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世毅主任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经验介绍

合集下载

推拿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研究进展课题论文开题结题中期报告(经验交流)

推拿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研究进展课题论文开题结题中期报告(经验交流)

推拿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研究进展课题论文开题结题中期报告(经验交流)摘要:中风病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具有高患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四高”特点。

在存活的中风患者中,约有75%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偏瘫痉挛状态是病发后主要的难题,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能力。

中医推拿疗法一直在中风康复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优势,尤其对偏瘫痉挛状态疗效突出。

通过文献理论研究和临床研究,从康复医学角度对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推拿康复进行以下综述。

关键词:推拿;痉挛状态;康复;机理1、推拿在我国偏瘫痉挛状态治疗中的现状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国内中风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中风后的突出临床表现就是运动控制不协调、不灵活的异常运动模式,其中最主要的症状是偏瘫痉挛状态,这也是其它症状康复的基础与前提。

因此,解决偏瘫痉挛状态是中风康复的首要任务。

目前,偏瘫痉挛状态的康复强调综合康复疗法,如解除诱因、药物拮抗、外科手术以及针灸理疗推拿等。

其中,推拿是祖国康复医学特色之一,它不仅是康复的重要手段,同时,作为一种无痛苦。

无副作用的绿色舒适疗法,深受广大患者的青睐。

另外。

西方康复医学指出,祖国推拿手法是一种被动运动训练。

仅适合于中风病早期辅助手段,事实上,祖国推拿医学博大精深,推拿不仅仅是指推拿手法,推拿功法训练同样是推拿灵魂所在,二者相互结合,不可或缺。

研究证实,推拿手法治疗与功法训练相结合在改善老年人肌力、日常生活能力及行走等方面作用非常显著。

同时,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推拿借鉴了现代康复医学对中风偏瘫的认识,从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康复分期、实验研究等各个方面。

弥补了推拿治疗中风偏瘫理论技术体系之不足之处。

提高了推拿疗法的科学化和现代化水平,促进了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建立。

另外,康复评估的介入。

改善了以往评估、治疗标准经验化的缺点,从而较客观地反映疾病的转归与预后,增强了疗效的可信度,推拿必将成为今后解决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主要优势疗法。

痉挛性偏瘫的治疗及护理

痉挛性偏瘫的治疗及护理

控制危险因素:如 高血压、糖尿病、
高血脂等慢性病
定期体检:早期发 现并治疗潜在疾病
避免外伤:防止跌 倒、碰撞等意外伤害Biblioteka 保持良好的饮食 习惯,均衡营养
定期进行身体检 查,及时发现并 预防疾病
定期进行身体锻 避免过度劳累,
炼,增强体质
注意劳逸结合
定期体检
01
定期进行身体 检查,了解身
体状况
02
及时发现疾病 征兆,及早治

03
保持良好的生 活习惯,避免
过度劳累
04
加强锻炼,增 强体质,提高
免疫力
预防并发症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 惯:合理饮食、适 度运动、充足睡眠
04
康复药物:如神经节苷脂、 脑蛋白水解物等,可促进神 经功能恢复
06
心理治疗药物:如抗抑郁药、 抗焦虑药等,可改善心理状 态,辅助治疗
康复治疗
01
04
心理治疗:针对患者的心理 问题进行干预,帮助患者调 整心态,积极面对疾病
03
作业治疗:通过日常活动训 练,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 力
02
言语治疗:针对言语障碍进 行训练,提高患者的沟通能 力
物理治疗:包括运动疗法、 电刺激疗法等,帮助患者恢 复运动功能
手术治疗
01
手术目的:缓 解痉挛,改善 运动功能
02
手术方法:选 择性脊神经后 根切断术
03
手术效果:改 善痉挛症状, 提高生活质量
04
术后护理:预 防感染,保持 伤口清洁,定 期复查
生活护理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 过度劳累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 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食物
演讲人
目录

中医怎么治中风偏瘫,老中医分享经验

中医怎么治中风偏瘫,老中医分享经验

中医怎么治中风偏瘫,老中医分享经验相信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捡到很多患有脑血管疾病的人。

常见的脑血管病为脑梗死、脑出血、脑栓塞,其中脑出血以及脑梗塞较多发生,患得此病后,后遗症是避免不了的,病情较轻可产生则肢体麻木、偏瘫,病情较为严重,可称为植物人,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看到一些年龄不是很大的人走路划圈,手比着“非常6+1”的姿势,令人心酸。

中医治疗中风偏瘫可起到不错的效果,让我们在下文了解下。

一、中风偏瘫有哪些表现?在发生中风偏瘫前,会出现一些相关征兆,如果能够对这些征兆予以重视,那么就会对中风偏瘫的治疗起到较好的帮助。

因此需要给予高度的重视。

通常中风偏瘫患者可见走路过程中,突然出现抬不动腿以及拖着腿走路。

在吃饭期间,筷子拿不住,偶发性掉筷子。

在走路期间,手臂如同捆着一样,摇摆不自然。

其人中明显变浅。

以及可出现双下巴、脖子短粗胖。

以及手指尖红、胀,以及面红、颈筋怒张、大脚趾指甲盖翘起等。

二、中医怎么治中风偏瘫,老中医分享经验1、药物治疗方法在中医典著《千金》中有着小续命汤的记载,其方药为:麻黄、杏仁、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黄芩、川芎、人参、制附子、防风、防己,以上药物除了生姜为5两,附子1枚,余下药物均为1两。

下面将该方子十二味药,分成4组来分析第一组,桂枝汤加麻黄汤,加上附子,则成为少阴病中风的桂枝加附子汤,大合方为桂枝汤、麻黄汤、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加附子汤、麻黄附子汤。

第二组药,则是黄芩、川芎以及人参,其均为血分药,能够起到补血、活血的作用。

第三组药则是防风、川芎,其为治风之药。

第四组则是防己,以其到利水的作用。

老中医对上述小续命汤的作用进行了总结,其为发表、补血、活血、清血热、利水以及温寒。

小续命汤的功用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能够发散表邪,囊括风寒湿邪,其中防风、川芎可治风。

其二,黄芩、川芎以及人参,能够发散脑内瘀血,且起到补血的效果,这里说一下麻黄,该药物能够起到散瘀血的功用,对于女性三年没来月经,服用此药可在第三天来月经。

针刺治疗中风偏瘫的绝活‖内经针法成哥

针刺治疗中风偏瘫的绝活‖内经针法成哥

针刺治疗中风偏瘫的绝活‖内经针法成哥对于中风偏瘫,一般常规治疗方法,病程6个月以上者难度都非常大,1年以上见效更难,2年以上者基本难以见效。

而应用内经针法为主治疗中风偏瘫可谓一绝,见效快疗效好,本人治疗此病第一次治疗当场见效率在70%以上,而且,不论十年八年病程者均可收到不同程度的效果,鲜有无效者。

针/法我们见的中风偏瘫,大致可以分为两种,软瘫和硬瘫,病程在2个月以内的,基本为软瘫,以后会慢慢形成硬瘫,软瘫治疗见效相对容易,硬瘫治疗难度大,病程越长,治疗难度越大。

今天主要讲硬瘫的治疗,硬瘫治疗见效后,患者会信心倍增,更主动地配合医生,有利于系统的疗程治疗,收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风偏瘫的治疗,涉及到几个关键性的问题,特别是病程较长的硬瘫治疗难度极大,要达到立竿见影的治疗效果,必须把筋痹讲清楚,否则,大家理解不了。

下面,我先把筋痹给大家做一个比较深入的讲解。

素问·痹论篇第四十三《素问?痹论篇第四十三》:“凡痹之类,逢寒则急,逢热则纵。

”凡是痹症一类的病症,遇寒就会缩短、收缩、拉紧,导致症状加重,遇热就会放松、松驰,症状就会减轻。

反过来说,我们治疗痹症一类病症时,放松了、松驰了就是痹症得热而解了。

灵枢●终始《灵枢·终始第九》:“手屈而不伸者,其病在筋……在筋守筋。

”这里仅以手为例,说明筋痹的临床表现,“手屈而不能伸”在硬瘫的患者中,是最为常见的症状(临床中不光是手,足、指、趾也是一样,筋痹就可造成屈而不伸,功能障碍),所以,要处理好硬瘫,就必须处理好筋痹。

“先看看筋痹的概念,《素问?长刺节论篇第五十五》:“病在筋,筋挛诸节痛,不可以行,名曰筋痹”.“筋”:病位,主要指现代解剖的骨髓肌肌腱。

“筋挛”:筋缩短,甚至挛缩变形,筋挛牵引关节不利,气血不畅,以致“诸节痛”.“不可以行”:并不是单指不能行走,而是指运动障碍,活动受限。

这就是筋痹的临床表现。

那么,如何治疗筋痹呢?《素问?长刺节论篇第五十五》:“刺筋上为故,刺分间,不可中骨也,筋炅病已止。

针刺灵骨、大白穴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性偏瘫疗效观察

针刺灵骨、大白穴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性偏瘫疗效观察

针刺灵骨、大白穴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性偏瘫疗效观察肖观伟;曾科学【期刊名称】《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年(卷),期】2024(33)9【摘要】目的观察常规针刺基础上加刺灵骨、大白穴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23年1—8月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84例中风后下肢痉挛性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

对照组采用“中风病康复分期针刺疗法”痉挛期的针刺选穴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针刺灵骨穴、大白穴治疗,1次/d,30 min/次,6次/周,12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痉挛程度[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评分]、步行能力(10 m步行测试速度)、平衡能力[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下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BI)评分]、生活质量[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及血清神经功能相关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甘氨酸(Gly)]水平,评价2组康复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1个疗程和治疗2个疗程后2组M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MAS评分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治疗2个疗程后2组患者的10 m步行测试速度均明显快于治疗前(P均<0.05),BBS评分、FMA评分、BI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10 m步行测试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BBS评分、FMA评分、B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

治疗1个疗程后2组SF-36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2个疗程后2组SF-36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中医综合康复疗法对早期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治疗效果观察

中医综合康复疗法对早期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治疗效果观察

中医综合康复疗法对早期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治疗效果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中医综合康复疗法对早期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治疗效果。

方法:早期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共104例,均在2022年01月-2023年07月入我院治疗。

按照双色球法分组,参照组52例予以西医康复疗法,中医组52例予以中医综合康复疗法。

比较二组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肌张力分级、治疗效果。

结果:在治疗前,二组统计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

在治疗后,中医组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均高于参照组(P<0.05);中医组的肌张力分级好于参照组(P<0.05);中医组的治疗效果高于参照组(P<0.05)。

结论:应用中医综合康复疗法,可以使早期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的运动功能得到恢复,促进肌张力恢复,提升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借鉴。

【关键词】中医综合康复疗法;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治疗效果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是指因瘫痪肢体肌张力增高的情况,表现为下肢伸直、跟腱反射消失、异常步态等症状,如未规范治疗,会为患者日常生活带来巨大困扰[1]。

在临床上,以积极治疗原发病、予以肌松药物、展开早期康复锻炼为主,以此减轻患者病症,加快病情恢复。

本文对中医综合康复疗法对早期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时间:2022.01-2023.07,选取此时我院治疗的104例早期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并以双色球法分组,参照组52例中男/女=32/20,年龄范围:40至72岁,平均(56.39±4.57)岁。

中医组52例中男/女=31/21,年龄范围:41至71岁,平均(55.84±5.12)岁。

比较二组的一般信息,结果无差异(P>0.05)。

1.2 方法参照组:予以西医康复疗法,主要是根据患者具体痉挛部位进行针对性训练,如下肢痉挛者进行被动屈曲双腿训练、直腿抬高训练等,上肢痉挛者进行握拳训练、握手训练、滚筒训练等,每次训练时长30min,一日进行2次。

推拿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性偏瘫86例观察

推拿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性偏瘫86例观察
2 治疗 方 法
治 愈 :痉 挛 消 失 ,肢 体 功 能恢 复 ,肌力 恢 复 到 5 级 或4 级 ,生 活 可 自理 。显 效 :痉 挛 基 本 消 失 ,肢 体 功能 明 显恢 复 ,肌 力 恢 复 N3 级 以上 ,便 于 进 一 步康 复 ,生 活 基 本 能 自理 。 有 效 :痉 挛减 轻 ,肢 体 功 能 有 一 定 恢 复 ,肌 力恢 复到 2 ~ 3 级 ,能进 行 下一 步 康 复 ,但 生活 仍 不 能 自理 。无 效 :痉挛 无 变化 ,或虽 然 痉 挛有 一 定程 度 减 轻 ,但 肌 力 无 进 步 ,或 虽 然 肌 力 有 提 高 ,但 痉 挛 存 在 ,难 以进 行 下 一 步康 复 ,或 痉 挛及 肌 力无 任 何 变化 , 且形 成误 用综 合 征 ,生 活 不能 自理 。
4 治疗 结果 两组 疗 效 比较 见表 l 。
表1 两组疗 效比较 例 ( %)
注 :与对 照组 比较 , P<0 . 0 5 。
5 讨 论
治 疗 组 :取 患 侧 拮 抗 肌 群 穴 ,膈 会 、清 冷 渊 、手 三 里 、外 关 、外 劳宫 、中渚 、环 跳 、承 扶 、殷 门 、阳 陵 泉 、丰 隆等 穴 。用 滚 法 、一 指 禅 推法 、按法 、拿 法 、揉 法 、摇 法 ,配 合 患 肢 关 节 的被 动 运 动 。① 患 者 取 侧 卧 位 ,用 滚 法 、一指 禅 推法 、按 法 、拿 法 、揉 法 在 会 、 清 冷 渊 、手 三 里 、外 关 、外 劳宫 、 中渚诸 穴 1 2 m i n ,并 按 揉 穴位 以酸 胀 为度 。② 患者 取俯 卧位 ,用 滚 法 、一指 禅 推法 、按 法 、拿 法 、揉 法 在 环跳 、承 扶 、殷 门 、阳 陵 泉 、丰 隆 诸 穴 1 2 a r i n ,并 按 揉 穴 位 以 酸胀 为度 。③ 患 者 取 仰 卧位 、坐 位 ,用 摇法 活 动 患 肢关 节6 m i n 。手法 可根

脑卒中偏瘫痉挛早期康复治疗中手指点穴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痉挛症状的改善分析

脑卒中偏瘫痉挛早期康复治疗中手指点穴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痉挛症状的改善分析

脑卒中偏瘫痉挛早期康复治疗中手指点穴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痉挛症状的改善分析宋云锋(晋城市人民医院,山西晋城048000)准确置入掀针,最后使用胶布进行固定,通过掀针持续刺激相关穴位而发挥一定的治疗功效,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缓解[5]。

本次研究行掀针治疗时选取肝俞、胆俞与三阴交作为体穴,选取角窝上、角窝中、心、缘中作为耳穴,通过刺激体穴与耳穴的方式疏通经脉,改善患者心率。

肝俞属太阳膀胱经,针刺该穴位可缓解目眩;胆俞具有疏肝利胆之效,现代常用于治疗高血压、肝炎等疾病;三阴交调补肝肾,选取该穴位进行针刺可对肝脾肾三阴经之穴气进行调整。

在养血平肝止眩汤基础上联合掀针治疗,能够增强疗效,通过内服与针刺平衡阴阳与调理肺腑,减少心肌耗氧量,从而降低患者血压水平,改善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养血平肝止眩汤联合钦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有助于改善其血压水平、临床症状、心率与体重指数,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1]汪细球.养血平肝汤联合硫酸镁对肝肾阴虚型妊娠期高血压孕妇血液动力学状态及血清Hcy 、vWF 水平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1):125-126.[2]郝爱聪.健脾平肝降压汤联合西药治疗高血压的效果分析[J].光明中医,2018,33(15):119-121.[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579-616.[4]孔婉文,何逸,麦玉妹.加味平肝降压汤联合硝苯地平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及对血压、心功能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19,46(6):1237-1239.[5]谈晓东,潘玉璟,蒋文波,等.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系统评价的再评价[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8,10(7):794-799.(收稿日期:2020-12-09)【摘要】目的探讨在脑卒中偏瘫痉挛早期康复治疗中手指点穴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痉挛症状的改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世毅主任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经验介绍【关键词】中风痉挛性偏瘫;老中医;经验
目前脑卒中已成为我国第一位致残和死亡原因,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状态的出现明显地阻碍了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是偏瘫康复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能否有效地抑制痉挛,进而诱发部分分离活动是提高康复治疗效果的关键。

马鞍山市市立医疗集团康复医学中心主任高世毅业医二十余载,学验俱丰,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肩匠心独运,善于将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康复医学相结合,疗效显著。

笔者有幸随师侍诊,受益匪浅,现就老师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的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1治疗方法
1.1熏蒸基础方透骨草15g,海桐皮15g,艾叶15g,三棱15g,苏木15g,红花5g,莪术15g,威灵仙15g,伸筋草15g,刘寄奴15g,川牛膝15g,木瓜15g。

1.2肝阳上亢加天麻、钩藤、白芍、滁菊、葛根、夏枯草等;痰湿阻络加半夏、陈皮、茯苓、苍术、香附、胆南星等;阴虚风动加白芍、玄参、麦冬、茵陈、麦芽、龙骨、牡蛎、龟板等;脾胃虚弱加黄芪、党参、白术、甘草、陈皮、当归,山药等。

1.3治疗仪器为合肥力源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中药熏蒸治疗仪,设定舱内温度在32℃。

每日1次,每次25-30min。

2治疗宜滋阴养血柔筋、祛风活血通络为主
高主任提出阴亏血少,虚风内动,气血瘀滞,筋肉失荣为中风
痉挛性偏瘫的基本病机;祛风通络、养血柔筋是治疗该病的大法。

中风痉挛性偏瘫属中医“中风后遗症”、“痉病”范畴,是中风后阴亏血少、虚风内动气血瘀滞、筋肉失荣致肢体强痉屈伸不利。

《景岳全书·非风·论治血气》谓:“偏枯拘急痿弱之类,本由阴虚,言之详矣。

然血气本不相离,故阴中有气,阴中亦有血。

何以辨之?夫血非气不行,气非血不化。

凡血中无气,则病为纵缓废弛;气中无血,则病为抽掣拘挛。

”《医方考·脑卒中方论》指出:“脑卒中之久,语言謇涩,半身不遂,手足拘挛……所以养血,亦可以润燥。

养血则手得血而能摄,足得血而能步,润燥则筋得血而能舒矣。

”治疗宜滋阴养血柔筋、祛风活血通络为主。

3中风痉挛性偏瘫的辨证分型
高主任认为中风痉挛性偏瘫的辨证分型有:肝阳上亢型、痰湿阻络型、阴虚风动型和脾胃虚弱型,应分型治之。

3.1肝阳上亢型脑卒中偏瘫并发肌痉挛是机体脏腑阴阳失调,阳气亢进无制而形成的一种病理状态。

因为风气通于肝,肝为风木之脏,藏血主筋,内寄相火,体阴而用阳,其性刚主动主升,病则阳升风动,动痰、化火、乱气、拢血,血燥生热,横窜经络,脉络痹阻,筋失所养。

轻则筋惕肉,肢体震颤,重则偏身麻木,肢体拘急强劲而关节屈伸不利。

3.2痰湿阻络型中风患者嗜食肥甘厚味,致使脾失健运,聚湿成痰,痰湿生热,热极生风,终致风火痰热内盛,串犯络脉;且邪热消灼津液,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于濡养,而致肢体拘急。

3.3阴虚风动型患者老年体衰,肾精不足,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虚风内动;或因平常精神紧张,操劳过度,耗伤肝肾之阴,以致阴虚阳亢;以至阳亢于上,浮阳不潜而致上盛下虚,阴不制阳,肝之阴气升而无制,亢而化风;风性主动,为百病之长,横窜经络,脉络痹阻,筋失所养,肢体拘急强劲而关节屈伸不利。

3.4脾胃虚弱型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一方面后天之精生成匮乏,不能充实先天之精,则筋脉失于濡润,筋失所养,且中官敦阜之土气旺则可培木,抑制其刚劲之质而为柔和之体,而逐木之条达畅茂之性。

另一方面脾失运化,不能输布精微,升清降浊,体内精微物质代谢紊乱,化痰成瘀,精、气、血不能有效灌溉,也可致筋脉失养,发为拘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