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学习测试题(五)

《遗传学》学习测试题(五)
《遗传学》学习测试题(五)

《遗传学》学习测试题(五)

《遗传学》学习测试题(五)

一、名词解释(15分):

1.回交:是指将杂种后代与亲本之一的再次交配。

2.隐性性状:是指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后,不能在F1表现出来的那个性状。

3.修饰基因:是指能够增强或削弱主基因对表现型的作用、但每个基因对表现型影响微小的基因。

4.近亲繁殖:是指血统或亲缘关系相近的两个个体间的交配,即两个基因型或相近的个体之间的交配。

5.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一基因位点上具有对性关系的基因。

6.突变的平行性:亲缘关系相近的物种因其遗传基础比较近似而发生相似的基因突变的现象。

7.同源多倍体:指增加的染色体组来自同一物种,一般是由二倍体的染色体直接加倍而成。

8.超倍体:在非整倍体中,染色体数比正常二倍体(2n)多的个体。

9.粘性末端:指遗传工程中,酶解时所产生的带有互补碱基配对顺序、可以自动接合成为环状DNA的单链尾巴。10.细胞核遗传:指由细胞核基因所决定的遗传现象和遗传

规律。二、填充题(20分):

1.二个基因间的重组率为0.165,则其距离为16.5遗传单位。

2.在互作效应中,表现型均为白色蛋白质层、基因型分别为CCII和ccii的双亲杂交的结果表现为抑制作用,其F2 和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分别为13白色∶3有色和1有色∶3白色。

3.两个小麦品种株高的表型方差各为0.2,其F2表型方差为0.8,已知株高的狭义遗传率为60%,则广义遗传率为75%。

4.杂交一代优于双亲的现象叫做杂种优势。

5.染色体结构变异类型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6.在多倍体中,增加的染色体组来自同一物种的为同源多倍体,而增加的染色体组来自不同一物种的为异源多倍体。

7.经典遗传学把基因看作为功能单位、突变单位和交换单位,从分子遗传学上理解可把上述各单位看作是突变子,重组子和顺反子;70年代对基因结构的深入研究,还发现了重叠基因、隔裂基因和跳跃基因。

8.在减数分裂实验中,所用的实验材料是玉米雄蕊,其拉丁

文物种名称为Zea mays L.,实验中所用药品为苏木精染色液。三、是非题(10分,在括号内写上√或×):

1.在减数分裂粗线期,同源染色体在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换……………………………(√)

2.连续回交能把细胞核基因和细胞质基因全部置换掉………………………………………………(×)

3.许多植物的芽变是体细胞突变的结果………………………………………………………………(√)

4.缺失可以造成染色体的融合…………………………………………………………………………(×)

5.一个色盲女儿可能有色觉正常的母亲………………………………………………………………(√)

6.细菌将外源DNA片断通过重组参入自己染色体组的过程称为转化………………………………(√)

7.决定噬菌体感染细菌能力的是其蛋白质外壳………………………………………………………(√)8.AAGCTT是Hind Ⅲ限制性内切酶所能识别的6个核苷酸顺序………………………………………(√)

9.细胞质遗传的特点之一是正交和反交的遗传表现不相同…………………………………………(√)

10. 孢子体不育的Rr基因型植株产生的花粉全部可育…………………………………………………(√)四、选择题(10分):

1.已知茶树染色体数2n=30,则卵细胞染色体数目为(B)。

A. 30条

B. 15条

C. 40条

D. 10对

2.试验得到F2 分离比例为9∶6∶1,该性状的遗传属于(C)。

A. 连锁遗传

B.重叠作用

C.积加作用

D.数

量遗传

3.已知E、F、G三个基因为独立遗传,在EEffGG ×eeFFgg 杂交组合中F2全部为隐性纯合个体的比例是(A)。

A. 1/64

B. 1/32

C. 1/16

D. 0

4.下列作物在同等强度的电离辐射诱变处理下,突变频率最高为(A)。

A. 黑麦

B. 小麦

C. 小黑麦

D. 三者无差异

5.双二倍体特指(B)。

A. 四体

B. 异源四倍体

C. 双单体

D. 二倍体

6.在异源六倍体小麦中,异源联会是指(B)。

A. 1A与1A

B. 1A与1B

C. 2A与2A

D. 2B与2B

7.符号为2n-1-1的非整倍体是(C)。

A.单体

B. 缺体

C. 双单体

D. 双三

8.在细菌遗传物质重组过程中,需以噬菌体作为媒介的是(C)。

A. 性导

B. 转化

C. 转导

D. 接合

9.按分子遗传学的观点,交换的最小单位称为(B)。

A.突变子

B. 重组子

C. 顺反子

D.

基因

10. 在杂种优势利用中,可使不育系产生可育花粉的为(C)。

A. 不育系

B. 保持系

C. 恢复系

D. 自交系五、问答题(45分):

1.试述近亲繁殖的遗传效应。

答:①. 杂合体自交导致基因分离,后代群体遗传组成迅速趋于纯合化。

②. 杂合体自交可导致等位基因纯合,使隐性性状得以表现出来,从而淘汰有害的个体,改良群体的遗传组成。在杂合情况下,隐性基因常被显性基因所掩盖而不能表现出来,但一经自交,由于成对基因的分离和重组,有害的隐性性状就能表现出来,可以加以淘汰。

③. 杂合体自交可以导致遗传性状的稳定:

Aa Bb

↓长期自交

AABB AAbb aaBB aabb 四种纯合基因型所以,自交或近亲繁殖对于品种保纯和物种的相对稳定性有重

要意义。

2.某生物有三个不同的变种,各变种的某染色体区段顺序为ABCDEFGHIJ;ABCHGFIDEI;ABCHGFEDIJ。试论述这三个变种的进化关系。

答:由基本种ABCDEFGHIJ 通过两次倒位形成另外两个变种:ABCDEFGHIJ—→ABCHGFEDIJ—→ABCHGFIDEI。

3.玉米高杆基因(D)对矮杆基因(d)是完全显性,高杆杂合株(Dd)经秋水仙素加倍后进行种植。请写出(设染色体为随机分离,2/2分离):

⑴.加倍后植株的基因型;⑵.此植株产生各种基因型配子的比例;⑶. 其自交后代表现型的比例。

答:⑴.加倍后植株的基因型为DDdd。

⑵.该植株产生各种基因型配子的比例为:

DD:Dd:dd=1:4:1

∵ D -- D

| ×|

d----d

⑶.自交后代表现型的比例为:

高秆(D_ _ _):矮秆(dddd)=35:1

∵高秆基因型可以包括

4.简述基因组遗传图谱与物理图谱的特点。

答:遗传图谱的构建是根据任一遗传性状(如已知的可鉴别的表型性状、多型性基因位点、功能未知的DNA标记)的分离比例,将基因定位在基因组中。因此,遗传图谱是根据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中的重组频率,来确定其在基因组中的顺序和相对距离的。物理图谱的构建不需要检测等位基因的差异,它既可以利用具有多型性的标记,也可以利用没有多型性的标记进行图谱构建,它将标记直接定位在基因库中的某一位点。实际上这两种途径都需要利用分子遗传学的技术和方法。尽管这两种图谱是分别构建的,但是它们可以相互借鉴、互为补充,作为基因组图谱利用。

构建物理图谱的原因是:遗传图谱的分辨率有限、遗传图谱的精确性不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