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推拿疗法治疗中风后肢体偏瘫痉挛状态的现状
推拿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研究进展课题论文开题结题中期报告(经验交流)

推拿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研究进展课题论文开题结题中期报告(经验交流)摘要:中风病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具有高患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四高”特点。
在存活的中风患者中,约有75%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偏瘫痉挛状态是病发后主要的难题,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能力。
中医推拿疗法一直在中风康复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优势,尤其对偏瘫痉挛状态疗效突出。
通过文献理论研究和临床研究,从康复医学角度对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推拿康复进行以下综述。
关键词:推拿;痉挛状态;康复;机理1、推拿在我国偏瘫痉挛状态治疗中的现状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国内中风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中风后的突出临床表现就是运动控制不协调、不灵活的异常运动模式,其中最主要的症状是偏瘫痉挛状态,这也是其它症状康复的基础与前提。
因此,解决偏瘫痉挛状态是中风康复的首要任务。
目前,偏瘫痉挛状态的康复强调综合康复疗法,如解除诱因、药物拮抗、外科手术以及针灸理疗推拿等。
其中,推拿是祖国康复医学特色之一,它不仅是康复的重要手段,同时,作为一种无痛苦。
无副作用的绿色舒适疗法,深受广大患者的青睐。
另外。
西方康复医学指出,祖国推拿手法是一种被动运动训练。
仅适合于中风病早期辅助手段,事实上,祖国推拿医学博大精深,推拿不仅仅是指推拿手法,推拿功法训练同样是推拿灵魂所在,二者相互结合,不可或缺。
研究证实,推拿手法治疗与功法训练相结合在改善老年人肌力、日常生活能力及行走等方面作用非常显著。
同时,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推拿借鉴了现代康复医学对中风偏瘫的认识,从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康复分期、实验研究等各个方面。
弥补了推拿治疗中风偏瘫理论技术体系之不足之处。
提高了推拿疗法的科学化和现代化水平,促进了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建立。
另外,康复评估的介入。
改善了以往评估、治疗标准经验化的缺点,从而较客观地反映疾病的转归与预后,增强了疗效的可信度,推拿必将成为今后解决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主要优势疗法。
推拿对脑卒中后治疗的临床应用现状

推拿对脑卒中后治疗的临床应用现状摘要: 该方法操作简单,刺激深,效果广,已成为临床应用中最常用的治疗方法。
目前本文结合了近几年按法治疗脑卒中后肌痉挛的临床应用的相关临床报道,通过探讨按法治疗脑卒中后肌痉挛的应用情况及适用范围,为治疗中风后肌痉挛提供合理参考。
关键词: 按法; 脑卒中; 肌痉挛; 临床应用;中风后痉挛(PSS)是中风患者常见的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
研究表明,约有20%至25%的患者在第一次中风后发生肌痉挛[1]。
在卒中后第一个月肌痉挛发生率为4% ~27%之间,3 个月内为17%~46%[2]。
国内报道显示,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发病率高达80%~90%[3]。
一项对痉挛患者的调查发现,近60%的患者表示他们的病情使他们根本无法工作,另外29%的人表示他们的痉挛干扰他们的工作能力。
总体上,89%的受访者报告由于他们的痉挛状态而完全或部分无法工作。
除了对患者生命的限制外,痉挛还会增加的有关人员负担[4]。
解决问题对于中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不断探索脑卒中后肌腱的治疗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本文中,对近年来在卒中后肌腱治疗中获得的结果总结如下。
大量的临床和循证医学证据证实,中医推拿对中风偏瘫具有独特的优势和良好的疗效,并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康复治疗[5-6]。
中医推拿直接影响肌肉组织,产生经络穴位的良性刺激,可调节拮抗肌群紧张,缓解痉挛[7]。
余韵扬[8]等通过对试验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均在常规中西医结合脑卒中单元模式的基础治疗上进行研究,病情稳定后,所有患者均接受康复训练。
结果证实①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5.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75%。
②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试验组优于对照组。
③治疗后,两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实验组优于对照组。
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Fugl-Meyer评分,下肢Fugl-Meyer评分和Fugl-Meyer上肢总评分均有所改善。
针灸推拿在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的效果分析赵国栋

针灸推拿在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的效果分析赵国栋发布时间:2023-06-19T00:52:43.642Z 来源:《医师在线》2023年6期作者:赵国栋[导读] 目的: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针灸推拿在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的效果。
方法:选择在2021年1月到2022年7月前收治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共计有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推拿治疗,联合组予以针灸推拿治疗,对照治疗结果。
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肢体肌张力改善状况比对照组优(P<0.05)。
结论:针灸推拿在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效果好,可促进患者的肢体肌张力的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吉林 132012摘要:目的: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针灸推拿在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的效果。
方法:选择在2021年1月到2022年7月前收治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共计有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推拿治疗,联合组予以针灸推拿治疗,对照治疗结果。
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肢体肌张力改善状况比对照组优(P<0.05)。
结论:针灸推拿在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效果好,可促进患者的肢体肌张力的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针灸推拿;中风;痉挛性偏瘫;康复治疗;效果痉挛性偏瘫是中风后常见的后遗症,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行走时会出现痉挛性偏瘫步态,因为患者要抵抗重力,偏瘫侧力量不足,需抬髋、抬膝然后脚部画圈,是很特征的动作称为痉挛性偏瘫步态。
很多患者发病初期无法运动,因其肌力较低,开始肌力下降无法动躺,但是后期随肌力恢复,患者可以站立,经过训练后可行走。
对于该类患者应该进行康复治疗,避免严重影响生活,经过进一步康复治疗,可以更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1]。
此次就针灸推拿在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的效果进行探析,具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21年1月到2022年7月前收治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共计有8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其中对照组患者40人,男性23人,女性17人,46岁至79岁为该组的年龄区间,平均(57.05±5.56)岁;联合组患者40人,男性24人,女性16人,47岁至80岁为该组的年龄区间,平均(57.72±5.44)岁。
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针灸推拿及康复治疗现状

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针灸推拿及康复治疗现状通过大量的对比分析来对应用针灸推拿和康复疗法在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由此来判断该治疗方法的应用效果和推广价值。
标签:中风病;痉挛性瘫痪;针灸;推拿;康复患者出现中风后遗症会使脑功能造成严重的损害,应用有效的方法对中风患者进行早期治疗是保障患者身体健康和良好恢复的关键。
中风患者出现痉挛性瘫痪大都出现在发病后3周时间左右,持续的时间一般会长达3个月之久,这段时间是患者脑中风后恢复的必经时期,并且这一阶段也是临床治疗过程中的一大难点。
如果在相关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出现了误治的情况便极有可能使患者的患肢难以再恢复到从前的健康状态,这就会直接影响到患者中风偏瘫的治疗进程。
基于这种情况作者对近年来应用的几种典型针灸推拿和康复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的现状加以概述。
1 毫针刺法1.1 经筋刺法应用该方法治疗痉挛性偏瘫主要是找到患者发生痉挛的肘膝关节位置附近的肌腱两侧的压痛点来进行施针,应用1.5寸的毫针来进行直刺或者斜刺,使针尖的位置能够直达到骨膜之上,在经过捻转得气之后再将针尖退到皮肤位置,随后再顺着肌腱的走向进行一前一后的透刺,并且在之后进行反复的提插捻转,应用该针灸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针刺、1.2 阴阳平衡法结合医学上关于痉挛源于阴阳失衡的学说,在对患者进行偏瘫后肢体恢复阶段要先寻求有效方法是其主动肌优先恢复,而由于人体的上肢屈肌和下肢伸肌属于主动肌,所以偏瘫患者常常会出现上肢屈曲和下肢伸直的表现。
因此在进行针刺治疗的过程中要采用阴阳经并取的方法,在患者的上肢和下肢位置分别进行补阳泻阴和补阴泻阳,应用这种方法所取得的临床效果也明显优于应用传统针刺法。
1.3 醒脑开脉针法应用该针法主要是以阴经穴为主,并且辅以阳经穴来对开窍启闭之穴进行选取,取内关穴、印堂穴和水沟穴为主,取极泉穴和尺泽穴以及委中穴等相应的配穴为辅,并且在内关穴、极泉穴和尺泽穴等穴施以行泻之法,在患者经过治疗之后其痉挛的程度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而且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中医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现状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2019 年第 6 卷第 37 期2019 Vol.6 No.37190中医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现状安然(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沈阳 110000)【摘要】中风为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近年来其临床发病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
该疾病的主症为偏身麻木、半身不遂、突然昏迷等。
偏瘫痉挛为其常见的一种后遗症,不仅对患者疾病康复进程存在严重不良影响,且可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重家庭经济负担和社会负担。
近年来,临床针对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监测以及中医治疗等有较多的探索,本次研究主要针对中医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现状展开综述。
【关键词】中医;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现状【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37.190.021 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检测方法即便临床中痉挛状态检测的方式较多,但是目前临床仍然尚未完全了解导致患者出现痉挛状态的主要机制,且缺少可靠的检测措施[2],主要通过以下措施检测中风偏瘫痉挛状态。
1.1 主观评定1.1.1 Ashworth量表评定Ashworth量表即为检查者徒手对痉挛肌进行牵拉,并且开展全关节活动范围内的被动运动,通过感觉到阻力和变化的情况,将痉挛分为0-4级。
若未有肌张力提升则为0级,若肌张力略微提升,受累位置在关节活动范围之内有被动屈曲或者在伸展过程中存在突然释放感和卡住感即为1级;于大部分关节活动的范围中,肌张力存在明显提升的表现,但是受累部位容易开展被动活动即为2级;肌张力提升情况严重,且难以开展被动活动即为3级[3];受累位置处于僵直屈曲位和僵直伸展位即为4级。
该项检查方法主要通过检查者对患者痉挛变化情况展开主观的判别,并对结果进行评定,存在一定主观性,同时极易将同痉挛有密切关联的阵挛和腱反射忽略。
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针灸推拿及康复治疗现状

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针灸推拿及康复治疗现状
付露;潘文宇
【期刊名称】《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年(卷),期】2016(025)010
【摘要】中风后遗症的严重程度一方面与脑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有关,一方面与中风早期正确及时的康复治疗有关。
中风痉挛性偏瘫一般在发病后3周出现,持续约3个月,是脑中风后恢复过程中必然经历的阶段,也是临床治疗的难点。
如果失治或误治,患肢的痉挛状态将再难恢复,直接阻碍中风偏瘫的治疗进程。
所以,研究和制订中风后痉挛期的治疗方案是临床医生应该关注的重点,针灸推拿和康复疗法在本病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总页数】4页(P1137-1140)
【作者】付露;潘文宇
【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 510405;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 5104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6.6
【相关文献】
1.针灸推拿在中风后遗症康复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2.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针灸推拿及康复治疗现状
3.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针灸推拿及康复治疗现状
4.针灸推拿对中风
后痉挛性瘫痪患者康复治疗的研究5.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针灸推拿及康复治疗现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观察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临床效果

观察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临床效果中风偏瘫是中风后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患者常因中风造成的脑部缺血或出血导致对身体的部分肌肉功能受损,表现为一侧肢体无法灵活活动或丧失功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风偏瘫的康复治疗一直以来备受关注,传统的康复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但近年来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观察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1. 中医对中风偏瘫的认识中医将中风归为“中风病”,认为中风是由于风、寒、湿、热、痰等有害因素侵袭引起,主要病理变化为气血运行障碍,脏腑功能失调,导致脑神经功能障碍。
中医认为,针灸能够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调理气血,有利于恢复受损的脑神经功能。
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
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偏瘫主要通过调理气血,疏通经络,激活脑神经功能,促进瘫痪肢体的功能恢复。
具体来说,针灸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定位针灸:定位针灸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针灸。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理气血,激活受损神经,有利于恢复肢体功能。
(3)灸法治疗:灸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燃烧艾草,对患者的特定穴位进行热炙,以活血化瘀,温通经络,促进病变部位的恢复。
针灸结合传统康复治疗中风偏瘫,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
通过观察患者的康复情况,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功能恢复: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可以有效促进患者肢体的功能恢复。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肌肉力量得到明显增强,肢体的灵活度明显提高,可以完成更多的日常活动。
(2)神经功能改善:针灸治疗可以有效激活受损的神经功能,促进神经再生,有利于恢复受损脑部功能。
患者的感觉、运动、平衡等神经功能得到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3)心理状态改善:中风偏瘫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患者常常产生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
推拿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性偏瘫86例观察

治 愈 :痉 挛 消 失 ,肢 体 功 能恢 复 ,肌力 恢 复 到 5 级 或4 级 ,生 活 可 自理 。显 效 :痉 挛 基 本 消 失 ,肢 体 功能 明 显恢 复 ,肌 力 恢 复 N3 级 以上 ,便 于 进 一 步康 复 ,生 活 基 本 能 自理 。 有 效 :痉 挛减 轻 ,肢 体 功 能 有 一 定 恢 复 ,肌 力恢 复到 2 ~ 3 级 ,能进 行 下一 步 康 复 ,但 生活 仍 不 能 自理 。无 效 :痉挛 无 变化 ,或虽 然 痉 挛有 一 定程 度 减 轻 ,但 肌 力 无 进 步 ,或 虽 然 肌 力 有 提 高 ,但 痉 挛 存 在 ,难 以进 行 下 一 步康 复 ,或 痉 挛及 肌 力无 任 何 变化 , 且形 成误 用综 合 征 ,生 活 不能 自理 。
4 治疗 结果 两组 疗 效 比较 见表 l 。
表1 两组疗 效比较 例 ( %)
注 :与对 照组 比较 , P<0 . 0 5 。
5 讨 论
治 疗 组 :取 患 侧 拮 抗 肌 群 穴 ,膈 会 、清 冷 渊 、手 三 里 、外 关 、外 劳宫 、中渚 、环 跳 、承 扶 、殷 门 、阳 陵 泉 、丰 隆等 穴 。用 滚 法 、一 指 禅 推法 、按法 、拿 法 、揉 法 、摇 法 ,配 合 患 肢 关 节 的被 动 运 动 。① 患 者 取 侧 卧 位 ,用 滚 法 、一指 禅 推法 、按 法 、拿 法 、揉 法 在 会 、 清 冷 渊 、手 三 里 、外 关 、外 劳宫 、 中渚诸 穴 1 2 m i n ,并 按 揉 穴位 以酸 胀 为度 。② 患者 取俯 卧位 ,用 滚 法 、一指 禅 推法 、按 法 、拿 法 、揉 法 在 环跳 、承 扶 、殷 门 、阳 陵 泉 、丰 隆 诸 穴 1 2 a r i n ,并 按 揉 穴 位 以 酸胀 为度 。③ 患 者 取 仰 卧位 、坐 位 ,用 摇法 活 动 患 肢关 节6 m i n 。手法 可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金 曦. 针刺联合现代康复训练对中风后肢体 痉 挛 疗效观察 [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 10) : 263 - 264.
[2] Marra G A,D'Aleo G,Di Bella P,et al. Intrathecal baclofen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spasticity[J]. Acat Neurochir Suppl,2007, 97( Pt 1) : 173 - 180.
推拿作为一种中医护理方法因其疗效显著、经济、简便、 副作用小等优点,在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康复中取得了长足 发展。但临床仍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 1) 中医院的护士大 多毕业于西医院校,中医理论基础知识不足,没有主动运用中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年第 9 卷第 22 期( 下半月版)
·119·
作者单位: 300193 天津中医药大学 杜鑫: 女,硕士在读,护士 通讯作者: 王维宁,女,硕士生导师
中风后上肢的痉挛状态,促进上肢运动功能恢复。 3. 2 体部推拿法与其他方法相结合 3. 2. 1 推拿手法与药浴结合 田杰毅[11]运用药浴配合推拿 手法对中风后下肢痉挛进行治疗,用修订的 Ashworth 法和改 良巴氏指数评定疗效,患者的痉挛程度明显下降。另有研究 证明,中药汤剂的温热和药物作用,通过刺激患者皮肤、血管 和神经,可达到缓解肌肉、肌腱和韧带痉挛及镇痛的作用,能 与推拿的效果产生协同效应[12]。 3. 2. 2 推拿与现代康复训练结合 陈峰等[13]将 40 例中风 后上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穴位推拿与抗痉挛技术 组) 和对照组( 抗痉挛技术组) ,在治疗后第 12 周运用改良的 Ashworth 肌痉挛量表和 Fugl - Meyer 的上肢主动运动功能积 分进行上肢肌痉挛和运动功能评定,结果显示,治疗组明显优 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二者的结合能使两套康复 理论体系相融合,护理效果更佳[4]。 3. 2. 3 推拿与心理治疗结合 健康稳定的心态能使患者主 动配合治疗,将心理治疗与推拿相结合,以达到生理效应和心 理效应的有机融合,可获得更为良好的治疗效果[14,15]。 3. 3 足反射区推拿 根据中医“上病下取”的理论,按摩足部 相关的穴位区域可以治疗脑部疾病。黄锦军等[16]将 86 例偏 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给予单纯常规中西药物治疗) 和治 疗组( 加用针刺结合足反射区按摩疗法) 。选取肾 - 输尿管 - 膀胱、头、额窦、小脑与脑干、脑垂体等足反射区,并随症加 减,治疗后治疗组运动功能积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积分明 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4 头颈部推拿 有学者认为,头部推拿不仅可以通过直接 刺激诸阳之会达到调节脏腑、平衡阴阳、促进偏瘫肢体运动功 能康复的作用,而且头部穴位所在的点和线恰好与大脑皮层 的各功能投影区相应,在相应穴位区域运用适当的推拿手法 能解除脑血管痉挛,扩张脑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 侧枝循环的建立[17,18]。 4小结
中医认为,推拿以不同的手法作用于特定的穴位或经络, 通过经络的传导可改变人体内部阴阳失调的病理状态,从而 达到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扶正祛邪、疏通凝滞、滑利关节、缓 解痉 挛 和 增 强 人 体 抗 病 能 力 的 目 的[3,4]。 而 现 代 医 学 认 为[5],推拿对皮肤和肌肉的直接刺激通过神经的传导可达到 调节作用部位肌肉和周围血管的作用,有利于促进异常运动 模式向正常运动模式的转变。同时,推拿将机械能转化为热 能,能使局部组织的温度提高,组织灌流量增加,有利于损伤 组织的修复[6]。 2 推拿治疗中风后肢体偏瘫痉挛状态的介入时间
医护理技术意识。( 2) 推拿操作所需时间长,由于临床护士缺 编,护士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从事此操作。( 3) 当前关,进行多中 心临床验证,建立统一的评定标准和客观的评价指标,以指导 护士规范化培训。( 4) 缺乏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应根据患者的 年龄、病情轻重、辨证分型确定个性化的护理,并根据患者的 病情变化对其及时调整。
中风后中枢神经在结构上和功能上具有重建或可塑性, 在条件适宜时,部分神经元可以再生,故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患 者的康复应尽早开始[7],从中风发病 2 周开始是比较合适的 时间[8]。但也有学者认为,病后初期病人常表现为神志不清 或昏迷、眩晕、呕 吐 等 危 症,此 时 进 行 推 拿 按 摩,易 使 病 情 加 重,发生危险[9]。 3 推拿治疗中风后肢体偏瘫痉挛状态的方法研究 3. 1 单纯体部推拿法 汤俊玲[10]研究显示,对照组给予抗 痉挛康复运动训练; 治疗组给予循经推拿,先采用泻法推拿手 三阴经,然后采用补法推拿与之表里的手三阳经。3 周后治 疗组总有效率为 96. 43%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78. 18% 。梅荣 军等[5]研究显示,对病人各关节经筋结点的推拿可有效改善
·118·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年第 9 卷第 22 期( 下半月版)
中医推拿疗法治疗中风后肢体偏瘫痉挛状态的研究现状
杜 鑫 王维宁
doi: 10. 3969 / j. issn. 1672 - 9676. 2012. 22. 063
中风是一组以急性起病、局灶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为 共同特征的脑血管疾病。临床以突然昏迷、半身不遂、口舌歪 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其后遗症之一是中风 后肢体痉挛,这不仅严重影响疾病的康复进程和患者的生活 质量,而且还会对社会及家庭都造成沉重的负担。据国内研 究报道,约 80% 的中风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肢体痉挛[1],国外 报道的比例为 65%[2]。推拿作为一种中医护理手段,在长期 的医疗实践中,对治疗肢体痉挛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以 其治疗的舒适性和疗效的确切性得到了公认,越来越受到人 们的重视。 1 推拿治疗中风后肢体偏瘫痉挛状态的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