房安装了电子防盗报警系统,该系统开关电源产生的电磁干扰使附近休闲在家的人无法收听收音机。
使用大功率无绳电话、手机、家用游戏机等能发射电磁波的电子装置时,电视屏幕上会出现讨厌的明暗条纹、雪花、闪烁和抖动;病房内使用手机很容易引起电子心脏起搏器停搏、输液泵电子开关误动作,中断病人输液等,直接危及病人的安全;根据国外文献报导,冬天使用电热毯的孕妇因受到电热毯的电磁辐射容易造成流产。
电磁干扰日趋社会化,给人们的和平生活带来不安和危险。
4 电磁干扰对人的制约与限制电磁干扰对人的制约与限制是在人类重大活动中显露出来的。
例如,我国某海滨疗养地新建了一个电视转播台,由于该台对附近飞机场有严重干扰,尚未正式启用,就被责令拆毁;沿海某地新建海岸电台因对国际安全遇险系统有严重电磁干扰,不得不重新改建他处。
这两个例子说明,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前应考虑到电磁干扰问题。
又如瑞典、美国曾出现过电磁干扰导致误关闭核电站事故。
瑞典奥斯卡斯哈门的一座核电站,1998年曾因移动电话电磁辐射引起监视仪表混乱,误认为放射物质增多而自行停止运行。
电磁干扰对军事行动的制约与限制早在60年代就已十分突出了。
例如越战期间,美舰艇导弹处于战备状态或舰载飞机起飞着舰时,必须关闭某些搜索雷达和通信发射机,以避免电磁干扰危害导弹和飞机的安全。
卫星通信安装到舰船上使用时往往必须关闭某些雷达,以避免雷达干扰卫星通信。
5 一个值得编入中学课本的科普知识电磁干扰是无线电的孪生兄弟,人类发明了无线电它便诞生了。
起初发现无线电频谱线上每一个频率只能供一个客户使用,如果在有限的空间内,两个以上客户同时使用一个频率,就会产生干扰。
由于收信、发信均占有一定的带宽,这就增大了干扰机会并增添了谐波等干扰。
电磁理论指出,一切用电设备在运转的过程中均会伴随着电磁现象发生,并以电磁场形式向四周传播。
例如,日光灯开启瞬间,收音机会传出“喀,喀喀”声音。
这是由于电灯开关和荧光灯起辉闪烁瞬间有电磁干扰辐射场产生,被收音机接收而发出声响。
当今社会的生产与生活已经实现电子化、电气化和自动化,伴随产生的无用的电磁场就像烟雾一样笼罩着地球,无所不在,无处不有。
因此,环保科学把电磁辐射列为继水污染、空气污染、噪声污染、环境污染之后的第五公害,称之为电磁污染。
面对电磁干扰的挑战,每个公民都应熟习电磁干扰的产生、危害和预防,自觉维护电磁环境文明。
电磁干扰不仅出现在大学讲台上,还应编入中学课本中,作为科普知识在社会上广泛开展宣传教育。
二、电磁干扰对电子装置造成的危害电磁干扰造成的各种损失是通过电子装置有效性能或技术指标下降来体现的。
电子装置(设备)在电磁干扰作用下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下面仅就常见的几种作简要介绍。
1 降低技术性能指标(1) 话音系统无线和有线电话,受到电磁干扰会使信号发生畸变失真,严重时可完全被电磁干扰淹没。
电磁干扰使语言清晰度变坏。
表2给出了语言清晰度与干扰噪声电平的关系。
显然,电磁干扰越强,信噪比越小,语言清晰度越差。
(2) 图像显示系统雷达显示器、传真、电视、图示和字母数字读出器等图像显示系统,在电磁干扰作用下会变得模糊并出现差错。
轻微干扰也会使图像质量变差、清晰度变低和误差变大。
而出现严重干扰时则根本无法判读和观看。
例如,一名技术熟练的雷达员,在显示器上进行目标测定时,轻微干扰可使该雷达员能够发现目标的最大距离缩短10%,严重电磁干扰将缩短25%。
如果目标以超音速飞行,轻微干扰可使雷达员发现目标的最大距离缩短20%,严重干扰会缩短50%,这就意味着雷达作用的距离减半。
(3) 数字系统电磁干扰使数字系统误码率增大,降低了信息的可靠性,严重时会发生错误和信息丢失。
由于电磁干扰的存在,无线电通信误码率只能维持在10-5水平(一般数据传输误码率在10-7水平,电子计算机内总数据传输误码率在10-12水平)。
例如,一个典型的相干检测二进制系统,载波噪声比和载波干扰比都是15dB时,误码率约为10-12。
若载波噪声比下降3dB,误码率将会下降到10-8。
(4) 指针式仪表系统传统电子设备和仪器仪表中有许多是指针式的。
电磁干扰会使指针指示错误、抖动和乱摆,降低系统使用功能。
例如,歼六飞机的无线电罗盘,由于电磁干扰使罗盘接收机输出噪声增加一倍时,不仅罗盘指针指示超差,而且罗盘作用距离也将缩短三分之一,直接危及飞机航行的安全。
(5) 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受到电磁干扰时,可能出现失控、误控或误动作,使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降低,并危及安全。
控制系统中除灵敏电子设备、装置和电路对电磁干扰敏感外,灵敏电机、电器(如低压电磁开关、继电器、微型电机等)也对电磁干扰十分敏感而成为电磁干扰接受器。
2 电磁兼容性故障电磁干扰降低系统(设备)技术性能指标的现象极为普遍。
日常生活中最容易受到干扰的就是电视机和收音机,但当干扰源关机或者远离时干扰症状随之消失,一切又都恢复正常。
前面列举的手机干扰心脏起搏器和电子输液装置,如果造成心脏手术失败,出现灾难性电磁干扰危害,被称为“电磁兼容性故障”。
又如,强电磁干扰使无线电接收机前端电路烧毁不能恢复正常工作;游乐场过山车因电子游戏机电磁干扰失控而相撞,造成游客受伤;核电站因移动电话电磁辐射误关闭等,均属于电磁兼容性故障。
电磁兼容性故障会给国防、工业、交通运输、医疗和科研等带来巨大损失并危及人身安全。
3 误燃电磁干扰使金属之间因电磁感应电压而产生电火花或飞弧,引燃该处易燃气体导致易燃物燃烧。
燃油等易燃液(气)体在容器内或管道内流动摩擦产生静电积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静电放电也可能误燃。
例如,加油站、加油车(油车)因电磁感应电压产生的电火花或静电火花,均可能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特别是接地装置失效时,更会加剧上述危险发生。
国外曾有关于宇航舱地面模拟训练时充氧舱内电火花引燃氧气造成宇航员窒息事件,以及谷物仓库因静电火花引燃干燥谷物粉末造成仓库爆炸事件的报导。
4 误爆电爆装置暴露在强电磁干扰的环境中有可能发生误爆。
在安装有电爆装置的系统设备中,同电爆装置相连接的导线电缆、金属构件、器件等,由电磁干扰产生的感应电流或来自其它设备的电磁干扰传导电流施加到电爆装置上时,就可能发生误爆。
电磁干扰误爆会使功能爆炸失控、早爆和误爆,危及系统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5 电磁泄密电磁干扰中含有大量信息。
例如,电脑产生的电磁辐射中含有各种数据信息。
除经过专门反窃密设计的电子系统设备外,一般电子系统设备均有电磁泄漏。
现代侦测系统很容易从电磁干扰中得到重要信息。
电磁干扰辐射可能造成政治、军事、经济和工业等保密信息的泄密。
6 电磁暴露电磁干扰是重要的电磁暴露。
国家利益需要的科研、军事、工业等隐蔽设施项目,在成果尚未投入使用前,试制调整试验过程产生的外泄电磁干扰可能会造成电磁暴露。
7 电磁辐射危险电磁波作用到人体和动植物上,可以被反射、吸收和穿透。
这种非电离射频辐射生物效应,一直被人类关注。
因为在一定条件下,电磁辐射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机能障碍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眼睛损伤、诱发癌症或免疫缺陷性疾病。
为预防电磁辐射危害,把微波功率分为三个等级:致热效应功率密度为10mW/cm2(相当远场199 5V/m场强)。
只有当人体受到微波照射场强大于200V/m时,才有可能发生上述危险。
微热作用功率密度为1~10mW/cm2(相当远场63 1~199 5V/m场强范围)。
非致热效应功率密度小于1mW/cm2(相当远场63 1V/m场强)。
一般情况人体处在小于63 1V/m场强环境中是安全的。
在电磁辐射危险中还有一种是射频灼伤。
处在强电磁场中的金属物体(如发射天线下方的金属导体、吊车和舰船金属栏杆等),会有危险的感应电压,当人体触及时可能会被灼伤或有触电感觉。
电磁辐射危险,强场比弱场严重,高频比低频严重,时间长比时间短严重。
人类应远离大功率设备,但也不应忽视小功率危险。
例如,贴近大脑的手机电磁辐射并非很小,许多不合格家电的电磁辐射超标,某些低频设备非致热效应等,都不应该忽视。
一、电磁兼容的定义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EC对电磁兼容的定义是:系统或设备在所处的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同时不对其他系统和设备造成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