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外环境设计
建筑室内外环境设计探讨

建筑室内外环境设计探讨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建筑业环境设计水平的日益革新,建筑室内外环境设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根据空间内外关系可以将建筑环境设计分为室内环境设计和室外环境设计,本文简要分析了市内外环境的重要性,剖析了室内外环境设计的含义,强调了室内外环境设计中的绿色设计,并概括了建筑室内外环境动态和发展状况。
标签:建筑业;室内外环境;设计;绿色设计;环境动态。
一,室内外环境的重要性人们的生产生活离不开建筑物,建筑是人类发展的必然产物,建筑室内外环境对人们的生活显得尤其重要。
众所周知,室内外环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人们设计创造出的建筑室内外环境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质量具有很大的影响,市内外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生门的安全、将抗、舒适、效率等。
设计师们在进行建筑室内外环境设计时,应该首先考虑人们的身心健康和建筑物的安全保障,为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设计出合理的建筑物类型,选择功能性和适用性很强的建筑物室内外环境设计,突出设计的风格文脉精神等功能。
二、室内外环境设计的含义现代化的建筑室内外环境设计具有两层含义,具体如下:1.建筑室内外环境设计包括室内外的空间环境、空气质量环境、视觉环境、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等,目前大多数的建筑室内外环境设计只注重视觉环境的设计,忽略了其他环境的设计,不能充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人们对建筑室内外的环境的感受是综合,而不是单一的,因此,在进行建筑室内外环境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各种环境因素,根据人们的生活需求,设计出舒适度和实用性最强的室内外环境,在满足人们的视觉感受的同时,让人们身心愉悦。
2.应该把建筑室内外环境当作自然环境,在对小区域的建筑进行室内外环境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该社区、该城乡乃至该城市的环境,将其当作整个城市飞有机组成部分。
在进行建筑室内外环境设计时还要充分考虑建筑与建筑之间的环境,重视建筑物之间的环境设计,使得该区域的人工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得到优化。
建筑室外景观设计案例解析

建筑室外景观设计案例解析室外景观设计在建筑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可以提升建筑物的美观度,还可以为人们创造一个愉悦的环境。
本文将解析一些成功的建筑室外景观设计案例,以探讨其设计思路和特点。
一、案例一:城市公园这个案例是一个城市公园的室外景观设计。
该公园位于城市中心,面积较大,有许多绿地和花坛。
设计师采用了多种植物种类,通过合理的布置和搭配,打造了一个独特而和谐的景观。
首先,设计师充分考虑了公园的功能性和美观性。
他们将公园分为几个功能区,如休闲区、游乐区和运动区等。
每个功能区都有相应的景观设计,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其次,设计师注重景观元素的统一与协调。
他们选择了与建筑风格相匹配的植物和装饰物,使整个公园显得和谐统一。
同时,他们还运用了适当的色彩搭配,使景观更加鲜明生动。
最后,设计师重视可持续性和环保性。
他们选用了一些本地植物,这些植物在当地气候条件下生长良好,并且不需要过多的水和养护。
此外,设计中还融入了一些环保元素,如太阳能灯和雨水收集系统等。
二、案例二:度假村这个案例是一个度假村的室外景观设计。
度假村坐落在海边,拥有壮丽的海景。
设计师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打造了一个与自然相融合的景观。
首先,设计师运用了大量的水景元素。
他们在度假村的周围建造了人工湖泊和游泳池,使整个度假村充满了水的元素。
同时,他们还设计了一些水上活动设施,如划船和钓鱼等,增加了游客的娱乐性。
其次,设计师注重保护自然生态。
他们保留了度假村周围的自然植被和海洋生物,在设计中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此外,他们还设置了一些环保设施,如太阳能发电系统和海水淡化设备等。
最后,设计师强调舒适度和便利性。
他们在度假村中设置了休闲区、餐饮区、健身区等设施,以满足游客的各种需求。
同时,他们还考虑到了行动不便的人群,进行了无障碍设计,使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度假村的美景。
结语通过以上两个建筑室外景观设计案例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到,成功的室外景观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功能性、美观性、可持续性和用户需求等方面。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外部环境设计规范要求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外部环境设计规范要求建筑外部环境设计在建筑设计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建筑与周围环境相连接的桥梁,更是人们生活空间的延伸和提升。
为了保证建筑外部环境设计的质量与美观,建筑界普遍制定了一系列的设计规范要求。
一、布局与规划建筑外部环境设计的第一步是进行布局与规划。
布局是基于周围环境条件和建筑功能需求,合理安排建筑物与周边空间的相互关系。
规划则侧重于整体环境的组织与管理,包括道路、绿地、景观等元素的分布。
在布局与规划中,需要考虑到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比例、景观元素的选择与组合、视觉连贯性等因素。
此外,还需要遵循城市规划的相关政策,确保建筑外部环境设计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与统一。
二、景观设计景观设计是建筑外部环境设计的核心部分。
它包括了植物、水体、地形等景观元素的选择、布局与设计。
在景观设计中,首先需要考虑到建筑物的风格与周围环境的融合。
不同风格的建筑需选择相应的景观元素,以实现整体的和谐与统一。
其次,需要选择适宜的植物,包括树木、花草等,以增加建筑的观赏性和舒适性。
同时,应注意植物种植的合理性和生态性,以保护生态环境。
最后,还需要考虑到水体和地形的布置与设计,以增加景观的层次感和趣味性。
三、照明设计照明设计在建筑外部环境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提供安全照明,还可以突出建筑物的特色和美感。
在照明设计中,需要根据建筑的功能和风格选择合适的照明方式和灯具。
例如,商业建筑可选用色彩丰富的灯光,以吸引顾客的注意;文化建筑可选用柔和的灯光,以凸显其艺术氛围。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夜间景观的整体效果与照明的能耗问题,以实现照明设计的节能与环保。
四、交通与停车设计建筑外部环境设计中的交通与停车问题是不可忽视的。
设计师需要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和周边交通情况,合理规划和设计交通道路、停车场等设施。
在交通设计中,需要保证交通的安全和便利。
例如,设置人行道、交通指示标志和交通信号灯等,以提供行人和车辆的正常通行。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9外部空间环境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9外部空间环境住宅建筑设计原理:外部空间环境当我们说起住宅建筑的设计和装修时,往往会考虑私人空间的设计,包括室内布局、装修材料和家具选择等。
但是,同样重要的是,我们也必须考虑住宅建筑的外部空间环境。
一个合适的室外设计可以增加家庭成员使用室外空间的舒适度,并将外部环境与室内装饰完美地结合起来。
1. 坚持一致性建筑外立面形式与色彩scheme可以与室内设计有所区别,但是作为整体,它们应该保持统一,突显建筑的可辨识度。
这意味着当建筑师和规划师设计外部空间时,需要考虑建筑的整体外观,并选择与建筑风格相符合的物料和颜色。
2. 相关性和使用性室外设计必须考虑实用性,以满足不同需求的家庭成员使用室外空间的需求。
家庭户外活动和娱乐可以通过宽敞的露台或甲板,花园和草坪,烧烤区和户外厨房等设施实现。
同时,在外部空间的设计中,建筑师和规划师需要考虑到与室内空间之间的联系,创造出流畅的过渡。
例如通过使用纳凉台或者封闭式露台,使室外以同样的设计风格延伸到室内,这样空间的功能和设计就能够和谐配合,同时也增加了充分利用室外空间的可能性。
3. 采用合适的植被在住宅建筑的外部空间环境设计中,一个重要的元素是植被。
正确选择和布置植物能够创造出令人愉悦的视觉效果,使住宅建筑与自然环境相融合。
方便植物管理的灌溉系统也是设计过程中的重要考虑因素,方便家庭管理。
4. 照明设计照明设计也是住宅建筑的外部空间设计中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
使用室外灯光可以改善夜间的安全性和可居住性。
通过照明设计,我们可以突显爬藤植物、石头和其他质地。
此外,通过使用节能的照明设备,这也是一个环保先进的选择。
5. 创造私人空间在家庭中有私人的空间是非常重要的。
同样,在住宅建筑的外部空间设计中,也需要考虑到个人空间的因素。
例如,一个墙壁绿化项目、一个私人的小型庭院,或者一个遮阳休息区,都可以为个人空间的创造提供灵感。
在设计住宅建筑的外部空间时,需要充分考虑到使用者的需求和实际情况。
建筑室内外环境的一体化设计分析

建筑室内外环境的一体化设计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建筑室内外环境的一体化设计是当代建筑领域的重要趋势,它打破了传统建筑设计中室内外空间的界限,将建筑的内外环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和城市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建筑室内外环境的一体化设计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背景介绍一文将介绍建筑室内外环境一体化设计的发展背景、当前面临的问题以及研究的意义,以引起读者的兴趣,为后续内容的探讨打下基础。
1.2 问题概述建筑室内外环境的一体化设计在当今社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于舒适环境的需求不断增加,建筑的室内外环境设计也逐渐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在实际设计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建筑的室内外环境存在着一定的脱节和不协调的现象,导致建筑整体环境的美感和实用性受到影响。
如何实现建筑室内外环境的一体化设计,成为了当前建筑设计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这不仅仅涉及到建筑外观与内部空间的统一性,更关乎建筑环境的功能性、舒适性、实用性等方面。
只有将建筑的室内外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建筑空间的完美呈现,满足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环境的追求。
本文将着重探讨建筑室内外环境一体化设计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影响因素,通过实践案例分析来深入剖析这一设计理念的实际运用,并对未来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提出一些启示和建议。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探讨,为建筑室内外环境一体化设计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建筑设计领域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1.3 研究意义研究室内外环境一体化设计的意义在于能够有效整合建筑内外环境资源,提高建筑的整体品质和可持续性。
通过深入研究室内外环境的一体化设计理念和方法,可以为设计师提供更多的设计思路和创新方向,有助于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通过对实践案例的分析和总结,可以为建筑行业提供更具参考价值的经验和教训,促进相关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研究室内外环境一体化设计的意义不仅体现在设计实践中,更是对建筑行业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指引。
环境设计规范要求中的建筑物外部空间与景观要求

环境设计规范要求中的建筑物外部空间与景观要求建筑物的外部空间与景观是环境设计中重要的一部分,它们不仅仅是为了美化建筑物的外貌,更是为了提供人们与自然环境互动的机会。
为了满足环境设计的要求,以下是建筑物外部空间与景观的一些规范要求。
1. 绿化要求:建筑物外部空间与景观应该注重植物的种植与布置。
绿化设计应该根据建筑的风格和周围环境来选择植物的种类和区域。
绿化带应该覆盖建筑物周围的所有空间,包括庭院、公共区域和道路两旁等地方。
植物的选择要考虑到四季景观的呈现,以使外部空间在不同的季节都能展现独特的美。
2. 建筑物与景观的融合:建筑物外部空间与景观要求相互融合,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建筑物的设计应该考虑到周围环境的特点,与自然景观相融合。
同时,景观设计要考虑建筑物的风格,避免与建筑物相冲突。
建筑物与景观的融合可以通过合理的布局、材料的选择和色彩的搭配来实现,使整个空间显得和谐统一。
3. 道路与通道的规划:建筑物外部空间与景观的规划要考虑到人们的行走与交通需求。
道路和通道的设计要符合人们的通行习惯和需求,提供清晰的导航和便利的交通流线。
同时,道路和通道的设计要与景观相协调,使人们在行走的过程中能够欣赏到美景。
4. 舒适的休息区域:建筑物外部空间与景观应提供舒适的休息区域,以满足人们的休憩需求。
休息区域可以设置在建筑物周围的花坛、庭院或者公园等地方,提供舒适的座椅和遮阳设施。
同时,休息区域的设计要考虑到人们的隐私和安全,提供宜人的环境。
5. 照明设计:建筑物外部空间与景观的照明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夜间景观和人们的安全需求。
照明可以使用夜景灯、景观灯和路灯等类型,营造出独特的夜间景观效果。
照明设计要合理布置光源,照亮重要的景点和通行路线,同时避免过亮或者过暗的情况,确保人们的安全。
总结起来,建筑物外部空间与景观的设计要满足绿化要求、与建筑物的融合、合理规划道路和通道、提供舒适的休息区域以及合理的照明设计。
这些规范要求有助于创造美丽、舒适和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物外部空间与景观,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社区的发展。
建筑外部环境因素对设计的影响

建筑外部环境因素对设计的影响建筑作为人类生活和活动的重要场所,不仅仅要满足实用性和美观性的要求,还需要考虑到外部环境因素对设计的影响。
这些因素包括气候、地形、文化、传统和建筑附近的周边环境等。
气候因素是建筑设计中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不同的气候条件会对建筑设计产生不同的影响。
在温带、寒带地区,需要考虑保温隔热等措施以防止室内热量流失。
在热带地区,建筑应该考虑到避阳、保湿等要求,以保证室内的凉爽和干爽。
在沿海和风区,建筑应该考虑到强风的影响,对建筑的结构和外观进行调整,以防止强风对建筑造成损害。
在高山区,需要考虑到高海拔氧气稀薄的影响,对室内通风和人员适应做出合理规划。
地形和自然环境因素也会对建筑设计产生影响。
建筑应该根据地形和环境特征来设计,以便建筑融入周围环境中。
例如,建筑能否利用地形地貌,采用自然通风和采光等技术要素。
如果建筑的设计不匹配周边环境,就会破坏自然环境的平衡。
文化和传统是建筑设计考虑的另一重要因素。
考虑某地已有的中式建筑、民居或现代化的高楼大厦,都是可以成为建筑的源泉。
为了建筑能融入文化环境中,设计师需要拥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历史知识,并且朝着永恒、空间、时间、价值、情感、信仰六个方向拓展,每一个方向都保障了建筑始终是有内涵的、有意义的,有它自身的信息传递。
周边环境是建筑设计应该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周边环境因素包括空气质量、粉尘、噪音、交通、社区活动、公共设施方便性等。
建筑应该考虑到周边环境对居住环境的影响,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以改善周边环境。
在实现以上要求的时候,建筑和它所在的环境应该形成一个和谐、融洽的整体。
现代建筑已经深入人心,既保留了传统的中国建筑元素,结合了多种新材料和技术,有越来越高的建筑质量。
建筑以人民的利益和环境保护为出发点,设计和建造视觉工艺和建筑文化新合成,强调可持续性、节能、环保的理念。
在人们不断追求高品质和美好生活的同时,建筑的发展应该与自然、文化和周边环境融为一体,共同发展。
环境设计专业分类号

环境设计专业分类号
环境设计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建筑、城市规划、景观设计、室内设计、工业设计等多个领域。
因此,环境设计专业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分类:
1.建筑环境设计:主要涉及建筑的外部环境设计,包括建筑外立面、屋顶、广场、院落等空间的设计和规划。
2.城市环境设计:主要涉及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和规划,包括城市道路、广场、公园、景观等空间的设计和规划。
3.景观环境设计:主要涉及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的设计和规划,包括公园、花园、游乐场、景区等场所的设计和规划。
4.室内环境设计:主要涉及室内空间的设计和规划,包括住宅、商业、办公、餐饮等空间的设计和规划。
5.工业环境设计:主要涉及工业场所的环境设计和规划,包括厂房、车间、办公区、员工休息区等空间的设计和规划。
二、环境设计专业分类号
根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环境设计专业的分类号为TU-8,其中具体分类如下:
1.建筑环境设计:TU-82
2.城市环境设计:TU-83
3.景观环境设计:TU-84
4.室内环境设计:TU-85
5.工业环境设计:TU-86
以上是环境设计专业分类号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为您提供一定的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阳辐射能量比例
转化为热能的主要是可见光和红外线
长波红外 线 2.2% 可见光 45.6% 近红外线 45.2% 紫外线 7.0%
落到地球上的太阳辐射能量
由三部分组成
直射辐射:为可见光和近红外线 散射辐射:阳光经过大气层时,被气体分子、 液体或固体颗粒反射或折射,达到地球表面时 无特定方向,形成一个由整个天穹所照射的散 乱光 ,为可见光和近红外线。 大气长波辐射:大气(水蒸汽和CO2)吸收后 再向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在日间比例很小, 可以忽略。
风的测量
测量开阔地面 10m 高处的风向和风速作为当 地的观测数据 风向 ——风吹来的方向 v 通常用16个方位来表示 风速 ——单位时间风所行进的距离
人们把风吹来的地平方向确定为风 方向
风玫瑰图
某地的风向频率分布
实线为全年,虚线为7月份
某地一年的风速频率分布
北京地区的风玫瑰图
地方风:
季风:
海陆风
在白天,陆上的空气温度比同 一纬度海上的空气温度高,热 气上升,海上的冷气流就吹向 内陆。 在夜间,此过程相反。这样形 成的风称为海陆风。
山谷风
在山区,局部的温差会造成局地风 型。此类风是一种很薄的表面气流 是由于向阳坡面上的气温与谷地上 方等高处的气温差而造成的。 白天靠近山坡表面的空气较同等高 度的自由大气所受的热量多,热气 即上升,空气流向在白天为沿山坡 向上 在夜间此过程相反,风向则沿山坡 向下。故大的山谷会产生强烈的山 谷风,白天向上吹,夜间吹向谷底。
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热量的基本来源 是决定气候的主要因素 也是建筑物外部最主要的气候条件之一 太阳常数——大气层外与太阳光线垂直 的表面上的辐射强度 1353W/m2
紫外线
可见光
近红外线
长波 红外线
通常把波长为0.1~100µm的电磁波称为热射线, 其中包括可见光、部分紫外线和红外线,他们 投射到物体上能产生热效应 单原子气体和某些对称型双原子气体如O2, N2,H2等,它们的吸收和辐射很微弱,可以 认为是透热体,即不辐射也不吸收 对多原子气体,CO2,SO2,水蒸气则不能认 为是透热体,特别是在高温条件下有较大的辐 射力和吸收率,
建筑布局与日照
我国民用住宅设计规范要求每户至少有一间 房间冬至日满窗日照时间不低于1小时。 日影
终日日影:一天中都没有日照 永久日影:终年没有日照
建筑的互遮挡:不同建筑物相互遮挡 建筑的自遮挡:建筑物一部分被另一部分遮挡
建筑布局与日照
建筑布局与日照
日照的作用
冬季采暖:充分利用太阳能 自然采光需要:适当的散射辐射 心理需要:冬日室内光斑对人的心理有积极作 用
标准时T0—世界时、“北京时间”
地方平均太阳时Tm与标准时
T0=Tm +4(L0 - Lm)
问题:西安的地方平均太阳时和北京时间差多少?
第一节 地球绕日运动的规律
3. 太阳的位置与日照的关系
赤纬 :太阳光线与地球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 全年的赤纬角+23.5º ~-23.5º 之间变化 春分(0)夏至(+23.5º )—直射北回归线 秋分(0)冬至(-23.5º —直射南回归线 )
粗线:全年 细实线: 冬季,12~2月份 虚线: 夏季,6~8月份
蒲福风力等级表
Ñ Æ £ æ ² ö ¬Ð · À ¬¼ ç « ¾ ¥ È µ ½ ß ³ Å ¹ Ï ©(m) é µ (m) ´ ¸ ã ¬ß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0.1 0.2 0.6 1.0 2.0 3.0 4.0 5.5 7.0 9.0 11.5 14.0 £ 0.1 0.3 1.0 1.5 2.5 4.0 5.5 7.5 10.0 12.5 16.0 £ º Ô Ô æ ðï ¿ ³ ³ À Ò Ì Ô » ³ 10 À ¬ ß ¥ Á µ ² ³ Ì ª«Õ ³ ç È À /À ¬è ° ¬ É ªÌ » £ Î Ó Æ É Ø í » «î ¬ « º î ê ¸ Ø ª ¯ Î Á ªÇ º Ì £ ³ «Ì ª° Á ¬´ È æ Í õ Í ç ¬ ðÏ ¢ ì ¬ «î ê Ø ª ¯ Å À µ » Ð «£ Ç ´ Ë Ì £ º Ì ªÁ ¬´ ðÏ ©Ë ¥ ¡ ¯ ¸ ¢ ¬ · ì ¶ ª Ç ´ ¹ ¢ Ó Ï ´ ° Ì £ ì Ã Ò ¼ Ø ³ ë Ô æ Ï » Ê º  ¬ ð³ ¡ ¥ ¡ ¯ Á ² à ³ À ¸ ± · Ó Ò £ Ç Á Í Ó Ï ´ Í ´ Á ¡ ðÏ Ö ¬ Ö º Á ® æ Í ¡ ¨ Ð Ï ³ Í Ç ¡ ©£ Á ¿ ³ È À Ð Í ° ï ðÓ ¡ ¯ ¬ Õ ¡ §Î ² Ç ¥ Ï ´ £ » Æ ½ Á « ðÏ ¯ ¬ ç º Í » ¸ ã Å Ç ¡ ´ £ Ð «° Í µ õ ° ª ðÓ × Õ ¬ È î © ¬ Í õ è ¥ õ ï Ç ¥ Ò ¸ £ Å Ì Ä Í £ µ » ¬¾ Æ ² ¨Ó ê Í ¡ ë ¬ É Î ¤ ¼ ©Ã Ù ¡ ¯ º þ Ë Ð Í È £ Î ² ´ ° ¹ º Ë Ï ´ Æ ¶ ð» Ë ë î ¶ ¨þ ê ë ³ Ì Ô £ º Ì Õ ø £ ¼ Ç Ç Á ©Ã ¸ Ç º Ó Ë È ¸ º Ó ¡ ¿ Æ Æ ¹ ¡ º Ì Ø Õ ø ¬ Í î Ô Í ã · ³ ¿ Æ · Æ ¹ £ Ð Ñ ªÐ ¶ «Ã ¸ º Ì ÷ Õ ø ¬ Ù Õ ¥ ¹ ï ¿ Æ » Æ ¹ £ ² ¸ ¾ « ² 0~0.2 0.3~1.5 1.6~3.3 3.4~5.4 5.5~7.9 8.0~10.7 10.8~13.8 13.9~17.1 17.2~20.7 20.8~24.4 24.5~28.4 28.5~32.6 32.7~36.9
太阳高度角
海拔(米) 北京 31.2; 上海 4.5; 西安 396.9; 西宁 2261.2 拉萨 3658; 日喀则 3836
太阳方位角
大气质量:
大气透明度定义:I1/I0 = P = exp (-kL),P=1 最
透明 变化范围:0.65~0.75,在一个月份的晴天中可近 似认为是常数 我国将大气透明度作了6个等级的分区,1级最透 明
我国的大气透明度分区
2 4 3
3 5 6 4
影响大气透明度的天气现象
扬沙 ( 沙尘暴) 本地或附近尘沙被风吹起,使能见度显著下降1.0-10.0 千米以内小于1.0千米 天色混浊 一片黄色 风较大 冷空气过境或雷雨影响时,北方春季易出现 浮尘 远地或本地产生沙尘暴或扬沙后尘沙等细粒浮游 空中而形成。 俗称“落荒沙” 小于10.0千米 垂直能见度也较差
40 30
温度(℃)
20 10 0 -10
0 730 1460 2190 2920 3650 4380 5110 5840 6570 7300 8030 8760
时间(小时)
(3)空气温度的局部效应
受地面反射率、气流、遮阳、夜间辐射等影响 不透水下垫面温度较透水下垫面温度高 建筑物密集处空气温度较开阔处高 霜洞效应:洼地冷空气聚集造成气温低于地面上 的空气温度
大气环流:
太阳辐射不均匀造成赤道和两极间极大的温差,引发大气在 此间的经常性活动 从而造成对各地气候的影响造成局部差异, 地方性地貌条件不同造成,如海陆风(地表水陆分布)、山 谷风(地势)、庭院风、巷道风等 以一昼夜为周期 海陆间季节温差造成,冬季大陆吹向海洋,夏季海洋吹向 大陆 造成季节差异,以年为周期
£ Ë ß Å · ©µ ´ (km)
² Ã Î ¾ (kPa) ï ÷ ¶ ¥
2.空气温度
紫外线 可见光
近红外线
主要指距地面1.5m高,背阴处的空气温度。 对短波辐射几乎是透明体—直接接受太阳辐射 的增温是非常微弱的。 与地表面以导热、对流和长波辐射形式进行热 交换而被加热或冷却。
长波 红外线
年平均温度:
向高纬度地区每移动 200~300 km 降低1℃。
日较差
受海陆分布和地形起伏的影响
年较差
与海陆分布有关 与纬度有关
32 30 28
温度 (℃ )
26 24 22 20 18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时间 (小时 )
空气温度的年变化
一年中最热月一般在7、8月份,最冷月一般在1、2月份。
1.大气压力
7 6 5
玛多 拉萨
兰州 太原 北京
4 3 2 1 0 -1 40 50 60
格尔木
昆明
70
80
90
100 110
大气压力随海拔高度而 变 在同一位置,冬季大气 压力比夏季大气压力高, 变化范围5%以内 海平面大气压力称作标 准大气压,为101325 Pa 或 760 mmHg
2.湿度
来源
水体蒸发 植物蒸发
影响因素
地面性质 水体分布 季节 阴晴
绝对湿度 相对湿度 水蒸气分压力
日变化 相对湿度与气温变化反相
年变化 内陆和沿海地区差别较大
气流的影响
3.风——大气压差引起的大气的运动
风的成因(地表增温不同是引起大气压差的主 要原因)
1.经度和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