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材料研究的现状的论文
纳米材料研究现状

纳米材料研究现状纳米材料研究是当前材料科学领域的前沿和热点之一、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广泛应用于电子、储能、催化、传感、生物医药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纳米材料的分类、制备方法以及应用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纳米材料通常被定义为至少在一个维度上小于100纳米的材料。
根据形态和组成的不同,可以将纳米材料分为纳米颗粒、纳米线、纳米片、纳米管、纳米薄膜等。
其中,纳米颗粒是最常见的一种,具有高比表面积和量子尺寸效应,导致了许多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在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方面,有许多不同的技术可用。
常见的制备方法包括物理气相沉积、溶液合成、固相反应、机械法等。
物理气相沉积是一种通过气相反应在高温下制备纳米材料的方法,适用于制备纳米线、纳米颗粒等材料。
溶液合成是通过在溶液中加入适当的前体物质来合成纳米材料的方法,适用于制备纳米颗粒、纳米片等材料。
固相反应是通过在固相条件下进行反应合成纳米材料的方法,适用于制备纳米颗粒、纳米薄膜等材料。
机械法是通过机械力对原料进行研磨、碾压等处理制备纳米材料的方法,适用于制备纳米颗粒、纳米管等材料。
纳米材料的研究目前涉及各个领域,如电子、储能、催化、传感、生物医药等。
在电子领域,纳米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光电器件和纳米电子器件中,如纳米晶体管和纳米电池。
在储能领域,纳米材料的高比表面积使其成为制备高性能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的理想材料。
在催化领域,纳米材料的高比表面积和优越的催化性能使其成为催化剂的理想选择。
在传感领域,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质使其成为用于检测和传感的优秀材料。
在生物医药领域,纳米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药物传输、成像、诊断和治疗等方面。
最近的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改进、结构调控以及应用开发方面。
一些新的制备方法,如原子层沉积、热分解、电化学沉积等,可以制备出具有特殊形态和结构的纳米材料。
同时,通过控制实验条件、添加表面修饰剂等手段,可以调控纳米材料的结构和性质,实现对其性能的定制化。
纳米技术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现状

纳米技术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现状概述:纳米技术是一门跨学科的科学技术,它涉及到物质在纳米尺度(10^-9米)下的研究与应用。
纳米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材料科学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并为材料设计与制备开辟了新的途径。
本文将探讨纳米技术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现状,包括纳米材料的合成与性能调控、纳米材料在能源领域的应用、以及纳米技术在材料设计中的挑战与前景。
纳米材料的合成与性能调控:纳米技术的核心之一是纳米材料的合成与性能调控。
通过纳米材料的合成,可以控制其粒径、形貌、结构和组分等特征,从而调控材料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能。
目前,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等多种途径。
物理法包括球磨法、溅射法和激光烧结法等,化学法则包括溶胶-凝胶法、热反应法和气相沉积法等,生物法则主要是利用生物体或生物催化剂合成纳米材料。
同时,材料性能调控的关键在于表面修饰、杂化和功能化等技术手段,通过改变纳米材料的表面性质,可实现其特定的应用需求,如增强光催化活性、提高电催化效能和改善药物传递性能等。
纳米材料在能源领域的应用:纳米技术的应用领域之一是能源领域。
纳米材料在能源转换和储存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纳米光催化材料可以利用可见光或紫外光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用于水分解产氢、有机物降解和光电催化等重要反应。
此外,纳米材料在电催化、燃料电池、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等能源储存和转换装置中也表现出重要的应用潜力。
纳米材料的高比表面积、优异的电催化性能和较小的扩散长度等特点,使其成为高效能源转换和储存的理想材料。
纳米技术在材料设计中的挑战与前景:纳米技术的发展给材料设计带来了无限可能性,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和设备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以实现高效率、高纯度和可控的纳米材料制备。
其次,纳米材料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问题需要解决,尤其是在实际应用中的长期稳定性和环境友好性。
此外,纳米材料的毒性和生物相容性问题也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
纳米材料的应用研究论文

纳米材料的应用研究论文随着纳米科学技术的发展,纳米材料作为其中的重要成果,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探讨纳米材料的应用研究,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一、纳米材料的应用1. 电子行业纳米材料可用于制造微型电子器件,如纳米晶体管、纳米传感器等。
其优势在于体积小、性能高、功耗低,适合于生产高性能电子产品。
例如,石墨烯就是一种高性能电子材料,其导电性高,可以应用于电子芯片、显示屏等领域。
2. 医疗行业纳米材料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
纳米材料可以用作生物传感器、基因治疗和癌症治疗等。
例如,纳米金颗粒可以被注射到肿瘤细胞中,通过激活T细胞,使其攻击癌细胞,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
3. 环保领域纳米材料也可以在环境清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纳米纤维可以用于制造空气过滤器和水过滤器,能够有效降低空气和水中的污染物含量。
二、纳米材料的研究方向1. 合成方法纳米材料的大规模制备是一项需要重点研究的技术。
目前,人们已经开发出了许多纳米合成方法,如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等。
未来,需要进一步开发更可控、更高效且成本更低的合成方法。
2. 表面修饰纳米材料的表面往往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使得其在不同应用领域中的性能和功能千差万别。
因此,对纳米材料表面的修饰和控制十分关键,可以通过化学修饰、生物修饰、物理修饰等手段实现。
3. 应用研究纳米材料的应用研究是发展纳米材料的关键。
需要进行更多的基础研究和交叉研究,寻找更多的应用领域并推广应用。
三、纳米材料的未来发展纳米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未来,纳米材料的发展方向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功能多样化随着纳米材料的研究深入,人们逐渐意识到不同类型的纳米材料在各个方面都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应用,因此纳米材料的未来发展可能朝着功能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满足各种不同的应用需求。
2. 大规模生产随着纳米材料的应用需求不断增加,纳米材料的大规模生产也成为未来发展中的一个热点。
课题研究论文:浅析纳米材料制备方法的研究现状

108542 材料工程学论文浅析纳米材料制备方法的研究现状[DOI]1013939/jcnkizgsc20xx年的历史了,然而,其力学强度却一直没有突破,主要原因在于一是金属陶瓷的混合烧结,二是晶粒粗大。
如果将纳米技术制成超细或纳米晶粒材料的时候,金属陶瓷的硬度等基本性质就有了大幅度提高,从而在加工材料刀具领域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现阶段,使用纳米技术制作纤维和陶瓷等产品已经应用到各行各业的领域当中。
12磁学性质近些年来,计算机硬盘系统的磁记录密度得到了极大地提高,现阶段已经超过了155Gb/cm2,也就是说,感应法读出磁头等已经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然而,如果我们将纳米多层膜系统应用到计算机硬盘系统中,则可以有效提高巨磁电阻效应,其低噪声和灵敏度都能够满足需求。
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将其应用在新型的磁传感材料当中。
高分子复合纳米材料能够很好地投射可见光,与传统的粗晶材料相比,对可见光的吸收系数要高出很多,然而,该种材料对红外波段的吸收系数则相对较少,正是这个原因,使其能够在光磁系统、光磁材料中被广泛应用。
13电学性质众所周知,纳米材料的电阻在晶界面上原子体积分数增大情况下要远远高于同类粗晶材料,甚至还会产生绝缘体转变。
通过充分利用纳米粒子效应我们可以制作成超高速、超容量、超微型低能耗的纳米电子器具,从长远角度来看,这种做法在不久的将来会有很大的成就,甚至还有可能超过现阶段半导体器件。
[2]2001年,相关研究者用碳纳米管制成了纳米晶体管,这种纳米晶体管将晶体三极管的放大属性充分地体现出来。
不仅如此,根据碳纳米管在低温下的三极管放大特性,研究者还将室温下的单电子晶体管研制出来。
笔者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还能够研制出更多的符合社会需求的物品。
14热学性质与一般非晶体和粗晶材料相比,纳米材料的比热和热膨胀系数值都非常高,界面原子排列相对比较混乱、原子的密度较低等综合作用变弱是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纳米二氧化钛研究现状

纳米二氧化钛研究现状论文导读:综述了纳米TiO2的特性,包括纳米级TiO2常见的三种结构,化学稳定性及热稳定性等方面性质。
重点综述了纳米TiO2常见制备方法,包括气相法、液相法。
并讨论了液相法和气相法合成纳米级TiO2粉体的优缺点。
关键词:纳米TiO2,气相法,液相法0.前言二十世纪纳米技术兴起并迅速发展,由于纳米材料的独特性质使它在科学技术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我们把粉体粒径小于100nm的粉体称作纳米粉体。
纳米粉体具有宏观块材所没有的奇特性质,如量子尺寸效应,宏观隧道效应等。
这些奇特的性质决定了纳米粉体的广阔运用前景。
纳米粉体中纳米TiO2粉体目前在能源、化工、冶金、半导体材料、光催化材料、太阳能的储存与利用、光化学转换、精细陶瓷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所以合成纳米TiO2已经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热点。
纳米TiO2的制备方法有气相法、液相法。
此两种方法各有其优缺点。
气相法制备的TiO2纳米粒径小,单分散性好但能耗大,成本较高。
与气相法相比液相法制备纳米TiO2方法简单、易操作、成本低,但制备的TiO2纳米形貌不易控制。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制备纳米TiO2的常见方法,客观的分析和评价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1.纳米TiO2的性能纳米TiO2有白色和透明状的两种颗粒,常见的TiO2粉体有金红石、锐钛矿、板钛矿等3种晶型。
其中金红石和锐钛矿是四方晶系,板钛矿是正交晶系。
纳米TiO2化学性能稳定,常温下几乎不与其它化合物反应,不溶于水和稀酸,在一定条件下微溶于碱和热硝酸,纳TiO2热稳定性也比较好。
纳米TiO2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他具有半导体性质,它的禁带宽度较宽,其中锐钛矿为3.2eV,金红石为3.0eV,当吸收一定波长的光子后价带中的电子就会被激发到导带,形成带负电的高活性电子e-,同时在价带上产生带正电的空穴h+。
2. 纳米TiO2的制备方法2.1 气相法2.1.1 气相氢氧焰水解法该法[1]是以精制的氢气、空气、氯化物(TiCl4)蒸气为原料。
纳米材料论文

纳米材料论文纳米材料在近年来被广泛研究和应用,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为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介绍纳米材料的定义、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并分析其优势和潜在的风险。
纳米材料是指至少有一维尺寸在1-100纳米范围内的材料。
与宏观材料相比,纳米材料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和更高的比例效应,使得其在光、电、热、力学等方面具有独特的性能。
纳米材料可以从底层合成成单一纳米颗粒,也可以通过将大尺寸材料加工或处理来获得纳米尺寸。
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溶剂热法、气相沉积法、电化学法等。
纳米材料在许多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电子和光电领域,纳米材料可以用于制造更小、更快的电子器件,如纳米晶体管、纳米电池和光电探测器。
在材料科学和工程中,纳米材料可以用于制造更强、更轻的复合材料,如碳纳米管增强复合材料。
在医学和生物学领域,纳米材料可以用于制造更精确的治疗和诊断工具,如纳米药物载体和纳米生物传感器。
纳米材料具有许多优势,如更高的比表面积、更强的力学性能和更高的化学反应活性。
通过调控纳米材料的尺寸、形状和组成,可以实现更精确的物性控制和性能优化。
然而,纳米材料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
由于其小尺寸和高比例效应,纳米材料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可能与宏观材料不同。
因此,对纳米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评估。
综上所述,纳米材料是一种具有独特性能和广泛应用前景的材料。
通过研究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和特性,可以开发出更高效、更精确的材料。
然而,纳米材料的风险也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确保其安全应用。
因此,对纳米材料的研究和应用需要跨学科的合作和深入的探索。
纳米材料的研究现状及未来趋势探讨论文

纳米材料的研究现状及未来趋势探讨论文纳米材料的研究现状及未来趋势探讨全文如下:1、纳米材料的研究现状近年来,科学技术发生了飞速发展,各种新兴产业和新兴科学技术应运而生,为了满足各个领域的快速发展,纳米材料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各国科学家都在研究纳米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相关纳米技术在许多行业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和实施,比如:电子电子行业、医疗行业等等,并向产业化的方向逐渐迈进。
在美国、日本等国家纳米材料已经得到批量的生产,但是纳米材料的未来发展还需要科学家们不懈的努力和研究,研发和发展的道路任重而道远,尤其是纳米医疗诊断材料和纳米生物材料还需要不断的创新和发展。
相关机构曾这样预测过:不到十年的时间,全世界纳米新材料市场便会达到87亿美元的规模,整个行业便会有24.6%的年增长率。
社会对纳米材料的需求不断增加的同时,世界各国纷纷投入到纳米材料的研发中,政府和企业大量人力和物力的投入,使纳米材料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纳米材料的市场规模不断的扩大。
在美国,纳米材料被广泛应用在军事、国防、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因而美国将纳米材料的研究和发展作为一种国家战略层面的科研项目。
事实证明,纳米材料具有优良的性能,已经被社会各界认可,随着纳米材料的不断研发,农业、医疗、生物等领域正在逐渐实施纳米技术,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
在世界各国中,我国对于纳米技术的研究并不算晚,当前,我国共有一百多个研发机构在进行纳米材料基础和应用的相关研究。
这些研发机构主要是我国的一些高校和研究所,其中高校中开展较早的主要有:清华大学、东北大学、吉林大学等经典大学,研究所中开展较早的有:长春感光化学研究所、应用化学研究所等。
通过各界不谢的努力和研究,近几年来,我国纳米材料的发展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研发过程中,应用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及多种方法相结合的复合法,从而研发出一系列金属和合金的氮化物和氧化物的纳米颗粒;同时我国向纳米材料研发先进的国家学习,不仅学习其完善的纳米技术,而且引进我国不能自主生产但对于纳米材料的生产和发展不可或缺的设备,对纳米材料的颗粒大小进行微细的调控,将这些研发成果广泛应用到生产当中,从而生产出相应的高科技纳米产品,比如:纳米块材、纳米薄膜等等;对纳米材料进行广泛生产的同时,又积极发掘原有纳米材料的新特性,在各个角度对纳米材料进行创新和发展,收到了成效,比如:我国已经成功研发出纳米陶瓷,这种纳米陶瓷具有优良的性能,密度高且结构复杂;同时,对于超塑性形变现象的发现,我国在世界上属于先锋,超塑性形变现象即在拉伸疲劳应力集区所表现出的纳米氧化铝晶粒特性;另外,我国在其他纳米材料的相关研究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比如:我国深入研究功能纳米材料,并看到了相应的成效。
我国纳米材料技术发展现状、挑战与对策

我国纳米材料技术发展现状、挑战与对策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我国纳米材料技术的发展的现状、挑战以及对策。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纳米材料技术。
纳米材料技术是一种研究和开发尺寸在1-100纳米之间的材料的技术。
这种材料具有很多特殊的性质,比如说它们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这些性质使得纳米材料在很多领域都有很大的应用前景,比如说能源、环保、医疗等。
我国在纳米材料技术方面的发展现状是怎样的呢?总体来说,我国在纳米材料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国政府和企业都在大力支持纳米材料技术的研究和发展。
据我了解,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纳米材料技术研究和产业化最活跃的国家之一。
在很多领域,我国都已经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果。
比如说在纳米电池、纳米传感器、纳米复合材料等方面,我国都已经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尽管我国在纳米材料技术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我们还面临着很多挑战。
我们的科研投入还不够充足。
虽然政府和企业都在大力支持纳米材料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但是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来说,我们的投入还是不够多的。
我们的人才储备还比较薄弱。
纳米材料技术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技术,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来进行研究和开发。
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人才储备还比较不足。
我们的国际合作还不够紧密。
虽然我们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果,但是我们还需要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共同推动纳米材料技术的发展。
面对这些挑战,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呢?我们应该加大科研投入。
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大对纳米材料技术研究和发展的资金支持,吸引更多的人才投身于这个领域。
我们应该加强人才培养。
学校和科研机构应该加强对纳米材料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我国在这一领域的人才储备。
我们应该加强国际合作。
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和合作,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共同推动纳米材料技术的发展。
我国在纳米材料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我们还面临着很多挑战。
面对这些挑战,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加大科研投入、加强人才培养和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动纳米材料技术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米材料研究的现状的论文
一、纳米材料研究的现状
自70年代纳米颗粒材料问世以来,80年代中期在实验室合成了纳米块体材料,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但真正成为材料科学和凝聚态物理研究的前沿热点是在80年代中期以后。
从研究的内涵和特点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0年以前)主要是在实验室探索用各种手段制备各种材料的纳米颗粒粉体,合成块体(包括薄膜),研究评估表征的方法,探索纳米材料不同于常规材料的特殊性能。
对纳米颗粒和纳米块体材料结构的研究在80年代末期一度形成热潮。
研究的对象一般局限在单一材料和单相材料,国际上通常把这类纳米材料称纳米晶或纳米相材料。
第二阶段(1994年前)人们关注的热点是如何利用纳米材料已挖掘出来的奇特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能,设计纳米复合材料,通常采用纳米微粒与纳米微粒复合,纳米微粒与常规块体复合及发展复合材料的合成及物性的探索一度成为纳米材料研究的主导方向。
第三阶段(从1994年到现在)纳米组装体系、人工组装合成的纳米结构的材料体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正在成为纳米材料研究的新的热点。
国际上,把这类材料称为纳米组装材料体系或者称为纳米尺度的图案材料。
它的基本内涵是以纳米颗粒以及它们组成的纳米丝和管为基本单元在一维、二维和三维空间组装排列成具有纳米结构的体系,基保包括纳米阵列体系、介孔组装体系、薄膜嵌镶体系。
纳米颗粒、丝、管可以是有序或无序地排列。
如果说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研究在某种程度上带有一定的随机性,那么这一阶段研究的特点更强调人们的意愿设计、组装、创造新的体系,更有目的地使该体系具有人们所希望的特性。
著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美国物理学家费曼曾预言“如果有一天人们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排列原子和分子…,那将创造什么样的奇迹”。
就像目前用stm操纵原子一样,人工地把纳米微粒整齐排列就是实现费曼预言,创造新奇迹的起点。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伦兹伯克力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指出纳米尺度的图案材料是现代材料化学和物理学的重要前沿课题。
可见,纳米结构的组装体系很可能成为纳米材料研究的前沿主导方向。
二、纳米材料研究的特点
1、纳米材料研究的内涵不断扩大
第一阶段主要集中在纳米颗粒(纳米晶、纳米相、纳米非晶等)以及由它们组成的薄膜与块体,到第三阶段纳米材料研究对象又涉及到纳米丝、纳米管、微孔和介孔材料(包括凝胶和气凝胶),例如气凝胶孔隙率高于90%,孔径大小为纳米级,这就导致孔隙间的材料实际上是纳米尺度的微粒或丝,这种纳米结构为嵌镶、组装纳米微粒提供一个三维空间。
纳米管的出现,丰富了纳米材料研究的内涵,为合成组装纳米材料提供了新的机遇。
2.纳米材料的概念不断拓宽
1994年以前,纳米结构材料仅仅包括纳米微粒及其形成的纳米块体、纳米薄膜,现在纳米结构的材料的含意还包括纳米组装体系,该体系除了包含纳米微粒实体的组元,还包括支撑它们的具有纳米尺度的空间的基体,因此,纳米结构材料内涵变得丰富多彩。
3.纳米材料的应用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经过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研究,人们已经发现纳米材料所具备的不同于常规材料的新特性,对传统工业和常规产品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日本、美国和西欧都相继把实验室的成果转化为规模生产,据不完全统计,国际上已有20多个纳米材料公司经营粉体生产线,其中陶瓷纳米粉体对常规陶瓷和高技术陶瓷的改性、纳米功能涂层的制备技术和涂层工艺、纳米添加功能油漆涂料的研究、纳米添加塑料改性以及纳米材料在环保、能源、医药等领域的应用,磨料、釉料以及纸张和纤维填料的纳米化研究也相继展开。
纳米材料及其相关的产品从1994
年开始已陆续进入市场,所创造的经济效益以20%速度增长。
三、纳米材料的发展趋势
1.加强控制工程的研究
在纳米材料制备科学和技术研究方面一个重要的趋势是加强控制工程的研究,这包括颗粒尺寸、形状、表面、微结构的控制。
由于纳米颗粒的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和量子尺寸效应都同时在起作用,它们对材料某一种性能的贡献大小、强弱往往很难区分,是有利的作用,还是不利的作用更难以判断,这不但给某一现象的解释带来困难,同时也给设计新型纳米结构带来很大的困难。
如何控制这些效应对纳米材料性能的影响,如何控制一种效应的影响而引出另一种效应的影响,这都是控制工程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
国际上近一两年来,纳米材料控制工程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纳米颗粒的表面改性,通过纳米微粒的表面做异性物质和表面的修饰可以改变表面带电状态、表面结构和粗糙度;二是通过纳米微粒在多孔基体中的分布状态(连续分布还是孤立分布)来控制量子尺寸效应和渗流效应;三是通过设计纳米丝、管等的阵列体系(包括有序阵列和无序阵列)来获得所需要的特性。
2.近年来引人注目的几具新动向
(1)纳米组装体系蓝绿光的研究出现新的苗头。
日本nippon 钢铁公司闪电化学阳极腐蚀方法获得6h多孔碳化硅,发现了蓝绿光发光强度比6h碳化硅晶体高100倍:多孔硅在制备过程中经紫外辐照或氧化也发蓝绿光;含有dy和al的sio2气凝胶在390nm波长光激发下发射极强的蓝绿光,比多孔si的最强红光还高出1倍多,250nm波长光激发出极强的蓝光。
(2)巨电导的发现。
美国霍普金斯大学的科学家在sio2一au的颗粒膜上观察到极强的高电导现象,当金颗粒的体积百分比达到某临界值时,电导增加了14个数量级;纳米氧化镁铟薄膜经氢离子注入后,电导增加8个数量级;
(3)颗粒膜巨磁电阻尚有潜力。
1992年,纳米颗粒膜巨磁电阻发现以来,一直引起人们的关注,美国布朗大学的科学家最近在4k的温度下,几个特斯拉的磁场,r/r上升到50%,目前这一领域研究追求的目标是提高工作温度,降低磁场。
如果在室温和零点几特斯拉磁场下,颗粒膜巨磁阻能达到10%,那么就将接近适用的使用目标。
目前国际上科学家们正在这一领域努力。
(4)纳米组装体系设计和制造有新进展。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化学工程系成功地把纳米au 颗粒组装到dm的分子上形成纳米晶分子组装体系;美国利用自组装技术将几百支单壁纳米碳管组成晶体索”ropes”,这种索具有金属特性,室温下电阻率小于10-4w/cm;将纳米三碘化铅组装到尼龙(nylon-11)上,在x射线照射下具有强的光电导性能,利用这种性能为发展数字射线照相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